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享受美轮美奂的语言节奏——《安塞腰鼓》教学片段及思考
江苏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214433)费敏伟
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候选人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校一位教师执教了《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师们听完课后都一致认为,该教师谨遵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落实“教语文”的鲜明视角,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切切实实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授课教师从学情出发,巧妙地引领学生享受了课文中美轮美奂的语言节奏。现将其教学片段进行摘录并试作剖析。【教学片段】
师:这安塞腰鼓的舞蹈是怎样的场面呢?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5~8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一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生1:这是一个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师: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几个学生分别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教师相机在屏幕上出示)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师:仔细看看,这些句子是什么句? 生(齐说):排比句。
(指名每个大组读一个排比句)
师:这些排比句突出了安塞腰鼓舞蹈的壮阔、豪放、火烈。那么,排比句好在哪里呢?我们着先来看看最长的一个排比句。一个学生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读了这个排比句,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2:感觉非常有气势。生3:很有力量。
师:说得真好,排比句的确让人感觉有气势。你们能读出这种气势吗?(指名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磅礴的气势。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这一句,除了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说):比喻。
师:用了这些比喻,写出了安塞腰鼓的什么特点呢? 生4:骤雨一样,突出了鼓点的急促。
生5:旋风一样,突出了流苏飞扬的快,一刻也不停息。师:乱蛙,是杂乱无章地跳吗? 生6:乱蛙,写出了脚步很有节奏。
师:更写出了后生们脚步的自由奔放。还有几个比喻,大家继续交流。生7:火花一样,突出了后生们饱满的精神。生8:这里写出了人们的热情、火烈。
生9:斗虎一样,写出了后生们非常勇猛,力气很大。
师:同学们的体会真多。用了这些比喻,更加突出了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那同样是排比,同样是比喻,能不能这么写呢?(大屏幕出示)
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生10:不能。因为这样写就感觉不到安塞腰鼓捶得很有力量。
生11:与原句相比,改过的句子意思没变,但是节奏变了,显得没有力量了。
师:对。仔细看看句子,改过的句子是一句话,而原文中加了一个逗号,是两个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12:因为人们打鼓的时候一跳一打,一转一打,就好像和句子一样,一句一停,一句一停,很有节奏,如果改变了就没有节奏了。
生13:这种句型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变化多端,富有节奏,改变了句型就不能突出这种节奏感了。
师:同学们的感悟真多,那实际上的安塞腰鼓是不是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再看安塞腰鼓的表演,注意听那鼓声,看那脚步。(学生看视频)
师:听听鼓声,看看文字,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生14:这样的短句就像鼓点一样有节奏,有力量。生15:这样的句子更符合安塞腰鼓的特点。
师:说得真好。是啊,这腰鼓有力量,富有节奏,这语言短促有力,很有节奏。腰鼓的表演与课文的语言真是完美结合啊!来,读好这段话。(学生很有感情地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跃跃欲试了,可以让老师读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说好)
(教师范读,尤其注意了气势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教师鞠躬表示感谢)师:谁再来读?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全部起立齐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这一个排比句读好了,这一小节能读好吗?大家先练习一下。(学生练读第6自然段,很有气势、很有节奏地齐读)
师:这样的语言符合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这语言,这鼓点,真是完美结合啊!(指读——引读)【教学反思】
一、在文本细读中悟出神韵
《安塞腰鼓》是一篇激情昂扬的动人散文。这篇散文以饱蘸感情的笔触描写了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震天动地,描绘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劲健、节奏分明。细读课文,文章有一大特点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强烈的节奏感。《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这篇散文的诗意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在的意蕴美;另一方面是语词、句式乃至整体节奏上,都经过了一番苦心孤诣的设计,使整个散文充满了一种神奇的形式美。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让读者觉得无论怎么解读都不如原文那么有摄魂夺魄的力量。读《安塞腰鼓》,从读者的角度来欣赏此文,那“隆隆”的节奏扑面而来,掩卷沉思时,还经久不断;从教者的角度来解析此文,那“隆隆”的节奏由远及近,振聋发聩;从学习者的角度来品读此文,那“隆隆”的节奏照样撞击过来,惊心动魄。每次细读文本,那“隆隆”的节奏每次都不约而至,敲在耳畔,擂在心上。这节奏不就是这篇文章的神韵吗?那么,强烈的节奏感从何而来呢?它来自似鼓点那样密集的语言节奏,来自似鼓点那样强劲的生命节奏,来自似鼓点那样厚重的文化节奏。全文的语言节奏、生命节奏、文化节奏交错叠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让读的人区分不出哪是内容,哪是形式,只觉得整合起的课文节奏无比激越,无比铿锵。所以,教学此文,不管是用读的方式、聊的方式、演的方式,抑或其他方式,都必须抓住课文节奏,要让这语言节奏、生命节奏、文化节奏相互融合。这样,课堂的节奏与文本的节奏才能和谐统一,课才能像文一样变得飞溅,变得亢奋,变得让人忘情、让人震撼。
二、在目标设计时抓住核心 崔峦先生说:“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一句话概括,就是“吃准目标”。那么,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里重点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揣摩表达的方法,不仅要学生读出作者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里,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知识目标。不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就无从谈起。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仅要关注语文内容,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即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王荣生教授认为:《安塞腰鼓》的所有一切,都在前台,都在它的言语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都用他的言词表达出来了,都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激昂的排比句几乎贯穿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全过程,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续不断。在一波连一波、排山倒海的排比句中,映入眼帘的多是一些表示奔放、迅疾、响亮、激昂等方面的词。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是:有感情地朗读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品悟排比句的气势和力量,感悟比喻句的形象生动,以及短句的短促有力、富有节奏。
三、在巧妙引导下享受节奏
理解和感受语言的节奏,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尽情享受课文美轮美奂的语言节奏,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品析排比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地“三读”,这既是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品读、赏析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的过程。当学生理解不到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比较改过的句子与原句的不同,领悟到这么一改,读起来就没有节奏感,没有力量了。接着,教师提醒学生关注视频中的鼓声及后生们的脚步,从而由音乐的节奏感引向了语言的节奏感。由此,学生悟出了正是因为课文中大量的短句运用才使文章显得更有力量,更有节奏,更符合安塞腰鼓的表演特点,也明白了语言形式与表达内容相吻合,更能凸显出表达的效果。这样,通过比较、品读、情境渲染等教学手段,从炼字的角度感悟遣词造句之美,洞察作者运用语言写安塞腰鼓的“所以然”,从而就把语言的形态、句式、语调、含义等充分地化入了学生的言语图式之中,为构建新的言语图式(学生仿写)做好了准备。
在课堂上,听课者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中习得了丰富的语感,形成了良好的“语用”能力,实现了语言、思维、情感的和谐共振,促进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篇:初中语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七星二中七年级任双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2.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学法引导: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五、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片段。
2.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雄浑壮阔的场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壮阔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端起书,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学生齐读课文。
2.请学生从字音、停顿等方面,对自己的朗读进行点评。
(二)探求新知
1.请同学们,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相同的句子来反复赞美安塞腰鼓,同学们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13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17节)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22节)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24节)
3.这些句子反复出现,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还点示了课文的层次,使得课文结构清晰,请自由朗读课文7—24节,用//划分层次,并且在每一个层次中,寻找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层次描写的主要内容。”并分男女两组,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明确:舞蹈、响声、后生、舞姿
3.品析文章中语言美。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听)。”句式来说。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美? 例句: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4.主旨探究
(1)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黄土高原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2)安塞腰鼓有什么内涵?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小结:
1.排比反复旋律美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复,形式上力求多样,富有变化。排比又有句内的、句之间的、段之间的。(请找出例子)
2.短句短语激昂美
3.节奏明快雄浑美
(四)反思提升
我们要进行一个演读活动,要求读出气势,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我给同学们发了一份演读稿讲义,大家推荐男领由于越同学担任,女领由单昕哲同学担任,花三分钟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读的内容。
演读开始:
(男领)看!——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众合)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
(众四步轮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五)作业。
1.将精彩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2.完成活页和试题优化。
八.板书设计
1-4:(安静)的腰鼓
安塞鼓5-27:(隆隆)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响声)
18-22:击鼓的(后生)
23-27:奇丽的(舞姿)
寂静28-30:()的腰鼓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不去讲,学生自己看书能回答的问题,我不回答。同时,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创设,先在课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在感性性对安塞腰鼓有所了解。此外,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的读。有全班齐读,有男女生分角色读,有领读,更有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回读。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在本节课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需要我今后改进的:
1.教学的目标的确立,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与教学目标不符的地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待提高。
2.播放的视频,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视频还不够典型。而且播放的顺序还可以更灵活一点。如放在品析语言后面。
3.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对个别学生的提问次数过少,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无论如何,这一次研究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财富,我都会好好的总结,认真的反思,以便于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能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