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跷旱船说课稿
跷旱船说课稿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方针,本着国家颁布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强调课堂双主体地位,突出教师“教”的重要性,同时更加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游戏竞赛为特点,为学生创建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建立高度的合作品质和团队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育,快乐体育的有机结合,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说教材
1、教材浅析:跷旱船是土家族传统竞技项目,两人为一组,双方互握手臂,互坐 于对方脚背,形如船。以手拉脚跷,屈伸腰背,起伏前进,犹如水中摇船,先到终点者为胜。跷旱船能锻炼腹肌,增强腰力和四肢力量,有很好的健身作用。在劳动之余,或丰收喜庆之时,土家族青少年常自由组合,以跷旱船娱乐健身。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跷旱船时重心的转换。
难点:配合。
3、教学所需器材:篮球场一块。
4、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对课堂练习的各项内容表现出积极的练习
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守纪律、主动练习、充分运动自己。
(2)、技能健康目标: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跷旱船动作技能,发展学生的腰力和四肢力量。
(3)、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合作、自信、战胜困难、体验运动乐趣、锻炼意志、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这又是他们的弱点。学习时以多变的内容,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成就感。经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创想、感受,最后达到目标要求。
本课教法和学法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讲解和示范法:讲解和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2、练习与竞赛结合:当学生基本都掌握动作后,分组竞赛教学,提高学生合作与竞争。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结构安排分四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准备部分: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要求等。这部分约为3分钟(1)、愉悦热身,听口令慢跑与站在不同位置队形结合进行。(2)、游戏。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基本部分作好准备,也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这部分约为7分钟。
2、基本部分:本部分是课的核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1)、讲解与示范:跷旱船动作较简单,所以先让学生自己练习1—2次,然后找1—2名做的较好的学生示范,教师指导,然后再分组进行练习。
(2)、纠正错误: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巡回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
普遍错误集体纠正。要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与技能,并且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
(3)、练习与竞赛:当学生基本都掌握动作后,分组竞赛教学,提高学生合作与竞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一部分大约为25分钟。
(4),结束部分;整队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教师作总结。大约有时5分钟
第二篇:大班游戏教案背板跷板
民间游戏活动三则 背板跷板
你拍一,我拍一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协作游戏的能力。游戏方法
两名幼儿交叉拍手。建议
可变换拍手方法。附儿歌
你拍
一、我拍一,黄雀落在大门西; 你拍
二、我拍二,黄雀落在树间儿; 你拍
三、我拍三,三三见九九连环; 你拍
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
五、我拍五,五个小孩画老虎; 你拍
六、我拍六,六碗包子六碗肉; 你拍
七、我拍七,七个小孩打野鸡; 你拍
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 你拍
九、我拍九,九只胳膊九只手; 你拍
十、我拍十,庄稼老汉看粮食。
背板跷板 游戏目的
锻炼幼儿全身的力量,培养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游戏方法
甲乙幼儿相互背靠背,挽住胳膊,然后边念儿歌,边按节奏轮换相互背起来,放下。第四句念完后一起蹲下,互相问答,念最后一句时,一起起来,自始至终胳膊相挽。游戏规则
甲乙幼儿必须身高、体重、体力相仿,教师应注意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附儿歌
合:背板,跷板,乡里娃娃叫唤,麦子长、豆子圆,我们一起蹲下来。甲:你姓啥? 乙:我姓×。乙:你姓啥? 甲:我姓×。
合:我们一起站起来。
民间游戏:拉 大 锯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游戏方法
两名幼儿面对面坐下,相互手拉手前后摇动。
游戏规则
摇动时顺一个方向。
附儿歌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挨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没饭吃,给你一个鸡蛋吃。
踏板走。建议
踏板也可做成两人玩的、三人玩的或多人玩的。文档仅供参考
天鹅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学认字词 寒冷 冬天 受伤 脖子 双,并能用“双”组词。
2、通过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构思: 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在帮助的情况,怎样帮别人最好呢? 同时为丰富幼儿的词汇而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准备: 大范例(要学的新字词用红色的笔写)字卡以及字义图片 录音机 磁带 幼儿用书及人手一支铅笔 自制 神秘袋(里面放一些幼儿喜欢的礼物和字卡)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已学过的字词(游戏 神秘袋)师: 神秘袋真奇妙,里面的东西要不要? 幼:要
(老师用手从口袋里摸出东西,吸引小朋友,交替摸出字卡,以达到复习已学的字词目的)二、基本部分
1、欣赏儿歌,引入课题。
提问: 儿歌中的天鹅它在哪里做什么?(在寒冷的公园里过冬)
它怎么了?(翅膀受伤了,很孤单)
小朋友怎样帮助它的?(变成一只天鹅跟它作伴)
那你怎么样帮助天鹅呢?
小朋友讨论,个别回答,老师小结。
2、出示大范例,学习儿歌。
3、学习字词
引导幼儿观察大范例中红色的字宝宝,告诉他们这些字宝宝是今天要和小朋友玩游戏的字宝宝。
A、出示体现能冬天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的特征,引出“冬天”。请幼儿说出冬天的气候特征及人们的衣着等与其它季节的不同,帮助幼儿理解字词,并学习“寒冷”。(用同样能帮助幼儿边理解边学习字词的方法不学习其它字词)学文档仅供参考
一个字词用磁铁贴好于黑板上。B、巩固字词
分男女小朋友比赛,一起认读黑板上的字卡上的字,请个别幼儿认读。游戏: 小猴小猴真爱玩。
C、请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书上儿歌中的所学字词,老师来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老师小结
第三篇:经久不衰的社火艺术——论“划旱船”的民间舞蹈特色
摘 要:摘 要:在我国古代兴起的民间社火活动中,有一项与舞蹈关系密切,且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表演形式,划旱船。有趣的是,这项表演延续至今,其形式变化也不是太大,却仍然让大家百看不厌,而让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浓郁生活气息。本文将通过分析划旱船中的民间舞蹈特色,来寻找这项艺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生活气息,并总结出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关键词:社火;旱船;民间艺术;舞蹈
社火,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源于原始时期的祭祀活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汉代山东民间就社火出现,唐宋直至金元时期它开始在民间盛行。“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社火从根本上摒弃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祭祀,而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大众娱乐活动,项目包括鼓乐类、阁跷类、祭祀类、舞蹈类等。其中最流行的舞蹈类社火,当属“划旱船”这项生活气息浓郁,且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民间舞蹈艺术。
“划旱船”亦称“旱船”、“舞旱船”、“跑旱船”、“花船灯”等,相传它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也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它正式见于史料之中是在唐宋时期,南宋诗人范成大写过:“旱船遥似泛,水儡近如生。”,宋代《武林旧事》和《西湖老人繁胜录》等两部著作中,也记载过南宋都城临安元宵节期间“旱船”随同“舞队”(宋代表演民间舞蹈的队伍)的演出情景。靠打渔为家的百姓,把各种水上行船的生活拿到地面进行夸张处理,形成了一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演艺术,这就是划旱船。旱船演出时一般只有二人,船姑娘和艄公。由于它制作简单、成本低、人员少、场面热闹、视觉艳丽、载歌载舞,又都是农闲的百姓自发组织,观众也无须自掏腰包,因此十分适合普通百姓的口味。
划旱船的民间舞蹈特色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服装道具的包装,二是水上动作的表现功底,三是艄公与船姑娘的默契配合。
一、旱船船体多用竹、木、秫秸手工扎制而成,外罩彩绸,绘有水纹、荷花、荷叶、鲤鱼等具有象征性的民间图案,船底中空,船身以花朵、绣球、花篮、彩灯、明镜和流苏等装饰。而舞者往往以白粉腮红涂脸,浓眉红唇,船姑娘头搭红色方巾,戴上花额子,穿红衣、彩裤、布鞋,扎红色腰箍,喜庆的色彩分外引人注目。艄公头戴青色鸭尾巾,挂白满髯,穿蓝色镶黑边对襟褂、浅蓝色短裙、蓝色灯笼裤、黑色快靴,腰上扎黑布带,带有民间戏曲的审美特色。
二、表演之时,艄公执篙“撑船”舞蹈,起锚、开船、拨水、波浪行、卧船、翻身、跨船、下篙等,他手中的竹篙跟人相反,旱船与人向前时,它向后;旱船和人向后时,它向前,把水中划船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后面活泼俊俏的“船姑娘”随着艄公的划船做相应舞蹈动作:跑步、碎台步、蹲步、搓步、慢步等,她操纵船身,随水势而上下起伏,抑或使船平稳前进,颇为形象地塑造出水面行船的情景:前飘后飘,顺水逆水,打旋儿等。其实,她的动作看起来轻松,实则不易,为了保持舞蹈动作的协调性,船姑娘需用系船用的布绳带交叉挎在两个肩膀上,再把布绳带捆绑在船帮上,最后再穿上表演用的舞蹈服装。表演的时候亦十分消耗体力,双手要抓紧身体两侧的船帮,手腕用力,不是做惯了苦力的劳动人民,是吃不下这个苦的。
三、艄公与船姑娘的配合在于,艄公做什么动作,船姑娘都要跟着作出相应动作,向前则向前,向后则向后,跟着艄公的脚步随船势而动。传统的旱船舞步有圆场、停船、启航、追逐圆场、放野船等。圆场即旱船的出场式,一般都用剪子花圆场,也有用“8”字式交叉圆场的。例如水上漂这个圆场动作,讲究两人的配合默契,步伐速度一致,稳健而飘逸。船姑娘自然站立,二人以胸腰部轻微地向前反复划小圆,使船有水中漂浮荡漾的感觉,此经典动作称风摆柳;抛锚稍微复杂,舞者依靠乐队节奏行进,第一、二拍时左脚迈成马步状,同时双手作出抱锚状抬到腹前。第三至六拍时,保持上身姿态,先迈左脚一步向左横行三步,最后一拍时保持姿态,第七、八拍,双手由腹前向左下方做将锚慢慢抛出的状态,同时身体上下颤动一下,眼睛看着左前下方;启锚的动作方法与抛锚一样,只是第三至六拍时先迈右脚向右横行三步;升帆的第一、二拍左脚迈成马步,双手从胸前抬起成双托掌,眼睛看前上方。第三、四拍双手半握拳左高右低举到头前用力向下拉,同时双脚用力下蹲,眼睛看着前方,第五至八拍保持上身姿态下蹲两次。
第四篇:倒悬、踩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析
倒悬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机制探讨
周海涛
(湖北理工学院医院,湖北 黄石435003)
摘要 目的:探讨倒悬牵引推拿、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形态学与组织学两方面,对突出髓核及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微循环、脊柱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阐述;结果:倒悬趾压踩腰法可以促进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调整椎体后关节紊乱,改善微循环。结论:倒悬、趾压踩腰法具有使髓核回纳、产生形变,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治疗倒悬推拿 趾压踩腰法 效应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对2002年2月一2015年8月收治的9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倒悬牵引推拿、定点踩跷法配合自拟中药舒筋除痹汤内服治疗,有效率达95%;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
1.1 倒悬推拿法 是在中医正骨与推拿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中医治疗脊柱骨伤及腰、腿痛的一种方法,倒悬推拿疗法起源于元代名医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我院开设《倒悬牵引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科研课题,在近千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使倒悬推拿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倒悬推拿法是在人体的逆向体位下,即头朝下脚上,倒悬牵引位施以推拿手法,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即倒悬推拿疗法。
倒悬推拿法操作步骤:在倒悬牵引状态下采用以下手法; 前后抖动法:(1)、单抖法 患者倒悬90~100度,双手抱头并外展,医者在患者后面,双手扶住患者双肩,拉离60度,进行前后前抖动。手法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慢慢还原(2)、双抖法:患者倒悬90~100度,双手抱头并外展,医者在患者后面,双手扶住患者双肩,拉离60度,助手在患者另一侧,双手交叠抵于患者腰部,与医者对抗发力,进行前后抖动。手法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慢慢还原
左右摇摆法:单摇法:患者双手抱头并外展,医者在患者后面,双手扶住腰部,左右小幅度摇摆,再慢慢还原。双摇法:患者双手伸直外展,医者在患者一侧,一手握住患者腕部,一手推腰,助手手法与医者同,与医者配合左右摇摆,幅度由小到大,由大转小,慢慢还原
旋转扳腰法:助手在患者一侧,以肩抵住患者髋关节部,双手抱住腰臀部以固定骨盆,医者在患者另一侧,用双手抱住患者肩背部,先后分两侧进行左右旋扳法,听到有腰椎部响声即停
1.2 踩跷法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与其他的按摩手法相比,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积广、受力均匀、渗透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深层软组织、神经、脊柱关节等病变。临床上广泛用于人体功能性疾病,各脏腑器官的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
趾压踩腰法操作步骤:①患者俯卧,胸部及下腹部耻骨联合处各垫一个软枕,腹部悬空。令患者自主自然呼吸,张口不憋气。②医者双上肢扶在支架上,以控制自身平衡及足踩时的力量。双足轻踏在病人腰骶部中央。③足后部置于骶部,足趾趾间关节尽量屈曲,以趾端正对准突出部痛点,垂直向下,向内用力,足后部有节奏适度起伏,靠医生自身体重有节奏地 踩颤,冲击力度可达100-120kg左右,反复操作持续约1分钟。④最后令患者仰卧,腰部垫枕休息10一15分钟,使腰部保持过伸位,在腰部肌肉、后纵韧带的作用下使髓核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位置。该手法刺激强,具有省力、易持续、易渗透的特点。能起到较强的舒筋通络、理筋整复、解痉止痛的作用,故我院将倒悬推拿、踩跷疗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LIDP)。现将LIDP倒悬推拿、踩跷疗法(趾压踩腰法)治疗机制从形态学与组织学方面作一论述,为深入研究作进一步的探讨。2形态学与组织学原理探析 2.1形态学变化 2..1.1 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倒悬推拿趾压踩腰法,其中倒悬推拿法是在自体重力的牵引下进行手法治疗,能尽可能伸展腰部肌肉,可使之出现反射性肌肉松弛,缓解疼痛。因此可松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改变神经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倒悬牵引+旋扳使突出物在特定的空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位、变形,增加了神经根,硬膜囊的相对空间,达到治疗目的。趾压踩腰法结合了踩跷法、震颤法及指压法的操作特点。其中,趾压法具有活血通络、抗炎镇痛的作用,震颤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及松解粘连;倒悬推拿、踩跷法作用于腰部能增加盘外压力,从而相对降低盘内压力,有利于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间的位置关系等。手法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由上而下有可能通过对神经根袖的刺激力作用使可能产生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更能通过直接对神经根的作用而改变其与突出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
2..1.2促使髓核产生形态变化压力传递至后纵韧带迫使突出的髓核由较窄的后缘向较宽大的前缘移动,同时在松开的瞬间,会产生一个几乎和压力相当的回弹力,如此反复的椎间盘前后的快速力学变化,使突出髓核有形变的可能。
2.1.3调整解剖结构位置异常 倒悬推拿踩腰的压力作用于附着在椎体的前后纵韧带以及附着于椎体附件上的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以及脊柱旁的竖脊肌、腰大肌等肌肉韧带上,并与压力相当的回弹力,通过力学杠杆平衡原理,达到整复腰椎后关节,纠正小关节错位,调整腰椎归于有序化排列,促使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通过试验结果证实在倒悬推拿踩跷作用下,腰椎弓顶距离显著加大。
2.1.4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踩腰的冲击渗透力强,在操作时由外向内作用于椎间盘及神经根周围不同层面的血管,会产生不同的冲击压力,踩腰时血管受压,弹起时血管舒张,而且腰部一上一下的运动,可对血管起振荡作用,使血管的血流速度产生变速运动,有利于改善腰椎问盘及神经根周围循环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试验组腰部微循环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改善病变部位营养障碍状况,促使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
2.1.5解除滑膜嵌顿,滑利关节向下踩时,脊柱后关节前间隙拉大,回弹时,脊柱后关节后间隙拉大,关节内压力随着踩跷的方向而变小或变大,关节内压力的不均匀变化,以及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牵拉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使附着于肌腱韧带上的滑膜得以绷弹出关节外,从而滑膜得到捋顺,回到正常位置,恢复功能活动。滑膜嵌顿的解除,有利于滑利关节。
2.1.6减轻肌紧张,消除肌痉挛 倒悬推拿踩跷时腰椎曲度及扭转变化,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牵张拉长,反复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使肌肉产生濡变,从而直接解除其紧张或痉挛;而踩跷可使突出物位置发生改变,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压迫或炎性刺激的减轻甚至消除,间接地解除了肌肉的紧张与痉挛。
倒悬推拿踩腰后再使腰部保持过伸位,在腰部肌肉、后纵韧带的作用下使髓核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位置,避免腰部活动造成的神经根刺激。根据腰椎间盘突出引发急性症状的机理,椎间盘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是引发腰腿痛的根源,当神经根受到的压迫和刺激超过其能承受的空间和压力的阈值后,便出现炎性反应并产生根性疼痛。所以对本病的治疗侧重于缓解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刺激。倒悬推拿踩背法较之单纯的放松手法、穴位推拿更能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症状.因为趾压的力度较指压强大许多,作用于阿是穴处活血通络、抗炎镇痛之力更强。且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腰椎间盘的退变是造成椎间盘突出可能出现的基础,而椎间盘的退变与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腰背肌的顺应性降低造成的外源性稳定降低都有重要的关系,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可以调整腰椎曲度,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缓解腰肌痉挛,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对提高以腰背肌肉、韧带为主的外源性稳定结构的稳定性有积极的意义,从而也减轻了对以椎间盘为主的内源性稳定结构的负担。2组织学变化
2.1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对继发无菌性炎症,加上韧带牵拉、软组织损伤后,瘢痕组织增生,互相粘连,对神经血管束产生卡压,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倒悬推拿、趾压踩跷法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和深透力,运用踩、顶、扳、颤等手法,使肌腱、韧带各归其位,脊柱后关节滑膜嵌顿得以解除,减轻了对组织的牵拉、扭转、压迫刺激。通过大幅度的被动运动,粘连组织受到牵拉,反复的作用可使粘连得以松解、分离,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2.2促进排泄、消除水肿 椎间盘突出后对周围的软组织造成挤压损伤,血管充血水肿,从而使组织间压力升高,改变了局部组织的动态平衡,导致组织液渗出,而组织代谢的加快,又进一步造成代谢产物瘀积。通过倒悬推拿再施以趾压踩跷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的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调节组织间的灌流量,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促使水肿的消散。
2.3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在瘀血状态下,由于血液流速降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粘稠度的增高又进一步使流速降低,二者如此恶性循环,通过倒悬推拿趾压踩跷法的机械刺激,踩跷法的压力传递到血管壁,使血管有节律地被压瘪、复原,当复原后,受阻的血流骤然流动,从而增加了血液推进力,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部分阻塞血管再通,降低了血液粘稠度,改变了血液高凝、粘、浓聚状态,使流速与粘稠度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4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力 趾压踩腰法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可促使肌纤维的收缩和伸展活动,肌肉的活动又可以促进血液、淋巴等体液的循环,从而改善神经根局部营养供给与营养状况,促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趋于恢复正常,增强神经根的耐受力。
2.5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趾压踩跷法在体表的直接刺激,作用于经络穴位上,可引起经络反应,激发和调整经气,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组织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百脉疏通,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趾压踩跷法在体表的直接刺激也可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气血运行,肌肉血管的痉挛缓解或消除,经脉通畅,气机条达,则 气血调和而不发生瘀滞。3趾压踩跷法作用特点
趾压踩跷法不仅可以促使髓核产生回纳趋势,而且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调整椎体后关节,从组织器官水平揭示了手法的治疗作用。踩跷法主要在宏观上起作用,不仅能促进突出物回纳,改善神经根受压程度,缓解神经根刺激症状,而且具有促进神经电生理的恢复、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病理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从不同的直接及间接病理表现层面多途径,多环节和多层次的整体性、综合性全面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内外兼治,表里同治的作用,效果是满意、全面而持久的。4 问题与展望
4.1 倒悬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发现的问题 笔者在采用倒悬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非常好,但也必须在治疗前做好血压、心率的检测,询问病史,凡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采用倒悬推拿疗法,一般不采用倒悬牵引疗法,对轻度高血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倒悬推拿疗法要控制好倒悬牵引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为宜要时刻观察患者表情。对于严重心脏病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低血糖患者和腰椎转移癌患者禁止采用倒悬牵引疗法。
4.2对趾压踩跷法治疗LIDP,临床上获得显著疗效,但其踩跷的作用机理研究甚少,且多是从临床疗效来反推产生效应的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原因就是推拿操作和推拿效应均不易客观定量化和标准化。而现在对效应的形容大多以主观方式来进行,因此用这种结果来测评手法的量、评价量效关系就缺乏客观真实性及临床指导意义。目前我们从组织学与形态学方面对趾压踩跷法治疗LIDP的效应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对于踩跷过程中椎问盘内负压变化、髓核神经根卡压粘连和椎体及椎间关节的位移、椎间盘及脊神经根的微循环状态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引起这类作用与踩跷着力部位、力量大小、作用频率、方向等的相关性研究。现在借助现代影像学及数字化虚拟人模型,已解决了踩跷法定量化研究中的部分技术难题,并为其它手法定量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第五篇:“王氏中医踩跷法”的中英文对照Microsoft Word 文档
“王氏中医踩跷法”的中英文对照
由中国人自己命名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王氏中医踩跷法:
Wang's family inheritance TCMtreading manipulation
王氏中医踩跷学:
manipulation of Wang's family inheritance TCM treading
简写:Wang'sTCMtreading manipulation 踩跷师Treading manipulation division
中医踩跷师:TCM treading manipulation division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踩跷法treading manipulation
中医推拿学science of tuina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英语之意:研究推拿治疗原理及其应用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推拿按摩师massagist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推拿手法学manipulation of tuina
中医推拿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Massage
Mass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anipulation;
Chinese massage;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海词词典Stepping lumbus
金山词霸:stepping lumbus 踩跷法(医)
201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