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案体系助高校毕业生夺魁就业质量排行榜
www.xiexiebang.com全国唯一具有正规出国劳务资质的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海外劳务输出基地
对外汉语教案体系助高校毕业生夺魁就业质量排行榜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这个时候是各大高校的毕业生迈好职场生涯第一步的关键时刻,一群怀揣着理想和激情,夹杂着烦恼和不安的青年们即将踏入职场生涯。他们充满热情,他们拥有梦想,却不知前方等待他们的会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
近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公布了一份2015年734所普通高校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并放在了2015高考填报志愿指南当中。供考生和家长们参考,该份报告简单的将全国大学的教师水平和综合实力呈现在眼前。
这份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据说用人单位都信了,他清晰的更直观的查出该院校的毕业生质量。这份报告也势必会让这些好院校生源不断。谁才是实力派一目了然,其中北京大学果然不负众望,赢得第一。质量上乘不是虚的,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点赞!
也许是有那么一小撮人成功了,但是临近毕业季,就业率才是衡量各大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最好秤杆。提到就业就不由想到近几年全世界都刮起了汉语的热潮,欧美有时尚流行风,日本有萌系妹子风,韩国有长腿欧巴风,如今咱中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教中文”风,教中文的外汉教师的就业率和整体薪酬水平也名列前茅。形成这样的就业热门现象,是由于外国人学汉语热潮的不断增长,他们以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为荣,很多外企想打开中国市场,学汉语就是最佳途径。
成功从事中文老师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在少数,甚至不少都已经踏上了赴外教汉语的金质人生,月入过万,甚至数万。在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该如何发展,对此儒森汉语对外汉语培训资深导师徐老师给出了分析:参加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拥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对外汉语教案体系,汉语教师们所拥有的一流教学能力就能获得欢迎和认可。
首先,中文教师可以选择就职于国内各大高校外语学院和汉语言培训机构,薪酬非常优渥,工作平台相对来说高档,是年轻人们比较期待的就业环境,儒森也会帮助推荐就业机会。同时喜欢结交外国友人,对于多元的外国文化抱有热忱的人,通过这个职业,能够享受异域文化带来的思维碰撞,与老外朋友们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不少年轻人通过留学、移民等途径来出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支出,其实还有一个更为简单快速的办法,那就是通过教汉语,以中文教师的身份登陆到海外工作。对于今后长远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儒森茶道涉外文化活动
饮茶,不仅为了解渴,还有精神上的“品”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因此茶也是“文化”和“艺术”的根源。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体味先苦涩而后回甘,熏陶宁静平和的心境。以道会友,老外朋友们对于Chinese Tea充满好奇,来儒森一同参加涉外活动——茶道分享会吧,锻炼你的口语和灵活自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老外朋友一同品味茶的回甘、宁静,讲述你与茶的缘分。微信报名:mandaringarden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现状:就业质量偏低
高校毕业生现状:就业质量偏低
就业,是每一位学子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就业情况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反映。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相继发布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业质量偏低,平均仅得56.8分。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一方面高校毕业大军连年增长,造成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高校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许多毕业学生毕业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进而引发不能胜任工作、离职率高等就业质量问题。
但是,在北京万通汽修学校,就业对毕业学子来说从不是问题。每到毕业季,来学校招聘汽修人才的企业单位络绎不绝。甚至,许多还未毕业的万通学子就已经被“预定”了。万通学子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同样很好。北京万通十分注重同学们的就业质量,时常对已经毕业的就业学子进行就业回访,据统计,毕业的北京万通学子们大多对工作满意,可以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
为什么北京万通的毕业生们的就业质量反要比高校还要好呢?这就要归功于北京万通的教育方式。北京万通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校内开展“三教三训”教育方式,“三教三训”包括:专业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军训、行为规范训练、素质养成训练,不仅培养了万通学子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同学们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北京万通学子们的就业质量普遍很高。
第三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作者:徐耀生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党的十八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全面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什么是高质量就业,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模型不一。本文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确立了就业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用量化方式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给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切入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评价体系 评价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学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倍受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党的十八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全面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就业,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1999年,国家首次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说明国家已将就业率作为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2003年国家又在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公布高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等指标,于是“就业率”就成了高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指挥棒。其实,毕业生就业率只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量”,而不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质”。近年来,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形势转好,企业用工需求逐渐回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上升,后金融危机时代 “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还呈上升趋势;加上90后大学生初入职场,“啃老族”“啃房族”人数增多,在“就业难”与“用工荒”、“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的悖论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呈现出新的变化。随便找一份工作不难,要找一份好工作仍然是难上难。因此,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已不能准确反映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及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已逐渐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些变化,一方面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却又缺少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要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好坏,还必须全面考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完整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二.就业质量概念的界定
要研究就业质量的评价问题,首先必须界定就业质量的概念,明确就业质量评价的对象与范围。
1.就业
就业一词在字典中的含义就是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一定的职业。而职业是指一个人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活动。职业至少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个人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分工;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具有合理的劳动报酬;相对稳定;在特定时间、地域内是合法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又是一个世界性、跨世纪的难题。“充分就业,体面劳动”是我国政府就业工作的目标。
2.质量
质量一词在《辞海》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力作用强弱的物理量;二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教学质量等。
3.就业质量及其评价
说到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显然是指毕业生所从事职业或工作的好坏程度。其“好坏程度”的认定过程就是就业质量评价的过程。由于研究对象、范围、角度、时间的不同,就业质量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如,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有“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学校就业工作质量”、“毕业生个体就业质量”与“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之分;根据研究范围不同又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全省或全国毕业生就业质量”、“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之分;根据研究时间不同又有“初次就业质量”与“年底就业质量”、“毕业半年后就业质量”……之分。为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本文主要研究江苏省范围内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其评价。
从社会分工与需求的角度看,职业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好坏贵贱之分。人总要有事做,事总要有人做,不同的人就会做不同的事。因此有的职业从有了社会分工就始终存在,如农民、工人、商人等。有的事以前需要做,现在却不需要做了,因此有的职业已经或正在消失,如传呼小姐、电报员、送煤工等。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各种闻所未闻的新职业每天都在悄然诞生,如游戏设计师、酒后代驾、新闻线人、点菜师、月嫂等。
从工作内容与工资待遇的角度看,不同职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职业是个人与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是彰显个性、发挥才干、融入社会的手段,也是劳动者生存价值的体现。不同的职业,其劳动条件、生产工具、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不同,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业中脑力与体力的付出、收入水平、社会声望、权力地位也会不同。这种差异性受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产业结构、家庭背景、个体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至于一个职业是好是坏,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从人们对职业的热衷程度看,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会出现热冷之分。在我国,不同时期曾出现过“当兵热”、“下海热”、“出国热”、“外企热”等。当然,对个体来说,热门职业不一定就是好职业;目前是热门职业,未来却不一定。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如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得不到提高,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形象,还会影响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同时企业也可能因为长期享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好处,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还必须更加重视就业质量评价的理论探索。
三.国外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情况
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的劳动”的新概念。所谓“体面劳动”是指“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的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就业机会”。他从劳动者的权利保护、收入、工作岗位等方面对“体面的劳动”作出了解释,并指出了为保证“体面劳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须从整体上平衡而统一地推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四个目标。
美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他们更多的是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评估,且这项工作通常是由政府专职部门[主要有劳动统计局(BLS)、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CHEC)等]、职业界(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自身三者承担,其中,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自身的调查统计相对较为普遍。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 的就业“含金量”具有注重工作环境和个性发展 的特色,而教育部统计中心(NCES)、卡内基高等 教育委员会((HEC)、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服 务办公室(COS或CSC)在取得学士学位到就业 的研究中,关于就业率的附加指标,在横向纬度 上基本照搬了所谓的“含金量’’内容,同时在纵向 纬度上又增加了专业对口和工作满意程度等条 款。
日本学者与政府把“终身制”等 因素计入就业质量的内容与体系,从而使就业质 量的评价具有东方文化的传统。
西欧的就业质量评价含有职业与就业安全、健康与福利、技术质量、工作与生业与就业安全、健康与福利、技术质量、工作与生活和谐的四个维度。
澳大利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与层次、统计与计算具有时段性与时效性、简洁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由此可见,国外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是深入的、系统的,切入点是客观的、准确的。对国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架构。
四.国内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情况
1999年,教育部首次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此将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2003年教育部又在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公布高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等指标,至此,“就业率”、“首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指标便成了高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指挥棒。其实,“就业率”、“首次就业率”只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量”,而不能反映毕业生就业的“质”。真正用来衡量就业质量的仅靠“协议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两个指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强大的就业压力,许多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就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等内容进行了不少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到200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理论研究才逐步兴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当然,关于就业质量的评价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入手,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括:
程蹊、尹宁波认为就业质量的层次可从就业环境、生产效率经济生活三方面来界定,着眼点是劳动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河北师范大学刘素华认为,就业质量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工作满意程度三个基本要素。李军峰认为就业质量的内涵分为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稳定与安全、个人尊重、健康与福利、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劳资关系和机会平等9个层次。李全林则认为就业质量应包括就业层次(客观性指标)、毕业生的主体指标(如满意程度等)两大方面的内容。徐清则认为就业质量的内容分为工作收入等5 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
周平认为体现就业质量应有三个指标,即就业人员的质量、就业岗位的质量、就业工作质量。近年来,万明国、章光荣、龚胜荣等同志则围绕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缺口、就业质量等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一定区域的应用研究。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客观性、时代性、关联性、个体差异性与评价复杂性等特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建立多样化有评价体系供人们选择。
五.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联因素
1.关联因素的重要度调查
高职院校的“产品”是毕业生。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与毕业生发生关联的主要有家庭、学校、用人单位、政府与社会五个方面,关联因素可以穷举,如图1所示。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政府等五大方面32个关联因素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度,提高课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我们于2010年10月-2011年
3月间,面向苏南、苏北10所高职院,44家用人单位,3964名高职毕业生,600名社会人士,通过发放书面问卷或Email网上问卷进行了社会调查。发放问卷共4608份,回收有效问卷4186份,回收率达90.8%。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2.影响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最大的前10个因素分别是:待遇(薪资、福利、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企业发展前景、个人发展、工作环境(劳动时间、污染、噪音、劳动保护等)、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水平、就业岗位、家庭环境(家庭社会关系、家庭和谐氛围)等。
企业因素(4个):待遇、企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就业岗位。
学校因素(1 个):办学水平。
政府(社会)因素(1 个):经济发展水平。
家庭因素(1 个):家庭环境(就业期望)。
学生个人因素(3个):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发展。
六.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依据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Comprehensive Fuuy Evaluatian),我们对表1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把线性相关的企业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就业岗位等4个企业评价指标合并薪资待遇与工作环境2个一级指标;将学院的办学水平归纳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之中,用学院推荐毕业生就业的协议就业率作为就业质量的一级评价指标;将学生的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发展等3个指标合并为个人发展1个一级指标,并用毕业半年后、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相关指标作为发展指标。由于学生是就业质量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再设定职业易得率、协议就业率、就业满意度3个一级指标作为综合平衡指标。为体现社会与家庭以及政治经济环境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以薪资待遇、协议就业率、就业满意度3个平均值作为衡量就业质量的基准。这样便由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加上3个参考基准构成了就业质量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分值按调查结果等比例计算,建立就业质量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本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1)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根据国情特点,通过对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最真实地掌握当前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预测未来就业趋势,以促进国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全面、和谐地发展;(2)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全面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套客观公正、高效便捷的就业质量评估工具,以
提高政府对高职教育宏观管理的调控力度;(3)《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类学校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千万百计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给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便于促进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整体形象;(4)给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能帮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全国各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果,合理构建引人、用人、留人、养人的激励机制,完成企业的利益取向,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具体到大学生个体来说,就业质量无疑比就业率更重要。课题可帮助更多的毕业生端正就业心态,明确就业定位,树立就业信心,强化就业指导。
七.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切入点
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体系模型不难看出,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除了政府、社会、企业作好相关工作外,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应以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协议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职业易得率等六个方面为切入点,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战略思考、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08SJD8800006
作者简介:徐耀生,男,1962年10月生,汉族,江苏泗阳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校人事管理与人才战略研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第四篇: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04月02日16:37来源:教育部原标题: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对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进行了链接发布。这是教育部首次组织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和举措,对进一步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强化以生为本,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这项工作,去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14年2月底前率先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对此,教育部直属高校高度重视,责成专门机构研究编制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截止3月7日,75所直属高校全部发布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这次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主要内容包括,2013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等。部分高校还结合实际和学校特色发布了分层次、分学科、分院系、分专业、分地域的就业状况,以及就业状况对学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并从就业状况、劳动报酬、就业满意度等维度构建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总体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客观反映了各校就业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工作成效。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以就业提质量、促改革的有益探索,教育部门将不断完善报告内容和发布方式,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等的联动机制,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原标题:《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来源:教育部)
第五篇: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况调查与分析
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况调查与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现况调查,对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提高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新办专业;就业质量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况调查
为了解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基础医学院从2008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截止2013年7月,已有2012届和2013届两届毕业生72人(其中升学18人)。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基础医学院2012届和2013届已就业的毕业生54人,共发放问卷54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占调查问卷总数的96.3%。
1.1 基本情况
经过统计,调查对象的性别、城乡、政治面貌等分布情况如下:
1.2 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状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毕业生的工作收入、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专业对口、工作满意程度等许多方面。多年来高校一直用就业率衡量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而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数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就业的结构、性质、特点等。特别是新办专业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还不成熟,做好就业质量调查对学生、就业单位以及新办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就业质量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1.2.1 薪资水平
在调查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11.6%,1500―2000元的占25%,2000―2500元的占44.2%,2500―3000元的占11.5%,3000元以上的占7.7%,薪资最高的为每月4000元,最低的为每月1000元。2014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代表自治区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3元。由此反映,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基本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但由于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很多毕业生对收入的期望值很大,再加上现在社会的生活成本比较高,除去衣食住行等日常花销,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是“月光族”,目前的收入水平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1.2.2 专业对口程度
经过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也反映了就业质量的高低。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医药和食品行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技术单位等。在调查中,37.5%的毕业生在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其中大部分在医院、血站担任检验员;41.7%的毕业生在生物制药企业工作;还有20.8%的学生从事教育、管理、销售等工作,与所学专业基本不对口。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宁夏的就业市场还未完全打开,而且区内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公司较少,待遇也不高,很多学生不愿去生物技术公司;区外特别是较为发达的地区生物技术公司比较多,但由于该专业70%以上的学生为宁夏生源,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区内就业。
1.2.3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心理环境。在调查中,毕业生认为办公环境非常舒适、比较舒适、不太舒适的分别占19.2%、50.0%、30.8%,认为职业声望和社会认同度高、一般、较差的分别占32.7%、61.5%、5.8%。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69.2%)对工作的物理环境评价较高,这与很多单位逐步改善工作条件,吸引人才有关系;但是对于工作的心理环境,很多毕业生(61.5%)认为工作单位的声望和社会认同度一般,他们对工作单位的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4 基层就业情况
近些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特岗医生以及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加分等措施。但是,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目前城市和乡镇的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毕业生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经济收入、未来发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很多毕业生仍然坚持留在城市中,真正能深入到基层的学生较少。在调查中,在基层就业的只有7.7%,绝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在城市中工作。
1.2.5 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心理感受或心理满足度,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次调查显示,毕业生对现在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1.9%、28.8%、55.8%、13.5%,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对其就业的满意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1.2.6 职业发展前景
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否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调查中,每年没有任何职工培训、有1-3次、3-5次、5次以上职工培训的比例分别为21.2%、26.9%、34.6%、17.3%;毕业生认为发展空间大、职业前景好的占21.2%,认为一般的占63.5%,认为较差的占15.4%。很多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并不能让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水平提高有限,对职业发展前景并不十分看好。提高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专业建设
作为新办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学院开展“新生入学第一课”系列活动,邀请学院领导、资深专业教师为新生答疑解惑,一方面,从大学精神、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讲解,使学生了解大学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从学院的创办与发展历程、生物技术的师资队伍、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科研导师团队入手,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为了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学院多次召开集体备课会议和教学工作会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学院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给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从科研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多名学生在校级、区级以及全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比赛中获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立横跨校内外,校内科研实习与校外见习相融合、教学-科研-生产紧密联系的本科生实践教学培养链条。
2.2 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
学院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努力把就业工作扩展到各个年级,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工作,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分阶段实施不同的目标教育――大
一、大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邀请企业及优秀校友做报告,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大三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导师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大四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通过全程的就业指导,把就业教育融会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及校园文化教育之中,不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就业竞争力。
2.3 拓展和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学院从未有过毕业生,加上实习点担心学生短期实践会影响单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所以校外实习最初是参观式学习,基本没有机会动手,学生收获很少。经过几年的摸索,学院以实习促就业,从最初一个实习点增加到三个实习点,涵盖了医院检验科、药企、生物技术公司,适当延长实习时间,提高带教质量,增强实习环节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程度。
2.4 加强就业调研工作
学院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掌握学生毕业后的使用度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反馈信息,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河.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12(02).[2]杨存博.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2(05).[3]杨帆,石云生.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大家,2011(05).[4]刘潇.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0(14).[5]张春华.大学生就业对策的宏观思考[J].学理论,2010(25).[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