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早恋的困惑
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早恋”困惑
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我仔细地听了彭兴顺专家的有关学生“早恋”的专题讲座,确实受益匪浅。其中,彭教授讲的引导学生摆脱“早恋”困惑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操作性极强,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明显。
如彭教授讲的:艺术疏导是处理好“早恋”问题的关键。处理“早恋”如同治水,不能“睹”只能“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讲求教育艺术,创造性的给予疏导。前次,有同学与我反映,班上一位品学兼优的女生与某某在谈恋爱。其实,我在平时也已经发现他们两个有点“早恋”的苗头,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方法,才一直没有点破。通过彭教授的讲课,我突然有所启发:于是在一次课外活动时间,我有意创造了与那位女生相处的机会,并聊了起来。
开始聊学习、生活及班上的一些情况,后来我慢慢地转入主题,问她收到过同学们的情书没有,她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
我故意惊讶地问:“不会吧?你这么优秀难道还没收到过情书?”
听我这样说,她停滞了会儿才羞红着脸问我:“如果我收到了情书了,该怎么办呢?”
我说:“第一,这说明你长大了,且相当出色,开始吸引异性的目光了,是件好事。”
“第二,你要分析一下自己的魅力是什么?品德好、学习好、气质好、脾气好、形象好、身材好„„,如果是:品德好,那你就保持你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作风;学习好,那你就要保持名列前矛,最好再提高几名;形象好,那你就继续保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形象;身材好,这一点你可要注意了,因为我最近发现你有点驼背,要加强锻炼,坐立行都要挺直了背。还有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近视度数可不能再加深了。
那位女同学听了,羞涩地说:“我哪有这么全面呀,我还差的远呢。”
我笑着说:“其实拥有这些魅力并不难,但这些都是异性比较看中和欣赏的女性魅力。你要是都具备了,那真是魅力四射啦。”
“第三、不论你是否对这个男生有好感,你都要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中学生还没定型,他今天说喜欢你,明天说喜欢她,这都很正常,所以,你对他的情书也没必要看得太重。别让它成为心理负担。今后见到他还要和以前一样落落大方,淡然处之,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否则反而会引起他的误解。”
“第四、如果有可能,选个合适的时机直接告诉他,上大学前你不想考虑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要知道,你将来上了大学,机会还多的很,现在根本没必要考虑这件事。难道要为了一棵树木而放弃整个森林吗? ”
“第五、写情书的男生对你的感情根本算不上是爱,充其量是一种好感罢了。真正的爱是需要与责任相伴随的,他现在对自己都负不了责,生活还依靠父母,对你就更无法负责了?一个没有能力对女人负责的男人,即便再优秀,女人也不会接受他。”
“总之,保持优秀,修正不足。将来你还会收到很多很多的情书,赢得更多优秀男士的青睐,到时候,你可要擦亮眼睛,选一个正直、勇敢、坚强、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人,选一个能真正与你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相伴一生的爱人。”
那位同学听了,一脸得意,大言不惭地说:“老师,你放心吧,我将来找的男朋友一定是一个不错的人。”
我拍拍她的脑袋,笑着说:“好呀。希望如此。
从那次以后,我发现我班的这位女生与某某慢慢地疏远了。由些可见,情景点拨,正确疏导是引导学生摆脱“早恋”困惑的良好途径。
第二篇: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早恋的困惑
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早恋的困惑?
㈠案例点评
面对周围的孩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发育比过去的孩子要早,有一种“早熟”的趋势,不少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已显露出第二性征,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机能的成熟加强了他们对异性的爱慕与渴望,为“早恋”提供了生理条件。情景短片《“早恋”**》就是反映的这么一个话题。
看了这个短片,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点:
要正确区分真正的“早恋”和“早恋”的萌芽。
片中笑对人生主动给梅开朵朵借书、借碟,投其所好,梅开朵朵绣了一个红心的手机套致谢,表达了彼此的好感和友谊,严格地说,这种朦胧的情感只能算是“早恋”的萌芽,而不是真正的“早恋”。当然,对于处于这种阶段的男女学生,如果不加以及时干预和引导,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早恋”。
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早恋”现象。
“早恋”并不是一个完整界定的科学概念,它是家长、教师和社会对青少年过早陷入感情“过密交往”世界的一种批判性称谓。“早恋”现象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个体生理发育的引发,社会文化的负性影响,家庭的情感忽视和学校性教育的缺失等等。因此,班主任和家长发现学生“早恋”,没有必要过于紧张,视其为洪水猛兽。本片中的班主任一脸严肃,“小小年纪,这还了得!”,缺少平和心态和心理准备,这就难免产生过激的处理行为——“扼杀!”。
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
处理学生“早恋”,如同治水,只可“疏”而不可“堵”。片中的家长按照班主任的建议,采取限制交往、阻断情感的做法,似乎换来了两人断绝往来和学习成绩的上升,但是,这是以伤害孩子的美好情感和牺牲孩子的人生幸福为代价的,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尤其是给他们成年后的婚恋认知留下了阴影,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正是我们最值得从中思考的问题。
㈡专题辅导
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摆脱“早恋”问题呢?
对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有一种理念,食疗胜于药疗,预防胜于治疗。同样的,对于学生“早恋”问题,首先也应该做好预防工作。
一、中小学生“早恋”行为的预防
中小学生“早恋”,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够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就可以极大地减少“早恋”行为的发生,帮助他们静听花开的声音,顺利渡过“危险期”。我认为,预防中学生“早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适时开展“友谊与爱情”主题教育
友谊不等于爱情,但友谊可以成为爱情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拨和引发起不安,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解爱情是什么。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因此,班主任尤其是中学班主任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主题班会、专题
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友谊与爱情的学习和讨论,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把异性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与爱情区别开来。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连续用四个晚上的自习课,分别以“青春期的变化”、“人生阶段不同,主题也不同”、“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男女有别,各具风采”为主题,给高一学生开了《爱,你准备好了吗?》的系列讲座。其中,他在“人生阶段不同,主题也不同”主题中讲道:“人在自己的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的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这些阶段应有的主题缺失或者错位,我们的人生都将是悲剧!”,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引领,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引导学生把握异性交往的基本原则
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一个既敏感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表明:与异性交往融洽的学生,性格一般都开朗活泼,生活态度也积极向上;而很少和异性交往的学生,性格一般都内向孤僻,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中小学生不可能不和异性同学交往,但是如果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幸福。这就要求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在我与杨国培老师合作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中,列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⒈真诚交往。对待异性同学也要与对待同性同学一样,做到真诚相待,不带私心杂念。⒉自然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言谈举止、情感流露要大大方方,自然得体,既不要过于拘谨,也不要过分随意。
⒊适度交往。毕竟男女有别,和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比如:不要和异性同学动手动脚,不要讲过于亲昵的话,不要单独在偏僻的地方交谈,不要在夜深人静时单独约会等等。
⒋广度交往。尽可能的扩大异性交往面,多参加有较多异性参与的集体活动,避免因为过于亲密的单独接触而萌发对异性的情爱,出现所谓的“早恋”现象。
我们做好了以上工作,学生“早恋”的情形一定会大大减少,但是仍难以杜绝。如果班主任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及早的识别“早恋”,那么,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中小学生“早恋”行为的识别
一般来说,陷入“早恋”的学生,其心理和行为上通常会出现一些变化:一是情绪突然变化,如原来比较活泼好动的,突然变得比较安静;原来性情比较温和的,突然变得比较暴躁。二是突然变得爱打扮、讲穿着,如比较讲究发型、服饰,或者开始化妆。三是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如喜欢一个人独处,写信、看信、写日记等处处显得谨慎小心。四是关注爱情事件,如对影视剧中的爱情镜头较感兴趣。五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特别是常常显得心不在焉或心事重重。
如果发现学生中有以上种种迹象,班主任要引起特别关注,及时干预。因为在“早恋”行为发生的初期,情感投入较少,干预起来比较容易见效,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也相对较小。
三、中小学生“早恋”问题的应对
学生“早恋”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作为家长和教师,切忌视为洪水猛兽,如果采取打骂、限制交往、严厉监视、公开暴光等手段,只能造成对孩子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逆反心理,出现相反的结果。我认为,处理学生“早恋”问题,应该讲求以下策略:
尊重理解是处理好“早恋”问题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身为教师,要特别审慎地对待学生心灵深处萌发的爱情问题。男女青年萌发的这种人的最高尚情感,表明他们充满着旺盛的青春活力。此时,教师的使命是把它引入进一步发展智力和培养品德的轨道。”
陷入“早恋”的孩子,心理盛满了紧张、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教师要正视性朦胧和性好奇产生的合理性,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理解对异性的好感是一种美好、纯洁的情感,不要将“早恋”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而是要在保密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消除耻辱感和负罪感,设法为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教师也才有可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艺术疏导是处理好“早恋”问题的关键
处理“早恋”如同治水,不能“睹”只能“疏”。这就要求班主任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讲求教育艺术,创造性的给予疏导。通常有效的方法有:
情境点拨式
班主任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班主任的自然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从而告别“早恋”。
例如,有一位高一女生早恋了,班主任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寻思着怎样帮助这位女生。有一天,王老师叫这位女生帮助整理办公室,随手拿出一个生杏子给女生,女生咬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接着王老师又递给女生一个熟杏子,说:“尝尝这个,看看味道如何?”女生说“又香又甜”。王老师见时机成熟,于是问女生:“为什么同样是杏子,可味道却大不相同?”女生说:“生杏子还未成熟,所以不好吃,只有成熟的杏子才好吃。”王老师接过话题说:“其实,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女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渐渐地从早恋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文字交流式
对于有些早恋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利用文字,通过电子邮件、书信的方式,与学生真诚的交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例如,有一位男生提出与另一女生做个特殊的朋友,女生不情愿但又怕伤对方的自尊,也不想因此影响两人的关系,女生请求班主任保密并帮忙解决。面对学生交上来的读书摘抄本,班主任灵机一动,在该男生交来的读书摘抄本有关友谊篇的中间夹了一页信纸,这样写道:“渴望友谊,希望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快乐生活,这正是你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体现。真诚的友谊能使人更善,高尚的友谊能使人更美,纯洁的友谊能使人更有朝气。人生漫长需要精心设计。该现在努力的不要留在将来,该将来完成的不要提前到现在。你同意老师的观点吧?老师希望和你继续探讨。”几天后,班主任在作业本中收到了男生的回信,信中写道:“我明白您的暗示,我知道过早摘取爱的果子得到的只会是苦涩,而不是甜蜜。谢谢您用这无声的方式对我的提醒,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果然,这位男生说到做到,放弃了与那位女生做特殊朋友的想法。
促膝谈心式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疏导方式,班主任通过与早恋学生一次或多次深入而细致的朋友式交谈,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从“早恋”中解脱出来。迁移转化式
对于有些“早恋”对象,班主任可以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学习活动上,将“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是处理“早恋”问题的一种理想境界。
例如,有这样一位初三班主任周老师,在上最后一节复习课时,突然发现教室后面有一个很亮的光点。仔细一看,他明白了,原来是班上的男生王某正在竖立的课本后面照镜子。这位男生长得胖胖墩墩的,学习成绩很一般,他的座位后面坐着一位漂亮可爱、成绩优异的女生李某。周老师装作没有看见,没有当面揭穿这位男生。
毕业之前,周老师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给男生王某,说:“老师送你一本书留作毕业纪念吧!”。王某受宠若惊,说:“我都还没有给你准备礼物呢?”周老师说:“如果你愿意的话,能否把那个小圆镜送给我?”王某的脸马上变红了,连忙说:“我没什么,真的没什么!”
周老师说:“周老师也是这样过来的,你是不是有点喜欢李同学呀?”王某点了点头,“李同学人长得漂亮,学习成绩又好,当然逗人喜欢了。”接着周老师又问:“哪你觉得她会喜欢你吗?”王某摇了摇头,说:“不会,我长得一般,成绩也没有她好,她怎么会喜欢我呢?”周老师接着说:“我有一个办法,有可能让她喜欢你,人们常说郎才女貌,女人长得漂亮能吸引男人的眼球,男人则更多的是靠才华得到女人的芳心,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吗?”王某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后来,李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王某只能上另一所普通高中。在高中三年,王某发奋读书,终于考上了一所普通本科大学,而李某却考上了另一所重点大学。
上大学以后,男生立即给李某写了一封信,信中描述了三年前对李某的感觉和高中三年努力的原因,并请女生在大学期间不要谈恋爱,四年后看自己的表现。
又过了四年,女生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南方的一座城市,找了一份不错的白领工作,男生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这时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了。三年以后,男生硕士毕业后,也来到了南方的这座城市,供职于一个有影响的企业。很快,他以自己的实力和业绩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被提拔到一个重要的岗位。……
再后来,他们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这位班主任,以男生单恋情感为契机,因势利导,成就了一位优秀的大学生,也成就了一对美好的姻缘。
整合力量是处理好“早恋”问题的重要保证
处理“早恋”问题,还必须重视整合力量,多管齐下。例如组织异性交往团体辅导、主题班会、演讲赛等,发挥班集体同伴互助的作用;借助与“早恋”对象关系密切的科任老师出面谈心,发挥同事的作用;指导家长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家庭的关怀与温暖等等。这样,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早恋”,引领学生用阳光的心态走过青春期
第三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
黄某是我前两年教的一个高一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还担任班干部。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班上有些男女同学谈恋爱对他有一种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影响。同班女生严某,漂亮且有气质,黄某不知不觉地暗自喜欢上了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上课时无心听讲,而是老在看严某;下课时总是走到严某身旁,希望严某能够注意到他;心里老想着如何给她写信,整日心神不宁,幻想和她在一起的情景。同时,黄某渐渐地不愿与同学们在一起,唯恐同学们发现他心里的秘密,学习热情开始下降,成绩明显退步。他干什么事情都是满脑子严某的影子。他感到很压抑和苦闷,备受煎熬。
一、原因分析
黄某的情况属于情感受挫问题。经分析,黄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有:
1、性成熟。青春期开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对异性的知识感到神秘好奇,这是自然现象。
2、心理的不断成熟。
3、单相思倾向。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
二、解决方案
1、针对黄某出现的问题,我向他指出早恋的危害性,以提高他对早恋的认识。
2、详细分析他目前的状况,向他指出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正确引导他走出困境。
3、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鼓励他战胜自己,自尊自爱,学会把握,驾驭自己。(合理的宣泄、自我安慰法、转移的方法、升华的方法)。
三、体会
从黄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各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克服焦虑、恐惧、烦躁不安、自责、自卑的心理障碍。
2.鼓励并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特别注意引导女生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把握好分寸;教育男同学在与女同学交往中应该学会尊重、爱护女同学,并着重向学生指出早恋的危害性。
总之,中学生遇到的情感受挫大多是早恋倾向和早恋问题。对待这些问题切不可采取简单的粗暴责备、训斥、惩罚等方式处理。实践证明,对待这类问题采用斥责粗暴、简单化处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反而还会使事情走向反面
第四篇:用歌声引导学生远离早恋
用歌声引导学生远离早恋
山东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刘 洋
早恋,是青春期一个敏感的话题,是老师和家长、学生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不管老师和家长同不同意,藏匿在孩子心中的玫瑰都会静悄悄地开。不是说所有的早恋都危害重重,但早恋对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令很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我曾经用《窗外》这首歌,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引导他们远离早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那是一节班会课,我让学生打开电脑,拉下幕布,一首歌名展示在屏幕上——《窗外》。这样上班会课,学生们始料未及,而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领,才能把正确的观念根植在学生的心田。学生们很兴奋,都抬起了头,眼睛看着幕布,又不时地看看我,搞不清我葫芦里究竟要卖什么药。我问他们听过这首歌吗?他们说听过,我说再让大家听一听。我先介绍了歌曲的演唱者:出生于西安的歌手李琛,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只能靠拄双拐走路,1992年曾在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班里的气氛很活跃。把歌曲放了一遍后,我说:“咱不光要听歌还要欣赏一下歌词。”学生们都笑了,觉得我的这个举动很奇怪,但对我要分析歌词的做法又很感兴趣。接着我把歌词第一段展示出来:今夜我又来到你窗外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地爱过你这么多年
明天我就要离开
我问:“是男孩来到女孩窗外,还是女孩来到男孩窗外?”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男孩!”理由是影子很可爱。然后我说:“大家说得很对,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歌词。
第一句:今夜我又来到你窗外。一个‘又’字体现了男孩不是第一次来到她的窗外,来了很多次。”同学们哈哈大笑。接着我说:“第二句: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女生晚上在宿舍可别忘了拉窗帘啊,只有拉上了窗帘,才会出现影子可爱的效果。”笑声再一次响起。“第三、四句:悄悄地爱过你这么多年/明天我就要离开。这是说男孩到了快要离开时再一次来到了女孩的窗下,那么女孩知不知道他在窗外呢?”大部分同学说女孩应该不知道。我说,所以说现在我们了解的情况是男孩暗暗喜欢女孩好长的时间,但是女孩不知道。第一段中简单的四句话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一介绍给了大家。这时,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被我引到了歌词上。接着我又打出第二段歌词: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想一想你的美丽我的平凡一次次默默走开
看完第二段歌词,我说,第一句: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果然男孩来了很多次了,早在第一段就埋下了伏笔嘛。第二句说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说明男孩虽然来了很多次却从未敲门。接着三、四句:想一想你的美丽我的平凡/一次次默默走开。这里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为什么男孩想了想她的美丽和他自己的平凡就一次次地走开了呢?然后我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有的学生说是他不自信,有的学生说是男孩不勇敢,有的说男孩成绩太差等等。教室里的气氛很活跃,但是学生还是答不到我想要的地方去。我进一步引导说:“大家看看第三旬的前三个字‘想一想’,有个短语叫什么而后行?”学生们异口同声:“三思而后行。”我接着说:“三思而后行不就是说做什么事情之前要好
好考虑一下吗?这表明一个人要学会思考,要理智地分析,做事情不要冲动。”学生们听了我的话,表示比较赞同。“这说明他很理智,不是很冲动。再说敲门后,女孩也不一定出来啊,即使出来了男孩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还不如保持这种朦胧的感觉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很赞赏男孩的做法,大家也要做一个理智的人。”接着请学生看第三段歌词: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我说,第三段第一句讲男孩没有敲门叫女孩出来,反而决定暂时离开女孩,是男孩为了理想要到远方去寻找未来。这从后两句男孩决定如果将来能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学业有成再来找女孩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们点头表示赞同。我接着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同学们一定要志存高远啊!请看第四段歌词。”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
针对第四段我说:“男孩真的决定要离开了,但是离开得很浪漫啊,对着她的影子说声珍重。后面就更浪漫了: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就让月亮守在你的窗外。”由于学
生刚刚学过《春江花月夜》,所以我引用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两句。我接着说,这就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样,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教室里气氛渐渐沉静下来,大家若有所思,原来这首歌词里有这么多的蕴含。
我把这支歌又放了一遍,第二次学生听得很投入,有个别的男生看上去很有感触。有一部分男生在跟着一起唱,有的学生在默默地记歌词。这次班会课对班里的一些学生有很大的触动,特别是对那些暗中喜欢女同学的男生来说,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了提高,本来他们考虑是不是该向女同学表白,我想这次课后他们应该能理智地控制住这份冲动。
面对学生的早恋迹象,批评打骂、围追堵截都是反人性、反教育的做法,而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性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引导他们,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自动地内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引导的方式要多样化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用歌曲来引导学生比我们的批评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让歌声在教室里经常响起,让优美的歌声引导学生远离早恋,让学生在歌声中找到奋斗的方向。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早恋的困惑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早恋的困惑
初恋的中学生往往容易陶醉迷糊,他们感觉不到早恋情网的纤细和脆弱,结果常常是自食苦涩的恋果。怪不得他们从心底发出呼喊:“爱情,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
中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生理大革命”后,伴随生理的性成熟,他们心理的性意识萌生。
由于强烈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中学生之间常常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然而年轻幼稚,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初恋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和冲动性。初恋给中学生带来的往往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痛苦和烦恼。
江苏省南通市某卫校桂慧在信中诉苦说:
16岁那年离开了父母到了卫校,开始了独立生活,由于我初次在外生活,什么都不会,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他出现了,温柔体贴,又不失男子汉的风度,我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好。
在一个晚上,他吻了我,从此我的心就没平静过。我整天胡思乱想,成绩越念越差,他很着急,让我定下心来,可我却无法控制自已。期末考试了,我万万没想到我居然挂了两盏红灯笼。成绩一向很好的我落得如此地步,我后悔了。然而那颗少女的心却总是不能平静。一个寒假没过好,除了父母的责怪,还有自己内心的不安。新学期开始了,我打算抛开一切,认真学习,可没几天,与他的接触,又使我魂不守舍,没有心思学习了。
最后,她着急地呼喊:
孙老师,我该怎么办?您能帮助我早日脱离情的苦海吗?
中学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过早地堕入情网,感情的闸门打开就会一泻千里,无法控制,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像这位女生一样,分散了精力,耽误了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苦恼。
另一位山西省16岁的中学生张晓红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她那对早恋的痛苦之情跃然纸上:
我也是一名早恋的学生,早恋给了我什么呢?仅有痛苦的回忆和难愈的精神创伤。
接着,她叙述了自己早恋的经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班的小a。真是投缘,我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可是没几天,放暑假了,我见不着他,一种难以名状的情升在心头。我觉得自己爱上他了,整个一个假期,我像丢了魂似的。
终于慢慢地熬过了假期,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很快就恋上了,我为他献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自从和他好上后,我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团糟了。因为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犯罪感。我是一个坏女孩,是我害了他,我不该这样做,真不该。我想这种痛苦,这种内疚将伴随我一辈子„„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这时候谈恋爱,势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思念朋友、写情书、赴约会,因而也就不能专心志致地学习,不能有效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以至坐失了立志和求知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像这位女生由恋爱影响双方的学习,产生了痛苦的情绪,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过早恋爱往往还会引起变态心理。整天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因而不得不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备别人拆了自己的信件,防备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这就必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不但身心受到损失,还会形成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云南省一个哈尼族男孩秦耀光的来信,就很明显地反映了这种心态。他在信中说:
我在初恋,我和她都是学习尖子,老师对我俩都特别地器重,但情愫的涟漪时刻激荡着我的心湖,我害怕极了。自从喜欢上她以后,不仅夜晚躺在床上回味她的目光,甚至连考试时也还想着她。不用说,这样下去,我的成绩自然会下跌。老师和父母都会询问我,同学也会向我投来鄙夷的眼光„„我越想越紧张。
我知道早恋的危害,我和她都在理智地克制自己,但觉得这似乎在折磨自己,虽然我们都理智地互相克制了,可我俩从此走出了集体,常常各自都显得孤单和痛苦„„
过早地恋爱,给中学生造成了一幕幕悲剧。造成这悲剧的根本点,就在于年轻的中学生还不能正确处理那些复杂的感情。怪不得有中学生来信说:“孙老师,我建议您写一部《中学生恋爱场》,帮助那些难分难舍的男女中学生跳出感情的漩涡。
十六、七岁,还是天真无知的少男少女,稚嫩的肩膀怎能承担起这么重这么复杂的感情,我好为他们担心。作为他们的一位同学,我真想朝他们大声疾呼:“醒来吧,还躺在这不属于我们的恋爱场上的少男少女们,要知道,当您摘不成熟的果子来吃时,那味道是很苦很涩的!”
中学生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大的变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里,对异性的恋爱往往带有朦胧、脆弱、不稳定的特点。绝大多数因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时代谈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后来真能结为伴侣的为数极少。
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什么是爱情、恋爱双方应该注意什么、恋爱双方应负什么义务和责任等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谈恋爱了,他们好冲动、易移情,又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恋爱时极易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学生来说,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所以中学生,特别是女中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自尊、自重、自爱不要轻抛感情,也不要轻易动情,同时也不要过于相信别人的感情,过分相信感情就有可能被感情所欺骗。
可以说,无论从自然年龄,还是生理、心理年龄来看,爱情,都不属于中学生这个年龄。但是,爱情已在中学时代发生。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使教师和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关于早恋产生的原因,多数人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中学生自己讨论的好,因为他们有感情体验,所以他们也最有发言权了。
山东烟台市某中学陈波的观点或许有些偏激。他来信说:
我对中学生早恋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简单说来两个字——幼稚。坦白苛刻地说一句:在众多的中学生恋爱中能有几个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爱”的?诚然,不可否认,有极少数人的确体会到了“爱”的内容。
十六、七岁的年龄,在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异性之美,一些中学生便错误地把这种似是而非的感情当作“爱情”,待他们发现、意识到这种错误后,必然会以分手而告终。狭义的爱情概念是指男女之间的爱,由于人们对它所抱的观念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它可能是高洁的幸福的,也可能是愚蠢的、低贱的甚至是悲凉的,而在许许多多的中学生恋爱中,其结果多为后者„„
看完这位中学生的来信,或许有些中学生会气愤地找他来评理。我看大可不必,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这里想说一句公道话:像这样理智、清醒的中学生毕竟不多。
北京宣武区师范学校842班刘燕铃认为“早恋”一词,是老师、家长及社会上的成年人强加给中学生的。她把那些被认为“早恋”的学生,分成了几种类型。
一种是自然型。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异。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加上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教育引导,使他们将这种变异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进入“心里恋爱”。一般是心里爱慕,而表现出来的则只是对对方的特殊“留心”,并未真正提出来。
第二种是逆反型。有些学生的“恋爱”,是被某些老师、家长或其他同学硬逼出来的。常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见异性学生在一起、或有来往,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早恋”的帽子扣在俩人的头上。而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在谈恋爱,但他们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受不了同学们的讥笑,只好两个人“团结”起来,形成真的“恋爱”关系。
第三是虚荣心的满足。某些学生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
第四是寄托型。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使这样的学生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第五是成熟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中外少年》90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篇《老生常谈说“早恋”》的文章,作者郭煜把早恋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
炫耀型:“青少年都爱赶时髦,攀比心重。”有些中学生早恋,实际上就是出于炫耀、攀比的心理。
纯真型:这种情况往往女生多于男生,大概受言情小说的影响,自己也想“纯情”一番。
逆反型:中学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老师、家长如果教育不得法,不但不能防止早恋,反而会成为“催化剂”。
浪漫模仿型:模仿成人行为,求浪漫、玩潇洒的中学生,大有人在。
两位中学生的客观分析不无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到了中学生中,冲撞着他们,感染着他们。可以说许多中学生早恋实际上就是受了社会上爱情影视、言情小说的影响。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发育成熟普遍提前,出于人的本性,必然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就容易产生中学生最初的爱情写到这里,我们也许已经体会到了:中学生初恋的情网是那样的纤细、脆弱,早恋的土壤是那样的贫瘠,早恋的果子又是那样的苦涩。那么,我们如何保护中学生心灵深处那颗“爱”的种子呢?办法有一个,那就是将它珍藏在心灵的保险柜中而不要轻易地开启它,让爱的种子得到心灵的温暖和看护,它也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有的中学生已经恋爱了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感情是圣洁的,是年轻人纯真性格的体现。在这个前提下,让中学生学会驾驭感情的本领,而不做感情的奴仆。于是,中学生就会在理智的指引下找到摆脱爱恋之情的办法。走出这朦胧的世界,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以后的路还长着哩!
(责任编辑:李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