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活《标准》理念新,探究“蜗牛”巧点拨
读活《标准》理念新,探究“蜗牛”巧点拨
江苏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 黄卫东(225526)
内容摘要: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经常研读《标准》,更新理念,要引导学生自定主题,设计实验方案,要以“学生”的身份参与活动,及时巧妙点拨,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必要的课外活动,这样可延续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等能力。
关键词:标准 主题 探究 点拨 拓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我们要学习《标准》,钻研教材,进入角色。根据调查幼儿园开设了《科学》课,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当幼儿升入小学后,一、二年级未开设《科学》课,这样就导致他们科学知识脱节,科学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对一年级学生开设了“做中学”课,笔者现就“做中学”课任教谈谈做法。
一、读活《标准》,更新理念
在试教前,我又一次(以前经常翻阅)认真地研读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通过研读认识到《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教材是将《标准》中所阐明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落实到学校科学教育中去的媒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1个多小时的研读,觉得研读时间应远远超过理解教材的时 间,这样,才能理解《标准》中的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自己发现、自由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
现行《科学》教材,是苏教版《科学》(三~六年级)上下共八册。最简单的《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叫“我们都是科学家”,它包括《科学是„„》和《做一名小科学家》两课。学生没有教材怎么办?回想起《标准》中指出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思是科学课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教材上的插图、简单的问题等,只能作提示。于是,我就灵机一动,用实物投影将《科学是„„》一课的内容投到大屏幕上,适时地让学生观察,并作提示用。同时,还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观察气候变化等信息,作为选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自定主题,设计方案
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同学们依据提示,提出了许多问题: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为什么说蚂蚁是大力士?蚂蚁为什么会打仗?蜗牛的“角”有什么作用?蜗牛有没有眼睛?蜗牛吃什么?为什么阴雨天蜗牛比较常见?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银白色的痕迹„„
今天是小雨转阴。根据天气情况,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为这节课探索研究“蜗牛”。并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于是,我们就分头准备:捉蜗牛的去学校菜园捉蜗牛;借放大镜的到仪器室办手续;„„我参与捉蜗牛的行列。5分钟后大家 准备好了。
三、放手探究,参与活动
在教室里,我提示用“放大镜”后,立即放手让学生观察起蜗牛。在这节课,我有10来分钟,没有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统一说句话,而是在每个小组的桌旁观察孩子们的活动,以“学生”的身份参与活动,有时蹲在小组桌旁与孩子们一起观察,这样可和同学们眼对眼,面对面一起共同探究,可以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既让同学们感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往下监督他们,不是唯一的真理化身,又让同学们觉得老师是可依赖的“同伴”,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询问老师。当然,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观察,并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而是需要用老师的眼睛和耳朵关注着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有同学用铅笔尖去触蜗牛的“角”,发现一侧的“角”缩短些;有同学用小剪刀去剪蜗牛的“角”;有同学用胶带纸将橡皮捆在蜗牛的背上,看它能不能爬行,5分钟后,这只蜗牛继续爬着;有同学用放大镜认真地观察蜗牛,3分钟都不动一下,此时,我问:“你在观察什么?”他答道:“我在找蜗牛的眼睛。”“你发现它在哪里?”“我找遍了整个蜗牛发现它的头部的触角上有眼睛。”同时,教师还要敏锐地注意各小组的同学在想什么?说什么、争论着什么?如有的同学说:“蜗牛爬行是靠接触盘面的肌肉作波浪式的移动,于是它的身体就慢慢地向前运动。”有的同学讲:“蜗牛是用肚子上的足爬行的,我用放大镜看到了很小很小的足。”„„听了他们的争论,我点拨道:“谁能把你们的发现合起来说一说就更好了。”机灵的小组长说:“蜗牛的爬行是靠它肌肉上腹足。”如果学生将研讨 的内容扯得太远,我就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的帮助他们跳出来。
同学们在观察活动中,我不时“在热油锅中滴几滴水珠”,挑逗、引发学生的思维,“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认识?”“你能不能再看看加以肯定?”当同学们准备探究“蜗牛吃什么”时,我就提供菜叶、黄瓜等食物材料,使每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有具体的东西可看。当觉得孩子们的观察快要衰减下来,就结束观察,把高潮引向研讨。
四、创设情境,巧妙点拨
在研讨前,我让小组长把材料放到材料角,以避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我坐在学生中间,形成自由地互相交谈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研讨,学生觉得师生之间亲密地像朋友、似伙伴无拘无束。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出许多事实:“蜗牛有眼睛,它在蜗牛的触角上,但是视力较差,每次我的手靠近而没有按到它的身体时,它毫无反应。蜗牛在阴雨天出来活动,是因为它喜欢在潮湿、阴凉的环境里生活。蜗牛爬行过的地方留下一条银白色的痕迹,我用放大镜观察,发现银白色的痕迹是黏液形成的,它从那扁平的足上分泌出来的。„„”以上这些事实都是来自同学们观察蜗牛时所见所想的相互交谈。
对照《标准》我在引导学生研讨时的做法:一是提出问题把学生的研讨内容朝中心问题方向靠,以便解决问题。二是教师鼓励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发言(发现)是靠得住的。三是把学生都同意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即使是“错误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体现“民主精神”、更体现“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教 学新理念,同时也便于学生做科学研究笔记。当然“错误的理由”对教师是一个警觉信息,可从中发现孩子在想什么。下一课,就应该带一些会产生矛盾的材料,以促使学生发展出更适当的事实和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错误。最后一个是准确地捕捉学生在讨论中暴露的各种信息,以并规划、筹备下一节课选择怎样的材料进一步深化探究。
五、拓展延伸,余兴未尽
科学课应不受课时的束缚,一节科学课的结束,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连接点,是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探索研究的起点。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理解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清晰并真正地掌握知识,使概念得到深化,使兴趣得到巩固,使新课得到拓展。《蜗牛》一课中,我针对同学们对蜗牛的黏液较感兴趣,而该研究方向又是中心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准备“粗糙、光滑;潮湿、干燥等材料并把蜗牛一起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去进一步研究黏液起什么作用,达到课虽完,但意未尽的效果。
总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学生自己学和做的,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教师仅仅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和学生有着互补的责任。教师负责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要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中学、学科学,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 能和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小学科学教学案例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有感
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有感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艾艳利
一开始听到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我就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我迫不及待的研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它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刻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拼搏、自强、坚忍、永不言败、百折不挠,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我们学生缺乏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不仅禁锢了他们活动的范围,而且僵化了他们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体育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体育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教会学生遵守规则与合作,培养学生坦然面对成败的良好心理„„这些优秀的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及时改变自己往昔对体育的片面理解,帮助我们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尽情展现特长与个性,从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有感于朱永新教授对体育的理解,特引用他的原话:
“体育是力量的角逐,两军对垒,谁能逐鹿问鼎,让人惊心动魄。体育是智慧的较量,排兵布阵,谁有锦囊妙计,使人捉摸不定。体育是美丽的展示,刚柔兼具,谁更技高一筹,令人赏心悦目。” 新教育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晨诵比赛,读、写、绘、画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读书,大家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 野,开阔了胸怀,培养了品质。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作战的理想空间。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理想坚守,以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求教育理想。
总之,读朱永新教授的这部著作,是一件很美的事,犹如邂逅好友、知己,心里迸发出深深的喜悦。我更加坚定的认为: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享受的是内心深处的滋,收获的是人生大厦的稳固根基。今后我还会读更多的书,读出壮阔,读出豪迈,读出人间万象,也读出新教育的真谛。
第三篇:化学职称论文提纲 新课标理念下浅析高中化学教师实施新课表问题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浅析高中化学教师实施新课表问题探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五、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新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对领导的访谈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
二、对化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的问题································
三、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的问题 ··································
四、表现出的问题汇总···········································
第三章 新课标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新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的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二、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偏颇的原因分析········································
三、对新课程教材理解不深入的原因分析 ················································
四、对新课程教学评价不全面的原因分析···································
五、对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出自 http://
第四篇:(no.1)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探究 新人教版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探究
尹庆民 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可持续的终身发展,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充分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拓展,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激扬生命的舞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探究,使学生会听、会讲、会评,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一、预设目标,让课堂在动态中生成
课堂教学是需要学生亲历的活动.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思考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结合目标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严谨要有梯度.只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本节内容.当然,设计的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二、创设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致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挖掘学生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的问题情境力求形式新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去学习、探究、寻找答案.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ASA判定公理”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角及其夹边相等就能够使两个三角形全等”,我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个三角形的纸板,故意撕去一角,学生都很惊讶,我拿着这两块残片,问:如果它是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了,现在要去配一块与它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想想看,怎么办?是否需要两块都带去?若不需要,需要带哪一块去?学生马上讨论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快乐学习.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