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落实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注重备课,抓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1)备课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要把握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注意新课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规定。教师要依据课标的内容,把教材与课标内容联系起来。备课时要备教材,要反复通读教材,通读教参,要构建地理学科的知识网络,分析重点、难点都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理清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了解培养学生的哪些技能,比如:根据材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获取信息并加以表达的能力;培养所学理论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等等。备课时还要“备学生”,学生的差异较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得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因材施教。平行班的学生,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而且要抓反复,反复抓。
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尊重学生,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真心地和学生交朋友。在课堂上,如果有可能,经常站在学生中间去讲课,时常看看他们的表情,我告诉学生:你在听课时,表情要丰富,对听懂的知识可以点头;对没有听懂的要摇头,对有疑问的可以凝眉、可以瞪目。要时时看看他们听课的情况、做题的情况,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掌控班级的情况。紧紧抓住学生,让他跟你一起去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气氛活跃,教法灵活多样。
活跃,即在课堂上,要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要有笑声,使学生处于心情愉悦的心理状态之中,要使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能把课堂弄得死气沉沉,如果那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喜欢你的课,不喜欢这一学科,成绩自然不会很好。
教学语言富有激情、优美生动,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语音语调要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阴阳顿挫,讲课时要环环相扣。在认真地讲解系统知识的同时,适当运用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法灵活,可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例如:讲锋面雨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时,一边画板图,一边用形象的语言讲解:每年5月,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趁机登陆,在南岭一带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冷暖两种气团在此交锋,这里进入雨季,珠江流域开始涨水,而后,夏季风的援兵赶来,势力大增,于六月向北挺进到长江流域,这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恰逢黄梅成熟的季节,人们便称之为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夏季风乘胜北上,势不可挡,于7、8月份一直打到华北、东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冬季风不甘失败,马上气势汹汹,进行反攻,大兵压境,9月夏季风被迫退到长江流域,10月灰溜溜地离开大陆。通过这样的描述,把夏季风的登陆过程变成了战场,学生很乐于接受。
三.结合学科特点,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1.要明确——地理概念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能一知半解。因为地理概念是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它是发现地理问题的基础,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只有概念清楚了,才能准确判断、科学地运用。2.要理解——地理原理及过程
地理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因果关系。
3.要综合——地理事物特征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综合又是对地理事物特征 的全面概括。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我们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有计划地做一些综合性典型训练题。总之,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4.要对比——地理区域的差异
地理区域都具有比较独特的区域特征,象位置、自然状况、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美国、澳大利亚时,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要建立——地理知识的框架
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分析因果、比较异同等,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提纲,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6.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身边的事物相联系,同生产、生活相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相联系。要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的活学活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时事新闻,使课堂教学充满时代生机和活力。
7、要掌握——读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
近年来,地理试题在逐年强化“无图不成题”的学科特点。2009年高考地理试几乎逐题有题,有坐标图、分布图、柱状图、等值线图、区域图及构成表等,比较全面地检测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分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在引领学生掌握地图时,要注意四个问题:
⑴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要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认真地、规范地填在图上。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等要绘制地理简图等,让学生们要动手绘制,还要学会图形的相互的转换,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理解。例如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业布局图等。
⑷区域图的读图的规律:
1.描轮廓;2.读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互位置);3.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海峡等;4.地形、地势状况;5.河流、湖泊;6.气候类型;7国家及主要国家的首都;8.主要国家(主要的城市、工业的分别、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主要的矿产、物产等)。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在图上落实。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四.重视地图教学
1.做到每天争取看一幅地图。2.每节课必在前面挂图。
3.遇到不清楚的情况,学生马上查阅地图。五.习题的配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续,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当堂内容的巩固。所以,作业应该是在精选和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布置的。
教师要借助作业来进一步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进一步落实知识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做到选题有针对性且题量适中,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做练习册的题也要有选择,更不能把大量布置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试题可以用成套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或重新组合。测试题要适度、适量。像咱们校的学生基础差,那么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要经常地、反复地测试。以达到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的目的。
作业的批改要做到勤、快、准。要有针对性面批面改,教师能及时发现和指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增强讲课的针对性。总之课后的辅导、作业及批改,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推进的最好时机,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分类推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当中,只要你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都会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王海彬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当前,我校正在轰轰烈烈的举行“课堂教学精品课大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想法。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从老师的心理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怀疑心理。有的老师只相信教师的讲课功能,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为多讲总比少讲好。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更不相信学生有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典型的怀疑心理在某些老师头脑中的表现。请老师们想一想,你在高一高二讲的知识,不用说将来,到高三学生能记住多少?
2.害怕心理。有的老师认为采用目前的教学方法成绩还说得过去,害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后教学成绩会受影响。难道教学改革就一定等于成绩下降吗?你目前取得的教学成绩的效率又有多高?
3.急于求成的心理。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讨论,内容讲不完,不如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结果,老师、学生都花了很多力气,学生仍未很好的掌握。实际上还是一个理念问题,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讲完”还是“学会”?
4.不求上进的懈怠心理。有的老师缺乏高度的责任感,既无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和不断上进的强烈愿望,也无心研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不求上进的懈怠心理,也是导致教师过分多讲的一个因素。
我校的《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说道:“观念上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认识上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的确如此,如果我们不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即使学校再做要求,老师们再听多少高水平的课,也很难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变化。因此,我们首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要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的课堂教学是否是最有效的?我是否还能
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转变的关键是实现课堂角色重点的转变,要变讲堂为学堂。核心问题是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变“教”为“诱导”、“引导”、“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提高课堂教学各个细节的有效性
1.课前精彩5分钟。上课开始5分钟可让学生轮流讲课,内容可多种多样。
2.课堂答疑5分钟。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当堂完善。有时我们可能觉得离下课5分钟时,剩下一个题目还没讲完,不如干脆讲完。实际上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我们讲完了,学生学会了吗?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
3.当堂内容当堂解决。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就不要拖到课后。特别是让学生看书的内容。
4.给学生明确的课堂小结。课堂教学中无论讲多少内容,都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小结,如这节课学习了几个知识点或几个题型等,不但让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有一个明确的 思路,而且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知识网络。课堂小结要让学生先自己完成。
5.要敢于让学生讨论。要相信,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比我们的讲授要有效的多。
6.把思考的第一时机留给学生。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要先让学生思考。例如,实验操作前,先让学生预测实验可能的现象;例题讲解前,先让学生自己解答;课堂小结前,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课堂上要训练学生规范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命题者的角度去审题。
8.课堂上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和方法----要求学生从阅卷者的角度去答题。能让学生说的就让学生说一遍,能让学生写的就让学生写一遍。听明白了、能说出来、能写出来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三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所有的有效地学习都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在要积极倡导,大力实施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下,我们也要注意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1.避免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建立基于自主思考的合作学习方式。
2.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有效有效讨论。
2.采用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3.课堂教学中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
我们经常说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方式落后。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较决定学生的学,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才会有苦学变为乐学、会学、好学,进而老师们才会解放自己,变苦教为会教、乐教。真正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第三篇: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人际间口头或书面的交流。如果学生们学了一篇又一篇课文,仍不知该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文字,那么语文的教学是失败的。语文课本作为学生的学本,就是作为范本让学生模仿学用的。于是,抓住每篇课文中存在的语言训练点,在课堂中落实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
那么该怎样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切合实际,把握训练目标
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有的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目标的制定要做到准确和集中。
“准确”的依据是教学大纲中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能力训练的内容应该循序渐进,而教学的现状却往往不是简单地重复就是“跳跃式”地超前。
“集中”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在一节课内,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需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
怎样选择呢?总的说,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与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如课文《落叶》,大纲要求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为重点,可以选择两个句式作为教学“例子”。一句是“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句式是“树叶怎样落下来”。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一片一片”换成“一片片”行不行,“落下来”与“飘下来”是不是一样。检验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教师可把“树叶”换成“雪花”,让学生说说句子:“雪花从天空中一片一片地飘下来。”学了这个句式对低年级学生很有用,懂得这一类句子的表达方法。另一句是“树叶落在沟里,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它的句式是“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小动物怎么样。”教学时,只要把重点落在上述例句上,然后利用句式基本相同的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读读说说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蚂蚁、小鱼怎么样。选择具有规律性的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课文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二、围绕目标,确定训练主线
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转变为安排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后者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运用的能力更是阅读课重中之重。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安排教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应该:
1、训练的原则要做到“三个统一”,即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语文训练与发展思维相统一,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相统一。阅读教学的语文训练是在表情达意的活生生的语境中进行的,是在指导学生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训练不能离开语言文
字所表达的内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在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狐狸三次骗乌鸦的语言,围绕这三段语言来体现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的反应。这样读或写,都要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恰当运用课文语言,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爱听奉承话,又积累了语言材料,通过简洁而又具体的三段语言描写表达出来的。
2、训练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理解性训练、积累性训练、运用性训练和复习巩固性训练等几种。这几种训练一般依次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理解性训练,一是理解内容的表达训练,即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理解的内容。如教《水妈妈的孩子》一课,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说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我给学生提示,课题是一个表示主人公的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可用“谁去找水妈妈的哪些孩子?”的句式来概括。学生这样写道:“大娃去找到了乌云。二娃找到了彩虹„„”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必须训练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二是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引导学生利用推敲、比较、替换、改写等手段,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懂得课文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如教《麻雀》一课,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理解这句话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先进行理解内容的表达训练,学生可以理解成“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一棵树上飞下来,救护小麻雀”。然后让学生把我们理解的句子与课文的句子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明白我们所说的“奋不顾身”是个空洞的形容词,而“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为救护幼子落地有声,可以想象它的速度和力量,体会肉体承受的痛苦。从而学生懂得了具体、形象的表达方法比概念化的表达方法要生动得多。
三、夯实训练,加强积累运用 训练的形式听说读写相互联系,又可以有所侧重,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强调读与写的训练。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熟读成诵,“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现在许多语文课读得太少,讲得多,问得多,讨论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文读得太少,而关于课文的谈话却很多”,其结果,教过的课文学生竟未能读通!要给“读”定一个指标,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要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有的会背诵、默写。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情感,说与写的训练穿插其间。写的训练也要加强,读写结合是一条重要经验。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选准训练点,根据课文的思路特点对学生加强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综合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使语言文字训练的落脚在积累和运用上,从而使语言文字训练能优化、合理化,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第四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心得体会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总之,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浅见。
1、课前教师要作充分的备课准备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备课。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落实一个“小”字。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从小着手,解决几个小的问题就可以了。二是会抓一个“巧”字。要选好切入点,抓住要害,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很抓一个“精”字。内容要精练,要顾及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2、课堂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在总结课文时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定会就有几个同学举手。这时,教师不能就此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很可能是零乱的、不完整的,而且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维。于是,教师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喊一名中等生起来回答,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具体。又叫另一名学生进行补充,这样答案就完整、具体、鲜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会质疑问难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4、要给学生当堂练习写作的时间
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那么汉字书写就会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教师总是在每堂课中尽可能把教师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包括挤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书面作业,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5、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感化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中下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进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错过了老师讲课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读、多思、多问、多说、多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全面,更要突出重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达到优质高效,我校于2012年9月13日举行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精品课堂的活动。现就本次活动作如下总结: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借鉴情景教学等先进的经验,真真正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坚持从实效出发,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教学中应做到:“复习”快节奏,“导入”有磁性;新授抓三点,“反馈”需及时;“小结”讲精要,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率。
2、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技术化和情感化,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做到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与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教师点拨诱导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相结合,发展智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知识与教方法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认化为认知结构,发展学说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充分展示“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协同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手段,充分的挥现代化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把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应,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为目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大胆创新,不断向周围的同行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机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小学 20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