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媒2

时间:2019-05-15 02:2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媒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媒2》。

第一篇:多媒体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媒2

多媒体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媒体,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以优质高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使其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选用传统教学中的实物、模型,既便于观察,又可以动手操作,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况且对于条件不太好的学校,也可以广泛使用,既简单又方便。有的课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解决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军神》一课时,在学生自己研读,联系有关语句理解了课文重点“为什么说刘伯承将军是军神”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手术台上》的电影片段,画面最后定格在“抓破白垫单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上,学生被震撼了:多么坚强的意志力!多么神奇的战士!再读课文第17自然段,学生饱含深情和钦佩,真正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二者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们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第二篇:新课改是否要完全丢掉传统教学模式(陈华雄)

仁怀市沙滩学校2014-2015学寒假课改研修经验交流-------论文评选

新课改是否要完全丢掉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姓名:陈华雄,小学一级教师,现担任仁怀市沙滩学校办公室负责人,新课改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掉了传统模式以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形式,采取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将教师提出的目标当堂解决,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形式多样,都想通过不同的形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学生由于知识面和认识事物能力有限,问题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或者回答不够全面,这个时候教师只是在旁边引导是不够的,还要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讲授等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所以笔者认为,教学不但要运用新课改方法,同时也要兼用传统教学方式。

一、要想将新课改模式运用自如,教师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笔者在本次学习中观看了新课改模式的讲授课文《詹天佑》,师生都在用新课改模式教和学,教师提出目标“从课文那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工程师”,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后回答了问题,但只是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修铁路詹天佑有好的想法,不过学生没有讲得太明白,不够形象明了,学生想通过图 第 1 页 仁怀市沙滩学校2014-2015学寒假课改研修经验交流-------论文评选

画的形式展示也画的模糊,这个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有作用了,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人”字形铁路的设计的巧妙,两边开凿法和中间开凿法能节约时间,这样即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通过简笔画一下子明白詹天佑的了不起。

二、教特殊的课程应该正确引用传统教学模式

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专业性很强,教师如果不大量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是不够的,比如笔者在本次学习中观看的音乐课《童心是小鸟》,如果教师不通过讲授法,引导法,启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用钢琴边弹边唱带动学生,不逐句带着学生唱,不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那学生就不能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不能唱出情感。

三、认清新课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抹杀了知识的生命力。而新课改科学的把实际性和教学的生命力恰当的融入到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创新和动手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过新课改学习模式也让学生对知识全面性掌握不够精准,也容易失去偏颇,教师在适时引导时如果部分学生无 第 2 页 仁怀市沙滩学校2014-2015学寒假课改研修经验交流-------论文评选

法理解时,教师在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引导时插入恰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事半功倍。

所以笔者认为,教无定法,评价一堂课是否精彩,不是看采取的模式,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后,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实效性来定。

第 3 页

第三篇:这个规矩不能有片段教学设计2

《这个规矩不能有》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彭德怀平易近人的精神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感受彭德怀元帅平易近人的精神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背景分析:本文选自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这个主题单元。学生年纪小,对革命历史了解甚少,对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不清楚,这给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点明彭德情的职务很有必要。但课文只写了一件事,一件很典型的事,学生理解不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元帅的精神品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法。教具准备:制作PPT。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刚才玩了徒手“画圆画方”的游戏,知道要用工具才能画好。你知道吗?古人把画圆的工具称为规,把画方的工具称为矩。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矩的重要性。但是却有人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个规矩不能有”》。

那么,题目引用了谁的话?(板书:彭德怀,同时出示照片)

课文是怎样介绍他的?(生说,你说得不错,预习挺充分的。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彭德怀的职务: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等。问:你们觉得他的职务大吗?校长大还是他大呀?是啊,我觉得一个职务这么大的人,一定是高高在上,很难接近的吧?你反对?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扣重点句,深入理解

1、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并用这样的句式(出示句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2名学生说(1、你会用文中的词来填空,是个好办法。

2、你回答得很准确到位。)。全班一起读一读。(彭总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想去看看,工作人员奉上级指示闭园接待,结果彭总生气地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个规矩不能有”这句话在短文中哪个语段,用横线划出来。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

课件出示句子: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

矩不能有!”(找出后,指名学生读一遍。)

你太了不起了,一字不错地读出来。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彭总就站在我的面前,谢谢你。你真了不起,能把这两个问句的语气读得这么到位。

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各小组要推选出一位发言人稍后汇报。(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议一议:“这个规矩”指什么?

2、进行交流,感悟精神。

过渡: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小组派一个代表来汇报。①“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

“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

我尊重你们小组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是这样表达起来很吃力,还有点词不达意,其实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哪个小组是用这个办法的?指第三小组来回答。

这个小组的学习很有效率,真是阅读高手。

师:也就是说:“这个规矩”是指“闭园接待首长”。(板书)

师:原本公园是怎样的?(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师: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公园里看不到几个游人)

师:你知道来公园之前,彭总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师:证据呢?文中哪个句子看出他很高兴?(生说并读出来: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他去公园是因为什么?因为人多热闹。说明他很想与民同乐,是个很亲切,没有架子的人。

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还可以感受到呢?请同学们用“ ”画出来和自己喜欢的伙伴交流一下。

①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彭总”。

②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师:什么都逃不过你们的法眼!这两句话中哪些词给你的感受比较深的,请你圈画出来。

便衣是什么意思?(他是元帅、国防部长平时是穿军装的)

穿元帅的军装多威风啊,为什么他要穿便衣呢?(他不想太引人注目,想跟群众一样,不想与众不同。)

为什么车要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这样才不会打扰到游人。)

师:是啊,彭总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的人,但工作人员却违背他的本意把游人赶走了,难怪他会这么(生气),那么(愤怒)!

师: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彭总,把心中那种愤怒读出来吧!我想和群众一起游玩,你们却把他们赶走。读—— 你们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再读——

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并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声音很响亮,但是感情不够)请你示范一遍好吗?你接受他的意见吗?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一遍好吗?→再读→读得真到位,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啊,为了注意影响,彭总没有高声斥责,但并不代表他不生气,他的声音不大,但平静中透着愤怒,全班齐读。

这样一个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彭德怀,难怪群众亲切地称呼他——彭总。

三、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家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也可以再找找有关彭总的其它小故事。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武汉市汉南区育才小学 甘厚奇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七条》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我们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渗透 传承 传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七条》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小学语文《课标》也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两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注重语言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通过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建构人文精神与人文性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传承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将知识的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偏颇。

1、感受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艺术美。

我们要做到在有限的文章中最大化地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美好。例如《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千古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仿佛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恬静的水墨画,也陶冶了一代代读书人的情操。又如杜甫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浩如烟海的宇宙空间画面。他的悲壮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再如,王维的山水诗有闲、淡、静、远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脉搏,回旋着令人向往的音律,震荡着动人心弦的灵魂,大自然已完全被人格化了,它反映了诗人恬淡的心情。从一篇篇古诗词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2、感受语文教材中历史人物的人文美。

作为母语,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有优秀的传统典籍、优秀人物、道德光辉、闪光的人性等等,是其它任何一学科不能比拟的。语文教学具有完整的历史性。历史人物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有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有童年回忆;有拍案而起的愤怒;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菲菲的委婉;有开怀的笑,号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等等这些,为语文教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继续把这文明之炬传承下去。语文教学承载着太多的教育重担,传统文化的传承应是首当其冲。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人物的道德因素,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文美。引导学生与历史人物对话,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近、现代无数名人,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的早期求学经历不难证明,他们无一不是接受了扎实、严格、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才给他们人生奠定、注入了坚实、长足的发展基础和动力。他们正是长期阅读传统文本,才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以及天下为公的理念,忧国忧民的情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专注阅读这些文本,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文美,与文本产生共鸣,使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只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二、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别说是小学生,就是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但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今后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于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如: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以及像冰心一样的儿童作家的作品。特别是语文教学中遇到相应的人物、作品,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推荐和引用。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我校多年来,一直把《弟子规》作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弟子规》融读经与识字、为学与为人于一体,全书正文1080个字,生字有481个,熟读《弟子规》之后,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提高了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学校为每个班配了一本《弟子规》易解,各班每天给学生讲一个关于《弟子规》的故事,通过故事熏陶、诵读比赛、日行一善等多种语文实践和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了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我校“语文综合实践”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电教室开展了一次弘扬民族精神体验教育课题研讨活动。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中去感受父母的艰辛,使学生受到孝敬父母的传统文化教育。

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开学初就开始酝酿、组织并实施。研讨活动分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一、在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二、根据方案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今天我当家”、“今天我来当妈妈”等;

三、学生写体验日记,小结自己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汇报。课题组老师们观摩了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四阶段――总结汇报阶段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扮演角色、节目表演等多种形式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采用了“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语文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母亲的艰辛,而且培养了动手动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明显增强,尤其是使学生认识到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和发扬。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重阳节到福利院慰问老人,通过宣读慰问信、小品、相声、三句半、快板、演讲、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孝道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祭扫烈士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宣读给烈士的信,诗朗诵和宣誓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使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引导学生,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濡养的语文教育化作泥土,让学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这一优势,与学生一同成长,让民族精神在学生心中开花、扎根,让传统文化永放光芒!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 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除了德国将领先进的闪电战的战术,还有一个条件,使德国横扫欧洲战场,那就是德国的工业,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素有“德国工业的心脏”之称的鲁尔区,并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业地域,是新产生的?还是历史比较悠久了。(播放视频,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节选)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P65页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什么是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有什么特征呢?

一、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来(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

2、特征:区位因素: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工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 生产规模:大型化

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3、课件展示“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传统工业的代表性地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二、德国鲁尔工业区

刚才分析的概念是传统工业区的一般特征。现在我们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了解一下传统工业区的个别特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案例三的第一段,找出鲁尔工业区的位置和地位。同学们看图4.9的右边这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的位置在哪里?德国的邻国众多,而且在西欧的中部,加上丰富的水路运输条件,使得它四通八达。因此德国也被称为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投影图片】阅读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了解并思考:请 结合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传统工业区的工业部门,想一想,主要从那些方面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鲁尔区具备哪些区位优势?

从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思考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投影图片】教师讲解,并依次展示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的幻灯片。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鲁尔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

1、区位优势(板书)

(1)煤炭资源丰富(板书):我们看图4.9,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煤矿)。数量呢?(丰富)。这就是鲁尔区的第一个区位优势,煤炭资源丰富。鲁尔区煤炭占全国总储量的3/4,经济可开采量占全国的90%。同学们看图4.10,鲁尔煤田的煤层分布有什么特点?(煤层埋藏浅,鲁尔河流域是露天煤田)。所以鲁尔煤田的开采条件好。优质且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鲁尔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图4.10)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离铁矿区较近:鲁尔区铁矿资源较贫乏(自己没有,别人有啊,可以把别人的买过来啊),但离法国东北部著名的铁矿区(洛林铁矿)较近(教材全解:铁矿石初期来自靠近鲁尔区西南部的法国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其都较近。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3、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就像你烧饭,只有米,没有水,肯定不行,巧媳妇难为无水之吹啊。)

4、便捷的水陆交通: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教材全解:铁路和公路运输便利);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教材全解: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而且都可通航,并直通海洋。(教材全解: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基本条件。)

5、广阔的市场:位于德国的中西部(,莱茵河下游,)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2)离铁矿区较近(板书):从图4.9中,我们可以看到鲁尔工业区有很多钢铁工业。要发展钢铁工业,除了煤炭,还需要什么原料?(铁矿)鲁尔区有没有铁矿呢?邻近国家有吗?在哪里?(法国洛林铁矿)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它们都很近。这样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为鲁尔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水源充足(板书):我们刚才分析了原料,自然方面,还有什么优势吗?鲁尔工业区的水源充足体现在哪里?同学们看书本图4.9,到鲁尔工

业区内主要有哪些河流?(鲁尔河,莱茵河,利珀河)。这三条主要河流的水量都很丰富,这就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水陆交通便利(板书):河流的水量丰富,不仅可以供给工业用水,还有什么用处?(提供航运条件)。我们看图4.9的左边这幅【图】,运河,与河流相互沟通,形成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我们再看陆上交通,稠密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使得鲁尔区的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

(5)市场广阔(板书):除了这四点,还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说它市场广阔?{板书}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鲁尔区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正是由于鲁尔区的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较近、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这些条件,所以鲁尔区在德国甚至世界的重工业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经济开始衰落。请同学们阅读66页的文字以及图4.11和4.12,找出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从它自身以及外部,两个方面考虑。

2、衰落原因(板书):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我们把这些原因归纳一下。

(1)生产结构单一(板书):我们看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联系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产品原料)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长期依赖于这些重工业部门,所以,整个工业区的生产结构是非常单一的。

20世界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花无百日红啊,迎来人生中的转折点,开始走下坡路了。)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师:

(板书)(二)衰落的主要原因

1.衰落最明显的部门:煤炭、钢铁工业。2.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的经济基础。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在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下。)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降低;②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下降。③采矿区由鲁尔河流域的露天煤田转向北部的地下煤田,开采成本上升。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步减少。(教参:分析1965年后大量停用矿井的深层次原因。图4.12还反映了对煤炭工业的综合整治措施和结果,煤炭工业的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提高。)

(教参:鲁尔区的衰落由煤炭工业开始,随后是钢铁工业。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直接导致煤炭市场需求量的下降;炼钢耗煤量的降低相对来说是次要原因。)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量下降的综合结果,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板书)

①我们看屏幕上的【世界能源构成变化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板书} 煤炭的比重下降,由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以上,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的30%左右;石油、天然气比重上升;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后水电、核电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所以,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降低了。

②我们再看【产钢所需原料的变化图】。炼钢所需煤和铁矿石的消耗量有什么变化?(都下降。到了1985,焦煤的消耗量甚至低于铁矿石的消耗量)。正是由于冶金技术的改进,特别是冶炼钢铁所需焦煤量大幅度下降,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板书)

①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二战后,日本、印度、中国等国钢铁工业的兴起,生产钢铁的国家和出口钢铁的国家都增多了。

②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品广泛应用,比如钢化合金等这些材料,这就使得世界钢材消耗量减少。从而导致了世界性钢铁过剩。

(4)环境问题严重(板书)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板书)

这些都是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内部原因,还有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这是外部原因。也是,导致鲁尔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

(3)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②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③钢产品的替代品广泛应用。都使世界钢铁市场需求急剧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比如: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你鲁尔区那老一套不行了。),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别人可能都用机器来挖煤了,它还在用双手挖煤);(①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②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区的冲击,这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说明技术进步对传统工业区方方面面的影响。

(5)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转向德国南部地区转移,也使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4、综合整治(板书):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德国鲁尔区经济衰退,许多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到了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整治。同学们看67页的内容。鲁尔区的整顿措施有哪些呢?

分组讨论:分三组,每组扮演一种角色,从本组角色角度出发,结合出现的问题,逐条对应,思考如何对鲁尔区进行综合治理,使其适应时代发展(开放性思考),思考过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并上台在白板上写出关键字。

老师最终点评,只给出基本的合理化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方案。①调整工业结构(板书):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 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合作研究]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师:针对这些原因如何来整治呢?(怎么衰落的怎么整治呗,对症下药。)[方法引导] 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师:(1)调整工业结构(教参:产业结构调整是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老教材:经过整治,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教材全解:减少煤炭、钢铁企业的数量)(老教材: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却大幅度提高【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教材全解: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促进本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教材全解:工业结构多元化,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结构比例逐渐协调)(防止再出现以前的情况。)。

(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调整工业分布):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必然要调整区内原有的工业分布,以保证新结构下各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以钢铁工业为例。说明了鲁尔区通过调整工业布局,将区内各产业部门安排在相对有利的区位。(老教材:鲁尔区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那里炼出来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zha二声)材)(教材全解:工业布局趋于合理,减少运费,降低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

(教材全解: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不能再步以前的后尘了。)(这是维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老教材: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教参:从同一矿区不同时期的照片对比可以看出,通过治理工业污染和植树种草等环境整治手段,鲁尔区改变了重工业区烟囱林立,污染严重的状况。)(教材全解:环境优美,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大增,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

②调整工业布局(板书):工业布局向西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③发展第三产业(板书):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板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合作探究: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 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传统工业的概念,并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具体分析了它的位置、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和综合整治措施。

[板书]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概念 2特征:

3.代表性地区: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二、鲁尔区

区位条件 衰落的原因 整治措施 丰富的煤炭资源 生产结构单一 调整产业结构

离铁矿较近煤炭资源地位下降 调整工业布局 充沛的水源 世界性钢铁过剩

便利的水陆交通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发展第三产业

广阔的市场 环境问题 优化环境 [课后作业]

鲁尔区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重振有何启发意义?

下载多媒体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媒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媒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