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5 03:0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分析

徐桂斌

整体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教学重点:

1.健康、安全的生活——能继续保持已经形成的良好生活习惯,注意日常生活中和活动中的保健与安全,能自觉地按学校或班级的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主策划、自主活动、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班级体中能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懂得人人有长处,既自信又能与人合作;能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的幸福和温暖。

3.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动物、节约资源;爱自己的班级体,并能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与集体息息相关,自觉地为集体的荣誉添光彩;感受和了解中国地大物博、风景壮丽,热爱祖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对动物、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能积极运用小实验、比较、调查等方法去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

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活动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主题活动。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级体 主题一

集体生活真愉快 主题二

班级体真温暖

主题三

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主题四

我为集体添光彩 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 主题一

我最喜欢的动物 主题二

可爱的小动物 主题三

我们的好朋友 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主题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主题二

纸从哪里来

主题三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主题一

影子的探索 主题二

我们来造彩虹 主题三

太阳光的利用 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 主题一

好大的一个家 主题二

好壮丽的一个家 主题三

我们的家在哪里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级体 主题一

班集体真温暖 〖活动目标〗

1.相互交流在集体中生活的感受,体会班集体的温暖。

2.进一步认识在班集体中要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1.班里大部分的学生为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习惯于接受帮助,把父母长辈帮助自己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在班级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帮助同学和为班级做好事的意识。

2.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坚持为班级做好事只集中在个别人的身上,多数学生也愿意为班集体做好事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但往往只是三分钟热情,不能坚持始终。

(二)物质资料准备

1.教师准备。

(1)抗击非典中医务人员不顾生命危险抢救和护理非典病人的事迹、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官兵以身躯筑起抗洪大堤的场面、地震救灾中人们争先献血的情形、生活中帮助老弱病残及拥军优属等感人场面的录像。

(2)“问题小屋”、纸张。

2.学生准备彩笔。

〖活动时间〗约1~2课时。主题二

人人有长处 合作力量大 〖活动目标〗

1.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有不同。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做事。〖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班上的学生都来自城市,活泼、可爱,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乐于与人交往,能够团结同学,个个乐于展示自我,热爱班集体生活,愿意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经调查,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参加舞蹈、器乐、书法、绘画等兴趣班活动,并且支持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学生中独生子女多数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不了解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缺乏合作精神。

(二)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我之最”星星卡。学生准备好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节目或作品;小笑脸贴画;《你我手拉手》音乐课件。〖活动时间〗1课时。主题三

合作真愉快 〖活动目标〗

1.体验、认识合作,学习合作。

2.学习与人合作的方法,共同做事。

3.喜欢学校集体生活,对班级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做事情多考虑自己,不太会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比如在跳绳时,自己跳过后不为后面的同学考虑,影响后面同学的发挥,结果造成断绳的现象,之后还互相埋怨;在平日的值日工作中,一部分学生只做自己分管的工作,不关心教室整体的卫生情况,还有的只挑喜欢的做,将脏活累活都推给别人。为帮助学生认识到为他人着想、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我设计了几个学生喜爱的活动。

(二)物质资料准备

1.事先与体育老师打好招呼,借来拔河绳、排球与篮球,考虑活动项目的合作要点。2.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便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保证学生的安全,将活动时间调到下午自学课时间,并请高年级同学协助。

3.向自然老师借来装彩球的细口瓶子,准备10个连有细线的彩球。4.准备10张能立起的纸、彩笔等。〖活动时间〗2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 主题一

我最喜欢的动物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2.丰富学生关于动物的知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可爱,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爱动手、动脑和参加一些活动。此次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资料准备很好,我就鼓励他在课上大胆向大家汇报。例如:我班的李××同学平时学习很费劲,但是这次收集的资料却很好。他收集的是恐龙的资料,我把几个同样喜欢恐龙的同学分在了一起,让他们再把资料研究、整理一下在课上向大家汇报。

(二)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和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小资料,思考介绍的方法。〖活动时间〗 1课时。主题二

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发展学生对动物的喜爱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2.发展观察能力,积累一定的关于动物的知识。〖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但班上多数学生家没有饲养小动物,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与动物接触,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帮助、理解,选择一些适合家庭饲养的小动物来饲养。

(二)物质资料准备

森林图画。〖活动时间〗1课时。主题三

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走近动物,了解动物,关心动物。

2.了解各种动物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发展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愿意自觉保护动物。〖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里都饲养过鸡、鸭、猫、狗等动物。本校临近海沧野生动物园。我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访问、饲养等一系列活动,唤起他们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培养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引导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动物为人类服务及人类保护、残害动物的相关资料。

2.准备教学课件。〖活动时间〗1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主题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活动目标〗

1.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2.发展调查能力及表达能力,形成遇事多思善问的好习惯。

3.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学校地处农村,交通不太方便,教学条件一般。学生以农村来的和外来借读的学生为主,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低(多数为小学文化,个别为初中文化,有的甚至不识字),大部分没有固定职业,整天为生计而奔波,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懂教育的方法,更不重视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所以,学生的视野比较窄,素质和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差距较大。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调查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利用多种方法调查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调查用的统计表、收集的资料和信息等。〖活动时间〗1~2课时。主题二

保护森林 节约用纸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体会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知道爱护资源,并产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和行动。

3.尝试用废纸制造再生纸,了解造纸的过程,并体验使用自己造的纸的乐趣。〖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用纸的多少没有准确的概念,把纸和森林这两件事物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中不断地用数字、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搭建保护森林和节约用纸之间直观的桥梁,在头脑中形成概念,然后根据自在学校、家庭的生活或学习情况,产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并展开具体行动。

(二)物质资料准备

纸与环保的数字资料。

展示造纸过程的影视或图片资料。

造纸的工具:纸浆、筛网、毛巾、烘干机等。

计算器。〖活动时间〗2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主题一

影子的探索 〖活动目标〗

1.获得影子的新知识。

2.感受影子的奇妙和有趣。

3.发展主动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影子并不陌生,但缺乏更深层的认识。因此,通过与影子做游戏、测量影子等活动,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子,产生探索影子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乐趣,发展他们的主动探索能力,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发现身边的科学。

(二)物质资料准备: 米尺。

〖活动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在室外,第二课时在室内)。主题二 我们来造彩虹 〖活动目标〗

1.对光的色彩有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兴趣。2.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3.学会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4.锻炼坚持不懈的毅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成都是个多雾少晴的地方。本地的学生能够从天空中看到雨后彩虹的机会十分少多数学生只在一些媒体上见过彩虹。虽然有一些学生知道一点简单的光学知识,但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却一个都没有。班上的学生对鲜艳的颜色刺激反应强烈,好奇心很强,对教师布置的找彩虹的作业很感兴趣,也很积极地去行动。但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寻找时都不知道该从何着手,还是在教师的提示下才逐步有了行动方向。由于动手能力不够强,学生利用三棱镜或者用水盆做实验的成功率很低,需要不断练习很多次才能有进展。

(二)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三棱镜、手电筒、镜子、水盆、尺子、光碟、肥皂水、吸管、参考书籍与材料。

学生:自己找到的能制造出彩虹的用具。〖活动时间〗

准备活动时间为1周左右,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

主题三 太阳光的利用 〖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光是地球上的主要能源之一。

2.知道人类利用太阳光为自己服务。

3.在调查、探究过程中体验太阳光的奥秘,培养探究精神。〖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7~8岁的学生,对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太阳光利用的认识,仅限于太阳光照在身上暖和。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太阳光的事例,如人们利用太阳光来晾晒衣服、晒食品,学生并不知道这也是对太阳光的利用。

(二)物质资料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利用太阳光的相关资料,也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写或画下来。

2.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利用太阳光的小实验。准备两盆水、放大镜、太阳能计算器、沙盘、小木棍、温度计。

3.每人准备彩笔、画纸。〖活动时间〗1~2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 主题一

好大的一个家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

2.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各方面情况是否了解,是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直接决定了活动的效果。在课前,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到他们对祖国的幅员辽阔和民族众多很有自己的见解,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过祖国的许多山山水水,感受到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甚至从祖国各地带回了各种纪念品,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他们对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的了解程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班有一名彝族小朋友,“她的民族是怎样的”成为了学生关注的话题。

(二)物质资料准备

1.课前把旅游过相同地方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将自己从少数民族地区带回的纪念品、照片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和补充。

2.教师收集学生带回的VCD资料,并做成课件。〖活动时间〗

课外:收集有关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资料、照片、纪念品。

课内:3课时。第一二课时为准备课,学生分组,组内交流和准备汇报。第三课时为集体汇报课。

主题二 好壮丽的一个家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两大河流及祖国和家乡的自然文化遗产。

2.能用多种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发展爱祖国和爱家乡的感情。〖活动准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小区配套学校,许多学生到过许多地方,能说出很多地名,总体来说对自己的家乡――四川的名胜古迹比较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很强。

记得我在上了语文教材二年级的《美丽的武夷山》一课后,学生们对这一课很感兴趣,都被武夷山的美景吸引。课后有的学生对我说他还到过海南的天涯海角,那里如何如何美,大海又怎样调皮。还有个学生让我感触很深,他对我说他最喜欢美丽的九寨沟,那里的水五颜六色可神奇啦,可是除此之外就不知道四川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了。二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毕竟比较窄,对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不了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祖国,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物质资料准备

学生:收集以四川为主的全国名胜古迹的资料图片,准备绘画工具。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一张放大的中国地图和歌曲磁带。〖活动时间〗1课时。主题三 我们的家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位置,并说出中国邻国的名字。

2.初步懂得中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和平友好地与世界各国的人民相处。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表演、扮演的形式,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利用。〖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文字的说明并不感兴趣,对涉及的地理、社会课的知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系统学习。

(二)物质资料准备

图片、各国风俗习惯的资料、外国食品的实物、录音带、DV机、简易的外国服装道具等。〖活动时间〗1课时。

第二篇:北师大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资料

一、总体目标

阶段目标

二年级下期目标

教材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拼音的编写

(二年级下册)认大写字母,认识音节表;认识电脑键盘(ppt)。

2、编写理念和教学建议

课标关于拼音的教学虽没有规定让学生学会拼写音节,但在实际教学和书面测试中又难以避免,因此教材设计拼写音节的练习是从实际教学出发的。二年级是写话期,二年级上册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因此要在养成勤查字典的基础上,通过部首查字法查后注音的方式巩固音节的拼写,二年级下册遇到不会写的字应鼓励采取音序查字法的方式予以解决,在书面测试中仍可允许学生用拼音代替。

二、识字

(一)识字目标ppt1、二年级下册认字452个,写字330个。

2、下册将部首识字和声旁识字相结合,侧重学习声旁认字。

3、下册学习音序查字法,逐渐达到一定的速度。

4、能综合运用所学认字方法,在阅读时能独立识字,到升入三年级前,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应是小学低年段的重点,二年级的识字教学和一年级相比,有什么区别?

一、二册渗透性学习字理识字:如字与画(象形字、会意字),“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识字活动(独体字+偏旁),但一直不作为知识点讲授,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去发现,去思考。第三册则在一、二册量的积累上,要求产生顿悟,产生飞跃,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认识,有体会。第四册进一步安排根据汉字的特点学习独立识字。“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教学利用声旁识字;“丁丁冬冬学识字

(二)”教学音序查字法;“语文天地

(九)”列出“认”、“想”、“写”、“用”四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要求、步骤和方法,“认、想、写、用”与过去提的“四会”(听、说、读、写)是不同的。

2.如何看待二年级识字量大的问题?

《课标》的识字量是从需要和可能制定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是可以达到的。出路在改进教学。

(1)识字,特别是比较难的字,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常用字使用频率高,会有反复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

关于写字,请老师注意我们反复强调的问题:一是“写对”和“写好”分步走。二是教师少讲,多让学生揣摩和练习。三是课堂上常写常练,养成好习惯。四是写字与运用相结合。

(2)一年级时学习的生字,基本上在口语中,字音、字义不成问题,学习的关键是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四册不少生字在书面语中,字音、字形、字义都是陌生的,学习的难点就比较多了。不要脱离语言环境教学,也不要脱离语言环境考查,如“崛起”“蔓延”等独立拿出来,不好把握。

(3)识字教学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平均使用力量。① 课本上所列“生字”,只是教材的统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可以简略处理,把宝贵的教学时间集中解决真正应该解决的生字。② 学生识字情况差异很大,要承认差异,还要利用差异,好的带中间的和差的,全班带个别。③ 教学的重点应该有预设的,有生成的。加强对学生、对生字的研究。

(4)学期初把本学期任务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例)全学期搞几次测试,画出图表,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识字状况心中有数。

3.二年级结束时,学生的识字能力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1)认字:第三册431个,第四册436个,本年级共867个。

写字:第三册294个,第四册332个,全年级共626个。(以上仅是教材的统计)

(2)基本会分析字形。不仅认识学过的部首,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能运用部首分析字形。不能总是停留在笔画、笔顺的水平,而要能大致说出一个字音、形、意的组合在一起的关系。

(3)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学会音序查字法。

(4)基本上掌握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

4.第三册开始学习查字典,运用部首查字法,教材的编排设计?

第三册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学习安排在第四册。

5.关于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做法。

学习查字典,如果由教师来讲,极易枯燥乏味,要利用画面,引导学生读画,读画中的文字。可以像图中所画,分小组,用实物(字典),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里需要教师课前做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查字典的欲望。

部首查字法应当是独立认识生字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要组织好各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查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识字方法来对待,让学生体会字典是无所不知的无声老师,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来培养。

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有困难,学习查字典,刚开始时只要求会查,能找到要查的字、读准字音,只练习查字典的技能,对认字的结果不做要求。初学时不应要求速度,日后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单元时明确提出速度问题。15单元查字典比赛。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部首、翻页、检录)及时让学生总结经验,交流方法。(方法见教参P46)

6.音序查字法比部首查字法简单,为什么先学部首查字法,第四册才学音序查字法?

(1)部首查字法是解决认字的问题,是独立阅读时必须掌握的,所以先学;二年级学生使用音序查字法主要是解决习作不会写的字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不

是最突出的,所以后学。

(2)学习部首查字法与学习汉字表意的特点关联紧密,先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分析字形。

(3)音序查字法有特殊的难点,一是要学习并熟悉大写字母表,而大写字母表与音序查字法的需要又有差距(没有i、u、v打头的音节;找不到u行音节;声母zh、ch、sh不在字母表中)。二是要在诸多个同音字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那个字。解决这个困难要以掌握汉字常用部首为基础,还要有点阅读正文的能力,所以安排在部首查字法后面教学。

附加问题:教学中如何做?

有的学生本来已会,可以带动大家学习。•搞比赛等活动,兴趣高,效果好。•创设情境,学以致用。•兴趣至关重要。做到什么水平? 熟练――熟练地选择方法,熟练地查≤0.5分钟/字。

7.独立识字是否意味着不再进行识字教学了?

独立识字由学到会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具体需要多长时间,不同学生情况不一,还要看某个生字本身的学习难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当有办法独立识字,有的学生可能识所有的生字,有的可能只独立识一部分生字。学生有办法独立识字,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完全独立识字了。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哪些字、适合查字典?哪些字可以随文认识?如何适度使用课文下面生字条的拼音?如何发挥识字基础较好的学生的作用?哪些字需要全班一起学习„„这些问题备课时都应当认真考虑。

学习心理学认为,使用知识比学习知识更复杂,更困难。有些教师对这点认识不足,放得太宽,学生困难就大了。比如《一片树叶》中“耸”“捋”等生字教材没有要求会认,教师可以用带读的办法,也就是一年级上册用过的方法进行渗透性教学。

8.二年级在写字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1)养成揣摩汉字字形的习惯。

(2)开始培养经常修改错别字的习惯。

(3)独立书写生字的笔画笔顺,教师不再做指导。

第三、四册要继续练习抄写音节,能为生字标音,在查字典时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写字本怎样使用?

写字本的设计基本上是随着单元走的,描红两个,自己书写两个。教师一般还要另外安排学生的抄写。原则上应该是以学生会写为准,不必布置多遍的抄写,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写相同的遍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写字本。

复习拼音时,y和i的用法,ü的拼写规则,uo和o的区别等等,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

9.现在学生的错别字多起来了,怎么办?

对错别字现象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了一个字,能够写对笔画、笔顺、结构,只是完成了识字的第一阶段。学生尝试着运用学到的字,就可能失误。这与学走路会摔跟头、学游泳会呛水是一个道理,而汉字形近字多,同音字多,多音字多,异形字多,很容易产生混淆。简单地画个“×”,否定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的过程,并不能反映学生识字的实际水平,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孩子有

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纠正错别字。

(1)在识字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利用汉字的特点分辨形近字的方法。比如P16“狼”和“狠”、“抢”和“抡”。

(2)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查字典的方法,提出使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要求,比如开始时(第七单元后),习作时有不会写的字自己查字典,做记号,统计数量。逐渐做到在习作中不用拼音代替生字。

(3)要引导学生重视错别字问题,自己想办法预防和改正错别字,比如轮流当识字小医生、出一日一字专栏、互相出题测试等。对造句、习作的错别字,教师不要急于改正,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或互相)检查,自己修改。一次改不彻底,隔一段时间再检查,再改。要把这样做的道理向家长解释清楚,争取家长的配合。

(4)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记住几个字的用法更重要。第一单元“金钥匙”设计了一个活动,即培养改正错别字的习惯(可以创造比第一单元更好的方法)。“写”的“两注意”成为习惯,也有助于避免错别字。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 6课时

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 8课时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6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6课时

第五单元“《长大,真好!》” 4课时

复习、考核 4课时

机动 2课时

总计: 3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我生活的地方”、“让家园更美好”、“快乐的少先队员”、“我们在成长”。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进度与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7课时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9课时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9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 7课时,复习、考试4课时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1.以平时评价为主,以期终评价为辅;

2.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以单项测试评价为辅。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5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单元主题

活 动 主 题

活 动 内 容

课时

备注

1、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A.说说我的家乡

2

B.画画我的家乡

C.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2、美丽的重庆

A.家乡物是座山水城

2

B.家乡美景真迷人

C.建设家乡新农村

3、我的家乡物产多

A.我的'家乡产什么

2

B.家乡物产展示会

C.富饶的重庆

4,我家门前新事多

A.我们小区的变化

B.我们村里的变化

C.我们学校的变化

D.家乡路得变化

5.可爱的桥都

A.桥梁博物馆

B.重庆的“桥梁之最”

6、我们的大地妈妈

A.大地妈妈养育了我们

2

B.大地妈妈哭了

C.小调查

D.家乡的环境问题

7、美化家园

A.给垃圾找家

2

B.废旧物品再利用

8、花草树木点头笑

A.森林舞会

3

B.花草树木本领大。

C.我是护绿小卫士

D.绿色重庆行动

9、我和动物交朋友

A.我喜欢的动物

3

B.明明和小鸟的古树

C.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10、鲜艳的红领巾

A.我们是少先队员

3

B.红旗一角的故事

C.歌乐山下的英烈

11、红领巾胸前飘

A.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

其中活动准备1

B.红领巾告诉我

12、快乐的“六一”

A.我们饿节日

4

B.让我们关注

13、我们长大了

A.成长大看台。

2

B.我懂事了。

14.暑假生活我安排

A.我的暑假计划

B.大家出主意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4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5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习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6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上册编排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每周上两课时,共计28课时,其余课时留给学校安排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积极学习,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兴地学,做事有了一定的责任心,认真、有耐心,与同伴相处,学会关心和帮助,对自然、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兴趣,乐于探究,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表现和开端,本学期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让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使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使学生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已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能遵守社会规范。

4、培养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教学重点:

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7

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习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习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并展望未来。

三、教学资源分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8

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自己拿主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3、“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0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1.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二周: 2.快乐地健身

第三周: 3.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四周:4.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五周: 5.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六周: 6.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七周:7.可爱的家乡

第八周: 8.家乡的变化

第九周: 9.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周: 五.一

第十一周: 10.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 11.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十三周: 12.我能行

第十四周: 13.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十五周: 14.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十六周: 15.四季变化多

第十七周: 16.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八周:17.天气变化早知道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近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习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习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2、我随爸爸去做客

3、我跟妈妈看演出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5、春天在哪里

6、春天的种植

7、我和春天一起玩

8、我心中的春天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2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共三课。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共三课。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共三课。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共三课。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共三课。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7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7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7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7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7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3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3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1、新课程科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新课型的探索与尝试。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我生活的地方”、“让家园更美好”、“快乐的少先队员”、“我们在成长”。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进度与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7课时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9课时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9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 7课时,复习、考试4课时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1.以平时评价为主,以期终评价为辅;

2.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以单项测试评价为辅。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2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近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习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习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家里来了客

2、我随爸爸去做客

3、我跟妈妈看演出

4、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5、春天在哪里

6、春天的种植

7、我和春天一起玩

8、我心中的春天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0.游戏快乐多

十一

11.我与小动物

十二

12.我最爱读的书

十三

13.做事不拖拉

十四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十五

15.成长记录袋

十六

16.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3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上册编排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每周上两课时,共计28课时,其余课时留给学校安排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积极学习,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兴地学,做事有了一定的责任心,认真、有耐心,与同伴相处,学会关心和帮助,对自然、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兴趣,乐于探究,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表现和开端,本学期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让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使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使学生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已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能遵守社会规范。

4、培养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教学重点:

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4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习生活有计划 13 国旗国旗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习

10 我也做研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5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习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6

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习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习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并展望未来。

三、教学资源分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7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共三课。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共三课。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共三课。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共三课。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共三课。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7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7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7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7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7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8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9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0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1.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二周: 2.快乐地健身

第三周: 3.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四周:4.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五周: 5.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六周: 6.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七周:7.可爱的家乡

第八周: 8.家乡的变化

第九周: 9.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周: 五.一

第十一周: 10.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 11.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十三周: 12.我能行

第十四周: 13.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十五周: 14.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十六周: 15.四季变化多

第十七周: 16.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八周:17.天气变化早知道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1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自己拿主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3、“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4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 6课时

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 8课时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6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6课时

第五单元“《长大,真好!》” 4课时

复习、考核 4课时

机动 2课时

总计: 36课时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201班。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行规方面、纪律方面、学习方面都有待常规化。这就要求品德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并教育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学生对品德课比较感兴趣。上课时多数学生能做到认真倾听,发言比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倾听习惯不好,喜欢做小动作、讲空话,需要班干部和老师加强监督。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分5个单元:

(一)我和大师交朋友

(二)班级的荣誉

(三)家在自然中

(四)我们生活的地方

(五)长大真好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态度和情感:培养崇敬大师、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好奇、好问、好动脑筋的探索精神,以及惊叹人类创造力和热爱人类社会文化科技成就的人文精神,对自己的成长有向往和憧憬。

行为和习惯:养成动脑筋、勤奋、专注、锲而不舍、留心生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和方法: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搜寻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纳;会用姜故事和辩论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经验。

知识和技能:知道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师和他们的贡献,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感受、想法的相关技能。

第二单元

态度和情感: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班级的美化活动,努力在运动会上为自己的班级争光,能对自己在运动会上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感受到为班级争光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会欣赏班级中同学的优点,为同学的良好表现而骄傲;能积极参与班级报的制作,在交流班级报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在班级中的快乐。

行为和习惯:认真负责地完成班级中的美化工作,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能够坚持锻炼,在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中和同学相互合作,共同为班级争光;能及时发现并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做到采访他人有礼貌;能及时和班级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同学一起分享班级生活的快乐。

过程和方法:积极参与美化班级、运动会、采访小明星、制作班级报等一系列活动,在观察、交流、相互评价、共同制作的体验活动中,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悟出在班级中快乐生活的道理。

知识和技能:知道美化班级的方法和班级美化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了解运动会的报名原则和运动会的前期准备,初步懂得“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班级的荣誉里有每一个人的功劳。”掌握采访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礼仪,学会在交流中感受他人的优点;能初步掌握出黑板报的方法,在感受编报的过程中体悟到班级的可爱。

第三单元:

态度和情感:能感受大自热的美好,喜欢大自然,感受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命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体会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感受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行为和习惯:养成参加户外活动的习惯,积极参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方法,能够遵守各项环保规则,爱护动物和植物。

过程和方法:掌握科学探究、保护生态环境和用自己的行动美化家园的相关方法,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知识和技能: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征,知道不同季节适合参加的户外活动,认识到大自然、周围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方法。

第四单元:

态度和情感:培养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情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认识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与邻里文明相处,愿意做社区的文明使者;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由衷的热爱之情。

行为和习惯:能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美化社区;能够遵守各项环保规则和文明公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与邻里文明行处的'生活习惯;在尝试从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关心家乡和关注家乡变化的习惯。

过程和方法:通过社区生活交流,发现并体会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在搜集、整理与社区卫生、文明有关的资料过程中,学习做社区文明使者的方法;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了解家乡,发现家乡的变化,并在介绍自己的家乡及其变化中,学习用各种形式、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知识和技能:认识社区环境和社区设施。知道要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方法。学会搜集、整理与社区文明有关的资料,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宣传卡。了解家乡的主要特产和风景,了解家乡的变化。

第五单元:

态度和情感:引导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喜爱自己的业余生活,对未来有美好的愿望并有为此努力的决心。体会生活的乐趣,能用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每一天的生活。

行为和习惯:能有自己的业余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关心家人的身体、工作及生活习惯,明确合理花钱的意义,并能节约每一分钱,合理花钱,能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初步的整理回顾意识,并在生活中注意积累。

过程和方法:积极参与小实践、展示台等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回顾自己的生活,感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和技能: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体会心中有愿望的美好感受。了解并掌握一些关心、体贴家人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知道节约金钱,合理花钱,乐意向有困难的人献出爱心。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进度: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 6课时

1、寻访大师童年(2课时)

2、大师成才的故事(2课时)

3、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 8课时

1、班级风景线(2课时)

2、一次运动会(2课时)

3、班级小明星(2课时)

4、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6课时

1、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2、动物、植物和我们(2课时)

3、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6课时

1、我们的社区(2课时)

2、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五单元《长大,真好!》4课时

1、我长大了(2课时)

2、成长档案(2课时)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实验小学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一、除法„„„„„„„„„„„„„„„7课时

二、方向与位置„„„„„„„„„„„„2课时

三、生活中的大数„„„„„„„„„„„9 课时

四、测量„„„„„„„„„„„„„„„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加与减„„„„„„„„„„„„„„10课时

六、认识图形„„„„„„„„„„„„„7课时

七、时、分、秒„„„„„„„„„„„„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八、调查与记录„„„„„„„„„„„„2课时 总复习„„„„„„„„„„„„„„3课时

下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数学)学科第(四)册教材北海小学 刘盛均 一、教学重点: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算盘的认识、数的大小比......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二年级教材分析 1. 整体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教科书中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五班共13人,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乘法口决表,......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所教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有26名学生。从整体看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具有很强的上进心。但也有个别学......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郭峪完小 贾瑞利 一、指导思想: 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