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3:2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

第一讲 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

(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

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除此以外,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教师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相互重叠的。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等,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抽象性、普遍性程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则,二是主要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二是典型的职业性。在常见的几个原则的提法中(如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等,最符合这两点要求的是乐教敬业)。

乐教敬业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是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邓小平关于只讲奉献的两个可以,两个不行的论断)

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 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参见教材第六章)

(一)教师义务、教师良心与教师公正的含义

(二)教师威信、教师德性与教师人格的含义

第三讲 教师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修养

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前者回答的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回答的是人生的态度和活法。

一、教师的人生目的和理想

(一)人生目的的类别

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型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以物质性追求为主)和雅趣人生(以精神性追求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人生目的的上述分类是出于认识和研究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生目的实际上很少有单纯的某一类型,而是呈现出交叉、融合、过渡的混合状态。不同人生目的的现实区别,是哪一种类型占主导的相对意义上的区分。这种人生目的的融合和混合状态,不仅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

人生目的的选择主要应该看作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目的的自由,社会应该为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提供宽松的环境。当然,也要有一个最低限度,即不能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

(二)教师的人生目的与职业目的

教师的人生目的很自然地是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联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现为职业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上包含以下这些因素:

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其它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者说是喜欢。喜欢教师,无非是喜欢教师的工作方式、环境、对象等,包括教师职业的稳定性、生活方式的规则性,人际交往的主导性和对象的固定化等等,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的因素,因兴趣而工作,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享受,兴趣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

地位或声望因素: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是影响到人们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或声望从世界范围内看都是较高的,属于为数不多的被人们羡慕和地位显赫的职业之一。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出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强烈愿望等等。这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动机和目的,也是动力最大,最容易创造出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从与人生目的的联系上看,职业的谋生目的往往是与物欲人生相联系的,而职业的兴趣目的往往是与欣赏型人生和雅趣人生相联系的,职业的使命目的则是受社会人生的目的观支配的。

(三)人生目的与人生意义

从纯自然、纯客观的眼光看,人的生命是没有人以外的目的和意义的。目的和意义都是人赋予的。所以,对人生究竟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的问题,除了行为人自己,任何别人都是无法回答的。意义源于目的,目的是意义的前提。因为:目的的确立使我们的生命活动有了方向感、归依感;目的的追求使我们有了充实感、期待感;目的的实现使我们有了满足感、成功感、成就感。所以这些人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构成和表现,没有这些,就谈不上人生的意义。

(四)人生理想与教师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组成部分。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成就或境界。对教师来说,职业已经确定,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和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一)人生态度和教师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教师应该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意义。

(二)人生价值和教师的人生价值

(关于价值、人生价值概念的涵义和人生价值的分类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

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老师的价值,这个比喻生动形象,但有局限,“满”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没有表现出质的含义。其实,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以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

三、教师的人生意义和幸福

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三节。

教师的人生意义是指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泉源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根据。

关于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可组织课堂讨论,讨论题可设计为:教师职业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可能有哪些?你个人将会从哪些方面体验和感受到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境界。

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修养的目标和境界做出不同层次的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轻育”、“教、育并重”(教书育人)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观感受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不遵守)、“依法执教”(基本遵守,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

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走出最底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建设的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学为人师”的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选修课程,共1学分,18学时。

2.本课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胜任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及强化的意义;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及基本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尊重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发展的机制;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等。

教师职业道德课的教学,在总体上要坚持以下要求:1.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变化。在继承历史上优良师德传统的同时,用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分析研究我国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赋予教师职业道德以新的内容和观念。

2.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阐述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要注意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进行深刻的阐述,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性特征,使人更好地理解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是一种“德”而不是单纯的教育学原则,要避免把教师职业道德单纯作为教育原则来理解。

3.要结合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着力透视和分析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各种问题,避免空洞地说教,使教师在其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能得到多样性的实际启示。

4.在注意对教师职业道德各种规范给予清楚深刻的理论阐述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实践修养的操作性引导和提示。为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与修养给予策略上的引导。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 由东北师范大学赵宏义教授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教材按大纲要求分为共十二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引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小结、自测练习题等。该文字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和基础,也是联结其他教学媒体的桥梁与纽带。

2.录像教材 ——共6学时,主要通过重点讲授、专题讲座及各种形象化手段表现教学内容、知识结构、重难点与实际应用等,是强化课程内容的重要辅助媒体。

3.IP课件 —— 由东北师范大学赵宏义教授主讲,5讲,共10学时,主要围绕该课程的基本思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重难点、典型案例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分析,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

江苏电大在线中(www.xiexiebang.com)教学辅导、实施方案、学习自测等;栏目以及中央电大在线(www.xiexiebang.com)中与本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环节

1. 自主学习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为辅。学生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参考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周的学习内容。在自学本课程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选学其他媒体教学资源。在自学过程中,应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

在本课程的形成性册中,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表,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真填写。

2. 协作学习

本课程可采取面授辅导、小组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辅导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采取集中面授、个别辅导、答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册中,设计了两次小组讨论,并例举了相关的讨论题,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

3.平时作业与练习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中,每章都设计有自测练习题,学生在学完每章之后,可进行自我检测与练习。同时,在形成性考核册中,包括四次记分作业,需要学生独立完成。

4. 网上辅导与答疑

本学期将分按照总论、分论、法律责任论三部分进行3次网上辅导,主要归纳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解答学习中的问题等。欢迎广大师生就本课程有关问题及时提问。

第二部分 正文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意义(2学时)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3.教师职业道德所含有的价值因素 4.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5.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

重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功能和意义

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及所含有的价值因素

教学要求: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了解其特点和含有的价值因素;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意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2学时)1.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重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

教学要求: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建构的基本要求,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三、教师职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1)(3学时)1.尊重关爱学生的道义性存在 2.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价值 3.教育爱内涵的基本特点

重点:教师尊重关爱学生的伦理性蕴含及教育价值 难点:教师关爱学生的伦理蕴含 教学要求:理解教师尊重关爱学生的伦理意义和教育价值;理解教育爱的特点和内涵的思想特征。

四、教师职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2)(3学时)1.团结协作(团结协作的基本原理;团结协作过程中的关系调节;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2.尊重家长(教师尊重家长的必要性;教师与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发挥家长教育作用的策略)

重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难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

教学要求:理解团结协作、尊重家长的意义;把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的要求;把握有效团结协作和发挥家长作用的策略。

五、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3学时)1.依法执教 2.廉洁从教 3.为人师表

重点:为人师表。

难点:依法执教,廉洁执教

教学要求:理解依法执教的意义、道义性存在,把握依法执教的实践要求;理解廉洁从教的意义,把握廉洁从教修养及其实践要求;理解为人师表的伦理特点和师表风范。

六、教师本职业工作得以提高的内在道德基础(3学时)1.爱岗敬业。2.严谨治学。

重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难点:爱岗敬业的价值观蕴含;严谨治学的精神体现。

教学要求:理解爱岗敬业的伦理价值、教育意义,把握爱岗敬业的实践要求;理解严谨治学的精神意蕴,教育意义,把握其实践要求。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2学时)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2.教师职业道德需要的基本原则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重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与方法 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教学要求: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把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 原则与方法。

第三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www.xiexiebang.com 2008年12月26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运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

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

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第四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运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

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

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

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实用;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28学时,复习考试4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课程介绍 1

(一)习礼仪,讲文明 3

(二)知荣辱,有道德 4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4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5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4

复习考试 4

合计 24

五、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找到差距、明确方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使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

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评价分为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践行道德和法律的实际表现。以道德、学校纪律和法律为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姚仕虎 2018年3月5日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而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2.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①鲜明的继承性;②强烈的责任感;③严格的标准性;

④独特的示范性: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4.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最基本的作用;(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职业道德意识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修养。具体分为:(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要求的本质);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①职业正义感是最基本、最高尚的道德情感;

②职业责任感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激励教师实现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③职业义务感;④职业良心感;⑤职业荣誉感;⑥职业幸福感。(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5)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

是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的合金,是形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具自觉性和习惯性。

3.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进行教师职业修养根本途径。(1)加强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2)躬身实践,增强情感体验;(3)树立榜样,学习先进人物;(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5)学会反思;(6)努力做到“慎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定义: 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2.评价依据:教师教育行为的动机和效果。

3.评价原则:方向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民主性。4.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法(内在动力是教师的内心信念);(2)学生评价法;(3)社会评价法(社会舆论);(4)加减评分法;(5)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定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2.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充分反映了我国教师劳动态度和劳动目的辩证统一,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②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③是衡量教育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

道德原则是道德体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①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②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③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

①集体主义原则;②教育人道主义原则;③教书育人原则;④乐教勤业原则;

⑤教育民主原则;⑥教育公正原则;⑦人格示范原则;⑧依法执教原则。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1)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3)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7.基本原则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有指导、统帅、裁决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整个教师体系中的一切具体规范和范畴都具有约束力,是评价教师道德行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最高的裁决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定义: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教育威信等。

2.特点:①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 ②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③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3.职业道德主要范畴:

1).教师义务: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③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2).教师良心:

内涵:①恪尽职守;②自觉工作;③爱护学生;④团结执教。作用: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着指导、自我监控、评价作用。特点:1.层次性高;2.教育性强。3).教师公正:

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

内容:1.坚持真理;2.秉公办事;3.奖罚分明。

作用: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2.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4).教师荣誉:

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内容:第一、光荣的角色称号;第二、无私的职业特性;第三、崇高的人格形象。5).教师人格:

教师人格修养有两个问题:

①修养的策略问题:取法乎上;②修养的尺度问题:进行师表美的建设。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我国于1985、1991、1997年三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重新修订。新《规范》基本内容有6条,爱与责任是贯穿新《规范》的核心和灵魂。1).1997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依法执教;②爱岗敬业;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④严谨治学-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⑤团结协作;⑥尊重家长;⑦廉洁从教;⑧为人师表。2).2008年新《规范》的基本内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②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指责权利; ③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①对工作高度负责;②认真备课上课;③认真批改作业;④认真辅导学生;⑤不得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①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关爱的核心是尊重人格,关键是平等公正。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

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③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①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⑤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6)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生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②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家教学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3).新《规范》的特点:

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③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④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⑤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

    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开展“提升服务水平、展示文明形象”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全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下简称师德建设),提高教......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为手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考核 专业:英语教育 学号:10039131012 姓名:李杰 1、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古代优良师德传统的内容 答:在中国德价值系统中,是以道德价值为核......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1、道德的内涵: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民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调节手段);调整个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 沂南县双堠中学 孙杰 摘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但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是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行业规范,在时间节点内,根据职称和专业,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经验技术。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

    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比喻为知识文明的培育者传播者,人类的灵魂设计师,这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而高校教师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作业 一. 作业内容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有哪八个要素构成? 答: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