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大家都感到教好它不易,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备课量大,要讲的东西太多;占有的资料很多,如何用好资料却把握不准;课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有效分析不够;一首诗或词应该花费多少时间进行教学估计不足,凡此种种,多多少少是自信力不够的表现,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教学实践体现不够,我利用整个寒假对什么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和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以前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新学年开始是应该在教学中进行改变的时候了。
一是培养教学自信心。教学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当然从读经典名著中来,从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中来,从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整个假期,我读了三本书,一是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二是程千帆先生主编的《名家视角之唐诗精选》,三是高??先生编的《唐诗品汇》,收获颇丰,读了方知自己在唐诗宋词方面存在许多无知之处,真是“人不学,不知道”,一首诗或一首词的妙处在哪里,一个诗人或词人在诗词中为什么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伟大在哪里,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知道得更深刻。遗憾的是时间有限,否则我会把其中许多好的东西进行摘录,这项工作我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完成,读了名家的点评,至少教会我们这样几方面东西:一是好诗或好词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二是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别人可能发现不了的;三是如何从字句入手走近作者的情感深处,或者作者情感感发的力量在哪里,他是如何编排语码的。读了这些好书,对我们钻研教材、分析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因了这些基本功,我们在教学处理上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假期中,我还翻阅了《名作欣赏》、《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对目前课堂教学和前卫教学理念进行了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是重要的启迪,科学的做法对我们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总之,语文老师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并非虚言,举个例子,叶嘉莹先生在分析词作时谈了许多典故,如果不是她引证一下,我根本不知道,学了就知道了。
二是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成功不成功是由学生评价的。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那肯定是失败的一堂课,讲诗词,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根本不关注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能力有没有在老师的启迪引导下得到提高,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点任何时候老师都要铭记在心,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讲一首诗或词你可能储备了许多学生懂的东西,但你不能卖,不能喧宾夺主,你要想个法子让学生悟得或以浓厚的学习兴趣习得,此时要求老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问题要有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问题不是一个而是几个,这几个问题之间要有个过渡衔接,要触及文本的根本。有效的问题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老师要认真推敲,最好结合文本后面的“品读与探讨”栏目进行思考,我想一节课如果能真正解决几个有质量的问题,那么长此以往,何愁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不同于其他体裁,要想到它们是否带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要在问题设计上下工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些较难的关于用典等问题要在学生想不通的时候告诉他效果最好,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是找准教学切入口,科学安排教学计划。讲诗词,找切入口非常关键,没有切入的角度,课堂教学可能重点不清、主题不明,一些老师感到诗词难教,就是因为找不到教学口径,资料一大摞,写了一大串,讲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教学很可能是无用功,所以,善教者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到切入口,循序渐进,游刃有余,挥洒自如,让你听了也是一种享受。什么是切入口?就是讲诗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通道,举个例子,讲杜甫的《兵车行》,如何切入?怎样组织教学?主要还是抓住“行人但云点行频”这句话做文章,按照点行频的情形、原因、后果、感想组织教学,这样做,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思路,遵者识斯真。”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分析教材、驾驭教材,按教学本身规律做。诗词教学在课堂进行过程中随意性确实很强,教学空间也很广,如何信马由缰,也许多一首小诗或小词也能“跑”两三节课,中学课堂不同于大学中文系教授讲解古典诗词,教学目的不一样,决定我们不能在课堂上随意,一定要按照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素材取舍上要有个度,恰到好处的教学最重要。
教师懂得很多东西,就会告诉学生很多东西,教师良好的学识修养是在平时学习中养成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努力读书吧,它会告诉你一切,这是我在假期中最大的反思,借《唐诗宋词选读》说几点感想,很浅显,贻笑大方。
第二篇:唐诗宋词选读填空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班级:
姓名:
一、唐诗部分
1、独有宦游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忽闻歌古调。(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4、,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5、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滕王阁》)
6、闲云潭影日悠悠。(王勃《滕王阁》)
7、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流宛转绕芳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此时相望不相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斜月沈沈藏海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送》)
13、不堪盈手赠。(张九龄《望月怀送》)
14、,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5、竹喧归浣女。(王维《山居秋暝》)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1
16、,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7、水落鱼梁浅。(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19、摐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20、战士军前半死生。(高适《燕歌行》)
21、,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22、边庭飘摇那可度。(高适《燕歌行》)23
,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24、,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25、,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8、,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29、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30、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将进酒》)
31、,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2、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33、星垂平野阔。(杜甫《旅夜书怀》)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2
34、,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5、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6、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7、,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8、,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9、尘世难逢开口笑。(杜牧《九日齐山登高》)40、,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41、,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2、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3
二、宋词部分
43、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
44、,小楼吹彻玉笙寒。(李景《浣溪沙》)
45、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令》)
46、,叶底黄鹂一两声。(晏珠《破阵子》)
47、,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48、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
49、谁怕?
。(苏轼《定**》)50、。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51、相顾无言、。(苏轼《江城子》)
52、落花人独立。(晏几道《临江仙》)
53、,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54、春无踪迹谁知。(黄庭坚《清平乐》)
55、若有人知春去处。(黄庭坚《清平乐》)
56、雾失楼台。
。(秦观《踏莎行》)
57、驿寄梅花。
。(秦观《踏莎行》)
58、,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59、,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4 60、?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61、、,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62、,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63、,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64、三十功名尘与土。(岳飞《满江红》)65、、,空悲切。(岳飞《满江红》)66、,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67、,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68、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69、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70、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71、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四首》)72、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73、,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74、青山遮不住。(辛弃疾《菩萨蛮》)75、蛾八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76、众里寻他千度,。(辛
弃疾《青玉案》)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5
第三篇: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
(第一课时)
一、词的简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下列几首词。
(一)诵读《菩萨蛮》,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晨阳闪闪或明或灭,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鬓边发丝飘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⑥。
懒懒地起来画一画细长弯曲的美眉,弄妆⑦梳洗迟。
迟迟地修饰仪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后镜,对前镜、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花面⑧交相映。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⑨绣罗襦⑩,穿上的刚熨平(或“贴绣”)的绫罗短袄上,双双金鹧鸪⑾。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品读与探讨]、诵读这首词,试圈出各词句的韵脚,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
明确:这首词的韵脚前后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试找出全词中的物象,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词篇中的“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画”、“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艳绝人,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布置作业]、熟读成诵。
2、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2两题;完成作业纸上1-7题。
3、预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体会《菩萨蛮》词两仄两平的韵律特点。
(第二课时)
(二)诵读韦庄《菩萨蛮》词。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①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⑤断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学习与探讨]、反复诵读这首词;逐条解释划线的语句。
2、请画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词句。
3、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样写,既强调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恋”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乡”的主题。
4、《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作者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春水”二句写江南美景,点染勾勒,历历如画;“垆边”二句写江南美人,比拟描状,栩栩如生。加之“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赞赏与劝慰之辞,直令词人产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终老还乡之意。然而这一切的美景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5、比较温庭筠词与韦庄词各自的特色。(略)
[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
(第三课时)
背诵两首《菩萨蛮》词。讲解已批阅的作业,强调要点。略。
(三)诵读冯延巳《鹊踏枝》词,解释划线的词句。
鹊踏枝①
冯延巳
谁道闲情②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③,敢辞④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⑤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⑥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⑦人归后。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简介“闲愁词”]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问题探究]、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
[明确]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明确]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
2、完成作业纸11-13题;完成《解读》1-6题。
(第四课时)
先强调前三首词各自的写作特色;背诵;然后导入新课。
(四)诵读李璟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诵读几遍;解释划线的词句及加点的词语。
2、找出《浣溪沙》词押韵的平仄规律。
[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品读与探讨]、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明确]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4、简介李煜词《乌夜啼》的大致词意,初步整体理解词意。
[又:讲析已经批阅的作业,强调“花间词派”两大代表作家不同的词风。]
[布置作业]、背诵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体会该词上片直抒胸臆,下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词中“闲愁”的连续性。
第四篇:唐诗宋词选读练习
《唐诗宋词选读》100名句 江苏省宿豫中学
曹雨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1、云霞出海曙。(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
2、闲云潭影日悠悠。阁中帝子今何在?。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4、春江潮水连海平。(《春江花月夜》)
5、江流宛转绕芳甸。(《春江花月夜》)
6、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
7、昨夜闲潭梦落花。(《春江花月夜》)
8、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代悲白头翁》)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9、。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10、鸿雁不堪愁里听。
11、莫见长安行乐处。(《送魏万之京》)
12、。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
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15、战士军前半死生。
1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高适《燕歌行》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7、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
18、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19、,使我不得开心颜。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2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22、浮云游子意。挥手自兹去。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26、,但愿长醉不复醒。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27、去时里正与裹头,边庭流血成海水。
28、生女犹得嫁比邻。
29、细草微风岸。星垂平野阔。3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31、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月夜魂。
3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33、闻道欲来相问讯。
34、欲为圣明除弊事。云横秦岭家何在?。
35、惊风乱飐芙蓉水。岭树重遮千里目。
36、人世几回伤往事。今逢四海为家日。
37、吊影分为千里雁。共看明月应垂泪。
3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诗国余晖中唐诗
39、江涵秋影雁初飞。
,菊花须插满头归。4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4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4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43、残星几点雁横塞。紫艳半开篱菊静。
4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45、槲叶落山路。因思杜陵梦。
4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47、小山重叠金明灭。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4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49、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50、独立小桥风满袖。(冯延巳《鹊踏枝》)
51、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浣溪沙》)
52、细雨梦回鸡塞远。(李璟《浣溪沙》)
5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李煜《乌夜啼》)
54、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55、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56、池上碧苔三四点。……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57、离愁渐远渐无穷。
58、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春山。
59、。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60、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6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
6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范仲淹《苏幕遮》)
63、沙上并禽池上暝。64、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惨。
65、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66、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梦江南》)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67、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68、_____________ __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69、十年生死两茫茫。
。
70、纵使相逢应不识。71、料得年年肠断处。
72、似花还似非花。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73、春色三分。细看来,不是杨花,是离人泪。(《水龙吟》)
74、,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75、拣尽寒枝不肯栖。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二)76、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
77、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晏幾道《临江仙》)
78、舞低杨柳楼心月。(晏幾道《鹧鸪天》)
79、今宵剩把银釭照。(晏幾道《鹧鸪天》)
80、若有人知春去处。
81、春无踪迹谁知。百啭无人能解。
82、雾失楼台。桃源望断无寻处。
83、可堪孤馆闭春寒。84、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踏莎行》)85、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贺铸《横塘路》)86、叶上初阳干宿雨。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87、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8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89、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莫等闲。90、壮志饥餐胡虏肉。(岳飞《满江红》)
9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9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咏梅》
93、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94、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95、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96、倩何人唤取,搵英雄泪 97、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98、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9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100、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第五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例分析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例分析
袁翩翩
[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上有同学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说是为了学习古诗词,我想她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
现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
这是一种畏难心理。学生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学好语文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
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
3、“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
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但是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作为选修教材苏教版《唐宋诗词选读》专题的诗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在《课程标准》)诵读篇目中所占的数量多。《课程标准》附录“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中要求会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诗经》,如《氓》等;楚辞,如《离骚》等;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永遇乐》等。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约占8—15分。[案例素材整理]
教学古典诗词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
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与音乐的融合。在现代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
除了音乐的融合之外,文字,也就是歌词的融合恐怕更值得我们关注。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原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者整句地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观。[案例描述]
具体古诗词的教学操作中我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一、导入新课:
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比较鉴赏:
在鉴别中,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做到了学生与诗人和作品的感性沟通,加强了诗词的理性体悟。
1、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歌曲和歌词,借助音乐体味和感受这首词和苏轼的词异曲同工,同为咏史怀古,也各有千秋。
2、学习苏轼的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台湾的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比较不同意境,苏轼的词所要传达的是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抒发其个人幽愤寂苦之情;而周传雄化用词中一句的意境表达的却是咏叹爱情的缘分,人世德悲欢,在爱与愁之间的伤痛。
三、作业设置:
这种作业设置较以往作业的设置学生愿意做、主动做、想着做。
学习完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后,播放并展示了《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的歌曲和歌词,告诉同学们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和我们刚学过的作品都表现了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模仿《当》的歌词,把《无题》扩写称一篇抒情散文
总之,在这些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尝试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时常在教学中,在动听的音乐声和学生意犹未尽的讨论中,伴随着阵阵掌声,铃声响起。
[案例思考]
这些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们耳膜的被我们忽视的流行歌曲,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或许在正确理解并践行新课标之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不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