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水中学集体备课程序
集体备课程序
一、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安排集体备课内容,并确定主讲人,主讲人对所负责的内容进行重点准备,其他人员也要提前对本课时内容进行考虑。
二、说课准备
1、熟悉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2、钻研教材:熟悉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本科在本册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
3、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展知识视野,使之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在本学科这个天地里游刃有余,使说课具有深度和广度。
4、理论准备: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本节课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
5、主讲人设计出详细的教案草稿、说课提纲,教案草稿要在集体备课前发给备课组全体教师。
三、主讲人说课内容
6、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2)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要求具体明确。
7、教材分析
(1)在理解教材体系、理解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说明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2)说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以及本课时内容的取舍。
8、教法设计
(1)教学设计要符合目标要求、教材特点,符合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重点说明如何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4)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
9、学法指导
(1)结合学生现状说明教给学生什么方法,培养何种能力。(2)说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10、教学程序
(1)说明教学总体设计的依据。(2)设计思路要清晰有序,科学规范。(3)课堂结构要完整,密度要适当。(4)板书设计要合理。
11、教学特色
说明本课时设计的独到之处和创新之处。
四、在备课组长主持下,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谈不同的意见和改进之处。
五、主讲人根据集体备课情况修改教学设计,备课组长进行把关验收,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和集体讨论情况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写出授课教案。
第二篇: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库尔德宁镇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构建”25+15”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县教育局课改精神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对集体备课的基本认识
1、集体备课是指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的一种备课形式。
2、集体备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二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严谨治学。
三是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规范,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集体备课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1.备课组长的职责和任务
(1)备课组长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科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备课任务提前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主备人,并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
(2)认真组织开好议课会。议课会由备课组长主持,主持人发言后,即由主备人(中心发言人)陈述教材及设计思路等有关情况。接着集体议课、质询。最后主持人小结。议课会要做好记录。议课会记录包括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议课会时间、地点、主备课人、参备人、备课内容、发言记录。
(3)把议课会开成学术研讨会。对主备人的发言及设计思路,要让参备人提出问题和补改意见,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4)负责对集体备课的考勤、监控与管理。集体议课时,参备人不得无故缺席。
2.主备人(中心发言人)的职责和任务
(1)分析教材。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看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看是与那些内容有联系。
(2)提出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3)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备教法和学法。教师采取的教法必须有效,学生的学法诸如小组学习法、探究法等必须符合教学实际。(5)备教具及多媒体。根据学校实际,寻找或自制教、学具,搜寻、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6)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诸如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体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课内外作业和测试练习题的设计,教具、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时机,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必须考虑周全。
3.参备人(本学科组教师)职责和任务
参备人除认真履行好主备人的职责外,还必须做到:
(1)认真学习课标,通读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点及重点,做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重点吃透所领受的任务的部分。
(2)集体议课时,参备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当“局外人”。
(3)认真修改教案简案和学案,搞好复案补改。参备人领到教案简案和学案后,要结合班情,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及教学活动等环节、内容等进行修改、补充,写出自己的教案详案。
三、集体备课的步骤
1、合理安排,落实分工。
备课组长负责该组该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任务分解、教学设计(或其他研讨问题)审核等工作,并督促每一位教师及时撰写教学设计。
2、设计方案,及时交流。各位教师必须根据各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任务内容,深入研读课标、教材,钻研教参,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撰写符合新 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或教学中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备课组长。
3、集体研讨,完善方案。
备课组长召集本组全体科任老师针对本单元各备课人提供的教学设计及相关设想进行研讨,备课人在认真听取本组老师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学设计等进行完善,定稿后将纸质稿复印交备课组长(纸张页面右边留有空白,供自己和别人修改时使用),备课组长再下发相关学校和老师。备课组长要安排专人记录,形成集体备课记录。
4、合理借鉴,有效创新。
每位教师在自己充分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在主备人的方案中补充内容,编写出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5、课堂落实,教后反思。
各年级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科学使用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针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及时记下修改建议以及亮点分析,及时书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学后记要做到课课记、及时记。
四、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各板块练习材料。2.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
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反思的。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五、集体备课的要求
1、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每学期开学初,各备课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并及时上报学校教科室。
2、加强集体备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每次活动备课组长都要让老师明确重点。做到“三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有记录。教师要积极支持备课组长工作,主动承担任务。3、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中心发言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撰写出本次集体备课的讲稿,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每次可轮流由一位教师主讲,其他教师再作补充)。个人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
4、集体备课时要尊重同志,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5、同备课组备课要求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作业统一。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已的实际,写出个人教案。既要借鉴别人的东西,又要体现个人特点。
6、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7、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缺勤按考勤制度执行,学期结束纳入绩效考核。
8、活动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整理和记录工作。
库尔德宁镇中学
2016年8月26日
第三篇: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和管理:
集体备课实行学科领导和年级领导分工负责制,由学校教务处实施管理,指导各组集体备课的开展与落实,每次备课对相关人员做出评价;由备课组长主持,本组成员提出合理化意见,对教学案进行完善以资源共享。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
坚持“四定两包”、“六备”、“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两包”即年级领导包教学案的草案编写,学科领导包集体备课研讨和教学案完善的质量;“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五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练习测试。
三、集体备课活动的要求
1、学期初在教务主任的指导下,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制定集体备课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内容和主备人的确定。一式四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学校教务处,一份交年级主管领导,一份交包学科备课领导。
2、至少要在教学新内容前一周进行教学案的编写,至少在研讨前两天经年级主管领导审核后将教学案复印给备课组教师。备课组教师认真阅读教学案,并进行删减、补充和完善。以便在集体研讨时有针对性的发言。
3、集体研讨时辅备教师针对课时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备课组教师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备课组要对备课情况进行记录,主备教师根据记录优化教学案,形成共案。
4、包学科领导参与和指导集体备课,并对共案进行审核。
5、备课组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备课,并在共案上用红色笔进行再设计。
6、教师使用优化后的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备课组教师选择精品课进行展示和交流。每人每学期听评本组教师的课不少于10节。
7、教师实施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作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研讨问题。
8、每月教务处针对备课组的共性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指导,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
四、集体备课的监督和检查
1、年级领导对草案编写的时效性和质量进行评价和记录,记入业务考核档案。
2、包科领导参与和指导每次小组研讨,对组织的及时性、出勤情况、研讨发言的积极性和发言的质量进行评价,记入业务考核档案。
4、对备课组的教学案实施团体评价,以保证教学案编写的质量。
3、使用听课联系卡,年级领导对教师听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记入业务考核档案。
第四篇: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制度(讨论稿)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和管理:
集体备课实行教研组蹲点领导和年级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制,由教导处实施管理,指导各组集体备课的开展与落实,由备课组长主持,本组成员提出合理化意见,对教案进行完善以资源共享。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
坚持“四定一包”、“六备”、“四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一包”教研组蹲点领导包集体备课研讨和教案完善的质量;“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单元测试。
三、集体备课的要求
1、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制定集体备课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内容和主备人的确定。一式三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教导处,一份交教研组蹲点领导。
2、至少要在教学新内容前一周进行教案的编写、打印,备课组教师认真阅读教案,并进行删减、补充和完善。以便在集体研讨时有针对性的发言。
3、集体研讨时辅备教师针对课时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备课组教师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备课组要对备课情况进行记录,主备教师根据记录优化教学案,形成共案。
4、教研组蹲点领导参与和指导集体备课。
5、备课组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备课,并在共案上用红色笔进行再设计。
6、教师使用优化后的教案实施课堂教学,备课组教师选择精品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7、教师实施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作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研讨问题。
四、集体备课的监督和检查
1、教研组蹲点领导参与和指导每次小组研讨,对出勤情况、研讨发言的积极性和发言的质量进行评价。
2、对备课组的教案实施团体评价,以保证教案编写的质量。
教导处
2015年3月
第五篇: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十七团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教研组:
学
科
化学
年
级
九年级
备课组长
王魁
记录、材料整理
高建刚
时
间 4.20
参与人员
全组成员
备课中心问题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4.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应用)
5.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 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能根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一般的防治措施(理解)。6.氧气的制法,及步骤。
7.了解分子的特性(理解)。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实际问题(应用)。
过程描述
初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王魁:学生识记部分要求学生记牢。张彦林:目前空气保护是重点。
李荆:空气中的各气体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学生是否清楚。
周静:对氧气的制法及步骤学生要重点掌握。
过程描述
定稿讨论
王魁:氧气的制法和步骤是复习的重点,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张彦林:空气的保护是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点,考试应该是联系实际的,这一方面是重要的。
讨论结果
从几方面进行设计:
1、情景导入。
2、精读课文,回忆。
3、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4、练习。
反
思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
2、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既提高了课堂效率。
3、对于学生课堂的练习完成较好。
4、对于课时的内容过多,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的时间。
(初议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5,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以讲解、讨论、总结、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学法:讨论:,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通过有关图示,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空气)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稀有气体的性质
4、空气的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化的结果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特征不同。
(2)联系: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如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而石蜡、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3)、能否根据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来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
3、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宏观定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定义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上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2.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所谓纯净物只是指含杂质极少、纯度很高的物质,而且所含杂质的量不会影响科研和生产。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洁净、清澈的物质误认为是纯净物。
3.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混合物的性质之一是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没有发生反应,这并不等于各组分之间不能发生反应。如果外界给予一定条件,则各组分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如果天空中有闪电,则闪电产生的电火花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因此,不能说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四,反思回顾,整理归纳.七、板书设计: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的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反应
3、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审定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2、学法:讨论:,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空气)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谁首先研究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练习:
例(1)、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并较早地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了定量化。注意:空气成分是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比如合成氨制氮肥。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3、稀有气体的性质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
4、空气的污染: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
例、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以燃烧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
C、氧气绝对不溶于水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3),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性质决定着它的用途.你能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呢?
1、2、(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既然有那么多的用途,我们该怎样制得氧气呢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请同学们考虑设置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收集装置与什么有关?
现有五副装置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哪幅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哪幅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哪幅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A
B
C
D
E 请同学们根据图示的仪器,设计并组装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所有装置,用字母表示.(其中玻璃片和铁架台省去)制取氧气的步骤:
→
→
→
→
→
→
→
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化的结果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反应(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特征不同。
(2)联系: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如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而石蜡、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
例如: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铁+氧气→四氧化铁
例如: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例如:碳+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3、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宏观定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定义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上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2.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所谓纯净物只是指含杂质极少、纯度很高的物质,而且所含杂质的量不会影响科研和生产。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洁净、清澈的物质误认为是纯净物。
3.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的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物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反应
3、物质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