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5 02: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

第一篇: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

《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计划

复旦大学朱明权

一、关于本教学计划的几点说明

1.本教学计划以本人所著《当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出版社,2013年)为基础,根据本人教学经验编写,仅供使用者参考。

2.本教学计划假设的授课对象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生。使用者应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如国际新闻等)和层次(如硕士生等)作适当调整。

3.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对象已经或将要学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课程,因此对此没有加以重点分析。如果授课对象没有机会学习这一方面的课程,使用者应增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内容。

4.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有效授课时间为18周(不包含考试、测验或答疑时间),每周两课时,共36课时。使用者应根据授课时间长短作必要调整。

5.本教学计划根据教科书的五章将课程分为五个单元,另外加课程介绍和总结: * 课程介绍1课时

第一章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8课时

第二章冷战的进行(1955-1980)8课时 第三章冷战的结束(1980-1991)6课时 第四章冷战后初期(1991-2000)6课时

第五章跨入21世纪之后(2000-2010)6课时

* 课程总结 1课时

6.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均包括“本章教学要点”,提出该单元教学中应当特别要解决的问题。

7.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的各章均包括:(1)“本节讲授建议”,提出本节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的问

题,其他内容则可少讲甚至不讲,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即可。

(2)“本节讲授内容”,实际是根据教材的章、节、目的标题编成。如上所说,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但是教师的讲授则须有所侧重。

8.本教学计划所附教学大纲可在适当修改基础上发给学生。

9.本教学计划所附PPT可在适当修改后于课堂上使用。

二、教学计划(正文)

* 课程介绍(1课时)

[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国际关系研究的内涵(政策、理论和历史的结合)。2.着重分析学习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3.着重分析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

第一章 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8课时)[本章教学要点] 1.盟国首脑会议(包括开罗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2.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全球制度的确立和地区安排)3.美苏冷战发生的原因 4.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内涵

5.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逐步形成

第一节 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与全球制度的确立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 秩序的安排。

2.着重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联合国的构成与宪章。

[本节讲授内容]

一、盟国首脑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进程 2.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3.雅尔塔会议

二、战后全球制度的确立

1.布雷顿森林会议与全球经济制度的建立

2.顿巴顿橡树园会议和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 3.旧金山会议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

第二节 战后初期盟国的合作与美苏冷战的爆发(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波茨坦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特别是欧洲秩序)的安排。注意提醒学生,波茨坦会议是在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之后召开的,当时亚太战场的战争并未结束。2.着重分析美苏战略目标的冲突。

3.着重分析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影响,以 及遏制战略的内涵

[本节讲授内容]

一、战后初期盟国的合作 1.波茨坦会议

2.对意、罗、匈、保、芬和约的签订

二、美苏矛盾的迅速发展 1.美苏战略目标的冲突 2.美苏矛盾的迅速发展

三、遏制战略的酝酿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遏制战略的酝酿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凯南对遏制战略的进一步阐述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初步胜利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影响。

2.着重分析苏联在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建立与巩固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东欧形成的东方阵营的特点。3.着重分析美苏在德国问题上利益的冲突,以及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特点与结果。

4.着重分析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特点,以及西方国家的对策。

[本节讲授内容]

一、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1.战后初期的西欧

2.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实施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二、东方阵营的初步形成

1.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巩固 2.东方阵营在东欧的形成

三、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出现 1.第一次柏林危机 2.德国分裂状态的加深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1.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西方国家的对策

3.殖民体系在亚洲的最初崩溃

第四节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与中立主义运动(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东方阵营向亚洲的扩展以及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同盟体系的特点。

2.着重分析欧洲煤钢联营建立的意义,以及北约扩大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3.着重分析中国和印度、缅甸等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意义。

[本节讲授内容]

一、东西方在亚洲的对抗 1.东方阵营向亚洲的扩展

2.朝鲜战争与《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3.越南抗法战争与《日内瓦协议》的达成 4.美国在西太平洋同盟体系的建立

二、东西方在欧洲的对抗 1.舒曼计划和普利文计划

2.巴黎协定的签订和北约的扩大 3.华沙条约的缔结

三、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加强 1.中立主义对外政策的发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万隆会议

第二章冷战的进行(1955-1980)(8课时)

[本章教学要点] 1.美苏关系第一次缓和与第二次缓和的背景、内涵与特点 2.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结果与影响

3.东西方两个阵营内部矛盾的发展与特点 4.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第一节 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与两个阵营的动荡(3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美苏关系第一次缓和的背景、表现与特点。2 着重分析苏共二十大对东方阵营内部关系造成的影响。3.着重分析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对西方国家关系的影响。4.着重分析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新阶段具有的特点,以及 西方国家的非殖民化政策的实质。

[本节讲授内容]

一、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 1.苏联对西方政策的变化 2.艾森豪威尔的对苏新方针 3.东西方关系的解冻与缓和

4.第二次柏林危机与第一次缓和的受挫

二、东方阵营的内部动荡

1.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2.波兰事件 3.匈牙利事件 4.中苏分歧的发展

三、西方阵营内部矛盾的发展 1.西方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3.新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

四、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阶段 1.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大量涌现

2.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 3.亚、非、拉美团结合作的加强

第二节 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两大阵营内部冲突的

发展(3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的背景、结果与影响。2.着重分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关系出现的僵持状态。3.着重分析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苏联的影响。

4.着重分析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推行的自主对外政策。5.着重分析不结盟运动与77国集团的形成。

[本节讲授内容]

一、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古巴导弹危机 1.肯尼迪的两手策略与美苏政策的冲突 2.第三次柏林危机 3.古巴导弹危机

二、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关系的僵持 1.美苏关系的僵持 2.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3.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 4.在中东的争夺

三、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和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 2.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四、西方阵营内部裂痕的加深

1.肯尼迪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及其破产 2.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3.欧洲共同体内部的冲突 4.联邦德国的自主对外政策

五、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反美斗争 1.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2.77国集团的形成

3.印支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第三节 美苏关系的第二次缓和与争霸以及第三世界的 反霸斗争(2课时)

[本节教学建议] 1.着重分析尼克松入主白宫后美国实施的战略调整的背景 和内涵。

2.着重分析美苏关系第二次缓和的表现以及苏联在第三世 界扩张的特点。

3.着重分析西欧共同体的新发展和日本自主倾向加强的表

现。

4.着重分析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斗争的意义。

[本节教学内容]

一、美苏对外战略的新调整 1.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2.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

3.打开通向北京之路和从越南脱身 4.苏联的对外战略调整

二、美苏军控谈判与欧洲的缓和

1.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的谈判(SALT)2.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实施 3.欧安会和中欧裁军会议的召开 4.美苏关系第二次缓和的结束

三、西欧、日本的国际地位的提升 1.西欧共同体的新发展

2.西欧独立自主地位的提升 3.日本自主倾向的加强

四、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1.第四次中东战争和戴维营协议

2.巴拿马人民捍卫民族利益和主权的斗争 3.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斗争 4.中东石油斗争

5.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

第三章冷战的结束(1980-1991)(6课时)

[本章教学要点] 1.戈尔巴乔夫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新思维”与苏联对外政策 的调整

2.美苏关系第三次缓和的特点与结果 3.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的表现

4.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努力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第三次缓和(3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在里根第一任总统任期期间美苏关系再度紧 张的原因与表现。

2.着重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表现以及美苏关系第三次缓和的特点(与前两次比较)。3.着重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的原因与表现,以及日本为 成为政治大国所作努力及存在问题。

4.着重分析南南合作得到加强的表现与意义。

[本节讲授内容]

一、美苏关系的又一次紧张 1.里根的强硬对苏政策

2.美苏在核武器方面的新竞争 3.美苏在热点地区的对抗

二、美苏关系的第三次缓和

1.巴尔戈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2.中导条约的签署

3.东西方在欧洲关系的改善 4.美苏在热点地区关系的改善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

1.中国在美、苏、中三角关系中地位的提升 2.西欧联合运动的全面加强 3.日本积极谋求发挥独立作用

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1.成果有限的南北对话 2.南南合作的加强

第二节 苏联的动荡、东欧的剧变与冷战的结束

(3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陷入困境 的原因及其表现。

2.着重分析东欧国家剧变的原因及不同途径。3.着重分析德国消除内外障碍实现统一的做法。

4.着重分析华约和经互会的解体原因及其历史作用。5.着重分析苏联最终瓦解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本节讲授内容]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陷入的困境 1.国内改革的失败 2.对东欧政策的混乱

二、东欧的剧变

1.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剧变 2.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剧变

三、柏林墙的倒塌和德国的统一

1.柏林墙的倒坍和东德政局的变化 2.德国的统一

3.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2+4”会议

四、华约组织和经互会的解体 1.华约组织的解体 2.经互会的解散

五、苏联的瓦解

1.加盟共和国的分离主义运动 2.“8·19”事件 3.苏联的最终瓦解

第四章冷战后初期(1991-2000)(6课时)

[本章教学要点] 1.美国提出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背景、内涵及其遇到 的挑战

2.美俄关系的变以及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斗争 3.海湾战争的背景、结局与启示 4.欧盟建立的背景及影响

第一节 美国构建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努力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理解美国提出“世界新秩序“的背景及其内涵。2.着重分析冷战后北约调整的背景、做法及其东扩的努力。3.着重分析美国提出对苏“超越遏制“的背景及其内涵。4.着重分析美国迅速取得海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启示。

[本节讲授内容]

一、美国关于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构想 1.“世界新秩序”的提出 2.“世界新秩序”的内涵

二、北约的调整与东扩 1.北约的调整 2.北约的东扩

三、“超越遏制”与美俄短暂的蜜月 1.“超越遏制“的提出

2.推动苏联对东欧及其自身变革的接受 3.对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援助 4.美苏(俄)军控谈判

四、海湾战争

1.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 2.“沙漠盾牌”行动 3.“沙漠风暴”行动

第二节 美国构建“世界新秩序”努力面临的挑战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叶利钦对俄罗斯对外政策进行调整的背景及做 法。

2.着重分析南斯拉夫出现内战的原因及其启示。3.着重分析非洲族群对立的背景与危害,以及亚洲核问题的 表现及影响。

[本节讲授内容]

一、美俄关系的变化 1.美俄蜜月的结束

2.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 3.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反对

二、南斯拉夫内战 1.南斯拉夫的解体 2.波黑战争 3.科索沃战争

三.在第三世界地区遇到的挑战 1.非洲的族群对立和冲突 2.亚洲的核问题

第三节 欧洲和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重点分析欧盟建立的背景、意义及其“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柱的特点。

2.重点分析东盟发展的背景及其在促进东亚合作方面的作用。

[本节讲授内容]

一、欧盟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盟的诞生 2.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柱 3.欧盟的扩大与《阿姆斯特丹条约》 4.“共同欧洲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提出

二、东盟的发展与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 1.东盟的发展

2.东盟地区论坛与“10+3”等对话机制的建立

第五章跨入21世纪之后(2000-2010)(6课时)

[本章教学要点] 1.911恐怖主义袭击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2.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背景及影响 3.日本右倾化加强的表现及危害 4.21世纪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

第一节 911恐怖主义袭击和“布什主义”(2课时)[本节讲授建议] 1.重点分析911恐怖主义袭击对美国的影响。2.重点分析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及其表现。

3.重点分析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政策的本质及其在伊 拉克战争中陷入孤立的原因。

[本节讲授内容]

一、911恐怖主义袭击及其影响 1.911恐怖主义袭击

2.911恐怖主义袭击对美国的影响

二、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和对国际机制的蔑视 1.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 2.对国际机制的蔑视与拒绝

三、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与伊拉克战争 1.先发制人与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2.伊拉克战争的过程

3.缺乏合法性的战争和美国的孤立

第二节多极化深入发展的世界(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重点分析普京实施富国强兵政策的背景及其效果。2.重点分析欧盟在进入21世纪后取得新的发展。3.重点分析日本右倾化的背景、表现及危害。4.重点分析金砖国家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5.重点分析安理会扩大问题的复杂性与应当依据的原则。

[本节讲授内容]

一、普京的富国强兵政策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1.经济政策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

2.军事政策与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加强 3.对外政策与俄罗斯对外关系的发展

二、欧盟的进一步发展

1.联盟的扩大与申根协议 2.《里斯本条约》

3.“共同的欧洲安全和防务政策”的发展

三、日本的政治抱负与右倾化 1.日本的经济与政治抱负

2、日本政治的右倾化

四、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和团结合作的加强 1.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增长和“金砖国家” 2.跨洲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发展

3.地区合作组织的加强和一体化的发展

五、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1.对安理会权威的肯定 2.联合国维和作用的加强

3.坚持联合国机构改革正确方向的斗争

第三节 21世纪世界面临的挑战(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重点分析发达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

2.重点分析西方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政策。3.重点分析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

[本节讲授内容]

一、发达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 1.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2.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

二、南方国家面临的困难

1.南北经济的差距和南方国家的贫困 2.西方国家的直接与间接干涉政策

三、非传统安全威胁

1.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 2.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3.气候变暖问题和哥本哈根会议

* 课程总结(1课时)

[讲授建议] 1.着重分析当代国际关系史的两根线索:

 美苏冷战的发生、发展与结束  世界国际体系从两极向多极的变化

2.着重分析当代国际关系史所涉的几个重要问题。材有关内容)

3.强调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三、教学大纲(供学生使用)(见附件1)

四、PPT(见附件2)

(参考教

第二篇:当代国际关系史论文

当代国际关系史

——浅谈我国与日本关系

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的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纵观种种国际关系,从一开始形成的自由理想主义,到新现实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的统治地位,再到新自由主义,然后就是二战后形成的两级分化,直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形成了单极化的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现在仍然是这样的局面,而今又有人提出了霸权稳定论,我个人认为这个也是从极化衍生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互相依赖,彼此都对其他国家有所责任和依赖。各国之间由对抗走向合作,加强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国家在破坏这个主流,所以说国际关系正处于深度的调整期,美国外交向强化单边主义调整,这是对国际关系最大的冲击,而其他大国积极的调整,总体趋于改善和稳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多极化趋势将逐渐胜出。

在国际关系中,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在日益显现,这都是建立在经济、军事的增强的情况下,所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变化的阶段。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由于二战期间日本在我国犯下滔天罪行,这给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蒙上了阴影,但是我们要正视两国之间的关系。在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两国建立了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等各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与合作。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在上海召开,众多日本企业参展,这些企业有关水循环利用、大气污染报警、土壤净化、废弃物处理、节能、新能源技术以及众多环保新材料的展示,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及其他各方面联系更加紧密,两国在在当前局势下不会发生重大冲突。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尤其在震后许多日本企业表示国内经济不景气,更多日本企业作出了“与其留在国内煎熬,不如更多走出去”的选择,而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动荡不断,这让日本企业更加看重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并催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加快技术设备输出,保证并加强在华生产;二是加大中高端产品对华出口力度;三是从中国沿海地区向更纵深的中西部地区拓展。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然而除了加强政府间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合作,为了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文化,各种免费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也继续发挥着有利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要重视柔性的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今天推动中日友好的力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老一代从事中日友好的政治势力和民间人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中日大学生却彼此缺乏了解,对双方历史的了解程度有相当明显的差距。最近由笔者组织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日本历史理解的人数比例为55%,而日本学生仅为28%。尤为遗憾的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日本民众中正被逐渐淡忘。所以,加强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虽然总体上两国关系是友好双赢的,但日本国民确实对真实的历史了解不够,特别是年轻一代,这与政府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而且一些右翼分子对一些确凿的历史,加以诋毁,确实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愤怒。但我们要深知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的心理是要让日本将道歉挂在嘴边上,但日本民众大多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不愿提起,他们认为很悲惨,不想接以前的伤疤。有这样一句话,英国前首相帕莫斯顿爵士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近两年中日关系又日趋紧张,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也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岸国可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86.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而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日关系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努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生科院12资环2班

1244307212

陈晓婷

下载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