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区域活动:彩瓶世界等
活动背景:本周的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那为了找声音,了解声音,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钥匙、纽扣、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些瓶子放入了区角内供幼儿发现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声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一次,我发现东东和冰冰两位小朋友那着瓶子在比谁的瓶子漂亮,兴趣十足。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吗?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把这些废旧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瓶子,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而这些经过幼儿装饰的瓶子还可以放到娃娃家装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这次活动的重点区是彩瓶子世界,3个层次:一是幼儿愿意在废旧的瓶子上随意的进行涂鸦;二是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去装饰瓶子;三是自己设计制作来装饰瓶子。活动目标:1、孩子们能够积极快乐的在区角里玩。
2、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废旧的花瓶。
3、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材料准备: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美工区:印染屋:各色颜料、宣纸、抹布娃娃食品店:烂泥、饼印、抹布、颜料等。糖果加工厂:泥、糖纸、糖果盒等。打扮瓶娃娃: 瓶子,利用橡皮泥、颜料、纸、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生活区:喂一喂:根据小动物的嘴形喂它们吃相应形状的饼干。串一串:利用各种各样的管子串链子。
第二篇:小班美工活动《快乐的彩瓶》
小班美工活动《快乐的彩瓶》
设计意图:根据小班幼儿认知的特点,这阶段的幼儿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喜闻乐见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于是,我设计了《快乐彩瓶》这一美工活动,用幼儿熟悉且特别喜欢的故事来贯穿正个活动,让幼儿在玩一玩,抖一抖,塞一塞的过程中轻松的认识各种颜色的名称,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性。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绿、青、橙、紫七种基本色彩。2.学习抖和塞的技能,发展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性。
3.愿意帮助小动物,体验手工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活动准备: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皱纹纸带若干;干净的矿泉水瓶人手一个;范例作品一个;一只玩具小熊。音乐《碰一碰》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活动。
1.教师:小熊有一个快乐的彩瓶。有一天,他把彩瓶送给了每天不快乐的小狗,从此,小狗变得很快乐。但是小熊没有了彩瓶,就变得不快乐了。我们该怎样来帮助小熊呢? 2.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个彩瓶送给小熊。
二、教师示范讲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彩瓶里装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红、橙、黄、绿、等多种颜色的名称。
2.教师示范讲解:先把彩纸抖一抖,然后把纸的一头从瓶口塞进去,完了再换另一种颜色的纸,直到把瓶子塞满,快乐彩瓶就做好了。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在瓶子里装入各种颜色的彩带。
四、情感互动。
1.请幼儿把做好的彩瓶送给小熊,并对小熊说一句让他开心快乐的话。
2.和小熊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
3.教师模仿小熊的口吻感谢小朋友,并提议把彩瓶送给小一班小朋友,让大家感受到快乐。
第三篇:小班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计划
一、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活动的习惯。
2、能够在成人的提醒下有序地收放材料。
二、各区域活动内容及目的: 桔子屋:(美工区)1.制作饼干:
玩法:运用模具印出饼干的形状,根据盒子上的数量装盒。目的:
1)学习使用模具制作饼干。2)感知4以内的数量。2.描画:
玩法:根据底图上的提示描画或涂色 目的:初步学习画直线、曲线及涂色、3.涂色水果
目的:学习朝着一个方向均匀涂色。香蕉屋:(生活劳作区)
1、动物的毛衣目的:初步学习绕毛线的方法,锻炼左右手的协调合作能力。
2、夹子游戏 目的:
1)初步感知常见动植物的外形特点。2)锻炼捏的技能。
3、有趣的扣子
目的:学习扣扣子的技能,锻炼小手肌肉的发展。苹果屋:(益智区)
1、水果爷爷过生日(小组教学)
2、套戒指
目的:按颜色分类。
3、糖葫芦串 目的:
1)学习串的技能 2)按名称分类
3)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关系。
4、糖果包装 目的:
1)学习折、拧的技能
2)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关系。
5、图形屋
目的: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形状,能按形状投放。葡萄屋:(操作区)
1、对应投卡
目的:根据动、植物名称,对应投放材料。
2、填塞水果 目的:
1)体验不同质地材料的填充效果。2)锻炼小手肌肉的发展。
3、喂食 目的: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简单生活习性。2)学习使用镊子,锻炼小手肌肉发展。
4、找食物 目的: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简单生活习性。2)学习串的技能,锻炼小手肌肉发展。西瓜屋:(娱乐区)
1、敲敲乐:体验敲打的乐趣。
2、月亮、桃树: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
3、套圈:
1)通过观察,区别物体的大小。2)初步尝试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第四篇:艺术活动说课稿 漂亮的彩瓶
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彩瓶》
说课稿
一、幼儿情况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担任美术领域的教学,通过中班的积累,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现形式,比如:粘贴、装饰等,但是在平时的艺术活动中,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但技能不足,作品常常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的孩子技能技巧掌握的不错,但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自己的创意,表现形式单一。
根据班上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点,选取了在幼儿生活中也是在区角制作中孩子们最常见、最易收集的瓶子作为活动主要的操作材料,并以促进幼儿在原有美劳创作技能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为目的,设计了本次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彩瓶》。
二、教材分析
《纲要》中艺术领域提出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以及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三
目标分析
1、了解瓶子的艺术造型特点及其美化的方法
2、初步尝试在立体物上进行装饰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四
活动重点:
1、了解瓶子的艺术造型特点及其美化的方法
在选取材料时,幼儿可能会出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材料,而忽略了自己自身的能力范围,比如:幼儿想用卡纸装饰瓶子,但卡纸的使用需要剪刀的配合,如果剪刀使用不熟练,势必影响卡纸使用,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我将“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装饰”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作品完成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创作的意图,能增强幼儿总结的能力,强化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技能技巧的掌握。活动难点:
1、初步尝试在立体物上进行装饰。
在平时的积累中,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构图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创作时还是有主题不鲜明,作品表现内容太零散。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我们应该在每一次活动中找到一个突破点,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提升。可以通过让孩子看范例和欣赏同伴典型作品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学习采用“主题式”的装饰对瓶子进行装饰。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二、五
准备分析
1.各色漂亮瓶子的书籍和图片 收集各种瓶子 手机废旧物并且分类整理 彩瓶范样几个 水粉颜料、棉签、卡纸、剪刀、胶泥、双面胶、抹布、废报纸。
这是一堂幼儿自主自由的美术活动,所以材料的提供不但要考虑孩子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满足全体幼儿的选择需要。颜料用于绘画,对瓶子进行平面装饰;卡纸可以满足幼儿剪、贴的需要,对瓶子进行立体的装饰;胶泥可用于对瓶子进行立体装饰,提高幼儿压、捏的技能。2.根据活动内容,我创设了“变废为宝的瓶子”情景,这样能给孩子一个暗示,为活动展开做好铺垫。
六、教学法分析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孩子兴趣,为其更为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针对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幼儿园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情景的创设能马上抓住每一个孩子的视线与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与暗示,我创设了“瓶子变变变”的情景。
2.观察指导法:美术活动幼儿操作环节中,经常说到“教师巡回指导”,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标不明确,需要老师的巡视来加以指导,也能增加幼儿操作的安全感,同时也便于掌握幼儿在操作中的随机信息,然后老师再把这些信息抛给幼儿,让幼儿说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让幼儿的实践操作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突显老师在活动中引导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学法:这种方法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至于使幼儿学起来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活动中以装饰活动为主线,与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作品的语言活动相融合。此外,活动还将适时采用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以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4
说学法
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对瓶子“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运用观察法、操作法、师生交流生生讨论等学习方法。
七、活动过程分析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二、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这个环节我以一个魔术师的身份出现,通过“瓶子变变变“的魔术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通过瓶子前后变化发现瓶子的外观和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时,老师顺势介绍:“有的瓶子上还藏着故事呢!你发现了吗?”引导幼儿发现瓶子的装饰,初步感受到不用的瓶子也可以变成美丽的艺术品,让幼儿感受瓶子“变废为宝”的美,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动手创作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在欣赏完瓶子前后的变化后,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被激发出来,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求也来尝试一下。我以:“你想让瓶子有什么变化?”“你想要什么材料装饰瓶子呢?“让幼儿通过讲述来明确装饰的不同方法,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整理好思路。
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创作设想和制作思路,是很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有2个,第一,它可以帮助孩子明确主题,为创作提供内容。第二,它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拓展思路,吸纳别人的创意的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主题。
第三个环节: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你平时会画什么,今天都可以画在瓶子上”“你想做什么?老师帮你做一个形状,你来添,使它变的更加漂亮。”这个环节,老师要善于观察操作过程中主题较鲜明创作内容典型的案例同全体幼儿分享,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第四个环节: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为孩子们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操作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力、环保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我们不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创造家,但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创造的精神,让我们人人都爱上创造!
附教案: 漂亮的彩瓶
目标:
1、了解瓶子的艺术创造特点及其美化方法
2、初步尝试在立体物上进行装饰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准备:
各种瓶子的书籍和图片 收集各种瓶子收集废旧物并进行分类 彩瓶范样几个 橡皮 泥水粉颜料 彩纸 彩色餐巾纸 胶水 剪刀等 幼儿操作材料
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瓶子
1、展示收集的各种瓶子,引起幼儿对瓶子的兴趣
2、看看有什么瓶子 形状 颜色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材料做的?
3、请小朋友为瓶子分类(可根据材料 外形 颜色等多种方法分类)
二、变废为宝的瓶子
1、很多人把废旧的瓶子收集起来变废为宝,看看他们是怎样设计的
2、出示瓶子的制作,瓶子变成了什么?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装饰瓶子?(用彩纸贴在易拉罐上制作成存钱罐、用水粉在啤酒瓶上画装饰花纹、用橡皮泥在饮料瓶上装饰花纹)
三、装饰彩瓶
1、你准备挑选什么样的瓶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装饰?
2、讨论如何选择更合适这样的瓶子装饰法(易着色的可选用水粉、不找色的可以选用彩纸等)
四、重点指导
1、提示用橡皮泥装饰雪碧瓶的幼儿:彩条搓成什么样的才好看?彩条可以组成什么养的图案?
2、启发选择水粉画啤酒瓶的幼儿思考:试试画花文之前需不需要涂底色?什么颜色涂在瓶子上更鲜艳?
3、引导帮助撕纸粘贴易拉罐的幼儿找到粘贴的方法(纸要撕成小块便于粘贴、每块纸要互相压一些)
五、作品展示
1、展示幼儿制作的彩瓶,说一说你喜欢的彩瓶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2、向同伴学习更多种的制作方法,为完善作品提出建议
六、建议
关心社会 热爱生活 是当今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动手创造美,将废旧物变废为宝是进行此类活动的主要意义。
第五篇: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一、区域活动内容:
班级区域活动名称: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玩沙玩水区。公共区域活动名称:娃娃家、积木区。
二、区域活动创设背景:
小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结合他们年龄较小,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语言交往能力,普通话以及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薄弱,思维比较有局限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三.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4.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的提示下整理场地。
四、区域活动设置以及材料准备:
班级区域: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玩沙玩水区
(一)阅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各种蔬菜水果卡片图、小白兔、小红帽等一系列的故事书,点读笔。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美工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地涂鸦和进行简单的粘贴。3.尝试用小手大胆地撕纸和团纸。4.学会用橡皮泥搓圆的技能。
5.知道做完手工之后要把东西收拾整齐。材料投放:橡皮泥、旧报纸、印泥(手指点画)、涂鸦地KT板、发型设计。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圆;怎样将纸撕成细条。
(三)益智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常见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2.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简单的排序。
材料投放:不同颜色的毛根、简单的图形、玩具配对、穿珠(不同颜色、形状)、毛毛虫排序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穿珠游戏,能随意穿成项链、手链,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四)生活区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扣纽扣、拉拉链。2. 学会穿脱衣裤,学习叠衣裤的正确方法。3. 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投放:纽扣拉链、若干套衣裤、剪毛根、切水果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叠衣裤的正确方法,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五)玩沙玩水游戏区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
2.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3.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4.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指导重点:
玩沙玩水游戏一般没有固定的玩法,通常是幼儿自由的活动。教师只需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启发、指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玩沙游戏主要有揉、铲、造型、堆沙和挖沙的活动,也可以设计玩沙的创造性活动,让幼儿探索沙的性质。比如体验沙的质感,用手在沙上画画,用沙堆成山、围墙,用沙塑造桥梁、房屋,用模具塑造图案,挖山洞、隧道等。
2,玩水游戏主要是让幼儿自由地玩水。如用勺舀水进容器,把水在容器中倒来倒去,用水转动水车等。还可以启发幼儿利用水做些科学小游戏,比如“物体的浮沉”、“水往哪里流”等。
材料投放:
玩沙工具:小桶、勺子、铲子、模具等。玩水工具:小桶、勺子、瓶、水车、喷水壶等
辅助材料:玩沙可准备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等玩具模型。玩水可准备一些铁制、木制、塑料的玩具或物品。场地的设置
小班幼儿在玩游戏时一般都是平行游戏,自己玩自己的。玩沙时,他们喜欢用小铲子挖沙、堆沙山,也喜欢用模子装沙,做出一些造型。根据此特点,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玩体验沙的质感的游戏。
玩水时,小班幼儿也只做些把水舀进容器再倒出来,和把手泡在水里这样的动作游戏。根据此特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感知水的流动与水的容器。
在小班主要培养幼儿玩沙玩水的规则。如,玩沙玩水时不把沙和水洒得到处都是;玩沙玩水后不能乱摸东西,也不能往身上擦;游戏结束后要把玩沙玩水的玩具洗净擦干收好,并把手洗干净。
公共区域:角色区、积木区 角色区(娃娃家)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角色扮演的兴趣。对所扮演的家庭成员中各个角色的认识。
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知道做父母的不易
材料投放说明:
1、娃娃及打扮娃娃所需的各种材料。(动物头饰)
2、小床,布娃娃以及各种毛绒玩具,炊具,餐具,小桌子,电话。
游戏规则: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模拟游戏
游戏指导重点:教师以客人身份参与活动,并适机帮助幼儿认识娃娃家内的各种物品,并了解其玩法,告诉幼儿不能损坏娃娃家内的物品。引导幼儿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哄娃娃睡觉,给娃娃梳妆打扮。
积木区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
3.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4.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
5.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内容:
积木区可以建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园等。还可结合基本技能确定搭建内容。如,小班主要学习铺平、延长、围合、盖顶、加宽等构造技能,所以他们在积木区多构造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积木区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和角色游戏设计。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桥梁”的教育教学活动时,积木区就可以专门搭建各种桥梁。
积木区还可以和角色游戏区、音乐表演区相结合。如为“博物馆”建造“博古架”;为“娃娃家”造“家具”;为“火车站”建造“站台、铁轨、候车室”等。积木区搭了个“舞台”,音乐表演区的幼儿就可以到“舞台”上来演出。材料投放说明:
积木的种类繁多,在幼儿园一般适合提供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木制的彩色空心积木、塑料的彩色积木等。
在小班,适合提供体积中等,颜色鲜艳,份量较轻,以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为主的形状简单的空心积木。
根据幼儿的需要,积木区还应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人物模型、动物模型、房屋高楼模型、花草树木模型、交通工具模型、信号灯、指示牌、家庭用品等。
积木区的积木应分类摆放,必要时还可以贴上标签,以便于幼儿使用、收拾和整理。小班的积木可以按形状、质地、颜色分类摆放; 场地的设置
积木区的场地应较宽敞、平整。因为积木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也许上午没有搭完的东西下午还要继续搭。所以,积木区应靠墙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积木区的指导要求
小班幼儿的搭积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他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也不会利用积木开展游戏。
在小班,应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引起他们对积木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们的餐厅还少几张桌子,让我们一起为餐厅搭几张桌子吧!”或“让我们为小兔子搭一座小房子吧!”等,由此激发他们搭建物体的热情。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他们独立地
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如门、桌子、床等。
从小班起,就应该建立搭建积木的规则,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应该收拾整理等。并教给幼儿收拾整理积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