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什么要做公益?因为,需要帮助的人就在那里!
“我为什么要做公益?”,“因为,需要帮助的人就在那里!”——自从去年冬季的一次支教活动后,我就经常这样问自己。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这是我曾支教过的地方。在这里,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心灵上的震动。学校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从农村过来的。种地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的生计,于是年轻劳动力都到了城里打工,而孩子们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接受着隔代教育。一些农村有自己的学校,不过外表光鲜的教学楼却被当做库房闲置了。农村教师的低工资低待遇导致教师资源向城镇涌入,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到更好的环境念书,没有了生源,学校便被闲置了。然而城镇学生增多了,寄宿学校诞生了,孩子们也难以感受到父爱母爱了。
看到这里不要想:“现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啊”其实,还有一点——这所学校有将近一半的孩子都没有母亲!
这可不是所“特殊”学校。全校两百多名学生,近百名孩子都是单亲家庭。他们的母亲大多是从云南贵州等地被人贩贩卖而来,结婚生子后边离开了家庭渺无音讯。家庭的支柱只有年壮的父亲,家里年迈的爷爷奶奶只能弓着身子种田,风吹日晒,靠天吃饭。还清晰的记得一次开家长会时的情形:县城的雪还未消,一名小女孩的父亲匆匆从工地上赶了过来,原本闷闷不乐的她突然笑了。屋里还有其他孩子的家长,有穿旧皮鞋的,也有穿旧布鞋的。当时教室里没有了多余的板凳,那些家长们打量着这位刚进来的父亲。脏乱的头发,来不及洗干净的脸,缝缝补补的破布鞋,雪化后湿了鞋边,那颜色像是踩过了泥巴。当时,没有一位家长愿意让出或者合坐一张板凳,只有她的女儿抱了抱他,起身让父亲坐下。她不在乎父亲的头发、衣服、鞋子有多脏。她的笑容告诉我她很幸福。
这一刻,我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我想帮助他们,用我的所有去帮助他们!可是,我只能不断的埋怨着自己。
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和校长交流农村教育的问题。和校长的一番交流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力量的微小,还有,这个社会上的需求之大。我在犹豫,我的大学生活要怎样做公益,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学习演讲是想能把公益活动和感受更好的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学习引导力是想能试着改变身边堕落的同学。那我在大学里学习的呢?我的专业课程又该怎么看它?
我看到我身边有的人把一天大多数的时间放在社团建设上、也有的人把时间放在公益上,可是我有了一丝质疑,我们现在的能量有多大?时间是有限的,把几乎全部的时间放在公益活动上是不是很值得?我很尊敬每一位参与公益的朋友,尊敬你们的精神和品质。可是,如果不能将精力和时间做一番权衡,我们此生又能帮多少人?
我在找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途径,让公益和大学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让学好专业或一门技能也能在毕业工作后用到公益活动中。比如,我现在在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我在尝试设计制作一个移动端的公益应用软件,想把一些公益活动做到手机、平板等移动平台上——“公益随身,益路同行”。这样我不仅能用到所学,还能更通过不断完善的公益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软件如此,那其他的专业呢? 个人来看,我们的能量很微弱,但是我们的爱心很强大;我们的执行能力很有限,但是我们的影响力和带动能力却是拥有无限的潜能;我们的专业课程可能面向很散,但是我们能找到一个可以做一辈子公益的方向。这个社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改变,如何让大学生的公益路长久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想法是有价值的,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让大学生在做公益的同时发现一条更长久的公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