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年音乐课外活动教案(一)
初一年音乐课外活动教案(一)
王秋惠
一、教学内容
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送别》旋律。选拔队员。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合唱训练
1、姿势训练:
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
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3、发声训练: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
(二)作品训练《送别》
1、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2、分别用“啊、唔、姆”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
(三)请同学单独演唱,根据其演唱的情况选拔队员,并确定其声部。
第二篇: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 第 一 周 课时 一课时
活动内容 歌唱呼吸的重要性
活动 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初步掌握呼吸是唱好歌的基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歌唱呼吸的重要性。
活 动 过 程
1、学生分组讨论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
2、音乐教师讲解歌唱呼吸的重要性:
(1)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2)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
(3)在歌唱方法的学习中,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和呼吸的技能技巧,依靠恰到好处的气息支持和科学的呼吸方法,完美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4)呼吸是打好唱歌基础和进行歌唱艺术表演的重要环节。
3、学生了解掌握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并尝试分组讨论呼吸器官包括哪些部分,结合生物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
4、了解呼吸器官: 鼻、咽、喉、气管、肺腔、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
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 第 二 周 课时 一课时
活动内容 高位置混声的特点及训练
活动 目的1、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
2、让学生明确混声和自然声的区别
3、让学生能初步掌握正确的高位置发声
活 动 过 程
1、学生了解高位置混声的特点。
2、正确的演唱姿势(站立式)文艺委员与班主任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3、呼吸训练:慢吸慢呼练习,让学生能自如的控制气息的吸入和呼出
4、音阶练习: 1 ∣3 ∣5 ―∣∣ U …
…
…
… … 体会慢吸慢呼在发声时的正确运用
5、低音区练习:让学生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混以适量的口腔共鸣与头腔共鸣,要求声音柔和、低沉、深厚。
6、高位置混声练习: 12 34 ∣54 32 ∣ 1 ―∣∣ Mi ma
mi ma
mi
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
第 三 周 课时 一课时
活动内容 班级诵读
活动 目的
1、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文章
2、让学生通过诵读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活 动 过 程
1、全班分四组,分组查找一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诗词。
2、分小组准备:(1)诵读方式:单人、两个人、多人合作(2)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用普通话有感情的诵读。
3、分组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1)要求学生动作大方、神态自然
(2)口齿清晰、咬字、吐字准确
(3)感情充沛
4、班主任、音乐教师选出表现优异者予以鼓励表扬,对存在问题多的学生找一名表现好的学生帮助改进,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
第 四
周 课时 一课时
活动内容
正确的歌唱姿势 活动 目的1、要求学生能掌握正确的站立式歌唱姿势。
2、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坐式歌唱姿势。
活 动 过 程
1、音乐教师讲解示范站立式歌唱姿势:
两脚稍分开,距离约与肩同宽,重心略向前,头正,两眼平视,胸部稍微向前张开,仅肩略向后展,腹部顺其自然收小腹,手臂放松,下垂与两侧。
2、学生展示站立式歌唱姿势,班主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3、音乐教师讲解示范坐式歌唱姿势:
坐着唱歌时,上身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不要靠椅背上,两腿自然弯曲分开,两脚着地,两腿不要交叉叠起。
4、学生展示坐式歌唱姿势,班主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5、用正确的站立式或坐式歌唱姿势演唱歌曲,通过演唱让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
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
第 五
周课时 一课时
活动内容 学唱歌曲
活动 目的
1、要求学生通过学唱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让学生通过演唱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 动 过 程
1、听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随音乐学唱歌曲,要求学生咬字、吐字清晰,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坐式歌唱姿势演唱歌曲。
3、文艺委员带领全班同学齐唱歌曲,要求有感情的演唱,声音统一,音质优美。
4、听赏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5、随音乐学唱歌曲,要求学生神态自然、大方,咬字、吐字清晰,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6、文艺委员带领全班同学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正确的站立式歌唱姿势进行演唱,感情充沛。
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
第 六 周课时 一课时
活动内容 学唱歌曲
活动 目的1、要求学生通过学唱能够熟练演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2、让学生通过演唱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活 动 过 程
1、听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随音乐学唱歌曲,要求学生咬字、吐字清晰,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坐式歌唱姿势演唱歌曲。
3、文艺委员带领全班同学齐唱歌曲,要求有感情的演唱,声音统一,音质优美。
4、听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5、随音乐学唱歌曲,要求学生神态自然、大方,咬字、吐字清晰,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6、文艺委员带领全班同学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正确的站立式歌唱姿势进行演唱,感情充沛。
第三篇: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音乐课外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第 一 周课
时:一 课 时
活动内容: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
活动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活动过程:
一.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 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 /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二.声音的训练。
1.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3.用《春天来了》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第四篇:初一音乐教案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轻歌曼屋》欣赏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共二课时)教学内容:
(1)器乐舞曲:<<蓝色的探戈>> <<雷鸣电闪波尔卡>> <<格特鲁德的梦之圆舞曲>>(2)音乐知识: 舞曲 探戈 波尔卡 轻音乐 教学目标:
(1)感受舞曲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产生进一步去发现和鉴赏舞曲的愿望,同时认识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2)体验舞曲的音乐情绪,初步激发、培养表现舞曲音乐的能力。
(3)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不同体裁,题材的舞曲及音乐风格。教学重点: 欣赏舞曲,体验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教学理念:
增进音乐兴趣,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是此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目标。本课以舞曲为主线,通过欣赏感受表现音乐的要素。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把知识技能技巧贯穿于学生的情感参与中,如音乐体裁、探戈、波尔卡等。艺术实践活动引发对音乐的创造欲望,即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的鉴赏,同时,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设计意图:
(1)在内容安排上从外国到中国,从西洋管弦乐曲到民族管弦乐曲,从器乐舞曲到声乐舞曲,逐步加强对舞曲的深入了解。
(2)创设情境,体现音乐的非语性“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
(3)体现音乐课程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提供音乐素材,让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提供表达和表现自我的平台,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即兴表现。教学方法:
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伙伴。通过听、唱、奏、律动、欣赏表演等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使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舞曲进教室 师生问好 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
二.情感引入综合学习:劲舞音乐引发学习兴趣,通过律动引发学习动机。
师:播《蝴蝶舞》舞曲片段,问:情绪?节奏?听到这段音乐你最想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和学生一起律动,跳探戈基本舞步,讲解舞曲、表现形式、探戈体裁及相关内容。
生:节奏练习三.情感体验欣赏乐曲 :音乐要素知识,技能,在欣赏乐曲的情感情绪中学习渗透。
师:播放舞曲《蓝色的探戈》
生:边听边为乐曲配合适的节奏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舞曲吗?
生:(自由回答)
师:导语,简介波尔卡
生:律动波尔卡节奏
师:简介标题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生:分段欣赏,完整欣赏
四.情感拓展探究学习:相关知识的链接学习,培养鉴赏能力。
师:独奏《格特鲁德的梦之圆舞曲》设疑:节拍?情绪?
生:讨论回答
师:提供音乐题目
生:集体完成
五.情感升华 情境创设:逐步培养即兴创作、合作、情感沟通能力,使学生善于表现自我。
师:提供创作素材《天山之春》 《采茶舞曲》 《大家一起来》
生:自由组合讨论,创作学习
师:组织
生:分组表演
师生:互评学习评价是创作的源泉
六.情感延伸课后学习:音乐人文文化的涵盖,体现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师:唱《难忘今宵》
生:初步体验歌曲,学习舞台谢幕 七.结束本课。
附:本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难忘今宵》
2.进一步欣赏舞曲,初步了解曲式,复三部曲式,及有关管弦乐队知识。
第五篇:初一音乐教案
初一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的一段歌词,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小提琴、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初步了解有关吉他的音乐知识。
(四)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
二、教 材 分 析
(一)《桑塔·露琪亚》 1.《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又称“那坡里”)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 那不勒斯是个很美丽的海港。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桑塔·露琪亚和玛莱卡莱。桑塔·露琪亚海滩前是一片绿色的平静海洋。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会驾着小船在这里荡漾,或许还高唱着这里的船歌。至于“桑塔·露琪亚”这一名字的由来,有人说她是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女神的名字;也有人说她是当地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总之,这名字是美好幸福的象征。 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难以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单二部曲式)构成。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的伴奏模仿着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是一首雅欲共赏的、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三位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为这首歌大大增色。 2.船歌 船歌这种音乐体裁的产生与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重要的关系。贡都拉的船身狭长,首尾均都翘起,适宜在狭窄的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艄公喜欢穿黑白相间的服装,头上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用单桨划船。船家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这就是威尼斯船歌。这种歌曲的特点是:多采用3/8拍、6/8拍或12/8拍,给人以摇晃的感觉。其情感色彩也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现代意义的船歌,也包括与威尼斯船歌相类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如:舒伯特的歌曲《在水上歌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二重唱《船歌》;肖邦的钢琴曲Op.60;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六月》等。 3.帕瓦罗蒂(1935-)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晶莹、明亮、富有穿透力。4.多明戈(1941-)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5.卡雷拉斯(194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流畅抒情、清峻柔美。
(二)《伏尔加船夫曲》1.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这种种因素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处理方法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2.夏里亚宾(1873-1938)俄国男低音歌唱家。擅唱《伏尔加船夫曲》、《两个掷弹兵》等歌
曲;擅演苏萨宁、鲍里斯等角色。
(三)《伦敦德里小调》 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个小城。 《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为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 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下两行)。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以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小提琴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强的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四)《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1.中世纪时,由阿拉伯及北非侵入西班牙的摩尔人,在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城建立了格拉纳达王国。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山丘上盖起了阿尔罕布拉宫。在这座中世纪的宫殿里,珍藏着闻名于世的壁画——这是古代伊斯兰文化的宝贵遗产。15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展复国运动,摩尔统治者被赶出了西班牙。但是,格拉纳达王国的遗址及阿尔罕布拉宫中珍藏的壁画却成为后世旅游的胜地和观光的对象。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1852-1909)曾到阿尔罕布拉宫游览过,他对那古老的宫殿建筑和华丽的壁画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而在1896年创作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传世之作。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结构形式是:A+B+尾声(即单二部曲式带尾声)。其第一乐段为a小调、3/4拍、行板。旋律优美,采用轮指的手法奏出;其伴奏音型为分解和弦。 这段音乐带有柔和、清幽、沉思的意境,仿佛在描绘落日余晖下的阿尔罕布拉宫,它金碧辉煌、庄重肃穆。其第二乐段为A大调。旋律显得高雅、深沉,在丰满的大三和弦衬托下,表现出王宫及壁画的豪华气派。乐曲的两个乐段交替重复后,引出了尾声 它由高潮趋向平静,好像阿尔罕布拉宫在夜幕中逐渐隐去,又好像“回忆者”进入了完全沉思的状态。 2.吉他。中世纪时,摩尔人将一种拨弦乐器传入西班牙。随后,逐步定型为今天的西班牙吉他(简称吉他)。与它同类的乐器还有意大利吉他、班杜里亚琴、西滕琴、班卓琴、夏威夷吉他(横置在膝上演奏的吉他。用金属按弦器代替手指按弦并在琴弦上滑动奏出旋律)。(参见下图)
三、教 学 建 议(3课时)
(一)学唱《桑塔·露琪亚》 1.要把唱好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为教学的重点。 2.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以下手段: ⑴ 聆听帕瓦罗蒂、多明戈及卡雷拉斯的演唱录音。也可以聆听我国歌唱家的演唱录音。目的是激发起学生的歌唱兴趣,并为学生体验与掌握歌曲的风格、进一步分析认识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做好准备。 ⑵ 歌曲中的变化音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些困难,可以采用先直接唱歌词、而后再唱歌谱的方法或伴随琴声歌唱的方法予以解决。但切忌脱离艺术表现的专业性技能训练将学生束缚住。歌曲的二、三声部,可让音乐基础较强的学生演唱。唱合唱时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演唱中要有一些摇荡的律动感。必要时,可鼓励学生将身体随着歌曲的节拍自然地活动起来。 ⑶ 要求学生背唱歌词,至少要背唱一段。条件允许的学校,可用英文演唱歌曲。 ⑷ 要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演唱形式并试验其演唱效果。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本歌有联系的相关文化。如:船歌、意大利的地理情况、威尼斯水城、贡都拉船、著名歌唱家及斯卡拉蒂歌剧院等。其中,有的内容可由学生在课上或在课下进行交流。
(二)聆听《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1.对每个作品都应完整地聆听,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整体留有深刻的印象。2.关于《伏尔加船夫曲》,要抓住以下重点: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如:力度层次的演变特点、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男低音的音色……),歌曲的主题思想(踏平世上的不平路)。聆听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 完整地聆听、复听。
⑵ 聆听中,随着录音之力度变化,要求学生用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伴唱。 ⑶ 参照列宾的油画,讨论歌曲的内容。 ⑷ 利用歌曲片段引导学生做即兴表演。 3.聆听《伦敦德里小调》时,可先唱一唱原曲。在此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其结构形式,高潮在哪里,最富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为聆听完整的乐曲打下基础。在聆听全曲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原曲重复了几遍;每次出现时音乐的表现方式如何(是哪个音区?是单旋律还是有和音?是连音奏法还是有断奏?)。4.聆听《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⑴ 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⑵ 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音乐情绪、乐曲结构等。其中,应注意两段旋律呈现的次数,尾声与前两段旋律有什么联系,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轮指奏法、分解和弦伴奏)。 ⑶ 引导学生检索、讨论有关吉他的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