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美术上册 动物的脸 1教学反思 人美版
动物的脸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中国国画课。针对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中国画中的墨色、用彩、运笔都有了初步的掌握,对宣纸的特性也有了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脸部特征进行造型表现的,从而运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法,引发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兴趣。
本课设为两大页面。第一页面中展示了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和一张6岁学生画的猫头鹰进行对比,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并且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欣赏书中的作品,仔细观察、体会、并发现画中表现猫头鹰脸部特征的生动,是以浓、淡、干、湿、焦的几种运笔相结合的表现,在此还展出了画猫脸的分布图,更进一步让学生们能够在仔细观察、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其脸部的不同,掌握如何抓住特征来进行绘画。第二页面,展示了5张学生的作品和四种动物头像图片,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先通过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发现他们是如何表现动物的脸部特点,并用明快而活泼的墨色效果展示有趣的画面,以书中提供的动物图片作为素材,给予进一步参考、引发创作的情趣。
在整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并进行创作愉悦性的绘画练习,以夸张、生动、多种墨色变化的效果与手法,创作动物的脸;并在最后大胆展示和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从中感悟国画绘画的表现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在本节课中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作业练习,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到勾染法、中锋破笔法、破笔点染法、勾线点染法、丝毛法,并且能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画出有趣的动物脸部特征。
第二篇: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动物的脸》教学反思
《动物的脸》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脸部特征进行造型表现的,从而运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法,引发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兴趣。
在教授时首先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又让学生们以游戏的形式加深了对动物的认识,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又展示了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和一张猫头鹰图片进行对比,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欣赏作品,仔细观察、体会、并发现画中表现猫头鹰脸部特征的生动,是以浓、淡、干、湿、焦的几种运笔相结合的表现。最后展示了6张学生的作品和多种动物头像图片,这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发现他们是如何表现动物的脸部特点,并用明快而活泼的墨色效果展示有趣的画面。
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1、学生在积极发言时,自己应该多一些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避免打断学生的话语。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等待。
2、教学中自己的语言还应该更加精炼和准确,有时会出现重复的现象,造成时间的浪费。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积极为孩子们创设爱学、乐
学的情境,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就能够让其学有所获。
第三篇: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动物的脸》教学实录
《动物的脸》教学设计(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
2、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新方法。
3、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
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及对水墨的控制。学习材料:
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课件等。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有些小动物的表情非常的萌,今天老师把喜欢的小动物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出
示
图
片
:比眼力:
先让老师看看我们班那个小朋友的眼力最厉害,能一下子看出是那个小动物的照片。(课件:出示6种不同种类的动物的脸。)
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很期待。2教师提问: 猜一猜:这是谁的脸?
3、出示课题。《动物的脸》
4,观察这些动物的五官有什么不同? 请生回答:
1.眼睛不一样,有的动物眼睛是圆的,还有的是三角形的…….2.牙齿不一样。………….三、名作欣赏: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黄永玉先生的一幅猫头鹰作品。
猫头鹰(1)作品是用什么绘画形式表现猫头鹰的?(2)作品中的猫头鹰和图片中的有什么不同?
(3)同桌交流讨论:突出表现了猫头鹰的哪部分?对创作有什么好处?
(4)画家主要运用了什么笔墨技法来表现猫头鹰?
2、出示课件,进一步体会画家是怎样用概括的笔墨表现小动物的脸部特征?
3、小结。
四、练习基本技法,分析表现步骤。(以画猫脸为例)
1、师:老师也画了一种动物的脸(出示),提问:这是什么动物的脸?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4仔细观察,分析表现小猫的方法步骤。
2、师作画。(边画边讲,讲动物特征和绘画技巧。)
3、学生跟着画。
4.学生练笔展示,师点拨。五.欣赏学生作品。
六.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用国画的方法,画一张动物的脸。2.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八、拓展延伸:
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
第四篇:大班美术活动《动物的脸》教学反思
首先借助图片《动物世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幼儿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幼儿学习画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和观察,了解动物脸部的形状特征,在固定的形状上进行添画。考虑到幼儿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幼儿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幼儿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幼儿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回顾全课,幼儿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幼儿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幼儿对画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幼儿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氛围,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第五篇:五年级美术上册 偶戏 1教学反思 人美版
偶戏
这一课题提出之后,深受学生欢迎。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表演深受学生喜爱。因为偶戏在我们生活之中很少见到,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偶戏的资料。本课我用了一个木偶剧导入新课,学生很有兴趣,使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第一个跃跃欲试。偶戏的种类较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当我给同学们欣赏了课件中的图片后,并且每个种类都用实物展示给大家看后,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第二个跃跃欲试。这时我让学生找到藏在桌子里面的偶人,每人都摸一摸、玩一玩、拆一拆。让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自己当老师将给大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第三个跃跃欲试。这三个跃跃欲试,不就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嘛!这时,我又鼓励学生根据所带来的材料,发挥想像力作出可爱的手偶形象来。学生制作过程中,我适时的巡视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接着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剧本,到前面临时扯起的幕布后面表演起来。学生表演特别积极主动,故事情节巧妙,偶剧表演的也是幽默滑稽,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时光,同时也出现了本课的高潮。学生们收获着制作偶人的乐趣,也尝到了偶戏的民俗味道。我也收获了教学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