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我是你的儿子”》-教学教案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4.感受焦裕禄同志与群众心贴心,忘我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揭题、审题。
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我是你的儿子”一般是谁对谁说的?课文里是谁对准说的?
二、简介焦裕禄同志的生平。
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人。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长、区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62年12月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大幅度减产。他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对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病人仍忍受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5月14日在郑州逝世。成千上万的群众为他送葬。
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自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表中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裕、禄”的偏旁。
2.默读课文,划出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五、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六、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文章脉络。
1.课文主要写谁?
2.写他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
小结:课文主要写焦裕禄同志在大风雪的日子里,冒风雪,顶肝痛,挨村访贫问苦的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焦裕禄的,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逐段读议,找出和分析人物言行。
教学过程
一、读议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划出描写焦裕禄行动和语言的句子。
板书:行动电灯亮了—夜
语言不能„„应该„„应该„„
2.理解:县委书记焦裕禄房子里的电灯也亮了一夜。
3.思考:风雪之夜,焦裕禄心里想的是什么?什么事让他焦急?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风雪之夜,焦裕禄的心里牵挂着全县的人民群众,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农产。他会想:那些破旧的住房在大雪压顶时会不会倒塌;缺衣少被的老人孩子会不会冻坏:大雪封门,无处求食;那些缺粮户有吃的吗?无儿女或贫病交加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有人照顾吗?这些生活贫困的群众心里在想些什么,对来年的生产和生活怎样打算„„焦裕禄会查看资料,弄清哪些乡村困难大,需要立即去帮助,县委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派哪些干部到哪些地方去„„)
4.仔细琢磨句子:一夜乱风下雪与一夜电灯亮,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关系的,课文中主要靠哪个词把两者联系起来?(也)
这个“也”在句子中表示什么意思?
5.思考:一夜风雪,焦裕禄焦急得一夜睡不着,从他这一行动,你体味到什么?
6.理解:“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烤火。”
7.思考:“大雪堵门口”的情景怎样? “大雪堵门”时候群众生活会怎样?
8.引读焦裕禄的语言。
9.句式练习:
按焦裕禄的思想填写下表。
┌─┬────┬──────┬──────────┐
│ │大雪堵广│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
│ ├────┤
├──────────┤
│在│暴雨成灾│的时候,我们│
│
│ ├────┤
├──────────┤
│ │
│
│
│
└─┴────┴──────┴──────────┘
10.为什么说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一样印在每个同志的心上?
11.你从焦裕禄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心里牵挂着的是人民群众,同群众心连心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描写焦裕禄行动和语言的句子。
2.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这一段,从人物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重点理解词语:“动情”、“噙”,“安慰”。
句子: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提示:“忽闪忽闪的耳巴”是焦书记干什么时候的形象?说明他出了许楼村又怎样?全句表现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人物特征形象描写的句子,它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更加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形象。
三、作业:仔细观察插图,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概括各段大意,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读全文,概括各段大意。
1.自由朗读各段,并各自概括自然段意。指名回答各自然段意。
3.利用归并法来归并各段。
4.概括各段大意。
二、总结全文,复习单元提示。
1.默读全文。
2.质疑问难(同学之间互相解决,老师点拨。)
3.对照单元阅读提示并提问:焦书记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个人?你通过焦书记的言行,看到焦书记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4.总结: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学会了抓人物言行,看人物内心世界,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焦裕禄同志愿作劳动人民忠实的儿子,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服务的高尚情操,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他的根本所在。
5.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齐读全文。
三、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的各题。
附:板书
行动
语言
电灯亮了一夜 ┌───┐ 不能„„应该„„应该„„
迎着风雪向前 │人 民│ 问寒问饥
走进低矮柴门 │的 好│ 我是你儿子
│干 部│
│焦裕禄│
└───┘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题
第1题(1)风雪之夜,焦裕禄心里牵挂全县的人民群众,他会想:那些破旧的民房会不会倒塌,老人孩子会不会冻坏?那些缺粮户有吃的吗?那些孤寡老人、残疾人有人照顾吗?县委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派哪些干部到哪些地方去„„
(2)第二天焦裕禄对县委干部说:“同志们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去烤火,共产党员应该出现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出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刻。”
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顶着肝痛挨村逐产访贫问苦,愿作孤苦老人的儿子,这些言行反映了焦裕禄同志有与群众心连心,忘我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第2题(1)说明焦裕禄同志在风雪夜牵肠挂肚想着人民群众。
(2)我们当干部的不能光图自己舒服而不顾群众的饥寒。
(3)说明焦裕禄同志挨村挨户访贫问苦,为解决群众的疾苦而东奔西走。
第二篇:《我是你儿子》读后感
《我是你儿子》读后感
冲不淡的是血脉,剪不断的是亲情,《我是你儿子》读后感。
一次错误的婚姻,让杨树林拥有了扬帆,他们平凡又特殊,是芸芸众生中的一角,却每天都在上演爱的故事。
杨树林是个无可挑剔的好父亲,他用肩膀挑起了事业,用温暖的怀抱保护了儿子。杨树林是真心喜欢杨帆,不仅因为是父子,更因为他是杨树林,他是扬帆。即使只剩下一毛钱,他也会全部花在扬帆身上。
可扬帆却不像一个好儿子,学习中游,还没少给杨树林生气。并随着年龄的变化,脾气也不断增加,杨树林都没有生气,默许的包容让杨帆变本加厉,向所有年少的孩子那样对父母残生了隔膜,父亲的唠叨与对他的关心,在他看来都是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人之初,性本善。”不是没了生命之初的那份真诚,而是拥有的东西永远都不懂得珍惜。
杨帆终于找到了工作,读后感《《我是你儿子》读后感》。,而杨树林却下岗了,他认为自己丢失了对儿子炫耀的资本,也丢失了自信,杨树林感到脆弱无必。那种扬帆看来清闲的生活,拖垮了杨树林最后一丝自尊。再一次次的争吵中,扬帆醒悟了,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可太迟了。
杨树林病了,原先高傲的他有了低潮期,这是扬帆感到痛彻心扉。“子欲养而亲不待。”扬帆现在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还是那个饱受流言的孩子,自己无论多大了,都需要父亲的照顾与唠叨,那些原先烦人的声音,早已成为了扬帆生活的支柱,就像父亲一样,拥有时从来不会珍惜,失去了却分外想念。那个温暖的怀抱还会出现吗?那为他遮风避雨的树阴还会回来吗?扬帆无言。
扬帆与杨树林的缘分,早已在杨帆出生前就决定了,终究无法摆脱。
所有的孩子都有扬帆一样的经历,而关心我们的亲人就是杨树林,给予了我们全部的爱,就像太阳守护大地一样,将温暖的阳光洒向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驱除阴暗。年少的我们不自量力,固执地将阳光赶走,独自接受风雨的考验,甚至连阳光在云彩后的一眼,我们也不肯接受。当我们最终受到了欺负,风雨将我们的身心砸的满布疮痍,阳光又出现了,没有责怪,有的只是微笑,我们却哭了,我们没有长大,在太阳面前,地球永远都是孩子,需要保护的孩子。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那温暖的港湾装满了他们给予我们的无限关心。
在繁华中的我们,学会了停下急促的脚步,给予亲人及所有爱我们的人一份同等重量的爱。
扬帆爱杨树林,杨树林爱扬帆,这,就够了。
第三篇:教案设计我是你的儿子第3课
“我是你的儿子”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议第6自然段
2.概括各段大意,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3.进一步感爱焦裕禄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过程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1)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向前面奔去。“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
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2)“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是焦书记干什么的时候的形象?
(3)“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说明他出了许楼村又怎样了?全句表现了什么?
(4)如果把这句话变成一幅画,画面该是怎样的?
2.以“红领巾飘动”为特征,写几句话,描写一位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
3.概括段意:
(1)学了课文,你觉得焦裕禄是个怎样的干部?焦裕禄的高尚情操,你是能通过什么体会
到的?
(2)课文的第一段着重写了焦裕禄是怎么想,怎么说的;第二段重写了焦裕禄是怎么做的。
你能不能试者概括这两段的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完成作业。
第四篇:母亲我是你的儿子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我是你的儿子阅读答案
《母亲,我是你儿子》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了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就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地装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岁,却开始懂得,原来母亲也不总是那么坚强。②但还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来提,瘦弱的母亲只拎了两个小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上火车后,母亲已经很疲惫,才49岁的她精力明显不济。几年前去世,她原本虚弱的身体因过重的劳累而每况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现着顽强和能干,抢着洗衣做饭,抢着做一切她认为劳累但能体现她的价值的家务。现在,她执意不睡,要看着我们的几个大包,坚持说:“有妈在,儿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两个晚上都行呢!”看着她一脸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丝,我骗她说:“开学还要测试英语听力,我再看会儿书,妈,你先睡,我们轮流看着。”她这才相信了,头歪到一边去,片刻,便起了轻微的鼾声。
③母亲这一觉睡了5个多小时,醒来后看见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满脸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妈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递给她一杯热水,安慰她:“晚上记忆就是好呢,学了很多东西,不愁考试了。”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⑤这是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有学问”的人同桌吃饭。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她还是局促不安。我们让她多吃菜,她则慌乱地不知夹哪道菜。因为紧张,连筷子都弄掉了。(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⑥第二天送母亲去车站,我特意打了电话让邻居在那边接站。一直到火车快开了,我才下来。透过车窗,我看见母亲头发蓬乱、灰白,眼睛红红的。车启动了,她别过脸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单。我突然间难过起来,然后疯了似的跑到车厢门口,对着要关门的乘务员大喊:“15号车厢靠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的老人,麻烦您帮忙照顾,她没有出过门的!”看见乘务员淡淡地点头,我又拼命地高声喊:“我是她——儿——子——” ⑦话一出口,泪就跟着流下来。
⑧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她认真地听着,到最后,才突然插话:“儿子,妈坐火车去看你吧。”(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儿子,妈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亲已经完全像个孩子。她知道陪儿子出行,带给他的只是麻烦;她知道坐火车去看儿子,或许让他担忧一路;她也知道儿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飞翔。可她依然想要给他带去这些烦恼,只是因为,一日日老去的她,对他的依恋是那样深。⑩而这样的依恋,什么时候,岁月就从我手中接过,转交给了母亲? 1.选文标题有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中加粗词语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
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文中a、b两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画横线表达了人物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明人物之间的关系(或交代两个主要人物),表达儿子要成为母亲依靠的强烈责任感和决心,2.恰当,生动形象地再现儿子给母亲打电话时的语言特点(或耐心态度),体现出儿子对母亲的理解(或孝顺、包容、爱心、思念)。6.不能。诗歌重点是歌颂母亲,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选文除此之外,侧重表现儿子的有责任感(或孝顺、懂事、勇于担当等)以及母亲对儿子的依恋。[1] 篇三:母亲我是你的儿子阅读答案 篇四:母亲我是你的儿子阅读答案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考点名称:描写方法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描写分类:
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又分为: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1.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2.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5.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二、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1.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2.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三、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概念辨析: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五、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母亲,我是你儿子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篇五:母亲我是你的儿子阅读答案 内容提示:中考分类阅读母亲我是你儿子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14-19 题。20 分 母亲我是你儿子 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 “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 ” 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 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了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就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地装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你了呢。”那一年,我 12 岁,却开始懂得,原来母亲也不总是那么坚强。②但还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来...
第五篇:我说你做优秀教学教案
第二单元 我说你做(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一、导入 1.跟老师读课题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说)师总结:我说什么,“你”就按照我的要求做。
二、看图说单指令游戏
1.仔细观察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2.小女孩说了什么?
3.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做的?谁做的不对?你觉得他为什么会做错?
4.谁来学学这个小女孩,来玩玩这个游戏?(请一名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5.你觉得她说得好吗? 师:真不错!有礼貌,说的不仅大声,而且很清楚。6.我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发指令的人应该怎样?其他的人应该怎样?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清楚说的小嘴巴)注意听别人说话。(板书)(认真听的小耳朵)
三、分组做游戏
1.出示游戏要求:标红 ①指令要求比较容易完成(不需要太大的动静)。②发指令的同学声音响亮,让组员都能听清(不要大声叫)。③组员认真听指令,按指令做动作。④组内每位同学都要发一次指令。
2.分组游戏,老师参与并指导。
3.选个别小组上台展示。
四、看图说多个指令游戏 1 4.选取两组每组中的两个连贯的指令连起来说,让其他学生一起做。
21.看图上另一个小男孩,谁来说说他发的指令?
2.小男孩发出几个指令?分别是哪几个?
3.谁上讲台来当一当这个小男孩?
4.你发现了什么?
5.为什么你没做好呢?(请一位没有做对或者少做的同学说)
6.你是怎么做好的?(请一位全做对的同学说)师总结:说得清、听得准、记得牢(板书)
7.老师发指令,学生做: 请大家把铅笔、橡皮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把语文书、练习本、文具袋都放进书包里。
8.请几位同学上台发指令,学生做。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玩了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你觉得玩这个游戏,有什么秘诀吗?
2.其实,不仅是玩游戏有秘诀,我们生活和学习可都离不开它们。今后,小朋友要努力学习,老师要对拥有这几个秘诀的小朋友进行奖励,加油。你说我做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说得清
板书设计
注意听别人说话。听得准 记得牢 回家和家长一起玩玩这个游戏,并把玩这个游戏的秘诀分享给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