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晶晶听《天窗》听评课稿
实验小学刘晓娟老师讲《天窗》听课实录
西金城小学 张晶晶
教学目标:
1.感悟文章精彩的段落,体会文中想象内容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学习文中展示想象的方法,练习说话、写法,明白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展开想象的方法,练习说话、写法,明白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大脑体操,激趣导入。老师在黑板上随手画一条曲线。师:看到这条曲线,你能想象到什么? 生1:起伏的山峰。生2:爬行的毛毛虫。生3:大海的波涛。生4:音乐的旋律。……
师:看似普通的图形在大家的想象中显得异彩纷呈!老师不禁联想到了矛盾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这时你想到了? 生:天窗。
二、品味美文,感悟写法。1.品味美文
师:昨天,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矛盾先生的天窗,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我们先来回顾下上节课内容。PPT:出示填空“乡下人家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当()时和()时,它就成了孩子们()。” 生:乡下人家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当下雨时和被逼上床睡觉时,它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籍。
师:唯一的慰籍,这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了一次,大家默读4—7自然段,找到这句话出现的位置。生回答,PPT出示含有这句话的两段话。
师:找的非常好,那么文中有一个词“顶喜欢”什么意思? 生:非常喜欢,特别喜欢。
师:他们那么喜欢在雨里跑跳,可是偏偏他们只能呆在屋里,此时你猜孩子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伤心。生:难过。生:沮丧。……
师:当你伤心、难过、沮丧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生:看书。生:去公园散步。……
师:他们没有那优越的条件,他们只能抬头看那小小的天窗,他们因此看到了?想到了?请用笔把看到的用直线画出来,想到的用曲线画出来,再读一读。
生:看见雨脚在那里,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生: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师:“卜落卜落跳”怎样的心情?“带子似的闪电一划”说明什么?“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怎样的感觉?“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我们要怎样读出当时的感觉呢? 生回答并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去读。配乐读文段。
师:这么好的外面世界孩子们不能出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还不止呢?这时候?什么时候? 生: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师:忘不了什么?为什么忘不了? 生:月光下的草地河滩。生:那里有好多好玩的。生:不舍得去睡觉。……
师:这时的心情一下子就会?这时又看到了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象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PPT出示图片(看到: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星空、奇幻的云。)师: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融入感情去读。多像一首诗,我们再读。
PPT出示文段(用诗的格式),让学生配乐有感情朗读。齐读,单独读,分角色读。2.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明白了,文章灵动得如一首诗,是因为作者不仅写看到的,还写想到的,因为有了想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文章就像诗一样地美。
三、想象说话,感悟内心。
1、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这时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这是一扇什么样的天窗?想象是神奇的,让我们的思维插上翅膀,让我们的想象像云一样地飞翔,假如你就是地洞似的屋子里的那个孩子,你透过天窗,看到闪烁着星星的夜空,看到在云中穿行的圆月,滑翔而过的白云,看到卜落卜落跳的雨脚,带子似的闪电,你会想到什么呢? 2.出示句式,想象说话
PPT:你会从哪小玻璃上看到(),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师:拿起笔来写一写。写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透过天窗,看到月儿在空中行走,不时扯来一块白云擦擦自己的脸蛋,我想:也许是月亮太爱美了,正在梳装打扮;也许是月亮遇到伤心事了,正在拭擦脸上悲伤的泪水。
生:看着窗玻璃上密集的雨花,我的思绪又飞到了曾经嬉戏过的草地河滩,雨滴落到河面上,河面上一定会溅开一朵朵有趣的花朵,一个个笑盈盈的酒窝。……
师: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生:齐读
师: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而这些正是这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
四、总结激励,延伸课外。
就是这扇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茅盾先生是了不起的,他给我们写了这样一扇天窗,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打开一扇智慧之窗,这扇窗会让你长上翅膀,它的名字叫“想象”。课下希望孩子们能注意观察你们身边的事物,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且能让它想象的翅膀跟随你,把想象的也能写下来。板书设计:
26、天 窗
看 到 想 到
神奇的空白,想象的世界
实验小学刘晓娟老师讲《天窗》评课稿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或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
通过这次网络听评课活动,有幸听到实验小学刘晓娟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刘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亲切的语言、恰当的引导、合理的教学安排,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我的几点收获:
1、教学思路清晰
刘老师能够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这一句话做主线,以阅读为基础,紧扣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品味,通过细致化,情景化的阅读,让学生读出作者心思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见解,如在朗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教师要求学生抓住对“卜落卜落跳”、“ 一划”、“ 猛厉地扫荡”等词语的理解,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去读,读出作者当时望着天窗的激动心情。还指导学生抓住“唯一”这个词,读出珍惜仅有的感情。老师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时引导得当,课堂结构紧凑,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教学方法得当
在教学方法方面,刘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突出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读为基础,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以读为主线贯彻教学始终,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读的形式多样,教师在运用朗读进行教学时,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有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全体学生默读,有重点句子分析的学生个性化品读,有把文章变成散文配乐诵读等,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尤其是把文章变成散文配乐诵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
3、强化拓展到位
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涌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方式。本节课语言文字训练相当到位,刘老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感情基调,让学生无形中记住词语在作文时的运用,对孩子们的写作很有帮助。积累是为了运用,刘教师指导学生写话“你会从哪小玻璃上看到(),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当堂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学以致用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运用恰当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没有过多的图片,仅仅是几张星空和云朵的图片,反而出示的问题较多,尊重原文内容较多,可以让学生当堂练习复述课文。在把课文改成散文时,配有文字和适合的音乐,效果很好,对学生理解课文和进行语言训练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二、我的一点意见建议:
我个人认为,从整个课堂来看,唯有不足的是老师引导的时间显得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是很准确,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刘老师在教学时确实是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只是老师的引导过多,学生只能跟着老师指引的方向走,失去了独立想象的空间,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应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还有就是没有将研究性学习进行到底,在最后刘老师说“就是这扇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茅盾先生是了不起的,他给我们写了这样一扇天窗,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打开一扇智慧之窗,这扇窗会让你长上翅膀,它的名字叫“想象”。”如果紧接着让学生自由想象思索: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天窗,我们可以怎么办?下雨时、睡觉前,什么会是我们唯一的慰藉?引导学生学习矛盾先生的习作方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注意观察你们身边的事物,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且能让它想象的翅膀跟随你,把想象的也能写下来。”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想象,培养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教给了学生寻找作文素材的能力,这样处理也许会更出彩。
总之,这节课是相当精彩的,在听了这么多节后,只有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刘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矜持有度的课堂节奏还有她那声情并茂的讲解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作为一个刚到教育战线不久的我来说,真的需要虚心的像刘老师这样的前辈好好学习,为我今后的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天窗评课稿
《天窗》评课稿
季亚萍
3月12日听了左芳老师的观摩课<<天窗>>,上课开始左老师谈话导入新课,让孩子放松心情.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孩子的兴趣,诱发孩子的思维.。我认为左老师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孩子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这一段话为主线,以阅读为基础,由“词”引领,以学定教,在“读中”反复品味,通过细致化,情景化的阅读,让学生读出作者心思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见解,如在朗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教师要求学生渗透自己的感情去读后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时有层次有梯度, 课堂结构紧凑,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的角色定位比较准确,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善于因材施教,能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比较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3、教材运用恰当
阅读是感悟的基础,想象使情感得以拓展,感悟让阅读、想象由表层深入内里,得以深化。在体会“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一句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从“无中看有”,“虚中看实”,让“小小一片神奇的空白”留给学生些许的思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在卢梭、罗宾斯的名言中,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用想象去为学生插上通往知识彼岸的金色翅膀。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之处:
我认为左老师在最后结合图片让学生自由想象时如能联系生活实际再给学生一个思索: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天窗,我们可以怎么办?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想象,培养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处理也许会更出彩。
第三篇:《天窗》评课稿
《天窗》评课稿
执教:李文秀 评课:林泽舟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天窗》,上课开始李老师谈话导入新课,让孩子放松心情.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孩子的兴趣,诱发孩子的思维。我认为李老师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这一段话为主线,以阅读为基础,由“词”引领,以学定教,在“读中”反复品味,通过细致化,情景化的阅读,让学生读出作者心思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见解,如在朗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教师要求学生渗透自己的感情去读后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时有层次有梯度, 课堂结构紧凑,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的角色定位比较准确,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善于因材施教,能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比较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2017/12/21
第四篇:听评课
听评课的关注点要落在哪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多带有甄别和奖惩的功能,听评课的结果多与评先表优、提职、晋级等联系起来。因此,参与听评课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看教师的导语设计,看教师的讲授、提问,看教师的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而学生的表现则常常被忽视。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听评课时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听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
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或为活动而活动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师也常把“教教材”做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讲深、讲透、讲细就行。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去仅凭一本教科书、两支粉笔就可以走上讲台的做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当然,任何事情单方面走过了头都是可怕的。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一节语文课可能会被上成艺术课、生物课,等等。显然,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
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教学组织策略很多,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听课者在听评课时需要重点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是否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自主性教学策略。关注教师的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教师能否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探究性策略。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激励性教学策略。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河南省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淑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9版
听评课的关键要素
听评课是各校教研的常规方式。由于属于“常规”,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去年11月中旬,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院长West先生在我校考察期间的一次沙龙上语出惊人:“你们的听课、评课总是在说上课人怎样,没有说听课人怎样、学到了什么,也没有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听评课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这个看问题的角度对我的启发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笔者认为听评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上课:体现理念,展示风格
前几年谈新课程,大家觉得很“新”;现在提新课程,好像谈不出什么新东西了。一些地方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某些做法确实有些“过”,再加上考试制度的改革还相对滞后,以至于“教的法子”必须适应“考的法子”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在继续。2006年,“有效教学”这一概念被重新赋予意义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笔者认为,可以把“有效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新阶段去引领我们的课堂。公开课不能因为新课程的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就匆匆打着提高分数的口号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甚至未加包装就重新请回课堂。
有了新课程理念,同时我们还应倡导个人风格。一些年轻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选择“整合”大家的意见,把“公公”、“婆婆”的意见都体现了,就是没有体现自己对课堂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把握。长期下去,只会把年轻教师变成“教书匠”。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如果平时我们好好地去培植、去养护,定会渐成风格。
听课:带着问题,关注学生
很多学校都有听评课的节次规定,一些教师在月末检查前匆匆听上几节算是交差。这样的教师都还算是“良民”,更有甚者干脆抄袭或凭空写上几行听课笔记应付检查,且美其名曰:用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所以,笔者认为听课活动最好由备课组统一组织,每次有不同侧重的主题,如课堂问题呈现、课堂机智、自主学习,等等。
有了问题,进入课堂后我们听什么呢?有专家认为“听课”要改为“看课”,这是有道理的。光听还不行,我们还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是看教师的表现,至少不完全看教师的表现。从对话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对话仅是诸多对话形式中的一种。我们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总习惯于惊叹演员的演技。其实,演员的演技与导演的功力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幕后的导演,不能动辄就去当演员。还有专家提议,“看课”要与学生面对面坐着。其实,与学生面对面也好,坐在学生的后面也罢,“关注学生的学习”才是听课的要义所在。
评课:抓住要点,提供思路
笔者并不赞成听完课后听课者立即参与评课。听课者还应该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查阅资料。听课者不应该比上课者轻松。只有听课者不轻松了,才能品出课的味道,才能评出课的水平。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只要去搜索,就会发现无数材料可供选择、参考、触发思维,让听课者可以多角度去看课的优劣。深入研究了文本之后,还要抓住要点。
既然我们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的,就有必要以这个问题为要点展开探讨,并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抓住要点是不是就意味着评课可以到此结束了呢?特级教师余映潮最近在河南评课时,将评课分成四个步骤:首先谈“课堂流程”,其次是“一个突出的优点”,再次是“一点建议”,最后是“一个新的教学设计”。最后一个步骤是很见教学功底的。既然我们指手画脚了半天,“我来试试”就成了水到渠成和众望所归的事了。站着说话不腰疼,下水试试不仅知道水有多深,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水性”,使评课更有说服力。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可让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教师如何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般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第五篇:听评课心得体会(张)
听评课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联系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有以下几点感触较深,也是自己今后需要学习贯彻的地方: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注重体现三维目标,尤其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的人文价值。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细化,要分出层次,如知道、了解、掌握,使学生一目了然。
同时,目标的选择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重点列出学生可能存在困惑以及易于出错的内容,使学生刚上课看到学习目标就能引起重视,有针对地学习。
2、课程安排要紧凑,合理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如有的简单明了的教材内容,就一笔带过,不罗嗦重复。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知识,可结合课本上没有,但现实中贴近日常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发展的例子说明,让学生有感而发,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样理解的知识记忆才会更牢固。
课程内容衔接的过渡语在教学中也很重要,运用的恰如其分能使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向正确的方向。过渡语的运用自如,需要细细斟酌,在实践教学中多揣摩,并在今后听其他老师课的过程中多积累。
3、要高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的特点,及时反馈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使自己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重点心中有数,并能摸索出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类型,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4、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气氛的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管场面是否沉闷,老师始终保持镇静,面带笑容注视学生,循循善诱,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是多年教学历练出的经验,这一点也是我需要多学习的地方。我想,只要自己深入把握好教学目标,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多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方面,我今后会多实践,多请教,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