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5篇)

时间:2019-05-15 02:4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

第一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小 数 的 性 质 教 学 反 思 小 数 的 性 质 教 学 反 思

印家小学 王道福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 米=1分米 0.10米= 米=10厘米 0.100米= 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如何营造氛围是我们教研组研究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本节课有几点不足:

①、实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判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王道福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听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1、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适度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首先,教师从现实的、具体的事例中概括出内在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从用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如:在教学字母的取值范围时,老师从学生与老师的年龄出发,这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许多数量和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的过程,也体会到字母在一定的情况下取值有一定的限制;尝试了在具体情景中抽象数量关系,运用字母灵活表示。渗透了符号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需求性

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本课开始,教师出示了“cctv、kfc、nba”等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在探究阶段,教师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说说青蛙”一方面,学生在游戏中都很投入,在观察、猜测、交流、争论、反思等活动中逐步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体会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

教学时,我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图执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导致了学生一味地听,却缺乏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养成了学生尽可能地与教师保持一致的学习习惯,其行为虽然合乎规范了,但缺少了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个问题其实自己早就知道,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可毕竟老师多讲学生少说,有违当今教学之潮流。

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将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进行以记忆为目标的训练过多,致使学生形成了以记忆、模仿代替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说有害,至少有“碍”之嫌。看来平时教学虽然不像公开课一样去探究,至少必要的探究可不能少阿!今后自己这方面有待加强!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王道福

本课要求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点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创设情境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小数。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物体的大小或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实际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有学习小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一是从元角分入手,从1角,5角转化成0.1元,0.5元,学生理解0.1元,0.5元所表示的意义再慢慢的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再从一位小数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还觉得,小数的意义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教学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画起、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画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不过,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表述、理解、应用还是有困难。可能学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画一画就更好了。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来感受十进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学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王道福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我借助教科书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虽然也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但我总觉得本节课我上得不够成功,许多地方不够大胆放手,怕学生回答不出来,总是“牵“着学生走。例如归纳“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我应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式子,去发现,自己归纳方法,不要每步都启发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主体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名数改写教学反思 王道福

单名数与单名数、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这里面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的性质等知识,对于改写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已经有所接触,不同的是这节课所学习的名数是小数,这是教学的重点,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

在名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先整理各单位及进率,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知识回顾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做小数和名数改写时,并且是由易到难,如:先讲解200米=()千米,2.5吨=()千克,在学生掌握了的基础上再讲解3平方米40平方分米=()平方米,2.39吨=()吨()千克,在做题时一定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名数之间的改写。这样给学生一个清淅的思路,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自然得到保证。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对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掌握得比较好,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或者说有些遗忘,而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出错。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学生易出错。今后将设计强化练习。

求小数的近似值一课的教学反思

王道福

记得在开学不久,我上了“求小数的近似值”一节课,课堂教学从“省略‘36450’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引出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即用四舍五入法和通过“找:找准万位;看:万位后面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定:根据数字特点做出‘四舍’还是‘五入’的决定;写:写出近似数”等学习方法。

将这一求整数的近似值方法迁移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接着安排了自学任务以及在四人小组内汇报自学成果。然后根据成果展示实际情况。组内四人通过自学互相出题练一练,考一考,进行互评分,最高10分。每人各自算出平均分,最后请组内得分最高者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学成果??课上至此,课堂内出现了,有的顾自算平均分;有的还在面红耳赤的争评分;更甚者干脆不参加讨论交流??看到这一场面,我说:“互评分只不过是种形式,老师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有意穿插了这个环节。老师觉得,同学们对互评分好象看得太重了??”听老师发话了许多同学情绪有点平稳了。可等到各组派得分最高者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学成果开始不到5分钟,又发现了有许多同学根本不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不注意倾听同学的观点?? 下课了,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在预设“互评分”这一教程时,我一方面想改变一下以往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想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情感教育。通过“互评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同学负责;也这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自我价值,欣赏生命价值;更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不料,“互评分”却将我的课堂主题冲淡了,美好的设想成了泡影?? “互评分”这一环节究竟要不要?是删除其中一部分?还是在具体课堂情境中再增加些附带说明?? 此时此刻,我体验到了课堂要成功,教学要取得更大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创设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面对种种想法,我这一课的部分教学环节进行了积极的反思。

对刚才的课堂环节作如下处理,效果会更好一些:

1、将“互评分”改为“自评分”。根据自学情况以及在四人小组内展示的现场情境,每位同学恰如其分地给自己一个评价,这样做更利于自我负责,自己给自己打分,以示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更利于自我激励,给自己的学习增添动力;也利于自我提醒,提醒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讨论交流,投入探究、投入学习??

2、将“请组内得分最高者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学成果”改为:“愿意喜欢交流自己想法的大胆自由地发表观点。”有了四人小组内的相互碰撞,每个同学对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意义、注意点等在原来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从知识点的角度看肯定更清晰了些,这样有发表观点欲望的同学也增多了,同学们的想法更丰富了,此时,不妨给每个同学一个展示的平台,亮相的机会。让教学处于最大限度的开放,通过你一言我一句,相互补充、提炼,慢慢达成共识?? 课堂中作以上两处变动,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更有效;也更利于同学间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使教学真正体现人性化,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才会更适合学生。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王道福

《观察物体》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物体并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把表格填写完整,而是设计了边观察边填写的实际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如:有个学生刚开始认为正方体的上面是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老师的引导及实际观察,得出上面也是个正方形,否定了自己刚开始的看法。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在判断例2中的几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实物摆一摆,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自由地观察长方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长方体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在动手摆一摆来解决例2时,学生准备的圆柱体和球体不够充足,如果不是四人准备一份,而是两人准备一份,那么学生在实际观察时,会简单得多,因为四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面和方向与位置都不同,所以在判断上个别同学理解错误。

2、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判断例2中的第一幅图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有个同学把左右方向弄混,指着左面说是右面,这时有反应敏捷的同学及时帮她纠正了。

篇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执教者:杨庆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我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 米 0.10 米 0.100 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做一做的再次动手操作实践和实物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数的性质。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实际中

篇三: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一瓶饮料:甲商店标价为3.00元,乙商店标价为3元,哪家商店便宜。得出3.00元=3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小数的性质。接着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你有没有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的末尾多一个“0”、两个“0”,或小数的末尾少一个“0”、两个“0”,他们的大小仍旧相等。接着让学生举例,象这样关系的等式还有吗?在学生举的例子中选其中一个加于验证(0.2=0.20)。我先让学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验证,然后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再次理解小数的性质。在引导学生归纳小数的性质时,生1:小数中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马上有学生不同意,并举例如果是0.02与0.2就不相等。学生在自主评价中感悟到“小数”“末尾”等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从中体味到数学的严谨和缜密。在这堂课中,设计了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讨论、验证、想象。让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实践材料的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究的验证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更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主动经历着“做数学”和“研究数学”的真实过程,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表达着他们对数学学习个性化的体悟与创造,每一次小小的补充,都见证着他们数学经验的蕴 育和理解能力提升。

但通过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诸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教授。

2、第二次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验证0.2=0.20,我先让学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验证,然后动手操作。但有的同桌根本商量不出方法,也没办法进行验证。这一点我在备课时,太理想化,以为通过同桌商量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改为你想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说给大家听听,然后再动手操作,效果肯定会更好。所以这一个环节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3、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例在学生第二次验证时,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或许每个同桌,都有自己的办法加以验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四: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第一小学:罗鲜梅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我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放西游记动画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课件出示米尺的一部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并分别提出1分米=()米,写成小数是()米; 10厘米=()米,写成小数是()米;100毫米=()米,写成小数是()米。接着课件出示: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最后让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了什么?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 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

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五:小 数 的 性 质 教 学 反 思 小 数 的 性 质 教 学 反 思

教师:朱亚红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 米=1分米 0.10米= 米=10厘米 0.100米= 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本节课有几点不足:

①、实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判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

篇六: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晓道小学 谢贤鑫

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一瓶饮料:甲商店标价为3.00元,乙商店标价为3元,哪家商店便宜。得出3.00元=3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小数的性质。接着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你有没有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的末尾多一个“0”、两个“0”,或小数的末尾少一个“0”、两个“0”,他们的大小仍旧相等。接着让学生举例,象这样关系的等式还有吗?在学生举的例子中选其中一个加于验证(0.2=0.20)。我先让学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验证,然后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再次理解小数的性质。在引导学生归纳小数的性质时,生1:小数中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马上有学生不同意,并举例如果是0.02与0.2就不相等。学生在自主评价中感悟到“小数”“末尾”等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从中体味到数学的严谨和缜密。在这堂课中,设计了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讨论、验证、想象。让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实践材料的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究的验证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更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主动经历着“做数学”和“研究数学”的真实过程,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表达着他们对数学学习个性化 的体悟与创造,每一次小小的补充,都见证着他们数学经验的蕴育和理解能力提升。

但通过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诸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教授。

2、第二次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验证0.2=0.20,我先让学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验证,然后动手操作。但有的同桌根本商量不出方法,也没办法进行验证。这一点我在备课时,太理想化,以为通过同桌商量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改为你想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说给大家听听,然后再动手操作,效果肯定会更好。所以这一个环节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3、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例在学生第二次验证时,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或许每个同桌,都有自己的办法加以验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七: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设想: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一、我的成功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调查冷饮的价格,让学生在参与回答的气氛中收起没进课堂的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失败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过于细化。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总想让学生按照固定模式思考,没有做到放手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在总结小数的性质时,没能充分让学生多说,在两个同学回答正确以后,便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进行了总结。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

奎聚街道辛置小学

篇八: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星子徐晓蕙小学数学工作坊“教学反思——走向名师之路”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区四小 韦甜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通过激趣导入,设下悬念、猜想、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充分课前准备的学具,同桌合作学习进行观察、比较、用各种方法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最后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课堂小结时,在出示0的特异功能让声了解,呼应了前文,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这样的一个理念与环节进行教学的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赏识、激趣每一位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韦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数字朋友,想认识他吗?相知到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吗?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求直知的欲望,同时也给他们设下了一个悬念,为下边的教学作好了铺垫,体现出:“学生为用而学习,教师为学而教”的特色。还有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改变了以往的枯燥、乏味,单纯的练习形式,这节课中,创设了“知识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比一比,谁得的100分最多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巩固知识,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1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改变了传统的方法,不是交给学生结论后,让学生去应用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小数的性质,在这环节中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感悟知识的形成,加深理解。在总结得出小数的性质之后,进一步挖掘,分析重要的字词,如“小数、末尾、大小不变”,从小数的大小不变引出小数的位数变化,计数单位的变化,通过发现小数的位数变化的特点进行小数的化简与改写,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的性质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而学习的,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又一次体现了“学生为用而学,教师为学而教”的特点。

三、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

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这节课的练习分三个层次,有基本练习,适应中、下等学生的需要。但 仅有基本练习绝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安排综合练习。这一类题,有一点难度,解答它需更多 地用旧知识。最后是发展性练习。难度大,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总之,本节课练习有弹性,要数量上 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三、课堂语言的评价。

不足之处:

课堂的评价语言单一,不够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激励性的平价。有一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个位领导、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帮助下,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内容,《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教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 米 0.10 米 0.100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教师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设计多种有趣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他们充分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溶于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相等,1.70与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观察中归纳,提升,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四、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诸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

2、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第四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单元相关学习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由于知识点多,近一段时间又在进行自主教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 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习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习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 )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

小数和复名数:要求学生先找进率、写出进率,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比如:1208米=( )千米 除以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1000

5.02吨=( )千克 乘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1000

学生练习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

求近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数:8.353 ,该题就是近似数,看十分位的邻居5,要进1,所以是8.4。

(2)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408800000,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408800000=4.088亿。

(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再保 留两位小数。937540000=9.3754亿≈9.38亿。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2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后学习的,学生对于像0.4=0.40等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就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所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如下:

一、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学生从表示的具体钱数;借助方格图,从他们所表示的意义和阴影部分大小;利用数位顺序表等多个角度去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二、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等等。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涂色表示0.5、0.50和0.05这三个小数,然后再比较0.5和0.50、0.5和0.05的大小。让学生发现,从0.5到0.50小数的末尾添上了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从0.5到0.05小数的中间添上了一个0,大小就变了。这是因为5所在的数位就变了,表示的意义变了,小数的大小就变了。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在小数性质中,末尾这个词重要性。

三、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

1、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诸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

2、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3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米=1分米

0.10米=米=10厘米0.100米=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如何营造氛围是我们教研组研究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本节课有几点不足:

①、实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判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我把书本上的例题情境图加入故事去引入,目的是要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整数加零如何变化到小数加零如何变化,孩子们的答案基本在我的课堂预设中,但是在问为什么时,孩子们回答的比较单一,不能从多方去考虑,最后只好我引导让学生们去想想,去说说。

两个例题之后由学生们总结说出规律,即小数的性质,而我在此同时也在黑板上板书了“小数的性质”。为了让给学生们牢牢记住,我让他们齐声读了三遍以及一遍闭眼背诵,接着还问同学们“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啊”,学生们都能指出重要的词。为了检验学生们是否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性质,我还让孩子们举例说说相等的小数和“你认为0.02和0.20这两个小数中的“0”是不是都能去掉?”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整个课堂气氛很不错。最后在练习时,把4改写成三位小数,错误率相对高一些,但是在解释之后整体基本已没问题。

总体来说,我觉得本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也明确,我也尽量少讲,主要将时间留给学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的语言不够精炼,有点啰嗦,时不时会讲“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之类的词,同时留给学生去实践探索的时间也有点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5

教案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含有小数的话,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小数,接着设问:想不想知道关于小数的更多知识?这样简单而直接的导入新课很好,能为探求学习新知留出更多的空间。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主要有三块组成,一是探求活动,二是实践活动,三是在探求、实践之基础上得出两个等式 “0.3=0.30 ”、“ 0.100=0.10=0.1”。再通过让学生对等式的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最后总结出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努力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服务者和帮助者,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其中,我觉得成功处首先在于让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探究为何“0.3=0.30”,他们通过合作、谈论,发现了数种比较方法,全班交流时部分学生说理清楚、表达流畅。再通过比较方法的迁移,学生又学懂了0.100、0.10、0.1也是相等的数,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所在,为后续的发现和归纳性质作了很好的.铺垫。其次在于“巩固练习”第3题的设计,学生通过辨别、比较,对小数性质的内涵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本课的不足:一是前面一课,《小数的意义》学生学得不够扎实,看图填数中,学生知道一个正方形表示整数“1”,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只知道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但不知道用0.5表示;二是练习反馈过程中,部分学生说理表达能力比较薄弱;三是巩固练习第4题由于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学生把数写齐即使是小组合作练习,效果也不尽人意。以后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或许每个同桌,都有自己的办法加以验证。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6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子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我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我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我创设例子这一问题情境时,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出来、找出来。

又采取用动作演示在小数的尾巴后面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活动我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米=0.10米= 0.100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但通过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例在学生第二次验证时,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或许每个同桌,都有自己的办法加以验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7

一、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大胆猜测。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一个多向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萌芽的好办法。由此,在课伊始,利用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猜测揣摩“孙悟空会对沙和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联系旧知,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验证猜测。这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创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通过观察比较,激励自主探索。

波利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生命线。纵观本课,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在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机诱导。如:在验证猜测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方法,并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叠一叠等多种方法证明自己所猜测的“一样长”是可靠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亲历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分析、推理等活动,从而推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经历了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知识过程,而且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8

《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教材中提供了三个例题,分别呈现了“小数的性质的概念”、“化简小数”和“改变小数位数”。其中例题1是核心部分,它主要以长度单位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认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比较大小和小数计算的基础。

1.本节课在导入教学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立即引起学生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引导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2. 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3.结合例题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具体例子应用小数的性质,注意了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情况下可以填上或者去掉0.学生掌握好。

4.这样设计,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9

1、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切实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基于此理念,在设计新课导入时,采用了学生熟知的让学生说出学生尺中一段的长度的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的意识。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数学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推导和概括能力。

3、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与交流。

例6教学,采用分组学习,把如何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交给学生来处理,在学生独立思考分组学习后,教师把讲台让给了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4、首尾照应,教学完整。

通过小数性质的学习,最后顺利解决了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好数学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习的,即使是学,也是学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可见,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例5时,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并经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数的性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不足之处:

课堂中由于本人的语言组织的不够,教学环节不够自然,特别是由于本人的疏忽,课件中还有好几处错误。真如熟语所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恳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0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的化解小数和改写小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全课分为两个阶段:

一、发现规律

课一开始,我利用课本《西游记》主题图引出0。1米、0。10米、0。100米这几组数据,请同学们猜一猜,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发现 0。1米=0。10米=0。100米,从而引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数学情致得意有效的培养。

二、应用规律

第二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性质用于改写小数和化简小数。由于前面对小数的性质的探索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因而在应用起规律来同学们也能得心应手。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把3改写成三位小数上,经过启发,学生都知道要不改变数的大小,必须在3的各位右下角先点上小数点,再添3个零,课末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课,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通过本堂课,我们师生共同分享了彼此的见解和成功的快乐,情感溶于快乐之中,知识溶于成功之中。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较好。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的性质》这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课比较简单,从课堂上学生反映来看,本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从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学的有一下几点想法:

1、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教材。本节课中教材给出的例子是由长度单位引出的,我没有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情景引入,给出了两个商店,商店1买牙刷2.5元,商店2买牙刷2.50元,问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选择哪一个商店,哪一个商店便宜?让学生来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两个商店的牙刷的价钱其实是相等的。从而引出课题。在本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生很有兴趣。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有效的课堂不是教师备的有多好,讲的有多精彩,重点是学生掌握的怎么样,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生成要有一定的灵活的把握。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涂一涂,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教学活动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并且应用到了实处。

本节课经过自己的深刻反思,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首先留给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很少,有部分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了。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讲的很是比较多,对于学生的一些疑惑和不明白的地方过的比较快。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把多数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的探究的过程,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的教学来说明,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首先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题材入手,一方面学生凭借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判断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3元=0.30元,“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与小数的大小的关系。

在“试一试”中,“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个0、两个0,小数依然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经验,学生能发现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为总结概括小数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认知准备。也为应用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自己制小标签,则是让学生联系了数学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的价值。本课在练习中,通过正误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利用米尺图和正方形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自行得出相应的数,然后全班交流这些数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没有再去做重复的工作,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把小数点后的零去掉,不改变小数的大小。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小数性质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有些语言还是过于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上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在本节课教学教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认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终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尊重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学生从表示的具体钱数;借助方格图,从他们所表示的意义和阴影部分大小;利用数位顺序表等多个角度去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2、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等等。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涂一涂,画一画,量一量等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

3、基于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尝试从生活素材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例如,选取超市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经常看到的标价牌上发现小数的一些特征,在验证小数的性质是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也是根据0、3和0、30所表示的具体钱数来验证。

这样设计,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吸取上节课的教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方式,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慢了教学脚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会说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的表述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一些环节的修改也使我的课有了较为清晰的条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感觉,这节课比上次的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1)个别环节处理不当,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性质后可以先讲授小数的改写,因为小数的化简其实也是小数改写的一部分。

(2)练习设计不合理,没有体现出层次性。

(3)板书不够直观明了。比如让学生观察2.5=2.50,3.00=3,0.1=0.10,0.5=0.50这四个等式的时候,应在等式上画几个弧线,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出变化的规律。板书应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5

《小数的性质》意在引导学生在探究比较大量材料的前提下,寻找不同数位小数之间的关系。本堂课,我也试想在课堂上还充分时间,给予学生小组合作,自己研究。但是随着课堂的演进,一切超出了我所料。

回顾整堂课,就着备课本的教案以及课件,我先提问学生,2.50元是否等于2.5元。学生兴趣高涨,立刻举手表示自己的理解。面对学生积极的情绪,我不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改变将此作为“引子”的教学设计为教学实例展开讨论。学生提出:2.50元表示2元5角0分,2.5元表示2元5角,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所以2.50元和2.5元可以用等号连接。也有学生表示,结合数位顺序表,2.50元中的2.50表示2个一,5个十分之一,0个百分之一;而2.5元表示2个一,5个十分之一,单位相同数字表示的意义相同,所以二者可以用等号连接。现在回想学生当时的说法真好。

接着,我问,像“2.50元=2.5元”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出几个吗?班级里一个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上课举手总是分外积极的男生,第一时间兴奋地举起小手。出于考虑这样的问题,不难,我请他来回答。学生提出“4.30=4.3”。我问,同学们,这样的两个数字相等吗?没有了单位名称的帮助,学生迟疑了,有人说不相等,有人说相等。于是,我赶紧切入主题,给出今天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习了这堂课后再来解答。

然后我引入例题,激发学生思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相等吗?”我想按着教材的提示,学生应该会去考虑将0.1米化成1分米,0.10米化成10厘米······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依旧停留在计数单位上,之前的学习,以米为单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分米,第二位是厘米,第三位是毫米,后两位是0,就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其实都是表示1分米,似乎停留在此处乐此不疲。整个年级68名学生竟只有一个学生想到了将其转化为不同的小单位来思考。面对学生死寂的氛围,我有些纳闷。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状况,在学生迟迟联系不到单位之间的转化之后,我心里干着急,但又实在想不出该如何引导他们往书本的提示的方向靠拢。最后万般无奈之下,我语:“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想的?”屏幕上出示了,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我指着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问学生,这三个之间的大小是什么关系,令我大为吃惊的是,两个班学生都想到的是三者之间的进率。那一刹那,我想为什么当学生看到两个有着联系但不同的单位名称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竟是他们之间的进率呢?难道是我平常提到的次数太多?尽管之后课堂还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心里一直很难受。总感觉这堂课不应该呈现如此惨淡景象。

综观课前课中,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必须得承认自己在课前备课所花时间还不够多;如,在讨论三个长度的大小时,教参就指出,“可以启发学生想:0.1米、0.10米、0.100米各是几分之几米?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来表示?并分别在米吃上指出其长度”我想事先自己做足了准备,不至于有手足无措的慌乱感。其次,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还需锻炼,学生学情了解不多。

合格老师的道路,其修远兮,吾将且行且珍惜!

第五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刘换琴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的教学来说明,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三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讨论、验证、想象,让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首先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题材入手,学生凭借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冰激凌的价格2.5元=2.50元,“知其必然”。同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1米=0.10米=0.100米和0.3元=0.30元,“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体验,使学生感悟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与小数的大小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例三和例四的学习我交给了全班同学并由小老师引领同学发现问题,结果很令我满意.,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表达着他们对数学学习个性化的体悟与创造,每一次小小的补充,都见证着他们数学经验的蕴育和理解能力提升。

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并达到拓展提高,练习上我设计了“小包公断案”和 “闯三关”,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

这一节课的教学结束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一贯的教学行为,真得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的深度上追求不够。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必须要有学生熟悉的有趣味的学习素材作为媒介。“当小老师”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有多重要。教学中如何为学生铺路搭桥、穿针引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载体和学习媒介?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勤于思考,挥起奋进之鞭,扎扎实实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下载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合集(15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是很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教......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姜晓妍 我今天讲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本节课的目标是利用旧知来发现规律,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运用小数的性质正......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桂平市大洋镇寻欧小学 韦钦源3061042 2015年3月31曰,星期二,上午第1、第2节是四年级(1)班数学课,我按照教学计划,新授课《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是小学......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

    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子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

    四年级《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一瓶饮料:甲商店标价为3.00元,乙商店标价为3元,哪家商店便宜。得出3.00元=3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小数的性质。接着通......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第34~35页的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二.教材解读:本课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探索小数的性质。例5先通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