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麦哨》+语文主题丛书《崂山仙籁》《黑土地》《沧海日出》
《麦哨》《崂山仙籁》《黑土地》《沧海日出》 单位: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世纪初级小学
张焕新
【课型】自主阅读汇报课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麦哨》及《语文主题丛书3》中的《崂山仙籁》、《黑土地》、《沧海日出》四篇文章,积累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2.认真读文,抓住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语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3.巩固学习作者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语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巩固学习作者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课前准备】
语文课本、语文主题丛书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阅读课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田园风光,领略了牧场之国自由和谐的异国风情,还学习了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用清新朴实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写
景物的方法,这节课请大家认真阅读《麦哨》《崂山仙籁》《黑土地》《沧海日出》这四篇文章,明确读书要求:
1.边读边画出描写景物特点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多读几遍,能够正确流利地读下来,以便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2.在所画语句旁做好批注;
3.在读的过程中关注课后题和文中泡泡,并作好批注。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接下来小组内自由讨论自己的所画所思所想,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第二课时:读书汇报课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品味了四篇文章,既领略了田园生活之美好,也感受到了大自然之恩惠。这节课让我们来进行闯关大比拼,今天的阅读闯关,我共设计了四关,请看大屏幕,师生共读。
二、闯关大比拼。
1.同学们,准备好闯关了吗?接下来首先进入第一关:词语我来读,先看比赛规则。
2.词语,同学们都读得不错。文章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特点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请你把找到的语句或段落来进行展示。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朗读我最棒。(师生评价)3.请看第三关:佳句我积累。
4.接下来,进行最后一关:感受我来说。
三、小结: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美好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和感悟,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设计】
快乐的田园生活
大自然的恩惠
【教学反思】
词语我来读 朗读我最棒 佳句我积累 感受我来说
第二篇:语文主题阅读——《麦哨》略读整合课[模版]
麦哨教学设计
师:山清水秀沂蒙山,最美景色在沂南。
播放《沂南竹泉村》 生:(让学生随便说,总会说道美)师:是呀,(你们的)家乡真美啊。这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陈益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齐读课题。生:《
24、麦哨》
一、美文美读,感知方法
师:课文都预习了,那麦哨声你一定还记得!谁来读。生:读句子 出示(呜卟··呜卟··)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师:多美啊,我们一起吹吹麦哨吧。听,呜卟···呜卟·· 生:男生吹(真响亮)、女生吹(好柔美啊)、一起吹(忽高忽低)出示(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师:这麦哨声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如此美妙,怪不得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呢!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出示(呜卟··呜卟··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生:男女对比读!
师:麦哨声中,我们就走进了这片欢快的田野。快速浏览文章,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生:自由读文章。师:请你。(铺垫)
(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生:1读„„
师:你把一片醉人的田野带到了我们的面前,(面向全体)这片田野里,你觉得美在哪里?(板书:美景)
(预设:颜色美。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是个五彩斑斓的田野。)
预设1:
生:1读句子(出示: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师:你觉得这一句美,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1:··自由说。
师:你已经进入了想象的世界。你呢? 生2(铺垫):我仿佛看到一个穿着浅黄色衣裳的小姑娘。师:在作者笔下浅黄色衣裳的小姑娘是什么? 生:麦田。
师:你给想象插上了翅膀。原来麦田幻化成了俏皮的小姑娘。一个“换”字就把麦田写活了。
(师:你还被哪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了?)
预设2
生:读句子。出示:(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你感受了什么的美? 生:花朵美、颜色美。(预设:排比的美——你的眼睛真亮,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配乐读)。
生:闭眼睛听老师读书。师:你仿佛看到?
生:1、2、3。(你想到了怎样的嫩荚?花在变、在动,你听到了什么?)(你描述的真生动)
师:一幅幅画在我们面前展现,如此的美景,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一排排的有什么特点?)生:用了排比,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都有谢了··结了···谢了··结了···谢了··长了。
师:是的,作者这样写,就让我们感到一种节奏,一种气势。这,就是排比的效果。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此时田野里还有什么花开呀? 生:1、2、3 师: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啊!出示(花的图片)• 生:看图片
师:多么美的画面啊,我们也像作者那样,赏一赏,说一说。(出示盛夏的花朵图片。六个句子)(引导观察果实的形状)
生:创作1、2、3(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有了自己的想象。你说的和作者一样美。)
“——
谢了,结出了——” 师:请小作家们连起来读一读。(请你先读第一句,··接着读··)生:1、2、3、4、5、6。(六个排比配乐读)
师:心中有景,才更会表达。咦,同学们,你们觉得把我们的刚才的创作加入到课文中,可不可以啊?
预设:生1:可以。
师:那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三种事物? 生2:不可以。师:又是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有一句话说的好,事不过三啊,所以排比句式一般以三句为主。(师:让美继续,你还陶醉在了哪片美景中?)
预设3 生1读: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师:在作者的笔下,齐刷刷的麦芒是? 生:(学生接读)乐谱上的线条。师:麦穗是
生: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哎呦,你看,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啊。在你的眼中,麦芒像什么?麦穗又像什么呢? 生(铺垫):麦芒——哨兵、针、线、头发、麦穗——水滴、豌豆粒。
师:你们和作者一样优秀。这样写,就能把景色写的更美。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赶快找一找吧!生:找句子。师:谁找到了? 生:读句子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铺垫):((完整的表达)·····
(评价语:
1、多么可爱、勤劳的孩子,你就这样读了出来。
2、小巧可爱,富有生机的豆荚,你的领悟力真强。
3、多么柔软的草地,你也想去翻跟头吧。)
(出示:
1、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dōu)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沾满露珠)
1、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作者笔下的小豆荚像什么?)
2、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仔细看这几句话,和平时的比喻句相比,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作者没有用像、好像,而是用了犹如、似的、是。
师:原来犹如、似的、是这些词也可以表示比喻呀!就让我们走入这一片具有想象力的画面吧!
生:1、2、3接力读。
(师:不要停止发现美的脚步,谁还有发现?)小结: 师:作者这样写,我们这样读,美景就在眼前了!(此处用手势引领学生读)。(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生:齐读。配乐读。
师:作者就是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板书:修辞),向我们展现了他如诗如画的家乡。让我们走进《故乡的芦苇》,看看樊发稼笔下的美景又是什么样子?看学习提示,读文章。
二、延读《故乡的芦苇》
出示:
静心读《故乡的芦苇》。找到带有修辞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自主学习。
师:这么专注,肯定有新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生:自由说。
我找到了······ 预设1: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郎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师:你读到了哪些景物? 生:(蛛网似的小河、群星般耀眼的野花、碎金一样的油菜花、仿若白云的棉花)师:此处的美景和陈益故乡田野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排比。
师:这就是一首诗啊,读一读。生:齐读。预设2: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生1:汇报。
师:不起眼的、朴实的芦苇,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富有诗意。请你读一读这句。生1: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师:这样美的句子,值得一读再读。请你读。生2:指读
预设3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师:可爱、调皮的芦苇,你已经读到了。请你把它再读一遍。生:指读 小结:
师:此时此刻,情由景生,景随心动,拿起笔,写一个片段,描绘一下那青青的竹林、那嬉戏的鱼儿、或者潺潺的流水吧。(出示竹泉村图片)生:创作。展示。配乐(评价1;比喻——你把···想象成了···、你的心中住着诗情画意。
2:拟人——····被你写活了·、你有一个童话般美好的心灵。
3:排比——··、··、··、在你的笔下一一呈现)
三、古诗升华、总结全文
师:简简单单几句话、真真切切一片情。家乡的美,通过你们的笔尖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文字的浸润,语言的精美,源远流长,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创作,一起来看: 出示:(配乐)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来读。生1:指读。
师:此时江南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生:如轻烟薄雾。
师:如轻烟般的细雨,加上绿原、白川、子规,向我们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江南。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翁卷是这样写的,贺知章也曾在春风中轻轻吟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贺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中这样感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换图片)
王安石在青山绿水间这样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们也会和诗人刘禹锡一同沉醉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结:麦哨声中观美景,芦苇荡里一日行,原来运用恰当的修辞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精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学习所获去读更多的文,品更多的景。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