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2: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第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

兰考县城关镇一中

周秋黎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文文言词语

2、熟读并背诵全文。

3、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4、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课文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2、学习作者刻苦好学,虚心求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难点

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腺,洒下了牺牲的血雨。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就的取得,大都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过程。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作者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制、知制诰,文列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这些耀眼的光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他的勤奋刻苦、虚心求师的精神和意志,把他推到了事业的峰颠。今天我们就走进宋濂,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和他共同回顾那“无从致书以观”、“穷冬烈风”、“日再食”、“蕴袍敝衣”的艰苦岁月,感受他苦在其中却乐在其中的精神世界。

二、板书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作者宋濂。

三、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准备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课文文言词语

2、熟读并背诵全文。

3、简单了解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4、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出示后,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四、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序可分为“赠序”和“书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六、听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1、听读课文

2、生字词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

逾(yú):越过、超过。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烨(yè):光彩照耀。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七、学生朗读课文,再次强调生字词 烨(yè)媵(yìnɡ)皲(jūn)容臭(xiù)

八、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一些重要词语的解释 致:得到 走:跑

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叱咄:训斥、呵责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汤:热水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一些重要句子的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7)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8)蕴袍敝衣:破旧的衣服(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0)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让学生试着翻译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语讲解全文

九、精读研讨课文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求学的艰难: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的艰难:趋百里外 负箧曳屣 穷冬烈风、生活的艰难: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 蕴袍敝衣

2、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以中有足乐者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4、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描写自己学习生活的艰难和求学心情的急切? 对比

十、背诵课文

以前面的问题为线索试着背诵全文

家贫无书——假借书抄书——无师求师——卒有所闻 求是路艰——食无鲜肥——衣无绮秀——勤且艰

十一、赏读体验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已积累的一句警句来形容宋濂的求学。

2、四人一组讨论: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十二、结语

同学们,时间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天将降振兴二十一世纪的大任于我们,他也要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但晨钟已经敲响,我们就要起程,退缩吗,不,前进。背起行囊,向着我们的目标,出发。

十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

1、注意辩证说理;

2、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

兰考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实词“嗜、趋、俟、穷、被、臭、遗、馁、书”和虚词“以”等,了解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等句式现象。

2、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和正反对比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自励奋进的精神。教学重点:

文章的内容层次和作者刻苦求学、自大励奋进的精神。教学难点:

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早年家境贫寒,因能刻苦自学,终以文名称世。元末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潜心著述。明初应聘到应天(今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后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一,参与明初礼制重建,受到明达祖朱元璋的器重。后因事牵扯连贬谪四处茂州,客死茂州。作品有《宋学士全集》。

2、简介序

序是古文的一种文体,送别时賹之言明序。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叫赠序。本文就是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

3、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

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教读新课:

1、掌握重点词句

(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

(2)、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致:得到。假:借。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游:交往。趋:跑。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到。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被:披。腰:腰戴。

2、内容理解

我求学时的有哪些不利因素,我是如何克服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讨论明确:(1)、致书之难。因为家中贫寒,没有钱买书。解决的办法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的期限,艰守信用。在抄书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的水结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我依然不敢懈怠。所以,因为我讲信用,所以大家乐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

(2)、从师之劳。

所居之处地名人硕师和他交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难以得到解答。解决的办法是跑至百里外求师,且对待老师的态度是毕恭毕敬,对老师要察颜观色,等到他休息好了,还要等到他怒气消了,心平气和了,才敢去请教。所以最终结果是“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苦。

奔走的路途遥远,季节又是寒冬腊月,路又崎岖不平,还有大风大雪,走到目的地后,手和脚被冻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冻僵了,要旅店的人用热水温棉袄覆盖才能暖过来。

(4)、生活之艰。比较 吃

穿 我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

日多食,有鲜肥滋味之享。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感受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手法小结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讨论明确: 对比 拓展: 励志名言

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1、一个有决心的人终将找到他的路。——英国谚语。

2、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4、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司马光。

5、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格言。

6、驶出避风的港湾,才能真正认识大海。——日本谚语。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课后作业:

1、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自身经历 诸生求学

幼时抄书之艰 书

成年叩问之难 师 求师奔走之劳 行

住读生活之苦 衣食

难 对比 易 课后反思:

第三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课前准备:

、本文选自

,作者是

,初文学家。字

,号

。序是

,可分为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言与书序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论,阐明某些观点。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叩问

叱咄

俟其欣悦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皆被绮绣

容臭

敝衣

既加冠

砚冰坚

逾约

朱缨

3、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步:朗读

、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范读课文。

2、小组成员开始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停顿。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比赛,形式组内自定。

4、师生共做点评,评出优胜组。

第二步:识辨

、请结合课下注释逐段细读思考识辨每段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情况。

2、小组讨论自学成果,集体交流并将成果整理在讲学稿上。

3、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文言文实词的积累。把书合上,看能否完成解释加点实词的意思。

无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天大寒,观冰坚

走送之

不敢销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

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第四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永吉二中

李东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课文分析过程展示,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3、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

三、过程与方法

分析课文,感悟主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求学之志和劝勉之情。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知文中作者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两位老友:仲永和吴下阿蒙

从他们的故事中总结出学习很重要。引出宋濂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新授

1、课前检查:

(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 ——,字 ——,号——,——初——家。本文的体裁是——,可分为书序和——,本文即 是一篇——。

(2)解释加线的词语

硕师

再 …

2、内容研究读探讨: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小组讨论:(1)第一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2)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小组讨论:(1)作者的求学旅途是怎样的?

(2)作者在太学求学期间生活条件如何?

3、主旨研读探讨: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勤奋刻苦读书,学有所成。

4、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今后你打算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可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也可自创。

我在学习中坚信———————————— 我会战胜————,战胜————,战胜————,争取————,向————交一份圆满的人生试卷。

5、写作特色探究:

文中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有哪些? 为什么要写这些?

归纳:从衣、食、住、行、师等几个方面表现了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来读一读。

6、拓展延伸: 积累劝学的诗句 积累刻苦学习的典故 积累与本文有关的对联

7、总结:根据板书,总结出一个“乐”字。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快乐的心态面对学习,用快乐的心态面对知识,用快乐的心态面对人生。做一个刻苦求学,乐以忘忧的人。

第五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实词、虚词。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和写法。

重点难点:实词和虚词的准确翻译及用法,对马生学习态度理解。

一、提纲挈领提问题

首先请大家思考: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如何?用相关的句子加以印证。这些句子就是我们要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复习。

1、文章分别讲了自己从师求学之难:幼时求书之难、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具体写从师求教的道路之苦。那么他到底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从文章里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说明。

2、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分段复习:

1、幼时求书之难,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2、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3、从师求教的道路之苦: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侧重于讲解对比论证的写法

三归类复习: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二)一词多义

1.以:计日以还(而,来)以是(因为)人多以书假余(把,拿)

以衾拥覆(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

2.道: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余故道(讲,说)

得道(仁政)

3.从: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

从乡之先达(向)

4.至:礼愈至(周到)

至舍(到了)

多助之至(极点)

5.寓:寓逆旅主人(寄居)

寓之酒也(寄托)

(三)词类活用:

腰: 腰里挂着。

(四)古今异义

1. 臭:古义:气味。今义:不 好闻的气味。

2. 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加水后煮成的汁水。

3. 再:古义:两次。

今义:行为的重复

四反馈练习:

1开头统领全文的词语、句子是:

嗜学;余幼时即嗜学。

3.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4.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5.文中通过典型事例,全面地叙述了作者求学的经历,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用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克服困难。

6.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越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因为作者追求精神享受,心中只有读书这件乐事,所以不在意客观条件。

(意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附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板书:

幼时求书之难

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

勤奋刻苦

从师求学的生活之苦

下载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第一时 教学目标: 熟练地朗读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一、前准备: 、 本文选自 ,作者是 , 初文学家。字 ,号 。序是 ,可分为 和 。“书序”相当于前......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导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 3.体会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精选《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四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1 一、简析教材:《送东阳马生序》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以下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 ◆胡振叶【目标预设】 1.通过变换角色体验等形式,感受宋濂的苦乐观 2.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3.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的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中学语文优秀教案分析之二《送东阳马生序》(1)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是个老大难,既要考虑到文章本身的字词含义,又要照顾到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平时教学常常是顾此失彼。本课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