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颐和园》教学感悟
我在教学一课文时,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师:导游公司要接待外国贵宾游览颐和园,想从同学们中挑出一些优秀的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
(学生个个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师:我们的课文就是“报名手册”,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以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件出示:
“报名须知”
⑴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美,把它独特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并谈谈你的感受。
⑵小组中推选出一名最好的导游参加总决赛。
师:同学们,报名须知提出了报名的具体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吧!
(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四人小组中有的朗读,有的讲解,有的提问,形式多样地进行自主选择性阅读,并合作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
师:下面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各小组推荐的优秀导游的介绍,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导游。
(教师根据“导游”的介绍,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上台展示的过程中展示课件,那鲜艳的画面,配上清晰的解说,让学生如临其境,既真切地体会了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美、奇,昆明湖的静、绿等,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颐和园的风光真美,同学们,也把你们搜集的祖国历史遗产的风光图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吧!
(学生出示搜集的图片资料,互相欣赏讨论。)
师:请你把这美丽的风光,学着的作者的方法写一写,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选择喜欢的一幅风光图片自己练笔。
师:哪位导游愿意用你那甜美的声音带领大家去欣赏这迷人的风光呢?
学生上台结合图画介绍那美丽的风光(师配乐)。
师:我们欣赏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感受到了那优美的文句,更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历史遗产而骄傲!
(在这课外练笔环节中,有小组合作中的读和说为基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又以学生的说来吸引全体学生听,形式多样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样将课文与课外内容结合,达到课文内容延伸的目的,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为祖国有这些历史遗产而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美景而自豪。)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师问生答,而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让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走进一种崭新的境界。
第二篇:《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7个会认字,认识并会写“殿、廊”等11个会写字,理解并识记“建筑、葱郁”等15个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并感受颐和园美丽景色,品味课文优美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之情。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认识首尾呼应的文章结构。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并感受颐和园美丽景色,品味课文优美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之情。
突破方法:音、图和文结合感受颐和园景色之美,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朗读训练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突破方法:抓住文中景物描写语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深入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感受颐和园景色之美。
四、课前准备:ppt,学生查找颐和园有关资料,提前熟悉颐和园有关情况。
五、教学过程:
(一)、音画导入,激发学生认识、了解颐和园的兴趣。
1、ppt1—11页点击播放,学生在音乐、图片中欣赏颐和园美景。
2、揭题:
18、颐和园
3、认识“颐”字,师生交流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自由、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1)ppt出示词语,认读、识记:
宫殿、长廊、柱子、栽花、建筑、佛香阁、朱红、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
一、金碧辉煌、神清气爽、耸立、画舫
(2)指导重点书写词语:
宫殿、长廊、建筑、雕刻、神清气爽(“爽”字重点指导)
3、引导学生谈谈初读感受:
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地方?找出文中中心句并体会其作用。
(三)了解作者写作顺序
1、ppt出示三种一般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了解并判断本文的写作顺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游览顺序)
2、找出说明游览顺序的语句,明确作者游览路线()→()→()→()
(四)、品味课文语言,深入了解和感受颐和园内景色的美丽。
1、默读全文,找到并画出描写“长廊、昆明湖、万寿山”等景物的语句,初步认识景物特点;
2、分组交流对颐和园内景色的感受
3、集中交流对长廊的认识和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有关描写长廊的语句,并谈谈对长廊特点的认识;
(2)ppt出示描写长廊语句,集中交流长廊特点: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A、作者抓住了长廊的哪些方面来写?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长、美)
B、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列数字、夸张等)C、语言运用训练:
a、横 槛上的画有的画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画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画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想一想,填一填: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_______花谢了,_______花又开了; _______花谢了,_______花又开了; _______花谢了,_______花又开了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游览感受:
当你漫步在长廊里,一路欣赏着横槛上五彩的画,和两旁美丽的鲜花,清风阵阵,你会有什么感受?作者的感受呢?引出“神清气爽”(5)语言训练:我会用“神清气爽说:。
(6)指导学生朗读训练:怎样才能读出长廊的美呢?
4、简单了解、交流作者在万寿山下看到的景物特点(1)找出作者在万寿山下看到的景物语句,了解其特点(2)图文结合,直观认识佛香阁和排云殿及其特点
5、集中交流对昆明湖的认识和感受:
(1)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昆明湖的语句,体会它的特点。
(2)指名朗读交流: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A、B、C、从上两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写?体会用比喻的好处 找出最能体现昆明湖“静”的词语,细细体会: 试一试,比一比:句中的“滑”字可以换成哪个词?读一读,想一想:用哪个字更好呢?为什么?(举“划”字为例)
(3)多()的昆明湖啊!我们要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它的优美呢?配乐朗读训练。
1、认识昆明湖里景物特点,感受颐和园的美
(1)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了解其特点(2)你对这里的哪些景物最感兴趣?为什么?(3)ppt出示: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上面语句写出了石狮子的哪些特点? B、图文结合,认识石狮子特点
C、语言表达训练:他们有的蹲坐在石柱上,怒目圆睁; 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
D、这里的石狮子真是多么 啊!E、朗读训练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之情。
1、找出句中关键词语,细细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回忆:这样的语句在课文什么也曾出现?它们构成了什么关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3、这一前一后的两个语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六)、课堂总结:
1、课文按游览顺序描写颐和园景色,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从作者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七)、课外延伸:“颐和园的历史”资料介绍(见PPT)
赣州蓉江新区茶元小学
肖海发
第三篇:《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漕泾小学 陆佩丽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颐和园》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反思《《颐和园》教学反思》。
3、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从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看来,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指导朗读方面,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在情感渲染、评价上没有指导到位。
2、在整体感知板块,让学生找出作者的浏览线路,并说说这些句子的作用,这时有同学回答说是:“承上启下”。我当时就否定了她的答案,说:“过渡句的作用才是承上启下,这句是过渡句吗?”经过指导老师的点评,我才意识到,其实的确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我可以让这为同学继续说,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再引出我想要传授的东西。从这看出,我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够透彻,还没有真正学会倾听。
3、对课文内容质疑,我的提问是:“你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吗?”有同学抓了“几乎”这个词语,但没有同学提到“滑”。我是不是可以在提问引导时做适当地调整,如:“观察作者的用字。”我在上课时临时应变能力和引导能力还不强,这也是我需要不断进步的地方。
4、在教案设计方面,指导老师给予的意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说,你最喜欢颐和园哪处景点,重点抓住一个景点细细品读,学习游记写法,然后读写结合。而我觉得文章很美,每个景点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于是面面俱到的都给孩子点到,各个景点平分秋色,重点不突出。
第四篇:《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廊、殿、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和摘录最感兴趣的词句,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激情导语,板书课题。强调“颐”的笔顺。
二、读课文。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3、画一画旅游示意图。这就是按地点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4、出示课件。
三、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
(1)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长: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②美: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栽满了花木,神清气爽„„
(2)“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现长廊的“长”、“间数多”
(3)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3、练习说话(出示课件):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_____________”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登上万寿山”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有名的长廊,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
你们认为观赏、游览颐和园的最佳位置在哪里?(是啊,登高才能望远,站在万寿山上,一览无遗)
1、出示课文句子,请一组同学美美地读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评价一下。
2、你们组登上万寿山都看到哪些美景?
3、景色美在哪里?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4、指名朗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互相遮掩、互相衬托。)B、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5、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名朗读。
出示昆明湖的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是隐隐约约的?
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万寿山的景色真是迷人,你们愿意美美地朗读,静静地欣赏吗?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老师来读这句话,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画面。请几位同学当小导游。那你们喜欢把这个句子积累下来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试着背诵一遍(出示课件)。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堤岸;石桥;垂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这些狮子各有什么姿态呢?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这17孔桥真是()。
(3)出示课件。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六、作业
1、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2、课外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第五篇:《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分析总结,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馆陶有好多小镇,谁去过?好不好玩?我没去过,谁能对我说说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把自己在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到底如何写游记呢?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二、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板书:颐和园。解释“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公园?(美丽、大)
2、这是一篇游记。游记是有一定的浏览参观顺序,再读读书,把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这些句子划出来。
3、小结游记的写作规律。再读游览线路,体会文章的游览顺序。
4、提问: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就这样结束文章,可以吗?(不可以。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
四、品读课文,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一)长廊(长、美)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到关键词(有名)
2、抓住关键词、数字指导学生朗读,体会长廊的特点。
3、小结: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美)
1、指名读课文。
2、对比读,感受倒装句的魅力。
(1)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2)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4、小结:倒装句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心情。
5、再读课文,感受佛香阁的特点。
(三)昆明湖(静、绿)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印象最深的句子。
3、品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4、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
5、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
6、思考:作者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
五、分析三个景点特色,引出点面结合的写法
1、描写长廊时还写到了长廊两侧的风景以及昆明湖。
2、描写佛香阁时还写到了排云殿。
3、描写昆明湖时还写到了城楼、宫墙等。
4、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犹如绿叶衬托红花,云彩托起明月,犹如美丽的花边点缀。会把主景打造、衬托得更美,更精彩。)
六、小结游记的特点。
学习了《颐和园》这篇游记,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1、游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3、要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七、布置作业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游览图;
3、为颐和园或颐和园其中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4、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八、板书设计
颐和园 美丽 大 游记
长廊 长 美 列举数字 游览顺序
佛香阁 高 美 变换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
昆明湖 静 绿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