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五篇]

时间:2019-05-15 02: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

第一篇:《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

【湖北分中心】电工学班级讨论总结

《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各高校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委派骨干教师来参加此次全国《电工学》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短短三天,在史教授就西北工业大学《电工学》课程建设的具体作法和点滴体会中获益非浅。

湖北分中心一共汇集了来之于11所高校的14位骨干教师,这14位老师都是来之于教学一线,大家抱着学习提高的想法认真听课,热烈讨论。现就班级讨论做如下总结:

一、各院校《电工学》课程开设概况

1、武汉工业学院《电工学》课程的开设由电气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承担,每学年大概有40个班次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现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机械类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二,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电路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三,非电非机类专业的《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三个层次学时由多到少,就目前学生的反馈情况谈,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主要问题反映在内容多,学时少及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方面。

2、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学校带电工课程的老师一个有两位,其中一名教授一名初级,教授担任电类的教学工作,我们电类的电工学,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三个学期完成,学时分别是56+92+72,实验课的学时分别是12+20+20;初级担任非电类的教学工作,非电类分两个学期完成,电工+模电中二极管三极管部分,模电运算放大功率放大+数电,学时分别是56+72,实验学时分别是12+12。

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电工教研室开设课程(2009最新情况): 电路理论:80学时(理论)、32(实验)仅面对电子科技专业(本科)电路理论: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本科)电工电子技术: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专科)

电工电子学:40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计算机专业 电工电子学:48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环境、生物工程专业、长江大学对非电类的学生开课有两种方式:一种开课方式是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每门课56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另一种开课方式是将电路、模电、数电三部分内容一起开设一门课程电工学,总学时84,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10学时,具体争对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有学时的调整。

5、武汉大学的教材选用情况: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提倡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统编的优秀或获奖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多学时电工学教材为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第六版和我们学校李海老师主编的电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电工电子技术),该教材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湖北省分中心《电工学》课程作为一门较成熟课程,设置大体相同,主要问题反映在内容多,学时少及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方面。

二、各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武汉工业学院作为二本院校,专职的《电工学》课程老师大约有7人,其中副教授2人,其余5人均为讲师,博士在读3人,其余均为硕士,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电工学》作为技术基础课很难引入高层次人才,所以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放在鼓励支持现任教师进修学习,那么这次精品课程的学习,我校就派了两位老师参加。

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张志毅老师:目前我们学校从事电工学教学的专职教师6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5人都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2008年在我们的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有一人获得了学校的教学竞赛一等奖。我们电工学的教师队伍正在缩小,照目前的情况发展,后继无人.领导的导向问题。

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电工教研室师资情况(2009最新): 教研室共4名固定人员:

教授1人、讲师2人(承担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工作)

工程师1人(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并承担实验教学辅助工作)此外还有流动人员(1人多岗)承担实验教学辅助工作

综上所述:目前专职从事电工学教学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

三、实验环境建设的新进展

1、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海军工程大学对实验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虚拟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构建网络虚拟实验是未来的趋势。

2、目前,襄樊学院大力发展实验教学,近几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了省级重点电工电子实验室。

3武汉科技大学的刘琼老师:虽然我校实验能做到一人一台,可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一是验证性实验多,学生不感兴趣,二是实验板都是现成的,学生就按图联联线,测出结果,对实验原理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创新型实验基本停留在规划期,没有多少自己动手设计的机会。

4、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张霞老师:之前建立的电路实验室都是引进的成套的实验台,但在教学中逐渐发现这些实验台实际上是“好看不实用”,目前启动的《电路理论》精品课程建设拟建一个“元器件”展示室,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实际的元器件有个感性认识,作为原有实验台的有益补充。

5、黄石职业技术学院的郝兵老师:关于实验这一方面,其实我院的实验条件还不差(基本一人一台或两人一台),但由于学院对实验这一块还不太重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从事实验指导时课时太低,两节课折算一节课,而且还没有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另外学生人数也比较多40人一班;另一方面学校的实验室也不能对外开放,有时就连我们教师自己想做一些项目,也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一句话,要想让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的领导层彻底解放思想啊!(说明,当时实验室的建设这所以投资不少,主要是为了应对上面的检查)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提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下,各高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从最初的理论课的附属品到现在教学改革的热点,实验教学已有很大改善,但如何加强综合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如何深入理解课程与实验的有机纽带 课程与实验的关系是互相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课程为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实验具有了可行性和科学性,能完成其预定的目标;实验又使理论得到了检验和升华。无实验的课程是抽象的、晦涩的课程;无课程的实验是盲目的、无源之水的实验。二者缺一不可。

要把握好课程与实验的关系必须深刻的理解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本质及精髓,必须深入的了解实验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可能拓展的范围。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电工学》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武汉科技大学电工学教学主要是针对非电专业学生,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三:1)有限的学时与日益扩展的授课内容的冲突。2)教学环节与实验环节的匹配问题。3)如何让电工学老师教学科研两不误。

2、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方奕乐老师:我谈谈对电工学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①学时少、教学任务重

目前我们电工学主要面向非电类专业——机电、环境、给排水等专业。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机电专业56学时理论教学(分两学期完成)环境和给排水专业48学时(一学期完成);实验课程除外。规定完成的教学任务包括

电工部分:直流电路部分、电路暂态分析、单相正弦电路、三相电路 电子部分: 二极管及其电路、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学时不断压缩、教学内容却没有减少。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只能简单介绍不能深入,教学进度也较快,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也费劲。②学生基础知识准备不足。

电工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前的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这两门基础课对于目前大学生而言,都是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尤其是有些学生高中是文科没有物理和数学基础学习起来更是无从下手。特别是在讲解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时很多同学对于复数的概念不了解,学起来就摸不着头脑,这部分内容跟不上,三相电路就无法学习了。③重视不够

一方面学生重视不足,不是专业必修课,课时少、难度大

另一方面:院系领导重视不足,某些专业减少、甚至是取消电工课程 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电工学理论性较强,尤其是电路理论分析部分运用较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在当前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大量的联系实际教学不够现实。因此史老师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很值得借鉴的。

六、如何使学生克服《电工学》课程中的重难点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的刘丽君老师:我在教本课程的时候,感觉最大的难点是我们在讲基本电路,三相电路,电动机这块没有实验设备,学校认为这块的实验都是验证性的,没有必要,我也特别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宝贵意见

回答: 一定要引入工程实例,提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果

1、现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越来越受欢迎,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总结。

2、要搞好课堂教学,真如史老师所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要以教师为主,因此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能搞好课堂教学。

3、长江大学的刘开健老师认为,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主导为作用,提供课堂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4、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的刘丽君老师认为:搞好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的想法是:

1)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时,我会提问“当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由输出端得到放大信号时,是不是违背了我们能量守恒定律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让他们思考,自己找答案,从而加深对直流电源和静态工作点概念的理解。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举出事例让学生加深认识学习本课程的实用性。例如在讲完触发器的课程后,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包含触发器的电路有哪些,然后举例子“我们竞赛时的抢答器”,然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触发器设计出抢答器电路。

3)扩宽思路,授以技能,培养能力。授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涉及到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加以肯定,并鼓励其用实验去实现,遇到困难,除了向老师请教,还可以利用现在比较好的网络资源,或是找志同道合的同学讨论。

5、海军工程大学的张春仙老师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数是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融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加强课程的组织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加强课程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八、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1、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结合长江大学开课情况和个人理解,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问题入手:

其一: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实行实验教学独立授课,争对不同专业,选择性地开展实验;

其二:减少验证性实验,可以将验证性实验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建立相关概念;对于必不可少的验证性实验,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搬的机械操作,而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换一种方法能不能做?”等,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尽量展现实验的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研究过程,启迪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待实验;

2、开展仿真实验与实际动手实验相结合,合理利用实验资源;

3、多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从学生自选题目或老师提供题目的方法进行,最好能结合实际有用内容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思维,但这样开课有一定的难度;

4、增开开放性实验项目,提供自主学习和提高的平台。

5、理论课教师应高度关注实验教学,千万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最好能让理论课老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参与实验项目开设讨论。

6、实验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发展实验的成果,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7、武汉工业学院电气系周天庆老师:在和某些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的交流过程中知道他们实验教学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针对他们这种情况,我有如下建议:

第一条,首先领导应该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工科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科要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第二条,《实验教学大纲》是组织实验教学和检查实验教学质量的法规性教学管理文件,应按照国家有关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拟订,经系(部)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组建专门实验教师队伍,提高实验教师待遇。

第四条,教务处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实验教学。

第五条,建立一套完备的实验室管理办法,真正做到实验教学的有序高效。

第六点,制定一套的实验考核办法。

九、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应该受到重视。不能只是单单上好1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

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哪怕他们是错的也不要紧。1957年《物理学评论》中解释超导现象的BCS理论曾获1972年的诺贝尔奖,这个理论预测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不会超过40K,然而目前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已经远超过40K,BCS理论的正确性已经能受到质疑。世界级的科学研究尚有误,学生在学习中有错误的观点也很正常,关键是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要简单的否定学生,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之与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十、学习中的困惑及解决思路

1、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老师提到当前很多国家级(或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都是采用实验台来开设电路实验,今天在史老师的PPT中就看到西北工业大学是这样子的,我参观东南大学的示范中心时所见到的也是这种模式。可是大多数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学生在实验台前连接实验线路,面前所看到的还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这与做作业的唯一差别在于作业需要我们列方程求结果,而实验中只要把线路连接好,仪表就能显示出结果来。整个实验做下来,根本就没有建立对电阻、电感、电容等的直观印象,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各示范中心的老师也对实验台这种形式抱有看法。一方面对实验台这种形式持有异议,而另外一方面各示范中心又不惜斥巨资购买实验台,追捧这种自己并不赞同的教学方式,我对这一点很不理解。

讨论回答汇总:实验台不能完全代替分离的仪器设备,因为改革的目的在于和实践联系。所以实验台可用于基础实验,还需开展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

2、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老师提问:我主要教授《电路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数理知识很不够用。就象上午的提问环节中有老师提到过学生在复数的运算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本来是数学底子的问题,可是却会直接影响到正弦稳态电路的学习。再比如,在讲授电路的暂态过程时,列电路方程并不是难事,倒是之后的方程求解成为学生理解暂态过程的最大障碍。诸如此类的情况使教学进度严重滞后,老师教得不轻松,学生学得也辛苦。我想这种情况跟《电路》之前的基础课(数学/物理)学时压缩不无关系。过度的学时删减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内容的压缩,这样下去后续课程的学习都会深受其害。基础教学薄弱能够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么?

讨论回答汇总:电工学不是数学课,还是应以教授学生电路基本概念为主,有些结论可直接给出。

湖北分中心 班长 胡淑均 2009-5-16

第二篇: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美术造型基础课教学探索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美术造型基础课教学探索

摘要:针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美术造型基础课教学方案。目的是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与造型相关知识的能力,提高其手绘水平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审美能力;形式美感培养;造型基础

检索:www.xiexiebang.com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 0134-03

工业设计是20世纪工业高速发展中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综合了审美、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图技术的要求。坚实的美术造型能力仍然是实现人脑的创意输出必要的条件。当代的设计师群体是由具备独到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能够娴熟地运用手绘技能的具备高创意的一群人组成,而他们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手绘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系统的训练应该源于学院为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所开设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针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笔者为其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做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制定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的根据和策略

(一)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群体的思维特征

和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相比较,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方向侧重点的截然不同。材料力学、高等数学、c语言、工程图学、机械原理等等数理化课程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所以在美术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基本写生)上的课程设计特点是时间短,(一般是一个学期),内容相较简单。学生在美术基础课上能获得的训练是相当有限的。再加上没有整个艺术学院完备的艺术氛围熏陶,一旦课程结束以后再想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更是不容易。学生在审美和手绘表达来说相对比较薄弱,断层的,甚至是一知半解的(部分学生是没有经过高考前的美术训练直接考上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学习的不深入,直接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不重视和不理解,学习起来很被动。所学的知识根本不够有效地被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学习中,设计出来的效果图和展板没有美感。

工科的学生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不是发散性的形象思维,他们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参考往届的工业产品设计和产品展示,可以看到作品的大多风格呈现实用和朴素的特点。

(二)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制定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案

同样是美术基础课程,由于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群体的思维特征与艺术院校有所不同,所以为其所开设的造型基础课程在内容上的着眼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首先强调构图完整、空间把握的合理、物体造型结构的准确分析,质感真实表达,后期以加强绘画作品完整度的以实用为目的课堂实践为主。总的来说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所设计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清晰朴素的手绘表达,基本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想法的方案为主,不是追求大效果的炫目和无细节的浮夸,是一种相当务实的教学策略。笔者任教以来发现大多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色彩搭配方面美感并不欠缺,他们缺乏的是将自己认为美的色彩和物像造型恰当的结合的手绘能力。学生的三维立体的造型能力还处在一个混沌未开的阶段,所以很多时候画出来的形象是偏向平面而不是立体的,作为色彩的应用也是近似乎于平涂。结构素描的训练相比较于调性素描,有其理性的优势。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运用到线结构的方式理性的全方位的分析和解构物象,克服手绘时过份主观随意的风格表达。用绘图的方式分析物体结构的逐步认知到大自然物象中秩序和规律,同时感受工具材料在纸张上以不同形态的用线、有秩序分布的点和控制整个画面的大块面的面貌呈现,从而完成三维物象在二维纸上以手绘方式进行符号样式的转换。

当然,作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美术造型基础教师教学态度也是是否能够成功上好这门课的关键。教学上不能够散漫,不能因为课时少,学校不够重视、条件不允许等等原因而泛泛而教,在接触美术的最初阶段,要让学生知道,造型艺术这门学科也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对于在设计专业的学习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公选课。

二、在原有的造型基础教学实践中逐步深化部分学科知识点,加强学生对造型美感的主动认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短期内重视造型艺术以及达到造型训练的准确度,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进行调整和实践。将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的讲授和指导学生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在学生实践当中实际能够运用的学科知识并不难理解,例如:形态、色彩、材料、结构、透视、质感、比例、构图等,难在在以后设计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为了避免一带而过的遗忘率,在最初的造型基础学习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点加强巩固对理论的运用,这些不断重复的知识点是一门学科能够达到质的飞跃的关键。因此在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美术基础课程中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做好课堂练习设计一块还要结合进度增设相关的理论讲述,增设相关的理论讲述所需课时不需要太多,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贯穿整个造型基础教学,无意识地在练习指导中微调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达到深化教学实践内容上来。

(一)构图

笔者认为在造型基础训练一开始的环节中必须阐明的知识点是构图,但是授课过程中笔者不仅仅把构图作为绘画的其中一个技巧来讲授。构图,是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目的是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是呈现在观者面前首先在视觉角度上首先吸引观者的一个重要要素,是画面形式美感处理的主要手段。[辞海]换种说法,即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基本的概念一关于结构配置方法,那么室内的家具的布置,建筑的规划,一个产品零件组成的设计都应该归属于构图范围,目的是为了使用者有着第一感官的舒适感。其中就包含了共通的审美法则,包括:形式美感的把握应用的所运用到的均衡、对称、对比、协调、呼应、渐变、韵律、节奏等的处理方法。在临摹阶段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这深一层的内涵,并且选择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强的作品来给学生重点分析,使学生对形式美感进一步认识,其中包括优秀的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

(二)质感

在如何表现对不同物体表面特征的质感的把握上面。大家都知道,质感的表现对于手绘效果图的重要性。笔者观察到学生很多时候重技巧轻观察、轻感悟,是靠临摹相关的物体来学会表达质感的。临摹玻璃杯学会表达玻璃的质感,临摹木头获得表达木头的质感,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外界的习惯。用什么工具表达只是手段,对质感敏感的人即使用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将他所要表现的物体质感表达清楚。笔者认为在最初的美术造型基础课上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对质感敏感的观察能力,课堂上素描石膏质感练习、真实的静物摆设练习都提供了最初的练手和练眼的机会。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质和量的对比,这类型审美的获得源之于长期的观察。范本的技巧也是前辈通过观察得来的经验。在观察中带动自己的手,不怕眼高手低,最怕手低眼也低。所以在质感的训练中学会观察才是最重要的。在美术造型基础课上笔者要教授给学生的是一种细致观察的方法,而不是高考时的速成法。

(三)风格和形式

在美术教学课程进入到一定的状态的时候,即学生不再对绘画感觉到陌生的时候,就必须加强学生对形式美感和作品完整度的关注。无论是素描或是色彩习作或是设计效果图,最终的教学成果仍然是一幅清楚表达出创作者意图的完整美好的画面。在后面的训练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处理,包括用色、布局、点线面构成和和整体氛围处理,逐步回归到“收”的状态。教师适当的为学生讲述各种不同的风格作品的特点和美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达手法并加以完善,同时,风格的概念笔者认为教师要整体把握的,风格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他们以后对产品的设计的文化内涵的定位。就如同在美术基础教学的素描教学上,只有让学生分清了在运用的风格模式是调子写实素描、或是结构素描、或是半调子半结构素描,才能运用相应的技巧逐步完成细节直到整个画面。明确了风格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谈及从学习到创新,才有源可循。设计的风格林林种种,道理也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无论是设计大师还是艺术大师都要熟知中外设计史或艺术史的原因。艺术和设计不能完全割裂来进行。

三、使学生养成主动获取信息来源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速写,向大自然获取

教师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速写习惯,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徒手草图的方式,把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从抽象的头脑思维中延伸出来,将其图示化,这样便于在最初的发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中通过图示这种直观的形象来发现问题。速写是一种在无意识中可以逐步提高美术造型能力、美感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和长期绘画训练不同,速写利用的是点滴的时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画下随意性、自由性、概括性简约的图示印象。长期这样的练习会有效的训练到学生对外界物体的观察力和手头表达能力、对事物的造型概括能力和记忆能力,直接提高以后手绘设计图的用线质量和产品造型的表达,对于设计者灵感的获得更是大有裨益的。线条,手绘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从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东方传统的中国画、书法艺术或当代著名的设计大师的手绘作品都可以窥看到线条的魅力。大师的线条和普通人手绘的线条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线条是具有着生命的活力。抽象大师克利说过:带着线条去散步,就生动的表述出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生命力。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表述,“仅从一条线的质量就可以断定该作品是否出于一位好画家之手。”只有长期浸染在这种手绘训练中才能把握用线的美感,同时教师也要常常给学生展示优秀用线的美术作品范例,包括设计图的、西方素描大师的速写作品分析、或者现当代流行的萌系手绘作品的分析、林林总总,这也是开阔视野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提倡新型便利的手绘工具的使用,运用常动笔头的方式式来开启发现思维的活动,很多同学的手机软件都会有画板工具,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可以大大的简化我们的工具材料,给我们的绘画带来便利和乐趣(软件绘画可以方便于平时无聊时的速写练习,不用带本子,平时用图示的方式代替文字表达想法等)。

(二)学习观摩,向优秀同行和相关学科获取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养成主动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分析和利用,课中开展定期的作品展览是互相观摩学习的好方法。学校每一学期开设的相关的美术公选课程(包括美术鉴赏、写生课程、美学课程等等)都可以去听;每一年,广东省内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设计展、美术展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在各大美术馆进行交流的设计展览,都是很好的学习场所,有机会参观的同学可以带着问题和学习的心态多看多思考,开阔自己的眼界。各大杂志期刊、网络上发布的设计艺术信息,也是学习和观摩的途径之一。

结语

学无止境,根植最初的基础。做为教师的尽可能丰富自身的艺术涵养,放眼广阔落实细处,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

第三篇:关于陶艺基础课教学在工科院校的普及和发展

关于陶艺基础课教学在工科院校的普及和发展

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载体,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从遥远的原始社会一直到现代。它既满足实际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物品,又是按审美规律创造的形式。因此关于陶瓷的研究和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综合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陶艺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出现,陶艺教学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好场所,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这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

(三)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是要么注重艺术,轻理性。要么重理性,轻艺术。我国部分院校开设了多年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但相对忽视陶瓷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开设,使学生难以在科学的理性的层面上把握陶瓷坯料和釉料所特有的质感、肌理和色泽,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艺术领悟的感受能力,却也限制了设计制作的理性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开设陶瓷工程专业的工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则缺乏基本的陶瓷艺术教育修养,不具备起码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社会对陶瓷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导向理念,这种学与用之间脱节的局面应得到改变。在高校陶瓷专业中设置艺工结合的课程势在必行。总的原则是,艺术类学生掌握坯釉性能和烧成技术等知识并能科学地控制各种质感、肌理与色泽的变化。而工程类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知识并能设计简易的产品制作,这种“艺工双向结合”的课程设置,不仅有利于整个陶瓷业的发展,也有益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就当前状况,艺术类学生在有较高外语要求的背景下,再加上额外的陶瓷工程技术课程,似乎压力会很大。工程类学生,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因此,现阶段双方所增加的新修课程,可以考虑作为选修性质,而且开出的课宜少而精,最好是操作性强、便于掌握的主干课程。

(四)鼓励措施:市场化不可避免地要求我们应建立有效机制,鼓励合理、有序竞争。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则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有必要对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有效激励。有效激励机制包括:开课形式选课制、授课环节监督制、教学结果检查制等。在学生人均师资力量充分的前提下,可以实行“选课制”。即学生在接受必修课教育后,可以跨专业、跨学科自由选修其他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并选择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师。这对师生双方都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授课环节监督具体有三: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监督指导;对教学和课堂纪律抽查;学生课后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效果等指标作定量评价。没有预期目标的教学活动是不行的,但尽管有了目标,在教学结束时,不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同样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每门课结束时,应由教师汇集学生作业,举行教学成果汇报展。展览中,要求该门课任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成绩公开透明,尤其班级前三名与后三名成绩及点评要有明确的理由。从宏观的专业方向定位和办学理念,到微观的课程设置和激励机制,因努力克服许多操作上的困难。

下载《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