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时间:2019-05-15 02:5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第一篇:《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

老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学会本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理解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时。

第一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题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ng)。领读。

2.板书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题,领读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自由读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贴图了解它们的位置。

2、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3、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小松树得意的语气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4、引读: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看不起自己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6、放刮风的录音,创情境:听谁来了?生答:风伯伯。风伯伯正好经过这里,他听见了小松树的话,觉得小松树太看不起别人了,这很不对。于是,他摸着小松树的头亲切地说:(放风伯伯语言录音)

7、听了风伯伯的话,你听懂了什么?从哪里听懂的?学习“比”。用“比”说句。动作理解“托”。练习填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8、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风伯伯的话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9、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0、四人合作讨论: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小松树,让你再对大松树说,你会说些什么?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演一演。、生找合作伙伴演一演。要求:表演时大方自然,声音响亮。最好设计动作,把刚才你们合作讨论的内容添加进去。

2、生上台表演。生评演。师颁“表演小明星”奖。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五、作业

.按笔顺描红。

2.朗读文。

第二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 敢说。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 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课目标。 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 精读第二自然段(约 10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 很 很 ,“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 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 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 让学生先自学后 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 句,出示句子后, 先让学生整体感 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 读,在读中体会人 物的心理。 鼓励学生把想到 的说出来。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 精读第三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 ⒈ 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 创设语言环境,训 练学生想象说话 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 讲读第四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 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 本课总结(约 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 随堂练习设计(约 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㈧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 ↑托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3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松树、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贴图以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在黑板上画大山的简笔画,让学生送小松树和大松树“回家”。

3、小松树和大松树,他们一个住山上,一个住山下,今天,他俩又聊上了,想不想听听他们聊的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2)指名朗读小松树说的话。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指生回答)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重点体会“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感情朗读。

(5)分不同形式朗读。(指名读、加动作读、男女赛读)

(6)想象:如果你就是那棵大松树,小松树如此这般,你会怎么办?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说什么了吗?那他生气了吗?你怎么知道?

课件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观察表情)

(8)想象:大松树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你觉得大松树怎样?面对小松树的骄傲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说,可这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3、学习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风伯伯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出示课件动画,比较小松树与大松树的高矮。

相机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3)指导用“比”说一句话。

(4)对于小松树夸自己看得远,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5)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站在高处看景色与站在平地看景色的区别。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6)小结小松树能看得远的原因。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

课件出示: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呢?理解“惭愧”的意思。

(3)想象: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导学生说话)

(7)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课文小结,明白道理。

1、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有礼貌的孩子。

2、送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分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一组成员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五、律动:《小松树》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生读,组词。“爷”“托”

2、指导书写“爷”“托”。

(1)认识新偏旁“父字头”

(2)指生分析生字,“爷”上下结构,“托”左右结构。用好方法识记字形。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随师书空。

(4)生描红,仿写。

(5)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展示评析。

七、布置作业:

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或者同家人一同表演该课本剧。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

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比如在复习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然后让学生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到相应的位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读品结合。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小松树的话你感觉这个小松树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4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有趣的故事,叫------(指读、齐读课题)

2.讲了什么还记得吗?不急,谁来读?

出示: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摸着托起来低下了头

多高哇你呢

3.第一行,故事讲的就是……;第二行都是在讲动作,谁来做做动作?能不能边读边加上动作?第三行指的是人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这些字,就能更好地读好这些词。齐读词语。

4.接下来,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A.学习第一段。

1.自读,找找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儿?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点红)简笔画。让生上前摆一摆,说说原因。看来你读懂了这句话。谁再来读读?齐读。

3.大家看,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它每天都看到了很多美景。猜猜看,它可能会看到什么?(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B.学习第二段。

过渡: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看看第一句话里,这是什么?(“ ”这是引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

2.谁来读读小松树说的话。数一数,有几句?(!?也表示一句。)

(1)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a.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多高哇!)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很骄傲。)

c.再读读,你还注意到什么?(!)

是的,这个感叹号,也能感受到小松树很骄傲,很得意。

(2)接下来第二句,谁来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a.比较词语,它有什么不同?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可以听出来,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b.是的,如果把“很远”叠起来,会让我们觉得小松树能看得更远!读好“很远很远”这个词。把它送入句子中,谁会读?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c.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这句话,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还看出它很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d.范读。要想把句子读好,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自己想成“小松树”,还要注意显红的地方,就会读得更好。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试读、指读、齐读。

(2)学习最后一句:

a.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C.学习第三段。

1.大松树没有回答,但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怎么说?出示风伯伯说的话,自读、指读。数数有几句话?

2.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a.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引读S1)

b.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谁来读好第一句?

3.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二句?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

a.大山爷爷是怎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肩上,小松树在山上。)板:托

b.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还摸着小松树的头呢,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刚才老师教小朋友怎样才能读好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风伯伯,小朋友们自己先试着加上动作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4.用刚才的方法读好S2、3。(分角色朗读)

D.学习第四段。

1.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明白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惭愧)如果你是小松树,你听了风伯伯的话,感觉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不高兴)这就叫“惭愧”。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之后,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2.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有没有想对大山爷爷说的呢?选择一个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你能把原因说一说吗?

3.看来,小松树真的明白了,它能看得远,是因为它站得高,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那大松树知道原因吗?所以“大松树没有回答。”相信小松树从此以后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三、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小松树明白道理,小朋友明白了吗?小松树很高兴,给小朋友送来了一些生字宝宝,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松答伯

(1)齐读生字。组词。说结构,看看有什么相同的?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

(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

2.范写,说笔顺。

3.描红,写《习字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教授字的笔顺,再按照字的笔顺规则进行写字。)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山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大山贴图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向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情感与态度目标:

不要自我夸耀,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要知错能改,谦虚谨慎。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四、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语重心长的话。

五、教具准备:小卡片 天字格

六、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设计: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教学松,领读。

2、板书课题:8、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渎情况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子 比 低头 一棵 喂 摸

托起来 惭愧

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读。

自主学习,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指名朗读课文。

三、作业

1、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写字,学会观察,能正确书写。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听 低头

2、说说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

( )有一棵( )松树,( )有一棵( )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 看得多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各自练习朗读,同桌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朗读、评议。教师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 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7、教师小结: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的注意点。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 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 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六、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彩色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 回答空 松树空 惭愧空 低头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着空 孩子空 伯伯空 爷爷空 拖起来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

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如果我现在就是大山爷爷,你想对我说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其重要。教师创设了一个把自己当作大松树、大山爷爷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师:从此以后,小松树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 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

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出示句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松 多 呢 回 答 伯 孩 爷 托

(1)齐读生字。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口字旁、子字旁、父字头)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

(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

【 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

(4)学写生字:松 多 呢

交流:这三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

空空 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写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一条龙”贯穿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始终。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8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树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贴出二棵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师揭题,指名生读题,齐读课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我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你觉得这位叔叔读得怎么样?生评。

师:你要向叔叔学习什么?生自由谈。

师:想像叔叔这样读吗?请大家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读通顺每个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词或句子时你准备怎么办?

生:我可以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朋友请教请教。

生:我也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读课文)

(教师出示生字词)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生:我原来已经认识“棵、松”。

生:我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认识了“爷、伯、孩”。

生:我早就认识“回”了。

师:小朋友们认识的字真多!还有哪些字现在你通过听读或别的方法也学会了?

生:我看电视时认识了“答”。

生:我在走路时看广告牌认识了“托”。

生:学数学时,学到了比多比少,我认识“多”了。

生:我看童话故事书时认识了“低、摸、呢”。

(师即时对他们的识字方法、途径给以恰当的评价。)

师请生齐读一下认识的字。

师:(划出“摸、惭愧”)这些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先自学后教,先了解学生已认识的字,并评价、激励学生多途径的巧妙识字法,在此基础上来教学那些不认识的字。以学定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又充分了解学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师:看,生字娃娃现在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同桌间也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原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它俩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评价:教师通过板画、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它太骄傲了!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师:你不仅谈了自己的看法,还能结合小松树说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一位读书小博士。

生:小松树太得意了!说到“你呢”时说不定都不用眼睛好好看大松树,只瞟了一下大松树!

师:你真会读书,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生:它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边说边做动作)

师:你加上了动作,真形象。

生:小松树太认为自己了不起了。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没读出小松树没礼貌的样子,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傲气的小松树。我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看老师脸上的表情,仔细听老师读的声音,觉得我读得好的就给我掌声,读得不好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惟妙惟肖地朗读)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

师:为什么给我掌声?

生:你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做到了不添字、不漏字。

生:你不仅读得有感情,还加上了表情、动作。

生:你读出了小松树那种骄傲、得意洋洋的样子。

生(读得很有感情的同学):你读得比我还好。

师:谢谢你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进步。想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在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一棵小松树,“我”站在高高的大山上,觉得自己可高大、可威风了,朝脚下看去,高楼大厦、我的那群树兄弟们矮小得跟一只小蚂蚁一样;我向远处望去能看到千里之外,可我的树兄弟们说不定只能看到一尺之外!小朋友你说我的心里该多高兴、多自豪啊!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这棵大山上的小松树了,对着脚下的大松树来说一说。

(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练读小松树的话。)

(评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朋友,在这里学生把老师看成了好伙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习活动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此时老师与他们同思考、同朗读、同竞赛,师生间互相对感情朗读予以评价,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方式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生: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师: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宽宏大量,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师贴图)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生: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师:对,如果没了大山的帮助小松树不可能有这么高。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就用他们当时的语气来读读风伯伯的话。

学生自读

指名生读,(有的读得很严肃;有的读得很温和;有的读得很慈祥、亲切。)

师:风伯伯真慈祥、真宽宏大量。

(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自己对文本作了个性化的理解、朗读,正是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师:小松树知道错了吗?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惭愧)

师:惭愧什么意思?

生:惭愧的意思就和我们前面学的难为情意思差不多。

师:对像小松树这样因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而感到难为情这就是惭愧。(同学们点头)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棵知道错了的小松树,这时你可能会脸红了,头低下来了。(学生低头做“惭愧”的样子。)

师:小松树,这时,你想对风伯伯或者大山、大松树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内商量一下选一个说话对象,练着说说。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说话对象进行练习稍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生:风伯伯,我错了,谢谢您对我的教育。

生:大山爷爷,我能看得远,那都离不开你的帮助,我要谢谢你。

师:这棵小松树成功了不忘给他帮助的人。

生:大松树姐姐,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请你原谅我。

生:大松树爷爷,您心眼儿真大,我那么没礼貌地和您说话,您都不跟我生气。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现在小松树已经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谦虚的孩子了。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想送给小松树。

(出示):虚心的人,常想已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已之长。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记住它让它时刻提醒自己)

师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收集一些关于谦虚的重要性的格言、警句。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老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理解。

老师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有的责备小松树不讲礼貌、瞧不起人,有的忠劝小松树,有的替小松树向大松树道歉、承认错误、俨然就是其中一员。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以及刚才小朋友们的想象。

3、指名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评析: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

五、总结、谈感受。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答不出。

师:再仔细读读课文,读读风伯伯的话,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生饶有兴致地再读稍后,纷纷举手)

生: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能盲目自大,看不起别人。

生:犯了错误不要紧,要能知错就改。

生:当别人做错了事时,我对他要宽容。

生:一个小朋友做错了事时,我们要像风伯伯那样教育他。

(评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尊重他们对文本多元化的感悟。)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0

近来,一直在想第一课时的巩固复习环节该怎样来设计,于是模仿王老师《雨点》的巩固复习,东施效颦,设计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巩固复习,如下:

先把生字卡片排成一排,编上序号,依次为:

伯愧托摸回低棵松呢多喂答孩惭爷

1、猜字谜:

①树公公——松

几号字?怎么解释?请你领读。

②不讲卫生,一口喝了泥水——呢

几号字?怎么解释?请你领读。(提醒下面“匕”的撇不出头)

③果子长在树边上——棵

几号字?怎么解释?

可以说“一棵()”?(口头说,注意和上学期学的“颗”区别)

2、找找反义词:

①“少”的反义词是什么?几号字?

怎么记?(两个“夕”)领读。

②“高”的反义词?几号字?领读。

3、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示小松树对大松树很不礼貌的称呼?(喂)是几号字?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

4、课文中表示大松树气量很大,不和小松树计较的句子是哪一句?(大松树没有回答。)

“回答”是几号字和几号字?(教学新偏旁“方框”)

5、课文中风伯伯疼爱小松树的一个动作。

“摸”几号字?你来做做动作。

6、课文中风伯伯对小松树亲切的称呼是什么?

“孩子”的“孩”几号字?(教学新偏旁“子字旁”)

口头扩词。

7、小松树能看得比大松树远,是因为什么呀?(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托”几号字?你怎么记?(右边“毛”少一横)领读。

8、小松树明白了风伯伯的话,它心里觉得怎么样?一个词。

“惭愧”几号字和几号字?

这个“愧”右边一个鬼,心里有鬼,表示做错了事。领读。

9、考考你生活中的知识:

①你爸爸的爸爸,你称呼他什么?

“爷”几号字?(教学新偏旁“父字头”)

怎么记?(“节”的“草字头”换成“父字头”)

②你爸爸的哥哥,你称呼他什么?

“伯”几号字?怎么记?

我把猜字谜放在了第一,因为几次试验下来,孩子对猜谜是比较感兴趣的,往往能吸引住几乎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巩固复习是在下半节课,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开始不能集中了,此时一说猜谜语,孩子一下就“醒”过来了,兴致很高,而且反应还挺快,我刚一说完谜面,下面孩子的手“哗”地就举起了一大片。我说:“小朋友们现在的状态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在《骑牛比赛》中学到的,兴——”孩子马上接口“兴致勃勃”,嘿,脑子转的挺快。

后面的几个题都是联系词语的理解还有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回顾,暂时只想到这些,还得慢慢摸索,多多讨教。这篇课文还是比较简单的,孩子基本上能一下就找到答案,都争着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我看到孩子的眼睛都闪亮闪亮的,自己的心里又是欣喜又是感动。这样真好,以后,一定要把“巩固复习”进行到底!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2

一、字词得到落实。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朗读得到重视。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触体验。

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几点想法: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鼓励的恰到好处。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3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回答惭愧

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

摸着低下了头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小点;大松树写大点)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指导读好“喂”。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

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9)可是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课文里面说他——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大。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对话,理解风伯伯的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座大山,由此导入课文,并板书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欣赏课文。

2、打开课本,初读课文。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出示生字,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找到含有生字的词语或者句子。

4、指名认读,并有重点的进行讲解。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再读课文,划出小节。

2、指名读第一节。

出示图片。问:他们是谁?你能把他们送回家吗?

指名贴图。

3、过渡:既然大松树和小松树是邻居,那他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着一天,他们又说了什么?

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问: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为什么?从哪儿看出来?(让学生充分发言)

出示小松树的话,指导朗读。

4、过渡:那大松树生气了吗?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讨论后发言)

随机演示:将小松树拿下,与大松树比较。

5、那我们小朋友你想对大松树说点什么?讨论后发言。

6、你们可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起了,看看他说了什么?出示风伯伯的话,指导朗读。

7、小松树听懂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惭愧”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做出惭愧的表情。

8、假如你是小松树,此时,你想对大松树说点什么?还像刚才吗?(再次出示小松树的话,让学生比较后回答)

四、课本剧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选拔优秀小演员,上前表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5

教学目标:巩固复习字词。 分析课文。 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重难点: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 ,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个体分角色读课文。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9、板书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惭愧 长的高 比你高 看的很远 大山托

第三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做人要谦虚,不可骄傲自大。

2、会写“爷、托”这两个字。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2.复习生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生字宝宝,现在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出示词语:松树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许多 回答 托住 惭愧 低头 摸着

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看看第一行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3﹒再读课题,过渡学文。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2.师:刚才请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吗?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指名贴图,把小松树贴在大山上,把大松树贴在山下。

3.师:从图上看,我们知道它们长什么地方了吗?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呢?

指名读。

4.师: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大家会知道得更明白。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读书可认真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招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演员,想参加吗?想参加可要听好了,要演好电影先要读好剧本,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先报名演小松树,要演好它,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那些话?拿出笔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下来。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你们和他一样吗?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在第二自然段中。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要演好它可要读好小松树的话,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怎样?同桌试着演一演吧!●方案:请朗读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朗读。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师:指名读。你读的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愿意更努力地读好吗?老师来帮助你,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的。

2.师:小松树你站在那儿?你觉得自己高吗?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谁还想读?

3.师:有进步,高多了。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看到公路上汽车和蚂蚁一样,有的说看到行人也像蚂蚁一样。山脚的房子树木都变的很小了„„)(引导:远一点的地方„„再远一点„„你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出示词语)评价:这才叫读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师:现在,你就是小松树,站得高又看得远,你心里怎样?(孩子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好得意,站这么高。”有的说:“我觉得自己特别舒服站得高看得远。”还有的孩子说:“自己觉得很骄傲,原来我这么高!”)就连大松树也在它的脚下,瞧瞧它是怎样喊大松树的? 你还从哪儿看出小松树瞧不起大松树?(喂和你呢?)

谁能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读小松树的话。

6.师:大家注意看,小松树一共说了几句话?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

看,这就是骄傲的小松树。(课件出示小松树得意洋洋的表情。)7﹒师:要想真正演好小松树,还要加上动作和表情哟,自己试一试。指名演。

(三)自学品悟,学习第三段。

过渡:小松树演得这么好,大家都有资格当小松树。大松树该怎样表演呢?大松树(学生回答“没有回答”)它会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孩子明白大松树没有回答是因为心胸宽阔不和小松树斤斤计较。)

师:大松树不和小松树计较,我们来看看小松树的表情变化。看看小松树,现在是什么样的?(脸红了,低下了头)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出示词语“惭愧”(表情由得意到惭愧的低下头),理解“惭愧”。可以换词理解,联系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中词语“难为情”理解。

师:小松树刚才还很得意,可现在惭愧的低下了头,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因为风伯伯教育了它)

师:自己读读风伯伯的话,看看读懂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孩子你们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理解“托”的意思,加动作理解。

师:哦,老师也明白了,原来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风伯伯的话说得真道理,难怪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师:想演一演风伯伯吗?同桌试着演一演。师即时评价:这是个和蔼可亲的风伯伯„„亲切 风伯伯说这些话是教育小松树,注意加上动作“摸”(联系生活实际,长辈们对你们说话时候很亲切,和蔼可亲,边说边抚摸着你们的头,找感觉,边读边演。)

师:风伯伯的话真有道理,出示: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还有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

。” 小松树对风伯伯说:“

。” 小松树对大山爷爷说:“

。”

师小结:小松树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

(课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当解说,一人演小松树,一人演大松树,一人演风伯伯。

指名演。

分角色朗读,男生当风伯伯,女生当小松树。

师:真棒!你们都是小小配音师。

四、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爷、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

3,师范写,生书空,再描红。

第四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

教“松”。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2)课文中的词语,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学习:多、回、答、伯、爷

(4)朗读课文,试着说说各个自然段说了什么。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出示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谁来读读课题?

3、复习生词。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②“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一生戴上大小松树的头饰,谁能把他送回家?请生上来贴图并相应介绍。2.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说读书要求)

3.能通过读,告诉老师课文哪一段写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大家就会更明白了。(指生加动作读)

(评析:利用贴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做动作的形式练说,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二)教学第二段

1.领悟小松树的话,感知小松树的骄傲与不礼貌:

(1)小松树在山顶上,那你们登过山吗?到山顶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想象说话:小松树在山顶看到了:———————————(3)小结。(课件出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是啊!小松树也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的散步,还看见了远出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你现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

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4)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会想:我是世界上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个时候,小松树转脸一看,看到了山下的一棵大松树,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2.多媒体出示第二段文字。

(1)谁先来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

(2)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自由读)小松树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3)你觉得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相机指导(解析“喂”)师:小松树称大松树为“喂”,这样跟大松树说话,可以看出小松树没有礼貌,看不起人,很骄傲。(4)那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小松树的话。指导朗读,读出骄傲的语气。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鼠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增强体验)(5)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___地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6)指导表演

你能模仿吗?(邀请学生站在凳子上读这句话,感受体会小松树趾高气扬的模样。)

(7)你听到了小松树这样对你说话,你是什么心情?

(评析:采用假设的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8)大松树生气了吗?让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出示图)

(9)老师感到奇怪了,为什么大松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呢?那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胸怀宽广,心眼大,不计较)

(三)教学第三段

过渡:大松树不计较,可是有人听不下去了,他是谁?请看第三自然段。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摸着小松树的头)

(2)(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在什么时候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他们为什么要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风伯伯像妈 妈 一样温柔,一样和蔼可亲.)

(3)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4)那他们的语气又是怎样的呢?(生说)那你能读出那种亲切、和蔼的语气吗?(指名读)

(5)风伯伯说“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指的是谁啊?(小松树)那究竟高多少呢?我们来看动画。(演示大松树比小松树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6)谁来读读究竟高多少?(生读)

(7)老师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那小松树为什么说自己长的高呢?他能看的远又是谁帮助了他呢?(出示第二句学生读)一起来当风伯伯教育一下小松树。

(8)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小组讨论汇报)

(四)教学第四段

1、想到这儿,小松树会怎么样呢?

(评析: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1)读第四节。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惭愧”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演一演?谁能换个词语呢?(评析:在该教学片断中我先采用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接着抓住“惭愧”一词理解含义(通过做动作),弄清主人公小松树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出示第四段)谁来读读这一段,谁能读出小松树的惭愧?

2、表演悟情,训练升华

假如小松树会说话,他会对风伯伯、大松树、大山爷爷和我们说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可能对风伯伯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松树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山爷爷说:“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叙述)

(评析:通过说话练习,在加深课文理解之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3、小结:通过刚才小松树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以及我们说的这些话,已经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评析:让学生体会了解小松树前后的转变。骄傲——谦虚,体会小松树在改变,在正视缺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看待小松树。)

三、课本剧表演

1、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多有意思啊!要是能把它演出来就更好了。戴好头饰,找你的小伙伴演一演吧。

(评析: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地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2、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品德教育。)

四、小结:

小松树经过了这件事情,决定更努力生长,我们一起陪着小松树,健康快乐的成长吧!(课件出示:播放《小松树快长大》音乐)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多 你 呢 回 答 伯 孩

2、学习:呢、孩、托

3、生描红,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六、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风伯伯(图片)

(亲切、和蔼)

大松树(胸怀宽广)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小松树

(盲目自大)

第五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班12班 闫珠峰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师:同学们,上节课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现在,请你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2.师:上节课学习后,我们知道了大松树和小松树的位置,谁来把他们的位置贴到黑板上?

过渡语: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第二段

1.自由读

过渡语:现在请你打开课本,找到课文第二段自己读一读,边读边用_____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师:谁来把小松树的话读给大家听?

找生回答,核对答案。并留出时间让生修改答案。

2.师范读

师:现在,我也想当一当这颗小松树了。你听我这颗小松树来读一读。

师范读,要注意“喂

多高哇 很远很远 你呢”这几个词的变化。3.找出重点字词,体会情感 师:你喜欢这样的小松树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师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生回答小松树没有礼貌 师:那你从哪些字或者词语看出来的呢?

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答案

师:除了不懂礼貌,你还能看出这是一课怎样的小松树呢? 预设 生:得意

师:你真会读书!谁能读出小松树的得意呢?

找生读 男女赛读 再读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

师作适当点评如:我听出来了,你就是想炫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4.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他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在课本上找一找。

指生回答。

过渡语:虽然大松树没有说话,可是这些话却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请你打开课本找到第三段,自己读一读!

三、新授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你看,风伯伯来了,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呀,是摸着他的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预设 生:善良

2.抓重点字词,体会情感

师:你说的也对,但通常我们形容年纪大的人,用和蔼、慈祥。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指生回答 相机出示“摸着小松树的头 孩子” 师:你想一想,在家里面谁才会摸着你的头来说话呢?那他爱不爱你呢? 那你愿不愿意当一当这位关爱小松树的风伯伯呢?请你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

找生读

师:现在我也想当这样和蔼、慈祥的风伯伯,请你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师范读,并走到学生中间去并做抚摸学生头的动作。师:你能不能像我这样再读一读呢? 指生读 3.学习“比”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其实······出示幻灯片补充句子。师:在这儿,用了个“比”,他表示两者之间进行比较。你能不能照着第一句话,也说一句话呢?

生回答,若是回答不出来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回答。4.展开想象

师:通过风伯伯的话,我们知道了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出示幻灯片补充句子。预设 生: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师:那你能不能做个“托”的动作呢?

师:你觉得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呢? 指生回答

师:他会对大松树、大山爷爷和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5.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作适当评价。6.小结: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四、讲解课后习题——语气助词的使用

出示课后习题的句子

师:这几个句子都是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你看闫老师标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回答

师:是的,带口字旁的字通常跟语言、语气有关系,小松树的得意和骄傲,风伯伯的和蔼和慈祥之所以写的这么有趣,这几个字的功劳很大!但是句尾的标点符号也帮了很大的忙。这几个语气词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能不能用上它说一句完整的话呢? 生尝试练习说话,师及时纠正 指导

五、学习新字——被

1.组词

2.汉子起源——由“被子”引入 3.讲解新偏旁——衣旁

引导生观察衣旁,总结:点横分离,点竖对齐,夹角适度,中部紧凑

4.引导生记住字形:衣旁+皮,书空笔顺并观察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顺和部位。

被:左窄右宽,点横分离,点竖对齐,夹角适度,中部紧凑 5.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6.展评

六、作业

搜集知错就改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下载《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 教学目标:巩固复习字词。 分析课文。 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重难点: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 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字词。2、分析课文。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摸、托、惭愧,......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八课。。。(生读课题),让我们先来和老朋友们打个招呼,还认识他们吗?(生答认识)恩,读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睁大眼......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

    大松树和小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答、爷、孩”三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大松树和小松树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3.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