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2019-05-15 02:1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全章概述

本课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入手,让学生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加经济活动。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新课标基本要求

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新课程学习

4.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指明生活与消费必须通过发展生产来解决,从而引入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以及本节课的生产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生活消费与生产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A、过去的消费观念:“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交通工具变化:马车――客车――火车――轿车――飞机。C、生活娱乐活动变化:说书、唱戏――电影――电视――因特网。D、还有哪些生活消费方面的变化?

提出问题:生活消费方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1)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并思考:生产如何决定消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总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对生产有没有影响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材料说明的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材料说明,生产是围绕着人们的消费需要进行的,消费对生产有引导作用。

首先,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其次,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再次,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和生产积极性。(3)社会再生产

教师活动:说明社会生产是不断重复进行的,不会中断。引导学生看教材P33,提出问题:什么是社会再生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原因: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3)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2页彩图,联系近年来生产和生活的变化,思考并找出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4)怎样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总结: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说法正确地是()A.生产决定消费 B.东消费决定生产 C.二者互相决定 D.生产重于消费 答案:A

[例2] 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首先必须生产出来,才能消费它,否则就谈不上消费。这句话主要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C.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D.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答案:D [例3]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的人数多了,程度高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走向工厂企业、公司等经济部门,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这一材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 C.消费提高了劳动力质量 D.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答案:C [例4]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

⑴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⑵ 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⑶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⑷ 改革开放的需要

A、⑴ ⑵ ⑶ B、⑴ ⑵ ⑶ C、⑴ ⑶ ⑷ D、⑵ ⑶ ⑷ 答案 A ★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能说明变化的原因。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自己感悟生产的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国家经济生活的情感。

第二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高中 1.1.2过滤和蒸发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1.1.2过滤和蒸发基础巩固训练

1.“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B.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C.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解析:“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否则易将滤纸捅破;蒸发溶液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

答案:D 2.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按照过滤装置从下而上进行记忆。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答案:D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沙里淘金是利用金与沙的密度相差较大而将沙淘走,使金留下

B.化学上所指的杂质,有的本来无害且很有价值,即使有害无价值的也应设法变废为宝

C.检验某溶液时,将检测试剂一次加入全部溶液里 D.蒸发时加热到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

解析:在检验配好的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时,应取少量溶液进行检验,绝对不能将试剂直接加到全部待检溶液中,故选C。

答案:C 4.下列有关过滤和蒸发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C.当蒸发皿中的固体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实验完毕后,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

解析:过滤时不可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B错误;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错误;实验结束后应使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D错误。

答案: A 5.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A.硝酸钠、氢氧化钠

C.氯化钾、二氧化锰

B.氧化铜、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解析: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答案:C 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CO3、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A.H2SO4 C.NaOH 答案:B 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C.①②③②④

B.④②①②③ D.④②③②①

2-

2-

2-

2-

B.HCl D.NaNO3

解析:若第一步加的是Mg(NO3)2溶液,则会有Mg(OH)2和MgCO3两种沉淀,这样就无法判定该溶液中含有的是哪种离子,同理也可将③排除,则第一步加的必是④,生成沉淀的则必是CO3;将其过滤,滤液中还有Cl、OH,滴加Mg(NO3)2溶液即可将OH沉淀下来,再过滤,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即可检验出Cl。

答案:B 8.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A.一定有SO4 C.一定无Ag +2-

-2-

B.可能有SO4或Ag D.可能有CO3

2-

2-+解析:溶液中加入BaCl2,可产生BaSO4、AgCl等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两者均不溶解,所以B正确。

答案:B

第三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高中 3.10 英国的制度创新学案 岳麓版必修1

学案10 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大宪章》

(1)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2)概况: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3)影响: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权利法案》(1)背景

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②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赶走复辟国王詹姆士二世。(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意义:①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②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③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深化探究] 探究点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思考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什么?试结合所学予以简析。

答案 “你们”指英国议会。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议会中的反对派邀请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此后,国王的权力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因此,威廉接受的是议会向他们提出的议案。

材料二 某思想家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思考 据材料扼要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

答案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易混易错]

“光荣革命”可否作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不能。因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因为通过《权利法案》,英国才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君主立宪制才得以确立。[深度点拨] 如何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之间的关系?

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斗争的必然结果。探究点2 《权利法案》的规定

材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思考 归纳《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障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答案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权。保障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过程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3)内阁承担实际的行政职责,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4)19世纪中期,随着两党制发展,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2.特点

(1)核心:责任内阁制。

(2)国王: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3)首相:最高行政首长,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4)内阁:对议会负责。

(5)基础:以代议制为基础。3.发展

(1)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深化探究] 探究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

材料一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大国崛起》 思考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答案 内阁制度的形成。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材料二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直到现任首相卡梅伦,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思考 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王室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政府可以更迭,王室却只有一个?

答案 角色:国家统一的象征;民族团结的纽带,国家元首。因为政府是选举产生的,有任期,而英国王室却是世袭的。[易混易错] 如何准确理解英国议会权力的演变和英王权限的变更?

(1)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议会无权直接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干涉,议员只能讨论国王所颁布的命令;在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

(2)英王成为“虚君”并不是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因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的事情。[深度点拨] 英国代议制形成和完善过程中体现了哪“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1.“现代民主的根源仍然在《大宪章》里”,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大宪章》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大宪章》体现了贵族与国王的分权,迈出削弱王权的第一步 C.《大宪章》是各国制定宪法的蓝本 D.《大宪章》的原则是各国民主制度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大宪章》体现了贵族与国王的分权,迈出削弱王权的第一步,体现初步的民主思想。2.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答案 C 解析 1688年之后,英国通过渐进式的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C项。

3.有学者认为,“在其他民族还苦于找不到一个对付王权或皇权的独裁和专制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利用了弹劾这个工具„„保护着贵族进而也保护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英国,拥有弹劾权的机构是()A.国王 B.首相 C.议会 D.内阁 答案 C 解析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首相与内阁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对其具有弹劾之权的应属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所以选C项。

4.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答案 A 解析 1832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议会选举中取得更多的席位,确保了英国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明确A项是D项的前提,应选A项。

5.程汉大教授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试看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政治法律原则,几乎无一不源于英国。”文中省略处不应包括的是()

A.联邦及联邦制度 C.政党及政党制度 答案 A

B.议会及议会制度 D.内阁及内阁制度

解析 省略处还应包括文官及文官制度。联邦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答案为A。

阅读与思考

提示 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下半叶政治生活中保守党和自由党交替执政,左右英国政治的状况。解析与探究

1.提示 中国的内阁对皇帝负责,属于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不能形成对皇权的制约。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是英国的最高行政 机构,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提示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维多利亚女王模范履行了立宪君主的原则,心平气和地与民选首相共事,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成为英国历史上立宪君主的榜样。

[基础达标] 1.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议会有权倒阁 ②议会制约王权 ③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④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 A.①③ C.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说明议会制约王权;题干材料中的“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说明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因此正确答案是B。2.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B.②④ D.②③④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答案 B 解析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即套上了“紧箍咒”。

3.“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与此相关的政体是()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C.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 A 解析 信息反映了议会对君主权力的限制,“议会至上”,与此相适应的政体类型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4.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为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答案 D 解析 按英国惯例,只有内阁首相才有权主持会议,而内阁首相是由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组建内阁。

5.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A.贵族阶层 C.城市工人 答案 B 解析 1832年议会改革,旧的贵族阶层政治权利被削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举权,而工人阶级选举权并未有大的变化,正因为此,之后英国爆发旨在提高工人阶级政治地位的宪章运动。[能力提升] 6.有人说19世纪初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权利法案》的颁布 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1832年议会改革

B.总统制共和制 D.议会制共和制

B.工业资产阶级 D.农业工人

D.工业革命的进行 答案 C 解析 “万锭纱爵爷”是指工业资产阶级,“万亩田爵爷”是指封建贵族,他们“平起平坐”的情况应出现在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

7.有人形容英国议会时这样说:“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反映的实质是()①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③议会独裁趋势出现 ④资产阶级对权力的要求 A.①② C.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英国“议会至上”的原则。英国议会的议员是选民选举产生的,不会导致独裁趋势的出现,③表述错误,内阁需对议会负责,②表述错误;选B项。

8.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A.分权制衡 C.议会权力至上 答案 C 解析 英国“光荣革命”后,继位的威廉接受了由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材料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8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B.①④ D.①②③④

B.虚位元首 D.责任内阁制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 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 000~4 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3)根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原因: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2)基本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政治根源:乔治二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限制。(3)主要内容: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影响: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采取灵活的斗争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行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 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完善。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只需把握“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即可解答,原因从材料中的“中庸”、“吸取教训”结合英国的议会传统回答即可。第(2)问是把握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其根源在于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制约。第(3)问的内容就是“重新分配议席”,从材料中找出一些具体措施即可,影响自然要把握当时时代背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把握曲折性、前进性、策略性等原则即可。

第四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2017年秋高中 3.4力的合成课时强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 第4节 力的合成

课时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个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

C.如果夹角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 D.合力F可能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

解析:力的合成是矢量合成,不仅要考虑大小还要考虑方向,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A、D正确. 答案:AD 2.(2013~2014学年湖北省孝感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则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选项A、D中合力的大小相等,且小于2F3,选项B中三个力的合力为零,选项C中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F3,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3.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减小,可采取的方法是()

A.只增加绳的长度

B.只减小重物的质量 C.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 D.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

解析:脚所受拉力为两绳的合力,如图所示,合力F=2Tcosθ

T=mg

F=2mgcosθ,增大θ角或减小重物的质量都会使脚所受的合力减小,因此B、D正确.

答案:BD 4.如图所示,质量为6 k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为20 N的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

A.20 N,水平向右 C.32 N,水平向右

B.12 N,水平向左 D.8 N,水平向右

解析: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弹力、摩擦力、水平推力四个力的作用,其中重力、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所以物体所受合力即摩擦力与水平推力的合力.摩擦力f=μN=μmg=12 N,水平向左,所以合力F合=F-f=8 N,方向与F方向相同,即水平向右.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5.(2013~2014学年湖北省孝感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重80 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1 000 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 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滑块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 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 cm时,测力计的读数不可能为()

A.10 N C.40 N

B.20 N D.60 N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当F足够大时,物体有沿斜面向上的运动趋势,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有Fmax+F1-Gsin30°-Ff=0,得Fmax=Gsin30°+Ff-F1=45 N,拉力F的最小值可以为零,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可能为60 N,选项D正确.

答案:D 6.4个力的大小分别为8 N,5 N,11 N,23 N,这四个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正确的是()A.3 N≤F≤34 N C.0≤F≤47 N

B.9 N≤F≤47 N D.1 N≤F≤37 N

解析:当四个力的方向一致时,合力最大F=8+5+11+23=47 N,8 N、5 N、11 N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0≤F≤24 N,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与23 N等大反向,合力为零,因此C正确.

答案:C 7.(2013~2014学年太原五中月考)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A.F1 C.F3

解析:由于OB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则可判断B球受到重力及OB绳的拉力二力平衡,AB绳的拉力为零.以A为研究对象,A受到重力,绳OA的拉力及外力F,外力F与A球受到重力及OA绳拉力的合力方向相反,外力F的方向应处于竖直方向及OA所在直线夹角的范围内,即F2、F3是可能的,选项B、C正确.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

8.(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如图所示,三个共点力F1、F2与F3作用在同一个质点上,其中,F1与F2共线且反向,F3与F1垂直,F1=6 N、F2=2 N、F3=3 N.则质点所受的合力大小是多大?

B.F2 D.F4

解析:F1与F2的合力F12=F1-F2=4 N

2F12与F3垂直,其合力F合=F212+F3=5 N.答案:5 N 9.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1.0 kg的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在水平方向上对木块同时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拉力F1、F2,已知F1=3.0 N,F2=4.0 N,g取10 N/kg,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若将F2顺时针转90°,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合力大小为多少?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图中F1与F2的合力F=F1+F2=5.0 N.当木块滑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μFN=μmg=6.0 N.由于F6.0 N.此时木块运动,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木块受的合力为1.0 N.答案:5.0 N 1.0 N 4

下载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