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剖析课文内容(模版)
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剖析课文内容
——第五册《军神》一课的教学实况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马小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刘伯承同志在青年时代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起义”负伤后的一段经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词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刘伯承将军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军神
2你们听说过刘伯承吗?指名介绍,师简介刘伯承。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刘伯承是个军人,课题为什么不叫“军人”,而叫“军神”呢? 生:“军神”是什么意思? 生:谁称刘伯承为“军神”?
过渡: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那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大家所提出的问题。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二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大家读了课文,有了些什么新发现呢?
生:我知道了刘伯承很坚强,做手术不用麻醉药,所以称为“军神”。
生:我知道了刘伯承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刘大川。
生:我知道了是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
3是呀,我们通常是把具有一种超凡毅力或特殊能力的人称为“神”。课文中把刘伯承称为“军神”,说明他具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令人十分敬佩。那么沃克医生是怎么说的呢?请找出最关键的一句话来读。(沃克医生不惊失声喊道:“了不起!„„ 你是一位军神!”)
4想象一下,沃克医生当时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说这句话的?(生: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句话吧!(生练习读)
5指名读并评议,全班齐读。这里的“不禁”是什么意思?“失声”呢?
过渡:是呀,沃克医生是在完全控制不住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那最初见面时是这样的吗?(生:不是)那我们来学习第一段,看最初沃克医生是什么态度。
(二)学习第一节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表示沃克医生态度的词。
生:我找到了,是“冷冷地问”。
生:我找的是“不悦地说”。谈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如此冷淡?是他不想给病人治病吗?
生:他为什么又有些不高兴呢? 同学们真会提问!抓住了关键所在。那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请再读第一自然段,四人一组讨论一下。4指名回答。
生:因为刘伯承没有告诉他真正的名字与职业,所以刘伯承态度很冷淡。
生:沃克医生已经看出了他是军人,而刘伯承却说自己是邮局职员,所以沃克医生很不高兴。
5你们真棒!真会体会!那沃克医生是怎么看出他是个军人的呢?
生:沃克医生看到刘伯承伤势很重,却又如此镇定,就猜到他是个军人了。6课文中还有哪个地方写了刘伯承的伤势很重?
生:从“头缠绷带”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老师,刘伯承为什么不说自己的真名呢? 7你这个问题提得好!那老师来给大家讲讲当时的时代背景吧!(师讲时代背景。)生:老师,我知道了,刘伯承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不泄露机密,他为的是革命。8是呀,那你们认为刘伯承这个人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他真了不起!如此重的伤势,却十分镇定。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革命,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生:他忠贞为国,不泄露党的机密。
过渡:你们说得完全正确!那么在手术过程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呢?请 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三)学习2——5节
1读2——5自然段,画出表现沃克医生情感变化的词语。2学习第二节。
(1)说说哪个词表现了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生:愣住)“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愣住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2)指名回答。
生:因为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很出人意料。
生:即将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刘伯承却如此平静,所以他愣住了。生:这也说明沃克医生被刘伯承坚强的精神所震撼。(3)那刘伯承为什么坚决不使用麻醉药呢?
生:因为他怕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革命。
过渡:手术中,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3学习第三、四节。
(1)轻声读这两节,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表现的词语。(2)指名回答。生:“沃克医生的双手微微颤抖”。生:“刘伯承一声不吭,双手紧紧地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双手微微颤抖呢? 生:他怕刘伯承会疼得受不住。
生:富有经验的沃克医生感到了紧张。生:他想减轻病人的痛苦。
(4)你们说得真好!对人物内心世界剖析得如此透彻,真不简单!那刘伯承在手术中一声不吭说明他怎么样? 生:说明他意志是何等的坚强!生:说明他具有钢铁一样的精神。
生:我现在才完全理解了为什么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了,他的确是“神”呀!
过渡:刘伯承在手术除了一声不吭紧紧地抓住床单外,还做了什么?我们来学习下一节。
4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这一节,读后思考:为什么沃克医生吓了一跳?(2)指名回答。
生:因为刘伯承在数刀数。
生:他不仅没有晕过去,还勉强一笑。生:他能清楚地数出手术用了72刀。
(3)到了此时,沃克医生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由衷地感到佩服,那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我们所画的那句关键性的句子好不好?(学生带着浓浓的敬佩之情高声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节
1指名读。
2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沃克医生为什么要关上手术室的门?
生:他为什么要俯下身子?
3请大家讨论一下,一定能找出答案的。
生:因为这个时候再也不是“冷冷地”了,他已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就俯下身子跟刘伯承讲话。
生:关上手术室的门是为了替刘伯承保密,不让别人别人知道他的行踪。
4课文结尾这样写,与文章前面的哪儿相照应?(生:第一段)三 拓展延伸
1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
2你想对刘伯承说什么?
生:刘伯承将军,你真了不起!做手术如此疼痛,你却连麻醉药都不用,真坚强!
生:你在手术中一声不吭,忍受了多大的疼痛呀!
生:你为了保守革命的机密,不顾个人安危,真令人佩服!生: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为你而感到自豪!生:你真是一位军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反映战争年代的故事,离我们现在相距很远,如何把学生领入当时的环境中,我很没有把握。但没想到的是,这一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发言是那么积极,体会得那么透彻,他们完全被带进了当时那个语言环境中去了,可见他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一下课,许多学生都围着我,问了很多问题,这场面真让人感动。我认为,我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 教学设计较新颖。我在设计时,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头到尾,逐段讲解。而是从课题入手,找到文中最关键性的一个句子进行层层剖析,最后又回归到整体,抓住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沃克医生要称刘伯承为军神”来总结课文,给学生以完整的印象。
二 抓住了课文的主线。要上好这篇课文并不容易,我发现了课文有一条情感变化线,因此就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学习中,我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能抓住“冷冷地问”、“不悦地说”、“愣住”、“双手微微颤抖”、“一声不吭”、“不禁”、“失声”等关键性的词句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能采用非常自然流畅的过渡语把每一个环节都给串起来了,因此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被吸引来了,整个课堂十分活跃。
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适当的环境下,能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提出“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如此冷淡?是他不想给病人治病吗?”和“他为什么又有些不高兴呢?”等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改思想。
四 注重了感情朗读。例如,课文有一句最关键性的句子——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位军神!”怎样引导学生带着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去读呢?我并没有生硬地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而是让这种感情自然流露之后再去读,学生就体会得比较透彻了。
这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的简单小结,还有很多不足,请大家给予指点。
专家点评:
一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和,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这位教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有特色,她并没有按常规去教学,而是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句和一条情感主线来把课文穿起来,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所设计的问题也非常准确。整节课中,学生一直处于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之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帮学生引路,把学生带进了离现在已很远的战争年代中,学生已被融进了当时的情境之中,因此能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能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学中多处渗透了这一理念,我们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还要不失时机地留出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提问,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如学生提到“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如此冷淡?是他不想给病人治病吗?”、“刘伯承为什么不说自己的真名呢?”、“沃克医生为什么要关上手术室的门?”这些问题都提得相当关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当学生提的问题相当妙或回答问题十分准确时,这位老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们说得真好!对人物内心世界剖析得如此透彻,真不简单!”、“你们说得完全正确!”、“你们真棒!真会体会!”当学生的学习情况被肯定后,他们是会表现得十分积极的。(十堰市教科室主任:吴定时)
2005年3月
第二篇: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
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
这也许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字眼了,随便提起它,便可说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人心在变化。记得有个相声曾专门讲述过二十年前与现在的变化,其中谈论最多的还是待人处事方面。但,仰天长叹,真的什么都变了吗?
进入初中阶段,就好像是进入了战场上,明明是阳光明媚,可就在不经意间乌云密布、雷声震耳,战争转瞬即发。“你不知道写作业吗?一回家就磨磨蹭蹭,知不知道初中很关键,要是学不好就全完了。赶紧去!”“你不能让我休息一会啊,上一天学多累啊。”“休息什么啊,有刚才那功夫,作业都开始写了。”“切”我不满的走进房间,不耐烦的翻开书包做作业。正当我做的认真时,“吃饭啦——”没什么比这更令人烦躁的了。我只好含糊的答上一句“好,马上”,如果不这样,恐怕耳根子又要起茧子了。正当我要打开电视的时候,突然一阵刺耳的声音传到耳边“干嘛呀,开什么电视,好好吃饭!”“真是的”我小声嘟念道,气不顺的吃完饭后,“砰”的一声回手把门摔上,只剩下一屋的回音„„傍晚,一盒切好的水果摆在我的面前,“宝贝,吃点水果休息休息吧。”“哎呀,现在你知道让我休息了,早干嘛了?我还得做题呢。等会儿再说吧。”“一定要吃啊。”我只是哼了一声,并没有理会。可那个身影并没有离开,而是在门口伫立了一段时间才慢慢消失。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的内容,突然发现,是自己做错了。于是轻声说了一句:“妈妈,对不起。”“什么?”“没什么。”“那好好睡啊,明天还要上学呢。”不觉间,一滴无声的泪珠划过脸颊。
细细品味,才发现那浓厚的母爱没有变,变化的是我的心。
自从小学到初中,就没有一天能在学校安稳的度过,可总是批评代替了表扬。老师对我的学习态度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总对我的纪律有要求,而我又是那种特别活泼的孩子,所以挨批也是常事。“你看你,一天天讲得不亦乐乎,都有用吗?怎么,你想当大学教授啊?还是想当博士啊?我说你什么好,真服了你了,把全班最老实的同学都带坏了,真有水平啊!”„„刚开始几次还有所收敛,可到后来就变成了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理会。直到有一天,王书记找我谈话。“你知道吗?其实你的班主任很会炒股,她一直把你当做一支蓝筹股,也就是潜力股,她曾不止一次的表扬过你的才艺„„”我震惊了,认真回想以前所发生的事情,原来更多的是我的不对,我从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却从没站在她和同学们的角度上。自此以后,我们班少了一个爱讲话的学生,多了一个守纪的同学。细细品味,才发现那香醇的师生情没有变,变化的是我的心。
夏天始终就是炎热干燥,到处都是酷暑带来的烦躁。“惨死了,刚上完课还要继续,还要自己走!脚很疼来心很寒啊。无聊„„”正在路上紧张赶课的我,突然被人迎面撞来,当然,这一下激化了我的情绪,“谁呀,那么不长眼睛!我上一上午课已经够可以了,还折磨我。哎呀真是的!”我低头不耐烦地说着,可一抬头,一张阳光的笑脸映入眼眶,耳边传来一声“对不起,没事吧”,而我也立刻回敬了一个笑容,并说“对不起啦。”一个陌生的微笑不仅为我带来了一下午的好心情,还让我感到了夏风清新拂面。
细细品味,才发现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没有变,变化的是我的心。
曾感叹世事变化,殊不知真正变化的是自己。仰天长叹自己缺少关爱,却不知没有给予哪有回报。这就是母爱,这就是师生情,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像阳光般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温暖每个人的心窝,沟通每个人的心间。
原来,爱就在我的身旁,即使世间万物天翻地覆,它也从不改变„„
第三篇:以变化为题的作文
以变化为题的作文
以变化为题的作文
(一)大千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而这个世界就是变化的产物。用老子的观点说是“道”产生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正是记述了变化吗?
万物不仅仅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还可以是思想。所以人对外界的思想也是变化的。
就拿我对语文学习来说吧!刚上初一时,发现初中的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只记字词就行了。我的成绩也随之开始了下降。最害怕的就是语文考试,心里总想万一考不好怎么办之类的话。一考完试就算距批完卷还有几天安全时间,有几晚能睡好觉。直到上个学期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好转才离开了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以前我最讨厌的就是写语文《基础训练》,因为不但要有一大堆文字让你写,而且考试还基本没有原题。但它确使我的成绩上升了不少,我终于明白抄书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到了现在,我感觉语文考试其作用是为了我能在同学们之间树立我新的一面。
我对语文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厌恶到喜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到底何为无?何为有?这都很难说。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
以变化为题的作文
(二)生活中,时时刻刻存在着变化,就有许多变化,不信你听!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吃饭,吃完饭,我在屋跟哥哥玩的时候,听爸爸说,妈妈又要买一部最新款的手机。我听见,想:天哪!妈妈都换了几部手机了。
在我小时候,妈妈用的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小灵通,只能接打电话,有的时候,妈妈去郊区办事,信号不好,联系不上,很不方便。
不到一年,妈妈又换了一部蓝屏手机,信号非常好,不仅信号好,还能发短信,这回,就不怕妈妈出门的时候联系不上了。
过了两三年,妈妈嫌手机功能太少,买了一部彩屏手机,这部手机功能可多了,能照相、摄像,玩游戏、还能听MP3,每天放学,我都和妈妈抢着玩手机里的游戏。
妈妈这回要换的这款手机的功能更多了,能手写发短信,有双卡双待,还能上网玩游戏,这回出去旅游,不用再带照相机和摄像机了,只带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行了。
随着手机的变化说明人们的生活也好了。我期待变化越来越多。
以变化为题的作文
(三)我的家乡——九台,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街路变宽了。近几年来,九台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把泥泞的土路改换成了宽阔的“三板四带标准路”,又在路旁及路中间装上了许多“荷花”路灯,黑夜既能照明,白天又特别美观。现在从不发生交通堵塞,无论哪面的什么车开来,都不防碍交通。道路两端装上了交通灯,再加上交通警察的恰当指挥、疏导,人们的出行方便多了。
楼房变多了。近几年来,特别是从前年开始,一座座陈旧的砖瓦房变成了新颖别致的楼房。现在,楼房的价钱也容易被人接受了,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大部分人住上了各式各样的楼房。
环境变美了。现在,整个九台道路两旁栽了许多树,也有一片片草坪,五颜六色的花儿竟相开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这两年,南山公园新建了樱花园,树木更多了,草坪更绿了,花儿更艳了。政府已经禁止工厂向河流、小溪排放污水,提倡用煤气代替燃煤,减少了大气污染。人们又在小南河修筑了水泥坝,抬高了水位,使小南河的景色更为壮观。
生活变好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几乎家家都有电器了,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电话机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寻呼机、手机等,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我的家乡九台在不断变化,我爱我的家乡。
第四篇:以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什么是变化?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要写变化,就要有对比,这是一种规律性质的东西。
作文素材的来源:可以写社会的变化,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祖国的变化,校园和班级的变化,同学和亲人的变化,家庭 的变化等等,选材面非常宽泛也很容易写。
而其中对自己的变化和家庭的以及亲人或者学校和班级的变化最容易上手
你可以写自己在健美操上面的变化(可以参考书中拉小提琴的写法);可以写自己和小时候相比的变化;
暂时写个短篇,仅供你参考,我亲爱的闺女,^_^。
小时候真好啊!我现在经常会这样想。
小时候,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从不会有人早早的叫我起床,爸爸妈妈生怕我睡眠不足不长个子;晚上也是会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儿歌甜甜 的入睡;
小时候,我想要的东西,就会有爸爸妈妈给我买来;爸爸妈妈经常会一起陪着我听音乐,看动画片,看电影,还特意给我买了一个儿童电脑 让我随便玩儿; 小时候,哪怕是背的不怎么流利的一首唐诗或者是唱一首儿歌,爸爸妈妈都会鼓掌表示欣慰和高兴;
小时候,没有遥远的上学路程,没有繁重的学习,就只有快乐的玩儿,就只有幸福的笑。
现在,我要早早起床,然后被妈妈急三火四的用车子送到学校;
现在,我要很晚才能睡觉,做不完当天的功课和作业爸爸妈妈是不会放过我的; 现在,看电视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上电脑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现在,周末由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外出,惬意的享受一下无拘无束的玩乐,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都记不起来上一次爽快的玩儿是在什么时 候的事情了。
为什么我的生活变化这么大呢?我自己也很迷茫。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去问妈妈,妈妈慈爱的抚摸着我的头,那抚摸还是像我小时候一样轻柔而温暖。
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是成长的代价。并说我慢慢就会懂得的。
我又去问爸爸,爸爸笑了。他悄悄地告诉我说,其实他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是和我有相同的想法,不明白怎么一下子生活就变样了。
爸爸还说妈妈说的对,这是成长的代价,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迷茫。这是因为要求我们的标准在变化,对我们的期望在变化,而我们 自己也在发生着变化,无论是身体上的变化还是心理上的变化。爸爸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要努力把事物向美好的一面转变,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
自己付出辛勤的汗水,要多学习,多实践,勤动脑,懂协作,会合作。爸爸说,现在世界的发展在加快,竞争也无处不在,要想实现自己的 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有真本事,就要不断地学习。现在对于我来说,正是各门学科在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学好记牢,理解掌
握。现在对我的严格要求,正是关心和爱护的我一种表现,如果对我听之任之,让我为所欲为的话,那就是对我的严重的不负责。
我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是从爸爸和妈妈的眼神里和对我的耐心解答中,我知道他们依旧是那么关心我,爱着我,宠着我。有他们的爱,这就足够。
第五篇:以生活的变化为话题的作文
以生活的变化为话题的作文
14岁的她14岁的我侄女今年14岁。
14岁的她,拥有自己独立的一间房,她可以在房间里随便摆自己喜欢的饰物。不开心的时候,她可以把门一关,在门上挂个“烦着呢,别理我”的牌牌儿警示家人。
14岁的我,还和父亲母亲哥哥一家四口挤在一间房内,脱换衣服都用被子打掩护。我就是再烦也无处可躲,在他们的唠叨声中写作业。有时候我很羡慕我家养的那头猪,因为它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圈。
14岁的她,生日会被爷爷奶奶姥姥爷爷姑姑舅舅很多人记得,蛋糕、礼物和大吃大喝是必不可少的。
14岁的我,生日只有自己和妈两个人想着,那天吃面条的时候妈会在我碗底放两个鸡蛋算是贺喜。
14岁的她,尽管每天上学都要穿校服,但还是拥有很多件衣服留在不上学的时候臭美,鞋子都是要牌儿响的。
14岁的我,衣服色彩单调,数量不多,怕脏了洗了干不了没得换胳膊都套上护袖,花布护袖和红纱巾是最鲜亮的配饰。体育课身上穿的是蓝色运动秋衣秋裤,高级点的是带两个竖道儿。脚上穿的是白球鞋,穿脏了洗过之后鞋面儿会留下黄印儿,常常需要用白粉笔涂。
14岁的她,有手机、有PSP、有电脑„„除了学习之外,时间对她来讲都不够玩的。
14岁的我,家中能见到图像的是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能听到音儿的还有台收音机,但是使用权还不完全属于我。
14岁的她,可以公开说哪个老师开明哪个老师古板,可以公开说自己是哪个歌星或影星的“粉丝”.可以和同学公开}义论谁是校花谁是校草,可以和密友交流喜欢哪个男生。
14岁的我,认为哪个老师严厉哪个老师就是负责,因为“严师出高徒”,老师说对的我们就认为是对的,私下里都不敢议论老师,更甭提公开了。哪个同学长得漂亮长得帅我们认为不是什么骄傲,只有学习好才算是榜样。歌星影星出镜少,我们能说出的名字寥寥无几,崇拜的是张海迪和女排姑娘。那时候我们除了知道偶可以组成“偶然”、“偶尔”外,还不知道有“偶像”这个词儿。至于喜欢哪个男生,除了自己没人知道。
14岁的她所拥有的一切是14岁的我做梦都不敢想的。而制造这个差距的不是出身,而是时间,因为我比她早生了23年。这23年,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我和14岁的她相差的却不仅仅是年龄。我有手机,收到她短信我回复过之后就再也不见她回过来,因为她说我没幽默感而且老给她挑错别字,她说那是故意的。
我有电脑,她向我要Q号加了我,她说哪儿有用自己名字做昵称的,强烈要求我修改称呼。我说叫“正直”,她说太直太愣了;我说叫“牧童”,她说一看名字就知道我是村里出来的,太土;我说“小人物”,她说太弱了;我灵机一动,我是“70后”,她是“90后”,不如叫“7090”得了,她说听起来像是售楼的,有广告之嫌。我上一搜,才知道这真是个楼盘的名字。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烦了就没改。(范文)她竟然发了一个鄙视的表情,而且她用的那些络语言我看不懂也猜不出。
她生日的时候我送她-MP4,里面下载了我认为很新很好听的《青花瓷》《少年中国》„„谁知她随便一听就把大部分都删掉,替换成我不知道的歌手唱的我没听过的歌了。
尽管我不爱听14岁的她说我“土”,但是我绝不会像当年我14岁时我的长辈那样扬起手掌。我知道,手掌对于14岁的她来讲,两只合起来拍几下比一只画弧线落下去更能打动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