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周3-4:口语交际:讲解与采访
蔚志升2017-2018学年第1学期16学前A语文教案
教案总第35-36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口语交际:讲解与采访
课题:讲解与采访 课型:口语交际 课时:2课时 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1.认识到讲解与采访的必要性; 2.掌握讲解与采访的基本要求;
3.学会撰写讲解提纲和采访提纲,模拟现场讲解和采访。重点:熟知讲解与采访的基本要求 难点:撰写讲解提纲和采访提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 课本第145页“生活情境”
•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交际活动在增多,社会对人们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艺多不压人。多一种本领,就会多一个亮点;多一种本领,也许就会多一种职业选择。
二、相关知识
讲解又叫解说,是指针对某一听众群体,就某一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功用或成因、原理、发展及事物相互间的关系等进行解释和说明。
讲解的基本要求
• 熟悉被讲解的事物 • 讲解的内容详略得当 • 讲解顺序条理清晰
• 讲解的语言准确流畅、通俗易懂
采访,是指为了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向掌握情况和资料的人进行调查访问的口语交际形式。
采访的基本要求:
1、充分准备,认真策划;
2、了解对方,善于提问;
3、勤于思考,做好记录。
三、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关于重庆的讲解
• 学生看课本第147页“示例一” • 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
四、采访示例
• 学生看课本第147页“示例二”
• 思考:记者向白岩松共问了几个问题?问了什么问题?问什么这样问?
第2课时
五、练习实践
1、讲解下列词语。
• 网虫
克隆
戏剧
• 网虫,这里的网是指因特网,趴在因特网上的虫子,指那些上网成瘾的网迷。网虫蔚志升2017-2018学年第1学期16学前A语文教案
教案总第35-36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是一种诙谐的说法。
• 克隆,是英语clone的译音。原意指生物通过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现实生活中,常比喻复制,强调跟原来的一模一样。• 戏剧,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剧的分类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表演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2、以“欢迎到我的家乡旅游观光”为题,模拟实际场景,组织一次讲解练习活动。• 讲解员1:刘纹秀【模拟讲解】
• 旅行团成员:郑茹月、李欣烨等【提问】 • 讲解员2:王新洋【模拟讲解】
• 旅行团成员:司晓遥、张雯倩等【提问】
3、现代流行歌坛“星光灿烂”,不少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你最喜欢谁?如果你有机会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这位歌手,你将向他(她)提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些问题?
第二篇:《口语交际:采访》教案
口语交际:采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采访的技巧,学会采访。
2、过程和方法:采访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进行采访练习。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对象和要求进行采访。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是采访。采访一般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我们这里所说的采访不同于专业新闻采访,二是训练口语表达的一种方式。
二、教师指导
1、常见的采访形式有:
专访。是就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对有关对象作有准备的专项采访。
现场采访。是在某项活动的进行当中,对参与活动的有关对象有准备的采访。群体采访。就某个问题采访某个群体,听取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电话采访。
2、为保证采访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方法和技巧。采访的基本要求是:
(1)充分准备,了解采访对象。
采访前,首先要对自己的采访目标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多掌握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其次,列出自己的采访提纲,设计出所要提的主要问题。第三,要了解采访对象,如性别、年龄、职业、经历、学历、特长、兴趣、特点等。
(2)调动对方,营造融洽气氛。
如可以通过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拉近感情距离;可以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对方的兴趣等等。
(3)善于提问,取得最佳效果。
提问时要注意:问题具体细致,避免泛泛而谈;善于层层追问,捕捉故事细节;根据对方职业,使用行业用语。提问客观真诚,不带个人倾向。
(4)手脑并用,做好采访笔记。
三、实例借鉴
纽约记者街头采访欣赏(节选)。
四、情境演练
以3~5人为一小组,对学校领导、老师、同学进行采访。
五、拓展练习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篇:《口语交际:讲解》教案
口语交际:讲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讲解的技巧,学会讲演。
2、过程和方法:讲解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进行讲解练习。
教学难点:
能抓住特点等要素进行正确的讲解。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教学时间: 共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是讲解。讲解又叫解说,是针对某一事物或围绕某一内容向听众进行介绍、解释、说明。
二、教师指导 讲解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备而讲,熟悉解说对象
讲解要有特定的事先准备好的讲解材料,包括实物、文字、表格、图像或多媒体软件等。有特定的听讲对象,如导游是以游客为对象介绍观光景点,讲解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悉所讲的内容,对所讲解的事物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不仅将出来的材料要烂熟于心,而且对于不一定讲出来的有关背景材料、备用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二)理清思路,内容详略得当
讲解要理清思路,安排好先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都要清晰、连贯,有条不紊。确定讲解内容的详略,对听众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讲解得要简略一些;听众感兴趣的和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讲解得要详细。
(三)目中有人,注重讲解效果 不同的听众,其听讲目的、文化修养、性格兴趣都不尽相同,讲解时就不能“目中无人”,要根据听众的情况和反应随时调整讲解的内容和方式,或调动情绪,或激发兴趣,或深入浅出,或变换节奏,或详尽周到,或化繁为简等等。
(四)通俗易懂,语言准确流畅
三、实例借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节选)。
四、情境演练
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要到你们学校参观实训基地或实习车间。请你当一回现场讲解员,从专业、设施、规模、师资、实训或实习的方式和成绩等方面向他们做讲解。
五、拓展练习
以本校第七届田径运动会的一项比赛为内容,进行体育比赛解说的练习。
第四篇:口语交际:学习采访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学习采访教学设计
太谷县阳邑乡杏林小学 王海娟
课题名称:口语交际——学习采访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采访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1)能用普通话与他人对话,在交流中礼貌用语;(2)能够围绕一个主题或根据对方的特点,对他人进行采访;(3)能针对他人的提问,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情感目标: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
学习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就一些简单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具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一定能了解采访中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以及采访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难点分析:能够根据采访目的列出简单的采访提纲,在交际中学会围绕主题恰当提问,对采访的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整理,给采访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播放记者采访十七大的视频。:同学们,你们从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吗?
2.谈话:同学们,许多的消息我们通常是由新闻媒体获得,而采访并记录下这些消息的的人是谁了呢?一起大声告诉老师。(记者)
3.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走进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当个小记者,好吗?
二、示范引导,归纳方法。
1.激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记者呢?就这个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资深记者王记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她的采访,并认真思考这么几个问题:〈1〉她采访了谁?问了哪些问题?〈2〉这些问题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来问的?〈3〉这些问题是不是都有意义?
2.师戴记者证,扮演“王记者”,示范采访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白庆豪,围绕“在学校、在家里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进行采访提问。
3.同桌交流所思考的问题,指名回答。师小结自己采访的过程及收获。
4.讨论:怎样进行采访?采访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5.师小结并板书采访步骤及要求:首先要明确采访的对象;其次要围绕一个主题提问;最后要设计好自己的问题,要问的有意义。注意采访时要礼貌大方,语言流畅,声音响亮。
三、再创情境,互访互议 1.引情入境: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被批准成为杏林学校的采访组,大家愿意吗?(发小记者证)
2.出示采访内容及要求:
采访对象:身边熟悉的同学、老师。
采访主题:(1)保卫钓鱼岛,我们该做些什么? 〈2〉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爸爸、妈妈;(3)什么样的老师最受欢迎;
注意事项:自然大方,语言流畅,声音响亮。
3.设计好问题,同桌之间相互练习采访,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4.这些小记者已经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进行现场采访了?指名进行现场采访并引导学生小结出自己采访的过程步骤或是收获。
5.评议:你觉得他们的采访是否成功?为什么?师生共同评出“最佳记者奖”。
四、拓展延伸(1)激发引导。师:通过这次活动,老师发现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我想,你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将同样表现出色。有没有信心和胆量到课堂之外去当一回记者?
师:今天我们各小组也都合作得不错,那么课外的采访活动也将以现在的小组形式集体活动。请各小组商量一下将采访什么人,并列好采访提纲。
(2)各小组讨论,确定采访目标。并列好采访提纲。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好爸妈是什么样的?或用现在人们特别关注的钓鱼岛事件引起学生的表达兴趣,再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培养的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明确采访中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培养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第五篇:口语交际:进行一次采访活动教案
口语交际:进行一次采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采访的一些基本要求,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提升自己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做记者向读者介绍本地的新闻人物或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本地的社会热点。
教学重点:
了解采访的注意事项,培养采访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采访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记者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个好的记者应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在参与这个活动之前,同学们应该观看一些国内精彩的采访实况,如水均益在伊拉克战争中的采访、港澳回归的采访、焦点访谈、艺术人生等栏目,对如何做一个记者有个初步的认识,学习那些优秀记者是如何进行采访的。
2、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报社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3、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5、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6、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二、活动过程
(一)采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请阅读《做一回小记者》一文,思考:采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在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林埃娜法拉奇采访我国领导人邓小平的谈话实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了采访,从中你发现采访时有哪些技巧?
3、以下是一位记者对著名电影演员古月(毛泽东的饰演者)的采访实录节选。
问1∶胡学诗科长,咱们能交谈一会吗?答∶你怎么对我的情况这么了解? 问2∶胡科长,当年搞文化宣传您是科长,我是宣传干事。说起来咱们还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呢。答∶看来咱们有共同语言。问3∶您参加演出的《四渡赤水》《大决战》《开国大典》我都认真看了。
答∶感觉怎么样?
问4∶我觉得您在《大决战》中的表演不如《开国大典》成功。
答∶那好,咱们谈谈。
教师引导问∶请同学们根据采访的方法和技巧对以上这位记者的采访作出评论,写在下列横线。归纳:
4、下文是“杨利伟与香港学生书面问答全集:宇宙如此美丽”,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香港11月21日电 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11月初随团访港,其坚毅的性格和高洁的情操,使他成了莘莘学子景慕的民族英雄。香港学生热切期望多角度地深入了解杨利伟,对他的工作和个人抱有许多好奇的疑问。由于时间仓促,杨利伟访港期间没能对之一一作答。返回内地后,杨利伟从百忙中抽空以书面形式详细回答了香港学生的这些问题,并通过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课程发展处网页公开发布。课程发展处将这些问题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五个类别,全文如下:
(一)立志与成长
问题1:你小时候的愿望是做什么?是否从小就立志成为太空人?你为什么对太空有兴趣?答:当一名飞行员。当时对载人航天还没有更多的了解。因为太空神秘,工作具有挑战性。
问题2:你为什么要做太空人?做太空人十分辛苦,什么使你坚持下去?答:挑战太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执着和热爱。问题3:除了努力和坚韧不拔之志,还有什么因素令你当上太空人?答:国家和人民的培养,全国亿万人民的大力支持。问题4:你人生中遇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怎样解决?答:有一次飞机在飞行中出现故障。后来在冷静中成功解决并着陆。问题5:经过这次太空之旅,你的人生有没有改变?如有,是什么改变?答:没有。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随时完成新的任务。问题6:你的座右铭是什么?答: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如何采访与接受采访?
(2)分析杨利伟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回答,说一说你对理想与成长的理解?
三、采访实践
1、根据上文范例自订计划,采访你最喜爱的同学或一位你最喜欢的优秀教师又或是当地的一位名人,并完成作业。可采取以下形式:
采访主题:
被采访人
小记者
采访笔录
采访提纲
被采访人回答
1.2.3.四、交流采访心得
1、学生交流采访记录,选出你最喜欢的五个采访问题,并做适当点评。
2、在这次采访活动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3、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六、教学反思:
学生准备充分,可是在采访时因为紧张 而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以后教学注意训练。