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
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为单元教学做好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三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课后学习: 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课后学习:
1、办一起“星空知识”手抄报,并进行评比。第5课时 《冰心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青年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 课后学习:
1、完成探究练习一、三。第6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
1、写:给哈尔威船长的一封信,表达你对他行为的看法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课堂学习: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
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
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3、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另定)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8910课后学习:
1、自学“说真话,抒真情”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真话连连,真情片片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12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好的作文贴在白板上让学生阅读。第13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课前准备:拍摄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情景再现录象 第一块:展示不得体现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
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
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社戏》
(一)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
(二)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
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 《社戏》
(三)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课堂学习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
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第三块::拓展延伸——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课后学习:
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向父母或亲属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加以比较。
2、将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成探究报告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第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课后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课前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第9、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
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春》
(一)学习目标
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
美之情。
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读课文2遍,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春景图” 第三块: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3课时 《春》
(二)学习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哲理。
2、能欣赏绘春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领悟“春“的内涵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课后学习:
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
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第4课时
《三峡》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 文内容。
2、收集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摘抄精彩的描写片断。(如李白的《下江陵》、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电视片《话说长江》、《神女峰的传说》等等。)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畅想“三峡”课后学习:
1、学习本文后,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将你所喜欢的文章内容选抄在摘抄本上。
2、谈谈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第5课时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第6课时 《济南的冬天》
(二)教学目标:
能学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能欣赏相关的优秀散文
课前学习:在课外阅读或网上查阅有关描写冬景的文章。课堂学习: 第一块: 比较阅读 第二块:欣赏、实践
第三块:语文活动: 课后学习:
编辑小册子:将同学搜集的描写冬天的文章和自己所写的对冬天的感受整理成文
为文配图,编辑成一
本《我眼中的冬天》 第7课时 《夏》 教学目标:
1、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2、2、感受作者笔下的夏的特征,体味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表现力强的语言。课堂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第一块:网上学习第二块:回归课文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第8、9、10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1)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2)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方法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如校园、小街、某植物等)第九课时: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或网上寻找一些写景散文欣赏并摘抄或下载。第11课时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时目标:学会有针对性地说话,并能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课前学习:回顾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说服人、打动人的实例 课堂学习: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二篇: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会书写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苏教课标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一)”、“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第一单元为“心中有祖国”,安排了《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第二单元为“人间真情”,安排了《负荆请罪》、《船长》和《爱之链》等课文。第三单元为“奋斗与生存”,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等课文。第四单元为“民风民俗”,安排了《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等课文。第五单元为“景物聚焦”,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等课文。第六单元为“名人风采”,安排了《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等课文。第七单元为“读书有方”,安排了《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等课文。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17个,其中要求写的为159个,另外的生字只要求认识。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范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上作业均应课设练,不采取按单元设计重点训练项目的做法。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1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9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三、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人,男生 人,女生 人。经过五年的学习,全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努力上进,上课遵守纪律,听讲认真,爱动脑思考,发言积极大胆,作业书写整洁、漂亮,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好。在朗读上,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多数学生能做有感情地朗读。在课余时间,学生较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并能做一些摘抄。另外,班级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不知进取,在本学期,要对这些学生加大力度,使他们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具体措施
1、在教学中,多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写字习惯。
3、继续抓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专心听讲、踊跃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习惯的培养。
4、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摘抄,加大词汇储备量。加大阅读量,充分调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5、加大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6、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平时,多鼓励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励他们竞争。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 42 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特别是像贾瑞琦、李泽鹏、冯静茹等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像刘小刚,张水婷等学生,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1.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2.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五、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六、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七、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3】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培养不懂就问何亲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1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159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单元安排了习作一篇,共7篇;安排“练习”一个,共7个。继续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承接前10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安排了“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项习惯培养。
2、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自读课文1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共分7 个主题单元,依次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课文语言规范,篇幅适当,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
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二是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
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能力。
四是阅读训练,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相机安排的“小练笔”。
本册课本仍然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安排生字。要求学生能识会写的生字,排印在田字格内;排在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需学生认识,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
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本册推荐的是《鲁滨孙漂流记》,放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中作专题介绍。意在激发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关于习作
本册课文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7课。每课习作的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都作了分析与指点,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部分习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4、关于练习
全册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内容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练习等,训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练习设计上训练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力求简约,既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为教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法提供方便。
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读报和剪报”为话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7名,男生 17名,女生20名。本班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项语文作业,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反映灵活,爱回答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朗读水平普遍较好。但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缺少写作兴趣,不会留心观察生活,写出的文章空洞、无情。也有部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病句、错字较多。他们都是农村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量较少,读书的范围较窄,不少学生还只限于读作文选。学生的积累较少,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被动,急需教师正确引导,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阅读中亲身体验、感受、探究、领悟文本,创造性的阅读学习文本,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审美的乐趣。
2、教师利用好集体备课的时间,积极钻研文本,探讨教法与学法,依据教材确立专题讨论,并及时总结反思,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3、教师要充分利用重视综合学习的重要性;注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运用;注意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文本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
4、在班级内开展“大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
5、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第三篇:苏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
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
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板书: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
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
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11题。
板书:
学生的板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
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
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
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
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
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
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
=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
计算的)
8、小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9、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
补充。
⑶、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⑷、集体核对。
10、练一练
⑴、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⑵、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生独立解决,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⑷、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⑴、生独立读题,明确题意。⑵、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
⑶、集体核对。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
⑷、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2、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⑵、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生独立解答
⑶、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6题 ⑴、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核对,同时交流讨论数量关系。
⑶、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练习二第8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
式是否成立。
三、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四、练习二第10、11题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
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2题
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
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全班交流:
(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 1.6X=5.6 X+7=17 X+110=250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板书:
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出示第8题题目。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 X=33(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第9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二、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
1、练一练,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去过南刚体育馆观看过篮球比赛吗?(出示一张球票)这是老师去南刚体育馆看比赛的票,拿着票,老师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知道老师是怎么找到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这是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有个小朋友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
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不够清楚,比较麻烦)
3、揭示课题并板书。
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描述小军的位置,显得不够规范或比较麻烦。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
(1)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指图说,板书)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
数,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
这叫什么?这是第几列?(从图中指列、行问)这是第几行?
指第1列第1行的图问:这一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第1列第1行)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同桌互相指一个位置说说。
(2)出示抽象图。
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画几列呢?
出示抽象图:
第7行 ○ ○ ○ ○ ○ ○ ○ ○ 第6行 ○ ○ ○ ○ ○ ○ ○ ○ 第5行 ○ ○ ○ ○ ○ ○ ○ ○ 第4行 ○ ○ ○ ○ ○ ○ ○ ○ 第3行 ○ ○ ○ ○ ○ ○ ○ ○ 第2行 ○ ○ ○ ○ ○ ○ ○ ○ 第1行 ○ ○ ○ ○ ○ ○ ○ ○
第 第 1 ……… 7 列 列
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标出“第1行”和“第1列”)
谁能像这样标出其他的列和行? 指一指第4列第2行在哪里? 第3列第4行在哪里?
……
同学们在明白了列和行的含义后,现在能正确、简明的确定位置了吗?
(3)用数对表示位置。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学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呢?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
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问:请你用数对表示。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 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3、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2)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汇报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
用呢?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
2、练一练,练习三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用数
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第4行 ○ ○ ○ ○ ○ ○ ○
B
第3行 ○ ○ ○ ○ ● ○ ○
A
第2行 ○ ○ ● ○ ○ ○ ○
C
第1行 ○ ○ ○ ○ ○ ○ ● 第 第 1 ………… 7 列 列
请用数对表示图中A、B、C的位置。A(3,2)B(5,3)C(7,1)你是怎么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没有标出行与列的公园平面图。你能试着标出平面图有几行几列吗?
尝试标行与列。
(2)出示完成的方格图。
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上节课所学例题及练习题的标法有什么不同?
指出:例2中0既表示列数的七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
说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
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2,3)
(3)分组讨论:儿童乐园等其他景点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盆景园的位置(5,7)大门的位置(3,1)饭店的位置(5,2)
谁能说说确定景点位置时可以怎样找?
(4)观察比较。
看一看,表示儿童乐园与书报亭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征?(数对中左边的数都是2)
这说明什么呢?(儿童乐园与书报亭在同一列上)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小组中说一说。
交流汇报。
2、练一练。(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你是怎样找到这些点的?说说你的想法。
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D点和E点应该怎样表示呢?
“顺次连接A、D、E、C、A”是什么意思?
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检验对边是否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4题。
怎样用数对表示试验小学和图书馆的位置? 实验小学(5,5)中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
(3,2)(2,3)表示的位子哈相同吗?为什么?你能找出这两个位置在哪里吗?
小组中讨论第(3)(4)小题。
2、完成练习三第5题。汇报交流结果,展示路线。指导用数对进行描述。
四、自学“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说说在确定位置时我们可以怎样找?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
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
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4、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
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
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
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
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 3和7 5和9 10和6
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
⑴ 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第6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3、第7题
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
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
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
3、例4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
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自主探索。
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
自的想法。
4、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四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例
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的1至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
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
一步认识分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谈话:先来看这几幅图,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
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提问:(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指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在学生回答分数单位时,课件演示每个图中的一份,在学生回答分数中各有几个分数单位时,课件演示
每个图中各有这样的几份。
3、完成“练一练”
提问: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学生汇报所填分数时,教师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并要求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提问: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3、做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说法,说说第一题中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几份,再让学生按照第1题的句式说说后两题中每个分数的意义。
指出: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看图指一指直线上从几到几的这一段可以表示单位“1”。再让学生中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分数都是把12枝铅笔看作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第一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第二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第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内容:例
2、例
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教学新课
1.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
几? 里有几个1/4? 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
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
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 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
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例
4、例
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5-8 教学目的:
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2。教学试一试。贴出 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
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 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5” “鸭的只数是鸡的3/4”着两句话的?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____ 是 ____ 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七9-14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书:分数。问:关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七11(1)读出分数,说出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分数单位是什么?
(2)找一找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完成练习七9、10 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完成练习七12 读一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每一句话的?
4、完成练习七13 独立完成,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七14
(1)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意的?
(2)学生画一画。
(3)交流,展示画出的各种图形。
6、指导完成思考题。(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2)集体交流。
三、总结。
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作业:练习册
第5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例
6、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的1至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
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算式
提问: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2、总结归纳
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板书 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
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口答: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
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4、做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5、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
3、第3题
学生看图填写后,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第4题
学生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5、第5题
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上的内容以及51~53页第1题~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
构。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
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
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
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4)交流总结 2、做第11题(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二、课堂总结
三、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
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谈话:(出示下表)下表的红框中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红框,可以使每次
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提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请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数表想一想,也可以用这
样的方框试着框一框。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 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相机引导:这样列表排一排,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
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一共平移多少
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找到答案吗?拿出能框3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
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组织学生交流结果。
要求:刚才我们用方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引导: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10;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1;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1••…
追问: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
个不同的和?
三、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教学“试一试”。
提问:(出示题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每次框出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部分学生感到有困难,也
可以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2.做“练一练”。
提问:(出示花边)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
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
提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
5个方格呢?
鼓励学生简捷地推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
2.做练习十的第1题。今天我们探索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应用。(出示练习十的第1题)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将每3张连号的票画一画,找到答案。3.做练习十的第2题。(出示练习十的第2题)提示:可以根据题意先画图,再思考。
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的过程。
第二课时
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2)
教学内容:
P57---58 找规律例2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
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出示例2,理解图意指名说说
(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
(2)理解问题
2、你准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有次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
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
(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
(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个7
或7个5是多少)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
贴法。
二、运用规律
1、完成“试一试”(1)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沿着长有6种贴法,沿着长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6×5=30种贴法)
2、完成练一练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质疑。
四、拓展延伸
1、完成P59第3题
(1)仔细审题后,动手框一框,并算一算5个数的和。(2)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小结: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就等于中间的数乘5。
(3)如果框出的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解答。
(4)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独立思考后同桌说说,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
过程。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例
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彩笔、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引入:猴王分饼
观察图片示意图,用分数表示每只猴分得饼的大小,这几个分数相等吗?出示阴影部分是1/2的图片?比较相等的几个分数有什么发现?
(大小相等,分子分母在变化)
如果还有一只猴需要四块,猴王会怎样分呢,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的纸,指出:这些正方形纸都一样大。
提问:你能先对折,并涂出它的 吗?
学生折纸。涂色。交流后,追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找出和 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
操作。组织交流。
1/2= 2/4 1/2 = 4/8 1/2=8 /16
2、发现规律
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观察、思考,完成课本上的填空,再在小组内交流。a、先从左往右看,1/2 是怎样变为与它相等的2/4 的?
由1/2 到4/8,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式子的变化规律?
b、再从右往左看
2/4是怎样变化成与之相等的1/2 的?
4/8又是怎样变成1/2 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式子的变化规律?
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你觉得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为什么?
3、沟通联系
谈话: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引导辨析:所写的分数是否
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练一练的第1题。
2、练一练的第2题
3、练习十一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2、掌握约分的含义和约分的一般方法,学会约分的书写形式,认识最简分数。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已经约分的书写形式
教学难点:约分时通常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2、想一想: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3、写一写:请你写出和12/24 相等的分数 在学生交流反馈后,引导学生对相等的分数做比较: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大的,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的。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你能写出和 12/18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
学生尝试自主思考。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
2、教学约分的含义。
师: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2/18 6/9 12/18 4/6 12/18 2/3 教师指出:约分要注意两点,一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要与原来的分数相等;二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要比原来的分数小。
3、教学约分的书写形式
分子分母都要同时除以几呢?(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3或者6。)
方法一:先分别除以12和18的公因数
2、再分别除以6和9的公因数3。
方法二:分别除以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规范:画斜线的方向和商的书写位置提示:熟练以后,约分可以直接写成12/18= 2/3 约分到什么时候就不要继续除呢?(除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为止。)
4、教学最简分数。
像 2/3的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
分数。
同步练习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同步练习2:把 约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练习
1、指出下面的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练一练62页第一题)
2、分组练习(指名板演)练一练第二题
练习十一 第5题
四、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约分(练习)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的第8-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教学重难点:
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自主回顾
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
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
什么是最简分数?说一说。
出示分数卡片 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
二、巩固练习
1、找朋友 :找出和18/54 相等的分数。9/27 1/3 1/2 6/18 3/4 2/9 2/6 3/9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 第8题
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2/8 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 1/4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1/2=()÷()=()÷()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
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比较大小(第十一题)
4、计算并化简(第十二题)
5、集中练习把0.5化成分数 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
吗?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通 分 教学内容:
第65页的例4和“试一试”,“练一连”和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通分及公分母的意义。
2、能正确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通过亲历探索通分的意义与方法这一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为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9和5 2。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5、3/4、7/10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例4:把3/4 和 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题目要求是什么?(改写 分母
相同 大小不变)
你计划使用什么数来做这个相同的分母?12、24、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
3/4=()/12 5/6=()/12 3/4=()/24 5/6=()/24 你是怎样改写的?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 板演
2、揭示通分的意义
小组学习,交流各小组汇报。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取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你觉得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4、通过自学、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概念和方法,根据这些我们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5、通分和约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先找出1/6 和 4/9的公分母,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
思路引导: 1/6和4/9 的公分母是()
要求学生自由说说中间的过程。
2、练一练(65页)
三生板演。集体讲评。
3、判断(练习十二 题3)
四、课堂小结
第五课时 分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的例5,“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 练习相互评价 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注意方法的规范。
3/5=27/45 4/9=20/45 因为27/45>20/45
所以3/5>4/9 小芳看的书多。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小结: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 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3、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 交换练习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时 通分(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
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 纠错
二、集中练习
1、教师出示: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可以安排为擂台赛)
a、21/21和31/26 5/7和4/5 b、8/9和4/7 1/3和4/9
请同学评讲
2、课本练习68页第九题 把下面分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比1/2大的分数有:
比1/2小的分数有:
师生讨论:怎样快速的分类?
自由说一个比 1/2的分数。并说出理由。
三、拓展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小红:我7步走了4米。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小组讨
论,明确解题步骤。
四、课堂总结
第七单元 统 计
第一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
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
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
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
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
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
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
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
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球的反弹高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球,有兴趣吗?
二、引导探究
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
高度?(板书:反弹高度 下落高度)
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
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
计算并小组讨论。
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实验操作。
4、计算。
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
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
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
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五、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六、总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第八单元 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2、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
呢?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
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和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2)计算5/6-1/3时,先要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应用什么方法可以使3/6化成1/2?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你是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
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4、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
听吗?
第二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的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灵活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估算异分母分
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分练习(口答)
5和3 10和7 9和3 8和5 20和15 35和7
2、计算练习(指名板演)
1/5+3/10 3/5-3/8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自己读题观察。
1/2+1/3 1/9+1/10 1/4+1/7 1/5+1/8 1/2-1/3 1/9-1/10 1/4-1/7 1/5-1/8
2、交流观察后发现。
3、每人选择两组题目计算出结果,并校对结果。
4、交流计算后发现。
5、教师小结:两个分数最大公因数是
1、分母分子都是1的分数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得数的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子的和或差。
6、根据规律,请学生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分数加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
三、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练习十四第6题
(1)出示题目: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4/7 1/10 8/9 2/25 9/20 11/13 7/15(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师小结: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2、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题目:先估计哪几题的结果比较接近1/2,再计算。
4/5+2/3 1/10+3/7 2/9+1/3 5/8-1/5 3/5-1/2 1-1/9(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再每人选择三个题目计算验证。
(4)教师指出: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四第8题
先说说图意,再填空,然后计算。
2、练习十四第9题
先说说图意,再估计,然后计算。
五、总结延伸
思考题:请把合适的分数填入下面括号里。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
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
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
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呈现问题。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并出示条件“两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问: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发现不仅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
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
(3)回顾操作过程,出示例题中条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图,提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
多少毫升? 2.解决问题。
(1)提问: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2)小组讨论: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3)在学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时,追问: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
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学生画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并相机呈现教材提供的第二组示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
升的基础上,减少了40毫升。
(5)小结: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
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3.填表回顾,加深对“倒过来推想”的体验。
(I)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要求边填边想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2)提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
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揭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后,再要求说说题目的大意。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2.在学生讨论后,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又收集了24张一—→送给小军30张一—→还剩52张
提问:你能根据上图再说说题目的大意吗?要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你准备用什么策
略来解决?
3.明确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后,提出:你能仿照上图的样子,表示出“倒
过来推想”的过程吗?
学生尝试画出倒推的示意图后,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一 去掉收集的24张←一一 跟小军要回30张←一一 还剩52张
要求根据上图写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结果,再让学生综合“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列式解答。4.要求学生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5.引导反思: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三、应用巩固
出示“练一练”,学生各自读题。
提问: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表示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解题后,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推想的过程。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2页练习十六3-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
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进一步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的关健在哪里?
二、练习
1、练习十六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知道什么?
(2)整理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大门——(向北走2格)熊猫馆——(向西北走1格)百鸟园——(向东走4格)猴山)——(向南走2格)蛇馆}(3)寻找策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5)展示交流
2、练习十六第4题:
(1)读题后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那么从学校回到呢?
3、练习十六第5题:
(1)确定方法:你认为应该从左往右考虑呢?还是从右往左考虑?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在填空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4、练习十六第6题:(1)观察图片理清题意。(2)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你用的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十六第7题:(1)看图理解题意:
(2)你从第3幅图开始倒过来说一说题意吗?编一道应用题。
(3)学生独立完成。(4)交流订正。
6、练习十六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方法。
7、练习十六第9题。
(1)看表理解:说说收支情况。
(2)学生估计第一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第二问,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8、练习十六第10题。
(1)游戏:拿出牌来,根据题意玩一玩、想一想。(2)同桌玩,你还能根据第10题想出别的玩法吗?
9、思考题:
读一读,整理题意,再想一想。
三、总结:
“倒过来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决策略,其实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策略,遇到问题时,如果你也能倒过来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场上想想,也许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第十单元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能力目标:在活动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过程:
我们曾一起探寻过美丽的图形王国里很多图形的奥秘,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黑板上贴出),你能找出其中与众不同的图形吗?
(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合理就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圆,从而引导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那老师要问一问了,你打算怎样研究圆,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汇报,教师适当板书
那这一些呢?它们的圆又藏在哪里?(生答,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一指)仔细看!(据你对圆的一些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圆吗?(生介绍)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圆形的物体,瞧,这些物体上都有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指一指吗?除了刚才这一些,能说说你在哪里还看
到过圆形吗?
(生:钟面上有圆、轮胎上有圆、钮扣是圆的……)
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想!)好吧,就用我们手头的工具,先自己画一个圆。开始!(请一部分学生上黑板画,画好先不下去,介绍一下画法)
【二】画圆部分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想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歪歪扭扭的,不大好
画……)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在交流中再次强调: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
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圆的注意点: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定点、定长、旋转)]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5页的例
7、例
8、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一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天表、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
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圆这个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它的特征和画法,还掌握了它的周长,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那么你们还向学习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后揭示
课题:圆的面积)
2、追问:你认为要学习圆的面积,我们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整理出:(1)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这样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
二、教学例7。
1、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2、实验验证: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开做个实验。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
提问: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猜一猜,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并让学生适当说明
自己的想法)
出示方格图后指出: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
交流数方格的方法。
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指出:只用一个圆,还不足验证猜想,我们再找两个圆,并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下面两幅图,计算并填写图下的表格。
3、交流归纳:从上面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交流中相机总结:(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
径平方的π倍。
三、教学例8。
1、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我们继续学习。
2、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用预先已经平均分成16份的圆,仿照教师的拼法拼一拼。
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个什么图形?
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上下的边不够直。)
3、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品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竟回有怎样的变化?用实物或投影演示,验证或修正学生的想象。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回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
6、推导公式。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员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
是圆周长的一半。
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个应怎样表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C2 =)
(3)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形如教科书第105页上的板书,并得出公式:S=πr.追问:(1)看着公式再回忆一下刚才的猜想,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2)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7、做练一练。
核对答案后,先引导学生比较两体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总结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方法。
四、教学例9。
1、出示例9。学生读题后,可以先问问献身个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西崽让学生想象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最后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喷灌的地方是一个近似的圆,圆的半径就是喷水的最远的距离。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组织交流。5
五、练习。
1、指名读题,并要求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六、全课小结。
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教材2-5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五、教具:PPT,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展示PPT)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头大象?(1头,同时将学生说的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
师:我看见秋千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2”,用相同方法揭示到4)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些小朋友哈,123,总共3个小朋友!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5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6,7,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将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请同学上黑板画一画,让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七、板书设计
课题:数一数
图片1:数字1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2:数字2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3:数字3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4:数字4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苏教新版全册)
第1课 初识“WPS文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WPS窗口的组成,了解WPS的启动方法、新建文档的方法及WPS文档的保存方法。
2、掌WPS中菜单栏、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3、形成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意识并提高相应的能力。
4、让学生积极尝试用计算机来表达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启动和退出WPS的方法
2、难点:认识WPS窗口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准备:用WPS制作的漂亮的日记、课程表、电子小报等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用WPS制作的图文并茂的日记、课程表、电子小报作品。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了解WPS的强大功能。
师:同学们觉得刚才的作品怎么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广告、海报、各种宣传作品等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你们想不想自己学会制作这些漂亮的作品呢?
二、教授新课
1、文字处理软件功能
师:WPS文字处理软件不仅可以让我们快捷方便地输入和编写文字,而且可以让我们在文档中随意的进行各种设置和添加。
师提问:通过观察,你所看到的WPS你认为有哪些功能?
师小结:WPS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改、设置、插入、排版、打印等功能。学生通过对WPS字处理软件的思考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2、打开WPS窗口
师:首先指引学生认识WPS快捷键的W图标。演示启动WPS窗口的两种方法。
A、点击“开始”按钮、指向“程序(p)”、单击“Microsoft WPS”即可出现WPS窗口。
B、直接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W”图标,同样也可以启动“WPS”窗口。想一想:如何才能够打开“WPS”窗口。
做一做:通过“开始”处和双击桌面快捷图标启动“WPS”。
做一做:通过“开始”处和双击桌面快捷图标启动“WPS”。说一说:通过操作实践后,你认为使用那种方法会更方便快捷?
3、认识WPS窗口
师:WPS窗口和Windows的应用程序窗口很相似,你能记住哪些名称?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认识WPS窗口的组成。
学生汇报对窗口组成的认识。完成“实践园”。
4、新建WPS文档
新建WPS文档的方法有两种,教师示范方法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操作,小结出新建文档的方法。
A、使用菜单新建文档。B、使用工具栏按钮新建文档。
5、保存文档
示范一种方法:使用菜单保存文档。
师:把“实践园”中练习文字保存为“生字”文件名,将该文件保存在D:盘的“小问号”文件夹。
要求学生你新建文档一样,找出使用工具栏的另一种方法。尝试用两种方法保存文档。
6、退出WPS窗口
师:怎样退出WPS窗口?当你在退出WPS窗口时,你所编辑的文章还没来得及保存时,窗口中会出现一条什么样的人性化的对话框?这时你该如何来处置?怎样处置?
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选择“是Y”进行重新保存或另存为。B、选择“否N”直接删除文件。学生自主尝试退出WPS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
(1)请退出“文档”并以“我的文件”为文件名,保存所输入的内容。老师设疑:当窗口中出现“是否保存对文档1的修改”对话框时,单击“是Y”或“否N”或“取消”按钮时,会出现什么样的不同状况?
小结:当我们单击“是Y”按钮,这时出现“另存为”的对话框,当我们输入文件名时就可以保存所输入的内容。
当我们单击“否N”按钮,我们对文章所做的修改未能得到保存,当我们重新打开该文件后就再也找不到我们所修改过的内容了。
当我们单击“取消”按钮,这时你会发现选择“取消”按钮是无法退出WPS窗口的。
2、说一说
你能用几种操作方法来关闭WPS窗口?
3、练一练
WPS的启动与退出及工具拦的使用,完成“探究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WPS的课程学习,我们了解WPS的基础知识,学会了WPS启动,文字输入,文件保存,关闭退出的操作方法。认识了WPS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学以致用,经常练习。
知识点强调:
(1)当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记得按下回车,在该段后面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自然段的结束。
(2)WPS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
(3)在WPS窗口中所有的操作,我们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来完成,工具按钮可以简化其操作步骤。
让学生多说、多练、多交流、多互动。
五、作业布置
用WPS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日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学习之中。
六、教后记
第2课 输入文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掌握智能abc输入法。(2)学会输入一些特殊符号。(3)能命名并保存WPS 文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英文输入法与智能abc输入法之间切换的方法,能正确的输入汉字和特殊符号。
教学准备:电脑、网络教学软件。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进入WPS,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打开电脑,看一看自己独立操作能不能进入WPS(老师巡视,并给以帮助)。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都会进入WPS 了,可是要想在WPS 中写作文、记日记,只会输入英文字母和数字是不行的,还要学会输入汉字和各种标点符号。这一节课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WPS 中输入文章。
二、讲授新课
在电脑中,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汉语拼音输入法、自然码和五笔字型输入法。
在这些输入法中,比较适合我们学习和使用的有“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这两种输入法和我们语文课上学习的汉语拼音基本相同。下面我们来学一学智能abc输入法。
1.启动智能abc输入法
(1)如何启动“智能abc输入法”让它为我们服务呢?其实把它请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2)“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教师上机操作演示,如果有学生没看清可以重复几遍)(3)“现在请同学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以帮助)(4)“有没有同学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操作的?步骤是什么?”①单击任务栏右侧的②单击弹出菜单中的“智能abc输入法版本4.0”出现:表示已选择了智能abc拼音输入法。
2.输入汉字
(1)确认你的电脑上出现了 后,你就可以输入汉字。比如说,“知”字,应该先输入它的正确的拼音“zhi”, 按空格键后,会出现字词选择框。
用鼠标单击字词选择框中的4,或者按数字键4,“知”就输入到文本的插入点位置了(注意,先调整插入点位置,后输入汉字)。
(2)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输入“我”、“你”、“他”三个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3)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我输入“庐”这个字,你们试试看。同学们输入汉语拼音“lu”后,在字词选择框并没有看到,怎么回事呀?原来它藏在后面了,现在我可以按 键或 键查找它。每按一次 键,向后翻一页。每按一次 键,向前翻一页。直到找到“庐”字为止。
(4)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输入这样几个字“杨”、“坦”(学生练习,老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5)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女”字应该怎样输入呢?键盘上没有“ü”键呀!原来智能abc输入法在输入时有这样的规定:①汉语拼音字母n,l跟ü相拼是,用v代替ü。如:“女”输入nv。②汉语拼音字母j,p,x,y跟韵母ü相拼时,用u代替ü。如:“句”输入ju。
(6)学生练习,输入“动”、“粒”、“搜”等,教师给以指正。3.输入状态的切换
(1)智能abc输入法有全角和半角两种状态。一般在全角方式下,输入汉字和中文标点符号;在半角方式下,输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
(2)那么怎么分辨全角和半角呢?请同学们看屏幕(教师操作演示)。当“智能abc输入法”的图标中的“月亮”呈圆月时 为全角方式,当“月亮”呈弯月时 为半角方式。单击“月亮”就可以实现全角和半角的切换(快捷键是 shift+空格键)。
(3)请同学们分别在全角和半角方式下输入“,”并用两种方法来切换全角和半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4)谁能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5)可以看出在全角的方式下输入符号所占空间比在半角下多一倍。(6)让学生看一段中、英文混杂的文章,提问:“同学们看到了这篇文章中既有汉字又有英文字母,如何能够实现中英文输入的切换呢?”
(7)同样我们还是要用到智能abc输入法图标,单击图标左端的,当显示 时为英文输入状态(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如果你觉得用鼠标比较麻烦,我们也可以通过键盘上的ctrl+空格键来切换,自己试一试。
(8)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中文句号和英文句号是不一样的,它们分别是“。”和“.”,那么如何实现中文标点符号和英文符号的切换呢?老师先不讲,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并通过操作来验证(提示学生参照其他切换方法)。
(9)最后,让学生看书中的中英文标点符号对照表,进行输入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输入古诗《咏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在大多数学生输入完成后,提醒学生保存文件。方法是: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然后在文件名处输入你起的名字。记住保存位置后,按“保存(s)”按钮。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保存(s)”命令来实现的。
(4)标题居中(5)字体、字号设置
(6)每个自然段开始,缩进两个汉字位
四、课堂作业
建立一个WPS文件,文件名为“唐诗”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教后记
第3课 编辑文档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文字的复制、粘贴技巧。
2、掌握文字修饰、段落修饰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熟练操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性化的修饰。并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字的修饰。难点:段落的修饰。
教学准备:经过修饰的《老师,你好》文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经过修饰的文章——《老师,您好》
请学生议一议,和前面几节课自己输入的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WPS 2003不但提供了改变字号、字体、字的颜色等文字修饰功能,还提供了加粗、斜体、下划线等丰富多彩的文字修饰效果。今天我们要利用WPS中的这些命令来美化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新授(1)文字的修饰 ①学生找出的不同点:
a.标题的字比较大。比正文的字粗。b.标题是红色的。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格式工具栏。②教师示范:
a.选定标题“老师,您好!“
b.在格式工具栏的“字体”框中选择“黑体”。学生上机,将标题设置为“黑体”。
学生自主探究:将字号改为二号字,红色,加粗。学生示范。
教师:在第一课认识菜单栏、工具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工具栏中的所有命令在菜单栏中都有,请同学们尝试用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来进行设置。
将标题设置为隶书,小三号字,绿色,并加上阴影。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给标题加上文字效果。并向同伴做介绍。
教师:利用“字体”对话框,可以对文字进行全面设置,但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通过格式工具栏上的按钮来做简单快速的设置。
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教师: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板书结论)(2)段落的修饰 ①段落对齐方式(边讲解边演示)a.选定标题“老师,您好!”。
b.在工具栏中有四种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分散对齐。单击居中按钮。
两端对齐 居中 右对齐 分散对齐
(学生练习):将标题“老师,您好!”设置成“居中”对齐方式。并试一试其它几种方式。(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
②设置行距
有的时候同学们会发现,在输入的文章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太小,如何调整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了。
(边讲解边演示)行距是指两行间的间隔。改变行距的操作是: a.选取要改变行距的段落。
b.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
c.在“段落”对话框中单击“缩进和间距”标签页。d.调整“行距”和“设置值”中相应的内容。
学生上机,分别将《老师,您好!》设置为“1.5倍行距”, “2倍行距”“20磅行距”,比较哪一种设置较为合适。
作业:完成“实践园”中的练习。填写成果篮。(3)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①这篇文章还有第二段,大屏幕展示或广播一下,如何输入第二段文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观察,发现有不少相同的句子)
②师示范。
③师生小结操作步骤:(1)选定要复制的文字(2)复制命令
(3)移动光标到目的地(4)粘贴命令 学生实践操作
三、总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完成某些操作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而且操作都很简单,但必须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很快地完成段落的设置。
四、教后记
第4课 插入表格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认识表格的作用,了解表格、单元格的行与列的区别。2.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3.保持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表格的插入
难点: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教学准备: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份课程表 教师:
同学们想把课程表做得这么漂亮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WPS做一张课程表。
二、新授(1)插入表格 ①教师演示
A. 执行“表格—插入—表格”命令,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设置列数为
7、行数为8,单击“确定”按钮。
B. 讲解行、列的概念。横线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②学生练习。
制作一张7行李列的表格 ③研究其他插入表格的方法。
让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④对比两种操作方法。(2)合并单元格。①教师演示。
A.执行“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命令,弹出“表格与边框”工具栏。
学生观察,教师简单介绍“表格与边框”工具栏。
B.选定第一行中的第一个单元格,并拖动到第二个单元格。C.单击“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的“合并单元格”按钮。②学生练习。
练习合并表格中四个需要合并的单元格。
③鼓励学生找出其他方法完成合并单元格的操作。(3)输入内容。
①提问:如何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A.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 ②学生演示。A.选定单元格。
B.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C.调整文字的位置、对齐方式及格式等。(4)修饰表格
提问:比较自己做的表与教师做的表,哪个更好看?差别在哪里? ①怎样设置字体和字号? ②怎么调整列宽和行高呢? A.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
③调整单元格的对齐方式、设置单元格的底纹
师:怎样让表格更漂亮呢?师示范对齐、设置底纹。学生练习。
三、课堂练习
制作个人信息表,并填写内容。
四、教后记
第5课 修饰表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知目标—学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
2、技能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a、加强对快捷菜单的进一步使用;b、能对某一单项进行设置,知道其作用;c、结合前面的内容,能够进行综合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师生协作和学生互助,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掌握技能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明确的目标的指引下、在小组合作的协助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取信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表格修饰的方法。
继续完成剪贴画中图片的插入,完成的同学想想为什么图片不能完整显示,试着想想办法呢?(给予评价:只要插入了图片就是成功)
㈡、调整图片
大家解决了刚才的问题了吗?想知道什么原因吗?如果有学生能解决,请学生展示,不然老师来帮帮你们吧,演示一下设置文字环绕方式。
选中图片—右击选中“显示图片工具栏”—选中“文字环绕”—选择“紧密型”
学生完成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并能调整图片的位置的大小
交流操作经验,突出位置移动和大小改变的操作,老师指导,继续完成作品。保存自己的作品,评价学生的操作。
2、插入外部图片
带大家看一组漂亮的外部素材,想不想用到自己的贺卡中去呢?大家自己动手来加工你的贺卡,看看谁的好看、完美。
任务二:比一比,在这些图片中选择你喜欢的图片对贺卡进行进一步加工,看谁的最棒。
提示:素材图片在 “素材”文件夹中,大家可以用插入图片中的“来自文件”去找到时这些图片。
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可以适当帮助。展示有亮点的作品,让学生介绍经验,完成作品。评价交流,选出一些优秀的和一般的比较(最好有插入许多图片的作品或者有不合主题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图片运用的恰当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美感,否则会带来反面的效果。
3、自己完成一张母亲节的贺卡。
文字资料和素材都在 “母亲”文件夹中,对贺卡进行加工,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自己母亲。(好的作品可以打印出来带回去)
学生独立完成母亲节贺卡,可相互交流。展示几个优秀作品,交流创作的想法。
三、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在WPS中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插入外部的图片,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等。)
四、教后记
第6课 插入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剪贴画和外部素材中的图片。
2、学生调整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3、学会调整图片的位置及大小。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对插入剪贴画和外部素材图片进行调整及版式的设置。教学准备:做贺卡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大家在一起可以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可是现在大家要给四川送去祝福该怎么办呢?(引述到贺卡)
老师这儿有两张贺卡(卡①、卡②),让你们选择其中一张送给远方的朋友,为什么大家都选卡②?(好看、漂亮等)比较这这两张贺卡有什么不同呢?(添加了图片)
二、新授
1、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
自己想不想做张精美的贺卡送出去呢?大家自己动手打开素材中的卡①.doc文档。
任务一:试一试,在剪贴画中找到适合主题有图片插入到卡①.doc文档中。给出提示:
a、剪贴画在菜单的“插入”—“图片”—“剪贴画”。b、在右侧的剪贴画搜索文字中输入“儿童节”,搜索图片。㈠、插入图片
学生动手找图片,并把图片插入到文档中。
交流:大家遇到困难了吗?(只要看到有图片就是成功了)并请成功的同学上来演示一遍,讲讲要注意的地方。
继续完成剪贴画中图片的插入,完成的同学想想为什么;㈡、调整图片;大家解决了刚才的问题了吗?想知道什么原因吗?如果;选中图片—右击选中“显示图片工具栏”—选中“文字;学生完成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并能调整图片的位置的;交流操作经验,突出位置移动和大小改变的操作,老师;
2、插入外部图片;带大家看一组漂亮的外部素材,想不想用到自己的贺卡;任务二:比一比,在这些图片中
继续完成剪贴画中图片的插入,完成的同学想想为什么图片不能完整显示,试着想想办法呢?(给予评价:只要插入了图片就是成功)
㈡、调整图片
大家解决了刚才的问题了吗?想知道什么原因吗?如果有学生能解决,请学生展示,不然老师来帮帮你们吧,演示一下设置文字环绕方式。
选中图片—右击选中“显示图片工具栏”—选中“文字环绕”—选择“紧密型”
学生完成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并能调整图片的位置的大小
交流操作经验,突出位置移动和大小改变的操作,老师指导,继续完成作品。保存自己的作品,评价学生的操作。
2、插入外部图片
带大家看一组漂亮的外部素材,想不想用到自己的贺卡中去呢?大家自己动手来加工你的贺卡,看看谁的好看、完美。
任务二:比一比,在这些图片中选择你喜欢的图片对贺卡进行进一步加工,看谁的最棒。
提示:素材图片在 “素材”文件夹中,大家可以用插入图片中的“来自文件”去找到时这些图片。
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可以适当帮助。展示有亮点的作品,让学生介绍经验,完成作品。
评价交流,选出一些优秀的和一般的比较(最好有插入许多图片的作品或者有不合主题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图片运用的恰当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美感,否则会带来反面的效果。
3、自己完成一张母亲节的贺卡。
文字资料和素材都在 “母亲”文件夹中,对贺卡进行加工,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自己母亲。(好的作品可以打印出来带回去)
学生独立完成母亲节贺卡,可相互交流。展示几个优秀作品,交流创作的想法。
三、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在WPS中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插入外部的图片,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等。)
四、教后记
第7课 美化文档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围绕主题,综合利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档。
2.提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WPS在加工、美化方面的优势。
3.感受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作用,初步形成善于发现信息问题、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体会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作用。2.难点:通过“文字环绕”等命令,改变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档中的位置。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示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两篇内容相同的WPS文档,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用艺术字显示。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哪一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
二.新课
(1)插入“艺术字”
①想一想:如何将标题改变成艺术字形式呢?
②学生练习:打开D盘中名为“凤仙花”的WPS文档,尝试插入艺术字。③请一位学生演示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A.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艺术字”命令,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
B.选择其中一种样式,单击“确定”按钮,弹出“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C.在“字体”框中选择“华文新魏”,在“文字”框中输入“凤仙花”,单击“确定”按钮。
④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⑤师生互动,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学生观察讨论:插入艺术字的位置合适吗?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⑥教师演示。
A.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选择“上下型环绕”命令。B.拖动艺术字到合适合适位置。
⑦讨论:艺术字课围的小圆圈和小方块有什么作用? A.学生尝试修艺术字的大小。B.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小结:可以用艺术字课围的小方块改变艺术字的大小。(2)插入自选图形。
①导入:在WPS中,不仅可以插入艺术字,还可以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来美化文章。
②教师演示:插入“十字星”图形。
A.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自选图形”命令,弹出“自选图开”工具栏。
B.单击“星与旗贴”中的“十字星”图形。C.拖动出大小合适的“十字星”图形。
D.右击“十字星”图形,弹出快捷菜单,单击“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命令,弹出“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
E.在“颜色与线条”中“填充”项的“颜色”框中选择“红色”,在“透明度”框中选择“70%”,单击“确定”按钮。
F.拖动“十字星”图形到文章的合适位置。③学生练习,插入一个自选图形到合适的位置。④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实践园”,使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制作“车道示意图”。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让各个小组展示各自的作品,汇报心得体会,由其他小组的成员评论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后记
第8课 设置版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页面设置和分栏的方法
2、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3、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4.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页面设置、分栏的方法 2.难点:改变图片在文档中的位置,实现图文混排。教学准备:杂志、报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杂志、报纸版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和剪贴面,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内容和上节课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找出不同之处(版央是横向的、有分栏„„„.)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页面设置、人栏的方法。二.新授(1)页面设置 教师演示 A.打开D盘“小问号”文件夹中名为“凤仙花”的WPS文档。B.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C.选择“方向”栏中的“横向”,单击“确定”按钮。学生练习学生分组探究“页面设置”中其他选项的作用。分组汇报。(2)分栏。教师演示 A.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
B.在“预设”框中选择“两栏”,单击“确定”按钮。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探究“分栏”中其他选项的作用。分组汇报。(3)美化版面 提出问题
A.如何把图片、艺术字插入到特定的位置?
直接拖动图片、艺术字到相应的位置,或剪切图片后在相应位置处粘贴。B.如何让文章中“十字星”的个数增多,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 选定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出现两个“十字星”后,拖动到指定位置,或选定图形,按住CTRL键拖动到指定位置后松开鼠标。学生自主发挥,运用前几课所学的技能编排图片,可以添加绘图中的图形等。
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完成图片的编排。(4)综合练习。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教师:比较报纸、杂志的版面和我们编排的版面,哪个更好看?差别在哪里? 学生交流、汇报。
三.练习教师布置练习。
打开上一课“实践园”中保存的文档,对文章版块进行页面设置、分栏等操作,美化版面。(结合讨论的结果,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搜索、下载等方面的知识)
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作品展示。四.小结 五.教后记
第9课WPS轻办公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使用WPS轻办公。2.学习使用长微博分享文档。过程与方法: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与行为: 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WPS轻办公。教学难点 学习使用长微博分享文档。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wps办公软件的操作和运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任务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同学们都很苦恼,那么如果能在家里编辑文档,到学校也可以继续编辑,是不是很棒呢!这些想法都可以在“WPS文字”中实现。这节课我们就一下来学习吧!出示课题《wps轻办公》
新授
(1)登陆“轻办公”
①教师演示。
单击“未登录”按钮,弹出“轻办公”对话框。
使用WPS账号、qq账号等方式之一登陆,登陆成功后,原“未登录”按钮处变为昵称。
②学生练习,分组交流。(2)保存“云文档”
①教师演示。
a.打开“桑蚕”文档,单击“特色功能”选项卡中“保存到云文档”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b.选择“wps云文档”中的“私人空间”,输入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②学生练习。
③分组交流。(3)打开“云文档”
①启动“wps文字”并登陆“轻办公”。
②单击“特色功能”选项卡中“打开云文档”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
③从“wps文档”的私人空间中,选择“桑蚕.wps”文件,单击“打开” 按钮,进入编辑状态。(4)分享到微博 ①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小组自学课本第48——49页,探究分享微博的方法。②交流汇报,教师指导。③分组实践,分享微博。尝试使用“WPS云文档”中“我的圈子”功能,新建“圈子”并将“凤仙花”文档保存其中。然后,邀请朋友,共同编辑,美化“凤仙花”文档
主题活动1 制作电子小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小报的特点、作用和制作步骤,学会使用word软件制作美观的电子小报。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自主学习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求知欲,唤醒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观察分析优秀作品,综合运用WORD软件的各种操作技巧制作一份宣传“交通文明”小报。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图文混排、文字修饰,把小报排版得美观、和谐,注重整体布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最近老师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中国式过马路”,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你认为这些行为好不好?这个说法是对我们中国人的表扬还是批评?对,是批评,是对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文明的出行方式的批评。作为中国人,如果听到外国人这样说,你觉得脸红吗?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改变外人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宣传文明出行。同学们觉得你能为宣传交通文明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老师提议,用我们学过的word软件亲手制作一份宣传交通文明的电子小报,让更多的人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好不好?
出示课题:宣传“交通文明”——制作电子小报。
二、探究新授
1、欣赏优秀作品
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电子小报由哪些部分组成?
(2)用word设计电子小报,要用到哪些常用对象?
2、分析小报结构与如何用word设计(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小报组成部分:报头、标题、文字、插图、花边(课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指出:报头非常重要,这是小报的主题,所以一定要美观、醒目,并且加上刊号、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
(2)引导出制作小报所要用到的word中的常用对象: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等(课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3、小组讨论,学生初探制作方法(1)小组讨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师示范制作前注意点:a、通过“页面设置”确定好小报方向。b、适当调整“显示比例”,以便看清全貌。
(3)学生边讨论边尝试。教师提供“小报素材”文件夹。(4)学生说说制作顺序。
4、分析正确步骤,引领制作方法(1)比较不同作品制作步骤。
a、课件出示逐个零星制作流程.。b、课件出示整体设计制作流程。师:你觉得哪种做法比较好?(2)总结正确方法。
师小结引出正确制作步骤: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要制作一份好的小报要讲究方法,要有整体考虑的意识,不能想一块做一块。要先设计好框架,做出报头,再制作各个版块的标题,然后添加文本内容,最后美化修饰。这样我们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小结时逐个板书出示步骤:设计框架——制作标题——添加文字——美化修饰
师:我们本课的任务是完成前两个步骤,完成的同学得100分(板书),如果你特别厉害,先做完的可以把后两个步骤也完成,待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老师另外有奖励!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参考桌面上的“学案”(老师打开一下)或者请教老师与同学。特别出色的我们待会儿发奖品。准备好了
吗?开始!
5、任务驱动,实践新知。
(1)明确任务,分层次进行:a、一般学生完成本课任务:设计框架、制作标题。b、能力较强学生完成所有步骤。
(2)指出有困难同学可以通过“学案”帮助,或者请教同学和老师。(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有困难的进行辅导,普遍问题简短广播指导。(4)学生制作过程中课件循环播放优秀作品,提高学生感观认识、审美能力。
三、展示评价
展示2-3名学生作品。
师:谁来自告奋勇一下?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1)师生评价作品,让学生给作品评分。(2)师根据实际小结注意点:
a、报头美观突出,是所有标题中最大的,把出版日期、出版单位、期号等添加完整。
b、标题要醒目,形式可多样。
c、插图数量要合适,内容与本栏目主题相关。d、文字内容与小报主题吻合。
e、花边和其它装饰以造型简洁,合理分布为好。(3)师发奖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我们大家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一份份漂亮又实用的交通文明小报,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交通人,还要时刻提醒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让“中国式过马路”不再成为一种批评,而要让它逐渐变成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代名词。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然后让更多的人去欣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第10课 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会进入电子邮箱,能收发电子邮件 2.学会回复电子邮件
3.通过收发电子折邮件的实践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够与他人协同合作,探索新知。
4.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5.养成学习、使用因特网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登录电子邮箱,撰写、发送电子邮件
2.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注册好的电子邮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成功申请了自己的电子邮箱,现在就可以在因特网上与别人通信了。你们知道如何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吗?
二.新授
(1)登录电子邮箱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发送电子邮件到老师或同学的电子邮箱进行交流啊? 任务1:请学生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
学生尝试登录电子邮箱
登录操作完成后,教师提问:登录电子邮箱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如果登录密码忘记了该怎么办?电子邮箱窗口的控制面板中有哪些栏目?分别有什么作用?
(2)发送电子邮件
请学生发送一封问候电子邮件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也可以发给同学,注意发送是否成功。(如果没有把握,可以和同学一起操作,学生互动,探索新知;会操作的学生可以充当小教师指导不懂的学生)
在电子邮箱网页的左侧窗格中,单击“写信”按钮,进入“写信”页面。在“发给”框中输入收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在“主题”框中输入主题,在正文区输入电子邮件的内容。操作完成后,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学生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抽查学生的尝试结果,把操作成功的方法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3)回复电子邮件
教师:同学们,老师通过电子邮箱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封问候信,你们知道如何阅读吗?能不能给老师回复一封信呢?
打开接收的电子邮件,阅读邮件内容 单击“回复”按钮,输入回复的内容 单击“发送”按钮,回复邮件。三.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顺利地发送和回复电子邮件了,课后利用自己的电子邮箱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教后记
第11课 管理电子邮箱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建立通讯录,并利用其发送邮件。(2)学会对电子邮箱进行管理。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3)通过建立、使用通讯录和联系人,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立通讯录和利用通讯录发送邮件。对电子邮箱进行管理。:利用“通讯录”和“联系人”发送邮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网、计算机能连接因特网。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和多少位同学用邮件进行了交流?那你能不能完全记住他们的邮箱地址呢?如果全班同学的地址都需要你来记,你能记住吗?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记忆呢?
(2)我们在使用电子邮箱时,为了避免把别人的邮箱地址弄丢了,我们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使用通讯录,把好朋友的电子邮箱地址全都保存下来。(教师展示通讯录页面)学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演示。
二、新授
(1)建立和使用通讯录
电子邮箱的通讯录该如何制作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来看一看该如何进行的操作:
①登录126电子邮箱。②单击“通讯录”选项。
③单击“新加联系人”按钮,进入“添加/编辑联络人”页面,输入新联络人相关资料。④填好后,单击“确定”按钮。
⑤单击“联系人”后面的“给他/她发信”,打开“写信”页面,收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会自动出现在“发给”栏中。
⑥输入邮件主题及正文后,单击“发送”按钮,发出电子邮件。(2)管理电子邮箱
①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也接受了一定数量的信件,但是电子邮箱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邮箱满了,别人发给你的新邮件就无法收到。同时,邮箱里的信件过多也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所以,对于过期或没有用的邮件,应及时删除。
②那么如何进行删除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操作系统中我们删除文件的操作是分几步完成的?(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③实际上,我们清理126邮箱中电子邮件的方法和操作系统中删除文件差不多,请同学们试一试。
④完成任务后,教师出示问题:
a.删除 126邮箱中电子邮件分为几步操作?每一步做什么? b.能不能只用一步就彻底删除邮件呢?(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三、练习
清理自己的邮箱,将“收件箱”中不需要的邮件和“已发送”中保存的已经发送的电子邮件彻底删除。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建立通讯录和利用通讯录发送邮件,以及管理电子邮箱的操作。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把自己好朋友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或“联系人”里,再给他们发一封邮件,最后对你的邮箱进行一次“大扫除”。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了吧? 学生尝试,发现问题。
师:你的身份是游客。必须注册成为论坛会员,(板书—注册论坛身份)才可以发表。进入注册页面。仔细阅读论坛注册协议。
阅读协议(请几个同学挑出关键词语)。师:如何文明使用论坛? 学生讨论。师总结: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学生尝试注册。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展示。
2、放手尝试,登陆论坛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注册,你能用你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班级论坛吗?(和登陆邮箱的方法一样)
学生登陆论坛。教师个别辅导。
指名学生演示登陆方法。(请同学们看错误提示,并进行纠正)
三、拓展练习
师:
1、尝试给自己感兴趣的帖子进行回帖。
2、探索如何再次登陆论坛。
3、编辑自己的个人信息,使信息更全面。学生尝试。
演示部分成功回帖的学生,以促进学习。
四、总结归纳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注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谁能比较一下论坛和邮件各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论坛相对于邮箱来说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注册并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的话负责。
第12课 走进论坛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BBS以及BBS的作用。能够正确熟练地完成帐号注册。学会正确登录BBS论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网上交流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互帮互助的好品德。
4、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和网络使用规范。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注册BBS会员的重要性
2、注册BBS的步骤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发一封e-mail到老师的邮箱,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邮件吧。(展示邮件)
大家的想法真妙,如果能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的奇思妙想,那就更好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地方,--小学生论坛。小学生论坛能做什么?
不但能够尽情地展示自己,而且还能够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论坛也叫(电子公告牌)BBS,是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走进论坛》)
二、新授
1、教师引导、自主合作、成功注册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了吧? 学生尝试,发现问题。
师:你的身份是游客。必须注册成为论坛会员,(板书—注册论坛身份)才可以发表。进入注册页面。仔细阅读论坛注册协议。
阅读协议(请几个同学挑出关键词语)。师:如何文明使用论坛? 学生讨论。师总结: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学生尝试注册,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展示。
2、放手尝试,登陆论坛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注册,你能用你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班级论坛吗?(和登陆邮箱的方法一样)
学生登陆论坛,教师个别辅导。
指名学生演示登陆方法。(请同学们看错误提示,并进行纠正)
三、拓展练习
1、尝试给自己感兴趣的帖子进行回帖。
2、探索如何再次登陆论坛。
3、编辑自己的个人信息,使信息更全面。
学生尝试,演示部分成功回帖的学生,以促进学习。
四、总结归纳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注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谁能比较一下论坛和邮件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论坛相对于邮箱来说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注册并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的话负责。
第13课 进入“我的空间”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我的空间”的概念,会在“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上进入自己的空间。
(2)学会发表简单的日志。
(3)培养交流协作的意识,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4)提倡健康文明地上网。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进入自己的空间,浏览感兴趣的内容,发表简单的日志。发表日志并修饰。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而且还能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同学们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入自己空间吧。(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登录“我的空间”。
演示:打开“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输入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进入“用户中心”网页。然后单击“我的空间”按钮,进入“我的空间”页面。
学生尝试、体验:进入“我的空间”后,打开部分个人空间,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空间。
揭示:如果用户名与密码忘记的,可以尝试重新注册一个,然后牢记。(2)发表日志。
师:同学们都看了哪些有意思的内容?你们想在自己的空间里放上自己的内容吗?通常,人们把在自己空间里发表的文章称为日志。我们怎么发表自己的日志呢? ① 在“我的空间”页面上,单击“日志”按钮。② 单击“发表新日志”按钮,进入“发表新日志”页面。③ 输入要发表日志的标题和正文,并选择发表方式。④ 单击“保存发布”按钮,完成日志的发表。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实践园”。
(3)讨论:在发表日志时,你是如何修饰日志的?
三、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进入自己的空间,并且学会了通过自己的空间发表日志。下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实践体会记录在“成果篮”中。
第14课 管理“我的空间”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会管理“日志”、“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相册”,了解如何管理个人空间,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小屋。
3、通过管理个人空间了解到,日志也需精心呵护和打理,从而增强爱我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积极主动地管理个人日志,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小屋。难点。了解建立网上家园容易,但要让其成为健康文明的网上小屋、成为生活中的交流平台,还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耐心来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建立了个人空间,并充实了自己的日志,那么你们会打理自己的空间吗?只有管理好个人日志,它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大家还要养成良好的网上交流习惯,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网上小屋。(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同学们,你们考虑过怎样管理自己的空间吗?下面,我们就先从管理自己的日志开始吧!①打开“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登录后,单击“我的空间”按钮,进入“我的空间”页面。
②单击“日志”按钮后,再单击“我的日志”选项卡,进入“我的日志”页面。
③选择一篇日志,单击“编辑”按钮,进行日志的编辑修改。④对日志进行重新分类并发布。
学生操作:选择需要管理的日志,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整理完“我的日志”,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对,我们应该整理“我的相册”了。
主题活动: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与要求:能根据主题活动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主题,能够运用合适的技术,规划、制作能表达自己想法的作品。以主题活动任务为主线,将主题活动与具体电脑作品的制作相关联。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收集与主题相关信息,并进行加工与表达,作品规划。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机房、各种信息网站
一、导入
1、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料,让学生说说感受。
2、师总结:我国地大物博,传统节日很多。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可以这么说,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的完美结合。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节日之一,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人们常常望日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中秋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是一个良好的习俗。(揭示课题)
二、活动
(一)确定主题
师: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的民俗,今天我们根据同学们自己喜爱的传统节日,自主进行分组研究,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然后在小组内制定研究计划。
(1)分组,根据自行要调查的传统节日归类分成几个小组。(2)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特长和最感兴趣的问题自订计划。(3)制定本组研究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A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B 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
C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故事、传说 D搜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文学作品等(4)汇报初步方案。
(二)任务分工,收集资料
1、依据小组活动方案落实自己的任务分工。
各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请教老师;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传说及相关习俗。
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材料。
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汇集所有的材料,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
(三)展示收集成果
1、小组派代表展示收集成果。
2、相互评价,筛选材料。
3、根据评价结果,各组确定材料进行存储整理。
三、课堂小结
今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各小组成员已经收集到了许多丰富的有关传统节日的信息材料,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进行收集,然后分类整理好,下一课我们将使用收集的材料设计电子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与大家分享,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更为丰富的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