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教案(二)
家长学校教案——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
自立自信原本就与“自强不息”紧密关联,“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早在周代典籍《易经》中就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汉代典籍《礼记》中也曾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指出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要知道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要坚强地面对一切挑战,因此父母就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社会意识与独立意识。做为父母不仅是给孩子宽松的生活环境,无忧无虑的成长空间,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与自信的品格,让孩子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作为年轻的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呢?
一、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亲情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的品格的培养。
有一首诗歌中说到“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这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家庭中大大小小的成员忙碌了一天,回到幸福的家中享受着家庭的关爱与亲情,传递着美好的情感。的确,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了充分的安全感,让他眼中的世界是祥和的,纯净的,让他心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光明的,有安全感的孩子也会因此变得自立自强与自信。相反,长期处于不和的家庭,孩子目睹父母争吵与敌对,常常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与不正常的情感反应,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对他人往往产生不信任感,在行动上也会常常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甚至脆弱自卑,害怕与他人交往。这样的孩子是与自立自强自信挂不上钩的。因此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和睦,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当然,年轻的父母自身也要面对工作、生活、交际的各种压力,但是无论遇到何种的不顺利,父母都要必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遗忘那些不愉快的不顺心的事儿,用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家庭,面对孩子,面对未来。尽可能的避免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攻击对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让孩子乐于表现自我,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自立自强自信的培养。记得有一次,我和爱人因一点儿小事起了较大的争执,一贯活泼开朗的儿子突然间缩在我的身后,噙着泪水的眼睛呆呆地望着我俩,一副可怜巴巴的孤独无助的神态。当我看到这一幕情景,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憾,俗话说“打无好手,骂无好口”,父母双方的争执吵闹只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巨大的痛楚,无以适从,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又从何而谈?从那以后,我与爱人都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心态,有了不高兴的事儿也做到心平气和地沟通,将家庭的矛盾消弥在无形中。家中的温馨和睦让儿子更加开朗,自信。每当儿子搂着我俩的脖子说“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我们一家”时,我看到儿子的小脸上写满了自信与幸福。
二、减少对孩子的不必要的束缚,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相信孩子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儿,让他拥有成功与满足感,也有利于孩子自立自强与自信的培养。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是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会有自己的人生,他要独自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的挑战,父母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他,替他包办所有的事儿。他必须学会自立自强与自信。父母要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不必要的束缚,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相信他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儿。当他做好了这些事儿时,父母要面带微笑,使用充满激励性质的语言“你真棒!”“你已经学会照顾自己了!”等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满足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树立自立自强与自信的意念;如果孩子还没有做好这些事儿时,父母也不要责备,而应使用有建设性的语言“你一定能行!”“我们慢慢地试着再做一次!”让孩子失落的情绪得到及时的调控,重新考虑该怎么做,恢复他的自信。平时,我就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儿子摔跤了,我尽量不扶,让他自己爬起来;儿子穿鞋也让他自己穿;儿子吃饭也是自己吃。一开始儿子很不乐意,摔了跤爬起来后用脚跺地责怪地挡了他的道,当我发现后,立刻告诉儿子,是他自己不小心摔到地上的,怎么怪起地来?由于我有意识地坚持让儿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儿子小小年级就比较独立,做起事来也很有想法,也很有主见。记得有一次到市场购物,4岁的儿子买了一件玩具,当时商场里的人不多,我有意识地从包里拿出20元钱交给儿子,让他独自一人地收银台付款,并告诉儿子还要找回5元钱。也许是买到心爱玩具的喜悦让儿子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蹦着跳着就往前走,刚走了几步,儿子突然间停住了,回头对我说:“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我微笑地对他说:“收银台就在前面,不远,妈妈就在这儿等你,去吧。”这时儿子迟疑了一下,又继续蹦着跳着向前走。一会儿,儿子的小手就扬着一张小小的票据,十分自豪地叫到:“妈妈,我回来了!”话音还没落,只听得“啪啦”一声,儿子踩到塑料地垫滑了一跤,重重地摔到地上了。边上的营业员也愣住了。我心里一紧,“糟了,儿子摔跤了。”但是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比较平静的语调说:“乐乐,能自己起来吗?”这时儿子看了看周围立刻骨碌一下从地上爬起来摸摸膝盖,好像没事儿似的走回玩具柜拿自己的小玩具。当时那些营业员都夸他很勇敢。回家的路上,儿子对着我的耳朵小声地说:“妈妈,你说我勇敢不?”我含笑点点头,竖起大拇指说:“乐乐真的长大了,不仅会自己一个人去付钱,而且摔了跤也能自己爬起来,是个小男子汉。”这时儿子神气极了。以后只要是他自己能做到的事儿,我夫妻俩尽量让他独立地做,并且相信他能通过努力做好,大大培养了儿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的品格。有一次,佳佳基的工作人员去儿子的幼儿园开展活动,要求幼儿自己上台表演节目。儿子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大大方方地说:“我来!”虽然节目称不上精彩,但儿子的那份自信却已表露无遗。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才会更有机会得到培养。
三、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增强抗挫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
“人生无坦途”,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他在学校活动家庭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为了让孩子不被挫折击败,父母就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和性格,使他们从小受到意志的磨炼,形成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放眼望去,不少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了加强生存教育对儿童适当施加劣性的刺激,给以必要的挫折教育。所以我认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工作需要,我爱人经常要值班,晚上不能回家,家中只剩下我和儿子两个人,有时儿子必须要独自一人呆在房间里,刚开始他很不习惯,老要缠着我陪他,我告诉他,爸爸是名警察,他要保护县城的老百姓的生活和安全,所以晚上都要值班不能回家。除此我还想了些办法,让儿子找出一些他喜欢的玩具给他作伴,鼓励儿子带玩具们看看书,讲讲故事,让儿子模仿幼儿园的老师给玩具上课,回答问题。淅渐地儿子不再害怕一人独处,反而对我说:“妈妈,爸爸不在家,我来保护你!”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让人觉得他信心满满的。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在成长是得到温暖,而且要教会孩子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我,正确地对待挫折。
孩子的教育像是一场持久的战斗,只有坚持不懈方有收获。父母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让孩子适当地参与家庭中重大的决策,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对家庭同样也有一定的责任。用典型逆境成长的事例教育孩子,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的品格。只有这样不懈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勇敢地飞向自己的天空。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师教案(二)
家长学校教师教案
张湾区实验小学
熊伟华
【教学内容】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知道学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特点、。
2、通过教学,使家长知道有哪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方法
3、通过教学,使家长懂得:教师和家长都是教育者,只有两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相统一,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知识有哪些?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基本目标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人的社会化。.二、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家庭教育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2)伴随家庭生活而进行的 3)是以亲子为中心的
三、家庭教育的局限性有哪些? 1)家庭间的条件差异,造成家庭教育效果良莠悬殊;2)家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容易使家庭教育感情用事;3)家庭生活范围狭窄,教育内容和方式受到限制.四、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是什么?
1)重视家庭教育;2)提倡早期教育;3)注重教子做人;4)爱而有教;5)强调以身作则;6)重视环境熏陶.五、亲子关系的特点是什么?社会变革中亲子关系中有哪些新特点? 特点:
1)不可选择性; 2)永久性; 3)亲密性;
4)权利义务的特殊性; 新特点:
1)家庭关系简单化,亲子互动不同以往; 2)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
3)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 4)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对成年人的影响增大。
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新特征?
1)亲子互动频率提高;
2)独生子女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 3)家长的心理及行为负担增大。
七、隔代家庭的家庭教育有哪些利与弊?有利的方面:
愿意替子女分担抚养教育责任,对孩子生活照顾上有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老人经历了漫长的人生道路,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年轻人不可比拟的优势; 不利的方面:
1)在教育观念上,老人观念旧,往往会在教育孙辈中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抵触,与能够较快接受新的变化的年轻父母们发生矛盾;
2)在教育方法上,老年人教育孩子常常有“受累不讨好”的感觉,其中因素很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这就是当今的家庭教育,所遇到的问题纷繁复杂。老人在教育孩子中缺乏民主性,习惯一人说了算;
3)在行为方式上,由于心理和身体的原因,老年人一般喜静不喜动。他们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要求孩子,而很少考虑孩子的特点,而且由于年老体弱,已不具备与孩子共同活动的能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身体、个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八、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的矛盾? 1)孩子成长与家长素质的矛盾; 2)孩子的需求与家庭环境的矛盾; 3)家长自强意识与自卑心理的矛盾; 4)满足孩子需要与限制孩子发展并存的矛盾。
九、家庭教育的误区
1、放任自流。放任自流的结果:容易养成孩子冷酷,自由散漫,自以为是,缺乏纪律观念,团队意识淡薄。
2、攀比成风。攀比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你所树立的榜样孩子是不服气的,也就不会接受。
第二、孩子会有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 现在他面前,会出现自我放弃的心理。
3、溺爱.溺爱的表现: 1.娇惯迁就 2.包办代替 3.无原则的满足 4.过度保护 溺爱的危害: 懒惰 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依赖性强 独立能力差 不懂得关心人
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方法?
父母对于孩子成绩的期望值,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
1)积极的倾听,有效的沟通。2)明智的策略是“小步子,不停步”; 3)鼓励,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哪怕最小的进步,在孩子遭受挫折是尤其需要鼓励,让他在困难中看到光明,让他在失败时不心灰意冷; 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他靠得住的后盾,成功时是,失败时更是。
4)加强孩子学习的辅导。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一定有很多的不适应,同时,孩子这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短,上课时老师讲的知识就有可能听漏,如果,家长每天辅导一会儿孩子的学习,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十分轻松,就会对学习更有兴趣。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辅导:
1、拼音。
2、生字。
3、作业的检查。
4、预习。
5、背诵
5)扎实有效的复习可以比较牢固地把握好知识,使心里有底,是心理负担减轻的根本。
19、积极的倾听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能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真实感觉并表达出来,然后,这些感觉就会消失。随着这些感觉的消失,问题可能已经解决。坦率的倾诉更能消除难受的感觉,能够探究真正的问题。
2)能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找出解决之道。积极倾诉所表达出来的信任,能够帮助孩子自我指导,孩子会更快成长。20、有效的沟通方法? 1)积极倾听; 2)允许孩子发脾气;
3)向孩子表现父母的内心感受; 4)不说伤孩子自尊的话。
21、马虎是小事吗?儿童学习马虎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马虎不是小事。马虎被成年人认为是小事,造成了很大危害。1)掩盖了错误的原因,孩子纠正错误的积极性和动力就降低了; 2)家长白批评,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踏实。
22、儿童马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注意力分散; 2)情绪; 3)性格; 4)学习习惯; 5)认知能力。
23、克服马虎有哪些好的方法? 1)换位检查法; 2)自我检查法; 3)错题结集法; 4)双重激励法; 5)同伴互助法。
教师和家长都是教育者。只有两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相统一,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成功的父母,让孩子掌握成功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三篇:家长学校健康讲座(二)
家长学校健康讲座
(二)切 忌 拔 苗 助 长
特聘心理健康教师
葛长宝
(一)早期教育的三种误区
“早教”创造了“神童”的传奇,让父母们趋之若骛。专家提醒:“求早”、“求快”、“求全优”是父母在早教中容易陷入的三种心理误区。
生活中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各种“小神童”和“小天才”的案例。正是因为早教有这样的“神奇功效”,让许多父母不再用一种理性、平和的态度看待孩子,认识教育。“求早”、“求快”、“求全优”是现在父母们在早教中容易就犯的3种急功近利心理。
1、“求早”——拔苗助长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少父母的希望。正因为一些父母心愿过强,于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之说,早期教育进入家庭就“演变”成了“超早期的行为能力训练”。
任意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训练教育,是目前不少家庭还没有完意识到的教育误区。父母们在孩子的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就急急地进行所谓的“智力开发”,要求孩子做一些“高难度”动作训练:出生2、3个月就训练孩子练习走路;
2、3岁时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到了4、5岁,小学语文、数学课本就已经摆在了孩子的面前。更有一些父母执意主张提早孩子的入学年龄,由此也引发了育儿网上妈妈们关于早读书是否好的讨论。针对父母们在早教中的“求早”心理,儿童心理及教育专家们颇感忧虑。他们认为,过早的训练和学习违反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地进行所谓的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更严重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和不成功的负面情绪体验。这种“早期教育”不仅达不到父母们预想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过多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潜能的发挥,也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专家提醒:教育孩子的关键首先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适时教育。
2、“求快”——欲速则不达
长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小树苗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一样,孩子也是慢慢长大的。小时侯,我们会笑话成语故事中那个为了求快而去“拔苗”的农夫的愚蠢。有一天自己有了孩子,也许也会像那个农夫一样因为盼望自己的“麦苗”快快长大,而去做拔苗的蠢事。
当孩子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一些父母便开始设计“宏伟的”教育计划:婴儿期故意让孩子哭,训练孩子的肺活量;
3、4岁就强迫他们弹琴、学画、学书法;
5、6岁就提前教育小学的全部内容;逼迫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天才速成班”……心急的家长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快速打造成出一个“小神童”和“小天才”。
早教中父母出现的“求快”心理很多半是出于害怕孩子落后和成人的功利心理。在父母中,尤其是在城市父母中有一种强烈的教育攀比心理。别的孩子学什么自家的宝贝也要跟着学,并且孩子学习的快慢就是衡量孩子智商的标准。不同的孩子有他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如果父母们一味地求快,认为早早让孩子学文字、算术,他今后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却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极度厌学情绪。
专家提醒: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欲速则不达,对于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切不可求之过急、过早,需平和心态,理性看待。
3、“求全优”——脱离现实
教育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当然是父母们心目中的最高目标。可是,事情总有愿违的时候,在成长路上孩子难免失败和错误。当他们表现出这不好,那不好时,性急的父母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哀,这种悲哀进而上升为用一种激进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样样做到最好。
想想我们自身吧,不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孩子样样都是最出色的,包含着父母一种非理性的教育心态。上个世纪末,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醒我们:孩子生下来就并非全优。一些智能天生会比较出色,也有一些智能会比其他人逊色。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的智能框架各不相同,8种智能有长有短正构成了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专家提醒:培养孩子“全优”不太现实,不如多花些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早教不是生产天才和神童万能法。养育聪明宝宝的关键还是要从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出发,了解孩子的优势,让他发挥最大的潜能。给父母的十戒(美)凯文·雷曼
我的手很小。请不要期待我会将铺床、画画或打球这些事做得完美无瑕。我的腿很短,请慢下脚步,这样我才赶得上。
我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与你看到的不同。让我安全地探索这个世界。家事永远也做不完。我当小孩的时间非常短暂,请心甘情愿地利用时间告诉我这个美好世界的一切。
我的感情很脆弱。不要整天对我唠叨(你不会希望人家因为你的好奇心而唠叨不休),用你想要他人待你的方式待我。
我需要你的鼓励(但不是空洞的奖励)下成长。不要吹毛求疵。记住,你可以挑剔我做的事,而不是挑剔我。给我自己做决定的自由。容许我失败,这样我才可以在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然后,有一天我可以做好准备,作出生命要我做的决定。
不要过度照顾我,那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达不到你的期望。我知道要这样做很难,但不要拿我与我的兄弟姊妹相比。
不要害怕我离家一周。孩子需要自父母处得到休假,父母也需要自子女处获得休假。除此之外,那是告诉我们这些孩子,你们的婚姻是一件特别事物的方法。
(二)重智轻德危害大
重智轻德的是目前家庭早期教育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在儿童身心发育过程中,其品德个性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极大。重智轻德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孩子身上表现得很强烈,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缺少礼仪教育。许多孩子在学会说话的同时也学会了骂人。其主要原因是在其刚刚会骂人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制止,反而作为一种乐趣予以鼓励的结果。而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文明教育传统,在许多家庭中基本上不见了。以致于许多孩子从小就缺少礼仪教养,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许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做起。
2、不尊重父母和长辈。尊重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环境,许多忽视对孩子这种道德观念的教育,以至于许多孩子投入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观念和孝顺观念。这是最危险的道德缺失。
3、缺少同情心。缺少同情心,不愿意帮助他人的道德缺失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问题,而幼儿期如果投产这种同情教育,将使一代人投产必要的社会道德,而影响未来人才的素质的提高。、勇敢品质差。勇敢是人类的在与自然界六十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必要的品质,在现代人类社会中,这种品质已经上升为道德要素,成为人们所必备的道德品质。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家长一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勇敢品质教育,更不愿意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以到于这些孩子长大后胆小怕事,不敢面对困难,也无力去克服困难。
5、缺少奉献品质。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其实造成孩子自私品质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中的失误。许多家长以自私心理培养和教育孩子,这种教育观念影响的孩子自私会有奉献精神呢。
在重视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家长还要密切关注孩子品德的发展,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说到底,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智力的较量毕竟只是一时之需,而道德的高下则可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刘银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大家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的源泉,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第二,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的几点。第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否则可能会为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①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②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五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的,作为老师,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健康、出色的成长。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第五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李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大家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的源泉,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第二,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的几点。第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
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否则可能会为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①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②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五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的,作为老师,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健康、出色的成长。
家长学校教案—帮助孩子适应一年级新的学习生活
主讲教师:李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学校的学习纪律和常规要求,让家长知晓学校的规章制度,配合班主任及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2、介绍班级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争取家长和教师配合好,细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能互相督促落实。
3、和家长一起学习本期的内容,为学生学习辅导做好准备。教学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是一层,子女们是一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就只有父母一层,一个孩子形不成一层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关系。
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概念。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喂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的伙伴,孩子缺少竞争对象。
独生子女摔倒后,就会哭,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看到家长惊慌的样子吓哭的。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当父母的不一定会顾得过来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不跟孩子一般见识,有的孩子打大人时,大人却不敢打孩子;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吃不开'。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受不了,甚至厌学或讨厌社会。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跟孩子一般见识',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孩子打父母,父母也要打孩子。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很多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过责任,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走进学校,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非常不习惯,千方百计地逃避,上课不安心听讲,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
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把别人的孩子引进来,让独生子女多跟小伙伴们接触。
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两类: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好孩子不能养成任性,任性的孩子都是父母娇惯的。
家长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坏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破坏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依赖和无能。还说明了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成长。成长主要是孩子的事而不是家长的事。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我国有句老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们知道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摆脱困境。而有些家长,给小孩子很多的钱,孩子拿着钱怎么能好好学习呢?这些家长们还说我给孩子这么多钱了,他都不好好学习。这是拿钱买孩子学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孩子。大家应该明白,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能吸引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钱'离学习远,离吃喝玩乐近。给孩子很多的钱等于把孩子引向了吃喝玩乐的企图。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因为钱都父母给的,没有了可以向父母再要。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更是十分危险的。
最后,我想说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试想:如果家长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忙着上班工作,你的孩子会有睡懒觉的习惯吗?不会。而如果家长自己天天喜欢睡懒觉,孩子会有早起的习惯吗?不会。我也常常听到学生说自己上学迟到的理由是因为爸妈起来晚了,所以来不及了。又比如说,家长习惯于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东西整理的整整齐齐的,孩子会随便乱扔自己的东西吗?不会。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乱扔东西,家里一团糟的样子,那孩子会自己去整理东西吗?不会。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要做到之前,先想一想、看一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如果家长每天有看新闻、看书、写文章的习惯,那么他的孩子肯定也会有这样的习惯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可以了,老师什么都会教的。孩子没学好是学校的老师没教好,熟不知家长忘记了孩子的教育自己也有责任,老师教的再好,回家看见父母的行动,就把老师教的一股脑的全丢了。老师的行为准则要求做到: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其实这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而家长的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介绍学校日常情况以及学生家长应遵守的纪律
1、作息纪律: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和老师联系。原则上学生不请事假,争取全勤。
2、家长委员会的成立(3人),希望大家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间并热心为班级服务的家长报名。
3、上课期间,家长不随意进入教室,有急事应先向老师示意,说明来意,一般情况下在办公室等候。
4、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到校注意言行、仪表、衣着整洁,不抽烟,不说粗话,不大声喧闹,不随手乱扔垃圾,大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模仿。
5、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希望每位家长准时到会,不迟到,给孩子做榜样。学期末将评选好家长,大家应积极争取,起好带头作用,为孩子树立榜样。
6、学生到校要佩带红领巾、校牌,希望家长做好督促。
7、一年级的孩子较小,希望在做清洁时,家长能协助孩子。
8、学校要求不布置书面作业,但据以往经历,家长都要求留作业,我们与家长商量一下。
9、作业要求:
(1)每天抄完作业,家长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并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注意签上作业的数量,写明“已完成”。(2)格式要求。
(3)作业改错:每次做作业前必须先改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安全教育
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们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长大,所以希望家长格外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人身安全:学生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上课不要太早,放学家长接送。
2、课间活动安全:教育学生不要和同学打闹,不滑滑梯,不玩危险的游戏,不攀爬栏杆,不带危险的玩具到学校来。
3、饮食安全: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最后,感谢各位对家长学校的支持,如果我的讲解和建议能够抛砖引玉,为大家带去一丝灵感,解开一个困惑,那么我将荣幸之至。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浅谈小学生礼仪教育
课题:浅谈小学生礼仪教育 执教:李贞 授课目标:
1、使家长知晓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2、了解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礼仪教育 授课内容: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礼仪要求更高,因为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长大了就懂得礼仪了,这也是误解。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培养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于每个人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所,居家还是外出,都十分重要。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它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礼仪教育呢?
一、提高认识,点滴做起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礼仪教育界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尊重人,关心人,是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欺负弱小,不取笑他人,不以自己所长讥笑他人之短,不讽刺挖苦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以别人的生理缺陷而贬低人。
2、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发展自己,要从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做起。
其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说话语气要和蔼,可运用一些委婉的语气词,如吧、呢、吗;当请求别人做某事时,应使用表求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非常感谢;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应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主动说没关系。
再次,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语言;待人大方,双手接物;拜访他人要预约,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应避开他人休息和吃饭的时间,特殊情况需说明;进入别人房间或办公室应事先敲门,待主人允许方可进入;在别人家作客,不应乱翻、乱动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玩具;平时要注意衣着得体,夏天在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不赤脯,不穿小裤衩等。
二、家长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有成就的人物,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家长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一个人格高尚的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他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抓家长,优化礼仪教育的外部环境。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是抓育人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愿望,大的趋势是望龙,重智轻德,我向家长发出倡议,重智也重德。
其次是抓礼仪教育指导,家庭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要“从生活入手,从交往中引导,从习惯中落实”。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过程。我们不仅应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成为一名合格的现化公民。礼仪表现在生活之中,只要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重视,及时纠正,逐步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