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地球教案
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出示地球图片)
你对我们的家园有多少了解呢?(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相机鼓励、表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学完后,你会增长见识,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
齐读课题:美丽的地球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3-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1、学生交流。
2、师适时总结板书:颜色
年龄
地表有大量的水
自转和公转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出示课件:
自主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自己喜欢的方面,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旁边,个性表达。
1、学生边读边批,师巡回检查。
2、交流个性见解,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总结归纳使用的说明方法。
3、适时指导有感情朗读,相机点评。
(一)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
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当宇航员从太空中俯瞰我们这颗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的行星时,当月球上的摄影机拍下一轮巨大的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时,我们都会为眼前的景象怦然心动。这就是我们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这就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地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
a、指名读,适时指导。
b、配乐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练读。
c、结合本段中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师范读,引导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有感情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小结: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啊!(1)想和宇航员一道去太空看看我们这位母亲么?(播放课件)(2)你想说什么?
(3)谁能用朗读再次让我们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配乐朗读)
(二)认识地球的大小
过渡:多可爱的地球母亲啊!你知道她有多大么?
(1)
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只有6300多千米
(2)
你觉得她大么?
2(3)我们来看看群星璀璨的太阳系中的地球到底大不大。
(播放课件)
(4)现在你觉得地球母亲大么?在浩瀚的宇宙中,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地球真的只像一叶扁舟。出示课件:一叶扁舟
你觉得她还像什么?(沙漠中的沙砾,大海中的小鱼、、、、、、)还让你想到哪些词语?(渺小、微不足道,沧海一粟)
(三)感受地球的无私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可她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了哪些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等)
水资源
森林资源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过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慷慨无私,可她却一度让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发出这样的慨叹。出示课件: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四)感受地球的唯一和易破碎
过渡: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她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而她却承载着65亿以上的人口,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但是今天,就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出示课件:图片
过渡: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组令人沉痛的数据吧!
出示课件: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60多种动植物灭绝,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
四、升华感情,深情呼唤 ㈠练习说话
过渡:看到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你想对我们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学生随意表达,师给予肯定与赞赏。
1、联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并总结主题。
适时板书:唯一的家园 ㈡总结升华
是啊,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让我们为地球母亲拭去脸庞的泪水吧!从1970年开始,每年的4月22日就被命名为世界地球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地球的行列中去,让我们也成为其中一员吧!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三)广告语:
举人类智慧 树环保宏业
背水一战 根治污染
地球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悔恨的眼泪 播种绿色 编织美丽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维护生态平衡 治理环境污染
(四)作业:
第二篇:美丽的地球
美丽的地球
[主持人
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
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
[主持人
我们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地球上,但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回答?
希望下面的电视片能帮我们回忆起零碎的知识,并且增进一些对地球的了解。
解说词
当宇航员从太空中俯瞰我们这颗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的行星时,当月球上的摄影机拍下一轮巨大的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时,我们都会为眼前的景象砰然心动。这就是我们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这就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
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这个难题曾经考验过许多科学家的智慧。有人想出用沉积岩形成的时间来测定,有人主张用海水含盐浓度的增加来推算,而最精确可靠、量程最大的宇宙计时器,显然要数放射性元素的蜕变了。放射性元素衰变一半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它不以外界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为转移。例如铀235,每隔4亿5千万年就有一半变成铅与氦,钍232的半衰期是13亿年,而铷82的半衰期则将近50亿年。从这些同位素和他们衰变产物的相对浓度中,我们测定出地球最古老的岩石-西格陵兰片麻岩已有38亿年的历史。但这显然还只是地球从“天文时期”进入“地质时期”前后的时间。根据对月球岩石和太阳系陨星的测定和比较,我们地球的高寿应该是46亿岁了。
古人发现远处船舶的桅杆总是最先露出和最后隐没,日月星辰总是从地平线一边升起另一边落下,在月食中遮蔽月面的影子又总是一弯弧形,便猜想到大地可能是一个圆球。今天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8公里。这是个恰倒好处的尺寸。有人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公里,北极到地心比南极到地心远15米,便把地球比做一只梨。其实,这些微小的不规则之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的扁率仅为300分之一。从太空看去,它仍然不失为一个相当标准的圆球。
在我们的火箭已经飞出太阳系的时候,我们的钻头却最远只能钻到脚下12公里的深处。这便是“上天有路,入地无门”的现实。但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却能如同用B超探测内脏,披露出地球深处的许多秘密。地球是从均匀的球体逐渐演化成四个同心球层结构的,即内核、外核、地幔与地壳。固体内核的密度为水的13倍,温度为摄氏6000多度,压力达370万个大气压。根据计算,这种状态下存在的物质只能是铁。而落到地面的铁质陨石作为解体行星的残片,也恰恰印证了地球内核由铁和镍构成。地球外核的成分虽然也主要是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但却为流动的液态。大约3000公里厚的地幔主要由橄榄岩构成,在高温高压下处于固态或半流动粘稠状态。薄薄的地壳则平均只有33公里厚,上部是花岗岩,下部为玄武岩。海洋中最薄处仅有5公里。当地壳的有些部位发生裂缝,地幔上部炽热的熔岩喷涌而出,这便是火山爆发了。
地球70%的面积被海水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30%,上面还布满了河流与湖泊。循名责实,把地球称为水球也许更为恰当。如果按化学元素的含量来排序,那么,铁、氧、硅、镁大概能算构成地球90%以上物质的四大家族。
1912年,卧病在床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凝望着墙上的世界地图,一个伟大的思想火花突然照亮了他的视野。欧洲的西海岸和加拿大的东海岸,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虽然隔着大西洋遥遥相望,但轮廓线竟如此地相似和对应,如果拼接在一起几乎能完全吻合。魏格纳勇敢地提出了大陆飘移学说。他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原本是连在一起的,称为联合大陆或泛大陆。为了给自己的理论寻找充分的科学根据,魏格纳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考察。1930年,在他50岁生日的第二天,不幸牺牲在格陵兰岛的冰天雪地中。
然而,大陆漂移学说却一度被人们视为荒唐的臆想而饱受嘲讽。坚实的大地难道能象解开缆绳的木筏一样随波逐流,象七巧板一样任意拼装吗?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学说建立,古地质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的许多证据纷纷提出,魏格纳的理论才得以东山再起。此后,科学家们整合了各种孤立散乱的观察和发现,用统一的版块构造学说描绘出了全球动力学的清晰图景。原来我们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为六大版块,即亚欧版块、非洲版块、美洲版块、太平洋版块、印度版块和南极洲版块。地幔物质的对流如同巨大的传送带,运载着版块缓缓移动。版块之间的相互碰撞、错动、拱抬与张裂,形成了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山脉、峡谷、断层和海沟。雄居世界之颠的喜马拉雅山,便是印度版块向亚洲版块冲撞挤压后隆起的巨大褶皱。山上那些沉积岩和三叶虫、海葵、石菊等水生物化石,都向我们诉说着2000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古地中海。而地震则是版块推挤中产生应力的释放。不过,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版块之间会象碰碰车那样撞来撞去。事实上,大陆漂移的速度比我们的指甲生长还慢。但亿万年后,这些微小变化的积累却会让世界地图面目全非。
地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同样困扰了科学家许多年。真正第一个给地球过磅的人是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1798年,他用扭秤法测定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所算出的地球质量很接近于今天公认的60万亿亿吨。无处不在的万有引力,使行星在自身重量的压力下必须保持各方向的平衡。于是球体就成了一切庞大天体的稳定外形。在地球上,巨大剪应力使所有山峰的高度都不可能超过11千米。而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则让地球赤道部分略略鼓起。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一艘欧洲的货船抵达赤道附近的非洲码头后,发现原封未动的货物少了十几吨。这桩“失窃案”令侦探人员一筹莫展。后来才发现是万有引力开的玩笑。地球上一切物体的重量,都是地球中心的引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赤道比高纬度地区距离地心远,自转的线速度快,这船货物的“蚀秤”就在所难免了。根据计算,两极地区的重力要比赤道附近大0.53%。
地球引力如同一条无形的锁链,把我们牢牢栓在地面上。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曾写过一种大炮,能把人发射到月球上去旅行。那时他还并不知道,火箭的速度只有达到每秒11.18公里才能挣脱地球引力。这便是地球上的逃逸速度。领会这一点,有利于理解地球上大气的状况。事实上,如果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于逃逸速度,我们的行星将无力吸引住它们而只能任其跑个精光。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和他们的绝对温度成正比,和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的。今天,我们地球的引力和温度,能够绰绰有余地抓住氧和氮的分子。至于飘到几百公里高空的氢和氦,则只能随他们开溜到太空中优游逍遥了。不妨设想,如果地球质量小一些,那么我们的空气将变得不胜稀薄,甚至不复存在。如果地球质量大一些,也许就留住了氢和氦并生成大量甲烷,使我们的空气变得完全无法呼吸了。
今天的大气早已经不是地球诞生时的第一代大气。地球几十亿年地质活动和生命活动共同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最佳配方:21%的氧,78%的氮,1%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数千公里厚的空气海洋底部。应该深深感谢原始海洋中无数代绿色海藻光合作用的卓著功勋。是它们把浓重的二氧化碳吞噬殆尽,并为地球上生命大潮的涌动准备了必要条件,那便是富氧气圈的形成。美国著名科学家萨根说:“地球上的天空是用生命换来的。”还应该知道,大气虽然只占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但却阻挡了来自太空的陨石撞击,维持了地球适宜的温度,以水蒸气的分压,确保了地面上的游离水不被蒸发干净,并用20-60公里高空的臭氧层滤掉了足以杀伤生命的太阳紫外线。这便是我们今天为什么对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忧心忡忡的原因。
[主持人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幅地球简略的画像。但地球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不仅在绕着地轴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也不是孤立的,它和太阳、月亮都有着十分紧密和复杂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在运动中,在和太阳月亮的关系中进一步认识地球。
(采访:四季,潮汐,日食,月食)
[主持人
为什么会有四季轮回?为什么会有潮落潮起?为什么会有日食月食?还有很多很多的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继续看看地球的故事。[电视片解说词
我们的地球象一只陀螺,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于是,我们便有了白天黑夜的轮番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从巴黎国葬院的穹顶上悬挂了一副67米长的绳索,下面吊着一个28公斤重的摆锤。随着每一次摆动,地上巨大的沙盘便留下摆锤运动的痕迹。令观摩者们相顾惊诧的事情发生了。这只大摆没有始终按一条直线来回往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摆动的方向偏转了很大的角度。傅科宣布说:“我们看到了地球的转动。”假如这个实验搬到北极去做,傅科摆一昼夜便会转过360度。而在赤道上,摆动就不会发生偏转了。
人们还发现在北半球,南北方向的河流更多冲刷右岸,南北行驶的火车更易磨损右侧的铁轨,南北发射的炮弹也会向右发生微小偏移。而在南半球则情况正好相反。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科里奥利力。地球不是一个惯性系,自转的时候,赤道的地面24小时要走完4万公里的大圆圈,而极点的地面却没有动。地球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旋转半径的差,便是造成科里奥利力的原因。大气的流动也不能超越这一影响。当赤道的空气被加热上升,造成永久的低气压带后,回归线附近高压带的空气便向赤道流动,并受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发生东西方向的偏转。于是在赤道以北形成东北风,赤道以南形成东南风。这种吹彻全球的万里长风曾鼓动麦哲伦和哥伦布远航的船帆,由于它恪守信用,千古不变,所以被叫做信风。当然,科里奥利力只能在大尺度和长时间里才会显示出微弱的影响。我们无须担心在田径场上由北朝南奔跑时会偏离方向。
除了自转以外,我们的地球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沿着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绕着太阳公转。走完大约10亿公里的一圈路程要花365天又6小时。于是地球上便周而复始跨进了新的一年。
烈焰喷薄的太阳仅仅把22亿分之一的光热投射到地球上,但这对于我们的行星已经足够了。每平方厘米1353瓦,我们把这一高空测出的单位面积垂直辐射能叫太阳常数。太阳是“地球发动机”永不熄灭的“锅炉”,提供了大气运动、水循环和万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能量。我们从事农业活动,其实是在利用植物做媒介收获阳光。而地下埋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则可以看作地球生命亿万年间制造出来的“阳光罐头”。没有太阳,生机盎然的地球将变成冰冷死寂的世界。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寒暑交替,春去秋来?其中的玄机和奥妙,原来尽在于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夏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便是四季的由来。我们把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北回归线,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南回归线,意思是太阳的直射到此为界,然后便开始掉头转向,打道返回了。而北极圈、南极圈则会有半年时间照耀着不落的太阳,另外半年陷入漫长的黑夜。由于地球绕日轨道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有研究者认为,以数万年为周期的地轴变化和日地距离的叠加效应,可能是地球上冰川时期形成的宏观原因。
除太阳之外,没有哪个天体对地球的影响比月亮更大。千百年来,美丽的月轮一直是神话创作的素材和诗人灵感的源泉。但实际上,这座“广寒宫”却是个十分枯燥乏味的地方。月亮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有38万4400公里。半径1737公里,面积不及亚洲大,质量是地球的81分之一,引力也只有地球的6分之一。月亮上的逃逸速度仅为每秒2.38公里,因此根本无法留住自己的大气。亿万年间,长驱直入的宇宙流星轰击着毫不设防的月球表面,因为没有空气和水的活动去风化和抚平,那些疮痍满目的陨石坑至今仍保持着碰撞时的模样。我们称为“月海”的较暗区域是低洼而开阔的平原。33000多个环形山是月球表面最醒目的地形特征。
月亮无疑是第一个让我们有了多星球概念的天体。有人猜测它是被地球抓来的“俘虏”,有人认为是从地球身上甩出去的,并言之凿凿说太平洋的凹陷便是留下的“疤痕”,应将月亮视同地球的“第八洲”。而更合乎科学的解释,月亮和地球应该在太阳系诞生中同时形成。当然,按照主星和卫星通常的尺寸比例,月亮的体积有些过大了。倒不如把月亮看成地球的伴星更为恰当。实际上,地球和月亮是互相围绕着共同的质量中心旋转的地-月系统。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应该是地-月中心的轨道。至于地球自身行走的路径,则是一条起伏很小的波浪线。
每当我们看到排山倒海的潮水滚滚而来的时候,便会惊叹大自然磅礴的力量和微妙的机制。潮汐便是月球引力最直观而生动的演示。我们很容易懂得地球靠近月亮的一面受到引力最大,中心部位次之,而背向月亮的一面最小。这个引力差趋向于把地球挤扁和拉长。于是,向着月球的一面和背着月球的一面便同时鼓起两座水丘。由于地球的自转,这两座隔球相对的水丘追着地-月间的连线不断移动,潮汐便产生了。质量大得多的太阳由于距离遥远,起潮力只有月亮的三分之一,当日、月和地球处于同一直线时,叠加效应会使潮高出现极大值。其实作为弹性体,地球的岩石圈也有固体潮。不过形变的幅度不大,“潮峰”只有70厘米左右,平时不易被感知和觉察。还有大气圈因潮汐作用而引起的流动和压力变化,则被淹没在原因复杂、丰富多采的气象活动中了。
潮汐作用对地球最深刻的影响在于,海水流动的摩擦,对海岸的冲击,岩石圈的形变,都阻碍着地球的自转,起着一对“刹车片”的作用。尽管这一力量十分微小,只会使地球的自转在10万年里减慢2秒,但我们却不得不又一次惊叹长长的“时间杠杆”撬动的结果。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9小时,一年有800多天,6亿年前的每昼夜是20小时,一年440天。海底珊瑚虫的化石生长线留下了古代的时间刻度。遥想当年,比今天高得多的巨潮扑向海岸,地球生命从海洋摇篮登上陆地显然得力于潮汐的催发和运送。而远古月亮比今天离我们近得多。伴随着地球自转减慢,月球也遵循角动量守恒的规则,以每年3厘米的速度渐行渐远。反过来,地球在月球上引起的固体潮同样带来月球的“自转失速”。直到月亮永远将一面朝着地球才告稳定。说到引潮力也会使地球永远以一面朝向月亮,那还需要至少几十亿年时间。
让我们祖先一代代备受惊吓的天文现象,也许莫过于日食和月食了。当好端端的一轮红日朗照中天的时候,突然被什么东西“吃”成了一弯月牙甚至全部消失,的确足以让人类大起恐慌。其实这不过是日、月、地三者运动中产生的遮掩现象。太阳的直径虽然比月亮大400倍,但距离却远400倍。因此在天幕上的视角直径都是0.5度。月亮作为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总会拖着自己长长的影子。如果说“一叶障目”可以“不见泰山”的话,当月亮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直线上时也会挡住太阳的光辉。在地球上,月亮本影掠过的地方就会看到日全食,半影所及的区域则看到日偏食。如果月球本影的尖端达不到地球表面,它延伸而成的伪本影扫过之处就看到日环食。同样,当月亮走到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并全部或部分钻进地球的本影中后,就发生了月食。如果月亮只经过地球的半影,便出现半影食,它只会减弱月光的亮度,因而不易为人们所觉察。
对于地球上某一个具体地方来说,日食现象并不多见。但从全球范围看,每隔18年就会有43次日食。古人已经懂得推算日月食的发生,今天对日月食的长程预报早已达到了高度精确的程度。
打从华夏祖先发明指南针的时候起,人类便知道利用地磁来确定方向了。我们的地球究竟是怎样变成一块大磁铁的,科学家作了多种解释。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地球的高速自转与核心流动的铁镍物质形成电流回路,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然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成磁能,于是产生了大地的磁场。多亏疏而不漏的磁力线对地球起着屏蔽作用,把许多有害射线束缚在“范艾伦带”使其不能到达地面。南北极地区美丽的极光,便是被偏转的带电粒子轰击高空大气所点亮的最壮观的霓虹灯。古地磁考察表明,地球南北磁极过去曾发生过多次游移和颠倒。大洋中脊两侧岩石在冷却中固定下来的磁性分子,为不同地质年代地球磁场方向交替变化留下了确凿的物证。
[主持人
我们讲了这么多地球的故事。对地球了解得越深,就会对她越加热爱和珍惜。
地球确实得天独厚。它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无论对地球的尺寸、质量、自转速度、自转倾角、与太阳距离等任何天文数据稍加修改,就会使今天的世界秩序、气候模式完全改变和乱套,带来不可设想的后果。
幸运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这块微小绿洲上,当人类终于认识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光明前途和希望的物种。
我们将和几十亿年间大地海洋孕育出来的无限生灵一起,共同乘着地球号宇宙飞船,继续奔向无尽的航程!
第三篇:美丽的地球演讲稿
2011-05-0
3美丽的地球演讲稿美丽的地球演讲稿
没有最佳答案
美丽的地球,我的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个人的脸庞,明媚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的心灵,美丽的地球演讲稿。可是谁能忘记新春时节南方遭遇的一场持续低温的雪灾冻灾,交通瘫痪,电网损毁,作物受冻,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没有了节日里应该有的欢乐心情。据有关气象部门报道,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而人类对自然界的无情的破坏又是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又一次报复。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我的姑娘…
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美妙有歌声!
是啊!谁不热爱这首歌中描绘的如此天然美好的一幅画面呢?但现在它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只能留在人们美好记忆里。
腾格尔歌唱的《天堂》是离我们最近的内蒙古自冶区大草原,可是由于过度放牧,草原严重退化,素以水草丰美著称的全国重点牧区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积分别达23%和41%,鄂尔多斯草原的退化最为严重,面积达68%以上,昔日蓝天白云下的广褒绿色草原变成了灰黄色的荒漠和沙漠。前几年春季暴发的沙尘暴基本上是从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的沙漠地带发起的。又是一年春来到,沙尘暴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你会感受到吗?你不会忘记吧!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古代是黄土高原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商朝时期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面积曾高达50%以上,那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南方的竹子曾经生长在我们黄河流域。正因为地肥水美才有六朝古都--西安的建立,但是,经过了几千年来人类对它掠夺式的开发,现在你抬眼四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大风从坡上刮过,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首苦涩的“歌”。
你听说过楼兰古国吗?楼兰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天新疆的罗布泊以西的地区。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周边有着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人们在清澈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楼兰古城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演讲稿《美丽的地球演讲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之一是人类对自然生存环境的破坏,生态失衡,气候恶劣,沙漠向绿洲逼进,地下水位下降,神秘地从人类社会中消失。如今你只能在黄沙底下看到楼兰古城的遗址。
昔日的故事今天可能会重演。在陕北榆林地区的毛乌素沙漠,昔日曾经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的变迁和战乱,使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曾流传有“榆林三迁”的故事。今天的黄沙还在继续吞噬农田,肆啮房屋。如果我们不爱护、不治理自已赖依生存的环境,也可能在若干年后只能在黄沙下面看到我们生存的遗迹了
我们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多年的水泥重点骨干企业,200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60家水泥企业之一。在为我们公司荣誉感到骄傲的同时,可要知道我们公司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排污大户,我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节能减排是我们公司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大树在哪儿呢?绿草在哪儿呢?清澈的河水在哪儿呢?只有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竟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现在你听说过臭氧层空洞、酸雨、大气变暖、气候异常,物种灭绝、水土流失、草原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源变质、能源危机、有毒废弃物等等的字眼吧?将来你又会听到什么新型的字眼呀!也许会听到太空人在说:噢,地球不再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
大自然已经对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报复,而我们却又执迷不悟的继续破坏生态环境,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以虔诚的声音向所有的国家政府、机关团体,企业公司,团体个人呼吁:少向大自然一点索取,少向大自然一点排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
我们不能仅仅是呼吁,更应该做的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我们能做到的很多,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如果你每天都弯腰去拣地上的一张纸,你走过的路就会多一份清洁;
如果你把一个塑料袋放在垃圾箱里,就会少一点白色污染;
如果你把家里嘀嗒的水笼头拧紧,就会少向自然界索取一点水;
如果你在白天随手把家里的电灯熄灭,就会少浪费大自然的一点能源;
如果你拒绝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一次性纸杯,就会对绿色的森林多一点爱护;
如果你步行去上班或者乘公交车不驾自家车,就会向大气少一点排放;
如果你爱护脚下的绿草和身旁的小树,就会为自然环境的和谐多一点贡献;
如果你
大家都动起手来吧!
请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gr;lsjkgfjdhkjkjkldgjhklgjhgf
第四篇:第二课+美丽的地球
第二课 美丽的地球
教材分析:欣赏《装扮蓝色的地球》、《拯救地球》,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欣赏《装扮蓝色的地球》、《拯救地球》这两首歌曲从内容上、形式上完全不同,但都是在围绕着“美丽的地球”这一主题而进行。众所周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来保护它!第一首歌《装扮蓝色的地球》是一首合唱歌曲,曾在多次公益性演出中、合唱比赛中被广为传唱。歌曲的旋律活跃、有弹性。从给我们的材料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歌词给我们深刻的寓意。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唱出小鸟、春风、蓝天、鱼儿等等那种对蓝色地球的渴望!从中更深刻地表现出:地球,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呵护!
《拯救地球》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形式上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杰克逊的歌曲一直被我们认为应该是在流行乐坛上驰骋,但没想到如今却走进了我们们几乎没有谁能听懂。但是这首歌曲我们却可以从它的旋律中听到那种渴望和平的心声!
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是一首节奏明快,活泼跳跃的儿童歌曲。此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A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1至4小节与5至8小节的节奏完全重复,形成并列的乐句关系。第二乐句的前两小节旋律是第一乐句前两小节的下方四度音的严格模进,而后两小节的旋律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与变化。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
《拯救地球》
表演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教学总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初步唤起学生建立地球村的意识,并付诸于具体行动。
2、过对比欣赏,感受、辨别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变化。
3、够准确演唱二声部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第一课时:欣赏《装扮蓝色的地球》《拯救地球》
第()课时
累计第()课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欣赏《装扮蓝色的地球》《拯救地球》 教材分析:
1、《装扮蓝色的地球》是一首合唱歌曲。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是一首三段体的合唱歌曲,4/4拍,整首歌曲活跃、有弹性。歌词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的创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歌词简单明了的表现出保护地球的共同愿望,唤起人们渴望和平、保护自然、建设家园的美好情感。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生动饱满,旋律清新流畅,起伏跳跃。从音响资料来感觉应该是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欢快、跳跃。表达出演唱者的那种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二乐段节奏较第一乐段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节奏更加舒展,深情的表达了世界万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乐段又恢复了第一乐段的跳跃,但从歌词的内容上来分析以及歌曲中象声词“丢”的运用,更生动的表达了演唱者决心装扮蓝色地球的美好心愿。
第一段共有两个大乐句。每一乐句有三小节组成,其中前两小节以二度模进的形式出现,每一小节后的一拍休止,让歌曲变得更活泼、跳跃。四个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及后八分符点节奏的使用,体现出乐句结构规整,节奏疏密相间,旋律起伏婉转、流畅,给人以明朗、清新的感觉。
第二乐段较之第一乐段有着明显的不同,节奏更加舒展,情绪更加抒情,歌词以叙述的口吻表达出不同事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乐段高音出现,一下子使音乐的色彩变得更加明亮,情绪激昂,表现了出保护地球的共同愿望,唤起人们渴望和平、保护自然、建设家园的美好情感。
2、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拯救地球》是一首外文歌曲,是著名的歌星迈克.杰克逊创作并演唱。整首歌曲赋予成人化,寓意很深刻,耐人寻味。歌曲的一开始就以徐缓的速度把我们带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紧接着又出现了生活中孩子们玩耍的声音,更给我们一种迫不急待想聆听的感觉。使我们每个人对现实生活环境和未来的生活产生丰富的联系和想象。但是因为《拯救地球》这首歌曲,是外文歌曲,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接触的很少,再加上歌词的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只作为简单的了解。通过聆听,初步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与前一首歌曲不同情绪特点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全世界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这两首歌曲从内容上、形式上完全不同,但都是在围绕着“美丽的地球”这一主题而进行。众所周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来保护它!第一首歌《装扮蓝色的地球》是一首合唱歌曲,曾在多次公益性演出中、合唱比赛中被广为传唱。歌曲的旋律活跃、有弹性。从给我们的材料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歌词给我们深刻的寓意。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唱出小鸟、春风、蓝天、鱼儿等等那种对蓝色地球的渴望!从中更深刻地表现出:地球,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呵护!
《拯救地球》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形式上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杰克逊的歌曲一直被我们认为应该是在流行乐坛上驰骋,但没想到如今却走进了我们们几乎没有谁能听懂。但是这首歌曲我们却可以从它的旋律中听到那种渴望和平的心声!
总之,两首欣赏作品,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同一个音乐情感,同一主题内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变化,从而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音乐内涵。教学目标:
1、对比欣赏两首歌曲,唤起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和平、环保)
2、通过聆听歌曲,对两首歌曲的情绪特点和音乐要素进行简单的比较对比两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节拍特点、情绪变化。
3、聆听音乐,畅谈自己对“保护地球”的实际行动。提出如下具体目标: 情感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突出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的联系,表现了人与地球的人文主题。通过不同题材、体裁的歌曲和乐曲,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盼望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迫切心情。理解“世界需要一个共同的家园”这一主题。体验目标:
在教学上,要求学生通过演唱和欣赏,能够感受和理解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不同艺术效果,体验不同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技能目标:
在歌曲演唱上,应该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示学生用自豪、有弹性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感。教学思考:
《装扮蓝色的地球》《拯救地球》
1、结合歌词,引导学生想象歌词所描绘的情景、意境,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所表达的意境。
2、通过听(视)唱或演奏歌曲旋律,感受乐曲旋律的重复与变化,了解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和结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练习)
3、两首歌曲一同欣赏,谈谈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不同感想。
4、倾听两首歌曲在节拍和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5、在拓宽方面,可以选择与此歌曲比较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或演唱。
补充教材:拯救地球》、《同在蓝天下》、flash动画《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感受两首歌曲所表达的共同主题。“世界需要一个共同的家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二:教学导入
谈话:“孩子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
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的资料并谈谈自己生活的经验,相互交流,讨论。三:欣赏教学
1、“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歌曲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放录音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提问: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分析歌曲的特点。(从演唱形式、乐段、节奏等方面。)
1)初步聆听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可以分成几部分,节奏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合唱歌曲,两段体,节奏很欢快,运用了很多象声词。)2)再次聆听:
继续探讨:从歌词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3)集体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用到的拟人手法,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我们再来听赏歌曲《拯救地球》。
提问:看看和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放录音。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
4、小组相互讨论,并说一说这两首歌曲的异同。分小组汇报。师总结:“这是杰克逊演唱的一首外文歌曲,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但是我们从简单的几句歌词可以理解歌曲的中心内容。四:课堂延伸
“今天,我们听了两首不同国度的歌曲,但都是为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还有很多这样的歌曲,来呼吁我们都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献出我们每个人微薄的力量。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画面:播放flash动画《同在蓝天下》,欣赏并谈感受。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这节课,聆听了这么多关于保护地球的歌曲,那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2、小结:让我们都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爱护我们的家园,用我们的双手装扮我们美丽的地球。板书设计:
《装扮蓝色的地球》《拯救地球》
相同点: 不同点:
“世界需要一个共同的家园”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第()课时
累计第()课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2、欣赏合唱《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整首歌曲节奏规整,旋律较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旋律轻快活泼,充满了自豪感。其中第一乐段是以齐唱的形式出现,有两个大的乐句组成,而且两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似,只是在第七小节稍有变化,有一个前八分后十六的节奏变为连个八分音符,但音高没有变化。第二乐段部分的出现,使得歌曲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主旋律主要使用了前八分后十六的节奏和后符点节奏,以及二声部歌词中“啦”这个衬词的从始至终的伴唱,加上顿音记号的出现和演唱,让歌曲显得的更加富有跳跃性和童趣性。加之第二乐段频繁的使用了“4”和“7”两个音,在演唱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与前一乐段使用的五声音阶在旋律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感受歌曲真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流畅的演唱曲谱。
艺术目标:通过欣赏合唱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使学生初步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效果,感受声音的和谐美。教学思考: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这是一首内涵较深刻的儿童合唱歌曲。在教学时,要抓住音乐本身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挖掘,以达到理解作品的目的。听赏: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能够划分出歌曲的段落。感受前后两个乐段的情绪变化。
学唱:对比前后两个乐段的节奏、节拍特点,体会演唱者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第一乐段节奏跳跃,节拍以四四拍为主,歌曲以叙述的口气表达出演唱者那种无比自豪的心情。因此,演唱的比较轻快。第二乐段节奏紧凑,使音乐旋律更具有推动性,演唱者的情绪更为激动,歌颂性比较强。
情感处理:引导学生根据歌曲中的不同情绪,选择恰当的演唱方法(连贯、弹跳)来表现歌曲。对比前后两个乐段由于速度的变化而带来的情绪的变化。
个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演唱形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拓宽思路:借助于其他艺术形式或文学作品丰富学生对这个主题的认识,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这是一首内涵较深刻的儿童合唱歌曲。在教学时,要抓住音乐本身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挖掘,以达到理解作品的目的。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感受、聆听、演唱深刻的感受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更重要的人文主题。(保护地球)
教学难点:
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演唱衬词“啦啦啦啦”及后十六节奏音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优美的风景画(出示课件1)配音:同学们,我是地球妈妈,我有许许多多的儿女,看吧,清山、绿水、蓝天,还有小鸟在林间飞舞,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但是,由于各种人为的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我苦不堪言。(出示课件2“地球妈妈在哭泣”。)
2、板书课题。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唯一的生存环境,我们要保护她、热爱她。
三、学唱曲谱
1、学习歌曲曲谱
1)弹奏曲谱,请学生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感受出歌曲 2)随琴视唱。师生共同讨论曲式结构、拍节、旋律、音调等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4/4拍、第一乐段旋律音调比较平稳,第二乐段一开始节奏紧密,4和7音频繁出现)。
3)请学生视唱第一乐段,分析第一乐段乐句间的关系,4)有指导的视唱第二乐段。
体验、感受这个乐段乐句间的关系,以及情感的起伏变化,5)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乐谱,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曲式结构、拍节、旋律、音调等特点,谈谈这两个乐段间的不同?
2、学习歌词:
1)学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分乐段练习演唱:
3、通过练习舌尖轻巧、快速的弹动,引导学生唱好同音反复
揭示歌曲的音乐要素,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表现对歌曲期盼优美环境的愿望
重点练习:用轻快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强调控制声音,注意相互倾听,要唱的和谐、欢快、感人。
4、完整的演唱歌曲,提示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5、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有感情的演唱。
(小组学生讨论可以用哪种演唱形式演唱:领唱、齐唱等,表达期盼优美环境的愿望。)
6、学生随光盘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欣赏合唱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还有一种演唱形式那就是合唱的形式,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1、听合唱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思考:听了合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和声效果)教师小结:合唱歌曲比单声部歌曲在表现音乐作品上更丰富了,感人了,更能表达出人们盼望优美环境的愿望。)
2、复听歌曲(看合唱曲谱)
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感,感受和声部分歌曲的和谐美。
3、随音乐伴奏轻声演唱歌曲感受二声部合唱的艺术效果。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并有感情的演唱了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也听了这首合唱歌曲的和声美,下节课我们要以合唱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回去认真熟悉曲谱,有兴趣的同学用口琴是吹吹,看谁学得最好。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第()课时
累计第()课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合唱《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利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主题,有建构“地球村”的意识。技能目标: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自己的意愿,艺术目标:通过两个声部的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并感受和声的美。教学思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作品的表现方式,还应该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唤起他们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珍爱美好生活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点:
练习用和谐声音的演唱《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音准、均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录音范唱《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学生感受歌曲。
二、复习歌谱:
1、分乐段视唱歌谱
2、随琴演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
3、加入第二乐段的二声部。
1)师生共同练唱:学生演唱高声部,教师范唱低声部的“啦
啦„„”
2)学生随琴进行低声部学习演唱,教师指导演唱声音。重点练习顿音,要唱的跳跃、短促。具体措施如下: ★ 教师利用手势提示: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 教师通过自己的范唱或请合唱团同学演唱引导学生唱好顿音。★ 互相谈体会,你是怎样唱好顿音的。★ 互相学习、自由练唱,共同提高演唱技巧。
4)从歌词的含义上指导高声部的演唱情绪,并和低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4、认真观察曲谱并聆听教师和高声部的部分学生进行合唱,注意听两声部的和声效果。
5、低声部随钢琴轻声哼唱曲谱,高声部用心唱自己声部的曲谱。(方法:教师用手势提示低声部学生的音高,掌握旋律平直、轻快的节奏特点)
6、两个声部用轻声进行合唱。(方法:先用“lu”合唱再合唱歌词)
7、教师通过范唱指导演唱声音和情绪。
1)引导学生揭示歌曲要素的表现力,通过演唱表现人们盼望优美环境的愿望。
2)重点练习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有感情的合唱,强调控制声音,注意相互倾听、相互配合。
3)随琴进行合唱。做到音准准确、音量均衡、合唱声音和谐、优美
8、随音乐伴奏完整合唱歌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三、综合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来保护地球?
2、谈谈在学校里怎样护绿保洁,保护你身边的地球,生活的环境?
3、画画:请同学们想象地球美好的未来,把它画出来。
4、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
5、出示课件:地球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环保是一场绿色变革,这场变革中我们少先队员的任务是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参与树立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学生作品
课后小结:
第五篇:让地球维持美丽
让地球维持美丽
地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比如:河流、动物、植物、沙滩、耕地、山脉、雨林、海洋……当然,最主要的是人类。
地球有多美啊!
就先说水吧。水,清澈透明,水组成了潺潺的小溪、滚滚的江河、飞泻的瀑布、辽阔的大海……还能为我们解除干渴,帮我们浇灌农田。可以说,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不能少了水。可我见到一些人,随意污染水资源,将各种废物排进水里,使水中的小生命无法再生存下去,更严重的会导致整条河不能再使用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节约用水,有一句话说的就是:别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变成你的眼泪。
再说说植物吧,就谈最常见的树。我们乱砍伐树木,很多本是绿色的地方都成了黄色,大面积水土流失,各种恶劣天气接踵而至。虽然我们现在大体控制住了这种趋势,但还是没有让地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土地沙漠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现在我们还有很多环保问题例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我们要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并要记住:让地球维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