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有真正有所触动 - 竞赛型品德课爱我中华教学分析
竞赛型品德课《爱我中华》教学分析
吴戟红
1、主线分明,目标落实: 该教案把竞赛过程分成四个版块:民族概况——文化长廊——科技之窗——多彩的生活,把各民族的资料有机地组织在每一个版块中,每一版块又配上导语:“民族概况”导语——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长廊”的导语——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科技之窗”的导语——充满智慧的民族,卓越不凡的贡献;“多彩的生活”导语——百花争艳,异彩纷呈。这样使学生系统地梳理了所学知识,学生在大量接触所学信息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为此而自豪。
2、有张有弛,重点突出:
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坚持有张有弛的原则,根据教学重点,有详有略地处理材料。对于一些基础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答如流,对于学生感到陌生的材料,则不惜花时间,着力渲染。在竞赛中,老师有意识地抓住少数民族的材料深入挖掘展开,通过讲故事、看录像、唱歌等手法使学生消除了对少数民族的陌生感,让学生逐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这些即兴的发挥缓释了学生紧张的情绪,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同时,促进了课堂中的互动学习。
3、分层要求,面向全体:
竞赛题编写时,做到有难有易,基础题和拓展题合理分配。在竞赛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基础题让给较落后的同学做,促使他们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而那些挑战题则给较好的同学提供一个发挥的平台,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收获。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落花生 吴戟红
本课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是个难点。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个词语——“体面”理解不明,而学生又往往忽略。而要突破这个重点句,这个词是个关键。教学应该围绕着这个词展开。课文是说谁体面?为什么?找出描写石榴、苹果、桃子如何体面的重点词。再找找落花生与他们的不同之处。父亲是让孩子们不要讲体面吗?从哪个词里看出来?你对这句话怎么看?理解完课文后请同学们给体面这个词以完整的解释,再找找体面还有没有别的意思,运用体面这个词语造句。通过这样的深究和拓展,学生就能对体面这个词留下深刻的印象了。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现在许多孩子理解词语依赖查字典,习惯于机械式的记忆,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感的发展,也使孩子难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课堂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支离破碎地分析,抓住重点词进行挖掘、分析,由点及面地开展教学,便于孩子们整体感悟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同时又牢固地掌握词语。这对高年级教学尤为重要。
让学生有真正有所触动
吴戟红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课的内容有些陈旧,离学生现在的生活远了一些,学生很难体会课文所含的思想感情。学了课文后,如何让学生有真正的触动?为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收集那个时代体育界的有关资料,抓住文中插叙的段落深入分析,感受容国团的强烈爱国心。在课文学完后,我给同学们学习了一段报道刘翔夺冠的文字:“就像闪电一样,刘翔挟着狂风与怒吼冲过终点。刘翔,这个不容忽视的名字,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炮弹般的速度, 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刘翔时代”的到来.他改写了奥运会纪录,他像惊雷一样将欧美人百年来坚不可摧的“黑色碉堡”炸得土崩瓦解。刘翔,树起中国田径的又一座里程碑。“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同学们以眼前的事实来感受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还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我出示了刘翔跨栏、领奖的两张图片,让同学们对刘翔的动作神态展开观察描写,结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通过描写表达了对运动员们的崇敬之情。
让〈三国演义〉深入学生心中
吴戟红
〈赤壁之战〉一课上下来,我班大部分同学都爱上了〈三国演义〉,中午,同学们围在大屏幕前,翻阅我载着的电子书,几个男孩子为了凑近些,不惜坐在地上。真的不忍把他们叫来订正作业。为什么他们对这部长篇巨著如此着迷?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体现在引领学生展开了有效的研究学习。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质疑问难,了解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围绕几个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在交流分析课文时,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曹操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对他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曹操太傻了,这么轻易就上当了,有的认为曹操是过于自信了,也有的反驳说曹操其实是个多疑之人,怎么会这么轻易上当?于是,我找来了一些有关赤壁之战前的一些图文资料让同学们学习,使学生领悟到曹操拥兵自重,挥师南下,打得刘备落荒而逃,是何等的威风。而东吴势单力薄,国内形势起先也是很不稳定,有许多人惧怕曹操,主张投降。曹操错误估计了形势,而黄盖的诈降信又投其所好,说到他的心坎上了,因此他才麻痹轻敌。在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三国演义》对人物刻画的细致独到后,我又进一步趁热打铁,引导同学们谈论三国中的几个典型人物的鲜明个性,这使得孩子们一下子就爱上了“三国”。我想,对于这些文学巨著的学习,仅停留在一章一节上是不够的,要因势利导,引领孩子去阅读整本书,这样才能使他们成长得更快。引导学生多运用词汇
吴戟红
《给老师的一封信》这一课采用了大量精彩的词语,写得深情并茂。为了让学生能迅速掌握这些词语,并能合理运用这些词语,课后,我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简直、耕耘、馥郁、沐浴、萌芽、哺育、恩情,把它们串联起来,给老师写封感谢信。结果,许多学生都写得文情并茂,极富有创造力。回想他们平时作文词汇的贫乏,我不由得感慨万分。事后我想: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通过模仿来实现的,他们写作时之所以枯燥就是因为不注意运用所学的词汇。只要我们老师提供给他们一个机会,引领他们在学习有关的语言材料后及时地进行模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现在许多孩子学习的习惯不是很好,对于一些词语根本就不重视,听过就忘了。每次考到词语理解造句,学生的错误率就很高。词语是语文的基础,基本功如此不扎实,又如何能提高阅读、写作的能力呢?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意识记,提高孩子遣词造句的能力,的确需要我们教师多下点功夫了。
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享受
——写在漫谈“读书会”上的感想
吴戟红
文学作品有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我们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达到人格的完善。也就是说,学生人格的完善正是在读书中多角度感悟文本,体验文本中的美感而完成的。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本堂课很好地做到了这点,娄老师充分利用了绘本教材,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学生在说说跳跳玩玩中学会如何地去爱别人,同时,在课堂中,学生参与到作品情境中,展开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与文本的充分交融。我想,要达到这样良好的效果,必然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特色,展开各种形式的教学。
当然,作品的选择以及读书会开展问题,各年级必然是有区别的,高年级的学生如果再让他读这样的绘本教材,绝对不可能引起他的兴趣。一定要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籍,这样学生会提高更快。
嘱咐
吴戟红
本课抓住了妈妈无声的嘱咐来体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这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很好的机会。于是,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妈妈的动作神态来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我的爱,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又找来了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一文给孩子们学习,让孩子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研读推敲,体会作者三次流泪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在充分感悟课文后,我又启发孩子们: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写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抓,如:妈妈的嘴、爸爸的手、妈妈的微笑、爸爸的眼睛„„想想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体现父母对你的爱。结果,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精彩的构思。课后,孩子们写上了许多好作文。像林雪同学,还抓住了妈妈为治好她的胃病,变着花样煮了整整三年的粥一事来体现妈妈对她的爱。我想:优秀的文学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情感,那些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绘是值得我们去细致地品味的,我们应该多给孩子提供这些学习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