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舜王程戈庄初中 苗伟才)

时间:2019-05-15 02: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舜王程戈庄初中 苗伟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舜王程戈庄初中 苗伟才)》。

第一篇:§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舜王程戈庄初中 苗伟才)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前预习:

1.熟悉凸透镜的作用

2.了解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器材,方法。

课内探究:

●教学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方案,并从试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方案一: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成表.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方案二:

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课本图3.3—2所示.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入表格.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数据记入表格.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通过做实验,同学们把规律总结出来。(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什么叫实像?什么叫虚像?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当堂训练

分别画出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原理图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2.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应用(u 是物距,f 是焦距),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虚像时,u>f B.成缩小像时,u<2f C.成倒立放大像时,f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第二篇: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突破

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突破

学生的前经验: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小孔成像,学生已有倒立实像的概念。(甚至已有学生知道像的大小可由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改变或由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改变来调节);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的平面镜成像,学生已有了正立虚像的概念。(学生已经知道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而虚像只能用眼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承接)而据光的折射规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因其

成像的复杂多变而成为学生认知上的新难点。

突破的方法:

1.建立模型

学生或亲自实验(若班额小而实验器材又充分的化,一定要让学生分组实验)或听老师边讲解边演示的实验,要要求学生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根据现象初步知道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什么像;二是要让学生建立有关光具座上三个物体的空间模型:实验源(蜡烛)、实验对象(凸透镜)、效果显示器(光屏)。

2.建立静态的成像模型

凸透镜成像从生活中的应用来说,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一是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应用是照相机;二是当物体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在二倍焦距之外),应用是幻灯机;三是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如果只是这样平面的让学生记忆和考查的化,问题不大。但如果考查如何调节,即让学生由静态的模型,到动态的模型的化,当是学生认知上的最大问题所在。

3.建立动态的调节模型

凸透镜不动,移动蜡烛,其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就会随之移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倍焦距处及二倍焦距处。在光具座上这两点把长度分为三个区间:二倍焦距外、二倍及一倍焦距间和一倍焦距内。同学们可以建立这样的动态模型:物近,像远,像也大。即当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它所成的像就会远离凸透镜且渐次变大。以上是指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

4。“口诀”辅助

凸透镜成像有这样的规律“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一倍焦距外,物近像远大;一倍焦距内,近焦像看大;实像镜异侧,虚像镜同侧;实像能用光屏接,虚像光屏接不着;实像倒,虚像正,到时一定要分清。

第三篇: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基本概念

主光轴coc’主光轴coc’光心光心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5、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

6、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

7、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实像。

8、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虚像。

举例

1、照相机:物体离镜头比较远,u>2f 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物体离镜头比较近,f

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物体离镜头很近,u

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须用虚线画出反向延长线且不能带箭头)必过焦点,如下图:

3、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凹透镜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三、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

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当f2f。应用举例:投影仪等。

4、当u=f时,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当u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此表必须熟练记忆)

说明:

1、当u=2f时成等大的像,u>2f时成缩小的像,u<2f时成放大的像,所以,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2、当u=f时,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u>f时成实像,u

3、成等大的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成放大的像时,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的像时,像距小于物距。

4、实像总是倒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二倍焦距物像等;像的大小像距定;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五.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比学习

习题实践

1.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课堂记录:

2.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1 cm

D.以上都不对

课堂记录:

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距透镜40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课堂记录:

4.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

5.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而大于f C.小于2f而大于f;大于2fD.大于f;大于2f 课堂记录:

6.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

B.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课堂记录:

7、完成如图的光路图。

8、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物体AB、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不要求作光路图)。

9、如图所示,F、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在图中分别画出3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在图中画出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径迹.

1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____,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___。

思考题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思考题

2、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第四篇:xb程戈庄初中家长委员工作制度

程戈庄初中家长委员工作制度

1.家长委员会要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学校校情,了解学校的优势和困难。学校应及时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家长委员会要及时把家长们的意见、建议和工作打算向学校反映,进行双向沟通。

2.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桥梁。家长们的建议和要求可通过家长委员会向校方提出。学校面临的困难和一些问题的处理也可由家长委员会做协调工作,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3.家长委员会要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群策群力,想办法,出注意。家长委员会可以通过推荐产生。

4.家长委员会要听取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以及参加学校的现场会、主题队会和听课评课等活动,理解学校的工作,督促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5.家长委员会要经常不断地把家长意见反馈给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

6.家长委员会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创造条件。

7.家长委员会要配合学校帮助后进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落实帮教措施,促进后进生转化。

8.家长委员会可以帮助学校聘请学科指导老师和第二课堂辅导老师。弥补学校师资和经费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9.学校要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或开办家长学校,介绍有关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家长学教育、懂教育,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10.家长委员会要配合学校领导,为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2013、9

第五篇: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的作业

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的作业

讲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我的体会是: 这一节课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积极性提高了。由于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在归纳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在实验室注意力不集中,着急动手,最好把实验步骤及注意点在前一节讲清,这样才能使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得到正确地探究结论。课堂准备了焦距f=10cm的凸透镜做分组实验,并要求学生在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增设一列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能体会到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系,但对于为什么要去找物距与焦距间的关系,学生没有认识。如果教师先让学生用一块凸透镜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再让学生同时用两块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并列从远到近观察同一个物体,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还让学生体验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焦距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挖掘教材不细不深,实验器材准备不充分,影响学生作出正确地归纳,得出合理得结论。

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的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升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从而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原理。

下载§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舜王程戈庄初中 苗伟才)word格式文档
下载§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舜王程戈庄初中 苗伟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