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音乐考试试题上册(定稿)
三年级音乐考试试题上册
一、填空
1.2/4拍读作_四二拍_,强弱规律是强弱。2.歌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是木琴独奏曲。3.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演唱形式是(童声合唱),《中国娃娃》中,两条大河是(黄河)(长江),四大发明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五岳是华山、衡山、衡山、嵩山、(泰山)。4.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维吾尔族民歌。5、5叫做四分音符;5叫做八分音符;5—叫做二分音符;0叫做四分休止符;O叫做八分休止符,0 0 是二分休止符。6.写出一个二分音符(X—)7.0在音乐中称为(休止符)
8.《我是个小小音乐家》是 一首(英国)国家的歌曲。9.DO RE MI 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
10、写出下列常用音符及休止符
二分音符(X—)八分音符(X)四分音符(X)二分休止符(O O)四分休止符(O)八分休止符(O)。11.《哆来咪》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
12.《森林与小鸟》《溜冰圆舞曲》《哪吒再生》演奏形式是管弦乐合奏。
13.《绿阴》《种太阳》《嘎子嘎》演唱形式是童声独唱。14.《跳绳》曲作者是丁善德是钢琴独奏
《星空》是法国歌曲钢琴独奏克莱德曼演奏的。15.《美丽的黄昏》是一首欧美歌曲 16.《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叙事性乐曲。17.动画城的词作者乔羽曲作者王立平。18.反复记号是(||: :||)
二、选择
1、歌曲《哆来咪》选自(A)
A、电影《音乐之声》 B、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
2、歌曲《老爷爷赶鹅》的歌唱情绪是(A)A活泼地 B、忧愁地
3、《溜冰圆舞曲》_______国歌曲也是____合奏曲。(A)
A.法国
管弦乐
B.美国
西洋乐
C.中国 民乐
3、×—叫做____音符。(A)
A.二分
B.全音
C.四分
三、简答写出他们的音名
C(1)D(2)E(3)F(4)G(5)A(6)B(7)
四、连线 >
换气记号
▼
顿音记号 ∨
重音记号 2 do xi fa re la sol mi
1 7 6 2 3 5
五、创编
用 DO RE MI 创编歌曲
①
| 3 2 | 1— ||
②
1— | 1 2 | 3 2 | 1—||
第二篇:音乐三年级上册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学科下册
【教学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共有16课,在本册中,课文内容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力求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听赏”“活动”等内容。
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音乐知识有: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总目标】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初步能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2、能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能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能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能知道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
【学生认知】
三年级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课时计划】
第一课:童年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摇啊摇》、聆听歌曲《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小酒窝》、创编伴舞。第二课:草原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草原上》、聆听歌曲《草原放牧》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聆听歌曲《草原巡逻兵》 第三课时:复习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三课:好伙伴
第一课时:学唱《噢!苏珊娜》、聆听《同伴进行曲》 第二课时:学唱《原谅我》、聆听《船歌》
第三课时:《噢!苏珊娜》、《原谅我》、《船歌》总复习第四课:放牧
第一课时:学唱《放牛山歌》、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 第二课时:学唱《小牧笛》、背唱《放牛山歌》 第三课时: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 第五课:妈妈的歌
第一课时:学唱《妈妈的心》、聆听《妈妈之歌》
第二课时: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聆听《小白菜》、《鲁冰花》 第三课时:《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总复习第六课:四季的歌
第一课时:学唱《四季童趣》、聆听《樱花》
第二课时:学唱《捉迷藏》、聆听《雪花飞舞》、《樱花》 第三课时:复习《四季童趣》、《捉迷藏》 第七课:钟声
第一课时:学唱《钟声叮叮当》
第二课时:学唱《美丽的黄昏》、聆听《灵隐钟声》 第三课时:聆听《维也纳的钟声》、《灵隐钟声》 第八课:爱鸟
第一课时:学唱《一只鸟仔》、聆听《对鸟》
第二课时: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聆听《空山鸟语》
第三课时:复习《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第九课:丰收歌舞
第一课时:学唱《桔梗谣》、聆听《丰收之歌》 第二课时:学唱《圆圆和弯弯》、聆听《丰收的喜悦》
第三课时:复习《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
第一课 童年
【教材分析】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是法国音乐魔术师保罗.塞内维尔和图森合作完成的的作品,又是现代著名钢琴家理查德所演奏的,此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
2.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
3.歌曲《小酒窝》的词作者是李如会,曲作者是晶日,此曲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快心情。
4.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是一首童声合唱曲,此曲的词作者是金帆,曲作者是郑律成。这是一首歌颂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一首儿歌,同时也告诉在新社会的少年儿童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具有很强的说教意义你,这首歌曲是一首上世纪90
年代流行的儿童歌曲之一。
【单元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图,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并唱会歌曲《摇啊摇》和歌曲《小酒窝》,并要并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3.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从中让学生学习和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幸福童年。
4.对《摇啊摇》、《小酒窝》进行3分钟以内舞蹈创编。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歌曲《摇啊摇》、《小酒窝》。2.培养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难点:1.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歌曲。
2.从欣赏曲中感受和体验其风格,题材,表现等。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2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摇啊摇》
2.聆听歌曲《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的唱《摇啊摇》。
2.通过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指导学生学习并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摇啊摇》。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背唱《摇啊摇》。
2.课后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为《摇啊摇》创编3分钟内的伴舞。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小酒窝》 2.创编伴舞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的唱《小酒窝》。
2.通过学习,学生能为歌曲《小酒窝》创编一段3分钟内的伴舞。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唱歌曲《小酒窝》。难点:有感情的唱歌和有感情的伴舞。【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指导学生唱歌时尽量用感情来表达。2.课后练习:同学间相互合作对学习过的歌曲进行伴舞。
第二课 草原
【教材分析】
1.器乐曲《草原放牧》,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孩子龙梅和玉荣这对小姐妹为了饱和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的。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其中一段。
2.笙曲《草原巡逻兵》又名《草原骑兵》,乐曲采用了内蒙民歌的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3.歌曲《草原上》,是一首4/4拍的内蒙古民歌,由陈文泽填词。歌曲的音乐语言简练,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茵茵的草原风光。歌曲2至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敢,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单元教学目标】
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要完整流畅地唱会《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即兴编舞,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再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像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2.培养学生参加音乐时间活动的兴趣 难点:有感情地流畅地表演唱。
【课时计划】
本单元计划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草原上》 2.聆听歌曲《草原放牧》 3.2/4 拍的节奏学习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完整流畅的唱《草原上》。2.聆听《草原放牧》,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3.学习2/4拍的节奏,让学生自己能进行简单的2/4拍节奏组合。学习重难点
重点:完整流畅地背唱《草原上》。难点:节奏学习及组合。【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复述故事《草原小姐妹》,背唱《草原上》。课后练习:练习组合4至6小节的2/4拍的节奏。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聆听歌曲《草原巡逻兵》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我是草原小牧民》。2.通过学习掌握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难点:掌握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回答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2.为《草原巡逻兵》编故事。3.练习唱“1、3、5”。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2.通过学习,指导学生为《草原巡逻兵》讲故事。3.通过学习,教会学生唱准“1、3、5”。学习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有感情地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难点:为《草原巡逻兵》编故事。【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每个小组唱一遍“1、3、5”。
课后练习:同学间相互表演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三课 好伙伴
【教材分析】
1.吹奏乐《同伴进行曲》
这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军队中供职,在此期间创作了本曲,但起初他们的乐队队长并不欣赏此曲,而且还加以嘲讽。后来,泰克廉价将其卖给了出版商,结果演出后却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作者由此一举成名。乐曲的曲名系以后所加,用以表示对旧时军乐队中同伴们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的感激。
2.合唱曲《船歌》
这是作曲家黎英海为我国电影《两个小足球队》所写的一首插曲,它描绘了青少年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表现了他们的真诚友谊和远大理想。
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包含各为3小节的四个乐句,旋律线条作波浪形起伏,6/8拍的节奏富有动感,形象地描绘了小伙伴们在水波上划动桨儿轻快行驶的情景。
第二乐段也是四个乐句,但旋律高昂,坚定有力,展现了青少年的宽阔心胸和远大志向。
合唱部分主旋律是第二乐段的紧缩,在歌中起到副歌作用。“啦啦啦”和“啊”的唱词增添了歌曲轻松、欢快的气氛。3.歌曲《噢!苏珊娜》
这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中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全曲有六个乐句,其中三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仅是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整个曲调五个乐句都是重复第一乐句(4小节)轻快、流畅的音乐主题,只是在歌曲的中间部分有一个对比乐句,它是前半句节奏的拉宽,切分节奏的运用在情绪和旋律的色彩上起到了变化,把歌曲推向高潮,点明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的表现。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题音调上,使单一的音乐主题在不断反复之中呈现出起伏,好像在倾诉着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4.歌曲《原谅我》
这是一首3/4拍美国儿童歌曲,曲调短小精悍,歌词简练,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以往的错,勇于向朋友倾诉,求得原谅的真切心情。歌曲由四个乐队构成的一段体,每个乐句
都以弱起进入,采用了“ ”基本节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稍作变化。歌
”的音程大跳,把曲的第一、二、三乐句的句首运用了相同的音调,朴实的语言“原谅,承认,以往的一点错”,真实地表达了孩子认错时的那种诚恳的神情。第三乐句在句尾作了“ 点、承认错以后舒畅快活的心情。恳求原谅的迫切心情推向高潮,紧接着以平稳的节奏及音调进入第四乐句,表现了孩子改正缺【单元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了解其演奏乐器。聆听《船歌》,知道其演唱形式。
3.学习并唱会歌曲《原谅我》、《噢!苏珊娜》,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4.用打击乐或者拍手为《哦!苏珊娜》伴奏。学习2/4拍的挥拍手势并运用到学习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有感情地背唱《原谅我》、《噢!苏珊娜》。难点:有感情地流畅地表演唱。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同伴进行曲》。2.学唱《噢!苏珊娜》。3.拍手伴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在聆听《同伴进行曲》时、能简单说出演奏乐器。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唱会《噢!苏珊娜》,并能背唱。3.唱会《噢!苏珊娜》后,用拍手的形式为其伴奏。学习重难点
重点:背唱《噢!苏珊娜》。难点:聆听音乐描述内容。【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按小组抽查背唱歌曲《噢!苏珊娜》。
2.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订流畅地背唱《噢!苏珊娜》边拍手为其伴奏。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船歌》。2.学唱《原谅我》。
3.为《原谅我》伴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再聆听《船歌》,学生能知道其演唱形式,随音乐用手滑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流动。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唱会《原谅我》,并能背唱。3.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打击乐或者拍手为歌曲《原谅我》伴奏。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原谅我》。难点:学生能为歌曲《原谅我》伴奏。【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小组合作讨论后,用手滑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2.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原谅我》。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噢!苏珊娜》、《原谅我》、《船歌》总复习。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流畅地有感情地背唱《噢!苏珊娜》、《原谅我》。2.听《船歌》,用手滑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学习重难点
重点:背唱《噢!苏珊娜》、《原谅我》。难点:流畅地有感情地唱。【作业设计】
课堂检测:分小组表演《噢!苏珊娜》、《原谅我》。课后练习:自己表演给家人朋友看。
第四课 放牧
【教材分析】
1.民间乐曲《小放牛》
此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乐曲就是以这首民歌旋律为基本素材改编而成的。在一段活泼欢快的引子之后,民歌旋律作各种变化与发展,在不同的速度中多次出现。形成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为中庸稍慢的速度,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 第二个段落速度加快,仍采用完整的主题旋律。唢呐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第三个段落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
快,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速度放慢,唢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
2.小提琴曲《牧歌》
乐曲是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民歌歌词:“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撤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所提示的意境,以名歌旋律为素材而创作的小提琴曲。
乐曲由钢琴奏出平静舒缓的伴奏音型,引出悠长优美的第一部分音乐主题,这是典型的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使人沉醉在蓝天、白云、羊群、笛声交融而成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接着主题旋律在高音区重复一次,给人以草原宽广无垠、蓝天深邃清澈的感觉。
第二部分是前一主题的发展,调性由G大调转为C大调,速度加快,节奏活跃,既描绘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景,也倾吐出对草原乡土无限热爱的深情。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余音袅袅,抒发了对美丽草原的不胜依恋。
3.歌曲《放牛山歌》
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2/4拍,五声徵调式。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乐、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歌曲为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用“
”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第一、二乐句的第2小节与第4小节分别采用了上移一度和同度进行的手法。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语助词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
”切分节奏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后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抒发了劳动的喜悦之情。4.歌曲《小牧笛》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商调式,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下滑音,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以朴素的语言、简练的手法,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农村风情画,表现了纯朴真挚的感情。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一乐句第1-4小节的前两小节,是2/4拍,后两小节变为3/4拍;这一节拍延伸到第二乐句的第5-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前两小节。第三乐句较长,包含了7小节,是一个扩充的乐句。节拍、节奏和句幅的变化使歌曲充满生气,洋溢着喜悦、真切的感情。
歌唱时,要求吐字咬字清晰,口形自然,声音明亮,不要过分强调发声的方法,以体现民歌的风格特点。由于歌中运用了变拍子,唱时应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本课与第二课《草原》属同一主题,但作品所产生的地区不一样,《小放牛》等作品主
要流传在汉族地区,所以其音乐风格与蒙古族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学习并唱会歌曲《放牛山歌》、《小牧笛》,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3.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记住《牧歌》的旋律。
4.学习唱准“3、5、6”三音。学习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有感情地背唱《放牛山歌》、《小放羊》
难点:唱准“3、5、6”三音和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2.学唱《放牛山歌》。学习目标
1.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2.聆听《小放牛》,载老师的指导下记住其演奏乐器。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唱《放牛山歌》。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放牛山歌》。
难点: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通过师生问答,说出其感受的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课后练习:朗读《放牛山歌》的歌词,通过自己练习,能流畅地背唱。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背唱《放牛山歌》。2.学唱《小牧笛》。
3.学习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完整流畅的背唱《放牛山歌》。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完整地唱《小牧笛》。
3.通过学习,能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小牧笛》。
难点: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小组背唱《放牛山歌》。
课后练习:朗读《小牧笛》的歌词,通过自己练习,能流畅地背唱。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2.聆听《牧歌》,记住其旋律和曲名。
3.唱“3、5、6”三音,复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2.记住《牧歌的旋律》和曲名。3.唱准“3、5、6”三音。学习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难点:唱准“3、5、6”三音。【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问答复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课后练习:表演唱学过的歌曲给亲人朋友们听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妈妈之歌》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该省的宁蒗、中甸和四川省的盐源、木里等地。纳西族的民间音乐有民歌、歌舞音乐和民族器乐等。
《妈妈之歌》又名《阿哈巴拉》,流传于宁蒗县。由于当地的摩梭支系婚姻风俗,民歌中以“阿哈巴拉”为名的很普遍,常用这类腔调演唱情歌或歌唱母亲的恩情。
《妈妈之歌》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感情。
2.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这首民歌在我国北方流传极广,几乎是家喻户晓。全曲仅6小节,歌词生动而简朴。前4小节的节奏按3/4与2/4拍合成的5/4拍特点。先短后长“
”,基本不变;后两小节则转为4/4拍。
三、四字一句,基本为一字一音,非常口语化,具有童谣歌曲的一般共性。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这首歌曲经作曲家瞿希贤改编为领唱与无伴奏合唱的多声部歌曲,曲调与歌词均略有改动。
歌曲开始,低音部用哼鸣“呣”为主旋律作衬托,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中段(“娶了后娘„„”)采用复调的合唱形式:
当独唱再次唱出主旋律时,合唱声部仍以衬托为主,第一声部用了较强的力度唱出 “ 望。
3.歌曲《鲁冰花》
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名叫“鲁冰花”的女孩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歌曲从一个呼喊式的音调开始。
这是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对亲人含泪的呼唤。这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作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
歌曲的第二部分由原调1=C转入下方小三度上的1=A,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4.歌曲《妈妈的心》
这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
”作为独唱的呼应,增强了悲愤的情绪。
最后两小节,伴唱以微弱的歌声唱出“亲娘呀,亲娘呀——”,表现了对母爱的呼唤与渴
内心的崇敬情感。第二乐段、用“啦啦啦”衬词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旋律上下移动三度的模进,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主题,歌声在儿女们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中结束——祝灿烂的祖国永远昌盛繁荣。
5.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这首歌采用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徵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在8小节平稳的音调引子进入第一乐句后,中间的八度大跳即刻营造了一个宁静如画的夜晚。第二乐句的切分音节奏的运用富有动感,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情景。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呈现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要让妈妈好好安睡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句末节奏、音调拉宽又趋平静,形象地描绘了妈妈入睡时孩子露出甜美微笑的生动情景。歌曲的尾声采用了第一、第二乐句的音调,在节奏上进行变化,用“呣”抒发了孩子对妈妈无尽的热爱之情,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单元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2.学习并唱会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流畅地背唱。
3.在聆听《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活动中了解并知道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4.在《妈妈的心》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的时值。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做2分钟以内舞蹈创编表演。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了解并知道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难点: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学习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妈妈的心》。2.聆听《妈妈之歌》。
3.学习理解四分休止符和记住mf(中强)的含义。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地唱会《妈妈的心》。
2.聆听《妈妈之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辨别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3.在歌曲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理解四分休止符和记住mf(中强)的含义。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妈妈的心》。
难点:理解四分休止符。【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问答复习四分休止符和记住mf(中强)的含义。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妈妈的心》。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复习《妈妈的心》。2.聆听《小白菜》、《鲁冰花》,学习并知道其演唱形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2.通过学习能听音乐辨别无伴奏童声合唱,女生独唱,领唱。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难点:通过学习,听音乐辨别其演唱形式。【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听音乐,通过问答来辨别其演唱形式。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流畅地背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用手势动作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2.《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总复习。3.四分休止符,辨别演唱形式总复习。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唱边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整流畅的背唱,并表演唱《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四分休止符,辨别演唱形式。学习重难点
重点:表演唱《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难点:边唱边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表演唱《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课后练习:通过讨论,小组内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花。每年春天,在日本满山遍野地盛开樱花,或白或红的花朵,、艳丽夺目。日本人民总喜欢在这个时节去赏花。《樱花》这首民歌纯朴而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的喜悦心情。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其音阶为“
”)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4/4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平稳匀称的节奏,从容不迫的速度,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4”、“7”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度跳进(4-7),都使这首短小的民歌增添奇异的色彩。
2.器乐曲《樱花》
这首乐曲是根据同名民歌的旋律改编的。歌曲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用日本民间乐器大正琴主奏;第二次则以木琴为主奏乐器。这两段音乐速度缓慢,清幽宁静,充满了对樱花的珍爱之情。第三次旋律出现时,速度稍快,调性下移小三度,旋律由大正琴和木琴先后奏出,乐队伴奏中低音部节奏加强,描绘了人们兴致勃勃地赶去观赏樱花的热闹情景。
3.钢琴曲《雪花飞舞》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5岁的爱女创作了一套钢琴曲集,题名为《儿童乐园》,反映和刻画孩子的童心世界。《雪花飞舞》就是其中的第四首。乐曲表现孩子在冬日里凝视室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热切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乐曲开始,轻轻响起“ 的十六分音符音型“
”四个音的上行序列,随即衍化为用左右手交替弹奏、快速”,好像雪花纷纷扬扬,越下越密。一会儿,左右手做反向进行,打乱了原来的序列,使人联想到悄悄飘落的雪片随风飞舞。穿插在十六分音符中的长音与和弦也渐渐明朗,变为一支简单朴素的、孩子们吟唱的儿歌
4.歌曲《四季童趣》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4/4拍,五声徵调式。歌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歌曲中的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旋律的变化重复,及“
”、“
”两种不同切分节奏运用,使得曲调富于跳跃感,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和秋天打枣、摘苹果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第9-12小节音调上下三度音区移动进行,旋律呈现起伏,抒情而又欢乐。第20-21小节的节奏突然紧缩,小节内曲调重复,形成了相互的呼应,更增添了玩耍、逗乐、滑雪的欢乐情绪。紧接着旋律起伏舒展,句尾结束在主音上。那欢乐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歌声时时在人们耳边回响。
5.歌曲《捉迷藏》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
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歌曲是3/4拍,F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第一乐段为两个乐句。第一、二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模仿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四季娃“冬躲春来”、“秋躲夏呀”,“你找我来我找他”玩耍游戏的情景。歌曲发展到第二乐段时节奏稍宽松,第一乐句分别运用六度、五度的跳进与第二乐句的向下八度跳进形成了旋律上的较大的起伏,它不仅通过“花丛”、“草帽”、“谷堆堆”、“棉褂褂”揭示了四季的特征,仿佛让人们还感觉到四季气候的变化,融自然科学知识于情趣之中。
【单元教学目标】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课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地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学习并唱会歌曲《四季童趣》、《捉迷藏》,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3.聆听《四季童趣》与《捉迷藏》及《樱花》与《雪花飞舞》之间相互不同的风格与情趣。
4.学习3/4的节奏和挥拍手势。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四季童趣》、《捉迷藏》。难点:学习后能自己挥拍(3/4)。【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四季童趣》 2.聆听《樱花》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四季童趣》。2.学习后能说出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的名称及意义。
3.通过聆听《樱花》,让学生知道出于哪个国家,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四季童趣》。难点:力度记号的意义。【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师生问答,指导学生理解和书写力度记号。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四季童趣》。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捉迷藏》。
2.聆听《雪花飞舞》、《樱花》。3.3/4拍挥学习。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捉迷藏》。
3.聆听《雪花飞舞》、《樱花》能感受出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区别。4.通过学习,学生能按节奏正确挥拍。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捉迷藏》。难点:按节奏正确挥拍。【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小组抽查让学生按节奏正确挥拍。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捉迷藏》。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挥拍指挥唱歌。
2.复习《四季童趣》、《捉迷藏》。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为《捉迷藏》当指挥,并请同学示范练习。2.完整流畅地背唱《四季童趣》、《捉迷藏》。3.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感受其各自的特点。【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学生背唱《四季童趣》、《捉迷藏》。课后练习:把学会的歌表演给亲人和朋友们看。
第七课 钟声
【教材分析】
1.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本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1882~1967)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
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爱吹牛的老兵。他逢人爱说大话,说什么他曾单枪匹马地战胜过拿破仑;把长有七个头的长龙打翻在地;把烈马驯得服服贴贴等等。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
2.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接着是一个半音级进的音型自低音区向高音区作连续模进,渲染出佛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随后又是一连串钟声,小钟、大钟轮番敲击,钟声荡漾。在乐曲的引子中,电子琴巧妙地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有身临佛寺之感。
3.歌曲《钟声叮叮当》
这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6/8拍,大调式。歌词 “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全曲只有二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移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作为衬托,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4.歌曲《美丽的黄昏》
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do、re、mi、fa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6小节的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6小节是歌曲大调主音do的六次重复。由于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当二部轮唱时,二个声部非常和谐协调,歌曲通过简炼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单元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学习并唱会歌曲《钟声叮叮当》和《美丽的黄昏》,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3.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钟声”音乐。5.在学唱《钟声叮叮当》的曲调中,唱准“自然音列。
”音高。唱准“
”的【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难点: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钟声叮叮当》。2.学习并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流畅的唱《钟声叮叮当》。2.学习并唱准“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钟声叮叮当》。难点:唱准“【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查唱“【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美丽的黄昏》。2.聆听《灵隐钟声》。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的唱《美丽的黄昏》。2.在老师的指导下唱准“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美丽的黄昏》。难点:唱准“【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并指导唱不准“
”的音高的少数学生唱。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美丽的黄昏》。
”的音高。
”的音高。
3.聆听《《灵隐钟声》,介绍杭州灵隐寺。
”的自然音列。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钟声叮叮当》。
”的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3.聆听《钟声叮叮当》,感受6/8拍的节奏。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维也纳的钟声》、《灵隐钟声》。2.复习《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聆听《维也纳的钟声》、《灵隐钟声》,感受其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
2.复习唱《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以组为单位流畅地表演唱。学习重难点:以组为单位能完整流畅地表演唱《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课堂检测:抽查并指导唱不准“
”的音高的少数学生唱。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美丽的黄昏》。
第八课 爱鸟
【教材分析】
1.歌曲《对鸟》
这是浙江乐清县牧童的“对山歌”。它与一般的对山歌不同,对的不是花名,而是鸟名,要求歌者有更丰富的自然知识和更高的对答技巧。歌曲描写两组村童簇拥着各自的领头人,相互对歌赛智的生动情景。歌曲是由两段歌词组成的分节歌形式。第一段歌词表现甲方出题;第二段歌词表现乙方回答,旋律上则稍作变化,如提高音区,增加音程的跳动,刻画了机敏、紧张的神态。
这首歌曲的音乐清新爽健,语调真切自然。整个旋律很平展,又十分动人。第三句句尾的“红加绿”的“绿”字用休止符突然收住。第四句“搽嘴唇哦”的“搽”字用突起的高音唱出,夸张了字调,突出了孩童们对歌时挑逗、顽皮的神情,使人更觉有趣可爱。
2.二胡曲《空山鸟语》
乐曲除引子和尾声外,可分五段,属多段体结构。
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使鸟语音乐化。但这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深深地渗透了“人”的感情,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作者简介
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
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3.歌曲《一只鸟仔》
这是流传在台湾的一首儿歌。在二段歌词中,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和神态,使得歌曲颇为生动有趣。
歌曲为五声徵调式,2/4 拍。音域在九度以内。全曲共四个乐句,每句4小节,他们的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如:
,还常采用下滑音和衬词、衬腔,使这首歌显得非常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的风格。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全曲音乐素材统一,形象完美,很好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纯洁的性格。
4.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是一首深受孩子喜爱的叙事歌曲,歌曲结构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 拍,F大调式。曲调的四个乐句由相同的节奏型组成,旋律婉转、流畅、动听,歌词形象生动,充满深情地叙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一片爱心。
单元教学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2.学习并唱会歌曲《一只鸟仔》和《小乌鸦爱妈妈》,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用打击乐为歌曲《一只鸟仔》伴奏。
3.聆听歌曲《空山鸟语》介绍刘天华。聆听《对鸟》,让学生讲述“对鸟”的内容,体会“对鸟”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难点:用打击乐为歌曲《一只鸟仔》伴奏。
【课时设计】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一只鸟仔》。2.聆听《对鸟》。3.为《一只鸟仔》伴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一只鸟仔》。2.聆听《对鸟》,指导学生听并讲出“对”了些什么内容。
3.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打击乐或者拍手的形式来为《一只鸟仔》伴奏。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一只鸟仔》。难点:为《一只鸟仔》伴奏。【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并指导学生边唱《一只鸟仔》,边为其伴奏。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一只鸟仔》。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小乌鸦爱妈妈》。2.聆听《空山鸟语》,介绍刘天华。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小乌鸦爱妈妈》。2.聆听《空山鸟语》,感受百鸟啁啾声。
3.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刘天华和记住他的部分作品。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小乌鸦爱妈妈》。
难点:让学生知道刘天华和记住他的部分作品。【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刘天华的作品。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小乌鸦爱妈妈》。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复习《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2.聆听《对鸟》、《空山鸟语》。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2.指导学生聆听《对鸟》、《空山鸟语》,让学生能辨别其不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背唱《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难点:能辨别《对鸟》、《空山鸟语》的不同。
第九课 丰收歌舞
【教材分析】
1.歌曲《丰收之歌》
丹麦地处北欧,农牧业发达,素有“欧洲食品库”之称。本歌就是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一首丹麦民歌,在你哼唱出歌曲的第一句旋律之后,几乎许多人都能接唱下去。歌曲的结构短小、方整,节奏鲜明、简洁,由大三和弦分解构成的音调朴实精炼而不失明快、活泼,抒发了人们热爱劳动并喜获丰收的愉快心情和宽厚助人的感情。明朗、欢快的歌声反映了丹麦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正因如此,歌曲长久以来赢得人们喜爱而传唱不衰。
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9小节至第16小节是前8小节旋律的完全重复(歌词有新的内容),其后的8小节为第二乐段,前4小节的乐句句幅缩短(分为两个乐节),节奏稍作变化,主要出现在高音区,情绪更为热烈,这样就与前面的重复乐段形成对比,但最后4小节立即再现前一乐段中后乐句的旋律,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歌曲更加朗朗上口,易为人们所熟记。
2.吹奏乐《丰收的喜悦》
这首吹奏乐曲是根据新疆民歌素材发展创作的,它以富于民族特色的音调表达了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在丰收时节的喜悦心情和对明天的美好希望。
3.歌曲《桔梗谣》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
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为七个乐句组或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变化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4.歌曲《圆圆和弯弯》
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4/4拍,商调式。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第一乐句第1、2小节出现的四分休止符使歌曲一开始就给人欢乐的气氛,后句在前句的基础音调上,作了节奏的紧缩,更显得愉快活泼。第二乐句切分节奏的运用,把情绪层层推进,增强了丰收的欢乐气氛,圆圆的„„圆圆的„„丰收果实的描绘,寓意深刻,唱出了农家儿童在改革开放后的美满生活的情感。第三乐句以舒展的旋律及富有民歌风的“啰”和“哎”的衬词和上波音的唱法,使喜悦无比的心情在这里得以进一步的抒发。第四乐句重复变化了第二乐句,歌曲的结尾落在“2”的主音位置上,把人们张灯结彩、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推向高潮。
【单元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形式也最能充分体现音乐的社会性。在丰收时刻,人们往往会载歌载舞,尽情抒发他们喜悦的心情。
2.学习并唱会歌曲《桔梗谣》和《圆圆和弯弯》,并要流畅地背唱。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4.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桔梗谣》、《圆圆和弯弯》。难点: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桔梗谣》。
2、聆听《丰收之歌》。
3、学习人声分类。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桔梗谣》。
2.通过聆听《丰收之歌》,感受其丹麦人民的豪放开朗,能歌善舞的风俗特征。3.通过讲解和介绍,让学生知道和辨别人声和人声的分类(男声、女声、童声)。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桔梗谣》。
难点:辨别人声(男声、女声、童声)。【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抽查听曲辨别人声。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桔梗谣》。【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圆圆和弯弯》。2.聆听《丰收的喜悦》。
3、即兴伴舞。学习目标
4.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圆圆和弯弯》。
3.聆听《丰收的喜悦》,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其即兴伴舞(3分钟内)。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圆圆和弯弯》。难点:为《丰收的喜悦》伴舞。【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按小组顺序为《丰收的喜悦》伴舞。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的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圆圆和弯弯》。【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复习《桔梗谣》、《圆圆和弯弯》 2.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桔梗谣》、《圆圆和弯弯》。2.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来区别人声和说出人声的分类。学习重难点
重点:完整流畅地背唱《桔梗谣》、《圆圆和弯弯》。难点:区别人声和说出人声的分类。
第三篇:音乐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组歌是由一些内容上互相联系着(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2.西洋铜管乐器有(小号),(圆号),(长号),(大号).3.《五月的鲜花》是(光未然)词闫述诗词.4.《军港之夜》是(马金星)词刘诗召曲.5.《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6.京剧产生于(北京),流行全国,至今有(200)多年历史.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伴奏乐器有: __京胡____,_二胡_______,_月琴_______及打击乐器.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空城计》.现代剧目有:《沙家浜》《红灯记》.7.《祖国颂》是(乔羽)词,(刘炽)曲.8.《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晓光)词,(施光南)曲.9.《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____罗西尼_____写的.他的歌剧有《威廉退尔》《奥塞罗》
10.德沃夏克是__捷克___民族音乐主要代表人作品有《》等.11.《如歌的行板》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品.二.判断题:(共30分)1.《大进行曲》是舞剧《阿依达》选曲.(错).2.《纺织姑娘》是朝鲜歌曲.(对)3.歌曲《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对).4.《凤凰展翅》是唢呐演奏的.(错)5.歌曲《青年参军》是一首宫调式的歌曲.(对).6.《蝶恋花.答李淑一》属于京韵大鼓.(错)7.《月光奏鸣曲》的作曲是莫扎特.(错)8.乐曲《杜鹃圆舞曲》是一首巴扬独奏.(对)9.《春节序曲》的曲作者汪立三..(错)10.《小白菜》河北民歌.(对).11.《卡门主题随想曲》是小提琴曲.(对)12.《萨拉萨蒂》是西班牙小提琴家.(对)13.《赫哲人的春天》是筝独奏曲.(对)14.《图内拉河上的天鹅》是西贝柳斯的作品(对)15.《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西藏堆偕.(对)三.选择题(共40分)
1.《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曲(D).A.一.B.二.C.六 D.七.2.福斯特作曲的《美丽的梦神》是(B)歌曲.A.俄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3.《山间小路》是管弦乐组曲《大峡谷》之三作曲是(C)国的格罗非.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 法国
4.下面那部作品不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作品(D)A.《自由射手》 B.《邀舞》 C.《奥伯龙》 D《奥塞罗》
5.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陶制,平底梨形.有五至十个大小不一的音孔,.音色淳厚,古朴.他是(A)A.埙 B.竖笛 C.葫芦丝 D 竽
6.《悲怆交响乐》是C______的代表作之一.A.贝多芬 B.巴赫 C.柴可夫斯基 D肖邦
7.《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_A_______的作品.A.达芬奇 B.罗丹 C.丹纳 D.但丁
8.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一思想的是B______.A.王国维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9.“三一律”是欧洲_____B戏剧的创作法则.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10.《清明上河图》是我国_B___朝的绘画作品.A.唐 B.宋 C.元 D.明
11《登幽州台歌》是我国___C__代诗人陈子昂的蕴涵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A.汉 B.晋 C.唐 D.宋
12.苏.黄.米.蔡“四大家”是我国D___代的著名书法家.A.汉 B.晋 C.唐 D.宋
13.《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D____的重要作品.A.达芬奇 B.拉菲尔 C.罗丹 D.米开朗基罗
14.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塑造于约___A年.A.公元前200 B.公元前100 C.公元200 D公元100.15.我国彩塑到盛唐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D_____.A.云岗石窟像 B.麦积山石窟像 C.山西晋祠像 D.敦煌塑像
16.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草垛》等是法国__D_的代表作品.A.后印象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17《悲怆交响乐》是__C__的代表作品之一.A.贝多芬 B.巴赫 C.柴科夫斯基 D肖邦
18.《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___C_.A.京胡 B板胡.C.二胡 D 古筝
19.喜剧《钦差大人》的作者是_D____.A 雨果.B.莫里哀 C.博马舍 D 果戈里
20.电影艺术诞生于______B A.1921 B.1895 C.1905 D 1915
2,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半音的律制,称为___(十二平均律)______________.3,以某律为标准音起,按照一定的生律法,在一个八度内连续产生另外十一律,使每组相邻两律之间都成半音关系,称之为__十二律________.4,清锣鼓乐是纯粹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一种民乐合奏形式,《__鸭子拌嘴_____________》便是这一类型的作品,此曲是根据西安鼓乐的开场锣鼓和陕西民间打击乐改编而成,栩栩如生的描绘了(鸭子__)______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_义勇军进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于 1935 年,是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_田汉________作词,___聂耳______作曲.6,两音之间音高的距离叫做_(音程_)_______;两个音先后奏响,叫做_____(和声音程__)________;两个音同时奏响,叫做___(旋律音程)____________.7,记录乐音及其时值长短的符号叫___音符______.8,基本情节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的歌剧《__江姐_______》一共七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 1964 年首演于北京.9, 1890 年,俄国作曲家_(柴可夫斯基)__________________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邀请,为该院创作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音乐,《糖果仙人舞曲》就是其中一段舞的伴奏音乐.10,_(节拍)________是指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11,音程的_(级数)________,也就是音程的度数.两音之间包含了多少个音名,就是几度;音程中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就是音程的__(音数_)_____.12,民歌就是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三个类型:_(劳动号子)________,__(山歌)_______,(小调)_________.13,___拍号______是表明拍子的记号,外形借用了算术中的分数形式,但其含义却与算术分式毫不相干.14,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即__吹管_______乐器,___拉弦______乐器,____弹拨_____乐器,___打击______乐器,这是按照各种乐器的演奏形式,发声方式来进行分类的.15,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叫做___节奏______.16,在歌曲和乐曲中,有许多是从弱拍或次强拍起音的,开始的小节称为_弱起小节________或不完全小节.17,由我省作曲家白诚仁创作的口笛独奏曲《__苗岭的早晨__________________》,其音乐主题取材于贵州台江苗族的____飞歌_____,这种山歌中出现的自由延长的滑音十分富有特色.18,为了看谱方便,易于辨认和掌握各种节奏型,需要将小节的音符按照节拍的特点来划分为音群,这就是_音值________组合法.19, 1934 年,旅居欧洲的俄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为了征集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乐曲,举办了中国作品比赛,当时还是上海国立音专学生的_贺绿汀_____________应征写下的钢琴独奏曲《_牧童短笛________________》,一举夺得头奖.20,__________是一种由两人蛄阶橄嗷ビΥ鸬难莩 问? 21,_谱号_________是用以确定五线谱上音级名称和高度的符号,它写在每行五线谱的左端.22,《下山虎》是组曲《中国狂想曲》中的一段,这部组曲是人民音乐家___冼星海__________1945 年 4 月在苏联病中完成的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23,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__音列_______.24,《_金蛇狂舞______________》是根据民间音乐《倒八板》改编而成,《倒八板》是
《老六板》的变体,全曲表现了我国江南一带端午节耍龙舟的热烈场面.25,音级的升高或降低,称为________.26,《_彼得与狼_____________》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27,拍子通常分为单拍子,复拍子和_混合_________拍子三种类型.28,《动物狂欢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国作曲家_圣桑_______创作的一部小型器乐套曲,这部作品通俗易懂,极富生活情趣,《狮王》即是其中一首小曲.29,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的音称为_等音________.30,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是根据我国民间音乐家__华彦钧__________所作的同名二胡独奏曲改编而成.31,歌剧《____白毛女_______》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诞生的第一部新歌剧.32,1807—1808年,贝多芬在维也纳近郊创作的第六交响曲,又名_田园______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以第二乐章__溪边景色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33,《快乐的诺苏》是根据_彝_____族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____弹拨乐________合奏曲,这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短小精悍,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对的)2,《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四个领域.(错)3,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分布为四个学段:1—2年级,3—6年级,7—9年级,10—12年级.(错)4,音乐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的)5,音乐剧是英国的一种戏剧形式,它融音乐,戏剧为一体,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西洋歌剧,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就是根据该国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的.(错)6,《日出》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菲创作的《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表现了大峡谷在晨光沐浴下渐渐苏醒的生动景象.(对的)7,金,石,丝,竹,革,木是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六种重要材料,人们常用六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错)8,用(清)曹雪芹词,由王立平作曲的歌曲《枉凝眉》,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歌.(错)应为红楼梦
9,《江河水》又名《江儿水》,是一首从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器乐作品.(对的)10,《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斗》均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错的)1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几百首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错)《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作者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
12,《跳蚤之歌》原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托和一群快活的朋友在小酒店里饮酒时唱的歌.(对的)13,《小狗圆舞曲》又名《一分钟圆舞曲》,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所作.(对的)14,《光明行》是我国著名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的力作.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方法运用到琵琶上来,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错)
15,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伯作曲的歌曲《手拉手》是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的主题歌.(对的)16,《龟兔赛跑》是史真荣创作于 60 年代初的音乐童话,它采用管弦乐的形式,加上简练的解说表现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的)17,用(明)杨慎作词,谷建芬作曲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头歌.(错)应是三国演义
18,《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是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于 1945 年为英国音乐教育片《管弦乐队中的乐器》所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意图在于向青少年介绍管弦乐队的乐器及其组合.(对的)19,《口哨与小狗》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描绘了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错的)德国作曲家奥尔特是小学教材欣赏作品《在钟表店里》的作者,《口哨与小狗》的作者是美国的普莱亚
20,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军队进行曲》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等,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错的)军队进行曲是舒柏特的 三:问答题(10分)音乐教育的任务是什么(简述)答: 答: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教学目标个案分析(20分)请根据你对新课标的理解,对以下教学目标提出个人看法,并重新拟定教学目标.课题:曲艺音乐
(主要作品:常德丝弦《夸货郎》;苏州评弹《蝶恋花》;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了解,感受,体会曲艺音乐的艺术特点,增强对民族艺术的兴趣.2,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既培养了综合能力,又激发了求知欲.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选自初中音乐第四册《曲艺音乐》 答: 四:教学目标个案分析;
A:个人看法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B:(参考答案)
1、学生能够自己收集京韵大鼓、常德丝弦、苏州评弹曲艺音乐的相关音响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介绍,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苏州评弹《蝶恋花》,能随伴奏音乐哼唱出来;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曲艺音乐及其基本特点。
3、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能认同、喜爱曲艺音乐。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填空测试题
1、民歌多为群众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2、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创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3、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和烘托表演的小曲。
4、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勇于创新,提高、发展了旦角的延长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5、东亚音乐多采用(五声)音阶,中亚和西亚采用(七声)音阶。
6、非洲音乐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7、欧洲民间音乐的音阶呈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大部分地区大多采用均分节拍,歌曲多采用(分节歌)结构。
8、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9、标题音乐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10、民族乐派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11、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12、无调性音乐就是没有调性的音乐,它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
13、爵士乐是一种(即兴演奏形态),演奏者常是根据某种规定的和声骨架和节奏,将所奏的旋律进行即兴变奏。
14、中华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15、学堂中“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
16、新音乐运动的代表作曲家有(聂耳)、(冼星海)、张寒晖、贺绿汀、吕骥等。
17、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
18、音乐对于社会具有(审美)功能,(认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4分)1.聂耳作曲家----云南玉溪----人。主要作品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卖报、铁蹄下的歌女舞台音乐剧扬子江暴风雨、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根据性别和年龄的差异、音域和音色的特点,将人声分成若干类别人声分类。女高音优美抒情,女中音、女低音柔和浑厚,男高音坚实明亮,男中音、男低音 深沉宽厚有力。音域一般为十三度,男声比女声低一个八度。童声音色清脆明亮,音域一般不超过十度。3.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它与相应的劳动节奏紧密配合,起着统一动作,鼓舞情绪的作用。如:
打夯号子、车水号子、拉船号子等。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4.声乐演唱形式有-------、---------、--------、---------、---------、---------、--------等演唱形式。
5.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常见有---------、----------。------管身较长而略粗,多演奏柔美抒情的旋律。由于伴奏“-----”而得名。-----管身较短而略细,多演奏热情欢快的旋律常用于伴奏“------”。你熟悉的独奏曲---------------、-----------------。
6.小号是---------乐器。音色嘹亮辉煌。善于表现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还能吹奏优美如歌的旋律。
7.海顿是奥地利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作品有--------、---------、---------、等104部交响乐。
8.合唱是-------的一种演唱形式。有众多的歌唱者演唱--------以上不同声部的歌曲。分为----------合唱和-------合唱,通常用------或-------伴奏,也可以是无伴奏合唱。
9.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
10.西洋弓弦乐器-------、---------、---------、----------。11.刘天华我国音乐教育家,民族-------作曲家。二胡、------演奏家。作品:--------------、----------。
12.我国民族拉弦乐器有:---------、--------、---------、----------。13.音乐中音色大致分成两大类:---------、----------.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话号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B_说。A 风格 B 境界 C 神韵 D 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C___绘画的代表作品。A 立体主义 B 达达主义 C 抽象主义 D 野兽派 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B____。A 康德 B 黑格尔
C 席勒 D 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A__的民族舞蹈。A 彝族 B 傣族 C 苗族 D 白族 5 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_C_____.A 蒙古族 B 满族 C 朝鲜族 D 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A__戏剧的代表作品。A 表现主义 B 存在主义 C 象征主义 D 荒诞派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B_(国)的重要作品? A 意大利 B 苏联 C 美国 D 法国 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D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A 沈从文 B 张爱玲 C 巴金 D 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A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A 海明威 B 福克纳 C 杰克•伦敦 D 海勒 《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D____。A 关汉卿 B 白朴 C 马致远 D 王实甫 11 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D_____A 妙品 B 能品 C 神品 D 逸品 《命运交响曲》是_____C____的作品。A 海顿 B 莫扎特 C 贝多芬 D 瓦格纳 13 《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B_______代著名舞蹈作品。A 汉 B 唐 C 宋 D 元 14 《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___A______的代表作品。A 莫奈 B 凡高 C 高更 D 雷诺阿
三.连线题(共10分.)中国 黄自 《旗正飘飘》 法国 刘锡津 《光明行》
奥地利 柴科夫斯基 《我爱你塞北的雪》 俄国 海顿 《天鹅湖》
圣 一桑 《动物狂欢节》
刘天华 《时钟》
《那不勒斯舞曲》 大提琴 柔美 圆润 《天 鹅》 二胡 嘹亮辉煌 《光 明 行》 板胡 浑厚饱满 《红军哥哥回来了》 小号 清脆明亮 四.把下列简谱改写成五线谱.(共10分)1=G 2/4 13 55 ┃ 6 5┃ 31 555┃3 1┃ 555 555 ┃ 1 05 ┃1 1┃ 11 567 ┃ 1 1 ‖
--------------------------------------------------
答案:
一.1 云南玉溪人 义勇军进行曲 大路歌 铁蹄下的歌女 扬子江暴风雨 金蛇狂舞
2.人声分类 柔和浑厚 宽厚有力 十三 八 十
3.劳动节奏 动作 情绪 打夯 车水 拉纤 等 4.独唱 齐唱 对唱 轮唱 合唱 表演唱
5.曲笛 梆笛 昆曲 梆笛 梆子 五梆子 扬鞭催马运粮忙 6.西洋铜管 嘹亮辉煌 优美如歌 7.奥地利 古典 告别 惊鄂 时钟 8.声乐 两个 同声 混声 钢琴 乐队 9.抒发情感 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10.大提琴 小提琴 中提琴 低音提琴 倍大提琴 11.器乐 琵琶 歌舞引 光明行 空山鸟语 12.高胡 中胡 低胡 板胡 革胡 13.声乐 器乐
二.1B 2.C 3.B 4.A 5.C 6.A 7.B 8.D 9.A 10.D 11.D 12.C 13.B 14.A 三.中国—— 黄自 —— 《旗正飘飘》 中国 —— 刘锡津 —— 《 我爱你塞北的雪》 俄国—— 柴科夫斯基 —— 《天 鹅 湖》 奥地利—— 海顿 —— 《时 钟》
法国—— 圣一桑 —— 《动物狂欢节》
中国—— 刘天华—— 《 光明行》
《那不勒斯舞曲》—— 小号—— 嘹亮辉煌
《天 鹅》—— 大提琴—— 浑厚饱满 《光 明 行》—— 二胡—— 柔美 圆润 《红军哥哥回来了》—— 板胡 —— 清脆明亮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4分)1.聂耳作曲家--------人。主要作品有歌曲----------、------------、-----------、舞台音乐剧-------、民乐合奏------------。
2.根据性别和年龄的差异、音域和音色的特点,将人声分成若干类别----------。女高音优美抒情,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坚实明亮,男中音、男低音 深沉--------。音
域一般为------度,男声比女声低一个----度。童声音色清脆明亮,音域一般不超过----度。3.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它与相应的---------紧密配合,起着统一------,鼓舞-----的作用。如:----号子、------号子、------号子等。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4.声乐演唱形式有-------、---------、--------、---------、---------、---------、--------等演唱形式。
5.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常见有---------、----------。------管身较长而略粗,多演奏柔美抒情的旋律。由于伴奏“-----”而得名。-----管身较短而略细,多演奏热情欢快的旋律常用于伴奏“------”。你熟悉的独奏曲---------------、-----------------。6.小号是---------乐器。音色----------。善于表现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还能吹奏---------的旋律。
7.海顿是--------国作曲家。维也纳------乐派奠基人。作品有--------、---------、---------、等104部交响乐。
8.合唱是-------的一种演唱形式。有众多的歌唱者演唱--------以上不同声部的歌曲。分为----------合唱和-------合唱,通常用------或-------伴奏,也可以是无伴奏合唱。
9.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
10.西洋弓弦乐器-------、---------、---------、----------。11.刘天华我国音乐教育家,民族-------作曲家。二胡、------演奏家。作品:--------------、----------。
12.我国民族拉弦乐器有:---------、--------、---------、----------。13.音乐中音色大致分成两大类:---------、----------.一.填空.(每空1分总计40分)1.在歌(乐)曲中,我们常常看到#.b.这样的记号,那么“#”是()号,“b”是()号.在乐曲中的还原记号是().他们统称为()号.2.歌曲<国际歌>是从弱拍开始的,这样由弱拍开始的小节,叫()小节,也叫不()小节.3.常见的乐段由()或()乐句组成.他的形象单一,能完整或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结尾一般落在()上.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歌(乐)曲,我们称它为().4.()是音乐的骨骼,是塑造音乐()的重要手段,人们常常运用千变万化的节奏,使音乐()5.在一拍内三个音的时值均等.这种特殊的节奏叫做().6.由小节体现的有规律的强拍与弱拍的循环重复叫做().7.旋律的进行方向可分为().().().他们的交替进行,就形成了波浪式的旋律.8.贝多芬生于波恩,()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主要作品有:钢琴奏鸣曲< > ,< >.< >,管弦乐< >,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至第九交响曲.9.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通常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章为()板,()曲式.第二乐章()板,()曲式;第三乐章为()板,()曲式;第四乐章为()板,()曲式.10.竹笛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常见的有(),().11.声乐有独唱,齐唱,(),重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12.被人们称做“乐器之王”的键盘乐器是().13.汪立三,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3年生于武汉.主要作品有:钢琴曲< >.<它山集>.< >等.二.选择:(每题2分总计20分)1.被称为梆子戏,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等的是(). A.豫剧
B.评剧
C.话剧D.戏剧 2.《国际歌》是一首()唱歌曲.
A.齐唱
B.重唱C.领唱
D.合唱 3.《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是()
A.男生独唱
B.男生二重唱
C.女生独唱 D.女生二重唱 4.《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是()
A.聂尔
B.冼星海
C.王惠然
D.汪立三 5.下面乐器中不是民族打击乐器的是()A.锣
B.钹C.爵士鼓D.梆子
6.民族管弦乐队能演奏和声音响丰满.气势宏大或感情细腻.抒情优美的音乐作品.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为()人.
A.60~80 B.30~50 C.80~100 D.40~60 7.下类词中不是说旋律的进行方向的词语是()A.平行
B.上行 C.中行D.下行
8.()是音乐的骨骼,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 A.音节
B.节奏 C.音色
D.旋律 9.湖北民歌《龙船调》是一首()唱歌曲 A.齐B.对 C.重D.独
10.西洋铜管乐器,音色嘹亮辉煌,善于表现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还能吹奏优美如歌的旋律的乐器是()
A.长号
B.小号 C.圆号D.管子 三.连线题(一线2分总计22分)1.将作品名称与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
《我爱你塞北的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优美抒情 《大海啊,故乡》
《场景音乐》
雄壮有力 《旗正飘飘》
2.请用线将作曲家.国籍.作品连起来.
《杨白劳》
舒伯特
德 国
《摇篮曲》
舒 曼
奥地利 《梦幻曲》
马 可
中 国 3.请你用连线将作曲家.国籍.作品名称连起来.
穆索尔斯基
中国
《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
俄国
《黄 河 颂》
冼 星 海
捷克
《跳蚤之歌》 四.名词解释(每题9分总计18分)
1.变奏曲: 2.速度
第四篇:音乐考试试题
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初中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基5】 一.填空.(每空1分总计40分)
1.在歌(乐)曲中,我们常常看到#.b.这样的记号,那么“#”是(升)记号,“b”是(降)记号.在乐曲中的还原记号是().他们统称为(变音)记号.2.歌曲《国际歌》是从弱拍开始的,这样由弱拍开始的小节,叫(弱起)小节,也叫不(不完全)小节.3.常见的乐段由(二句)或(四句)乐句组成.他的形象单一,能完整或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结尾一般落在()上.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歌(乐)曲,我们称它为(一段式或一段体、一部曲式).4.(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人们常常运用千变万化的节奏,使音乐()
5.在一拍内三个音的时值均等.这种特殊的节奏叫做(三连音).6.由小节体现的有规律的强拍与弱拍的循环重复叫做(节奏).7.旋律的进行方向可分为(平行).(上行).(下行).他们的交替进行,就形成了波浪式的旋律.8.贝多芬生于波恩,(德)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主要作品有:钢琴奏鸣曲《悲怆》 史意义的第一至第九交响曲.9.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通常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中)板,(复三部曲式或普奏曲式)曲式;第四乐章为(快)板,(回旋)曲式.10.竹笛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常见的有(箫),(短笛).11.声乐有独唱、齐唱、(对唱)、重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演唱形式。12.被人们称做“乐器之王”的键盘乐器是(钢琴).13.汪立三,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3年生于武汉.主要作品有:钢琴曲《东山鬼姨画意组曲》.《它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等.二.选择:(每题2分总计20分)
1.被称为梆子戏,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等的是(A豫剧).A.豫剧B.评剧C.话剧D.戏剧,《月光》.《田园》,管弦乐《G小调小提琴浪漫曲》,具有历
2.《国际歌》是一首(D合唱)唱歌曲. A.齐唱B.重唱C.领唱D.合唱
3.《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是(C女生独唱)
A.男生独唱B.男生二重唱C.女生独唱D.女生二重唱 4.《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是(B冼星海)A.聂尔B.冼星海C.王惠然D.汪立三 5.下面乐器中不是民族打击乐器的是(C爵士鼓)A.锣B.钹C.爵士鼓D.梆子
6.民族管弦乐队能演奏和声音响丰满.气势宏大或感情细腻.抒情优美的音乐作品.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为(A60~80)人. A.60~80B.30~50C.80~100D.40~60 7.下类词中不是说旋律的进行方向的词语是(C中行)A.平行B.上行C.中行D.下行
8.(B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 A.音节B.节奏C.音色D.旋律 9.湖北民歌《龙船调》是一首(B对)唱歌曲 A.齐B.对C.重D.独
10.西洋铜管乐器,音色嘹亮辉煌,善于表现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还能吹奏优美如歌的旋律的乐器是(B小号)A.长号
三.连线题B.小号C.圆号D.管子(一线2分总计22分)1.将作品名称与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
《我爱你塞北的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大海啊,故乡》 《场景音乐》 《旗正飘飘》
2.请用线将作曲家.国籍.作品连起来. 《杨白劳》 《摇篮曲》
《梦幻曲》舒伯特舒马曼可德国雄壮有力优美抒情奥地利中国 3.请你用连线将作曲家.国籍.作品名称连起来. 穆索尔斯基 斯美塔那
冼星海中国俄国捷克《沃尔塔瓦河》《黄河颂》《跳蚤之歌》 四.名词解释(每题9分总计18分)
1.变奏曲:变奏曲是用变奏的手法发展一个主题,使主题能得到多方面表现的一种乐曲。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个主题以某种方式对节奏、强弱、速度、织体、音调、音色、音高进行适当地改变,但又不至于完全胖子离原主题的一种音乐创作形式。
2.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叫音乐的速度。1=60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唱60个四分音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试题【基6】
一、名词解释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学目标
1.演唱: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2)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能够背唱4-6首歌曲。2.演奏
(1)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表现一定场景。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
4.识读乐谱
(1)复习简单的节奏符号,并能创作简短的节奏。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5.创作实践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或手势,来表现声音或音乐。
三、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2课 第一课《猜谜谣》第二课《老师呀请你别生气》,第三课《乃呦乃》第四课《多年以前》第五课《小猫钓鱼》 第六 课《读书郎 》
第七课《打秋千》
第八课《卖报歌》
第九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第十课《采贝歌》 第十一课《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十二课《音乐七巧板》
2、教材重难点:
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从而达到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教材特点
本教材的编写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于相关文化相结合,强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正确理解民族文化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关系。本教材的设计特色是以单元式的教学结构,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传统于现代相结合的教材内容,独特的评价方式,活泼大方的版面设计。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完成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
(二)提高措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9月3日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石宝小学 2018年9月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