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3:1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沁园春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沁园春教案设计》。

第一篇:沁园春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赤溪有福学校

刘晓云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设计这一节课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理解诗词大意。能力目标:通过反复的有感情朗读,展开想像,加深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伟大的抱负和对革命的必胜的信念。

二、重点难点

感悟、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自古以来,喜爱踏雪赏雪的人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文人雅士。美丽的雪景使他们动之于情诉之于文。咏雪的文,不胜枚举。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文学常识、背景

1、词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

2、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三)聆听范读,整体感知

1、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

豪迈、气势磅礴

2、有感情的朗读诗词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自豪、豪迈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四)课文精讲

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2.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银蛇”、“蜡象”、“试比高”,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静景动写,自然景物为之灵动活跃。“试比高”反映了当时的雪越下越厚,越积越高,给人以群峰高原逐渐增高直插云霄的感受,更反映出他积极昂扬的内心情怀。

4.下阕中“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注重武治,忽略文治。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惜 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拓展延伸

思考: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联想到了21世纪的当代中国创出了哪些举世瞩目的业绩? 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领导中国人走上了富国强民的道路。

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嫦娥一号飞船的成功载人遨游太空……

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显我国力,扬我国威!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

上阕 :物——江山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分)

写景抒情

红装素裹,妖娆

想象(总)沁园春 •雪

江山——英雄

过渡(抒情)

下阕 :人——英雄

评古

叹惋(议论)

议论抒情

论今 赞美(抒情议论)

第二篇:沁园春雪 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

3、理解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我们眼中的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他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就来领略其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二、介绍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课下注释一)

三、回顾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四、听雪,把握基调

1、听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读出怎样的气势

3、强调字音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还看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

五、读雪,读出气势

1、自由读,读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点名读,自由评价(教师先评,学生跟评)

3、齐读,注意停顿(投影展示停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六、看雪,整体感知

1、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上阕写北方雪景,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下阕评历代帝王,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3、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描述一下。

4、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帝王?这些帝王在统治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共同之处是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七、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八、作业:积累写雪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温习上节课内容

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二、赏雪,局部感知

(一)、小组内男女分读上阕

1、前三句有什么作用?

2、哪一个字领起了写景?领起的句子有哪些?

3、写景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赏析一下。

(小组交流,从修辞、个别动词的使用的角度来答)

4、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二)、班级内男女分读下阙

1、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哪一个字领起了对历代帝王的评论?领起的句子有哪些?怎样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要建功立业的自信和报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赞美。

三、评雪,拓展探究

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

四、比较阅读: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写景句,由哪一个字总领?

2、“独立寒秋”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词中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么?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往昔怎样的斗争情景?

五、小结:从两首词中,我们看到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领略了他作为诗人的风采。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为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志向,为之拼搏着,奋斗着,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豪迈的情感把诗词背诵一遍。

六、作业:

积累作者的诗词名作并背诵

(《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冰封

上片: 总写:北国风光 实写

写景抒情 雪飘

望——长城 大河 山 原

分写:

雪后天晴 景色壮丽 虚写

下片: 过渡:由景到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 惜——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成吉思汗

(品评历史人物,指出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

总结历史——俱往矣;歌颂——当今英雄

第三篇:《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学情分析:诗词的教学要强调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特点和精练优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毛泽东。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2、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一生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如:分()外妖娆()

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今朝()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二)学习上阕(板书问题)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学习下阕(板书问题)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7、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8、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四)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教学反思: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这个问题没有联系教材搞深搞透!许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停留在背诵记忆的阶段,缺乏对文本的深刻领悟,这个是个教训。补充如下: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连续“围剿”,进行了震憾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了陕北。毛泽东同志登上六盘山时就唱出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言壮语,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看大雪又填写了这首热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当代革命英雄的壮丽诗篇。

第四篇:1.《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旧体诗的知识,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方法与过程: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作品绚丽而壮美的艺术形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高度凝练的语言,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的应用和深刻含义,理解诗人伟大的革命情怀。教学方法

1.朗诵法,小组讨论,思维牵引法。教学过程。导入:

第五篇:《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初步领会诗词的内容。2.抓住词中的关键语句,对诗词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和创作手法作深入思考与分析,读懂诗词的内涵。

3.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4.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抒情主人公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领会词中重要的词句的内涵。教学难点

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写作手法的,是怎样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在他一生中,大量阅读古典诗词。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沁园春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就是小标题,词又分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有114字,分为上下两阕。

二、初读感知

(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导点拨。反复诵读,助学生渐入佳境。

(三)词作一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解读文本

(一)思路理清 1.划分节奏。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生字词并解释。

(二)品析上阕

1.问:上阕是围绕那个字来描写景色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上阕所绘之景。作者是怎么来构画这幅秋景图的?

“看”字来描写的(“看”——寒秋景致)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的秋景图 秋景图: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染: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浓。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翔:突出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犹如在天空飞翔。(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请用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准确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如果要在原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表达画面特点,是哪一句话?

色彩绚烂、生机勃勃

“万类霜天竞自由”

3.词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景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4.大家都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实境的游客,你会有什么感觉?

进行想像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2)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描述画面:

远眺:群山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枫林树林经霜变红,好像被染过一样;近观: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 俯察:鱼儿在江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万物都在这深秋时节,争取生存的自由)

5.作者是什么感觉?置身于这样一种万类多姿竞自由的蓬勃画境里,作者何来“怅”慨?为何会发出“谁主沉浮?”,这一发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胸襟与高远志向。

(此间落实到一些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6.问: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7.“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想到了国家前途与命运,想到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以上三句意谓:面对广漠无垠的天地,感慨丛生,不禁要问,要思索: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呢?)

四、小结上阕

(一)“看”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色彩缤纷

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动静结合)对仗工整(万类霜天竞自由)

仰视:鹰击长空 动词传神

俯视:鱼翔浅底 生机盎然

(二)“看”眼前景物——“怅”世间万物——“问”谁主沉浮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并了解下文

(一)回顾前文

1.上阕的前三句根据大意,大家试着分析是什么句式? 倒装句。(并解释这三句的大意)

2.上阕是通过一个“看”字为领字,来写出景物并发出感慨的,那么下阕又是通过什么领字可以来写呢?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通过“忆”字来写出下文的“峥嵘岁月”

3.背诵上阕,并用分析上阕的方法,试着品读下阕。

(二)品析下阕

交待诗歌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来到韶山来到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沁园春·长沙》。

1.下阕的前两句是什么句式? 过渡句(承上启下)2.前两句中有一个“忆”字,那我们通过这个“忆”字又看到了什么?作者回忆了什么,从哪一句到哪一句?

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用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动和战斗激情。

3.那么“同学少年”又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和精神面貌呢?从原文中能找出他们具有怎样的特征吗?

同学少年: 精神面貌: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青春活力 挥斥方遒 批判精神

指点江山 英雄气概

粪土当年万户侯

4.为什么要“忆”这些“同学少年?上阕的提问,下阕又是如何来回答的?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最后三句的,借回忆当年游泳的情景,表现“同学少年”激流涌进,搏击风浪的斗争精神、壮志豪情,巧妙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革命领导权归属的问题。革命领导权应当属于像毛泽东一样的革命者。

二、内容小结

1.上下两阕有何联系?两阕的写景抒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上阕:由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下阕:忆峥嵘岁月,记豪迈气概。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一幅充满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而号召那些关心国家命运、斗争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去主沉浮,表现出作者与同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伟大气概,以及对革命的信心。

由上阕的“问”“谁主沉浮”引发出下阕的“答”,写景、叙事和抒情的完美结合。

三、再次放声朗读全文,结束课程

四、作业布置

(一)要求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

(二)对照《沁园春·长沙》,把你自己一次出游的看到的景色,心中所抒发的情感写出来,写一篇三百字的小游记。

(三)课外阅读任先青诗《诗人领袖》,领会他笔下的毛泽东。

五、板书设计

上阕:绘秋景,问苍茫大地 以天下为己任 下阕:忆往事,抒壮志豪情

下载沁园春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沁园春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舸”“峥嵘”“遏”的正确读音。 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尤其是动词的传神之妙。 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自主体验毛泽......

    沁园春雪(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 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⑷学习诗歌......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共5篇)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筠连县第三中学 詹蓉生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

    优秀教案设计沁园春_雪__赵磊

    。我提一个基本的要求:大家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做到不误读、不加字、不漏字。(生沉默)谁来?没有自信?有一位同学举手了,两位了——大家知道什么叫自信吗? 生7:自己勇于尝试,自己......

    1《沁园春·雪》教案设计[合集5篇]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一、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领会作......

    《沁园春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

    《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