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数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2: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数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数学教案》。

第一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数学教案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对称的概念及画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并会画出一个点的对称点. 3.培养学生“因有用而学习,和学了之后是为了将来用”这一思想准备 4.渗透对称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线段垂直平分线,它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入新课,如图1,EF⊥AB于C点,且AC=CB,若沿着直线EF对折,因为EF⊥AC,则CB将与CA重合,且CB=CA,点B也落在点A上,又如图2和图3,把轴线一旁的图形沿轴折叠,它与轴线另一旁的图形也能重合.这样的图形是一种特殊位置的图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

(一)新课:板书课题--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

再由学生举一些他们熟悉的例子,如人体的两耳、两眼、两手等等.但要注意必须有一条直线为轴,才能说它们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性质:由定义引出性质.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如图4,△ABC和△ABC关于MN对称,则△ABC≌△ABC.此时A和A,B和BC和C分别是对应点,称为对称点.沿直线MN折叠后,A与A,B与B,C与C分别重合.连AA、BB、CC则必有MN⊥AA且平分AA,同样MN⊥BB,平分BB,MN⊥CC平分CC,得到第2个性质.

定理2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教师提问:能不能说两个全等三角形就是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呢?——不能.

由此引出必须有一个判定定理.教师再问,定理2的逆 命题怎么说.

逆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如图4,线段AA,BB,CC均被直线MN垂直平分,则△ABC和△ABC

关于直线MN对称.此逆命题成立,做为判定定理.

(二)应用举例:

例1 :如图5,直线l及直线l外一点P.

求作:点P,使它与点P关于直线l对称

由学生根据判定定理的要求想出作法,并写出作法.再问,若点P在直线l上怎么办?—由学生答出此时P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就是P点本身.

例2 已知:如图6,MN垂直平分线段AB、CD,垂足分别是E、F.求证:AC=BD,∠ACD=∠BDC.

教师启发学生用对称关系来证.

已知MN垂直平分AB和CD,可得AC和BD关于MN对称,所以AC=BD,若沿MN翻折B点与A点重合,D点与C点重合,BD与AC重合,DF与FC重合,所以∠ACD=∠BDC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要掌握好它的概念.

三、作业

1.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什么叫做对称点、对称轴?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

(3)除定义外,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2.举出一些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实例.

3.已知:如图,两点A、B.求作:直线l,使A、B关于l对称.此题要求写出作法.

4.已知△ABC≌△ABC,那么△ABC与△ABC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吗?如果△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那么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第二篇:初二数学教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初二数学教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3)知道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2、能力目标:

(1)通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和画图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体现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中的美.教学重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1、概念:(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对称轴

(2)轴对称

(3)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实验,说明上述概念.最后总结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定理的获得

(投影):观察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否为全等形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启发学生,写出此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为真命题?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学生继续观察得到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说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则是判定定理.上述问题的获得,都是由定理1引发、变换、延伸得到的.教师应充分抓住这次机会,培养学生变式问题的研究.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图形

对称轴 点A

过点A的任意直线

直线m

直线m,m的垂线

线段AB

直线AB,线段AB的中垂线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

底边上的中线

3、应用 例1 如图,已知:△ABC,直线MN,求作△A1B1C1,使△A1B1C1与△ABC关于MN对称.分析:按照轴对称的概念,只要分别过A、B、C向直线MN作垂线,并将垂线段延长一倍即可得到点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连结所得到的这三个点.作法:(1)作ADMN于D,延长AD至A1使A1D=AD,得点A的对称点A1

(2)同法作点B、C关于MN的对称点B1、、C1

(3)顺次连结A1、B1、C1

△A1B1C1即为所求

例2 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cm.问:(1)牧童从A处牧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问题可转化为已知直线CD和CD同侧两点A、B,在CD上作一点M,使AM+BM最小,先作点A关于CD的对称点A1,再连结A1B,交CD于点M,则点M为所求的点.证明:(1)在CD上任取一点M1,连结A1 M1、A M1

B M1、AM

∵直线CD是A、A1的对称轴,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 M1B中

∵A1 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为CD中点,且A1B=2AM

∵AM=500m

最简路程A

B=AM+BM=2AM=1000m

例3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至D,延长BA到E,使AE=BD,连结CE、DE

求证:CE=DE

证明:延长BD至F,使DF=BC,连结EF

∵AE=BD,△ABC为等边三角形

BF=BE,B=

△BEF为等边三角形

△BEC≌△FED

CE=DE

5、课堂小结:

(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只对一个图形而言

联系:这两个定义中都涉及一条直线,都沿其折叠而能够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对性:即若把轴对称图形沿轴一分为二,则这两个图形就关于原轴成轴对称,反之,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全二为一,则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解题方法:一是如何画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找对称点)

二是关于实际应用问题求最短路程.6、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P120#6、8、9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两个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如图已画出其中一个三角形,请你分别补出另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个图形分成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所画三角形可与原三角形有重叠部分)

解:

第三篇:《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执教教师: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陈雪丹 指导老师: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林 萍

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林桂忠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苏教版第一学段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编排与人教版、北师大版有何不同,编排意图是什么?

⒉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侧重点的区别在哪?怎样实现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能为第二学段做铺垫呢?

⒊判断平面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把握尺度,判断复杂的标志图案是否超出了二年级学生认知理解的范围?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认识了多边形。

已有生活认知:学生积累了一些剪纸的经验,会用对折的方法剪纸,认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或图形具有两边一样的特点。

思维特点:学生虽然认识到两边一样的现象,但并不大明白什么是“对称”。二年级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对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建立更应做到具体形象。

⒉终点:理解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就是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是否完全重合。⒊过程与方法:学生新知的习得离不开已有的生活认知。本课的设计从猜测物体引出对称,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通过平面图形、标志图案的判断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5页。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⒉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做出轴对称图形。

⒊欣赏图形对称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学会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

学具:企鹅、飞机图形,剪刀、蜡光纸,四个小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每生一个。

教具:课件、企鹅和飞机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特征 ⒈游戏竞猜,感知对称。

出示:企鹅、飞机、剪刀、梳子的一半图。

师:孩子们,我们一块来玩个游戏:“猜一猜我是谁”。游戏规则是:只露出物体的一半,看谁能很快猜出来。

师:为什么这三个物体你们一下子猜出来了,而最后一个不能确定呢? 师:这些物体两边形状大小都一样,就叫对称。

师:像这样两边对称的物体,你能在我们身边找到吗?抽象成图形,认识对称。

师: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是对称,有办法证明吗? 师:请拿出其中的两个图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折完你发现了什么? 师:哦,这两边叠在一起,哪边也不多哪边也不少,这就叫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重合)

⒉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师:企鹅图形左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这架飞机图形左右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呢?那它怎么也是对称图形呀?

师:那这只蜻蜓,你会朝哪个方向对折验证呢?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折(板书:对折),发现这些图形的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⒊剪纸活动,感知特征。⑴激活经验,交流方法。师:这张金鱼剪纸也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猜出它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⑵动手剪纸,创造对称。

师:就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图案并把它剪下来。⑶交流反馈,领悟特征。

师:黑板上这些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吗?怎么让别人知道是呢? 师:用对折的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设计意图:从游戏猜一猜中引入生活中对称现象,再由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逐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获得轴对称图形的正确表象。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紧接着通过剪纸活动,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判断练习,体会特征 ⒈图形的判断。

师:如果不用动手对折,你能判断我们学过的图形朋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出现不同的看法,动手验证一下谁的想法正确。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折都不会完全重合,所以他不是轴对称图形。⒉车牌的竞猜。

师:平面图形中轴对称,汉字、字母、数字中也有呢!这个车牌的这些汉字,字母数字都是轴对称图形,但是他们只露出一半,你能猜出完整车牌号吗?

⒊剪纸图想象。

师:请看,这是一张纸,将它对折剪去两个圆。想想,摊开会是怎么样的? 师:我这里有三个选项,你认为会是哪一个呢?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孩子们,看来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可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创造。

师:孩子们光会想象轴对称图形可不够,还要会创造呢!用四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再和同桌一块拼一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了四个活动:辨一辨——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逐层递进,循环上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象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联系生活,运用特征

师:孩子们,不仅图形中有轴对称,一些标志图案上也有呢!

师:这个汽车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吗?用手势表示折痕在哪? 师:行人图呢?圆形呢?这个圆形可以怎么对折呢?

师:把这个圆形和行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什么交通标志?他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看来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光得看外面的形状,还得考虑里面的图案。

师:既然行人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它换成汽车,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师:在判断轴对称图形时,多一些观察,多一份思考,就会多一份收获!【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判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标志图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一个简单的图案到两个组合的图案,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的思想。如何把不对称的图形转变成对称图形,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拓性。】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学完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认识?

师: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孩子们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发现感受他们的美妙!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回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化认识。同时鼓励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对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执教者简介

陈雪丹,女,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福安市阳泉校区数学备课组组长。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恪守“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这句格言,用心对待学生,用青春和热情默默耕耘自己的三尺讲台。她从一名青涩的教师逐渐成长为福安市学科带头人、福安市名师、“阮志强名师工作室”成员,宁德市教坛新秀。执教的录像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省一等奖,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获福建省三等奖,“认识角”一课获地区三优联评二等奖,2015年12月撰写的论文《微课在数学中的运用》发表于《考试周刊》。

所用教材内容

第四篇:《轴对称图形一》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一》教学反思

Xx中心小学

五年级

xx

2017.9.27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澳门区旗、蜻蜓、树叶、蝴蝶、飞机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轴对称”的概念。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找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以及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观看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又引发了学生的爱过热情。

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结、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天安门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不足: 我感觉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同时在认识平面图形中谁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这一环节该在展台上展示一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5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事物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较强的感性基础,本节课就是要在这些感性基础上建立起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两个概念,为学生以后其他的空间图形打下基础,并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美。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天性使然,对探究活动有着较强的兴趣,并且已经基本具备了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力争让学生自己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去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为本节课设定了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两个概念。能辨别身边的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从过于关注概念本身转化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上来,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让学生在掌握认知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教会学生体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别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结合教学重点和我班学生学习情况我把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做为本节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彩色卡纸、剪刀、尺子等是我所准备的教具和让学生所准备的学具。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游戏,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做交流,大胆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感与参与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的思想。本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我立足学生的学创设了一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

我和学生一起玩了一个为米奇加耳朵的游戏。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设计中渗透了轴对称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如无声世界舞蹈《千手观音》的三组图片,自然界中一组蝴蝶的图片、日常生活中大量经常运用的轴对称事物的图片。学生从这些图片中很快感知出这些图形两侧分别对应相等。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知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和戏剧舞台上的脸谱艺术。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和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大量轴对称现象中找出规律,自由创造轴对称图形。由于是自由创作,孩子们的想法不仅相同。当他们创作完成我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做法,并展示自己的结果。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归纳出要沿着当中的直线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通过电脑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我的细心引导把美术创作何数学课堂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概括能力。把学生的作品当做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再次动起手来,让他们拿出自己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重点指导那些容易出错的图形,如: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沿着圆的直径对折多试剂次,你有发现了什么?我让学生把这些探索过程归纳成一句话说给系朋友们听。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洞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新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座‘讲一讲,感知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再通过展示、观察、讨论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折一折、画一画中深化探索过程。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首先我出示了直观判断题,学生每天大量运用的数字、字母和汉字。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又引导学生交流品味中国汉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国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性,做到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又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创造性的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1、让学生创造性的摆一个从正面看身体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2、让两个或三个学生合作用身体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的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征稿启事让学生为我们的新邻居“福源中学”设计新校门。首先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许多中外著名建筑和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事物的图片。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数学教学三个有机整合,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新校门的设计中来,做到了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体验创造、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有课内向课外的验身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全课小结:本节课从游戏引人、动手操作、交流感受、课外延伸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

我的板书摒弃了传统的用文字表述概念的做法,力争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述复杂的概念,把学生作品当做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的学习的快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关于教材处理:①把课后练习1(课本P91练习1)安排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例4,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③练习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县城外河凉亭的大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紧接着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

二、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

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

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图①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图②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图①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②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把课本上的例4做了适当改造:

例4: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学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圆

研究报告:

这样,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顺利完全例题,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情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四、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1)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4)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感受轴对称图形大约5分钟,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大约19分钟,联系实际,加强训练约8分钟,发挥想象,创造图形大约10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3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3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主要学习线段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后续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还是今后探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预备知识和方法指导。因此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学会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品尝发现的快乐,感受轴对称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线段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又是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加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在几何图形和实践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难点是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实践问题。

突破方式:1、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识水平,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基本的教学程序是:由“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实践应用——课堂小结”四部分组成。在此程序中我将采用:情景与直观演示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三、提高能力说学法

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例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以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导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讨论、分析出线段的对称轴特征,以及线段的对称轴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这一性质,以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知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四、优化组合说流程

课前准备:透明纸片、三角板、量角器、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多媒体导入具有实际意义的轴对称现象。

2.体验:用纸片展示线段,观察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由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二) 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全体活动)

1.动手操作:设计方案找线段的另一条对称轴。

2.讨论:观察对称轴与线段的位置关系。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

引导探究: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小组活动)。

1.动手操作(投影展示步骤):

(1)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上任取一点P;(2)连接PA,PB。

2.讨论:在操作过程中,比较线段PA,PB。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困难,以疑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探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这一活动中来,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第一组:巩固训练

填空:

1.如图,若AO BO,EF AB,则直线EF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已知直线CD垂直平分AB,则 , , 。

3.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AB=5,那么AC= 。

(设计意图:这三道小题都是对刚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数学化语言的组织,让学生加深印象,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组:强化训练

例1: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变式演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

于点D,交 AC于点E,AC=8 cm,△ABE的周长是14 cm,

求:AB的长.

2.如右图所示,直线MN和DE分别是线段 AB、BC的垂直平分线,

它们交于P点,请问PA和 PC相等吗?为什么?

解:连接BP

∵ MN垂直平分线段AB( 已知 )

∴ AP=BP ( )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训练解题格式。)

第三组:拓展延伸

1.上罗中学和上罗一小计划在村公路上共同设一个心理咨询 中心,如图,A处是上罗中学,B处是上罗一小,直线L表示村公路,应在村公路L的何处设心理咨询中心,才能使心理咨询中心P到两校的长度相等?

2.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已经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为了让小朋友们能更方便的上学,上罗镇计划以三个村为一个范围建公立幼儿园,如图,A、B、C表示三个村的地理位置,问:幼儿园建在何处,才能使得到三个村的距离相等?请你作出幼儿园的位置(用P表示)。

(设计意图:这组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的,设计为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当一会设计师,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组题的教法是:组内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上台展示。)

(总设计意图:三组题型,从三个面,全方位的覆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讨论、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教师从旁参与讨论,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疑问,鼓励他们团结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总结归纳,强化体系

1、引导学生从这节课“学了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作业布置:练习题第2题、习题10.2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体系。)

五、归纳总结说设计

本节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出发,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探索,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遵循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4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天安门城楼、清真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小结】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表述清楚。把轴对称图片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即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5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诊断分析

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说明

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评价方式

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6

说课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2、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认识、欣赏和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对称轴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备一组平面图形、剪刀、彩纸、尺子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说课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出去旅游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回来,一块和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

师:看到这些照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左右两边都一样,象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1、如何验证这些图片就是对称图形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后面剪下的图形)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师: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给大家演示一下。看看他的发现和你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对,对折后两边的图案也是一模一样的,这又是一个发现。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这个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外边缘能完全重合,里面的图案也一样,数学上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对称图

2、探究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课件出示:五星红旗。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吗?师生共同验证。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样的才是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对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的特别好,能根据它的特征正确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学生判断哪个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3、认识对称轴

师:这条线是折出来的痕迹,所以叫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并齐读一遍)

师:找一找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它的对称轴,展示给大家看。

强调:沿直尺画虚线。

师:画对称轴时,先怎么样?

生:先对折,在沿折痕画出对称轴。

师: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对对称图形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全称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齐读一遍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了折痕,折痕将对称图形分成了两部分,对称是以折痕为中心线进行的,强化了学生对折痕的认识】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1、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课件出示

3、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说的多?

通过学生学过和熟悉的数字和汉字入手,判断其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体现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存在。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对称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对称美的物体,下面让我们到奇妙的对称世界去感受一下。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啊?

(感受大自然的美)

4、刚才我们欣赏到了对称的美,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彩纸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吗?

(展示欣赏)

四、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对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家园。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6——61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三、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情景导入

(一):欣赏录像。(课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一)、观察,初步感知

1、认识对称

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师课件点击放大剪纸图。)

生: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2、揭示对称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课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

(二)、操作,体会特征

1、从物体到图形的认识

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电脑出示按天安门、飞机、奖杯、蝴蝶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

们是对称的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交流反馈。演示折纸过程:对折后两边是对称的

板贴:对折

师: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对称(一模一样)的。

师:那其他图形也是这样的吗?师加以补充: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对称),称为完全重合。板贴:完全重合

师: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来演示一下。(电脑演示:2个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请大家把其余的两个图形再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小组交流述说)

师: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点名回答)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帖: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贴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学生讲轴对称图形),那谁来说说这三张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点名回答)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把刚才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什么呀?

生:一条折痕。

师: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板贴: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另外两张图形中的对称轴吗?相互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二、识别,加深体验——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今天,一些图形娃娃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它们有个要求(电脑出示P57“试一试”)要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大家能满足图形娃娃的要求吗?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图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选的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小组合作操作)

师:(点名回答)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学生投影展示)

师:那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请2—3名学生说)

三、训练,巩固特征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下面吴老师呢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一)师:(课件出示第58页第1题)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直接提问,课件演示1—2个是轴对称图形,对有疑问的再演示)

(二)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在抢答游戏中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的反映最快。(教师举字母卡片,学生抢答)

(三)师:(小结)为什么N、S不是轴对称图形呀?

生:(上来动手折一折)因为它们对折后不会完全重合。

师:所以轴对称图形一定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一起说)

四、做一做——内化新知

(一)教学例2做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呢?请组长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各显神通吧,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最美了。(小组合作设计,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请2种不同的方法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讲讲他们的做法)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做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学生讲完全重合)(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二)师:昨天吴老师也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电脑出示P59第4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9页,在书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名回答,电脑相机演示连线)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学生小组交流,再点名回答)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还学会了做轴对称图形。)

六、巩固练习

(一)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啊!那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国旗,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旗吗?(电脑出示P59第5题)你能在下面一些国家的国旗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我们用手势来表示,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就用**表示,如果不是轴对称图形你就摇摇手,明白吗?

(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达,老师在电脑上演示)

(二)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电脑出示P58想想做做3)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翻开书到P58,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电脑演示,做对的举手)

七、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电脑配乐欣赏著名的建筑图片)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到雅虎、百度网站去查阅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

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在编排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出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其中第3题在方格纸上提供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学生有机会再一次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后面,还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对称现象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感受数学的美。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准备采用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导入,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先通过剪出一个“爱心”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也能比较自然地揭示这节课的课题。

接下来,出示例题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然后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一定难度的图形判断,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学生爱动脑筋,勇于探索。

学生学习完了“试一试”,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一些习题和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环节,“找一找”就是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主要是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两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做一做”就是课本中的例题2,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出轴对称图形,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猜一猜”

是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猜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在这一题上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欣赏图片,情感体验”的环节,用课件展示出一系列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美、欣赏美。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用一个轴对称的汉字——“美”来进行总结,并将课题补充完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全课设计,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学习情绪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9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是以国家颁布的中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为基本依据,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轴对称图形”(人教版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第三章第四单元等四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第三课时)这一节课 “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教学效果预估的评价与分析。

本说课稿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教学程序及三点说明四个部分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关于教材处理从课后练习、例题、实践操作等方面作了补充说明。

第三部分是教学程序。

包括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加强训练,发挥现象、创造设计,效果评价与作业布置五大环节。

第四部分是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2、时间的大体安排;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为大家说课。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且能判断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徒刑,了解对称轴,培养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验证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经历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教学难点为能辨别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本课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流程及媒体应用效果。

在引入环节,学生凭空想象,难以很快感知对称的特征,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伴随优美的音乐,一幅幅大自然中的漂亮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观察后,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是对称”。随后借助枫叶、蝴蝶平面图的'动态演示,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的内涵 ——左右两侧完全重合。在语文课上经常看到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数学课上这种情感目标往往被忽略。因此,借助课件出示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的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在看到这组图片时,学生的自豪感溢于言表,爱国情激荡心胸。在学生情绪高昂之际,教师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吧!”将大家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新授环节,考虑到抽象的概念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就把美术课中的手工剪纸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起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缩短了认知过程。活动前,我们先交流创作对称图形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就在剪纸“玩” 和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对称轴,并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引导学生以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辨别争论等学习方法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名称,让学生在头脑想象每种图形的形状、特征等,大胆猜测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猜测只有通过理论的推理或实验的证明才能加以证实其正确性。随后,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学具验证猜测。交流时,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对属于轴对称的那些图形在头脑中划分出清晰的范围。在学生探究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时,利用课件演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避免了实物对折不清晰的弊端,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每种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其工具性。

练习环节中,常规教学存在练习形式单一、训练容量不大、难以把握交流时间等弊端。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习题,增加训练密度,减少无效时间。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交通标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猜只出示一半的国内外著名的标志,。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课件出示汉字、英文字母,让学生继续寻找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共同感受由对称字母组成的单词“MATH”(数学)带给我们的神奇,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在提高环节中,我让学生在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添上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黑格尔曾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一切事物倘能与美相接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追求的强烈愿望,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因此在结尾环节,我利用视频,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在形象直观的影像面前,学生感悟对称的美及不对称的美,体会正是有了对称的美和不对称的美,这个世界才变得完美。至此,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升华!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1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二、学习重点:

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三、学习难点: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123~126页

思考:角平分线有什么特征?线段垂直平分线有什么特征?

(2)预习作业: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角B、等边三角形C、线段D、平行四边形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①直角三角形,②线段,③等边三角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圆,⑦直角。

A、4个B、3个C、5个D、6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轴对称图形是两个图形组成的。B、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C、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D、直角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4、如图,CD⊥OA,CE⊥OB,D、E为垂足。

(1)若∠1=∠2,则有___________;

(2)若CD=CE,则有___________。

(二)学习过程: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是_______,另一条对称轴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_______。

回顾小结:

(1)角是图形。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相等。

(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4)垂直并且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都玩过纸飞机吧!今天让我们再来玩一次(飞出一架好的)!现在,谁想上来和我一起做飞行表演?来,起飞了!(谢谢)诶,为什么我的飞机飞得又平又稳,而他的却飞不起来呢?仔细观察两架飞机。这,其中的奥秘,又在哪里呢?(出示另一张PPT),这就是我《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导入。(同时出示标题彩色打印)

二、说教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学习正方体、圆柱等空间立体图形特征打下基础。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数学思考: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情感态度:通过开展学生亲身经历,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过程的。

1.感知特征,步步深入

由于纸飞机是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玩具,这样的导入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细心的学生已经观察到,左面飞机的一边缺了一个角,右面飞机的左右两边却完全一样。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顺势推出,像这种两边形状完全相同的现象,称之为“对称”。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到对称物体的特征。

接着,我由体到面,又依次出示了以下图形,(课件和实物同时展示,彩色打印剪纸)。并让他们拿出课前发下去的图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很快,学生排出了这样的两类图形,并说这一行是对称的,而这一个则不是。在表扬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的同时,我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课件在这些图形的上面出示“图形”两字)。

但是,学生仅仅知道,对称图形“左右两边一样”是不够的。于是,我带着很大的疑问(课件出示问号)问学生:你们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你有什么方法去证明吗?此时,我大胆放手,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跃跃欲试。小组汇报时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是用尺子量的,发现两边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对折的方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了。对折、完全重合(出示关键字),真是个伟大的发现。我再引导学生打开对折后的图形(拿出对折过后的图形),去寻找更大的收获。学生却有点失望地发现,图形里除了一条折痕,什么也没有了。我却因势利导,指出这个折痕就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出示标题,拿走那个不是的图形)。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落实了新课标的“四基四能”,这样不仅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也促进了知识的真正内化,有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引导思考之后,全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课件和板书同时出现,记得抽走那个不是对称的图形)

2.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概念的引导过程,能来一点点鼓励的掌声吗?谢谢,真诚的掌声停止了,而课未停止。当掌声停止时,我示意学生观察我们灵巧的双手,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双掌表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我趁机引导他们找一找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她见过剪纸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我们双眼是对称的,还有的同学像受到启发一样,说我们的鼻子,耳朵,嘴还有小脸蛋都是对称的。我笑着对学生们说:是的,为什么生活中我们个个看起来这么帅、这么美,那就是因为我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对称。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其实,对称的物体还远不止这些,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几组不同类型的练习。

第一类练习:包括数字、字母、汉字,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类练习:借助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两类典型的例子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对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以及“这一行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一问题学生意见不一。我并不急着评价,而是让学生充分地折一折,辩一辩,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4、欣赏图片,延伸拓展

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对轴对称图形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我带领学生一同走进了轴对称图形世界,走进对称美的海洋。这是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法国巴黎凯旋门、中国天安门、上海世博轴。我问学生,这些图形美吗?还没等我说完,就有的学生高呼,我们方方正正的中国文字“美”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5、说教法、学法

纵观整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折一折、辩一辩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新课件)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转向指板书)。

6、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也力求做到工整对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五、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称美,数学美,生活美。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xx,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希望我的展示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我的说课就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

学习这部分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根据三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较弱的具体学情,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度(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重难点,停顿)

(为了更好的达成三维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借助多媒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三.教学流程

(一)探究轴对称图形特征

1、感受对称美,激发学习情趣。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呢?上课伊始,我充分借助多媒体,将一幅幅学生熟悉的美丽轴对称图片带入课堂,(播放教学视频)优美音乐、精美画面以及教师激情解说,将学生带入了现实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提出疑问:(播放)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轴对称图形。

探究特征

学生在美中的提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在此我借助多媒体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由对称物体到对称图形

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具有同样特征的三幅实物图,然后将实物图描画下来得到图形。此时学生产生疑问,得到的平面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2)探究特征

于是学生想办法动手折这三幅平面图形进行验证,然后讨论交流这些平面图形是否是对称的?使学生初步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我用多媒体演示三幅平面图的对折过程(播放),再一次让学生深刻感知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教师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顺利的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认识了对称轴。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点,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辨别轴对称图形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学生已经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很容易出错,我先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折,然后借助多媒体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折,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完全重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很清晰的让学生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五边形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像可以有多种对折方法。

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练习,学生先动手尝试判断,之后课件加以演示,很清晰很直观的帮助学生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验证意识。

二.激情创作

学习到此,我利用课件播放优美音乐,为学生创造做轴对称图形的良好氛围,孩子们激情创作的画面将课堂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画轴对称图形。

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我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之后我利用课件直观动态的演示,归纳出找对应点和连线两大步骤。如果此过程只说不演示则太空洞、太抽象,而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达到了最佳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困难。

四.总结

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收获再次欣赏课始精美图片。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在此欣赏图片的感受,之后我提炼性的总结,使学生将视野延伸到生活当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创造美的欲望!

整个教学设计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教学反思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抽象的轴对称现象变得具体,将静态的轴对称图形以动态演示、验证,从而高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美得情境中快乐学习!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4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西师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轴对称图形》。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一定的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几何图片,剪刀,尺子等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天安门城楼、清真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下载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数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新丰县实验小学的潘莉萍,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课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

    轴对称图形教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求知识......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一些简单特点。 2、认识对称轴,会利用对称的性质完成对称图形的绘制。 3、学会与人合作,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案1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2.能根据轴......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30页-132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使......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 熊仕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称的第二课时《轴对称图形》一课。 第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空间......

    轴对称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