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榆中县文成小学 李慧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6.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7.通过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8.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共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一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单元 认识我自己
第一课 两年的变化
教学内容:1.两年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能力: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感受“长大”
1.播放儿时的音乐,请两位同学穿上幼时的服装走一走,2.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3.交流感受。4.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纪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长大”
1.那我们和刚上一年级相比,我们有那些变化,先看书上这两个同学再干什么? 2.师:“每位同学都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1)小组测量。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评一评。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
(3)填写书上的成长记录卡。
三、交流故事——分享“长大”的快乐 1.小组展示照片,感悟长大是一个过程。2.小组交流
3.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尤其是那令爸爸妈妈和自己难忘的事。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的用品。
四、活动:比比谁的本领大。
师:同学们通过两年的学校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很多本领,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
游戏一:系鞋带
游戏
二、记忆单词。
五、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了每一位同学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今天,都长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比以前更深刻地懂得了‘长大‘的含义。希望同学们经常想到这一点,像个‘长大’的孩子。”也希望大家在以后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活动
1.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2。交流感受。
学生阅读教材。
1、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成员互相评一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
第二课 我的优点与不足
教学内容:我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能力: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态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意识地发扬优点和克服不足。教学重点:敢于和同学交流彼此之间的优点与缺点。教学难点:设计和书写调查问卷,能正确评价和书写。
教学准备:1.请学生准备能代表或证明自己优点的物品,如证书、奖状、照片等以备展示自己的优点时使用。
2.为小小辩论会准备正方和反方两个牌子。3.根据班级人数,准备相应的纸条,其中若干张写有“被评价人的字样以备抽签时使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
活动一:实话实说评自己 1.教师导入: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不足,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才能使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评价自己要实话实说。2.小组交流:
同学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回忆,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寻找薄弱点,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使每位同学的优点大家都能共同分享,不足都能引以为戒。
3.优点展示:请每组选出若干名同学,模仿教材第6页同学们的做法,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优点,并指出自己的不足。
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1.教师将教材第6页男孩思考的问题,作为辩论题,写在黑板上,并规定正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优点”;反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缺点”。2.请赞成此观点是优点的同学坐到正方一边;认为此观点是缺点的同学坐到反方的一边。正反方各推荐一名主辨,在规定的时间内率队友展开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3.教师对同学的表现予以鼓励,同时结合“图文分析“中的内容,对辩论会进行总结,指出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活动三:请你说说心里话
1.要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若干名同学,为全班同学评价的对象。将他们的名字公布出来,请大家思考如何评价他们。
2.请被批评的同学依次到前边来,倾听同学们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同学的长处,评价时以讲述别人的优点为主。
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给你的好伙伴,请他们填写。收回之后,要认真阅读,虚心接受,并真诚感谢对方。
活动四:教师眼中的我
1.指导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请一位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任课教师评价一下自己,并将评语写到教材第8页上。
2.课堂上,教师先请同学之间相互传看、交流老师的评语,再请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老师对你的评价。
教师总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取决于你平时的表现,希望大家积极努力,把握住一切机会,争取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活动五:用笔记一记
1.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体现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整理归纳一下,然后分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选择主要的记在课本上。
2.要求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记录,拿给家长看看,请家长也来参与评价,把评语写在教材第9页空白处。
二、布置作业:
1.请你去采访你的任课老师,看看老师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注意和老师交谈时的 语气要有礼貌。
第三课 我的兴趣特长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
能力: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知识:使学生知道健康的兴趣,培养文明行为和高尚情操。懂得具有一种特长,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名人兴趣爱好广泛的小故事。2.学生准备能展现自己特长的作品。3.制作课件:海伦·凯勒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畅谈兴趣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你们看,他来了。(出示课件)
教师提问:谁愿意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事?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及时评价。
小结:听了大家的话,老师心里特别高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大家的兴趣是健康的、有益的。这些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中,你最拿手的是什么?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结成小组,在一起说一说,看一看。一会儿每个小组选出最棒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二、小组合作,展示自我
学生根据兴趣结成小组,交流自己的特长和作品。
三、师生互动,因势导行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谁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亮亮你的绝活儿?
学生展示特长:舞蹈、绘画、书法、唱歌、弹琴„„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广泛的兴趣可以给生活带来乐趣。而要使兴趣发展成为特长,需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对于性格内向、不敢发言的孩子,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相机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使学生知道只要肯尝试、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四、广泛交流,拓展兴趣
教师指出:其实同学们熟知的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都是有联系的。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这方面的小故事,你们搜集了吗?把你搜集的小故事在小组中讲给其他同学听一听,每个组选出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一会儿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讲故事。
教师小结:这些名人的成功告诉我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品格,陶冶情操。老师真希望你们能继续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老师相信,将来你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五、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同学们,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咱们班是一个小家庭。正因为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才使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我们在这个家庭中生活得如此快乐。好了,同学们,让我们走上台来,带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给我们这个小家庭留一张全家福吧!
第四课 相信我能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能正视自己及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初步形成正确的评价能力。3.知识目标:懂得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得到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展示自我,敢于尝试的良好意志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以两种方式和学生问好(一种不自信“上„上„上„课”,一种精神饱满地“上课”)。
2.师:你们喜欢老师的哪一次问好方式?为什么?
3.师:老师对付自己的不自信是有方法的,我在放弃、退缩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三个字,你们猜是哪三个字?(认可学生所猜,板书:我能行!)
4.师小结: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首先要相信自己,只要相信自已行,才会我能行!(板书:相信)
二、开展活动,体验情感
活动一:“丁丁和甜甜的苦恼”
1.师:在许多事情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敢于表现自己,有的同学却自我放弃和退缩呢?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带有苦恼的小朋友。2.出示课件:丁丁和甜甜的苦恼
3.师:你对于丁丁和甜甜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4.我们帮着他们出出主意好吗?
5.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真是赛过小诸葛,你们在生活中怎样解决问题,排除烦恼呢?——生讨论。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排解烦恼的小方法,送给大家。课件出示:①多运用“我能行”、“我会继续努力”等语言激励自我。②把烦恼讲给身边的人听。③面对镜子微笑1分钟。④闭上眼睛深呼吸2分钟„„
活动二:正视不足,明理导行
1.导语:老师在教学中也遇到了小朋友有苦恼的情况,他把苦恼讲给我听,我给他出了个小主意。
2.教师讲教材P13“张小波的故事”。
3.分步引导:你在课堂上有没有不敢举手发言的时候,在学英语时有没有单词记不住,觉得自己特别笨,不想学的时候,在跑步中有没有因为落后而不想跑的时候?„„
(1)原因是什么?(生说原因)
(2)长期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生说不自信的危害)
(3)今后准备怎么做?(生畅谈想法)
4.小结: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了解了缺乏自信的原因,认识到了缺乏自信的危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请同学们听听好朋友大嘴青蛙的忠告:(课件出示学生读)要想让自己各方面得到锻炼,就要敢于表现,把自己展示出来。5.哪些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学生展示)
师: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我能行.6.课件出示小诗:《我能行》。7.让我们一起自信地读这首小诗
(1)指名读。
(2)师生合作读。
(3)你从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拓展、升华情感
1.师:读得真好!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收获? 2.升华情感
(1)出示舟舟图片
(2)简介舟舟:智残儿,不认字,不识谱,但却能指挥世界顶极乐团演奏。他若不自信、若认为自己智障能成功吗?
(3)总结:自信不但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充满自信,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让我们加油吧!
第二单元 我爱我家 第五课 说说我的家 教学内容:说说我的家 教学目标 :
知识: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爱好和个性特点,以及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能力:学习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态度:关爱家人,了解家人.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爱好和个性特点,以及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教学难点:学习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家人的全家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王老师,可是你们知道每天下班老师要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你向知道他们是谁吗?
老师出示全家福照片,并简单介绍家庭成员.
二.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组成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也把自己的家人介绍给大家呢?
1)请1~2名学生到前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生出示自己家人的照片并像老师一样进行介绍.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家里有哪些成员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三.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
1)贴照片,将学生准备的全家福贴在书上.
2)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并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
将小组同学的教科书竖着摆成一排,然后观察每个家庭成员组成情况,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可去别的小组进行参观,也可在本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每个家庭成员结构是不一样的,大家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其乐融融.
四.介绍家庭成员
1)指导学生填写家庭调查表:从成员人数,年龄,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介绍
2)选择2~3名学生进行汇报
五.了解成员与亲属的关系
师:在家庭中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知道爸爸妈妈又是谁的孩子呢?与爸爸妈妈同辈的还有谁?
1)指导学生看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关系表.
2 放<亲属歌>
3)师生配合一问一答:如: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生: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了解类似姥姥姥爷的孩子.
4)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的问题.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的是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关系,你们明白了吗?相时考考再巩固.
作业布置:将未完的书中作业填写完整.
第六课 我是怎样长大的 第一课时 教 案 教学内容 我是怎样长大的 教学目标
知识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能力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习透过现象表面看事物本质,发现和理解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习搜集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并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态度 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教学难点 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1.教学准备 学生儿时用的纪念品.2.学生的影集.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我是怎样长大的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长大
1.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几张学生小时侯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孩子是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取出自己儿时的玩具互相交流感受.3.指名一到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说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玩具,这里有没有什么纪念意义.小结:同学们,通过看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那你可知道爸爸妈妈是怎样把你这个小不点养这么大呢? 二.我是怎样长大的
过渡:回忆过去,儿时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比一比才知道原来我们是那么小,什么都不会现在长大了学会了很多东西,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 1.在相册中寻找成长的足迹
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就是成长的足迹,一本小小的影集就是生活的缩影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孩子的点滴成长凝聚了家人的无限关爱,首先在小组内看相册,组长负责轮流进行.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重点介绍 2.介绍自己成长中的一片日记 3.讲一个难忘的成长故事: 1)看教材上介绍的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小结:在成长的纪念册里和成长日记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不仅发现自己长大了,而且发现养大一个孩子是这么不容易,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凝聚了家人的多少心血呀!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来看相册.一名同学代表来介绍.介绍自己的成长日记.讲一个让自己难忘的故事.第七课 爸爸妈妈真辛苦 教学内容 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
教学目标 知识 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感受父母的辛苦.能力 能够体察父母的辛苦.态度 对父母的辛苦能理解,并愿意承担一部分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感受父母的辛苦.教学难点 能够体察父母的辛苦,了解父母的烦心事,并能想法给父母减压.1.教学准备 跟随父母一天,认真观察父母的工作和做家务的情况.2.小调查,调查了解父母的内心烦恼.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真辛苦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
1.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文字和插图.2.在小组内交流(像书上的同学那样介绍自己爸爸妈妈工作特点和辛苦程度以及做家务的情况.)3.出示照片
4.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到前面交流(结合自己爸爸妈妈的实际情况,分别介绍他们的工作和承担的家务活.)5.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辛苦?不这么做可以吗? 活动二.了解爸爸妈妈的烦心事.思考:爸爸妈妈不仅要努力地工作,还要抚养子女,照顾老人,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烦心事,爸爸妈妈有哪些烦恼呢? 1.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指导学生分析图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爸爸妈妈有什么烦恼.2.根据课前调查情况,学生在组内简单交流.3.3~5名学生一组在班级交流.思考:哪些烦恼是因你而起的? 4.学生看教材第28页,认真反思,将爸爸妈妈因自己的烦心事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上.5.汇报由自己为父母招来的烦心事.思考:爸爸妈妈本来已经很辛苦了,生活压力这么大,有时因为我们不懂事,爸爸妈妈还要操心,烦恼,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6.学生谈感受 一.作业布置: 完成书上的填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父母.学生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文字和插图.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认真听.学生谈自己的体会.阅读书上的图和文.根据调查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交流由于自己为父母带来的烦恼.第八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第一课时 教 案
教学内容 我家的经济来源/我家的生活支出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
能力 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态度 懂得自己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收入,同时明白自己家的家生活支出有那些以及自己的花销占多少。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了解所带班级同学家庭收入来源。学生向家长调查统计家里的一个月固定支出及一年的不固定支出。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钱,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我们这些小同学今天参与当家,了解自己家的收入来源。本节课我们来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一下家庭收入的来源。
二、老师将同学按照自己家长的职业进行分类:工人家庭、科技人员家庭、个体经营家庭、农民家庭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家的收入来源。
我们发现同学们所说自己家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靠自己的劳动换得的工资或卖粮的收入以及个体劳动者靠经营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叫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的家庭像书中小朋友所说如房租、股票、保险等叫非劳动收入。你家的属于那种是其中一个或两个。填写下表
家庭经济来源
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教师补充:对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我国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正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活动
二、我花家里多少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算算,从开学到现在你花了家里多少钱除了咱们书上所列举的三项你们的花费还很多如伙食费、服装费、特长费、医疗费、娱乐费、零用钱等其他让父母给你补充。
那我们把生活中的花销叫支出,有的是每天每月必须花的钱,叫固定支出。还有的是大额花销和预想不到的支出叫做非固定支出。说一说:你家的固定支出是哪些?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指名学生来汇报。
那你家的不固定支出又有哪些? 请你把它认真填写在书上。你们的支出有一部分是固定支出如学费、还有一部分是不固定支出如买衣服等,三、学着当妈妈的小帮手。
将自己家的每一项支出写在一个单子上,然后告诉妈妈花了多少钱。同学们我们算一算自己的消费占家里总消费的比例。
小结:孩子们,每一个家庭的花消,培育孩子则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节俭,尽量少花钱。
第九课:共建文明家庭 第一课时 教 案 教学内容 家庭中的礼节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能力 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态度 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学会在家里的正确待客之道。教学难点 学会将家里的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归类。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茶具水果等在表演的时候使用; 学生准备彩笔,添涂“我的表现怎么样”评价表使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家庭中的礼节
家庭起居 文明语言 文明就餐 行走坐卧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家庭的文明,而家庭文明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在家人之间的礼节。同学们在学校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们也需要讲礼节。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礼节到底都有哪些呢?
二、学生讨论交流
首先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一些礼节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各个同学列出的条款进行归纳,相同或相近的合并整理出若干条家庭的礼节。
三、小组归纳统计后,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教师带领下,再次进行合并,梳理最后总结出家庭中的各种礼节。
四、辩论会—家人之间要不要讲礼节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2.正反两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开辩论。
3.辩论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在教材第37页空白处。
五、同学们在家里经常接见客人吗?
1.教师请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家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礼节。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将评价表带回家请家长评价,下节课总结。
布置作业:将自己在课堂所学告诉家长,并让家长进行评价。
填写书上的填空。介绍自己家的为客之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第三单元 我们的班集体
第十课 说说我们班 第一课时 教 案 教学内容 我们班的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
加深对班级的了解和认识,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能力
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态度
1.使学生懂得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了解关心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2.使学生懂得每一名成员要珍惜集体荣誉.教学重点 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教学难点
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教学准备
1.向班主任了解任课班级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准备好班级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状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说说我们班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师导入: 师:我们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生活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来同学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学到许多本领,那么你对班级有什么了解呢? 二.活动一你说我说大家说说说我们班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别讲述自己归纳各方面的情况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教师出示教材第47页”班级情况”指导学生填写,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班级.维护集体荣誉的作风.三.小记者行动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扮演小记者,另一组同学扮演被采访者,每位小记者要采访的问题是: 1)你对班级的整体印象如何?你认为你们班是什么样的班级? 2)你认为你们班在哪些方面比较优秀? 3)你认为你们班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允许学生离开座位进行采访,建议尽量找自己不太熟悉的同学进行采访.两组轮换进行采访与被采访活动
4)采访结束后,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们在什么方面比较有优势?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我们班还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小结:班级的成败荣辱,关系到我们每一名同学,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去,把班级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爱护班级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第十一课 同学友谊要珍惜 第一课时 教 案 教学内容
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能力
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态度
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教学重点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教学准备
1.了解同学对友谊的普遍看法;2.了解学生之间发生的珍视友谊的看法.3.了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师大附小上了两年多了,你们也交了不少的好朋友,那么在朋友之间你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把发生在你和朋友之间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二.猜猜我的好朋友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对自己的朋友非常熟悉对不对,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游戏规则:用一块布包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叫几个同学从前面经过,并说一句话,让蒙眼睛的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游戏开始.三.讨论:好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师: 有的同学认为”够意思”才是朋友是这样吗?下面请看书.1)请大家把书翻到54页,我们看看书中的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好不好.指名四位同学叙述图意.2)大嘴青蛙向大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样的朋友好不好?为什么?你和朋友之间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做.师: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应该共同想办法,而不是共同去做坏事,如果友谊用不平等的交往进行,那么迟早他都会失横的.所以友谊的天平必须是平等的.那么平等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总结: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你干渴时的一杯水,朋友是你寒冷时的一丝温暖的阳光,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朋友共同完成了<资本论>,所以,孩子们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吧,黄金有价,友谊无价.四.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书中的填空.教 案 教学内容
发生矛盾怎么办? 教学目标 知识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能力
能会运用所学解决朋友之间的一些矛盾.态度
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教学重点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教学准备
1)了解解决矛盾的一些方法.2)了解学生之间发生的珍视友谊的看法.3)了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发生矛盾怎么办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之间,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矛盾的发生呢? 发生了矛盾应该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论这个话题.板书:发生了矛盾该怎么办?
二、讨论矛盾发生的根源
1)请大家仔细阅读57页的四副图,然后跟你的同桌尝试表演一下.2)指明同学到前台来表演.大家通过看他们的表演说一说怎样才能避免这个矛盾.师:其实这些矛盾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就能避免,但是如果,不注意,就会毁掉友谊这棵大树.三、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布置作业: 将自己的烦恼抛掉.=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五个单元,计16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家庭 学校和社区
1、我爱我的家(2课时)
2、我们的学校(2课时)
3、我生活的社区(2课时)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我学会了(2 课时)
2、向“谁”(2课时)
3、做学习的主人(2课时)
4、大家都在学(2课时)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则在哪里(2课时)
2、规则有什么用(2 课时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2课时)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2 课时)
2、我的责任(2课时)
3、我能做好(2课时)第五单元:学会与人交流
1、与父母交流(2课时)
2、与同学交流(2课时)
3、与老师交流(2课时)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家庭 学校和社区
1、我爱我的家(2课时)
2、我们的学校(2课时)
3、我生活的社区(2课时)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我学会了(2 课时)
2、向“谁”(2课时)
3、做学习的主人(2课时)
4、大家都在学(2课时)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则在哪里(2课时)
2、规则有什么用(2 课时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2课时)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2 课时)
2、我的责任(2课时)
3、我能做好(2课时)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对各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全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能力与方法: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2、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操劳,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来 源 于 贵/州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 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了解“绿色食品”;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难点: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成长》·· 6课时
第二单元 《我的家庭》··· 8课时
第三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课时
第四单元 《七彩的社会生活》·· 8课时
机动······ 2课时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2课时)
2、爸爸妈妈抚育我(2课时)
3、我懂事了(2课时)
4、健康生活每一天(2课时)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
1、我和小伙伴(2 课时)
2、我们爱学习(2课时)
3、我们的班集体(2课时)
4、我们遵守规则(2课时)5我心中的老师(2课时)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
1、我们生活在一起(2课时)
2、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2课时)
3、爷爷奶奶好(2课时)
4.友爱残疾人
5我们都是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