第一篇:人教版实验教材:说明文(含科学小品文)学习的纵向安排
人教版实验教材:说明文(含科学小品文)学习的纵向安排
【说明:1.同一单位(即同一单元或以上)相同目标的,只举一课例。2.这里所举的“任务或问题”只是课文关于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学习的这方面目标的不包含其他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内容的理解,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说明文学习的感知阶段,这个阶段,只是随语文学习过程,从某方面感知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的学习要求及养成相关能力,没有必要刻意提及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的学习。)在一下、二上和二下,分别都在第八单元以爱科学、学科学主题进行安排,但都是以故事来说明一些科学现象,因此,无需当作说明文(科学小品文)体例教学。一般只需要在“借助插图理解内容,学习感情朗读课文”环节后,设问: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科学知识(或了解到什么科学知识)?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了解到的?并要求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第二学段 三上
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自然段意思,把握文章的要点。(《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练习:我们讨论一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泡泡: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练习: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泡泡: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香港,璀璨的明珠》阅读提示: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课例:
《美丽的小兴安岭》 任务或问题: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来展现小兴安岭的,这些内容又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2.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画出有关部分,然后一边读一遍展开想象,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画出有关部分,然后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4.如果你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三下
第六单元《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自然段意思,把握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了解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初步认识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事例等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太阳》课后练习:我们来讨论讨论:课文讲了太阳哪些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泡泡: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月球之谜》课后练习:读了课文,我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想和大家讨论: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后练习:让我们交流一下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果园机器人》导读提示:想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有趣。(说明文学习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在随语文学习过程中,初步认识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的文体,初步接触了解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的学习要求及初步养成相关的阅读能力。)课例: 《太阳》 任务或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什么?然后再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太阳的? 2.课文写了太阳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了解到这些特点的?是怎样了解到的?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上
第八单元《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教学目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自然段意思,把握文章的要点;继续认识了解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继续认识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认识了解说明文(科学小品文)遣词造句讲究科学准确的要求及作用。(《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的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电脑住宅》阅读提示:下面的课文将带我们去具体了解一栋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练习: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在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让我们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阅读提示: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例:
《飞向蓝天的恐龙》 任务或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着“飞向蓝天的恐龙”写了哪几个内容。
2.为什么说辽西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3.梳理一下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然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过程。4.读一读句子“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个句子表达意思很准确的;在找找这样的语句,谈一谈。
四下
第三单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把握文章的要点;继续认识了解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继续认识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事例等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蝙蝠和雷达》课后练习:我们来讨论讨论: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大自然的启示》阅读提示: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课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任务或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黄河流域原来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看看课文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划分后将各部分内容概括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黄河流域原来是怎样的?后来,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与同学交流。
3.默读课文,想一想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把黄河治理好。找出有关语句,完整说说。
第三学段 五上
第三单元《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能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把握文章的要点;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学习列数字、作比较、举事例等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及了解其作用,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科学小品文)遣词造句讲究科学准确的要求及作用,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单元导读:学习这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鲸》课后练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松鼠》导读提示: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新型玻璃》课后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他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有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假如没有灰尘》阅读提示:默读下面的文章,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再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回顾·拓展》交流平台:在本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吗?《习作》题目: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说明文学习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的文体,明确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的学习要求,养成相关的阅读能力,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课例: 《鲸》 任务或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概括写在书上。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你从课文中了解到鲸的哪些知识?在文中标注出来,然后与同学交流。(通过汇报了解知识,完成三个副词的学习理解,也同时为小练笔作准备。)2.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画出来,读一读,你从运用这种方法中体会到鲸的什么?然后,与同学交流交流。
六上
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能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把握文章的要点;能举例子说明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事例等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上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科学小品文)遣词造句讲究科学准确的要求及作用。(课后练习:跟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任务或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把几个方面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出来。2.举例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从这些说明方法中你体会到什么。六下
第二单元《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能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把握文章的要点;能举例子说明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事例等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上的作用。(《藏戏》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具特色的民居》阅读提示:默读下面的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傣族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藏戏》 任务或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2.默读课文,找一找,藏戏有什么特点?各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各具特色的民居》 任务或问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客家民居、傣族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自己的话说一说。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特点的?举例说说。
第二篇: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交流材料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交流材料
正确看待错误 抛出教学疑惑 浅谈成功体会
中山市东升高中 数学组
作为课改实验区的一所普通学校和一位普通老师,希望借交流的机会得到课改专家的指导,也肩负着学校领导交代的南渡海口取得真经回来指导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重任,所以撰写此文敬请专家和同行指导.一、教材中的一些错误:
1、《人教A版必修④》(2005年3月第3次印刷)第148页(即3.1.3 例6 解法2)第3行,分子少了2.由东升高中高一12班岑志华同学发现,在2004年12月第1次印刷的第150页,也出现同样错误.2、《人教A版必修④》(2005年3月第3次印刷)教材P44 例5:求函数ysin(x123),x[2,2]的单调递增区间.54k且4k2.335个人认为应当修订为: 24k且4k2.331在教学中发现,若变式为:求函数ysin(x),x[2,2]的单调递减区间.23教材P44 解法的最后一行: 2按教材解法如下:
31x,函数ysinz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2k,k2.]2223137由 2kx2k,得 4kx4k,kZ.2232337由x[2,2]可知,24k且4k2,3371于是k.由于kZ,所以k无解.从而没有单调递减区间.1212解:令z以上答案明显不对,应当修订解答为:
31x,函数ysinz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2k,k2]k,Z.2223137由2kx2k,解得4kx4k,kZ.2232337由题意可知,24k且4k2,33135于是k.由于kZ,所以k1,0.121215即函数ysin(x),x[2,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2,],[,2].2333解:令z
3、《人教A版必修⑤》(2006年6月第1次印刷)教材P61习题2.4 A组题,8.(1)在9与343中间插入两个数,使它们同这两个数成等比数列,应该改“343”为“243”.教材及教参中的各种错误都在所难免,需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及时地组织好修订工作,特别是人教社配套教学参考用书的修订.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也有反馈错误和修订建议的权利和义务.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疑惑:
1、选修内容中《曲线与方程》一节的教学疑惑: 选修2-1的2.1节为《曲线与方程》,以此为基础再学习之后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三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探索圆锥曲线的方程可以轻松上手,而选修1-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却直接从《椭圆》开始教学,少了《曲线与方程》一节.我们的疑惑是理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都要以曲线与方程这一知识点为基础,而文科学生相反少了这个基础的学习,直接跨越到《椭圆》的学习.教学实践证明,文科学生直接学习《椭圆》十分棘手,虽然课标有此要求,但建议编者应当想办法弥补这一缺陷.2、个别例题的分析与解法是否可以更简洁一点,避免学生阅读时的眼花缭乱:
教材中有些例题的解法,并非追求简洁,而是啰嗦文字一大堆,意在展现知识的再现过程,其实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阅读这样的解答时,不是因为冗长的文章而读得更懂,而是造成不愿意读的潜意识,只是粗枝大叶地进行了扫描.如果是简洁的解答,既能培养学生的严谨,又能在阅读中通过对一些关键步骤的思索而提高思维能力.三、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1、期初科学制定计划,期中严格控制进度:
新课标教材从内容上与大纲教材对比,并没有减少什么知识,相反新增了许多内容,如二分法、三视图、算法、统计案例、积分等.又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5个必修模块和2~3个选修模块,几个选修专题,都必须在进入高三时完成新授.老师们都感到任务繁重,甚至有些老师放弃一些高考中不重要的内容,跑马观花地溜过一些小节的内容.我校在近三年教学中,悟出只要期初按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计划,制定好全期的教学进度,制定原则是以周为单位,在学期中间,严格控制着哪几周必须完成哪些小节的教学任务,偏慢时适当加快进度.有序安排好,确保不打乱战.在高一两个学期依次完成必修①②与必修③④的教学,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必修⑤与选修1-1(或选修2-1+选修2-2的第一章),在高二第二学期完成后续选修教材及几个专题的教学.2、坚持执行课程标准,减少随意超标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知识点,同样降低了一些要求,而习惯于大纲教材教学的老师,总是以大纲要求来评价教材缺少了一些什么.新课标的教辅资料也纷纷推出,参差不齐地挤进了市场,把大纲资料简单复制过来地现象也十分普及,随便翻翻一本资料,都可能发现严重的超纲现象,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出现在必修①的求函数定义域中,也导致一些老师、一些地方打乱模块顺序实施教学,或者将一些知识点提前.我们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模块顺序进行教学,切身的体会是也没有遇到什么绊脚石,相反没有给学生造成乱阵脚的局面.在必修①中,学生资料上所有涉及不等式超纲的题都删掉;在必修③古典概型的教学中,不补充排列组合的计算,而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些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解答的实例,但不上升到计算原理;在选修系列中讲授椭圆与双曲线时,所有关于准线的题(课标不作要求)也坚决不涉及.在高三复习中,算法案例没有纳入考试大纲,所以只能把算法案例的题以新定义类型等创新问题呈现,当然在必修③的教学中,必需重视算法案例的教学,因为它是一种算法思想的熏陶.3、灵活处理课标教材,设计梯度攻破难关:
许多老师初次接触新课标教材,感觉体系比较零乱,由于人教A版教材的“问题情景”、“再现发生”、“重视应用”等显著特点,不是一目了然的知识点的提出,简洁明了的解题过程,所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借助教材独立学习增添了一些困难.我校是广东省的镇区高中,学生不可能通过教材来独立获得知识,而是需要老师认真组织课堂40分钟,重点题型加以反复的训练.我们不可能盲目追求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等先进的做法,而应当切合学生实际,把教材化难为易,讲透知识的再现过程,归纳出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一个个梯度地走上快乐学习的舞台.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一些知识点为平台,偶尔结合相关类型的题加以训练.4、积极备战课标实验,抓住机遇促进教研:
新的课程标准,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挑战,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研究,都在实验中结出累累硕果.我校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既查课标又对比大纲教材,参与编写一些新课标的教辅资料,积极为遍地开花的数学报刊新课标版撰写稿件,通过对一些内容的积极研究,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行进在新课标实验的先锋队伍中.写于2006年11月29日
第三篇: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
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骤: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实验步骤:
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8)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9)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完成教材29页记录表。
实验现象:约溶解了7份食盐,2份小苏打。
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0)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实验步骤:
1、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
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11)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
实验目的: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实验步骤:
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实验现象: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比不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比放入冷水中的溶解的快一些。
实验结果: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温度高也能加速物质的溶解。
(12)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实验目的:探究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实验步骤:
A、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B、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3.把切碎和不切碎的2份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C、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100毫升冷水和100毫升热水。2.把2快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D、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倒入不同水量的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A.搅拌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B.切碎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C.热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
D.水量多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果:搅拌、切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
(13)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20包、实验步骤: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3、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现象:100毫升水溶解了18份食盐,再加19份时食盐便沉到杯底不能溶解了。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4)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目的:比较大、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实验步骤:
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轻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高音。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弱。
(15)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实验步骤:
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实验现象: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出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鼓,物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
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16)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目的:观察水面波纹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 什么变化。
2、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现象: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波纹出现。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17)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实验器材:钢尺、。实验步骤:
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用力要适度)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4、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18)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盛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声音的高低。
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实验步骤:
1、预测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的4个烧杯口,它们发出的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用力要均匀)
3、重复实验3次。
4、完成教材50页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1号杯子发出的声音低,2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低,3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高,4号杯子发出的声音高。
实验结果:杯中的水量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杯中的水量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
(19)实验名称: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实验器材:钢尺一把。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尺子伸出桌面4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高。尺子伸出桌面8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较高。尺子伸出桌面12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较低。尺子伸出桌面16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低。
实验结果:尺子越短,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发出的音高低
(20)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
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 实验步骤:
1、再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2、拉直土电话“电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振动的音叉水面有圆形的波纹散开。
声音通过土电话的线从一端传向另一端。
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声音通过“电话线”,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
(21)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实验步骤: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现象:使用铝箔听不到音叉的声音,感受不到音叉的振动。使用木质米尺听到音叉的声音较小,感受到音叉轻微的振动。使用棉线听到音叉的声音较高,感受到音叉较强的振动。使用尼龙绳听到音叉的声音高,感受到音叉强烈的振动。
实验结果: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
(2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实验目的:探究鼓膜的振动
实验器材:塑料杯子、气球皮、扎线、音叉、小沙粒 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子口上,用扎线平整的扎紧。
2、在模拟的“鼓膜”上,放几粒小沙粒。
3、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4、观察在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实验现象:当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时,“鼓膜”振动微弱;当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实验结果:当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时,“鼓膜”振动微弱;当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
(23)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探究怎样控制物体的发声。
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实验步骤: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生装置—发声罐。
2、用手捂住罐口,声音有什么变化?
3、用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用手用手、纸、毛巾、棉花捂住罐口,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小了。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
(24)实验名称:观察我们的身体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上肢的运动。实验器材:人体基本结构图 实验步骤:
1、观察身体的外形。
2、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实验现象:人体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均衡。对称的。
实验结果:人体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均衡。对称的。
(25)实验名称:观察上肢的运动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上肢的运动。实验器材:哑铃。实验步骤:
1、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一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上述动作,并在运动时,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部位,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实验现象:用力时,胳膊上的肌肉变硬了。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实验结果: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配合的。
(26)实验名称: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目的:探究安静与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实验器材:秒表
实验步骤:
实验一: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实验二: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实验三: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实验四: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实验结果:
实验一: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次;
实验二: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心跳()次;
实验三: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呼吸()次;
实验四: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心跳()次
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次左右,心跳在()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27)实验名称: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目的:探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实验器材:塑料袋 实验步骤:
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实验结果:说明了在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还说明了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以至于最后呼吸困难,有要窒息的感觉。人体运动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比平时多。
(28)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目的: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器材:洗耳球一个、水槽一个、水 实验步骤:
1、捏住洗耳球,松手时水被吸入塑料管中,这时要马上移开洗耳球,让吸上来的水流进水盆里。
2、用洗耳球将低处水盆里的水输送到高处的水盆里,看一分钟能吸多少次?输送多少水?
实验现象:
1、我发现一分钟能吸55次左右,输送了大约10千克的水。
2、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只是慢了些。
实验结果: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
第四篇:小议新课标数学教材人教A版的学习顺序
小议新课标数学教材人教A版的学习顺序
现在有一部分学校文科在使用人教A版都按必修①④⑤②③,选修1-2,1-1的顺序来学习的,我认为这种顺序有不妥的地方,一下观点供参考。
1,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①和④,加重了学习负担,没体现分散难点的教改精神,集中把函数学完,违反了螺旋上升的学习核心数学概念。
2,必修⑤提前在必修②的前面,必修⑤的《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要用到必修②中的《直线》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不利的。
3,选修1-2放在1-1的前面学习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在讲解《独立性检验》时,要涉及到1-1中的反证法的思想,这给学生理解独立性检验思想带来困难。
4,必修③延后学习,弱化了算法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因为必修③相对来说,课程内容较简单,放在高一上学期学习志合理的。
总之,我认为在学习人教A版,最好是按自然顺序(编者编排的顺序)学习,其利弊在此不讨论。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人教实验版《第1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检测题(含答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香港之子“阿福”(黄福荣),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慈善工作。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他 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4个孤儿院师生的安全。这说明“阿福”()
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能亲社会,服务社会 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④个人荣誉感太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2.下列行为属于很好地履行责任的是()A.小雷同学答应帮班级出黑板报,结果忘了 B.在网络论坛和贴吧中随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C.小区保安对进入小区的陌生人不管不问 D.老师对考试作弊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3.2011年2月1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0人物颁奖晚会上,组委会授予 王万青这样的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 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 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在看到王万青的新闻报道后,网民们纷纷发表看法,其中正确 的有()
①宁仔:生活中的他扮演着多种角色,“医生”这一角色,他演得最出色。佩服!②嘟嘟:我认为履行责任有先有后,应该先“小家”后“大家” ③小米:面对责任,我觉得王万青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④大李:王万青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他这种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活雷锋”郭明义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这告诉我们承担责 任收到的回报是()
A.良好的自我感觉
B.获得新的知识
C.获得他人、社会的赞许
D.获得新的技能
5.对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B.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C.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D.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
6.在温馨的班集体里,每个人与集体间都是荣辱与共的。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就会相互间比学习、比奉献、比爱心、比责任、比服务„„上述材料启示我们()A.承担责任会付出代价
B.要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使集体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C.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D.关爱集体表现在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
7.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徐光宪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获奖的工作都是我的学生和 研究团队完成的,我只是这个集体的代表。”这告诉我们()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D.①②③④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B.简单的个人力量相加,可以形成强大的集体
C.集体能离开个人,但个人离不开集体 D.团结的集体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8.新学期刚开始,某校九年级(2)班进行了班委改选,小丽同学被选为劳动委员。没想到 她的爸爸却坚决反对:劳动委员是一件苦差事,不仅会得罪人,还会影响学习。此时,小 丽的正确做法是()
A.与爸爸大吵一架,坚持担任劳动委员
B.向班主任申请辞去劳动委员一职
C.说服爸爸并努力把这一工作做好,为班集体作贡献 D.勉强应付劳动委员一职,尽量不影响学习
9.“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敬业奉献模范”„„从每年的“全国道德模范”身上 我们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下列对责任的理解正确的是()A.责任全部来源于法律的规定
B.承担责任获得的回报都是精神上的
C.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D.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
10.为了报答在困境中收留并关爱过自己的村民,万其珍造了条小木船为村民摆渡,并许下诺言:不收村民一分钱。从此,万家四代,百余年深山摆渡,分文不取。万家“百年义渡”的事迹告诉我们()①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②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 ④在作出错误的选择后,及时调整就可不再承担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下列哪句名言不能反映“关爱社会、承担责任”这一内容()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D.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2.由5 600多万网民推荐出的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都来自志愿服务一线、来自群众身边,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在世博志愿服务、亚运志愿服务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中,事迹突出、群众公认。下列对青年志愿者的评价错误的是()A.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不言代价与回报
B.这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集中体现 C.在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D.他们在作出选择时,没有对承担的责任和回报进行正确评估
13.一位普通农民张正祥,屡次身陷困境,仍坚持信念,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乃至 生命健康,30多年来义务守护滇池环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A.每个人都应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B.只要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C.保护滇池环境只能依靠国家有关部门
D.生命只有一次,应该把个人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14.九年级学生周某在帮同学值日关窗户时,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玻璃。事后,他主动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教室补换了一块新玻璃。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过失后,勇于承认过失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②做事不能失信于人 ③是帮别人值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日时打碎的,不必承担责任 ④承担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应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告诉我们()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
16.我们应该自觉地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青少年要做到自觉承担责任,就必须()A.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别人与自己一起去承担责任 B.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从而更好地承担责任 C.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履行责任
D.积极和同学、朋友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17.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了兑现自己“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 承诺,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对此,你的认识是()
①他具有信守承诺、言而有信的优秀品质 ②他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 ③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④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8.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协助交警和协勤员维持交通秩序 B.聊城大学学生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低碳节能环保活动 C.班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本班同学认真开展文娱活动 D.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加工生产瘦肉精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A.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 B.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
C.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
D.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B.积极承担责任是模范人物应该做的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12年5月1日,株洲市第二医院护士何瑶在护理80岁的患者时,突然遭到失去理智患者的殴打,头部和肘部多处受伤,被打晕在地。醒来的瞬间,发现患者正在跳楼,面对危急,何瑶强忍痛苦,不顾一切死死抓住跳楼的病人,成功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何瑶的事迹感动着株洲,感动着湖南,中共株洲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向何瑶同志学习的决定,省共青团授予她“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1)何瑶感动着你的优秀品质是什么?(5分)
(2)何瑶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对你有何启示?(6分)
22.小魏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一天,他在上学途中看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急忙把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老人扶了起来,并求助路人呼叫“120”。等医护人员赶到后,他说明了情况,就匆忙地赶到学校,被值班老师登记迟到了。小魏所在的班一直是学校的“文明班”,同学们对他迟到的事都非常气愤和失望,班长抱怨地说:“因为你的迟到可能会影响我们文明班的评比!”小魏深感内疚,再三道歉,并把迟到的原因告诉了同学们,班长马上向他表示歉意和认可,同学们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小魏同学的言行所体现的优秀品质作简要概括。(6分)(2)班长和同学们得知真相后的言行表现了哪些优秀品德?(6分)(3)请你简要评析小魏和班长的上述言行。(6分)2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位普通的拾荒老人,因为救助一名被汽车碾压的女童,被广大媒体和公众亲切称为“最美婆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我只是做了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想到别人会给我什么样的回报,我也不要别人给我什么回报。”
材料二 2012年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全国青少年学生要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学习雷锋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请从生命和责任两个角度,谈谈“最美婆婆”带给你哪些启示。(5分)(2)我们青少年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至少3点)(6分)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检测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香港之子“阿福”的所作所为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亲社会、服务 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①②③都是对题干的正确解读;“阿福”这样做并不是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个人荣誉感太强说法不正确,排除④,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负责任的表现。A项把承诺的事情忘记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B项 随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是错误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小区保安 对陌生人进入小区不管不问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排除C项;D项老师本着认真负 责的态度对待学生,是负责任的表现。应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认识和理解。①生活中的他扮演着 多种角色,“医生”这一角色,他演得最出色;③面对责任,王万青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④王万青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他这种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这些都是对“承 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正确认识。②中先“小家”后“大家”说法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本题选C。
4.C 解析:承担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些回报可能是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社会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本题中郭明义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说明 他得到了他人、社会的赞许,所以C项正确。
5.C 解析: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是有责任感的体现,A项正确;奉献精神,是社 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B项正确;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D项正确;不论承 担责任是否有回报,我们都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因为没有回报就不去承担责任,应做到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C项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应选C。
6.B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认识和理解。B项“要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使集体成为我们依恋的家”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A项“承 担责任会付出代价”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项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D项关 爱集体表现在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本身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B。
7.D 解析:本题考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一知识点。A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在根本上是冲突的”和C项“集体能离开个人,但个人离不开集体”本身说法错误;B项 “简单的个人力量相加,可以形成强大的集体”说法绝对化,也不准确;D项“团结的集 体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因此选D。
8.C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认识和理解。A项“与爸爸大吵一架,坚持担任劳动委员”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会加剧与爸爸之间的矛盾,不可取;B项“向班主任申请辞去劳动委员一职”和D项“勉强应付劳动委员一职,尽量不影响学习”都是没有很好地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表现,也不可取;C项“说服爸爸并努力把这一工作做好,为班集体作贡献”既承担了关爱集体的责任,又很好地解决了与爸爸的分歧,是正确的做法。因此本题选C。
9.C 解析:在对责任的理解中,A项是对责任来源的认识,责任的来源有很多,不仅仅来 自法律规定,还有道德要求、职业特点等,所以A项错误;B项围绕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 价来认识责任,承担责任的回报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 表述了责任的含义,正确;D项错误,因为不同的身份责任是不同的。应选C。
10.C 解析:万家“百年义渡”的事迹告诉我们,作出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①正确; 承担责任既有付出也有回报,②错误;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③正确; 出现错误就要承担相应责任,④错误。因此应选C。11.B 解析:A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C项“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D项“捧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都能体现“关爱社会、承担责任”这一内容;B项“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 的结论,与“关爱社会、承担责任”不符。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因此选B。
12.D 解析:本题考查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A、B、C三项都是对志愿者行动的正 确评价,D项是错误的。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认识,应选D。13.A 解析:本题考查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知识点。题干中农民张正祥的行动说明他主 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A项正确;B项“只要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说法错误;保护滇池环境既靠国家有关部门,也靠集体和个人,C项错误;D项“生命只 有一次,应该把个人生命看得高于一切”说法错误。
14.B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勇于承担责任的认识。承认过错,并用实际行动来纠正错误,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①正确。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③不是勇于负责的表现,②③ 应排除。故选B。
15.D 解析:材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A、B、C三项观点错误,故选D。16.B 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应该怎样承担责任这一知识点。A项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别 人与自己一起去承担责任说法不准确,因为题干强调的是“自己自觉地承担责任”;C项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履行责任,没有做到主动自觉地承担责任;D项积极和同学、朋友合作,共同承担责任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说的是自己怎样做,不是共同的做法;B项“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从而更好地承担责任”是自己正确履行责任的做法,入选。
17.A 解析:杨善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体现了他言而有信的品质,他义务植树,保护了 资源、环境,反映了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时间等,收 获的是人民的爱戴、尊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是错误的。18.D 解析:“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协助交警和协勤员维持交通秩序”“聊城大学学生 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低碳节能环保活动”“班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本班同学认真 开展文娱活动”都是积极承担责任的做法,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一些不法分 子非法加工生产瘦肉精”既是对社会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本题是一道逆向 选择题,因此选D。
19.D 解析:本题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考查我们应该怎样承担对社会、对 国家的责任。A项“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是不正确的,个人 正当利益也要考虑;B项“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说法不准确,不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承担对国家的责任不仅是在国家危险的时刻,而是在任何时刻;C项“发 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说法错误;D项“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负 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是今天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确认识。故选D。20.D 解析: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因此A、C两项错误;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要求,B项错误。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二、非选择题
21.(1)见义勇为,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尊重生命,无私奉献等。(2)答案一: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或在于对社会的奉献);②我们应该创造生命的价值:珍惜时间,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答案二:①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②我们应该学会负责: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做到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答案三:①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人生的积极选择;②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照制度、规则和程序办事;需要战胜许多诱惑。答案四:①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第(1)问注意从题干材料中列举的事迹进行归纳。第(2)问更具开放性,我们可以顺承第(1)问深入分析,从实现生命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公平正义、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承担责任等方面回答。22.(1)乐于帮助他人,敢于承担责任。(2)①理解、宽容他人。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③欣赏他人,赞赏他人。(3)对小魏的看法:①他及时帮扶老人的行为,是积极维护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②敢于负责任。当他被大家指责时,他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承认错误。③做到理解和宽容他人。小魏对同学们的指责,表示内疚并道歉。对班长的看法:①能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班长能从班集体利益出发,敢于指出小魏同学的违纪行为,是维护集体利益、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表现。②做到理解和宽容他人、欣赏他人。班长能够主动向小魏道歉,并认可小魏的做法,表现出他宽容豁达的胸襟。
解析:本题为分析说明题,考查多个知识点,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第(1)问,需回答出乐于助人和勇于承担责任、扶危济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虚心承认错误、敢于担当等知识点中的任何两点。第(2)问,能够答出宽容、换位思考,欣赏他人、赞赏他人均可,同时注意联系材料说明。第(3)问,对小魏的看法,答出维护生命健康权,敢于负责任,承认错误,理解和宽容他人等其中两点均可。对班长的看法,答出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维护集体利益,具有正义感和做到理解、宽容他人,赞赏他人等其中两点均可。23.(1)从生命的角度看,“最美婆婆”的行为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关爱。我们应该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更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从责任的角度看,“最美婆婆”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应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2)①以雷锋为榜样,热爱生活,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提升生命价值。③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等。
解析:本题以“最美婆婆”救助一名被汽车碾压的女童而不图回报和教育部公布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两则材料来考查我们对生命和责任的认识。第(1)问设问已经限定了答题的方向应围绕“生命和责任”的角度,回答时一定要注意。第(2)问谈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应根据青少年的身份特点,落实力所能及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