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英学古诗教案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本课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二、重点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三、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笔顺图示等。(学生——自学课文:圈画生字词语,试质疑。教师——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背诵课文,在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
四、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古诗。(认读、你怎么记住“诗”?)
2.说话练习: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出示:我学会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初步培养学生感知古诗的能力,要让学生说出一二。)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4.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请一学生上黑板补充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5.齐读课题。
(二)鼓励质疑,整体感知 1.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善于提问题的小朋友是最会动脑筋的,我们叫他(她)小小思想家。*可能提的问题: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学的是哪首古诗?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的,她学得怎么样? 生:我还想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产生学生间的互动,比教师直接教授的效果要好。)„„
在学课文之前,好好想想题目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很多小朋友预习过课文,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说说你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里?(引导学生说出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针对小朋友不同的回答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适时读书,对课文要有大致的整体印象。
3.剩下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小朋友们想想办法。
(三)以学定教,读书为本
1.听教师(或录音)范读课文,特别要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小朋友,我们学习课文得深入课文,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琢磨,读完以后,你肯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感受。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读读课文,比比谁的收获多?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
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意思照一层白霜唐代(2)请学生当老师提醒读音要注意的地方。如:后鼻音—英静层唐翘舌音—诗照平舌音—思
(3)请同学分读课文,指导评议:谁的字音读得准,句子读得通顺? 4.请学生带着问题下面(1)和(2)再读课文后交流: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2)英英说了几次话?(三次)奶奶说了几次话?(两次)
(3)课文一共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联系课文插图(或挂图)指名逐个对话读或全班对半读或同桌对读,读准字音。相机出示多音字背(beibei),可联系学过的课文分别组词。
提醒板书: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4)如果你是英英,你会把这些说给奶奶或者别人听吗?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5.同桌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同伴的书上打上: ***(要努力)****(很不错)*****(你真棒)(要读出课文的层次,保证一次有一次的进步。)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2.请对照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领着大家读一读。
3.同桌同学互读互查,并在同学的书上标记不会认读的字,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全对”的适度压力。
4.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对一些如加、减、换偏旁的方法要及时归纳并推广给全体学生,以便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识字方法,对富有儿童情趣的记忆方法要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5.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即时矫正或激励。)
(五)课外作业
1. 1.请小朋友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争取背出李白的另两首古诗 2.参照教参的作业样式适当补充。板书设计: 3 英英学古诗第一次诗句第二次诗意第三次作者
第二教时
一、本课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的大转盘、课文挂图、诗与文相照应的句子、(与宁静夜空和谐的音乐)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字情况,尤其要关注学困生。)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逐层领悟,诗文整合 1.学习第一层(1)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先自己读一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静夜思》)(2)指名读,交流读懂的地方。
(3)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提:“霜”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举”的意思?„„
(4)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学习第二层
(1)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读懂?(生交流,各抒己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2)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齐读。
(3)抽查学困生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师要用期待的心态、鼓励的目光等待他们的进步,并要让学困生感受老师与同伴的温暖。)3.学习第三层
(1)齐读奶奶说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2)请学生简要介绍李白,也可教师介绍。(3)师生接读最后一次对话
(三)引导体会,感悟诗句(这个环节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1.出示挂图,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元宵、中秋-----)2.每月农历十五的月亮圆又亮。你们说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4.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中秋佳节,朋友们、亲人们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吃月饼,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看图说说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是这样的冷清。(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生加上动作配乐试读。
(四)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2.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
3.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其余做导演。
4.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师可以引导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五)学习生字
1.认读“意、照、层、代”。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这几个生字?交流。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写字情况。
(六)课外作业模拟课文对话形式回家与父母对话学古诗,可以是《静夜思》,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其他古诗,如:《悯农》《锄禾》〉等。
板书设计: 3 英英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第二篇:英英学古诗教案
3、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诗句,体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些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些生字。
1、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了吧,你能来背背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说的就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过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3、解释课题,教学题中生字。
(1)从课题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2)解题:
A、是谁学古诗呢?(是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B、古诗就是古代的诗歌。
(3)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呢?(“英”是上下结构,偏旁是上面的“草字头”,“诗”是左右结构,偏旁是左边的“言字旁”。)(4)教师范写这两个字,学生集体书空。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论的话题是有关于学习古诗方面的。
2、指导初读课文。
(1)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方式。
A、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习的课文在样子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B、讨论后小结:以往学习的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是空两格的,这篇课文中,“英英”和“奶奶”都是顶格的,表明后面的话分别是这两人说的。C、注意:顶格的“英英”和“奶奶”这两个称呼不读。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号,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一首
意思
一层
照
唐代
静夜思
古诗
白霜
床前
教
思念
不由得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讨论后小结:英英说了三次话,第一次是背古诗给奶奶听;第二次是讲古诗的意思;第三次是说古诗的作者。奶奶讲了两次话,第一次是问英英这首诗的意思;第二次是问英英这首诗的作者。
4、指导读好古诗。(投影出示古诗内容)(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即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教:左右结构,“反文旁”。
静:左右结构,教学新偏旁——“青字旁”。意:上中下结构,“心字底”。照:上下结构,“四点底”。层:半包围结构,“尸字头”。亮:上中下结构,“高字头”。举:上下结构,“兴字头”。代:左右结构,“单人旁”。
2、逐个字指名说说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3、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完成“生字、组词”本。
3、熟读课文。
第三篇: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3)会读本课生字。识字记形。(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较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清理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英英三次,奶奶二次)每次个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度:盈盈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人士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3)想象一下,是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3)“光”、“霜”、“乡”要读的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2生字书写。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掲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帝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行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反映“我”的高兴呢?
2、知道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同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灶()坏()肚()扁()含()编()念()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古诗
6.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的不同用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鞋子、说话。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D
F
B
N
w
m
g
s
f
b
n
z
q(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G()
Q()
D()
M()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2)指名试读(3)教师范读(4)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
(3)“开火车”练习朗读 4.反馈,检查朗读。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知道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练习(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的注意点(3)指导,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2)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2)揭示谜底(3)教师范读(4)学生自由练读
3、练习
(1)同桌互练(2)指名读(3)反复读练
4、反馈
(1)指名试背(2)集体背(3)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审题
1、解释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有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瞎换的小动物的特点
(2)指导学生俺从头到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学生同桌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补充
4、指名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练习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络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往日
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帝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 它 替 我 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3)小结
第三小节(1)
指名读,(板书:领 看到 清波 想起 欢乐)
(2)
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3)
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节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我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桌两人交替换背,听各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需要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小朋友)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么给老师祝贺的呢? 2.你们真是尊师爱师的好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学生说)这位老师是干什么呀?(学生说)同学们真好!老师为了培育学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时钟的小朋友是怎么样尊师爱师的。(板书:一株紫丁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了图,读了课文,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读)
2.大家读的可真认真,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有没有读正确了,谁来领着大家吧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读的真棒,一组开开小火车读给大家听听。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这儿还有几个儿化音的词,我们要把它读好了。(绿叶儿,脚尖儿)3.读通课文:
4.还有通学想读吗?这么多!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学者老师的样子标上“?”,好吗?
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懂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的正确流利。
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啊,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一小节?
现在,你们知道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了吧?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嘛?(板书:我们)刚才有同学说不懂“浓绿”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2.小朋友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坐坐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样,真是个好孩子,请你把这一节读一读。
评、读: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3.现在,你们就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们的老师正在窗前备课呢,你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怎样种这株紫丁香的啊?看着图,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4.你们真能干!老师的小院浓绿浓绿的,又有紫丁香的衬托,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 那我们就做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大家都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我们希望栽下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做伴,大家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应该怎样读好第二节啊?谁来试试?
(1)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板书:夜夜做伴)
(2)谁知道夜夜是什么意思啊(每天晚上)
第四篇: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三个生字“英、思”,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三课《英英学古诗》。课文里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2、英英知道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它。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细细的品一品,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二)学习《静夜思》。
1、多媒体出示诗题 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思念”的意思,静夜思的意思就是说在宁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
(3)外面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又圆又大)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这么大?(中秋-----)
(4)中秋节的月亮圆又亮,马上中秋节要到了,同学们说说你们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5)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6)我们如果一个人在外可以打电话回家,可以上网和朋友聊天,可以看电视,等等。可是在诗人李白生活的的那个年代是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中秋佳节,和朋友、亲人在一起说话聊天,吃月饼,共赏这明亮的月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李白却远离家乡,窗外的月色那么皎洁。同学们想想看,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出示古诗内容:
(1)一共几句话?(两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丛书中找出英英的答案。(①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 英英怎么会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地上霜这里为什么加上的“疑是”这个词?“疑是”这个词英英是怎么解释的?
△ “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既然是“举头”,那为什么又要“低头”思故乡啊?(无心再看下去,不忍看月,睹月愈发思乡,怕承受不住,可见思乡之情之深沉。)
△ 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诗人望月望得好好地,怎么突然思起乡来了?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指导朗读,读出意境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李白的心里面的想法,能够体会到他的感情的同时,同学们又有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王白、张白、孔白„„),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①《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②“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③“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四)总结
1、怎样才真正学会了一首诗?(会背、知道作者、知道意思、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2、课后找一首思乡的古诗,按照四个标准自己学习。
(五)学习生字
学习两个生字:“英” “ 思”
1、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交流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唱歌谣
《静夜思》(课件演示)
教学反思:《英英学古诗》是典型的“文包诗”课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故事《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到〈静夜思〉一诗中的思乡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本案例中,我抓住了诗题中的三个字:静、夜、思,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静夜”的情境中,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诗人之思,品诗中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我先设计了一系列话题,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五篇: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