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江保卫战评课稿
大江保卫战的评课稿
一、巧妙抓住题眼
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认为她的课堂比较成功我有以下几点观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张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就抓住通讯的特点,“从课题入
手,读出一些问题,去推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孩子们提出了“是谁去打大江保卫战的?”“为什么要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等疑惑。教学就是这样,需要教师以自己充满启发性的语言引领学生之间实现思维的相互碰撞,去唤醒学生沉睡的质疑能力,而不应该用教师的告诉与解说去替代、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的这种潜能。
二、精抓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节课的教学,执教者通过朗读逐步地将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了深入。比如词语教学,更多的是在朗读中,在联系上下文的朗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理解。如“惊心动魄”、日夜兼程、全然不顾等。教者先让学生说出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特定的意思,再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学是扎实的,是高效的。
三、以读代讲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险情不断这一环节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到灾情的就是命令,尤其精彩的是当教学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教师一次次指导学生有读到喊更是读出了气势,读出了感情。篇二:聂海峰《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评课稿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
------《大江保卫战》课堂教学评析
教材简介(略)
教者执教的是《大江保卫战》的第二课时,能够基于学生的学情,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针对课文的三个版块(保大堤、拔铁钉、救灾民),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具体目标略)目标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适当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环节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人人参与,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者没有在教室里盲目走动,而是能够“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前驻足观察,发现问题,在小组内一对一教学。在交流展示环节,教者能够“退一步”,适时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少部分学生自己讲出来,让大部分学生跟着学。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一、触摸关键词语的温度。
词语有冷有暖,有褒有贬,本文有许多关键词语,如教学“惊心动魄”“全然不顾”等词语时,教者先让学生说出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朗读逐步地将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二、品味关键句子的感情。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者在指导学生朗读“大堤,保住大堤”和“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后,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然后把自己的感悟融入文字中,就会水到渠成地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篇三:《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初教系 08501 邵梅 学号 0801015623
一、说教材 苏教版的教材安排特点是以单元为主题,《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三篇课文。《大江保卫战》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
文章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98年夏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长江保卫战。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官兵奋勇向前,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赞扬人民子弟兵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二、说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打破时空限制,让课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走近大江,从而达到突破课文重难点的目的,因此我选择的教学环境是多媒体教室。我在指导学习这篇课文时,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调动、点拨、质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赏读具体语言文 字和质疑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行为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一些写作的技巧。2.通过品读、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使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战洪水、保大堤、救群众时所表现出的铮铮铁汉形象。3.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使学生受到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文章、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形象,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利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战洪水、保大堤、救群众时所表现出的铮铮铁汉形象。
(设计意图: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是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根据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心理、把文章的内容进行挑选整合,制定出适合五年级学情的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会字,词并读通课文的基础才能正确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都达成之后最终达成情感目标,使教学过程的三方面的进行互相渗透,螺旋上升。)
四、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激情引领,走入文本。
要使学生能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因此,上课初始,播放《为了谁》这首歌曲,并激情导入;在讲到人民子弟兵抗洪场面时,则同样播放了相关视频。这都是为了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场景境中,进一步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设置的。当学生被那无畏的场面震撼时,他们就走进了文本,就能带有自己丰富的感情去品读文字,就能深刻领悟那场面的不同凡响和宏阔,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惊心动魄”和“铭记”的深刻内涵。2.以读激情,品味课文。
好的文字是需要品读的,是需要朗读的,是需要悟读的独
在学习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披文入情,能品赏到语言文字的独特写法,我运用了多种朗读的方法,比如: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阅读等。其中,第二与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在品赏文字的基础上,反复引领学生进行品读、悟读。比如在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引出词语“惊心动魄”;其次,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心动魄。学生一边读时,脑海中就有一个简单的形象存在;接着指名学生交流,让学生读读自己所划的文字,再说说。另外,教师适时进行了范读。学生进行齐读,渲染紧张的气氛,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创造的情趣。“生命桥”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语,是能让每个读者流泪滴血的题目。设计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借助前一节课学习“蚁国英雄”的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并在空白出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书旁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3.以练促学,感悟内在。
我一直认为,上好一堂课,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较多的有效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在指导本课学习时,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1)读的练习:正如上面所说,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多样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以读激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较高的提升。(2)说的练习:在讲“铭记”一词时,让学生说说课文中介绍的小江珊和周运兰老师“铭记”的是什么?另外,让学生说自己“铭记”了什么,让学生写写感受,促使思想得到升华。(3)场景描写的理解和运用,做到点面结合。4.以生为主,质疑引领。
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课堂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场所,是他们的思维训练场,这是我的课堂理念。教师只是学生小组学习中的一份子,只能参与发言和质疑,其中质疑主要是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引导。学生被调动了,学习的热情被激发了,就会生成我们意想不到的结局。我坚信:教师只是参与者,学生会被激发出更多的智慧。
(设计意图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维能力,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喷涌而出。教学中,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学习的主导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适当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悟”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激情引领,走入文本。
要使学生能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因此,上课初始,播放《为了谁》这首歌曲,并激情导入;在讲到人民子弟兵抗洪场面时,则同样播放了相关视频。这都是为了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场景境中,进一步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设置的。当学生被那无畏的场面震撼时,他们就走进了文本,就能带有自己丰富的感情去品读文字,就能深刻领悟那场面的不同凡响和宏阔,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惊心动魄”和“铭记”的深刻内涵。2.以读激情,品味课文。
(1)以个性化的阅读取代烦琐的分析。《大江保卫战》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语,是能让每个读者流泪滴血的题目。在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并在空白出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课文旁做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个性化的阅读,选择性的学习,是尊重生命个体的表现。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认识上的一种差异,要善于包容不同的感受,倾听不同的心声。
(2)以多样化的朗读渲染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战士们用生命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战士们与百万群众的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场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战士们将于洪魔殊死搏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这是何等的从容、令人震惊呀!战士们那种一心想着别人,心中装着他人的可贵的团体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齐读、引读、小组读、指名读。学生的心与那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连在了一起,他们不禁为水火无情的残酷场面而感到震撼。篇四:五年级下册语文《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江保卫战》,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赞扬了军民鱼水情深。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年段特征,我从以下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识并掌握课后8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5自然段。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
引导学生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这几种教学方法。为了能使学
生入情入境,将播放洪水袭来的视频渲染气氛。
三、说学法 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着重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批注,感悟遭遇洪水侵袭时,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教学伊始,播放洪水灾情的纪录片后,我抛出话题“谁来谈谈你看完纪录片的感受?”在学生交流后,我紧接着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到解放军叔叔的身边”进而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并就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要打这场大江保卫战?是怎么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的?”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充满对进一步学习的期待。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里我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我将重点检查生字词,在字形方面我主要抓住“赛、锋”这几个词语,并用不同的偏旁组成词语,如“比赛、塞车;山峰、锋利”引导学生在辨别中进行掌握。同时抓住“左窄右宽、上窄下宽”等结构特点,由我示范后指导学生板演,并进行生生、师生讲评,随即引导在书后生字表中描红、临写,将新课标提出的每天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练习落到实处。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音有误的地方及时正音。进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打这场大江保卫战?”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到关键词语“万分危急”,随即发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情况万分危急?”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比喻句、三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进行品味。紧接着,我说“面对如此危情,解放军叔叔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就“日夜兼程、挺进、气壮山河”等词语体会解放军叔叔的英勇无畏。紧接着,我通过“解放军叔叔是怎么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保大堤、救群众”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感悟付出 这里,我引导学生主要抓住“保大堤、救群众”感悟解放军叔叔的大无畏精神。
一是紧扣保大堤。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进行过渡“解放军叔叔是如何保大堤的?”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得出“扛沙包、筑人墙” 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句话中的“上”字结合“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再次感受灾情就是命令与战士们的英勇。同时激发学生思考“这里的‘一条长龙’,与前面形容洪水泛滥的‘暴怒的巨龙’,都是用‘龙’作比喻,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理解两者褒贬不同。
随后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关键词、一组排比句、一门对联仔细品读。
引发学生朗读思考“在崩塌的堤坝面前,解放军叔叔的表现如何?圈画出关键词语”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全然不顾”这个词语,紧接着抛出问题“解放军叔叔全然不顾的是什么?顾的又是什么?”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通过“沉重的沙包、嶙峋的片石割破脚趾”感受不顾的是个人安危。抓住“只有一念头”体会顾的是大堤、是群众的安危。
补充提问“还有哪里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全然不顾”这里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筑人墙感受战士们的勇敢与无畏。随即引导学生分小组朗读战士们高喊的排比句,以读入情,感悟战士们临危不惧的豪情。紧接着,我说,“从一声令下、一条长龙、一个念头、一道人墙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体会战士们的齐心协力。同时引发学生“这段中还有这样的“一”吗?”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一”反复朗读体会战士们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
紧接着激发学生“同样是写保大堤,第四自然段与这一段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体会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黄连长扛沙包的关键词句,并进行批注。这里引导学生抓住“一咬牙、猛地一拔、一股鲜血、扯下一绺布条”这几个“一” 以及“咬、拔、扯、捆”这几个动词体会了一个铮铮铁汉的本色。同时引导学生就省略号展开联想,在实践中体会在那段时间里,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事迹。二是紧扣救群众。引导学生抓住救群众的四句话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句主要讲述了什么?”在学生
交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这里并没有提到群众啊?”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读课文,感受是去三个飞向的地方救群众。紧跟着,引导学生抓住省略号体会很多人被救。随后引导学生朗读发现三四句也是救群众。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四句都写群众是不是重复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第一句的排比、二三句的对偶、第四句的借代手法的好处,领悟四句话意思相同、内容不同展现救群众的整个过程和场面。第四环节——拓展训练,升华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播放:《为了谁》这首歌,激发学生“你们相对可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想说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完成填空,同时以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深切地感受到“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五、说板书设计
我主要抓住解放军是怎么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的来进行板书,简单明了的板书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又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可谓一举多得。
23、大江保卫战 保大堤军民一家 大江保卫战救群众雨水情深篇五:五年级下册语文《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大江保卫战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江保卫战》,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赞扬了军民鱼水情深。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年段特征,我从以下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识并掌握课后8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5自然段。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
引导学生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这几种教学方法。为了能使学
生入情入境,将播放洪水袭来的视频渲染气氛。
三、说学法 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着重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批注,感悟遭遇洪水侵袭时,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教学伊始,播放洪水灾情的纪录片后,我抛出话题“谁来谈谈你看完纪录片的感受?”在学生交流后,我紧接着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到解放军叔叔的身边”进而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并就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要打这场大江保卫战?是怎么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的?”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充满对进一步学习的期待。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里我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我将重点检查生字词,在字形方面我主要抓住“赛、锋”这几个词语,并用不同的偏旁组成词语,如“比赛、塞车;山峰、锋利”引导学生在辨别中进行掌握。同时抓住“左窄右宽、上窄下宽”等结构特点,由我示范后指导学生板演,并进行生生、师生讲评,随即引导在书后生字表中描红、临写,将新课标提出的每天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练习落到实处。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音有误的地方及时正音。进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打这场大江保卫战?”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到关键词语“万分危急”,随即发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情况万分危急?”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比喻句、三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进行品味。紧接着,我说“面对如此危情,解放军叔叔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就“日夜兼程、挺进、气壮山河”等词语体会解放军叔叔的英勇无畏。紧接着,我通过“解放军叔叔是怎么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保大堤、救群众”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感悟付出 这里,我引导学生主要抓住“保大堤、救群众”感悟解放军叔叔的大无畏精神。
一是紧扣保大堤。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进行过渡“解放军叔叔是如何保大堤的?”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得出“扛沙包、筑人墙” 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句话中的“上”字结合“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再次感受灾情就是命令与战士们的英勇。同时激发学生思考“这里的‘一条长龙’,与前面形容洪水泛滥的‘暴怒的巨龙’,都是用‘龙’作比喻,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理解两者褒贬不同。
随后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关键词、一组排比句、一门对联仔细品读。
引发学生朗读思考“在崩塌的堤坝面前,解放军叔叔的表现如何?圈画出关键词语”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全然不顾”这个词语,紧接着抛出问题“解放军叔叔全然不顾的是什么?顾的又是什么?”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通过“沉重的沙包、嶙峋的片石割破脚趾”感受不顾的是个人安危。抓住“只有一念头”体会顾的是大堤、是群众的安危。
补充提问“还有哪里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全然不顾”这里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筑人墙感受战士们的勇敢与无畏。随即引导学生分小组朗读战士们高喊的排比句,以读入情,感悟战士们临危不惧的豪情。紧接着,我说,“从一声令下、一条长龙、一个念头、一道人墙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体会战士们的齐心协力。同时引发学生“这段中还有这样的“一”吗?”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一”反复朗读体会战士们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
紧接着激发学生“同样是写保大堤,第四自然段与这一段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体会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黄连长扛沙包的关键词句,并进行批注。这里引导学生抓住“一咬牙、猛地一拔、一股鲜血、扯下一绺布条”这几个“一” 以及“咬、拔、扯、捆”这几个动词体会了一个铮铮铁汉的本色。同时引导学生就省略号展开联想,在实践中体会在那段时间里,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事迹。
二是紧扣救群众。引导学生抓住救群众的四句话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句主要讲述了什么?”在学生
交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这里并没有提到群众啊?”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读课文,感受是去三个飞向的地方救群众。紧跟着,引导学生抓住省略号体会很多人被救。随后引导学生朗读发现三四句也是救群众。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四句都写群众是不是重复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第一句的排比、二三句的对偶、第四句的借代手法的好处,领悟四句话意思相同、内容不同展现救群众的整个过程和场面。第四环节——拓展训练,升华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播放:《为了谁》这首歌,激发学生“你们相对可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想说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完成填空,同时以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深切地感受到“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五、说板书设计 我主要抓住解放军是怎么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的来进行板书,简单明了的板书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又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篇:《保卫黄河》评课稿
《保卫黄河》评课稿
通过本课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
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通过本课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
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从两方面入手,1、了解《保卫黄河》的轮唱和。
2、体会当时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执教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使听课老师们人人称赞。这说明老师的课上的好。第一部分的导入很精彩,利用唐诗引入到黄河。第二部分的预习检测。第三部分继续学习《保卫黄河》
1、复习有关《保卫黄河》的歌曲知识。
2、讨论用什么力度读词。
3、用师生接龙的形式来演唱,比较师生所接句子的节奏是相同的。整首歌曲的节奏越来越密集,旋律越来越高昂。
现在提倡和强调音乐课的音乐性,讲究音乐课突出音乐要素,音乐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简单教育,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和培养,我觉得老师做的不错。这堂课的不足,我个人认为,首先没有预设的情景,直接预习的进入,一是没有达到预期预习的效果,而是学生的兴趣性没有引起,所以感觉整堂课都是闷闷的,课堂学习的气氛不浓厚。在歌曲学唱部分,不足的地方在于老师只管自己的教,没有课堂的生成,学生对这首歌的学习应该很快,因为歌曲很熟悉,老师的课堂重点应该放在重难点乐句的练习上,教师的一句一句教唱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能力了,这部分的时间浪费的较多,导致后面的轮唱没有很好的完成。不过学生的素质和预习程度都很好。这说明小低段的音乐素质基础打得很好,一位好的老师应掌握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作用,不能马虎和偏颇。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学好音乐,陶冶情操,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三篇:大江保卫战的评课稿 2
大江保卫战的评课稿
一、巧妙抓住题眼
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认为她的课堂比较成功我有以下几点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张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就抓住通讯的特点,“从课题入
手,读出一些问题,去推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孩子们提出了“是谁去打大江保卫战的?”“为什么要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等疑惑。教学就是这样,需要教师以自己充满启发性的语言引领学生之间实现思维的相互碰撞,去唤醒学生沉睡的质疑能力,而不应该用教师的告诉与解说去替代、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的这种潜能。
二、精抓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节课的教学,执教者通过朗读逐步地将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了深入。比如词语教学,更多的是在朗读中,在联系上下文的朗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理解。如“惊心动魄”、日夜兼程、全然不顾等。教者先让学生说出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特定的意思,再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学是扎实的,是高效的。
三、以读代讲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险情不断这一环节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到灾情的就是命令,尤其精彩的是当教学"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教师一次次指导学生有读到喊更是读出了气势,读出了感情。
第四篇:《大江保卫战》讲课稿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课大江保卫战。
二、课文简介: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热情赞颂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课文围绕“战”字,按照 “为什么战——怎样战——战的结果如何”组织材料。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在写作特色上本文描写既有群体的描写,又有个人的写实,有详细的叙述,也有概括的勾勒,点面结合使得子弟兵“铮铮铁汉”、“勇救灾民”的本色得到充分地展现。学好本篇课文既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技巧。
三、设计思想
我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本设计试图通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立体动态的网络环境,根据母语学习特点,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品味语言文字,感悟子弟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多数都没有经历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因此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一些写作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使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战洪水、保大堤、救群众时所表现出的铮铮铁汉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使学生受到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品读文章、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形象,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利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战洪水、保大堤、救群众时所表现出的铮铮铁汉形象。
六、师生教学资源准备
1.收集人民解放军在九江赛城湖抗洪保堤的视频录象;“为了谁”的歌曲。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收集有关在大江保卫战中,人民解放军勇救群众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板书:万分危急,保大堤,战洪水,救灾民
【从课题入手,从整体入手,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
1、你们想看看当时真实的情况吗?放录像《大江保卫战》
教师解说:一场场特大暴雨助长了洪水的肆虐,它像一只发了狂的猛兽面目狰狞地冲出束缚它的千里江堤,直扑万顷良田、繁华都市!工厂、房屋、街道„„顷刻间汪洋一片。引读: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这节课,我们就来直面战场,走进英雄!
三、直面战场,走近英雄
1、自由读课文2——5小节,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有哪些感人的场面?
2、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或在旁边做批注!
以小组的形式用心去交流让你们最感动的一个场面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1、交流该部分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你们感动?感悟朗读。
2、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们感动?
(1)“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课件出示)提问:你们读出了什么?(救援行动的神速)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出示课件)你或你们小组能读一下吗?
(2)▲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课件出示)
①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奋不顾身?(赤脚奔跑来回穿梭全然不顾鏖战伤痕累累)
追问:他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什么他们顾不上——顾不上——顾不上——他们心中只有一
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因为他们知道,保住了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学生答(板书——保住大堤)
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战士们以铮铮铁骨、以血肉之躯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代价,我们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用敬佩的语气读好这几句话。
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句子吗?继续交流。
3、“狂风卷着巨浪„„伤痕累累”(课件出示)提问:你门小组体会到了什么?(乐观、与大无畏)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出示课件)
①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②指名读、齐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情理交融,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过渡: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感动,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B、学习画面之二:铮铮铁汉
1、想想课文是通过什么把黄晓文的精神表达出来的?
2、交流:(语言、动作)(这一段话抓住了黄晓文的——语言、动作来表达精神的)
【从总体上、表达的角度上来引导学生体会英雄的精神,与前面的讲读方式有所不同。】
(1)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黄晓文的语言和动作。大家体会到了什么?(争分夺秒)争分夺秒为了什么?
(2)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疼吗?可他觉得疼吗?为什么?
望着这样的战士怎能不心疼?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省略号里省略了什么?【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领悟铮铮铁汉的含义】 评: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个标点都内涵丰富!
小结: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出示课件)再读“在那几十个„„感人的事”
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3、C、学习画面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哪个句子最使你感动?
1、同桌先交流,并谈谈你感动的原因。(同桌可以先相互读读,并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2、集体交流重点句子:
(1)“战士们的冲锋舟„„以生的希望„„”(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①出示第一句话,请用朗读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哪桌先来读?②用心读就能读到战士的心坎里,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一颗怎样的心?
【重视对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③你们体会得很真切,能把你们体会到的“心”融入到朗读中去吗?你俩一起来读一下。
④教师展示画面(确实如此,同学们你们看,讲述画面。)齐读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文中的这一段话也非常感人,哪组来读好它。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情?
3、总结过渡: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是他们大救星”!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哪里„„就„„”、“看到„„,看到„„”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4、引读最后一句话。
四、走出战场,掩卷深思
此刻,你一定对英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谈一谈!(奋不顾身 舍生忘死 勇往直前 „„)而我觉得英勇就是头顶烈日、身挡激流、日斗洪魔、夜卧长堤,他们正是怀着这种爱,他们用铮铮铁骨、血肉之躯打赢了这场—指课题学生齐读——大江保卫战。其实,子弟兵的英勇不止是表现在大江保卫战中,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只要是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他们为祖国和人民随时准备流血牺牲。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让我们静静聆听一首英雄的赞歌。把你们的所思所感付诸于笔端!
教后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多数都没有经历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因此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我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本设计试图通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课件,根据母语学习特点,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品味语言文字,感悟子弟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在设计小组学习时我曾反复思考,什么样的小组活动才是有效的,高效的?所以首先我是让学生自由读文、找感动的句子一再让学生能充分的品读语言文字,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这样一种先行交流的形式,自认为学生参与的面会更广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进行集体交流,这一环节则按自己的预设层层深入,当然也得关注课堂生成!我通过关键词句的品析以及一些标点符号的内涵引申和不同形式的朗读努力让文本感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掀起学生情感的高潮,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第五篇:聂海峰《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评课稿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
------《大江保卫战》课堂教学评析
教材简介(略)
教者执教的是《大江保卫战》的第二课时,能够基于学生的学情,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针对课文的三个版块(保大堤、拔铁钉、救灾民),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具体目标略)目标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适当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环节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人人参与,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者没有在教室里盲目走动,而是能够“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前驻足观察,发现问题,在小组内一对一教学。在交流展示环节,教者能够“退一步”,适时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少部分学生自己讲出来,让大部分学生跟着学。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一、触摸关键词语的温度。
词语有冷有暖,有褒有贬,本文有许多关键词语,如教学“惊心动魄”“全然不顾”等词语时,教者先让学生说出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朗读逐步地将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二、品味关键句子的感情。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者在指导学生朗读“大堤,保住大堤”和“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后,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然后把自己的感悟融入文字中,就会水到渠成地读出气势,读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