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时间:2019-05-15 02: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篇: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防游泳溺水、网络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 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学过程

(一)交通安全 案例一:

两个中学生在行走时抛接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绊倒,致使驾驶员脑部严重受损。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在行走时不得在路上嬉闹和玩耍。据此,交警部门对这起事故作了责任认定,认定这两个中学生承担全部责任,两人家庭各承担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案例二: 1999年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因一个学生骑车下坡,将一名退休老师撞倒后死亡的交通事故。这不但给双方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也给这名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损伤。

案例三: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伤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 人受伤。这绝对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花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朵已经不计其数。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5 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二)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3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

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6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三)防游泳溺水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四)网络安全

材料一:成绩优秀、关心集体的小杰,被网络所吸引,沉迷网 络,学习成绩下降,后来为了上网费,走上了抢劫的 犯罪之路。材料二:据新华社报道,在近几年的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青 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而其中未成 年人犯罪比率 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广州市海珠区看守所 现有6个少年监舍,共在押未成年人77人。其中三成学生是沉迷玩“机”,中“毒”成瘾诱发犯罪。

材料三:2004年6月1日,长崎县佐世保市一名小学6年级女生因 网上聊天与同学发生争吵,之后她 在学校内用刀杀死了 与之相争的同学,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们由此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在回家后,会花大量时间在网上聊天。中小学生聊天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同学,如果和陌生人 聊天发生不快,可以不理对方了事,但和同学网上争吵,虚拟网络空间就会引发现实矛盾。由于网上聊天互不见面,说话不留情面,矛盾容易加深,一旦矛盾激化就可能酿成惨祸。

网络成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摧残身体,影响健康

2、心理受损,人格异化

3、滋生是非,扰乱治安

4、影响学业,贻误终生

5、安全隐患,危及生命

戒除网瘾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第一步,采取认知疗法,使网络成瘾者坚定戒除网络成瘾的信心(1)帮助网络成瘾者正确了解网络,指出网络的益处和缺点,让受治者学会去分辨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利用网络扩展知识做偶尔的放松和娱乐。

(2)帮助网络成瘾者做自己我认知。

(3)与网络成瘾者一起制定人生规划,帮助其找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一治疗阶段要达到的治疗效果是:让网络成瘾者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主动要求戒除,待成瘾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后进入下一治疗阶段。第二步,采取系统脱敏的方法,使网络成瘾者逐步戒除网瘾 治疗者和网络成瘾者一起制定戒除网瘾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上网时间计划。在一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

(2)启动奖励机制给予适当刺激。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建议家长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兑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

(3)建议家长安装一些学习软件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些软件,引导孩子登陆一些好的教育网站,鼓励孩子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老师、亲戚朋友沟通交流。此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使网络成瘾者生活作息时间归于正常,基本脱离网瘾。

第三步,采取代替疗法,使网络成瘾者真正戒除网瘾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治疗,网络成瘾者如不再用大量的时间上网,应帮助其制定出替代网络、释放学习压力、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项目。具体建议如下:(1)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取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参加如绘画、航模、音乐等第二课堂的学习。

(2)满足青少年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需要,可以在学习之余根据孩子自己的喜好安排如游泳、打球等一些户外运动,让孩子劳逸结合的学习,(3)有意的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同伴建立友谊,学习之余,去看一场电影,或是体育比赛,组织郊游等。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

2、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

3、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共同教育

三、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学过程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3、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4、交通安全

老师介绍三则案例:

案例一:两个中学生在行走时抛接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绊倒,致使驾驶员脑部严重受损。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在行走时不得在路上嬉闹和玩耍。据此,交警部门对这起事故作了责任认定,认定这两个中学生承担全部责任,两人家庭各承担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

案例二:1999年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因一个学生骑车下坡,将一名退休老师撞倒后死亡的交通事故。这不但给双方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也给这名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损伤。

案例三: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伤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人受伤。这绝对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花朵已经不计其数。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5、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

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6、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

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3)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

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6)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三、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课时地震安全教育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三、教学难点:地震时的求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3.交流。

六、总结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第三课时 网络安全教育⑴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第四课时 网络安全教育⑵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安全教案 遵 守 交 通 规 则 七二班 刘 峰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以下两点是大家必须掌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挤不抢。车辆行驶中不得把身体伸出窗外;乘坐长途客车、中巴车时不能贪图便宜,乘坐车况不好的车,不要乘坐“黑巴”、“摩的”,因为这些车辆安全没有保障。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3)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家庭有了摩托车、小车等。学生还没有达到驾驶这些交通工具的能力,严禁违章违法驾驶。

安全教案

紧 急 情 况 下 的 逃 生 策 略 七二班 刘 峰

(一)地震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3)向外界求“救”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2)“不”轻易跳楼

(3)“不”贪恋财物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四)洪水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四、青少年要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的责任感

1、树立安全意识。

2、努力学习、练好本领。

安全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七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帮助中学生认识交往的内涵,了解中学生交往的特点。

2、通过训练,帮助中学生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中学生认识交往的内涵

教学难点:中学生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定义:形象解释什么是交往?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且有感情的人类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交往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性群友期。第二阶段:同性密友期。第三阶段:异性群友期。第四阶段:异性密友期。

三、训练

1.领会交往艺术

(1)给予赞美:给予别人以赞美,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能满足需要,增进交流。

(2)接受赞美,也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3)识别姿势:身体是信息交流无声的语言。(4)自我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空间。(5)认识不良交往行为 2.学会保持友谊(1)珍惜友情。

(2)遵循交往准则:朋友关系有深有浅,谈话一定要遵循交往准则,否则就会损害友情,使交往中断。(3)走出交往误区。

A异性交往紧张,如何克服(端正认识;端正态度;讲究方式;自我暗示)。B代沟。C嫉妒。

四、测验

1.人际交往能力测验。2.人际交往类型测验。3.交往的性格倾向测验。4.与人相处状态测验。

五、课后小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艺术,学会保持友谊,如何走出交往误区。同时,通过学习,也使教师的工作有利充实,尽而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篇: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七年级

授课人:许维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 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学习一些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时间:2014年12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学过程

1.自学质疑:学生说说交通,校园和网络都存在哪些危险。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讨论研究课件中的问题:维护交通安全,我们应怎么做?校园是安全的避风港么?我们在校园里应注意哪些安全?上网时如何保护自己?

3.引导点拨:

交通安全

老师介绍三则案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

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3)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网络安全

老师介绍四个案例,通过四个案例,让学生注意到:在上网时如何保护自己。

三、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各种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CCC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聂学坤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学过程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3、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4、交通安全

老师介绍三则案例:

案例一:两个中学生在行走时抛接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绊倒,致使驾驶员脑部严重受损。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在行走时不得在路上嬉闹和玩耍。据此,交警部门对这起事故作了责任认定,认定这两个中学生承担全部责任,两人家庭各承担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

案例二:1999年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因一个学生骑车下坡,将一名退休老师撞倒后死亡的交通事故。这不但给双方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也给这名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损伤。

案例三: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伤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人受伤。这绝对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花朵已经不计其数。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5、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

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6、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

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3)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

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6)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三、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地震安全教育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三、教学难点:地震时的求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3.交流。

六、总结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网络安全教育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课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以下两点是大家必须掌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挤不抢。车辆行驶中不得把身体伸出窗外;乘坐长途客车、中巴车时不能贪图便宜,乘坐车况不好的车,不要乘坐“黑巴”、“摩的”,因为这些车辆安全没有保障。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3)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家庭有了摩托车、小车等。学生还没有达到驾驶这些交通工具的能力,严禁违章违法驾驶。

二、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一)地震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3)向外界求“救”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2)“不”轻易跳楼

(3)“不”贪恋财物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四)洪水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四、青少年要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的责任感

1、树立安全意识。

2、努力学习、练好本领。

第五篇: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七班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初一·七班

马艳妃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板书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学过程(辅之以PPT课件)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3、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4、交通安全

老师介绍三则案例:

案例一:两个中学生在行走时抛接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绊倒,致使驾驶员脑部严重受损。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在行走时不得在路上嬉闹和玩耍。据此,交警部门对这起事故作了责任认定,认定这两个中学生承担全部责任,两人家庭各承担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

案例二:1999年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因一个学生骑车下坡,将一名退休老师撞倒后死亡的交通事故。这不但给双方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也给这名中

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损伤。

案例三: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伤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人受伤。这绝对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花朵已经不计其数。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5、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

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6、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

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

3)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

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6)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5、地震安全教育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6、网络安全教育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

三、课堂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活动效果:

通过充分参与活动,学生注重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通过灵活创设情境,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了解决生活问题;

所选取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切入实际,因此学生表演起来大胆、无拘束感,师生间有效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安全教育反思》的小作文,不少于400字。

下载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wxf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两篇

    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珍爱生命,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优秀范文5篇)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交通安全日常知识。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王俊(本站推荐)

    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 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杨桥二中:刘臣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教育教案 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2、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作者: 袁礼祥 来源:袁礼祥 阅读次数:45586 教学目标: 1、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2、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