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
2、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1、前不久,我的一个学生对玄学还是有点研究的,说要给我算命,看了看我的左手的脉文,说“你交往过三个女朋友,其中第三个感情最深。”当时觉得他说得也对,就让他继续说下去,他继续说:“据研究,你接下来还有三个女朋友。”我从此就不让他算了…其实我们在坐的同学,肯定也有人去算过命的,要么找个算命先生或者是和尚,说你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个什么东西,或者去网上算,输入自己的星座,然后就开始算命了。问:有多少同学算过命?
虽然说我不迷信,但有些算得还真是挺准的。说到星座,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关于星座的动画片就是《圣斗士星矢》,其实星座是古希腊人没事情干的时候,看看夜空,把几个相近的星星连线组成一个图形,想象出来的东西。在古代,娱乐方式很少,外国人弄弄星座,中国人呢?没事情也看天空,比如数数的孩子——张衡。
所以从很早开始,人类就开始认识星空,探索宇宙了,可以说,这个探索过程是漫长而且曲折的。
2、我国古代人认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所以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无穷无尽,并且认为是“天圆地方”,天空像一个锅盖一样盖在土地上,而整个土地漂浮在水上。到了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以及金木水火土等星都绕着地球绕转。这样的一种学说,解释了很多天文现象,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等,同时它也没有违背基督教的教义:地球是上帝创造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这样一个“地心说”,流行了14个世纪。直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这个人其实还是挺聪明的,在他死后他才发表了那个“日心说”,那么倒霉的人是谁呢?布鲁诺!在哥白尼死后,他极力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最后教会忍无可忍,把他抓过来活活烧死!18世纪,引进“星系”这个词。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宇宙观测范围已经达到了上百亿光年。
天文学家把现在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地变大!
问:什么是光年?一光年等于多少千米?(在黑板上进行演算)计算一下,可见宇宙的半径有多少千米?
3、问:那么在宇宙都有哪些天体?(可以提示看书找出答案)
宇宙间的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气体和尘埃、星云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星云:主要是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所以它的密度非常小,但由于它的体积非常的大,所以星云的质量非常地大,往往都在太阳质量的数千倍以上。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的天体,比如太阳,我们抬头仰望的星空,基本上是恒星。张衡数的星星也是恒星,如果你看到这颗星,闪闪发光,它一般就是恒星了,如果只发光,但不闪,它一般来说就是行星。
行星:本身不会发光,围绕着恒星运动,比如这颗土星就是围绕这太阳运动。卫星:围绕着行星绕转的天体,月球绕着地球转。
还有流星、彗星等,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它每隔76年出现在我们天空一次,所以它的绕日周期就是76年。
总结:所以天体有很多的类型,刚才讲到的都是自然天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造天体。比如宇宙飞船等等。
4、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在万有引力和天体永恒运动的作用下,按着自身的规律进行运动,组成了一个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其中最大的天体系统,就是我们人类缩观测到的“可见宇宙”或是“已知宇宙”,这里它还有个名称,叫作“总星系”。总星系又分为两部分,一是有地球存在的银河系,另外就是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的所有星系都可以叫作河外星系。问:现在人类所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多少个?1250亿个!
我们地球所在的星系叫作银河系,在深秋刚刚入夜的晴空中,可以看见天空中有一条银白色的“亮带”,它就是银河。它的形状像个“铁饼”,它的直径约8万光年,其中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太阳系就在其中。太阳系又包含着地月系。可以说是一环套一环。
活动:找一个同学上来画一下,刚才我们讲过的天体系统的层次图。根据天体系统层次图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5、现场题目,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本节课在按着这个思路进行的时候,还补充了彗星的一些基本的特征,比如彗尾的朝向以及长度,而且提到了天体的概念,加上课堂4个小练习,基本用时是35分钟,最后5分钟给他们自己做作业本。
刘老师说要加强的地理练习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还提倡要用半节课时间给学生做练习,我想以后的教学思路就是给学生5到10分钟时间做练习。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光年、可见宇宙、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知识)
2、那么我们这节课首先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太阳系,今天这节课的重点就是P8的太阳系示意图,要记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下面大学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第8页的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问:
1、太阳系有哪些天体组成?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
3、八大行星的位置如何排列?
4、小行星带在哪里? 5、8大行星如何进行分类?
3、(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作出总结):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卫星等等天体组成。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天体都要围绕着太阳绕转,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要绕着太阳转?(在宇宙空间中,由于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两个天体相遇,谁的质量大,谁就是大爷,另一个就要围绕着它转。)
八大行星的位置,我们由里向外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里需要板画,对接下来的内容有用。)这里有一个口诀,大家可以记忆一下: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那么小行星带如何更好地记忆呢?谁有没有很好的联想法?我们的口诀是:火烧木生成的灰尘。原来我们都说是九大行星,现在已经习惯叫八大行星了,因为冥王星已经从行星降格为矮行星,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能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冥王星就是不能清除它附近的一颗叫作“卡戎”的天体。
我们可以把八大行星进行分类:第一种是以地球为界,水星和金星叫地内行星,把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叫地外行星。第二种分法是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些个头差不多的叫作类地行星,把木星和土星叫作巨行星,把离太阳比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叫作远日行星。其中木星最大,而且卫星数也最多,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地球只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地球和月球共同组成了地月系,地球由于质量比较大,所以地球就成了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4、那么这八大行星各自都绕着太阳绕转,有没有一些共性呢?大家可以相互谈论一下,找出一点点共性来?(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所以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再普通不过的行星了(可结合课本当中的“行星基本数据”进行进一步讲解)。然而地球却是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那么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呢?(有生命的存在)
5、那么地球都有哪些优越的条件来提供生命的繁衍呢?
充足的大气、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合适的温度: 问:为什么会有合适的温度呢?日地距离太近或者太远又会怎么样?地球上合适的温度除了与日地距离有关?还有与什么有关? 合适的大气:
问: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为什么大气的厚度刚刚合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如果地球的体积、质量太小或是太大又会怎么样? 充足的水分:
问:这些水分哪里来的?这些水分的保存还与什么有关?(日地距离)
6、这些都是地球自身的条件,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外部条件对它又有哪些影响呢?
稳定的恒星际空间:有利于太阳的稳定,太阳稳定使地球所处的光照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当中,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和繁殖。
总结:正是由于地球自身以及外部的种种有利条件,地球上才会有生命的繁衍。而且拥有这种条件按的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应该很多,只是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发现它们。大家课后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下!
7、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今天没有有趣的东西进行讲解,所以整个课堂的气氛不是很好,学生难得的几处笑声是在行星的特点上,比如金星又叫做太白金星,金星的自东向西自转的样子,以及海王星自转的样子,课堂练习中第6题做得不是很好!主要还是行星的相对位置还不是很熟练。
第二篇: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2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读下图完成1、2题。
1.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3.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包括()A.区域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优势突出
B.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C.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D.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4.若发现一颗行星与其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 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 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2012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8个活动区,发生过10次C级耀斑,最大的一次为C4.8级。下图为国家天文台太阳观测基地2012年10月12日观测影像。据此完成5、6题。
5.“在日面上观测到8个活动区”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黑子()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
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设想在距离地球5×10亿千米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如果你们愿意接纳,请给予回复,并告知你们的位置,以便我们寻找。万分感谢你们的援助!”(1)X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猜想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假如地球愿意接纳X星球上的居民,你将怎样告知外星朋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外星朋友最终能收到地球上发出的援助消息吗?为什么?(提示:①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基本单位是光年,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约等于9.46万亿千米。②远距离传递信息主要靠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3.(能力挑战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5材料二 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工程于2014年10月中旬基本竣工。该发射中心可以发射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
(3)分析在海南省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A,2 C。
3A4B5选A,6选B。7选C,8选C。9A10C 11选C,12选D。13A。
14答案:(1)这颗行星应该离它所在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距离适中,使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有液态的水;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使它的外围形成大气层,大气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成分;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2)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由近到远数的第三颗行星。(3)不能。因为1光年相当于94 608亿千米,该行星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即距离地球超过5光年。远距离传递信息靠的是电磁波,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信息从该行星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时间,从地球传到该行星又需要5年多时间,已超过10年。15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有山脉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短。
(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飞行安全。
16答案:(1)第二、第三级阶梯 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2)气温和地壳厚度都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其等值线延伸方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3)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第三篇: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危害及原因。
(2)了解环境污染与公害。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及环境保护两大措施。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进行科学调查、收集信息与提出相关设想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能对情景问题作出整体、全面的评价。(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使学生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教育和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资源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环境问题、探究问题过程,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探究并发现知识营造情境、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和进行评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材料1:1930年12月1—5日,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那里聚集的炼钢、炼焦、电力、化肥等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气体不易散去,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造成这样大的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有毒气体太多,使环境严重污染而致。
2或用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如何解决确定探索课题,如组织学生对环境保护部门如诸暨市环保局的调查,了解当地污染情况;调查研究诸暨市城市污染和治理状况;调查当地污染严重,但至今尚未治理的工厂,并提出治理方案。
或结合有关节日确定探索课题。如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开展“住在地球,清洁地球,美化地球”活动。结合“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探索从环保产品“无氟冰箱”说起,讨论人类与臭氧层的关系。结合“世界气象日”,简介“厄尔尼诺”现象和“尼拉娜”现象。结合“国际森林日”开展关于“一次性木筷的使用”及“贺年片祝福”的思考活动或探讨“城市绿化与环保”话题。结合“世界水日”,开展“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活动。关于“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关于废旧电池的污染及回收。
(四)自主探究。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在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信息技术上,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搜索、收集相关信息、下载及保存或打印文件;在学生筛选、归纳、整理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合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将知识内化。实际指导
56-
第四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样的地方,认识上学的意义,学会主动适应这些变化,从而养成爱上学的好习惯。
2.教育学生从小爱礼貌,爱书本,爱学校。
3.动手制作课程表,教育学生从小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教学准备:三副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个大朋友?边说边自我介绍。
2.出示挂图,对比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不同的地方,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我上学了。
二、安排三个活动,传授新内容。
活动1:介绍自己。想不想认识更多朋友?想不想让更多朋友认识自己。比一比,说说自己,看谁说得最好?“击鼓传花”介绍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我介绍)
活动2:认识一个很有用的朋友“书本”和进行礼貌教育。1.爱护书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教育学生要爱护这个终身有益的朋友)2.组织同学讨论:上学放学要和谁说说?见到老师和长辈怎样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怎么办?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演一演,进行礼貌教育。
活动3:动手做一做课程表,爱学习,遵守纪律。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我们来比一比,画一画,看谁画得最棒?老师示范做课程表,同学们画一画。
三、总结全文。活动延伸: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练习作名片认识更多同学。
四、板书设计:爱_
同学
老师
学校
爱_ 礼貌
书本
学习
五、教学反思: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说出感受,谈理解,重视个性教育。通过设计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起学习的兴趣,再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让他们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学习。在上了第一个班后,我发现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纪律出现松懈,在比赛中,有的同学开小差等等。我对课堂中出现的情况仔细分析,在另一个班改进了一下,采用即时评价,采取小组比赛,通过适时加分减分来评出优秀组,这样及时调控,让同学寓乐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