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2:1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一:最新人教版(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完整版)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课本图0.1-2实验。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第一章 机械运动 教 材 分 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7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速度的计算 3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2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3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四节,建议5课时。

第一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课时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 课时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篇二: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物 理 教

八 年 级(上)物 理案 分中:聂华军 2012年9 月

第一节 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

1、图1-1-

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3.做一些小实验 ① 静电小实验 ② 三原色陀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③介绍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等。这些是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形式。

关于原子内部的运动与第一节介绍过的原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内部有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如导体的导电是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变成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发光、煤、石油、有机物燃烧是核外价电子的运动;x光、红外线、激光都是核外内层电子运动。另外一种是核内的运动,常见的是放射性现象,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对生命物质都有杀伤作用,原子弹爆炸主要利用这三种射线形成杀伤力,核反应堆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防护层,就是防止这些射线影响人体健康,医疗上则用γ射线杀死残害人体健康的癌细胞。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2)与妈妈讨论做饭中的物质运动形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个世界又将如何? 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发展空间指导2.将一细铁丝,来回反复弯折,可以折断铁丝,这时发现铁线是否烫手,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能量转化。3.社会调查:(1)市场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不需要电池,晃几下就可以照明。(2)一种玩具塑料球,从高空落地弹起就可以闪出彩光。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第二章 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篇三: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教案(最新)南充育红学校八年级物理 物 理

教 案(八年级上册)

育红学校---冯兆金 年9月2012目录 科学之旅......................................................................................4 第一章

机械运动..............................................................................6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6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9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13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6 第二章

声现象..............................................................................18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9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28 第三节

声的利用............................................................................34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7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41 第三章

物态变化............................................................................44 第一节

温度................................................................................44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49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54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60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63 第四章

光现象..............................................................................65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65 第二节

光的反射............................................................................70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77 第四节

光的折射............................................................................84 第五节

光的色散............................................................................89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96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103 第一节

透镜..............................................................................103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108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12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118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123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127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129 第一节

质 量............................................................................129 第三节 密度...............................................................................132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134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136 复习课 质量与密度复习.....................................................................138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现象:鸡蛋有浮有沉。(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现象:灯变亮。

2.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序言教案

科学之旅(序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关

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

教材分析:

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

引入课题,得出: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 科学。

2、学生实验:(1)、凸透镜的使用——成像

(2)、惯性、过山车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物理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 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 物理的信念。

6、探就:如何学好物理?讨论小结如下:三、四、五、板书设计

(1)、注重观察与实验。(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达标测评: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课后活动: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

3、物理是有用的。

4、如何学好物理?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程村中学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教 案

关则攀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2、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

3、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重难点:

1、重点:

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

2、难点:

成功地演示新奇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观察法。教具准备:

火柴、烧杯、纸锅、漏斗、平面镜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阅读“章首诗”。

板书: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节

希望你喜爱物理

二、新课教学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

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播放课件)

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归纳以上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

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板书: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非常喜欢物理,基本上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在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现象,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许多同学还弄不明白,存在着一些疑惑,对这些疑惑随着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自然就会明白,在此可不作太多的解释。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2、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

3、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4、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重难点:

1、重点: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难点:

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磁铁会吸引铁钉,现在让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新课教学 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你们知道测量长度有哪些常用的工具?

2、长度的单位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1:你会用刻度尺吗?

让学生观察、交流,说出所用工具的分度值和量程。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巩固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各分别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活动2: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教师: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手臂长是多少?手一拃是多长?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教师:请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4、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做物理实验时,除了观察与实验操作,还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处理。

活动3:认识直方图

指导学生先观察传统的表格形式,然后观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依据表格数据绘制的直方图。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在本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热情很高,但在具体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恐怕是由于本节所学的刻度尺的使用,是同学们日常所用,司空见惯的,有些粗心大意,在具体细节上认识不够所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2、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3、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重难点:

1、重点:

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2、难点:

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通过测量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长度能力。

活动1:请同学们估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不同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你估测得准吗?请互相交流。

活动2:请同学们估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你估测的准确度有提高吗?请互相交流。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能否利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有多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板书:第二课时

动手做实验

(二)1、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测量铁路线的长度。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在地图上测量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

归纳:化曲为直法,化少为多法,工具结合法,替代法等。活动2: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教师: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手臂长是多少?手一拃是多长?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这包括上节的直方图的学习,本节已基本克服掉上节的不足。对估测能力的训练,这是长远的事情,本节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

1.4 尝试科学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常用的手表、闹钟等有没有不准的情况发生? 板书:尝试科学探究

二、新课教学

教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探究。

下面结合文中所说的“摆钟”的课例,我们来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板书: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 让学生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板书:

一、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1、摆锤的轻重。

2、摆的长度。

3、摆动的角度。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板书:

二、实验方案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们利用器材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书中或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讨论分析与论证: 板书:

三、探究结论

1、摆动快慢与摆的轻重无关。

2、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3、在摆动的角度不大时,摆动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进行评估:

讨论归纳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通过这个科学探究过程,你对物理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三、总结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已认识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独立进行探究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表达等,这些在平日的教学中,作业练习中,都要加强。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

3、能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4、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5、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重难点:

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录音机、乒乓球、水槽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朗读“章首诗” 板书: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一节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板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波。

板书: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条件

活动2: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活动3:听水中发出的声音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提问:真空能传声吗? 让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4、声音的传播速度: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2)V固>V液>V气

5、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板书:

5、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在探究有些问题时,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的科学归纳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这恐怕是刚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可作专门的训练,以达到纠正,提高的目的。

2.2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3、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重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板书: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高低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2、活动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生共同归纳。

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3、应用

教师讲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叩诊”、“听漏”都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活动2: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师生共同总结:填写课文空白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

五、作业布置: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同学们基本上都知道三要素是什么及其影响因素。但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对这一点,下节课要举例进行解释,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什么是音调?它是由物体的什么决定的

2、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板书:

(二)声音的强弱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

(三)声音的品质

活动3: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

(四)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

三、总结。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在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声音与建筑及音乐的关系;了解超声的一些应用;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能查找资料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能自觉保护声环境。重难点:

1、知道超声和次声及其一些应用;

2、知道噪声的防治途径。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讲解。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当人们掌握了声音的知识后,就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板书: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与建筑

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都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

(二)声音与音乐

1、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语言。

2、对声音的研究也失去音乐的发展。

3、知道“双耳效应”的作用及“立体声”的形成。

(三)听不见的声音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超声和次声。它们都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知道噪声的概念、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及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三个途径。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和作业。

六、板书设计(在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

重难点:

1、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

2、难点: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教学方法:

察实验、讨论交流、阅读理解。教学用具:

棱镜、手电筒、透明的有色胶纸。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首先,让大家齐读“章首小诗”。提问: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板书:3.1 光世界巡行

二、进行新课。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从自己的生活中,列举应用光的例子。

(二)光的传播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学: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的概念。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值。

(三)揭开色彩的奥秘

光有许多特性。自然界物体的各种颜色都源于光,现在,让我们来研究光的色彩。活动1:分解白光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白光是由上述七种色光组成的。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 “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活动较多,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通过练习,发现同学们对本节的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能进行基本的分析判定。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交流,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光射到镜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

2、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重难点:

1、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难点:是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验证过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阅读理解法。教学用具:

激光笔、手电筒、平面镜等 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板书:3.2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活动1: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2、几个有关的名词:简说就是“一点两角三线”。

3、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4、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两种反射”,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二)光反射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光反射的应用实例。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发现同学们对本节的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能进行基本的分析判定,但是对作图题,可能是刚接触这类题目,同学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画光线忘了箭头,该虚的画实了等,还要进一步强调,补足。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器具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3、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说明它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的应用。重难点:

1、重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器具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交流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平面镜,蜡烛(两根完成一样的),玻璃板,光屏,凸面镜和凹面镜。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用过平面镜,你曾用平面镜做什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镜子叫平面镜?

让学生回答。

板书: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认识平面镜

让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平面镜。

2、活动1:镜前观像

认真观察,并回答文中的问题。特别是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当走近时,像变大;当远离时,像变小。

指出:要想准确无误地找出真正的像,就要弄清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活动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择器材:要根据需要。

2)进行实验:要注意认真观察,思考,并作出回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含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师生共同归纳平面镜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路。

(三)各种面镜

让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在习题中,还存在一部分同学对平面镜成像作图存在意识不强,细节把握不到位,粗枝大叶的现象。这些在下节课要予以补充,纠正。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用具:

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

板书: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指出: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

板书:

1、光的折射

教师画出图示,向学生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活动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交流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光的折射规律。板书:光的折射规律

2、透镜对光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二者分别对光路所起的作用。

活动3:用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观察两种透镜对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结合图形,分别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活动4: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冰透镜向日取火。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补充介绍入射角为零的情况。

2、光的折射中,要明确是光从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这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好指导工作。

3.5奇妙的透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区别 透镜可分为两类: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做一做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思考那么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3.介绍透镜相关知识 思考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那么如何利用这一特点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呢?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 透镜对光的作用

给定如下器材:手电筒、光屏、规格不同的几块凸透镜和凹透镜。类型之二 透镜的光路图

(四)总结。

总结透镜对光的作用。

点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安排及设计还是比较充分的,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进行到结论的得出,学生做得既全面又准确,效果较好。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重点: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教学用具: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提出问题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实验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5)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用自己的话把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达出来。6)交流与合作

请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实验研究的结果,看看得出的规律是否一致。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2、放大镜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放大镜的有关知识: 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使用放大镜时要想让物体的像变大些,应怎么办?

二、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四、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五、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类比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把眼睛看物体与凸透镜成像类比,把照相机照相与眼睛看物体类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等。

3、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重点: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矫正和保护视力; 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

2、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大家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要注意眼睛的卫生。

板书:透镜与影像

二、新课教学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指导学生观察文中图片,进行交流讨论,了解人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板书: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请大家思考一下,人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到底什么在变化? 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板书:②人的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板书:

2、视力的矫正:近视眼配戴凹透镜。板书: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2、影像的保存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

3、照相机的原理、构造。

3、眼睛的好帮手 活动1:认识显微镜

指导学生阅读“电子显微镜”。活动2:认识望远镜

指导学生浏览“哈勃空间望远镜”。板书:

4、眼睛的好帮手

1)显微镜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2)望远镜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类比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把眼睛看物体与凸透镜成像类比,把照相机照相与眼睛看物体类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形态. 2.理解温度的概念.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测温原理. 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寒冬腊月,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在展现冰灯奇景.而南方的海南岛却仍鲜花盛开,新疆沙漠地区在盛夏。

二、知识点击

1.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2.物质的形态。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会发生物态之问的变化。

3.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4.温度的读法

5.温度计

6.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7.热力学温标

三、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一 实验项目:

1.估测水的温度 2.测量水的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活动内容二

提供情景:用四个相同的杯子装入温度不同的水,请两个同学上来用手试水温,说出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结果是A、B、c、D.

提出问题:1。B和c杯子里的水温相同,为什么两位同学都说B杯中的水温比c杯中水温高,凭感觉能否准确判断水的温度?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六、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七、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八、教学反思:

对于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学生主要依靠想象来接受,不容易理解,还需通过设计小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问题。

4.2 汽化和液化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

4.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5.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重点:

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特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难点:

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水、酒精、棉花、温度计、烧杯、图片、投影

第二课时: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图片、投影

第三课时: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玻璃片、乙醚、注射器、橡皮帽、图片、投影

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

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 一.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或凝结.二.汽化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 1.蒸发

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多个探究活动穿插进行,环环相扣,且有的探究问题都是由一个有趣的实验或现象引入,激起学生的疑惑、好奇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发进行探究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

家中用水壶烧水时,水开了,水逐渐变少是汽化现象吗? 它比蒸发现象剧烈,属于汽化现象的另一种方式:沸腾.(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 2.沸腾

你能否讲一讲水的沸腾现象是怎样的吗? 水的沸腾图象

(讨论)a.烧水过程中,水是不是一加热马上就会沸腾? b.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温如何变化? c.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中产生的气泡如何变化? 介绍低沸点物质在生活实际中有特殊的用途.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而积极的思想意识、精神,这些思想意识、精神又促使学生进一步再去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汽化的逆过程:液化.(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

三.液化

液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实验)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的下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实验)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讨论)电冰箱工作时,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提问)气体液化时,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回答)与液体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2.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讲述)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十分广泛.(阅读)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温控技术.介绍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激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主要研究的是沸腾的特点、蒸发的影响因素、液化的方法。蒸发、沸腾和液化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二、熔化和凝固(板书)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 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

(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板书)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结合所学物态变化的液晶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堂做实验时,可对教材上的实验做一些改进。比如,做石蜡的熔化实验时,可做如下改进:该实验的器和冰的深化实验相仿,但冰可以研成较细的碎末,而石蜡只能切削成薄的碎片,而这些碎片又是卷曲的,用这种碎片做熔化实验,由于卷曲的碎片间空气的干扰,实验效果不好,即每次实验得到的图像差异大。如果先把温度计插入石蜡碎片中,将蜡的碎片先熔化再凝固,排除了碎片中的空气,用凝固后的石蜡做熔化实验,实验效果会更好。

4.4升华和凝华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重点:

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观察物理现象。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课件演示)学生讨论、探究、交流:

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

引出课题:四 升华和凝华

(二)演示:

碘锤──磺“搬家”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边做实验边讲解,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告诉同学们。

(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讨论:

自然界中“雪”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人工降雨》,探究《人工降雨》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认识升华的和凝华现象,对升华和凝华不再是仅停留在现象上,而是强调了实验探究过程,把“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这个实验作为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符合《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

4.5水循环和水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重难点:

1、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录像和图片后,进行讨论:(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二、新课教学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水循环与自然现象 3.水是珍贵的资源 4.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危机(2)珍惜每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

5.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对学校如何节约用水提出可行性建议.、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没有新的概念,是前几节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时开放了很多教学空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生,效果相当不错。

5.1 物体的质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节。板书:4.2 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分别进行比较。

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板书: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片,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并完成文中的填空。板书: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你现在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板书:

2、质量的单位:千克,吨、克、毫克、斤、两等

3、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对于托盘天平,你现在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知识?

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作用。板书:

3、托盘天平

向学生介绍其工作原理。板书:2)原理:杠杆原理

指导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然后演示。板书:3)正确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在巩固练习中,有部分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不够熟练,易出错,有待强化提高。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难点:

重点: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难点: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1)提出问题(上面已提出)

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5)通过分析与论证,让学生能归纳出。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 1)公式:ρ=m╱V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 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习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并掌握物质密度的有关知识。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

一、密度的符号写法不规范;

二、计算过程中,代入数据,单位不统一。这些在练习中已予以指正补足。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通过测石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重难点:

1、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石块、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学者分析: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秋某个物理量的方法。物理计算题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解题的规范性较差,需要反复强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活动1:如何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人课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怎样才能测出石块的密度?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实验步骤。

活动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2.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由密度公式ρ=m/V可以得出m=ρV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V=m/ρ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在练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发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2、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与习惯、认真细心的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物质的物理属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讲解、讨论。教学用具:

磁铁、晶体二极管、电池、小灯泡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很多种,它们的属性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讨论图片的各种物体,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都有哪些属性?

板书: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二、新课教学

1、物质的磁性

这里可向学生介绍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物质的导电性

1)做活动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讨论交流,完成文中的填空。

归纳: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做活动2,让学生认真观察,认识半导体,知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物质的导热性

做活动3,指导学生学习,归纳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4、物质的硬度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知道物质硬度的比较方法:就是两者进行“较量”。知道铅笔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成的。它有17种硬度。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弱化了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

5.5

点击新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和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

2、感悟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今天人类在高科技领域内的成就的兴趣,激发他们为人类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了解这几种新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难点:了解这几种新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提问等。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它们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点击几种新材料,初步认识它们。

板书:4.4 点击新材料

二、新课教学

板书:

1、纳米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纳米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一、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 板书:

2、超导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超导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超导材料的应用领域较广:

① 电力输送。

②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装置。③ 超导磁悬浮列车。④超导电子计算机。板书:

3、形状记忆合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形状记忆合金的特点及其应用。板书:

4、隐性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隐性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特点:能将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掉,反射回去的却很少。应用:常用于飞机、坦克等重要军事目标或武器上。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练习,学生基本对文中介绍的四种新材料的特点与应用已经掌握。可鼓励学生多查有关资料,多了解一些与这些新材料有关的知识信息,以扩大知识面。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案

第一节 质量 I.知晓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II.导入激趣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思考、回答 III.合作学习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kg)(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天平的使用

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 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IV.板书

第一节 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换算关系:1000进制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V.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册 VI.导学后记......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王连臣 八门城中学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七、课时计划:

第一章:机械运动 6课时 第二章:声现象 6课时 第三章:物态变化 10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 11课时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9课时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9课时 期末复习

八、实验安排:

1、光反射时的规律 1课时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课时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课时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课时

6、水的沸点 1课时

7、演示“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课时

8、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课时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 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八年级105班物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小学虽然开设了科学课,但并未做严格要求;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求知欲强但缺少基础扎......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1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2016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教师:王荣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

    2017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尹飞鹏(2018年元月) 本学期,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1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声现象》的第二节。它紧接着上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讲述了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