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司马光》教学反思-word文档
人教版一年级下《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1:
《司马光》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发挥想象空间的内容太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错过了机会,以后再弥补会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这篇课文中,不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齐读、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激发学生的 情感。可以看出,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在阅读中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特地在课前安排了两则脑筋急转弯。在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怎样做?” 为了证明 的 聪明,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觉得这课时我做的不够好的是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假山,一()缸,一()(),我只要求口头填,其实后来才想到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司马光》教学反思2:
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
这次,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我设计了3个安全知识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砸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不足有:
1、整节课安排有些紧凑,阅读提示中问题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欠妥当!忽略了可以延展的环节。
2、开始的生字认读环节可以省略,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品读课文!
《司马光》教学反思3:
《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这篇课文一直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教学本课时我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将语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引领学生学会积累语文。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文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机智救们学生件事我适时进行拓展。下课了,有一个同学鼻子突然出血了,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主意,而且非常可行。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训练应丰富多彩,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
第二篇:一年级《司马光》教学反思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司基有这样的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2、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主人公的比较,做新时代的司马光,让学生在了解安全知识的同时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3、新的尝试。
记得以前,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
这次,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我设计了3个安全知识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4、板书设计新颖。
我特别画了一口大大的、会被砸坏的“缸”,让学生在砸缸的过程中体会当时司马光救人时的气氛,并且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5、同学积极配合,课堂气氛较活跃。
不足有:其一,今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因为要安装课件,可是一直到快上课也还是没办法,好在后来谢玄老师帮我把办公室的主机换过来,才得以正常上课,但是自己的情绪也多少受到了影响,尤其让领导和老师们等实在不好意思!怪自己准备不充分啊!
其二,整节课安排有些紧凑,阅读提示中问题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欠妥当!忽略了可以延展的环节。
其三,开始的生字认读环节可以省略,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品读课文!
最后,感谢大家的听课,也真的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更进一步!
第三篇: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司马光-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0司马光人教版新课标2014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谁?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姓“司”。
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5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
(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 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xiaoxue.xuekeedu.com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小老师读。
师:还有谁愿意?这么多同学呀!我们来做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谁 那,谁就来当小老师,好吗?
(击鼓传花)
师:认识了生字,我们来猜字谜好吗?(出示投影片)。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同)
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师:还想猜吗?好,出示课件,这里有三个字,假、缸、破,老师来指,一个同学背过脸去猜老师指的是哪个字?你们可以举手给他提示,好吗?
(做猜字游戏)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
(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生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课件出示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
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
(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生:他会在水里挣扎。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xiaoxue.xuekeedu.com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
(指名2-3个同学读)
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谢培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
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
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
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xiaoxue.xuekeedu.com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
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举起”“使劲砸”。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生:司马光你真勇敢。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xiaoxue.xuekeedu.com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我们先来听叔叔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播放flash《司马光》)
师:课后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喜欢这样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我们开个小小故事会。
下课!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下10.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10.司马光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0司马光
教学基础目标:
.认识3个偏旁——
十、刂、犬,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
十、刂、犬
等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8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发展目标:
.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文中描写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动作的词语。
2.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句式,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写话。
3.拓展思路,以《如果我是司马光》为题,说说解救落水孩子的新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准备:
.2.学生收集资料:司马光小时候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9日)
课时目标:
.认识本课“假、缸、掉”等9个生字,学会“司、古、时”等8个生字,掌握偏旁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
课时重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有才华的寇准,当他看到雄伟壮丽的华山时,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一首《咏华山》,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们听过这个名字吗?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对司马光的了解
3.引入学习:说到司马光,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一个小故事,那就是——砸缸救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引入法,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所认识的人物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旧知,同时又巧妙地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人物。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范渎课文,学生认真聆听朗读,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2.指名学生回答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感知,教师适时出示关键词:司马光砸缸救伙伴,同时指导学生连词成句。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新课
标
第 一网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文进行字词读音纠正,重点指导“缸、慌”两个字读后鼻音,“搬、劲”读前鼻音,“假”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三声,特别是“那”的声母要读准,为鼻音“n”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课文情况,重点进行长句子“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朗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短暂停顿,5.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三个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指名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句表述,教师适时归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初读感知法。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随文识记了生字,同时,也对故事的叙述顺序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课后的绿线内的“假、缸、掉”等9个生字,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小组交流情况。
2.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司、古、时、候”四个生字,指名朗读,并试着进行口头扩词练习,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这四个生字的结构特点“时、候”两个字是左右结构……),教师适时范写,引导学生明确“司”是半包围结构,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第一笔是横折钩“古”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十”是本节课新学习的偏旁部首,注意中间的竖画略向左斜,下面的“口”要写得稍微扁一些;
“时”右边“寸”的点画落在竖中线上,竖钩要写得坚挺有力;“候”中间的短竖不能写丢了,最后一笔捺画略微舒展。
3.学生自主描红,同时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各4遍,教师巡视进行书写指导,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进行重点笔画的书写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法,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学习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识记了生字,同时也掌握了笔画、结构等书写要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司马光这篇小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这个问题留待下节课我们再去讨论吧。
板书设计:
0、司马光
司
古
时
候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2.习字册。
第二课时(授课日期:3月30日)
课时目标:
.继续识字,掌握偏旁部首——刂、犬,掌握其名称与写法。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勇敢的品质。
4.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句式,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写话。
5.拓展思路,以《如果我是司马光》为题,说说解救落水孩子的新方法。
课时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2.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环节:
一、概述故事,引入学习。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图并结合上节课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试着描述画面内容,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梳理、引导。
2.谈话引人:故事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昵?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图文对照法,让学生在观图说图的过程中巧妙实现了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概述,培养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读课文,理解故事。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分别都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对这段话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句子的主要意思说得简单明确。同时借助引导学生感知假山的样子。
质疑思考:为什么这段话要特别交代有一口大缸,而且里面还装满了水呢?教师小结:是啊,就是这口装满了水的缸惹的祸,不然,小朋友又怎么会掉进缸里呢?所以,交代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原因.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知故事的发展。
谈话:同学们,你们也有跟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经历吧,你们在一起都会玩些什么呢?教师引入:大家快看,有个小朋友竟然爬上假山啦!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突然遇到了什么事情。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当你看到自己的小伙伴掉进水缸里,你会怎么办?(吓坏了、赶紧喊大人来救小伙伴)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引导学生抓住“有的……,有的……,还有的……”体会文中小朋友们“慌了”的具体表现。
3.过渡引入: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昵?认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司马光表现的句子。
指名读画出的句子,适时出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没有慌、使劲砸”体会司马光跟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同时试着用动作来表现司马光的动作,注意表现出“使劲砸”的感觉。
再读句子,想一想,司马光的办法管用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大石头、使劲砸”体会司马光是担心同伴在缸里被淹死,所以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同伴,从中感受其冷静、不慌张。
播放水从缸里流出来,孩子得救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观图说说故事的结果,并想象被救的孩子会说些什么,其他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谢谢你教了我”“司马光,你真聪明”……),教师适时归纳:是啊,司马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能够这么快就想出救人的办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品读指导法,让学生学会了抓住课文重点语句进行研读,从而准确感知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聪明的品质。
三、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第一自然段的愉快、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的惊慌以及第三自然段司马光的沉着机智等感觉。
2.师生合作,进行故事表演,中间的短竖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钩要写得坚挺有力。“哭”下面的“犬”也是本课新学偏旁,“大”右上边的点画不能写丢了,上面的两个“口”要写得小点;“没”右边上半部的没有挑钩;“那”的左半部笔顺应是横折钩、横、横、撇,右边的右耳刀笔顺是横撇弯钩、竖。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进行笔画书空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范写指导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的笔顺、笔画要领,提升了书写汉字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指名说说学了课文后,自己对司马光有什么了解(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教师结合板书,再次引导学生感知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有办法”。
2.教师小结:同学们,司马光因为沉着冷静救了自己的小伙伴,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善于动脑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那样,你们也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
板书设计:
没有慌:遇事沉着
10.司马光
(得救了)
使劲砸:机智有办法
作业设计:
.习字册。
2.补充习题。
3.和同学说一说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第五篇:《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1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第一次教学小古文,这也是选题的最主要原因,一直想上这样一节课。但是真正上下来,却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一节小古文教学,短短30字看似思路清晰、简单,看似章法明显、易教,其实并不容易。
司马光这节课在语文教学系统中是第一次出现的小古文,因此,认识小古文、初步了解它的语言特点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这样一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着眼于单元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设置了“课前准备”环节,让孩子们温习背诵日积月累里优美的词汇和谚语,然后以“优美的语言犹如悦耳的铃铛,唤醒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开场引领孩子们齐读单元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力量和希望”,然后切入课题,引出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司马光。本节研讨课主题是“传统文化”,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加入了“司马”——复姓——温习姓氏歌以及介绍历史上这一姓氏名人的环节。
接下来就是教学重点之——“读”的环节了。但是,读有读的难处,越是简单的读,越要把读的层次掌握好。本单元要求孩子们初步掌握“默读”,因此,我在“初读课文”前出示自读提示,对“默读”作了具体要求。接下来,教师范读,生字读写教学,层次分明,由浅至深逐步过渡。在设计第二个环节读出节奏的时候,我先以第一个环节的最后一句话“光持石击瓮破之”引出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然后引导孩子观察停顿符号,从而发现不同停顿符号停顿时间不同的特点,然后让他们依据这样的规律来练习朗读。课后题中明确提出让孩子在跟读的过程中读好小古文,但是我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准确把握住学情,直接指名生起来读,又跟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顺序是错误的。看似这样不起眼的一个读,但是错误的顺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不舒适的朗读体验,这是我在细节处理方面的顾虑不周。读的体验里,我加入了配乐诵读,带给孩子们“古典文章+古典乐曲”的美的感受。
为了让孩子们结合情境体会这篇首次接触的小古文,我精心准备了“连环画”,设置了游戏环节,并用事先分发的连环画卡片教具引导孩子们结合课文注释分组探讨故事内容。小组讨论后派代表给大家逐张讲述图片内容。接下来我设计的师“我是故事大王”环节,这是引导孩子们完整陈述故事内容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前面过于冗杂拖沓,造成时间比较紧,而我对学情把控和教材的解读不足,居然临时起意删除这个环节。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我还有很多的缺陷,我会在磨练中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将每一节课都当作优质课来上,将每一次反思后的发现作为再起航的动力,不断蓄力,不断成长。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2《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第一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第一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古文。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课后的第一题要求。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推荐了一篇简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同样也是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推荐了两篇带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一是司马光的另外一则小故事,一是稍微长一点的学生熟悉的古文,让学生自读自赏,体验阅读的乐趣,激活继续深入了解的愿望。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第一个环节——朗读,本班学生从低年级就有进行经典诵读,如《论语》、还有本学期的《道德经》,学生对于古文并不是一张白纸,若是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试读,随后再是老师的范读、带读,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学自悟的空间会,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其二,在于课文的讲解上,比较零碎,讲解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做到以读代讲。若是换为一个问题“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汇报,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收获会更大,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深刻;其三,在板书设计方面缺少故事“结果”的呈现,板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符号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本节课上缺少司马光破瓮的结果,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学有所获,但如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如何培养质疑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3在教学《司马光》中,我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司马光》教学反思2
司马光这一课我在教学的时候,运用了生本课,这是我的第一堂生本课,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直很担心,总怕孩子们对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应,没想到我的那些孩子们表现得还真不错,上课表现得很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不错。这一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小朋友掉在缸里怪谁?当小朋友掉在缸里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样评价司马光的?
这三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很简单,只是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方法。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怪孩子自己不小心,爬上了危险的小假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又想到了也应该怪家长没有负起监督的'责任,我顺势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危险的地方绝对不要去,而且要出门的时候必须征得家长同意,需要外出必须有家长陪同,否则很容易遇到危险。
第三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有以下几个:聪明、善良、沉着甚至都包含了活泼。这些答案孩子们差不多都回答到点子上了,让我预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觉得司马光太浪费了。当时我打了一愣,我问他为什么说是浪费呢,孩子说他浪费了一缸水啊,班里顿时炸了锅,一会儿听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他却救了那个孩子。这个答案真让我眼前一亮,看到回答问题的孩子有点发窘,我说:孩子们先静一下,咱们先不讨论他的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我想先来表扬他一下,因为他在认真地思考,并且很有想法,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些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就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多想几个答案确实是好的,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人就会考虑到浪费了多少东西,而很少考虑到得到了多少,所以我今天为这个孩子鼓掌。孩子也跟着我鼓起了掌。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司马光今天的浪费值得不值得,你们觉得值得不值得,孩子们想了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异口同声地说“值得”,因为浪费了一缸水和那口大缸却救了那孩子啊。我说:是啊,不管在什么时候记住四个字———人命关天,就像我们最近遇到了南方旱灾和玉树大地震,我们国家为了救遇到灾难的人,牺牲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当然也牺牲了许多人,结果是救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这节课上完了,我觉得当老师真幸福,取得了比我预想得还好的效果,同时还对孩子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且可以看到一个个孩子的成长,也证明了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3
《司马光》这篇课文可以说是老教材留下来的一篇经典课文,学生乐学,也易学,而且兴趣浓厚;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
我在介绍完司马光后,看图学习了故事的开头,研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看着图猜猜哪个是司马光,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开始行动了,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就高高的举起来了。学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红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马光,而要让学生说理由时,学生又变得支支吾吾了。我没有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再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过了一会儿,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请了一个女同学,她说:“因为课文中写道?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说法。这时,我看到还有小手高高的举着,他说;“因为是司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边,所以,他就是司马光。”我表扬他会读书,会思考。这个环节可以说进行的很顺利,学生说的也很好。接下来,研读“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时,令我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在让学生模仿小朋友们慌了的表现时,“吓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让学生做“叫着喊着”时,第一个男同学说:“快来人啊,有人掉进大水缸里了。”他在说的时候,声音很急,把两只手放在了嘴边,做喊的'样子,可以说模仿的很像。这时,我却听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声音。于是,我马上进行了引导:“有一个小朋友掉近水缸里了,这个时候,你站在旁边会笑吗?”同学们纷纷摇头。“如果你在旁边,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小朋友说:“啊呀!
怎么办呢?”有小朋友说:“得马上救他,要不然他会死的。”我及时进行了补充“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不可能会笑”。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我又请了第二个学生来模仿,这个学生模仿的更像,大声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叫、喊的尝试,我留意了一下学生的表情,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丝的遗憾。
在课堂上,虽说我努力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学着叫、喊,通过角色互换,体会当时花园里的小朋友的慌乱;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进行了引导,可还是有学生却它当成了一种游戏,对同学入情入境的模仿报以的是轰笑,我们的学生到底缺失了什么?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4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淘气的镇源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5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想象、说话,通过各种方式练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课文,并扎实有效的指导学生写字,使课堂灵动高效。具体做法为:
课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敏感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进行巧妙的点拨、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老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老师指导时的`示范作用,感情朗读则水到渠成。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课堂上,我用课文挂图来贯穿生字词、句子、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生首先对课文有感性的认识,再引发学生想象与说话,在此基础上掌握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课文中句段的朗读。
三、点面结合,创设扎实有效的课堂。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生字,练写生字。但一篇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是非常多的,如果都一一指导的话,势必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熟练、准确的掌握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候、园、哭、爬”这四个颇具特点的生字的来进行本课生字写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练写这几个环节,使学生这部分的学习非常扎实,有实效。
《司马光》教学反思6
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现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感悟,敢于质疑,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很好,能够按照既定的预设来学习。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一定问题,组长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把问题铺设好,并且按照老师问题的序号顺序来交流。个别组员交流不积极,需要小组成员一句一句提示,这都需要改进;
教学环节中,学生读、准确停顿读、个人读、小组读表现都很好,这给理解打好了基础。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文中插图进行帮助性理解,几个孩子还能根据文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学生组词“攀登”,在这里就是攀登到了瓮的顶上),这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现代汉语组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也有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我环顾了每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的是“众皆弃去”。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把“弃”理解为“放弃、抛弃”,这是联系现代汉语的结果。可是,在这里,“放弃、抛弃”又似乎不准确。我抓住孩子们汇报时的故事情节,指导孩子:“想一想,一群几岁的孩子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说他们会害怕,有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就是“众皆弃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害怕,所以都跑开了。这样一个问题,正可以引出“众儿”与司马光的不同,再相机让孩子说一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说出了“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几个孩子把“一儿登瓮”理解成了“一个小孩儿登上一块石头,然后掉到了水缸里”,这是受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影响,可是文言文中并没有说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领孩子理解这句话,“登瓮”是登到了瓮的顶上。可是,紧接着一个孩子讲故事,就说这个孩子登到了缸里。问题又来了,我们重新回到这句话,体会究竟是登到了瓮顶还是进了瓮里。虽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可是学习就是这样,只有不断改进、思考,才是学习的过程。
拓展环节的设计有些难度,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徐孺子赏月》比《司马光》难理解,个别字词理解起来困难,让他们自己讲就更难了。我想,当下正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办法——请教每组旁听的老师们啊,这不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于是,孩子们在注释、请教中学习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组巡视时发现,每组有一到两个同学能够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阅读的设计,本身就有让孩子运用已学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产生对文言文的喜欢。所选题目虽有些难度,但孩子们探索的态度不变,依然在认真地研究,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态度。
整个课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不好。大家总是在别人发言时表情默然,没有专注的表情,更没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司马光》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第一自然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3)自己与主人公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这时,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司马光》教学反思8
《司马光》教学反思《司马光》一文,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用心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潜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呢(要求:大胆想象。)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我和孩子们一齐推敲此办法的可行性,有的说,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还有的说几个小朋友叠在一齐,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透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训练应丰富多彩,就应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心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
拓展训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用心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潜力的构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理解新知识。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得个性用心主动,聪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透过这节课的实践,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司马光》教学反思9
课文教学进入尾声,学生了解了司马光在面对困难时沉着机智,想出办法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不仅值得赞扬,更值得我们向他学习,我借机想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相处别的办法就出那个小朋友吗?这一问,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没等我说“你先想一想”,就有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时最喜欢发言,但他的发言总是不贴边”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说话,可是见他急的直晃举着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软”叫到了他,他的办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里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边说还一边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我一听,笑了。心想:多好的办法呀!这小家伙今天的发言最“贴边”了。看来,对于郭浩洋这样的孩子,今后还是要多给他一些机会,不能老用那种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人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司马光》教学反思10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看图说话后回归课文朗读,想象情境后带着感受个性读,重点段落对比读,理解重点词语“举、使劲砸”后带上动作读一读,还有回顾故事从头到尾整体读。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我将“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与“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短短三十分钟的课堂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一、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很少展示,在下一段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我要精炼课堂过渡语,让我的语言更亲近孩子们,让自己的反馈语言更适合低年级孩子,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对语文的兴趣。
三、掌控课堂还要加油。回顾这堂课,学生们在讨论的阶段很热烈,可是在这一环节,也过于拖沓,我给了很多时间给个别孩子发言,却没有很好的兼顾整体学生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既要照顾学生整体状态,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司马光》教学反思11
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简单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资料,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在介绍完司马光后,看图学习了故事的开头,研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看着图猜猜哪个是司马光,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开始行动了,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就高高的举起来了。学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红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马光,而要让学生说理由时,学生又变得支支吾吾了。我没有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再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过了一会儿,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请了一个女同学,她说:“因为课文中写道‘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说法。
这时,我看到还有小手高高的举着,他说;“因为是司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边,所以,他就是司马光。”我表扬他会读书,会思考。这个环节能够说进行的很顺利,学生说的'也很好。接下来,研读“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时,令我没想到的状况发生了。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在让学生模仿小朋友们慌了的表现时,“吓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让学生做“叫着喊着”时,第一个男同学说:“快来人啊,有人掉进大水缸里了。”他在说的时候,声音很急,把两只手放在了嘴边,做喊的样貌,能够说模仿的很像。这时,我却听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声音。
于是,我立刻进行了引导:“有一个小朋友掉近水缸里了,这个时候,你站在旁边会笑吗?”同学们纷纷摇头。“如果你在旁边,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小朋友说:“啊呀!怎样办呢?”有小朋友说:“得立刻救他,要不然他会死的。”我及时进行了补充“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不可能会笑”。
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我又请了第二个学生来模仿,这个学生模仿的更像,大声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叫、喊的尝试,我留意了一下学生的表情,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丝的遗憾。
在课堂上,虽说我努力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学着叫、喊,透过主角互换,体会当时花园里的小朋友的慌乱;在出现意外状况时也进行了引导,可还是有学生却它当成了一种游戏,对同学入情入境的模仿报以的是轰笑,我们的学生到底缺失了什么?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12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司基有这样的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2、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主人公的比较,做新时代的司马光,让学生在了解安全知识的同时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3、新的尝试。
记得以前,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
这次,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我设计了3个安全知识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4、板书设计新颖。
我特别画了一口大大的、会被砸坏的“缸”,让学生在砸缸的过程中体会当时司马光救人时的气氛,并且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5、同学积极配合,课堂气氛较活跃。
不足有:其一,今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因为要安装课件,可是一直到快上课也还是没办法,好在后来谢玄老师帮我把办公室的主机换过来,才得以正常上课,但是自己的情绪也多少受到了影响,尤其让领导和老师们等实在不好意思!怪自己准备不充分啊!
其二,整节课安排有些紧凑,阅读提示中问题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欠妥当!忽略了可以延展的环节。
其三,开始的生字认读环节可以省略,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品读课文!
最后,感谢大家的听课,也真的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更进一步!
《司马光》教学反思13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第一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第一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古文。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课后的第一题要求。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推荐了一篇简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同样也是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推荐了两篇带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一是司马光的另外一则小故事,一是稍微长一点的学生熟悉的古文,让学生自读自赏,体验阅读的乐趣,激活继续深入了解的愿望。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第一个环节——朗读,本班学生从低年级就有进行经典诵读,如《论语》、还有本学期的《道德经》,学生对于古文并不是一张白纸,若是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试读,随后再是老师的范读、带读,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学自悟的空间会,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其二,在于课文的讲解上,比较零碎,讲解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做到以读代讲。若是换为一个问题“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汇报,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收获会更大,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深刻;其三,在板书设计方面缺少故事“结果”的呈现,板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符号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本节课上缺少司马光破瓮的结果,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学有所获,但如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如何培养质疑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
《司马光》教学反思14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都是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的。《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结合低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课前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字,会写“吓、叫”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或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加上动作朗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整堂课我利用手势、表情、语气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引着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随着情节的推动,学生们一会儿体会到紧急,一会儿体会到紧张和慌乱。当课文进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长吁了一口气,高兴地笑容绽放在脸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学四、五两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做的,进行了比较,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
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的不同反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司马光》教学反思15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简单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资料,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导概括资料,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司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结果(就出了小朋友)。部分小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就能够把课文的大致资料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我利用说绕口令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被充分调动,很快走进了文本。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样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资料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的方法。之后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留意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留意,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谁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同学立刻站起来,我让他到讲台前表演司马光,其他学生做其他小朋友,有的下的喊大人,有的下得立刻就跑了而表演司马光的孩子,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
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
3、透过比较理解课文资料。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留意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能够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能够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能够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能够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能够一齐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透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