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角平分线》同步练习1
角平分线
一、判断题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角的平分线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
二、填空题
1.如图(1),AD平分∠BAC,点P在AD上,若PE⊥AB,PF⊥AC,则PE______PF.2.如图(2),PD⊥AB,PE⊥AC,且PD=PE,连接AP,则∠BAP_______∠CAP.3.如图(3),∠BAC=60°,AP平分∠BAC,PD⊥AB,PE⊥AC,若AD=3,则PE=__________.(1)
(2)
(3)
4.已知,如图(4),∠AOB=60°,CD⊥OA于D,CE⊥OB于E,若CD=CE,则∠COD+∠AOB=__________度.5.如图(5),已知MP⊥OP于P,MQ⊥OQ于Q,S△DOM=6 cm2,OP=3 cm,则MQ=__________cm.(4)
(5)
三、选择题
1.下列各语句中,不是真命题的是()A.直角都相等
B.等角的补角相等 C.点P在角的平分线上 D.对顶角相等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余角相等的角互余
D.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相等
3.如左下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D,如果AC=3 cm,那么AE+DE等于()
A.2 cm B.3 cm
C.4 cm
D.5 cm
4.如右上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①△ABE≌△ACF
②△BDF≌△CDE 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D.①,②与③ C.只有①和②
四、解答题
1.试用对称的观点分析说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联系与区别.2.如下图,已知BE⊥AC于E,CF⊥AB于F,BE、CF相交于点D,若BD=CD.求证:AD平分∠BAC.参考答案
一、1.√ 2.√ 3.√ 4.×
二、1.= 2.= 3.1 4.90 5.4
三、1.C 2.A 3.B 4.D
四、1.提示:联系:说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都是相应图形的对称轴即可.区别:说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2.证明:在△BDF和△CDE中
BFDCED90 BDFCDEBDCD∴△BDF≌△CDE,∴DF=DE ∴D在∠A的平分线上,∴AD平分∠BAC.
第二篇:角平分线教案设计
1.3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而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学生后期的三角形的全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探索问题中的线段的数量关系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经历了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对证明线段的长度关系有了探索的方向,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践,摸索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来求证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而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理解角平分线的判定。
数学思考:经历角平分线的作法的实践活动,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判定。
问题解决:作角平分线,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全等证明。
④情感态度: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中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如何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作角平分线中注意为什么要大于线段长的一半,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角平分线的判定。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七、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预习教材P28-29的内容,展示收获。(教师巡视,师友相互交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师傅或学友分享)
(二)互助探究:探究角平分线的画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思考1(教材P48):师友利用预习的知识加以说明,两组师友展示画法并说明:
(教师在师傅的讲解时突出强调为什么要大于DE)探究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关系。教师展示课件教材思考2(P28)
师友互助,展示结果并讲解:
(教师补充:这题我们先应确定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是什么。)已知:点C在AOB的角平分线上,,求证:CD=CE.证明:OC平分AOB,DOCEOC,CDOA,CEOB,CDOCEO90, 在DOC与EOC中,DOCEOC(已求)CDOCEO(已求)OCOC(公共边)
DOCEOC(AAS)
CDCE
师友共同总结这一结论: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此时让师友总结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
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探究角平分线的判定。
公路
铁路
教师展示课件教材思考3(P49)师友共同探讨,教师巡视,加以引导。展示师友比较优秀的做法并总结:
S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证,并让师友合作探讨,给出证明。选取一组师友的结果并展示:
已知:如图,QDOA,QEOB,点D、E为垂足,QDQE,求证: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QDOA,QEOB(已知)
QDOQEO90(垂直的定义)在RtQDO与RtQEO中,QOQO(公共边)
QDQE(已知)
RtQDORtQEO(HL)QODQO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教师引导师友总结:
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突出强调数学符号形式)数学符号语言表示为:
QDOA,QEOB,QDQ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三)分层提高: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练习:
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的角平分线和BCE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点F在DAE的角平分线上。
学友在师傅的指导下,师友共同完成本题,教师巡堂,帮助有困难的师友,然后展示较好的作业。师友作业展示如下:
证明:过F作FGAE交AE于点G,FHAD交AD于点H,FMBC交BC于点M,F在BCE的平分线上,FGAE,FMBC,FGFM
又F在CBD的平分线上,FHAD,FMBC,FMFH FGFH
点F在DAE的角平分线上。
(四)总结归纳: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通过本次
(五)课的学习,你会勾画知识框图吗?你还想学习什么内容?(师友共同完成,学友回答,师傅可作补充)
(六)巩固反馈:(师友合作探讨交流)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相等。
(请两组师友加以证明,完成过程)
证明:过点P作PDAB于D,PEDC于E,PFAC于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相等。
八、布置作业:教材P30 <能力>本节同步
自编一道证明题,与师傅(或学友)分享
九、板书设计: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的画法
展示角平分线的画法
2、角平分线的性质
借助角平分线画法证明
3、角平分线的判定
利用性质证明
4、课堂小结
十、教学后记: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线,用学代教的方式完成学习要求,以师友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新的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第三篇:角平分线教案设计
10.5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而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学生后期的三角形的全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探索问题中的线段的数量关系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经历了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对证明线段的长度关系有了探索的方向,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践,摸索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来求证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而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理解角平分线的判定。
数学思考:经历角平分线的作法的实践活动,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判定。
问题解决:作角平分线,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全等证明。
④情感态度: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中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如何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作角平分线中注意为什么要大于线段长的一半,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角平分线的判定。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预习教材P125--126的内容,展示收获。(教师巡视,师友相互交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师傅或学友分享)
(二)互助探究: 教师展示课件教材思考
师友互助,展示结果并讲解:
(教师补充:这题我们先应确定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是什么。)已知:点C在AOB的角平分线上,,求证:CD=CE.证明:OC平分AOB,DOCEOC,CDOA,CEOB,CDOCEO90, 在DOC与EOC中,DOCEOC(已求)CDOCEO(已求)OCOC(公共边)
DOCEOC(AAS)
CDCE
师友共同总结这一结论: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此时让师友总结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
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探究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师展示课件教材思考
师友共同探讨,教师巡视,加以引导。展示师友比较优秀的做法并总结: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证,并让师友合作探讨,给出证明。选取一组师友的结果并展示:
已知:如图,QDOA,QEOB,点D、E为垂足,QDQE,求证: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QDOA,QEOB(已知)
QDOQEO90(垂直的定义)在RtQDO与RtQEO中,QOQO(公共边)
QDQE(已知)
RtQDORtQEO(HL)QODQO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教师引导师友总结: 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突出强调数学符号形式)数学符号语言表示为:
QDOA,QEOB,QDQ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三)分层提高: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练习:
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的角平分线和BCE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点F在DAE的角平分线上。
学友在师傅的指导下,师友共同完成本题,教师巡堂,帮助有困难的师友,然后展示较好的作业。师友作业展示如下:
证明:过F作FGAE交AE于点G,FHAD交AD于点H,FMBC交BC于点M,F在BCE的平分线上,FGAE,FMBC,FGFM
又F在CBD的平分线上,FHAD,FMBC,FMFH FGFH
点F在DAE的角平分线上。
(四)总结归纳: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会勾画知识框图吗?你还想学习什么内容?(师友共同完成,学友回答,师傅可作补充)
(五)巩固反馈:(师友合作探讨交流)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相等。
七、布置作业:教材P127 八 板书设计:
10.5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的性质
借助角平分线画法证明
2、角平分线的判定
利用性质证明
3、课堂小结
九、教学后记: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线,用学代教的方式完成学习要求,以师友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新的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第四篇:角平分线教案
教学目标
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
分析: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 Ⅱ.导入新课
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 画一画:
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 投影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
结论: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所以他的画法不符合要求. 问题1: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 [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2: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请填下表: 已知事项:OC平分∠AOB,PD⊥OA,PE⊥OB,D、E为垂足.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 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师]那么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呢?(出示投影)问题3:根据下表中的图形和已知事项,猜想由已知事项可推出的事项,并用符号语言填写下表: [生讨论]已知事项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以Rt△PEO≌△PDO(HL).于是可得∠PDE=∠POD. 由已知推出的事项: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性质有什么联系吗? 分析:这两个性质已知条件和所推出的结论可以互换. 思考:
如图所示,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
1.集贸市场建于何处,和本节学的角平分线性质有关吗?用哪一个性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比例尺为1:20000是什么意思? 结论:
1.应该是用第二个性质.•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
2.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
[1] [2] 下一页
常在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 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
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2.5cm,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
总结: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使问题简单化.所以若遇到有关角平分线,又要证线段相等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III例题与练习
例 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分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 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所以PD=PE. 同理PE=PF. 所以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练习: 1.课本练习. 2.课本习题
强调:条件充足的时候应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无须再证三角形全等. IV.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解决问题越来越简便了.像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必再去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得出线段相等. Ⅴ.课后作业
1、课本习题
第五篇: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本节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第三小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分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内容。
1.首先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探究平分角仪器的原理出发,得出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性质和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角轴对称性质的具体化,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内三线共点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同时,性质与判定定理之间的互逆关系,也为学生初步认识互逆命题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乘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在知识技能方面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和探索的过程,体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面:我将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强大作用,从而树立学数学、爱数学的信心。并将小组合作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
1.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难点确定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2.【教法选择】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其它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行动能力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打算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交流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超级画板软件、平分角仪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将数学知识与观察演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使我的课堂始终洋溢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之中。
3.【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方面,我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自主动手实践、同学之间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证明的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提高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的内容,我将我此次的教学过程按照: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动手实践,探究新知——应用新知,探讨例题 归纳小结,整理反思——布置作业,自我巩固,五个步骤逐层层展开。4.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课堂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一道度假村的设计问题,“某地的规划局要在一个三条公路两两相交的地区设计一个度假村”并提出一问题“为了使度假村的客人到三条公路出行同样方便,度假村应该设计在何处呢?”对于这样一道问题,大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我就借此机会,因势利导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角平
分线的性质的有关知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探究出它来,所有同学都可以给规划部门做出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在好奇心和自信心的趋使下,进入到探索新知的环节中去。
4.2【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与此同时,为了给学生创建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平台,我将我探究新知的所有过程都安排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之上,并设计了以“闯三关”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揭秘活动,让所有小组在逐步的挑战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4.2.1首先带领学生进入第一环节:【揭秘平分角仪器的原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这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C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上,那么AC所指示的方向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的方向了,你能说出它的原理吗?”学生会自发的展开验证,然后论证它的原理。我深入到各小组中启发学生先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再思考证明。这样学生很容易根据已有的解题经验,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AC平分角的性质,课堂松闯过第一关。
4.2.2课堂进入第二关【揭秘已知角的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引导画图思路:“我们可不可以根据平分角仪器那样,利用构造两组相等的临边,来画出任意角的角平分线呢?”
在规定时间内,将问题交给各小组,先让各组员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写出画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先安排画图成功的小组,简要说明自己的画法,之后引导在黑板上归纳出正确的作图步骤:
再由画图未竟的小组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全班讨论。在作图思路已知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失败的原因在第二步做弧时半径未取好,导致弧不能相交,画不出点C,由此,我引导出作图的关键点。并鼓励画图未成功的学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失败的道路上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直面问题,找出失败的原因,就能笑到最后,在智育中渗透德育,完善了学生性格的发展。
这样全体学生齐心协力,通过了第二关。4.2.3进入第三关:【揭秘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请学生按照我描述的步骤利用准备好的纸和剪刀动手操作,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折痕,思考他们各是什么?利用这些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由于学生实验中如果取的角过小,过大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为了更加直观的引导总结,接着我会安排学生观察我用超级画板制作的动画。
先将角对折,两边重合,然后再以折线为斜边折出一个直角,再逐步展开,观察形成的折痕,为了将结论推向一般,教师也可以选取不同位置多做几次,观察多组实验的现象,学生会更加更加确信结论的正确性。在学生举手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角平分线的性质,之后安排各小组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后证明,最后填写这样一个表格,有了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熟练掌握,学生很容易根据边角边的判定定理得出证明,目的在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转化应用买下伏笔。
之后,出示这样一个练习题交给学生先画图观察、最后做辅助线证明。
对于判定定理,我采用引导的方式“用角平分线性质的结论做条件,是不是会得出性质的条件呢?”
学生们会快速的想到证明的方法,在举手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同样的填写一个表格。两个表格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性质和判定定理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之后学习互逆命题打下基础。
4.3【应用举例】
例一: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解决课题导入时的度假村设计问题,由于之前的习题已经提供了解题的思路,所以应用解题已经不是难题。挑学生扮演。
例二:求证: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是一个性质与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结果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都将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以及简单的点评。
对于学生成功的解决方法我将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示,完善解题过程,增加解题经验。度假村设计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树立学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4.4【归纳小结】
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归纳小结环节,我将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以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今天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
3、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其他问题吗?
问题序列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小结的能力。
4.5【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我采用必做题的选做题相结合的方式。与此同时,同时让学生 【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共分两版,以教学过程为指引逐步展开,有助于学生回忆整理,重点突出,同时很好的服务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