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活动反思
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活动反思
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shan)上(shang)三(san)”等字音.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活动准备:手偶玩具一个
活动重点初步培养幼儿的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难点正确发出“山(shan)上(shang)三(san)”等字音 活动过程
一、1.出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2、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3、引导幼儿回忆游戏儿歌内容,学会念 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shan)”上(shang)“三(san).”
4、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的念儿歌,这样可以维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二.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三、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四、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活动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有: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感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我应保持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吸取其他老师上语言课的经验,提高幼儿对语言课的兴趣及语言能力。
第二篇:《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
小班语言教案:
《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听说游戏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发准难发的音和易混淆的音,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控制自己的动作及语言反应的能力。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准备
1、手偶教具。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手偶,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想象,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还看见过用
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人呢?”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
(建议此活动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在幼儿较熟练地开展上述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幼儿进行简单地仿编游戏儿歌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幼儿听说应变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仿编能力。)
第三篇:《山上有个木头人》语言活动反思
《山上有个木头人》语言活动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有: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
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敢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我应保持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吸取其他老师上语言课的经验,提高幼儿对语言课的兴趣及语言能力。
第四篇:听说游戏: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听说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能区别s和sh,正确发出山、上、三。
2、能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并听懂指令性语言。
3、积极快乐的参与游戏,学会自我控制。活动准备:木偶图片一张。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我们一起来变变变,请你变成小白兔。(可以是小鸟、小花猫、小蝌蚪、小鸭子、小狗等小动物)
2、看!他是谁?(小木偶)小木偶是怎样的!(引导说一动不动)
3、今天它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哦!
(学念游戏儿歌,帮助幼儿练习发准“山、上、三”等字音。)
二、交代规则,学习游戏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抓到你啦!打三下,一、二、三。”
2、谁愿意做猎人示范,请几个小朋友做木头人,小朋友一起说儿歌。看看猎人能不能抓到木头人。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吧!
三、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游戏。
1、教师做猎人,所有的孩子做木头人。
2、游戏开始后,提醒幼儿不能动,不能笑,不然会被抓住。如果抓到一个木头人,说清抓住的原因。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3)个别幼儿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四、活动延伸。
1、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附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笑 不许露出白牙齿 一、二、三、变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
盒子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事物,每个幼儿家里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盒子,而往往这些盒子都会成为幼儿的玩具,他们能用那些盒子玩出好玩的游戏来。而且乐此不疲。纲要中也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常见的纸盒作为“钥匙”,提供各种形状、材质的物品让幼儿探索。巩固形状认知,丰富生活经验。并让幼儿初步感知滑滑的、毛毛的(粗糙)等词。
小班孩子对神秘物体很感兴趣,尤其是看不到盒子里东西,摸一摸是什么?吸引着他们去观察、去探索。通过摇一摇、摸一摸感受盒子里的物品,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去探索。说一说你自己摸到什么,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材质的,鼓励幼儿勤思考,大胆表述出自己的思考结果,能够比较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孩子的基础思维能力。听老师指令玩游戏“将三角形的事物摸出来”,在不断思考后找到答案,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能力。
第五篇:小班语言-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优质课)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听说游戏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发准难发的音和易混淆的音,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控制自己的动作及语言反应的能力。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想象,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人呢?”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
(建议此活动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在幼儿较熟练地开展上述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幼儿进行简单地仿编游戏儿歌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幼儿听说应变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仿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