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2:1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

第一篇: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第5课教案

课程目标: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感受他对科学的创新精神,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对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识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提供情境材料来体验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历史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采用合作教学的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的了解,认识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创新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使学生懂得科技的力量,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感受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对社会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感受他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精神。

难点: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受其成长的人生启迪。教学过程:

“全世界科学家一致公认:他的天才思想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炫目的技术革新,100年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计算机、人造卫星、通讯技术、激光、电视和原子能,无一不与他所揭示的理论有关。”

——李政道

毫不夸张地说,根据爱因斯坦创立的科学理论而衍生出的发明创造,几乎涵盖了现代文明的每一个角落。电脑游戏、公共汽车、数码照相机……我们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都闪现着爱因斯坦的影子。

一、提出狭义相对论

1、童年时代: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中。儿时的他很少讲话,却十分善于思考,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总要寻根究底地问一问原因。

爱因斯坦5岁时,有一次,父亲给他拿来了一只罗盘针玩。他发现,无论盘子怎样转,其中的那根小红针总是指向北方,这是为什么?他的叔叔做了解答,但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什么是磁力,又是怎样吸引罗盘针的?

在某次吃晚饭的时候,爱因斯坦打破了沉默,他说“这汤太烫了。”这下他的父母非常高兴,然后问他为什么之前不说话。爱因斯坦答道:“因为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很正常。”

2、中学时代:上学后,爱因斯坦的探究精神使他成了不受老师欢迎的学生。在学校,爱因斯坦提出的问题常常让老师难以回答,因此有老师指责他想入非非,中学还没毕业他就被赶出校门。即使这样,爱因斯坦依然坚持自学。后来,由于他的数学、物理成绩优秀,在补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后,得以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主修数学和物理。

爱因斯坦在10岁时,进入了慕尼黑的路提波德中学。当同学们还在等边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时,他已经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没过多久,数学老师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常常被小爱问得张口结舌。有一次,数学老师公开对他说:“如果班上没有你这个学生,我会非常愉快。”小爱困惑地说:“我并没有做对不起老师的事呀!”“但是,你提的问题经常使我心神不定。”

爱因斯坦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在中学,他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光的接收器眼睛,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会发生些什么情形呢。对此,他作了种种假设,但是找不到答案。实际上,在他这个奇怪的想法里,已经孕育了相对论的萌芽。

有一次,爱因斯坦爬上一架梯子挂一幅画,由于他专心地思考自己的问题,一不小心,竟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他马上想到一个问题:“人为什么笔直摔下来呢?”经过认真思考后,他得到了答案,他认为物体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程运动的,这对他研究广义相对论给予了很大的启发。

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尽管物理数学成绩很好,但由于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考砸了锅,名落孙山。

3、大学时代:在大学里,爱因斯坦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各种知识,渐渐地他迷上了物理学,开始如饥似渴地攻读物理大师们的著作。大学的学习为他打下了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仍然不是“好学生”:曾被数学教授称为“懒狗”,曾因做实验出事故受到处分,还曾被物理教授认为不适宜学物理而应当改行。大学毕业时几位同窗好友都留校当了助教,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

4、提出狭义相对论

(1)提出:1905年6月,在德国莱比锡出版的《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同一作者的三篇论文,其中《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是有关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三篇论文的作者正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2)内容: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一是相对性,爱因斯坦通过光学实验证明,在自然界,不仅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是相对的,而且比普通物体运动速度更快的电磁波的运动也是相对的;二是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认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不变的常数一一每秒30万公里,它和光源的运动速度以及观察者本人的运动速度都无关。

一束光向你而去,如果你乘一辆每秒20万公里的火车去追它,按照常理可知光速每秒30万减掉你的20万,那么你在火车测到的光速应该是10万公里每秒,顺理成章。但是,那是错的,实际情况是,无论你选取的是什么参照系,光速都不受相对性的影响,永远为30万公里每秒。(光相对于以速度v运动着的惯性观察者的传播速度是c-v(当c和v同向时)或c+v(当c和v反向时))。这就是光速不变原理。所谓光速不变是指光在传播时其运动速度不适用于任何参照系。

(3)意义: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对以下现象得出结论:

1、尺缩钟慢: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尺子变短了,时钟变慢了。这种现象是时间和空间随物质运动而变化的结果。

2、物体的质量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增加。

3、质能相当:一切质量都有能量,一切能量都有质量,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这一理论是狭义相对论最出色的成果之一,表达这个理论的关系式E= mc2,即能量=质量乘光速平方。在核反应中消失的质量就按这个公式转化成能量释放出来。因此,这一理论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一把金钥匙。核能的发现,使科学界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问题最终获得了满意的解决。以后狭义相对论也成为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相对论的例子:一卷录音带,如果在地面上播放需要一个小时;在快速飞行的宇宙飞船里播放,宇宙飞船里的人测定也是一个小时。但是由地面上的人员,来测定在宇宙飞船中播放的时间呢?根据牛顿的理论,因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也是一小时;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则认为应该是一个多小时,因为时间是相对的,在不同速度下测量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电脑显示器

来到办公室,你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在短促的瞬间,电子正从显像管的阴极发射出来,好像在飞驰过程中获得了能量,积聚在显示屏上———这正好符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明电脑显示器的工程师必须使显示器符合“相对论效应”,否则控制电子飞驰的磁铁就会在显示屏上产生模糊图像,使你无法工作,当然,精彩的电脑游戏也玩不起来了。

精准的激光

下班后你到超市购物,你手里的每一件商品条形码也得益于爱因斯坦的激光理论,只有激光才能准确读出条形码中的编码。

二、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1、广义相对论

(1)标志:1916年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内容:广义相对论也有两条基本原理:一是等效原理,即在一个加速运动的系统里,物体会自动改变运动状态,而改变这种运动状态的力,就是惯性力;二是广义相对性,即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爱因斯坦还由此提出,在引力中传播的光线,也要发生弯曲,并建议在发生日全食时,通过天文观测验证这个预见。几年后,一位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在观测中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完全正确。

根据广义相对论原理,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一点七秒的偏转。1919年5月,英国派出了两支远征队分赴非洲和南美两地观察日全食,经过认真的研究得出最后的结论是:星光在太阳附近的确发生了一点七秒的偏转。

(3)意义: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

2、推动量子力学发展

(1)1905年,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所谓光电效应,是指光射在金属表面,能打出电子这一现象)问题。

(2)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相对论从一开始就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却非常合理且为实验所证实。

说明:象许多事物一样,科学的发展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

启示:要敢于怀疑常识,勇于创新,因为即使生活中习以为常、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规律也可能是不科学的。

数码相机

假期你和家人轻松郊游。当你打开数码相机,准备摄下家人温馨的笑容时,要先感谢爱因斯坦。从镜头飞进来的光子会把半导体里的电子挤走,这同样利用了宝贵的光电效应。

3、其他成就

除了在相对论、光电效应理论研究方面的发现外,爱因斯坦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无疑对传统物理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也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三、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1、捍卫和平

(1)一战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就曾在一份仅有4人参加的反战宣言上签了字,而当时德国多数科学家都是支持本国战争的。

(2)一战后:一战后,爱因斯坦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并为此到法、英、荷等国奔走呼号,而他自己却被反犹主义者列入谋杀的黑名单中。

(3)30年代:到了30年代,当战争的阴影再次在德国呈现时,爱因斯坦开始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他遭到纳粹分子的追捕和迫害,不得不离开德国,来到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就职。

爱因斯坦淡泊名利,在接受邀请到普林斯顿研究院任职的要求之一竟然是年薪只要3000美元,他甚至还表示:“倘若在普林斯顿维持一年生活不需3000美元,还可以再低一些。” 以至于校方要和他“讨价还价”,请他别把年薪标准定得如此之低。

(4)二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在一些同行的促动下,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尽管他本人没有参与研制,但他却是美国原子弹研究的发起人之一。几年后,爱因斯坦得知美国人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人口稠密的日本城市,这件事又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5)二战后:以后他就致力于防止核战争,亲自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出刊《原子科学家公报》,要使全世界人民认识到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倡议各国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世界和平。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则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

—— 爱因斯坦

2、逝世: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于美国普林斯顿,生前他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到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我死后,切切不可把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让给别人使用。除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我的一切都将随我一起死去。”

3、评价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今天,这个理论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原子能发电站、宇宙飞船等现代科学技术或许还在探索之中。

对比:如何理解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实际上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一个适用的前提,即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特例。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都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爱因斯坦还提出质能转化原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相对论并没有抹掉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实际上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是指导物理学的重要思想。

总结:杰出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共同优秀品质

1、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如李四光两次否定“洋神话”;牛顿则在“巨人的肩上”大胆创新,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 爱因斯坦则大胆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创立了相对论。

2、正确的科研方法。

(1)独立思考是科学创见的首要条件,是科学思维的必备品质。

(2)重视实践调查,考察(李四光),归纳总结(牛顿),理论分析(爱因斯坦),科学实验以及实践调查,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科学家基本的方法。

(3)坚持不懈勤奋探索。

3、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杰出科学家无一例外地生活简朴,看轻物质享受,淡泊名利,有自知之明,对自身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有关注国家民族、全人类生存兴衰的强烈责任感,以工作为快乐,以成功为享受,如爱因斯坦的快乐主张就很有代表性。

4、艰苦奋斗的精神。牛顿则终身未婚,把生命完全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物理学史上三次革命

1、牛顿经典力学(第一次革命)

2、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第二次革命)

3、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第三次革命)正好对应人类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 学思之窗

1.你认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体现了哪种精神?

答案提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反复研究,反复实践,不断前进;热爱科学,崇尚真理,重视科学决策,一切按规律办事;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努力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以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头脑;勇攀高峰,甘于奉献,为人类贡献一切智慧和力量。

3.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这是爱因斯坦的两句名言,对爱因斯坦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酷爱正义,并竭尽全力为改善人类境况而奋斗。

本课测评

1.爱因斯坦对人类科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对科学的主要贡献是狭义相对论、光量子理论、广义相对论、宇宙论和统一场论的提出,从而引发了传统物理学的伟大革命和人类自然科学史的一次革命。

2.爱因斯坦为人类和平事业做了哪些工作?(略)

趣闻一: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 看他。孩子看了乱糟糟的爱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 对我的印象的人。

趣闻二: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要求爱因斯坦有空的时候打电话给她。“我的电话号码很长,挺难记。”朋友说。

“说吧!我听着。” “24361。” “这有什么难记的呢?”

爱因斯坦笑笑说,“两打与十九的平方,我记住了。”

趣闻三:曾经有人问过爱因斯坦: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您知道将如何打吗?爱因斯坦回答: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第四次如何打。人们将用棍棒和石头打!趣闻四:一天爱因斯坦在街上遇见一位朋友·,“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了。“瞧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 “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 衣,“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物 理学家,但还穿着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烦其烦地劝他去换件 大衣。“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趣闻五: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办公室那天,有人问他需要什么工具。“我看,一张书桌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他说。“为什么要大的?”“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爱因斯坦名言:

“不是我聪明,只是我和问题周旋得比较久。”

“书读得太多,而脑筋用得太少的人,都会落入懒得思考的习惯。”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身不懈的追求。

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第二篇:第5课_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狭义相对论提出的标志、主要内容、两条基本原理和意义;广义相对论的标志、两条原理及其意义;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光电效应研究的意义;爱因斯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和平进步而斗争的史实。

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根本性变革。

③ 运用: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爱因斯坦的成功的原因。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爱因斯坦的重大发明对人类历史的贡献。过程与方法

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采用合作教学的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情的了解,认识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创新精神事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天才出自勤奋;科学事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的手段。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爱因斯坦及其主要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 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其影响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100年前,年仅26岁的毛头小伙爱因斯坦,以他卓越的思考力、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传统经典物理学由此彻底改变。这一种颠覆是多么激动人心,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暨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学科确定的全球规模的纪念活动。爱因斯坦,这位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年)评选中都居榜首的俊杰,绝不仅仅是因为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他既是伟大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是一幅视野开阔的思想宽银幕。

爱因斯坦是天才吗?? 新课教学:

一、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95年到瑞士,1896年考人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1900年毕业。1902——1909年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技术员,创立狭义相对论。加入瑞士国籍。1913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10月迁居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1955年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

1、童年时代

三岁时

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四岁还不会说话;行为迟钝,他说话所用的 时间比起别的孩子要多得多。五岁时一次生病,父亲送他一个指南針,他发觉指針无论如何只会向着同一个方向,令他开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小时候不愿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总喜欢一个人玩,并且老是陷在沉思之中,如痴如呆。

2、中小学时代

六岁时他进入了国民学校,是一个十分沉静的孩子,喜欢玩一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例如用纸片搭房子。

十岁进入中学,学业也不突出,除了数学很好以外,其他功课都不怎么样,尤其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他对古典语言毫无兴趣。

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1)少年时代的选择: 当时的德国学校必须接受宗教教育,开始时爱因斯坦非常认真,但当他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后,认识到宗教里有许多故事是不真实的。12岁时他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并对所有权威和社会环境中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并发展成一种自由的思想。爱因斯坦发现周围有一个巨大的自然世界,它离开人类独立存在,就象一个永恒的谜。他看到,许多他非常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时,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于是,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选择了科学事业,希望掌握这个自然世界的奥秘,而一旦选择了这一道路,就坚持不懈地走了下去,从来没有后悔过。(2)早年被开除学籍

爱因斯坦比较孤独,不喜欢说话。学校的运动,他不会参与。他很讨厌上学,经常装病缺席。在上课时,经常神游四方,思考一切他喜欢的问题。他甚至与老师争执,还被老师教训说:“你(爱因斯坦)的出席破坏了全班对我的尊敬。”最后因此而被开除学籍。

爱因斯坦之所以不喜欢上学,是因为他无法接受德国当时那种混合了威权主义和百科全书式的填鸭教育。他后來写道:“现代教育事业竟然没有扼杀了研究的好奇心,真是一项奇迹。因为这脆弱的小树苗需要鼓励和自由,否则它将枯萎。主张规范和责任感能引发观察和研究乐趣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

“一只再健康的驯兽如果不断地用鞭子威胁它,逼它在不饿时进食,它也会丧失胃口。”(3)自学能力强

爱因斯坦没有因不上学而减少学习知识的机会。他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几何、数学,以致哲学。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开始钻研大量要读的书籍。他经常和叔叔研究有关数学的理论。在当时,他的家人对爱因斯坦的智慧和消化力,感到吃惊。

3、大学时代(1895年他放弃了德国国籍)

1896年,爱因斯坦正式成为一个无国籍的人,并考进了联邦工业大学。大学期间,爱因斯坦迷上了物理学,一方面,他阅读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赫兹等人的著作,钻研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马赫的力学,并经常去理论物理学教授的家中请教。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去物理实验室去做实验,迷恋于直接观察和测量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仍然不是“好学生”:曾被数学教授称为“懒狗”,曾因做实验出事故受到处分,还曾被物理教授认为不适宜学物理而应当改行。大学毕业时几位同窗好友都留校当了助教,他却因得不到教授们的赏识而遭到了“毕业即失业”的命运。这种种亲身经历,使爱因斯坦对教育的总体印象一直不佳。正因为如此,成名后的爱因斯坦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长期的观察,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这是爱因斯坦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看法。他反对把学校仅仅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他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二、主要贡献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因为大学里老师都不大看得起他,不愿意把他留下来做助教,他几次去请求,人家也不要他,他甚至于有几次几乎要失业了,几次在中学里面求职,最后在专利局里面找到一个职位,他每个星期要在专利局工作大概40多个小时。但尽管如此,这一年是他最辉煌的时期,因为他做出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几项贡献。这一年他26岁。

材料

(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身不懈的追求。――爱因斯坦 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全力以赴才能精通――爱因斯坦

材料

(二)有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

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E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我们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哪些科学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1)光量子假说: 1905年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狭义相对论(1905年提出)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不是绝对的(即固定不变的)。爱因斯坦指出,随着物体(观察者所见到的)线性运动速度的加快,时间会变慢。使用同步原子钟已证实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将一个钟表留在地面上,而携带另一个以很快速度移动(如在喷气式飞机上),随后进行比较,静止的钟表总比另一个稍微快一点。

什么是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的例子:一卷录音带,如果在地面上播放需要一个小时;在快速飞行的宇宙飞船里播放,宇宙飞船里的人测定也是一个小时。但是由地面上的人员,来测定在宇宙飞船中播放的时间呢?根据牛顿的理论,因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也是一小时;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则认为应该是一个多小时,因为时间是相对的,在不同速度下测量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相对论,后来称作狭义相对论,以光速永不改变、相对性原则来推论,得到“时间”会因速度快慢而改变的结论。(3)广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他解释了引力作用和加速度作用没有差别的原因。他还解释了引力是如何和时空弯曲联系起来的,利用数学,爱因斯坦指出物体使周围空间、时间弯曲,在物体具有很大的相对质量(例如一颗恒星)时,这种弯曲可使从它旁边经过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线,改变路径。

过渡: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和平、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为人类和平等进步而斗争。(4)关注和平

爱因斯坦在一战时就参加了仅有4人参加的反战宣言,一战后又因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而奔走,却被反犹主义者列入谋杀的黑名单中。1933年,希特勒掌握政权,迫害犹太人,这时爱因斯坦正在美国访问,为逃避希特勒的悬赏暗杀,他定居在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高等学术研究所的教授。因为担心德国纳粹政府抢先造出原子弹,为维护世界和平,1939年,爱因斯坦应美国一些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的请求,写信给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集合科学界的力量,发展原子弹。这就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的起源。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畸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对无辜平民的伤害也同样令全世界震惊。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教师展示下列材料:

“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爱因斯坦

“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却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们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 “一个人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将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爱因斯坦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感受到爱因斯坦有哪些崇高的人生品格?

乐于奉献精神,对社会有崇高的责任感,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淡泊名利,生活节俭,热爱生活,也挚爱人类等„„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看下列诗歌,让学生朗读: 我们全部都获益不浅,及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专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广大人群。他像行将陨灭的慧星,光华四射,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连结。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于普林斯顿。遗嘱执行者用歌德悼念席勒的诗结束了那朴素的葬礼。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课后习题

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从这些科学家们的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共同品质?对于今天的你感触最大的是什么?

板书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三篇: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第2课教案

课程目标:了解詹天佑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幼童出洋时间、目的。滦和大桥、京张铁路。保路运动、中东铁路。

理解:幼童出洋意义及失败原因。阻碍铁路建设的因素、詹天佑的开创性贡献。詹天佑进行路权斗争的实质。

运用:近代铁路事业步履维艰和今天中国发展铁路运输网对比。路权斗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归纳詹天佑一生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詹天佑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爱祖国、刻苦钻研、不畏艰难 重点: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难点:晚清铁路事业受阻的原因;詹天佑个人业绩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幼童留学生

1、出生:1861年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一个茶商家庭。

詹天佑父亲詹兴藩时,遇上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的大炮把长期控制外销贸易的“十三行”轰掉了,在广州的外贸小商人,开始衰落。不久,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产。詹兴藩一家由广州迁往南海,一边读书,一边种田,以维持家计。

2、赴美留学:

(1)他十岁时,清朝为推进洋务事业,宣布招收12~14岁幼童赴美国留学,培养洋务人才。这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开端。詹天佑被选中。1872年,詹天佑随第一批30名幼童踏上赴美留学的远洋轮。

同治六年湘系军阀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中国第一个留美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向他献了一个选派幼童出洋赴美的“条陈”。三年后,这个“条陈”终于得到清政府的批准。留学生共分四批,名额为一百二十人,年龄为十二至十五岁。清政府并指定容闳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出洋肄业”的招生工作。

此时,詹兴藩有个同乡在香港经商,名叫谭伯村。他非常喜欢詹天佑。

1871年春天,谭伯村特地从香港赶到南海,劝詹兴藩不要放弃詹天佑留洋的机会,说这是“洋翰林”,一辈子的“铁饭碗”。而詹兴藩迟疑不决,直到谭伯村答应把自己的第四个女儿(詹天佑的夫人谭菊珍)给詹天佑配亲,这事才算定了下来。

(2)经过暂短的适应与语言培训后,詹天佑先后考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西海纹海滨男生学校、丘屋高级中学。1878年,詹天佑以全班第一、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丘屋高中。留美期间,詹天佑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目睹了美国铁路事业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3)1878年,他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决心学好西方先进科技,报效祖国。大学期间,他学业成绩优秀,并在第三年完成毕业论文,获得学士学位。

(4)1881年保守派官僚以美国发生排华事件和留学生“抛荒中学、背弃孔孟之道”为由,取消留学事业。留美学生分批回国。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完成耶鲁大学学业的。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这样,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外,其余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

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学生均被送入电局学传电报,第二、三批学生由中国当时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外,其余50名分赴天津水师、机器、电报、鱼雷局等处当差。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点拨:派幼童留学体现了中学对西学的被动吸纳和接收;而最后幼童回国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学的排斥、抗争。

学思之窗:你认为这种教育目的会不会在幼童身上产生中学与西学的矛盾?幼童留学夭折的主要原因会不会与此有关?

中学和西学在教育目的上肯定会产生矛盾,这也是幼童出洋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学体现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满腹儒家经纶、满口仁义道德、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奴才,而西学不光是要掌握格物致知的西方科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具备独立人格,向往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公民,甚至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封建官吏主观设想幼童的最佳模式是掌握西学来为中体服务,但在实践中,幼童在接触西学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西体”的影响,这样必然出现封建势力所深深恐惧的西化、洋化,这也是他们所最不能容忍的,所以就把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召回,幼童出洋在坚持了十年之后因此夭折。

二、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

1、初显锋芒:詹天佑怀着把所学贡献给祖国的满腔热忱重归故土,却被腐败的清朝官僚分配到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驾驶,后被派到水师学堂任英文教习。直到1888年,他才被中国铁路公司聘到津沽铁路工地任帮工程师。詹天佑一心扑在主持津沽段铺轨工程上,在短短的80天内完成任务。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

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

帮工程师

又称帮定工程师,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素质较为全面的人员,如某客户(老板)不愿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工厂管理上,则找一个既可以在技术上维护机器,又可以在管理上很有成效地帮助自己的人,即帮定工程师。

帮定是一种行业,如:帮定主管、帮定部PE主管等。

2、建成滦河大桥:1890年,清政府决定上马关东铁路(注:关东铁路原计划以津唐路唐山站东15公里的古冶为起点,向东北关外地区延伸建筑,出山海关经锦州、广宁、新民厅至沈阳以至吉林,作为干线,然后由沈阳造支线至牛庄、营口,共计2323公里)。工程的难点是滦河大桥。英籍总工程师金达曾把这个获利颇丰的项目包给英国人,但他们在深水急流中打桩连连失败。这个项目又先后包给日本和德国工程师,结果都失败了。最后金达想到了詹天佑。年轻的詹天佑多方测量滦河水流地质等情况,新选桥址,将中国传统桥梁打桩法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结合,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詹天佑成功地建造了19世纪末 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气压沉箱法(水中用的较多)

1841年法国工程师特力格(Triger)创造了气压沉箱施工法,并于1849年用于桥墩施工。气压沉箱是一个无底箱形结构,顶上有双通廊,以便人和材料进入。沉箱下沉至水底后,注入压缩空气以阻止水进入。人在其内开挖地巷,使沉箱继续下沉至设计标高,气压沉箱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可处理下沉的障碍物,可直接观察到地巷原形,也不用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比较可靠。但施工者需要在高压空气中工作,不但效率不高,而且对身体有害。中国早期修建的桥梁如钱江大桥曾采用这一技术。

3、修建京张铁路

(1)提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路权的争夺白热化。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斗不休。最后达成协议:互不插手,让中国人自己去修。而各自的算盘是坐视中国在经费和技术上求助于他们,以便坐收渔利。詹天佑被任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他面临重重困难: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沿线重峦叠障,修路工具简陋,外国人正等着看热闹。工程成败与中国荣辱系于詹天佑一身。

(2)修建:詹天佑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不顾塞外的飞沙走石,风吹日晒,在深谷和崖间测绘,记下各种第一手资料。他勘测三条路线,反复掂量施工成本、难度、铁路效益,最后定为关沟线(北京西北往南口的路线,其中南口至岔道城约20公里最险峻的一段叫关沟,包括东园、居庸关、四桥、青龙桥、八达岭等高地)。为战胜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延长了坡面,减小坡度,将隧道缩短至1091米。他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没有通风设备,就用风扇机、手拉风箱代替。他以中国科学家特有的爱国热忱,昼夜奋战,顶着巨大压力和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1909年,京张铁路终于提前全线通车。

人字形路线

在解决八达岭青龙桥附近火车爬高问题上,詹天佑利用折返线的办法,大胆地在山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以减上坡度。又决定在此段铁路上,使用“2-8-8-2”型活节马莱大马力机车两台来牵引列车爬坡,前拉后推,以加大机车的动力。当列车到达山上铁路折返交叉点时,再反过来,推变拉,拉变推,这样不仅减小了路的倾斜度,而且又省去了换机车的麻烦,从而能使列车平稳地通过八达岭高峰。

直井施工法

多在陆地中、山崖间应用,主要应用于桥梁横架和隧道开凿方面,桥墩施工的办法通常有二:一是直井挖掘技术,二是斜井挖桩技术,詹天佑开创性地将直井挖桩技术应用于隧道。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 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

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3)意义:

①中国人自行筹款、勘测、设计并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②创造了中围铁路史上的奇迹。

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 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③是詹天佑个人事业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杰出成就。学思之窗:上述名言反映了詹天佑怎样的精神?

学思之窗第一句主要是表现詹工作细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第二句主要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

1、为国勘路: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威望倍增,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洛潼铁路都要他去勘测、设计和指导。年过半百的詹天佑以饱满的热情跋涉于南北山野河川之间。但是,由于清廷腐败,铁路经费无保障,工程难度大,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等种种原因,致使粤汉、川汉等铁路命运多舛。

2、维护路权

(1)投身保路运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并与英、德、法、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实际上将路权出卖给外国人,导致各省掀起了规模浩大的保路运动。詹天佑身处逆境,不甘沉沦,一面支持保路运动,一面推动铁路建设。

(2)修建粤汉铁路:辛亥革命后,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他亲自督办了工程浩大的川粤汉铁路。尽管受到借款合同束缚,加上政府无能,军阀混战,他仍克服了各种困难。到詹天佑逝世前,粤汉铁路的广州韶关段和武昌长沙段得以完工。

(3)争取中东铁路权:1919年,詹天佑抱病接受北洋政府交通部的电召,作为中国代表,出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辖下的技术部委员,赴海参崴,与英、美、法、日等国代表一道,主持俄国远东铁路、包括中国境内中东铁路的监管技术工作。他多次发言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义正辞严地指出,中东路理应由中国人全权管理,不许他国插手,也无需协约国共管。但由于北洋政府软弱无能,他几经努力,仅争回了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路聘用等微小权利。为此,他心力交瘁,导致病情加重。

3、英才早逝:在临终前的口授遗呈中,他念念不忘未修完的铁路和培养铁路人才的未了心愿,个人的事情却只字未提。59岁的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

四、詹天佑的突出功绩及总体评价 1.突出功绩: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2.总体评价: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19世纪80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了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3)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尽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体现_广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4)詹天佑的杰出贡献集中反映在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险境,能想方设法,依靠群众战胜重重困难,修筑了京张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干。

(5)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为国为民担风险,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总之,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铁路建设奋斗的一生,他实事求是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中国的铁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操。

詹天佑年谱

1861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 1872年 12岁赴美留学

1878年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丘屋高中,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 1881年 学成归国

1888年 任中国铁路公司津沽铁路帮工程师

1890年 完成施工难度较大的滦河大桥,在工程界崭露头角 1905年 出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民国初年 任川粤汉铁路会办、督办 1913年 任交通部技监,主持川粤汉铁路工程

1919年 出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委员会”技术部委员,并与帝国主义斗争,竭力维护中国铁路主权。同年,逝世。

2.詹的精神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深入实践、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学习延伸

1.中国铁路的制约因素 国家腐朽和衰败,经济实力不足 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 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 工程设备落后

思想观念封闭落后(如修铁路会损伤地脉,破坏风水等)2.这是开放型的讨论题,教师主要点明两层意思:

(1)国家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业绩的取得,或者说制约、影响着个人业绩的大小,是影响个人业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2)个人业绩的取得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积极贡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四篇: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6.4《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识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数学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光学:光学分析;天文学:发明反射望远镜;力学: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等。评述牛顿的历史地位,评述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及其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 编制表格,培养归纳概括和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途径培养查找资料和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学习牛顿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勤奋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为科学和真理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 牛顿能够成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 难点

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投放幻灯片:牛顿墓碑上的文字“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曾经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写道: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 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 让牛顿出生吧!

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请大家思考这段话,然后用简洁的话概括。

请xxx同学概括一下。是牛顿使人类了解和认识自然界和自然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牛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二部分:牛顿有啥牛

“先请大家看幻灯片,感受一下今天的主角—牛人牛顿。”边看边介绍,突出:26岁:教授;皇家墓地:荣耀;各国邮票;牛等。板书: 牛顿有啥牛:地位之高

“牛顿之牛,地位之高,主要是成就大” 板书:成就之大

“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同时看幻灯片边,按学科领域分门别类地填写相应内容。注意应该包括: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晚期)” “下面请xxx同学按要求填表”点评和讲解。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

1、童年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善于观察

2、中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科学观察与实验 P233参考书

3、大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计算 4、1665—1666年:黄金时代

A、光学领域: 1)发明折射望远镜:

用途: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意义:奠定光谱学的基础;P235页参考书 2)创“微粒说”

意义: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B、天文学领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用途: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意义: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

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原因:略 见书 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认识?

生答: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一辈又一辈科学家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结果。牛顿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1)内容: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潮汐现象、地球形状等问题 2)意义:

a形成经典力学理论,居物理学的统治地位达二百年; b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c推动工业革命进程

三、取得成就的原因

1、勤奋的探索精神;

2、科学的研究方法;

3、注重实验,实行“归纳——演绎”法

4、善于借鉴吸收并大胆创新

四、评价牛顿

1、成就:许多划时代的发明

天文学:反射望远镜,研究潮汐现象,语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物理学:力学:经典力学理论;光学:日光原理、微粒说;

数 学:二项式定理、微积分计算

2、地位:诸多成就,尤其经典力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时代造就了近代科技巨人——近代科技之父牛顿。而近代科技的发展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牛顿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就在英国发生了。课后习题 作业设计: 1.课堂练习:

为什么说牛顿是近代科学之父? 2.课后作业: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温家宝说:“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

结合牛顿时代西方科技发展与康乾盛世中国科技落后的情况,思考:现代中国的科技如何才能牛呢?或:“牛顿现象”在当今中国有可能出现吗?为什么?(下次在课堂上宣读)

第五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主要科技,理解高新科技的时代内涵,了解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价值。认识高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图片材料归纳总结,形成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

(二)讲授新课

一、电脑与网络(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顾名思义就是包罗万象的可存取信息的全球性网络。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抽象空间,主要由互联的文本页面、图像、动画、音像及三维世界构成。

(3)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多彩。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等。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信息化社会既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也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理论研究有了巨大的进展,这构成了我们今天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基础。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建立在计算机、化学等领域各自的技术进步上,其发展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遗传工程的进展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对自身了解的关键性的进步。我国的科研力量在凭借人类生命奥秘这项伟大事业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角色。

三、登上太空

对于太空的探索和人类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它标志着人类的活动空间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大到了宇宙空间,人类从此打开天门,放眼宇宙。航天事业的投入是极其巨大的,因此没有雄厚的国力支持,根本无法取得进展。然而,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意义重大。从人类发展的前景来看,今后人类的足迹将延伸至整个宇宙,而地球的资源已经发出枯竭的危机信号了,我们一方面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一方面也要不断寻找新的资源,而整个太空还是一座根本没有人类印记的巨大矿藏。

航天事业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我们每天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或从广播中听到天气预报,正因为有了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的帮助,我们才可以更加正确地预测天气,从而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和保障。

我国在火箭、卫星等航天技术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而“神五”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攀登上了新的高峰,并且完全有能力向更高更深的领域继续前进。

(三)巩固小结: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四)课堂练习:课后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我测评

下载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