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性学习:家乡的“老照片”
综合性学习家乡的“老照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注祖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
2.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并能用合适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教学重难点:
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选用多样的成果展示形式。教学安排:两课时
1.导人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指导设计活动方案。
2.各小组按方案外出实践,筹备成果展示。
3.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4.整个活动周期为10天。[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家园,既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更是我们灵魂和精神的栖息地。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见证了祖国的灾难和复兴,其中浸透了人民的鲜血和泪水,它记录了我们的感情和精神。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一组反映家园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家园的风物人情,听到了家园主人的反思和呐喊,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警醒,灵魂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净化。我想,当我们信步走在那条熟悉的上学路上时,当我们徜徉在繁华的江汉路和美丽的江滩时,当我们坐车经过林林总总的立交桥、高架桥时,当我们举家外出在城市公园尽情欢畅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真美啊!同样,我们是不是也会想到:我的家乡过去是怎样的呢?她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才有如今的俏模样呢?
同学们,让我们借这次实践活动的机会,一起去找一找家乡的“老相片”,来重温家乡的历史,对比家乡的今昔吧。
(实践活动是学生乐于参加的,但多半都是抱着一种玩的轻松心态。而本次活动是有明确目的的,就是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及其发展变化。所以,一开课,教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情绪,通过回顾本单元的一组反映家园主题的文章,引到对自己家乡的关注上。)
二、确定活动主题
1.请学生阅读教材,勾画教材上所提示的活动主题。
2.请学生将所勾划的主题归纳整理,用标题的形式明确下来。
①家乡的名山大川、道观寺院;②家乡历史上的重要建筑;③家乡的著名人物;④家乡的特色建筑;⑤家乡的土地变化;⑥家乡的交通工具的变化;⑦家乡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3.请学生分小组讨论,除了教材上所提供的这些主题,还能想到哪些活动主题?也可以在上述主题中再细分小主题。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将各小组想到的主题一一板书。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
如:家乡历史上的小吃;家乡的租界遗址;家乡历史上的传统服饰;家乡历史上的老玩意儿等;家乡在历史上的地位;家乡红安将军县的两百多名将军;
个性化修改
家乡的水灾和现在的江滩„„
4.教师提示学生,确定主题要量力而行,扣住“老照片”,小组讨论各自的活动主题。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各自的主题,有重合的进行协商、调整,最终当堂确定下来。
(家乡的历史文化是个大范围,如果不细化,就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话题下找到合适的小话题,这样才便于下一步的活动开展。而确定小话题,就需要集思广益。)
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一、设计活动方案
1.各小组讨论活动方案。
讨论内容:
①根据所确定的主题,我们小组准备采取哪些方式开展活动?
②所采取的方式是否可行?列出所需要的所有条件,一一商议可否达到或解决,如不能解决,能不能找其他的方式替换?最后确定活动方式。
③确定小组各人的分工。
④确定活动的时间和步骤。
⑤确定活动成果的展示方式。
教师巡查,指导产生分歧的小组进行讨论,及时纠正不切实际的活动方式,提醒各组注意紧扣“老照片”,不要偏题。
2.教师将巡查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在全班公示,提醒各组合理设计活动方 案。各组继续讨论,并将活动方案形之成文。
(活动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防 止学生讨论跑题,提醒学生要量力而行。在必要时,教师要中断小组的讨论,进行全班指导,然后再继续讨论。)
3.各组上交活动方案。待教师和各小组组长一起讨论通过后就可着手开 始实践活动了。活动时间为三天。
(活动方案上交给教师,教师再和各小组组长坐在一起一一研究每份方案的 可行性,这样可以将学生活动的盲目性降到最低。而安排组长一起研究,既 尊重了学生,也便于集思广益、及时修改。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教 师是起指导作用的,不能因为嫌学生设计得不好就越俎代庖:为学生设计好 方案,再让学生照着去做。学生就变成了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何谈学生的 主体性?)
二、各小组按照方案去具体实施。时间为一周。
第二篇:家乡的老照片
综合性学习家乡的“老照片” 【教学构想】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本单元的阅读话题联系紧密,因此,可以从“家园”话题引出,紧扣精神家园和爱国情感的主线,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领会“家园”的精神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爱家乡从一点一滴的行动开始的思想意识。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长在城市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但精神生活远远不如物质条件丰富。因此,通过组织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就成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由于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小组分工合作的活动方式,所以这次要在活动过程的设计和活动成果的评价上有新要求、高标准。我们还是以四人小组为基本单位,但允许小组自由组合,最多是八人一个小组,最后在学生的自愿组合下,全班分为了一卜个小组。
为了保证活动开展的有序,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表格: 家乡的“老照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第 小组 组长: 组员: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活动时间和人员分工: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方式: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注祖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
2.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并能用合适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教学重难点] 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选用多样的成果展示形式。[教学安排] 两课时
1.导人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指导设计活动方案。2.各小组按方案外出实践,筹备成果展示。3.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4.整个活动周期为10天。[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家园,既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更是我们灵魂和精神的栖息地。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见证了祖国的灾难和复兴,其中浸透了人民的鲜血和泪水,它记录了我们的感情和精神。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一组反映家园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家园的风物人情,听到了家园主人的反思和呐喊,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警醒,灵魂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净化。
我想,当我们信步走在那条熟悉的上学路上时,当我们徜徉在繁华的江汉路和美丽的江滩时,当我们坐车经过林林总总的立交桥、高架桥时,当我们举家外出在城市公园尽情欢畅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真美啊!同样,我们是不是也会想到:我的家乡过去是怎样的呢?她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才有如今的俏模样呢? 同学们,让我们借这次实践活动的机会,一起去找一找家乡的“老相片”,来重温家乡的历史,对比家乡的今昔吧。(实践活动是学生乐于参加的,但多半都是抱着一种玩的轻松心态。而本次活动是有明确目的的,就是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及其发展变化。所以,一开课,教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情绪,通过回顾本单元的一组反映家园主题的文章,引到对自己家乡的关注上。)
二、确定活动主题
1.请学生阅读教材,勾画教材上所提示的活动主题。
2.请学生将所勾划的主题归纳整理,用标题的形式明确下来。
①家乡的名山大川、道观寺院; ②家乡历史上的重要建筑; ③家乡的著名人物; ④家乡的特色建筑; ⑤家乡的土地变化; ⑥家乡的交通工具的变化; ⑦家乡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3.请学生分小组讨论,除了教材上所提供的这些主题,还能想到哪些活动主题?也可以在上述主题中再细分小主题。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将各小组想到的主题一一板书。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
如:家乡历史上的小吃;家乡的租界遗址;家乡历史上的传统服饰;家乡历史上的老玩意儿等;家乡在历史上的地位;家乡红安将军县的两百多名将军;家乡的水灾和现在的江滩„„
4.教师提示学生,确定主题要量力而行,扣住“老照片”,小组讨论各自的活动主题。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各自的主题,有重合的进行协商、调整,最终当堂确定下来。(家乡的历史文化是个大范围,如果不细化,就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话题下找到合适的小话题,这样才便于下一步的活动开展。而确定小话题,就需要集思广益。)
三、设计活动方案
1.各小组讨论活动方案。
讨论内容:
①根据所确定的主题,我们小组准备采取哪些方式开展活动? ②所采取的方式是否可行?列出所需要的所有条件,一一商议可否达到或解决,如不能解决,能不能找其他的方式替换?最后确定活动方式。
③确定小组各人的分工。
④确定活动的时间和步骤。
⑤确定活动成果的展示方式。
教师巡查,指导产生分歧的小组进行讨论,及时纠正不切实际的活动方式,提醒各组注意紧扣“老照片”,不要偏题。
2.教师将巡查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在全班公示,提醒各组合理设计活动方案。各组继续讨论,并将活动方案形之成文。
(活动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防止学生讨论跑题,提醒学生要量力而行。在必要时,教师要中断小组的讨论,进行全班指导,然后再继续讨论。)3.各组上交活动方案。待教师和各小组组长一起讨论通过后就可着手开始实践活动了。活动时间为一周。
(活动方案上交给教师,教师再和各小组组长坐在一起一一研究每份方案的可行性,这样可以将学生活动的盲目性降到最低。而安排组长一起研究,既尊重了学生,也便于集思广益、及时修改。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是起指导作用的,不能因为嫌学生设计得不好就越俎代庖:为学生设计好方案,再让学生照着去做。学生就变成了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何谈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篇:语文综合性学习——《爱我家乡》
语文比起其他科目来说,课堂的外延确实更为广阔,在挖掘学习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的优势。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课堂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语文老师能不能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巧于挖掘,合理利用。
我们的家乡物产丰富,名扬四方;钟灵毓秀,风景优美,众多名胜古迹吸引了八方来
客。前两年我们县举办了一次“旅游山水节”,全县上上下下各个部门为了举办这次活动
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抓住这个契机,我也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以“宣传推介家乡”为主
题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们分小组为宣传家乡设计一本宣传小册子或者在电脑上制作一个
宣传网页。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走到县城的大街小巷,走向家乡的风景名胜,步入图书
馆,查询网络,来到县文化局、县史志办等相关部门进行采访。通过近一个月的采访、搜
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各个小组群策群力,有的提供创意,有的撰写文字,有的提供图片,有的进行排版美术编辑,编辑了一本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宣传手册,内容涵盖了对家
乡历史、文化、名人、风景名胜、民俗风情、资源矿产、经济发展、特产等方面的宣传推
介。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开阔了 学生视
野,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谓一石三鸟一举多得。
另外,我也会把这些课堂之外的课程资源用在习题或者考试之中。例如:
1、我们的家乡物产丰富,名扬四方;钟灵毓秀,风景优美,众多名胜古迹吸引了八
方来客。你能选择家乡的一种特产或者一处风景名胜为其拟写宣传广告词吗?
例:“竹外桃花三两枝,郴江美味‘鸭’先知”(临武鸭广告)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莽山,一切可能皆有„„”(宜章莽山旅游广告)
选择家乡特产(风景名胜):
设计广告词:
2、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间,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城市
到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相信你的家乡也不例外吧,现在班级要开展“改革开放30年、夸夸我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你能完成下列任务吗?
① 请你策划一项切合主题的具体的活动,写出活动名称并简单谈谈你的活动创
意。(2分)
② 请你为你策划的这项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词。(15字以内)(1分)
例:策划活动:“家乡改革开放30年”照片展
活动创意:通过收集展览家乡改革开放3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一组照片,对改革开放前
后家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对比,展示改革成果,讴歌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题词:“昨天·今天·明天——用镜头记录历史”
答:①策划活动:
活动创意:⑵主题词:
第四篇:“话说家乡先烈”综合性学习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话说家乡先烈”综合性学习案例
作者:张 梦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1期
活动创意:1.开发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沟通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组织交际能力。3.让传统思想教育融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名称:话说家乡先烈
时间范围:2004年9月1日到2004年10月1日
第五篇:《走进田园、热爱家乡》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走进田园、热爱家乡》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级小学教育专业的***。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家乡”。
一、教材分析
《走进田园、热爱家乡》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乡村人家的质朴、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但是这仅仅只是乡村生活一个侧面的写照,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等着同学们去探索。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比较多,大体上分为两个大板块:
一、实践探索,二、沟通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使他们更加充分理解乡村生活。在学生的探索、交流过程中开发他们动手、动脑的还习惯,把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块一:实践探索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的形式在一周的时间内以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等方法走进家乡、了解家乡,并从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2.借助具体的乡村田园场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切身体验语文无处不在。
3.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探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分组合作,制定目标
(1)田园风光组:可以通过摄影、摄像去捕捉乡村人、事、物等美丽的图景。(2)美好生活组:通过观察、访谈身边的大人和同伴,了解乡村生活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3)瓜果蔬菜组:通过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家乡主要产哪些粮食、主要种有哪些蔬菜、种植了哪些水果,以及它们所生长的季节。
(4)诗情画意组:教师要提供相关的网址和图书资料,搜集关于田园风光的诗文。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一环节要随时对学生提供援助,出谋划策。因为学生还处于第二学段,自助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有所欠缺。对于一些调查、访问的活动,要事先进行策略指导。根据学生的爱好分组探究,能够使学生都能参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安全方面加强了保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重视语文实践性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更好的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四、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
3、与他人沟通时注意要有礼貌。
4、不破坏乡村的花草植物,不能随便采摘农作物。
5、及时记载、总结搜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事的习惯,语文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生活,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五、各小组走进乡村、感受乡村。
板块二:沟通总结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田园的美丽、语文的魅力,交流个人实践体会。2.在对乡村的赞美中,激发学生热爱家园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汇报、展示成果,交流实践体会。
教学难点:交流实践体会,激发热爱家乡的热情。
三、小组发言,展示成果
(一)田园风光组:图片以展板或PPT的形式,并配以适当的话语或诗歌展示 给同学们。
(二)美好生活组:可以通过写调查家乡变化的论文形式来给同学们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进步。
(三)瓜果蔬菜组: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水果、蔬菜来进行小话剧的表演。
(四)诗情画意组:通过朗诵田园诗歌的形式进行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趣味性的展现成果的活动,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各个课程间的融合。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四、学生评选
1、由学生自主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并颁发奖项。
2、再分别评选出最有创新、最有合作精神、最积极的小组,并予以颁奖。
设计意图: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为了今后的综合活动的开展,适当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在评选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能够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力。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