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马过河评课稿
《小马过河》评课稿
刘静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朱老师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用上指定词语说话的练习:既不像……也不像…… 小马既不像……也不像…… 河水既不像……也不像……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用“因为……所以……”把课文的内容连起来简单的述说了一下。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朱老师把这些都向学生说清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加强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受,又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朱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这堂课朱老师本着扎实教学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
2016年9月
第二篇:小马过河评课稿
篇一:小马过河说课稿
《小马过河》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小马过河》。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课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根据二年级学生爱读童话,能初步读懂童话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认识棚、匹等生字,会写深、浅等7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知道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要勇于实践,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那么如何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上述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采取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新型学习,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能更加喜爱语文的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启发质疑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条谜语,如:有一只没头没心的鸟,(动物名称)。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接着出示小马,问:谁能有礼貌的和小马打个招呼?通过刚才的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马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即揭示课题《小马过河》。启发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马吗?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小马就在我们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马上打开了,这时孩子们
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之中。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几十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在识字认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方法,这里我对学生提出了自学要求:
在反馈中,我用认—带—找三步进行,认: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学习。带: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成大家共有的,达成知识共享。找:老师准备字谜,让学生猜等等,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尝到了探索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环节:以读代讲,品文析句
在这一环节中以读为主,我会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反复读文,如,指名读、默读、跟读等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这其间随着教学的推进,图文并存的出示,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情境,进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读出应有的语气。第四个环节: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的关键就在面对同一条河,老牛说很浅,刚没小腿,松鼠却说河很深,能淹死人,两者截然相反的观点促成小马过河左右为难,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为什么?弄清这个原因是学生正确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观因素。因此,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答案,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观到: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而小马亲自试试,却发觉:即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进而使学生深刻的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理论支点是:从文中来,到文中去,跳出文本,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更是对学生学文情况的有效检验,二说写结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马过河回来后会对老牛,松鼠,妈妈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提高,写的能力得到训练,“读说 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利保障。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彰显这一宗旨:
小马过河
马(图)试(动脑筋试一试)
牛伯伯(图)小松鼠(图)
深 浅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篇二:小马过河第一课时评课稿
<<小马过河>>第一课时评课稿
《小马过河》一课,让我收益非浅。值得我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二。
在揭题伊始,老师就呈现学习方法,利用文中一句话进行解题,同时也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小马过河》是一则童话故事。童话重在让学生明白道理。这一课他就很好地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如,在明白道理时,老师抓住对话这一线索,先让学生读,再理解,最后说,你仿佛看见什么,再让学生讨论小马是怎样过河的,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这样一个层次性设计,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初步领悟课文内容。
老师的课堂不仅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也很注重朗读的训练。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对话,反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读中识字、感悟。篇三:小马过河说课稿
《小马过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讲述本课。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理解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知道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要勇于 实践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本课新字词,读懂课文。难点就是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
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采取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
首先以朋友的形式将小马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然后再以小马讲故事的口吻进入本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迅速进入课文主题。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识字认字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我要求各位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勾画下来并翻阅字典,让同学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个环节: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的关键就在面对同一条河,老牛说很浅,刚没小腿,松鼠却说河很深,能淹死人,两者截然相反的观点促成小马过河左右为难,那么河水到底是深
是浅?为什么?弄清这个原因是学生理解本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答案,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牛伯伯说很浅松鼠说很深,而小马亲自试试,却发觉:即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进而使学生深刻的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课堂延伸
通过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尝试 勇于开动自己的脑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文中的道理,我将会用课件出示一道思维拓展题: 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七、板书设计
牛伯伯 小松鼠 深(矮小)动脑筋,勇于尝试 小马 不深不浅 篇四:《小马过河》评课记录
《小马过河》评课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孔老师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用上指定词语说话的练习:
既不像??也不像?? 小马既不像??也不像?? 河水既不像??也不像??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用“因为??所以??”把课文的内容连起来简单的述说了一下。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孔老师把这些都向学生说清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加强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受,又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孔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堂课孔老师本着扎实教学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马过河》评课
教者:孔繁红
时间:2012年7月 呼兰区腰堡中心校 篇五:小马过河说课稿
《小马过河》说课稿
黄瑞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考验的第二篇课文《小马过河》。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课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根据二年级学生爱读童话,能初步读懂童话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分角色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知道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要勇于实践,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那么如何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上述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采取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学习,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能更加喜爱语文的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六个环节进行:
在第一个环节中,用词语导入新课,由点及面,用七个词语概括全文大,简洁明了。在第二个环节中,重点对人物对话、词语进行品读,比如嗒嗒嗒这个词语,映射了小马接受任务时的高兴欢快之情,可重点让学生品读感悟。在第三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学了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趁热打铁的巩固,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第四个环节中,结合视频,让学生再次体会课文情节的丰富,人物
的活灵活现。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的关键就在面对同一条河,老牛说很浅,刚没小腿,松鼠却说河很深,能淹死人,两者截然相反的观点促成小马过河左右为难,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为什么?弄清这个原因是学生正确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观因素。因此,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答案,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观到: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而小马亲自试试,却发觉:即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进而使学生深刻的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理论支点是:从文中来,到文中去,跳出文本,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彰显这一宗旨: 板 书 :
老 牛图片 浅
松 鼠 图片 深
小马 小马图片 不深不浅 善于思考勇于尝试 过河 老马图片 动脑筋 自己去 试一试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浅显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第三篇:小马过河评课
小马过河
评课
语文学科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今天我所听到的纪老师的《小马过河》一课,恰恰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新课堂理念。本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亮点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猜动物”的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做好了铺垫,可谓是一举两得,在第二次先学后教环节设计了“戴头饰表演”环节,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始至终,学生都积极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了向课堂40分钟要成绩。
亮点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中,老师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开拓了其他同学的思路。分角色朗读环节的设计更好的让孩子们走进文本,用心与文本对话,从而圆满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亮点三: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第二次先学后教环节中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仿照小马询问牛伯伯的句式,练习说话。在第四次“先学后教”的环节中让学生用“既不想—也不想—”句式说话。这些训练在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四篇:小马过河(晒课)
小马过河小学语文 S版二年级上册
1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 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2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这对这一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马过了河会说些什么?回到家怎样对妈妈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适合分角色朗读。
2:《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朗读。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我们上一课学了《小猫刮胡子》,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巧识生字 加深记忆
本课生字中,“试”是翘舌音,“昨、死”是平舌音,“挡、棚”是后鼻音。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边是三框儿,里边是“儿”字。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棚:木字旁加一个朋友的朋。因为马棚是由木头搭成的。
驮:是大的马才能驮东西,右边不要多加一个点。
磨:要读成四声,不要读成二声。以前磨面都是用石磨,所以下面是石字底。
四、书写生字 美观正确
1、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条:上下结构,上边也是折文“夂”。
切: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
浅:右边是横、横、斜钩、撇、点,不要把横写成撇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1 第二学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是谁?
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小马。”)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今天这匹小马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想)故事的名字叫《小马过河》。师板书课题《小马过河》。
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师: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小马为什么过河?过河的时候遇到了谁?
生: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三至6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8自然段)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细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
1、教师配乐感情朗读,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激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2)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出示要求后教师首先要指示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往往将读与思考脱节。学生自主学习后,分小组讨论。
四、深入理解,深化感悟,品读角色,初明事理。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的句子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的简笔画)
2、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1、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引出矛盾,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
(2)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会用什么语气对小马说话?
(老牛说的话要读得轻松,慢条斯理,松鼠说的话要读出急切、认真的语气。)
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
(3)师生分角色带上头饰共同表演。
师:老师也想加入到你们当中,和你们共同表演这部分内容,好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将这个片断表演出来。老师当小马,谁来当牛伯伯?谁来当松鼠?(用讲台当作小河,找一把椅子当作大树)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学生说后,教师在小河的简笔画旁贴出老牛、松鼠图片,并板书:高、浅矮、深)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带有近义词“立刻、连忙”的句子。)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A、指名读。
B、“立刻”、“马上”都表示什么?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小马不动脑筋)
C、小结:同学们,这两句话都是书中的句子,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仔细读句子,看看前面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多想一想,收获会更多一些。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议——读了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揭示道理,板书: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并且要亲自试试。)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1、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板书:既不像……也不像……)
2、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河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2、小马过河后,心里可高兴了,它不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于是它就欢快的唱起了《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让我们和它一起来唱。多媒体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六、依据课文,小结收获。
1、让学生畅所欲言,小结收获。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还了解了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从它身上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一样遇到过什么难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2、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八、思维启迪,拓展延伸。
同学们,小马听了妈妈的话亲自试了试,终于过河了。它回来后会对牛伯伯、松鼠还有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它会对牛伯伯说:“牛伯伯,水并不像你说的那么浅。”
生:小马会对牛伯伯说:“牛伯伯,您长得高,所以你认为水浅。”
生:小马会对松鼠说:“松鼠,水并不像你说的那么深,你长得矮小,所以会觉得水深。
生:小马会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让我知道了遇到事情要动脑筋,自己亲自去试试才知道结果。”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老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同时看出你们也长大了,能从妈妈的话中懂得了遇到事情动脑筋亲自去试试的道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九、作业。
以《小马过河回来后》为题,续编故事。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想象那么丰富,老师相信你们写的也一定很不错!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片
浅
小马图片
河
松鼠图片
既不像……也不像……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试试 深
第五篇:小马过河说课稿
小马过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马过河》。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分别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本组课文以寓言故事为主,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本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帮助老马驮运东西,在路上遇到了小河的阻拦不能过河,接下来通过与牛伯伯和松鼠的对话,得到不同的答案,无赖之下,只能回家问妈妈,在妈妈的鼓励下,认识到凡事都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过河的故事。文章使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又发人深省。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清故事的内容,并从中体会道理。3.联系运用所掌握的词语、信息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课文的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并认识到面对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手去实践。教学难点:根据词语及相关的线索讲故事。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课文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方法,能够根据问题到文中找到答案。并且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法为主,朗读法,讨论法为辅,共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谈话导入新课、继续学文,读懂故事、总结全文,讨论明理、联系实际,我会讲等五个方面展开。1,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首先谈到:我们学习了很多故事,有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的伟大与无私,有的故事展现了对于家人的关心与爱;有的故事却发人深省,告诉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我要的时葫芦》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从而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随后引出新课小马过河。并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2,继续学文,读懂故事
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1-3自然段,并根据提示进行填空。课件展示填空内容。本文讲了_______让______把______驼到_______。但是因为________挡住了去路,小马不能______。
引导学生学习提炼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关键的信息比如人物、事件。随后,提问:小马此刻遇到的难题是什么?遇到难题心理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去做的?让学生接着读课文的4、5自然段,明确小马的方法是询问牛伯伯和松鼠。
接着,出示牛伯伯与小马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思考,小马与牛伯伯的对话,最终结论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的句子并做记号。学生自由发言。明确结论是河水很浅,能蹚过去。
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与松鼠的对话,得出的答案又是什么?学生自由作答,明确水很深,不能过。
我接着引导,小马分别询问了牛伯伯与松鼠,为什么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呢?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接着过渡课文,小马这会儿真是只好回家问妈妈。
然后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并分角色朗读,并思考:妈妈是如何回答它的?明确水是深是浅,要自己去试试。
最后,齐读第8自然段,明白小马过河的结果。河水到底有多深?并找出关键句子读一读。3,总结全文,讨论明理。
首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出示文中的相关词语让学生根据词语自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我是小小故事家)并指名同学画一画。
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
四,联系生活,我会讲
课堂的尾声,再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讲讲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是怎么做的?同桌讨论并说一说。五,说板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