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覃孟霞
我不是专职数学教师,前年才开始教数学科,七年级教过两年,八年级今年是第一年开始教的,数学教学经验可以说一点没有,如何取得好的成绩,如何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收获,老师教得有成就;学生有满足感,教师有成就感?这是每位老师关心的问题。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培养。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成绩,而且将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当然,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持之以恒,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直接相连。多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发现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找到补救措施,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讲究方法。方法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未来的实践与认识产生重大影响,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教学的特点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过程,要讲究方法。注意教给学生规律性、方法性的知识,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是持之以恒。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必有反复和挫折,教师要不急不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体会颇深。经常与学生交流,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用教师的亲和力去感染学生,及时的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真心赏识学生,会让学生产生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树立信心。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一些赏识,你的学生就多一个机会迈向成功。另外,对学生的赞赏要恰到好处,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言过其实,不能一味地给学生带高帽子,否则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对学习中的困难认识不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赏识是一把双刃剑,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只有恰当好处的运用赞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教学方法要优化,精讲多练,学生做课堂的主体。
新课改至今,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多数人仍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还是“顺着教师思路教学”,结果,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则在于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常受到压抑,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是教师、家长的需要而非自我需要,因此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益甚微。其实,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主体性,就会自己动脑筋,主动地去探索研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
1.设置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思考。要让学生动脑,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思维。数学备课时就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贯穿在观察、引导、分析、总结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思考。
2.课堂上动嘴、动手,让学生集中学习精力。首先,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观察到在课堂一声不吭的同学学习效率低,容易走神,思维不活跃,把自己置身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学习没起色。其次还有让学生学会动手,即适当做笔记,做练习,有些学生眼高手低,看着简单的问题和练习,不屑一顾,但稍有疏忽就容易犯错,也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只有做到以上两点,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四、精心设计作业,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作业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要提高教学效果,作业的布置不容忽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该有三个层面的功能:一是巩固和检查,重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二是体验和发展,即侧重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实践。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使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发和强化学习内在驱动力,自觉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首先,作业的布置不是越多越好,作业要有针对性,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要防止进入学生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按部就班,少思维训练的误区。其次,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典型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及时调整有关错误信息,通化和顺化正确信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业这一阵地,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教师批改作业如果能及时反馈,将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总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不胜枚举,且各有所长,各显神通。教师不仅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和练习的时间,突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还有课后的练习反馈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二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
转变观念 提高素质 优化课堂 提高质量
礼县龙林初中教导主任 尹志勋
作为农村中学,限制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比较多。如教师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上的差距,学生基础上的问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素质上的问题等等。基于近年来学校中层领导工作的感受与体会,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谈以下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第一、校长素质要不断提高
中学校长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要有“校昌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作为基础教育发展与发展的引领者,校长的自我发展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是校长真正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使得校长能够更明确清醒地认识自己。校长应该争取各种机会,走出去进行提高培训,应当积极推行在一定区域内的城乡中小学校长定期轮换制度,使这些校长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在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不断地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这一制度有利于城市中小学校长和农村中小学校长形成对所在区域教育发展的共识,提高他们对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要理顺
校长负责学校办学的总方向及学校主要事务的决策,是学校的决策层:设立教学副校长和德育副校长,同时分别兼任学校教导主任和政教主任,负责学校具体措施的制定、督导及各年级间的协调,是学
校的督导服务层;设立年级组长,同时,校长和两名副校长分别挂钩一个年级,协同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协调和落实,采取三年一贯制,三年为一个管理周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负责到底。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把管理责任从教导、政教上移到校长室,把管理重心从教导、政教下移到年级组,避免了中间层过多造成的信息丢失和精力耗散,使得各管理层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一定的人对一定的事负责,项项工作有落实。管理主体在组织管理中起决定作用。具体到学校管理,其主体即学校的管理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管理层,是一所好学校的前提条件。学校的管理与发展需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校长对学校的管理要统揽不包揽。集中业务在三点一线:突出特点,主攻难点,善抓热点,关注教学第一线。
第三、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农村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思想、文化、交通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全宣传窗、团队活动室、图书室等的教育阵地,统一校风、教风、学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周一校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把讲话的内容和本周的主题结合起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充实、多彩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也是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学校支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察,除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升国旗”、“法制讲座”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尊老爱幼、义务劳动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展开、充实学校德育工作。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学校、班级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建立经常性联系,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
第四、要不断强化教研兴校意识、竭力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时代要求、新的环境变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使学校有较大的发展、要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必须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大工夫。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的基本阵地发起攻击,才会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第五、质量管理目标要进一步科学化、明确化
一所学校应该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它是师生奋斗的目标,行动的指南。作为管理者,应该学会用质量管理鼓励师生追求成功,营造人人向上,天天向上的竞争氛围。学校在新学年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明确提出新学年学校质量管理目标,详细说明学校质量管理目标确定的依据,客观分析完成质量管理目标的有利条件及面临困难与挑战。班级召开以质量为主旨的主题班会,人人发言表态,个个制定目标,把学校目标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具体行动,落实在每一堂课,每一道题上。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推行“分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己,面向全班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把学生分ABC三层。在分层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自愿选择原则,家长写申请参加,动态分层,随时换层,分层不分班,不设快慢班,还学生学习自主权。对分层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第六、要不断激发学校管理客体——教师群体的活力
教师对校长的支持度决定了学校各部门工作执行力的强弱,是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只要广大教职员工团结在一起,学校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激励理解教师,激励教师,为教师唱赞歌,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及时犒劳为学校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让教的最好的老师得到最高的奖励,避免“按人头分馒头的现象”。奖励是对教师昨天工作的肯定,引导教师今天应该怎样努力,激励教师明天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湖北省襄樊市31中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的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求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逆向思维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锄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是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求教以光大教师,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贾村中学
曹海峰
郭主任、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贾村中学的曹海峰,当前,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县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在这种形势下,郭主任让我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有点高抬,我只就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和做法,以作抛抛砖引玉之用。
1、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老师提的最多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结合大家的建议,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重要的还是看师生关系是不是融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所以希望我们数学老师跟学生尽量接近,不要高高在上,主动拉近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亲近感,让学生喜欢你,同时爱屋及乌的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但是在关系融洽的同时,数学老师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个权威性不是靠打骂而来的,靠来自学生内心的尊重。
(2)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第一点也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一个是课堂上遵守纪律、学习认真严谨、课堂学习气氛浓烈的班级,一个是吵吵闹闹的、学生爱说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的班级,哪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好?可想而知了;所以数学老师,特别是刚开学刚接班的老师,首先要把班级纪律、常规抓好,学习上可以先放一放,要有一个轻重缓急,不要急于教新课。学生纪律抓不上来,没多少人在认真听,你教的再认真、再努力也是做无用功。
抓课堂常规的第二点就是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比方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听: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对同学的回答也要认真倾听,等同学回答完了再表示自己的看法,不能中途打岔;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响亮完整、解答问题要完整,比方证明各步骤都要有因果关系)等等,特别是有关数学这门学科一些专门的常规,比如:
1、课前的准备工作有没有:数学书、文具盒、包括课堂草稿本,必须随数学书在一起的,节节课要用到的,不是今天一张纸,明天又随手那里拿来当草稿的;
2、有没有课课事先预习的习惯;
3、做题目时是不是有随手列竖式的习惯;
4、是不是有用铅笔、尺子规范画图的习惯;
5、检查的习惯;
6、订正的习惯等等。(一个老师上课规范、要求严谨的态度影响着整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学习严谨的态度)
所以,一个有着良好常规习惯的班级,课堂教学效率也肯定要高一些。
(3)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过程。首先拿到一本教材,或者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应该事先在自己头脑里要有一个大概的流程设计,然后再去多翻阅一些教案集,或者网络上的一些教案,取其精华,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上课前必须在教案边上写上自己的大致思路。如果是刚接触这个年级的老师,最好每一单元新课的知识应该和同年级组老师坐下来确定一下,探讨一下重难点,理清知识点,才能在讲解时准确无误,使学生一听就清楚明白。
二认真收集各种资料。一个是收集对创设情境、例题教学或新知识展示时起到补充作用的课件、磁带、图片、教学用具等等,越充分越好,当然也要恰当有效;再则是在巩固练习环节里对练习题目的收集和筛选,我们不一定要让学生买很多练习本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起码老师自己手里要有多套资料,每节课前我们筛选一些适合这个内容适合这个班级学生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一练,以便巩固知识点以及更好的查漏补缺;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要自己对练习资料进行分类重组,杜绝盲目印刷整张整张的卷子让学生不停的练习,通过自己的拼凑才能形成更好的精品;学生不需要总是重复机械的练习。
三学会归纳总结。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教材里没有多少现成的、语言文字概括的概念方法,但是作为老师,自己首先要对这个教学内容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有一个完整的、有条理的、用数学专用术语的总结,做到心中有数。这个工夫也是要在课前做足的。
第四要珍惜课堂每一分种。
1、培养学生的自我预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预习新授内容。比如,数学学科的预习我们可以要求:
一、自学例题;二是概括有关提纲、方法或公式、规律;三用铅笔完成课中或课后练习;四质疑问难,写一写自己有什么还不太理解的;不过,学生是看老师的检查而定的,虽然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四点,但真正做到这四点的相当少,因为我第二天只检查练习做了没有,对于概括内容和不懂的问题很少提及或检查,所以学生都不怎么当回事情。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要单把预习当成简单的练习,我觉得我们老师要根据学段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而且是把预习工作当作一项常规的、长期的任务,坚持出成效。
2、分配好教学时间点。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而教学效果是不定的。我们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也要把握时间分配。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上课前制定一个时间表,在教案里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现在虽然我不用刻意在教案上标明所需时间,但是通常我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个生物钟,哪个环节不超过多少时间,创设情境大概几分钟,探究新知所需时间,练习巩固必须留出的时间,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个把握的,我们要杜绝的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特别是平常上课时。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方法学习和掌握的角度来看,我们过去采用“题海战术”,无非是想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悟”出相关的方法。这当中,教师的作用是教解题,而非指导方法,所以我们评价它是“事倍功半”的,不可取的方法。判断学生学得怎样,不要简单地看学生做了多少道题,对了多少道题;而是要看他们学到了什么方法,会解决什么问题,多少问题。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的指导。
(5)建立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课堂上,最好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让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问题,背诵简单的公式,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比一比、赛一赛,鼓励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激励方式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于抓“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我还想对在座的每位老师提一句:无论你上什么课,无论你今天上的内容有多少,请您至少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下课休息一下,整理一下东西,希望每位老师下课前再加一句:“下一节什么课,请大家把下一课的东西准备好!”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任务,应该是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做到的!当你走进清清爽爽的教室时,看到一些都准备好、等待迎接着您的学生,我想会带给每位老师一个好心情,上课自然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否则,可想而知了。
2、关于学生作业布置、练习设计、考试测评等方面情况。
(1)不提倡提海战术,但也不代表不练习,题目还是要多做、多练,但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地机械重复,要定时定量、形式多样,评价及时,多表扬、多鼓励。
(2)把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在新课时要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事后不要就过了,这些题目收集起来,累计成“错题库”。到总复习时又可以有针对性的走一遍,争取少走弯路。
(3)数学老师自己要有几套辅助资料,可以是自己去书店精心挑选的,也可以是自己积累的试卷资料,这些资料不是为了印试卷方便,而是为了练习的全面,然后根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拼凑、优化。少偏题怪题,难易结合,把握好重难点,要根据学生情况有的放矢。一般难易程度适中。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看这段时间学生和家长比较松懈,你也可以加深难度,让学生和家长有所警惕,让他们放松的心紧一紧,这段时间学得比较辛苦,比较劳累,也可以把练习程度加深,考试的试卷放宽,出简单一点的,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
(4)作业也好,练习卷也好,教师自己最好先做一遍,再给学生做,老师要心中有数。
(5)作业批改、讲评、订正要及时。这是对一个数学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6)复习时,教师要好好对本册知识点、包括以前学的相关知识点再进行加工整理和归类,针对难点、重点进行练习,练习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分析,强化训练。
3、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力度,有针对性的对暂差生课外辅导。
(1)数学老师要锁定几个长期的目标,瞄准几个可能起伏不定的学生,长期的、不松懈的进行辅导转差,经常把这几个学生要拉过来开开小灶。
(2)建立师徒结对互助小组,形式可以一对一的辅导,也可以一对多或多对一等;
(3)在学生上、生活上多关心、多鼓励后进生,为他们每一次进步喝彩。对不想学的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使他们每天能进步一点点。
4、多主动。
(1)主动协调,主动和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协调好时间。
(2)主动沟通,数学老师多主动跟班主任沟通、分析学生临时出现的状况;主动跟家长多交流,及时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3)主动请教,特别是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除了学校安排的活动,自己也要主动听课,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主动和学生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一道学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得自信、学得轻松、学得有乐趣。
(5)主动跟同年级的数学老师交流,相互切磋,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包括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资料互换,了解情况等等。
5、学会反思,提升自我诊断的能力。
(1)增强学习与实践。除理论的学习,比方看教育专业书,提升自己,比方孙维刚老师的《55%的学生怎样考上清华北大》、《中学数学教育》《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给老师的建议》等等,还要认真学习、研究名师的案例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例如,好的教案,好的课堂实录,实地听课、研讨,通过案例的学习进行对比,“同课异构”与自己的课对比,与别人的课对比,案例间相互对比,从中丰富自己的教法和经验,并积极实践。
(2)加强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可以有所改进。
以上是我这些年来在数学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和感受,有好多不成熟之处,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证。
第五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广泛地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认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体育课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任,但由于受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营的体育教学,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极其不利的。因此,要求我们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评价机制
[正文]: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应该成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但由于受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营的体育教学,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有待于提高,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在这里就谈几点看法: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弹跳好、素质好、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
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跨越式跳高技术好的同学提高跨越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跨越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三、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可多安排些场地越野跑、登山等内容;再则,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壁球、飞标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禅益。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活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性不高。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朗、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五、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大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
六、构建起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积极性。
1、对学生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的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建立起学生的个人体育档案,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同时还可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学生互相评价中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认识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在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评价也正在向着互动化、多元化、过程化发展。而有的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只是以运动会的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这就使得体育教师只重视了对运动员所参加项目的培养,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在我省体育考试已被正式列为中考内容,所以有的学校就依据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体育教师只重视了对九年级的体育教学,而且还容易造成对中考项目的突击强
化训练,这与体育教学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学校应该建立起对体育教师的量化管理,从教师的备课、上课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掌据到学生的卫生健康状况全方面多角度的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建立起对体育教师的奖罚制度,从而调动起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七、为人师表、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参考文献:
1.黄显忠、吕超《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继发与培养》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邱宝文《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展望》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