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活动:飞回来的大雁
中班语言活动:飞回来的大雁 中班语言活动:飞回来的大雁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人与大雁之间的美好情感,学会关心、爱护鸟儿。
2、激发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活动准备:故事录音《飞回来的大雁》,幼儿用书B《飞回来的大雁》。活动难点:感受、体验人与大雁之间的美好情感。活动过程:
1、引出故事:
“小朋友,你们见过大雁吗?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关于大雁的故事,你们想听听吗?” 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
2、听赏故事,讨论理解: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一遍,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讨论。“老爷爷一家是怎么关心受伤的大雁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关心大雁?”“大雁为什么会飞回来?让们再听一遍故事。” 幼儿听第二遍故事后,深入开展讨论。
“现在你们知道大雁为什么会飞回来了吗?”“老爷爷一家喜欢大雁吗?他们为什么不在家里养大雁?”“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假设想象,激发情感: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B《飞回来的大雁》,然后由教师提问。“假如你看到受伤的大雁,你会怎么做?”“你家养过小鸟吗?” 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提示幼儿将意思表达清楚。
第二篇:中班语言教案:《大雁考上邮递员》
中班语言教案:《大雁考上邮递员》
中班语言教案:《大雁考上邮递员》1
【活动目标】
1、借助角色扮演大胆地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知道各种鸟类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常见鸟儿的图片、图书,了解它们的名字与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2、教具:根据故事内容准备图标。
【活动过程】
一、运用鸽子送信的图片,森林邮局的邮递员的工作性质。
1、提问:这是谁?信鸽有什么本领?(幼儿简单交流)
2、小结:鸽子是森林邮局的邮递员,能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大片的草地,把信寄到目的地。
二、借助角色表演“模拟考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提出考试要求,引出故事。
(1)近来森林邮局需要招收一位像信鸽一样能干的邮递员,为大家送信做好事,信鸽老师说要对报名参加邮递员考试的鸟儿进行三项考试:飞行、游泳、走路(出示图标)。你们觉得哪种鸟能够来报名了。
(幼儿讨论、回答)
(2)“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谁来报名了”(出示小鸭、麻雀、大雁的图片)
(3)师:送信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工作,一名合格的邮递员要能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大片的草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小鸟可以当上邮递员的,因此森林邮局委托我——现在信鸽老师准备对它们三个进行考试,谁愿意扮演它们参加考试,余下的小朋友当观众帮助信鸽老师分析考试情况。”
2、分段表演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动作、语言表演小鸭考试的'情景。
①(出示小鸭图片)“看,谁第一个参加考试了?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考试会是什么样了?”边讨论老师边指图标引导幼儿讲述:小鸭游得稳稳当当,走路一摇一摆、可是飞不起来。
②请一位幼儿来扮演小鸭进行表演。
③由“信鸽老师”和幼儿一起边表演边结合动作重点学习语句:“小鸭游得稳稳当当,走路一摇一摆,可是飞不起来”,集体得出小鸭没有通过考试的结论。
(2)结合动作、语言表演小麻雀考试的情景。
①“第二个参加考试的是小麻雀,小朋友想想它考这三项会是什么样的了?”先请幼儿扮演麻雀考试。
②出示图片分析小麻雀飞行、走路、游泳的动作。指导幼儿结合动作学习语句:“麻雀走路一蹦一跳,飞得又轻又巧,但不会游泳。”接着参照图片总结麻雀的考试成绩。
③请幼儿讨论大雁考试的情况,老师出示大雁飞行、走路、游泳的图片,讲述大雁的本领“大雁游泳稳稳当当,走路还稳当,飞行是又高又稳”,集体扮演大雁角色进行模拟考试,并结合表演动作学习语句:“大雁游泳稳稳当当,走路还稳当,飞行是又高又快”,最后一起祝贺大雁考试合格。
三、结合刚才出示的三组图片,师生完整地看图讲述故事《大雁考上邮递员》。
师:“信鸽老师录取了谁?为什么只有大雁考上了邮递员?这些图片记录了大雁、鸭子、麻雀参加邮递员考试的事情,请小朋友仔细看着图片,用刚才表演时学到的语句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通过讨论为麻雀、鸭子等鸟儿寻找合适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各种鸟的特长。
1、小鸭和麻雀没有当上邮递员,那以它们本领,可以干什么了?
提问:“麻雀落水时谁救起了它?从这件事中你能发现小鸭适合做什么工作?”(水上救生员、游泳运动员等)“麻雀做什么工作最合适呢?”
2、出示鹦鹉、啄木鸟、猫头鹰的图片它们适合做什么工作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如:猫头鹰捉老鼠,可以做警察;啄木鸟捉害虫,可以当医生;鹦鹉很漂亮,可以做模特。)
3、那么小黄莺、八哥鸟、小喜鹊、老鹰、仙鹤可以干什么了?下节课我们再讨论一下吧。
中班语言教案:《大雁考上邮递员》2
活动目标:
1、借助角色扮演大胆地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知道各种鸟类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常见鸟儿的图片、图书,了解它们的名字与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2、教具:根据故事内容准备图标。
活动过程:
一、运用鸽子送信的图片,森林邮局的邮递员的工作性质。
1、提问:这是谁?信鸽有什么本领?(幼儿简单交流)
2、小结:鸽子是森林邮局的邮递员,能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大片的草地,把信寄到目的地。
二、借助角色表演“模拟考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提出考试要求,引出故事。
(1)“近来森林邮局需要招收一位象信鸽一样能干的邮递员,为大家送信做好事,信鸽老师说要对报名参加邮递员考试的鸟儿进行三项考试:飞行、游泳、走路(出示图标)。你们觉得哪种鸟能够来报名了。
2、“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谁来报名了”(出示小鸭、麻雀、大雁的图片)
3、师:“送信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工作,一名合格的邮递员要能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大片的草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小鸟可以当上邮递员的,因此森林邮局委托我——现在信鸽老师准备对它们三个进行考试,谁愿意扮演它们参加考试,余下的小朋友当观众帮助信鸽老师分析考试情况。”
4、分段表演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⑴结合动作、语言表演小鸭考试的情景。
①(出示小鸭图片)”看,谁第一个参加考试了?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考试会是什么样了?”边讨论老师边指图标引导幼儿讲述:小鸭游得稳稳当当,走路一摇一摆、可是飞不起来。
②请一位幼儿来扮演小鸭进行表演。
③由“信鸽老师”和幼儿一起边表演边结合动作重点学习语句:“小鸭游得稳稳当当,走路一摇一摆,可是飞不起来”,
⑵结合动作、语言表演小麻雀考试的情景。
①“第二个参加考试的是小麻雀,小朋友想想它考这三项会是什么样的了?”先请幼儿扮演麻雀考试。
②出示图片分析小麻雀飞行、走路、游泳的动作。指导幼儿结合动作学习语句:“麻雀走路一蹦一跳,飞得又轻又巧,但不会游泳。”接着参照图片总结麻雀的考试成绩。
③请幼儿讨论大雁考试的情况,老师出示大雁飞行、走路、游泳的图片,讲述大雁的本领“大雁游泳稳稳当当,走路还稳当,飞行是又高又稳”,集体扮演大雁角色进行模拟考试,并结合表演动作学习语句:“大雁游泳稳稳当当,走路还稳当,飞行是又高又快”,最后一起祝贺大雁考试合格。
三、结合刚才出示的三组图片,师生完整地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信鸽老师录取了谁?为什么只有大雁考上了邮递员?这些图片记录了大雁、鸭子、麻雀参加邮递员考试的事情,请小朋友仔细看着图片,用刚才表演时学到的语句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通过讨论为麻雀、鸭子等鸟儿寻找合适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各种鸟的特长。
1、小鸭和麻雀没有当上邮递员,那以它们本领,可以干什么了?提问:“麻雀落水时谁救起了它?从这件事中你能发现小鸭适合做什么工作?”(水上救生员、游泳运动员麻雀做什么工作最合适呢?”
2、出示鹦鹉、啄木鸟、猫头鹰的图片它们适合做什么工作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如:猫头鹰捉老鼠,可以做警察;啄木鸟捉害虫,可以当医生;鹦鹉很漂亮,可以做模特。)
3、那么小黄莺、八哥鸟、小喜鹊、老鹰、仙鹤可以干什么了?下课以后我们再讨论一下吧。
中班语言教案:《大雁考上邮递员》3
今天的活动是“大雁考上邮递员”。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忽然想变一下平时的讲解套路,看看孩子们有没有什么触动。于是,我没有按预设的环节组织活动,而是象上绘本活动一样,请幼儿观察图片,猜测故事内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把故事讲了个大概。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那亮闪闪的`眼睛和争先恐后地发言,还有一些小小的争执。接下来,我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中间还请幼儿配一点对白,再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一堂活动就这样顺利地结束了。
活动结束后,我自我感觉很良好。自己总结成功之处:
1、把自主还给了孩子。活动中我没有象预先设计的那样,分段欣赏故事,再看图片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自己猜测讲述故事的情节内容。
2、认可幼儿的多角度讲述,让其获得成功体验。如幼儿猜测出的内容有的与原来的故事情节相差很大,但是小朋友很喜欢听,我就把他们的讲述也纳入后面的完整故事欣赏中。很多孩子听到这一段,就不自觉地露出了会意的微笑。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肯定、接受,内心正荡漾着一股快乐的暖流。
3、注重问题的引导。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提问时就把自己的意见透漏给幼儿,如:“对吗?”“他是不是很勇敢?”等等。还有时我们看到小朋友回答不出,就自己来个包干,把内容全讲了,孩子想讲什么也没有机会。今天,我注意到了这些,提问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比对自己的猜测是否合适。如:小麻雀来考游泳了,看看它是怎么游的?会通过吗?
一次成功的活动会让我们高兴不已,而一堂失败活动也会让我们思索很久。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寻找原因,我想通过我们的多思多想,我们的教育活动一定会更加地适合幼儿,促进他们的发展。
中班语言教案:《大雁考上邮递员》4
活动目标:
⒈借助角色扮演大胆地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⒉知道各种鸟类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
活动准备:
⒈知识准备: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常见鸟儿的图片、图书,了解它们的名字与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⒉教具:根据故事内容准备图标。
活动过程:
一、运用鸽子送信的图片,森林邮局的邮递员的`工作性质。
⒈提问:这是谁?信鸽有什么本领?(幼儿简单交流)
⒉小结:鸽子是森林邮局的邮递员,能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大片的草地,把信寄到目的地。
二、借助角色表演“模拟考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提出考试要求,引出故事。
(1)“近来森林邮局需要招收一位象信鸽一样能干的邮递员,为大家送信做好事,信鸽老师说要对报名参加邮递员考试的鸟儿进行三项考试:飞行、游泳、走路(出示图标)。你们觉得哪种鸟能够来报名了。
(幼儿讨论、回答)
(2)“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谁来报名了”(出示小鸭、麻雀、大雁的图片)
(3)师:“送信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工作,一名合格的邮递员要能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大片的草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小鸟可以当上邮递员的,因此森林邮局委托我——现在信鸽老师准备对它们三个进行考试,谁愿意扮演它们参加考试,余下的小朋友当观众帮助信鸽老师分析考试情况。”
⒉分段表演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⑴结合动作、语言表演小鸭考试的情景。
①(出示小鸭图片)”看,谁第一个参加考试了?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考试会是什么样了?”边讨论老师边指图标引导幼儿讲述:小鸭游得稳稳当当,走路一摇一摆、可是飞不起来。
②请一位幼儿来扮演小鸭进行表演。
③由“信鸽老师”和幼儿一起边表演边结合动作重点学习语句:“小鸭游得稳稳当当,走路一摇一摆,可是飞不起来”,集体得出小鸭没有通过考试的结论。
⑵结合动作、语言表演小麻雀考试的情景。
①“第二个参加考试的是小麻雀,小朋友想想它考这三项会是什么样的了?”先请幼儿扮演麻雀考试。
②出示图片分析小麻雀飞行、走路、游泳的动作。指导幼儿结合动作学习语句:“麻雀走路一蹦一跳,飞得又轻又巧,但不会游泳。”接着参照图片总结麻雀的考试成绩。
③请幼儿讨论大雁考试的情况,老师出示大雁飞行、走路、游泳的图片,讲述大雁的本领“大雁游泳稳稳当当,走路还稳当,飞行是又高又稳”,集体扮演大雁角色进行模拟考试,并结合表演动作学习语句:“大雁游泳稳稳当当,走路还稳当,飞行是又高又快”,最后一起祝贺大雁考试合格。
三、结合刚才出示的三组图片,师生完整地看图讲述故事《大雁考上邮递员》。
教师:“信鸽老师录取了谁?为什么只有大雁考上了邮递员?这些图片记录了大雁、鸭子、麻雀参加邮递员考试的事情,请小朋友仔细看着图片,用刚才表演时学到的语句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通过讨论为麻雀、鸭子等鸟儿寻找合适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各种鸟的特长。
⒈小鸭和麻雀没有当上邮递员,那以它们本领,可以干什么了?提问:“麻雀落水时谁救起了它?从这件事中你能发现小鸭适合做什么工作?”(水上救生员、游泳运动员等)“麻雀做什么工作最合适呢?”
⒉出示鹦鹉、啄木鸟、猫头鹰的图片它们适合做什么工作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如:猫头鹰捉老鼠,可以做警察;啄木鸟捉害虫,可以当医生;鹦鹉很漂亮,可以做模特。)
3.那么小黄莺、八哥鸟、小喜鹊、老鹰、仙鹤可以干什么了?下课以后我们再讨论一下吧。
中班语言教案:《大雁考上邮递员》5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结合鸟类的相关知识,理解画面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意见。
3、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鸟类的相关知识经验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画面:信鸽。
师:这是谁呀?
森林邮局要招收新的邮递员,由白鸽老师来做监考老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白鸽老师有些什么要求。
播放课件。
师:白鸽老师说考些什么?
2、那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动物会来参加呢?
(二)分段看图讲述。
a:小鸭
1、出示小鸭游泳的图片。
你觉得小鸭能通过考试吗?为什么?
看看它先考什么?
你觉得小鸭子游泳能得多少分?为什么?
2、走路图片。
看看小鸭子接下来考什么?
谁来学学小鸭子走路的样子?你觉得小鸭子走路走得怎么样?他能得几分呢?
引导幼儿运用词汇:摇摇摆摆、一摇一摆。
3、再看看飞行,小鸭子考得怎样?能得多少分?
引导幼儿学习词汇:扑腾、啪嗒。
你觉得小鸭能成为邮递员吗?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听听信鸽老师的评价。
b:麻雀(问题同前)
1、出示麻雀飞行的图片。
2、走路的图片。
引导幼儿运用词汇:蹦蹦跳跳、一蹦一跳。
3、游泳的图片。
c:大雁:(问题同前)
分别出示大雁飞行、走路、游泳的'图片,结合图片提问。
引导幼儿运用词汇:平稳、稳稳当当、微笑、自信等词汇。
播放录音:大雁考的三项全部合格,大雁被录取为邮递员啦!
(三)运用现有经验帮鸟类找工作。
师:森林里还有许多鸟,也想为大家服务,看看它们是谁呀?(啄木鸟、孔雀、猫头鹰)唉,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那你们先来和同伴说说它们有什么本领?适合做什么工作?帮它们找适合的工作。
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啄木鸟能做医生;猫头鹰能做警察;孔雀能做舞蹈演员。
(四)活动延伸。
这些鸟类动物找了适合它们的工作,心里真开心,可我们班的阅读区里还有很多鸟,也想为大家服务,我们一起回去,帮他们找工作吧!
第三篇:中班语言活动
语言活动
想飞的小象(第一课时)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专心倾听故事。
2、学说完整句:“我会„„”。
3、能对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话感兴趣,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增强自信心。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幼儿对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有所认识;
2、图片: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
3、PPT。
4、体育器材。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进场:播放《森林运动会》音乐,让孩子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进场。
2.PPT出示图片。组织幼儿讨论:小鸟、蛇、狮子、老虎、大象中,哪一种动物会飞?
3.讲故事前提问:
师:有一只动物他也想飞,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是哪只动物想飞。
(二)、讲故事——《想飞的小象》 1、第一遍讲述故事,提醒幼儿专心倾听。1)、我的故事讲的是谁啊?(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教师结合黑板和图片,第二遍讲述故事。
1)故事里还有些什么小动物呢?(有狮子,有蛇等)那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对小象说的?
幼儿在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视时机出示挂图,“瞧!就是这只想飞的小象。第三天,跟妈妈„„”
讲述过程中,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模仿故事对话语言。1)、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 2)、蛇会飞吗?它会什么?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3}、狮子它会什么?狮子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4)、老虎它会什么?老虎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5)、小象会什么?
小象的力气大,用鼻子一钩,大木头就被搬走了。6)、它最后还想飞吗?不想了。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本领。
(三)、活动迁移,说说:我会„„。
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每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可是,我还不知道小朋友都有哪些的本领呢?能告诉我吗?”利用体育器材来造句子。
鼓励幼儿大胆的、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或好朋友的本领,启发幼儿用“我会„„”的句型讲述。
(四)、活动延伸
今天老师讲的故事是《想飞的小象》。小象一开始总是羡慕别人,后来小象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变得看得起自己。而且感到很幸福!在日常生活中复习巩固。
第四篇:中班语言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盲人摸象》教学反思
周铁幼儿园丁金英
今天的语言活动课《盲人摸象》,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诙谐幽默,深深的打动着我,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听。在活动前我故作神秘的告诉班级小朋友说,今天在教室里来了一位盲人,你们找找看,孩子门左看右看都说不知道,我话锋一转问道: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盲人吗?徐成杰以最快的速度向其他小朋友解释着;“盲人,就是瞎子”我接着问,那他能看得见东西吗?“看不见”顺着孩子的思路,于是我引出了故事的开头,今天有一群盲人他们在摸象,他们看不见,你说怎么摸呢?孩子们被这样一个问题惊呆了。跃跃欲试的想要探究盲人是怎么摸象的。我在绘神绘色的讲《盲人摸象》的故事中,通过等待留空的教学方法,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点高。在这个故事中,他们认识到了小小故事带来的大道理:“看事不能只看一面,一个盲人摸到的只是象的一部分,而部分不能代表整体,然而这几个盲人都看不到整体,所以争得面红耳赤的,故事告诉我们所在的就是,不要像盲人一样以偏概全了,否则真是盲人了。虽然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孩子们不是很能领会,但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还是大大吸引了他们,他们只知道做什么事情不能闹笑话,要多动小脑筋。
在最后的环节中,我问孩子什么叫成语,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出,他们都不知道,为了让他们更加清楚的明白,于是我对什么是成语进行一番解释:成语是由4个字组成的,每个成语故事里蕴藏着一个道理。孩子们终于知道了答案一个劲的嚷着要我再讲一个成语故事,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能安排在区域游戏的时候,老师到图书区再讲给他们听,孩子们在教室里面好一阵欢呼,其实只要让孩子们多看看成语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之道,从中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习到许多人生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篇:中班语言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和大老鼠》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知道朋友在一起要又好相处。
2、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续编故事。活动重点:续编故事
活动难点:懂得幼儿之间不做奇强凌弱的事,要互让友爱。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升中班了》;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我们已经听过了大老虎和小老鼠的故事,它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二、出示挂图,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将其按部分,从开始到“还是不敢对大老虎说什么”。提问:
大老虎和小老鼠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大老虎这样做好吗?小老鼠应该怎么做?
讲后半部分,从“有一天”到结束。提问:大老虎把瞎老鼠的城堡踢飞以后,小老鼠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它会这么生气?为什么大老虎见小老鼠生气了,有点后悔?它以后会怎么样呢?
三、交流。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四、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续编故事。
幼儿续编故事,师生共同对续编的故事进行评价。活动反思:
一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个是强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让这二位成为好朋友,真是用心良苦啊!因了这个绝妙的设计,矛盾冲突波澜迭起,喜剧气氛也被渣染到了极致,一种顽董的幽默跳跃在字里画间,让人自始至终忍俊不禁,而同时,又情不自禁地要去琢磨那些隐藏在如此有趣的故事背后的东西。这节课中,我不仅在引导反复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挖掘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阅读绘本图书的方法,最后还引导孩子自己续遍故事。课上,我领着孩子们从头看起,一页一页地读,从观察画面开始引导学生即兴说感受,教师再加以观察的提示和儿童式的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感性得到滋养,得到抒发。这个感情的线索就是对朋友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爱的生长,故事的生长,教学的成长,教育本身的成长。当情感在老师精心的铺垫下越来越激烈时,孩子表达的欲望被瞬间点燃了,于是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情动辞发”,“言为心声”。有时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没有一把真正能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让他们经常无话可说。其实像绘本这样的书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这样,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孩子们为了让你了解,一定会畅所欲言。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幼儿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没及时对孩子们的创作进行更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